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19
19世紀中國II Group II

Upload: willyt

Post on 24-Jul-2015

25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TRANSCRIPT

19世紀中國II

Group II

W

eek I /

第一週

基督宗教在華傳播之

概說與過程簡述

W

eek II /

第二週

基督宗教傳播過程中

與舊秩序的互動摩擦過程祥談

W

eek III /

第三週

基督宗教在華傳播過程中

與新秩序的相互作用過程祥談

及相關參考資料介紹

普遍被認為是文化衝突的明顯象徵

在政治、社會、思想上都有重要的衝擊

放入世界史或世界體系脈絡中的重要價值

Ex. 太平天國、〈教案〉、價值觀衝突

[實質性定義。] [功能性定義。]

社會人類學家皮羅:「宗教是一種由與在文化上得到規定的超人類存在物進行的在文化上得到規定的互動所形成的制度。」

(An institution consisting of culturally patterned interaction with culturally postulated superhuman beings)

關注於宗教為了個體或者社會做了什麼,以及他的存在價值與社會功能。

貝拉:「宗教是將人與其中的生存條件聯繫起來的一套象徵儀式以及其行為」(亦即面對各種未知或重大的困境時你所需要憑藉的力量)

[教義與儀式] [宗教經驗] [宗教組織]

「大使命」 Matthew 28:16-20

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譯: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十歲時,我開始想到勵志成為一個傳教師。…我祖父曾經參加過滑鐵盧戰役,他的勇武之血也流傳在我身上,因此一旦我認耶穌基督為王,基督的命令「到普天下去為萬民傳福音」,使我願成為十字架的戰士,自此一心一意要成為一個宣教師。」

◦ -- Pastor Dr. George Leslie Mackay

默許/容許時期 (- 1724)

禁制時期(秘密會社時期) (1724-1840)

重要組織:教廷傳信部 (萬民福音部)

Rome 16:25-26 惟有 神能照我所傳的福音 和所講的耶穌基督,並照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祕, 堅固你們的心。這奧祕如今顯明出來,而且按 著永生 神的命,藉眾先知的書指示萬國的民, 使他們信服真道。

來源國大宗:英國、美國

重要人物:

倫敦會 馬里遜 (Robert Morrison)

「中文學習對傳道工作的重要性」

1818年在馬六甲創辦英華書院,兼活字 版印刷所。

1843年,英華書院遷至香港,造就許多 香港的基督教人才。

通商口岸成為傳教士進入的起點,並由治外法權保護

法國對北京的施壓

聖經翻譯工作 《委辦譯本》

法國的積極心態

教產歸還

傳教自由

信仰自由

[羅馬公教。] [新教各會。]

以教廷傳信部為總協調

劃分牧區

由梵蒂岡直屬修會劃分區域

道明會- 福建

耶穌會-江蘇、安徽、直隸

方濟會-山東、兩湖、山西

外方會-四川、雲貴、兩廣

資金較為自主、依靠教產

路線分歧 參與者:浸信會、長老

會… 財源:由國內信徒捐獻為

主,各自有各自的財源,募款責任由董事會主導

文化衝擊,又叫文化震驚、文化休克。是指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身處不同國家的文化或不一樣的環境中而經受的一種困惑、焦慮的狀況,未必會產生嚴重後果。

該辭在1954年由Kalervo Oberg首先提出。Michael Winkelman等其他學者隨後展開了對文化衝擊的研究工作。

在堅持「復興」與「拯救」之下,毫無疑問與舊有中國文化會產生衝突。

Ex. 對祭祖信仰的看法: 「拜祖先有它優美之處,而且對於婚姻的提昇也可能有間接的助益,但它有更大的害處。這種風俗,它造成社會及道德的束縛,貶低無數的活人去侍奉死人,並因它,兒造成一些家庭的不幸及審判的不公正(原文以重男輕女無後為大為例)。祭祖也阻礙了一切的改革與進步……祭拜祖先這個古老的儀式確實是基督教所面臨最不易克服的障礙。因為它已經成為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每個人的心中有著難以卸下的情感。」

耶穌會先烈企圖以科學活動來爭取人們靈魂得救的任務

最有效的方法:中國佈道師直接傳道

慈善與關懷:設立孤兒院,戒菸所,天主教學校

透過法國的影響力對當地的司法與政治進行干涉 (禍害無窮)

結論:為了取得成果而較為不擇手段。

比起天主教更常使用直接宣講的方式,並且在語言工作上取得長足的領先

無論是慈善工作與佈道工作的目標都是為了訓練中國人接受基督教

雖然規模不足,但是對於後續的宗教工作奠定非常大的基礎,尤其在篩選信徒的工作上。

在傳統抗拒非常大的情況下,接受新的宗教由同文同種的本地傳道師進行宣教工作較為順利。

Ex. 嚴清華 (1852-1909)

小名阿華,淡水人,馬偕第一位門生,台灣北部最早的歸信者,最後成為台灣北部長老會的主要領導人物。

此時的信徒大多為社會的邊緣人士,無論是孤兒、窮人、仕途受阻的知識份子等

但佈道工作使得中國第一次有現代的社會安全保護網絡,如孤兒院、學校、醫院等等

本地傳道在基督教的傳播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感謝大家的配合與聆聽 : )

請大家踴躍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