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潮 04epaper.file.routeryun.com/qdrb/2017-02-04/04/4b20170204.pdf · 2017-02-03 ·...

1
人在旅途 章剑和 域外风情 朱国飞 灯下漫笔 盛孝源 散文欣赏 郭增吉 又闻金鸡鸣早春 金鸡报晓鸣早春。五九甫尽,便是立春,“春打六 九头”,二十四节气总是如约而至。 天气很晴朗,太阳好像更大更红了。虽然还有点 冷,却已不再彻骨,空气中弥漫的是微微暖意。“漏泄 春光有柳条”,不知不觉中,柳条泛出了若隐若现的浅 绿。杨树枝头,到处是圆圆的、尖尖的紫红色花蕾。山 坡上,一片片连绵枯萎的草毛心里,又钻出了青青的 嫩芽。农家小院的篱笆边,竹笋尖尖地拱出地面,探望 着外部神奇的世界。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代张栻 的《立春偶成》诗,形象生动地反映出立春时节大自然 的美丽律动。过去,不知有多少人吟诵过“春风吹又 生”;现在,不知有多少儿童歌唱过《春天在哪里》。在 浩如烟海的汉字里,“春”,是令人憧憬、令人期盼、令 人浮想联翩的。 小动物们开始频繁出没了。花喜鹊喳喳喳喳的欢 叫声,分明就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北岸跟 儿的芦苇丛边,偶尔会有一两只鹭鸶悠闲地散步,像 有人说的,构成了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清澈的 河水里暗绿色的水草飘动着,有鲫鱼在水草间嬉戏, 时不时轻轻地一摆尾巴,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立春过后,冬闲变春忙了。记忆中,这个季节的农 民就开始赶着老牛犁地了。甩着鞭子,吆喝着,牛儿迈 着坚实而勤奋的脚步,犁铧后面,翻上来的是肥沃而 潮湿的土壤。勤劳的人,会抡起锄头,一下一下地深深 地掘地。累得出汗了,就把棉衣服脱下来,搁在石头 上,穿着一两件秋衣继续干活,一干就是大半天。长长 的地块,也会锲而不舍地掘完。那时候的人们不知道 什么叫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去这样卖力了。秋 天刚收割罢,就用拖拉机把地块犁好耙匀,舍得撒肥 料,收成比过去还好。 几天前,苍茫的天空上,雪花象征性地敷衍了 几片,未来得及观赏,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常 说“干冬湿年”,这是可信也不可信的事情。天气就 像一个犟脾气的人,秉性不好琢磨。很羡慕外面不 少地方都下了大雪,给新春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欢 乐的气氛。 立春,在二十四节气中独占头筹。无论是把立春 作为一年的开端,还是把春节作为新年的伊始,两者 相依相偎,几乎同步,都告诉我们,春天真的来了。 在小山的岩石上,默然静坐,任清风从耳边拂 过,白云在头上飘游。忽然想起了海子的诗句:面 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去了,我们在缅怀诗人悲 情一生的同时,要满怀信心地活下去,并且活得有 尊严,有体面。诚如海子所言:从明天起,做一个 幸福的人! 启东市新闻信息中心地址:启东市长江中路723号 邮政编码:226200 联系电话:总编办 83128890、技术部 83128830、快报部 83128820、管理部 83128810、采集部 68263322、编发部 83128820、广告部 83128807 观灯记趣 不知从何年春节开始,上海滩老城隍庙就有了花 灯展,也就成了上海人过年的一种恋念和展望。每每 去观花灯,总有一些欣喜馈赠给你,让你爱不释手,观 之赏之思之感之。民俗文化用扎灯的艺术展现出来, 是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一块艺术瑰宝。今年春节又去 观灯,老城隍庙红灯璀璨,九曲桥的组合花灯又有簇 新的创意。大年三十,兴致盎然步入上海豫园绿波廊 酒楼,品尝上海风味的年夜饭,一家人在暖融融的年 味里有点陶醉了,透过酒楼的花窗玻璃,九曲桥花灯 的靓影若映若现,在满目古典又虚幻的美景中使我想 起很早很早来这里观灯的情景,想起因为观灯而与写 作结缘的旧事,仿佛文人的怀旧,忍不住意绪绵绵。 第一次去城隍庙观灯,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 旅行记忆。那是七十年代末期最后一年的春节,在改 革开放的春风频然吹来的年代,适逢城隍庙重燃灯会 之喜,我与新婚燕尔的妻子手拉着手,穿过上海外滩 的辉煌街市,步行去老城隍庙。一路上逛庙市的游人 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妻子是个上海知青,对老城隍庙 较熟悉,就拉着我的手轻轻回忆她小时候逛庙会的趣 事,细细碎碎,但很好玩。我从小在沙地老街长大,从 未逛过老城隍庙,对灯展更是文化盲区,现在贸然步 入璀璨之处,好像到达人间胜境,精致美妙,目不睱 接。灯展的最最动人之处,不是她的美艳,而是她的内 涵。文革十年,灯展几乎绝迹,而我和上海知青妻子的 这一代人,也几乎步入古典传统文化的盲区,灯展这 种内涵丰富的堪称世遗文化之最的艺术瑰宝,在我们 面前竟然成为一种传说,今天重新鲜花般开放,怎不 令人激动陶醉。在古老的豫园的雕梁画栋、飞檐走廊 上挂满了彩灯,假山上、碧池中、曲桥间一盏盏动物灯 栩栩如生,亭台楼阁里人物肖像灯仙风道骨、神采飞 扬。那些颇具传统文化色彩的并蒂莲花灯、鸳鸯戏水 灯、嫦娥奔月灯、仙鹤灯、猴子灯、老虎灯、金鱼灯、七 品芝麻官灯、钟馗捉鬼灯、八仙过海灯,盏盏精彩…… 我突然被一盏“荷花立龙灯”吸引住了。那是一种最新 的用微机控制的电动彩灯,那是改革开放初期刚刚萌 动的科技创新产品,可谓风靡一时。我那时在启东电 子研究所工作,正在研制一种新型水电发电机组自控 启动装置,那种声光电一体的彩灯展示,令我非常兴 奋和启发,我被这盏灯的靓影陶醉了。妻子一边观灯, 一边问我这盏灯的原理,我细细地向她演绎。突然,一 种想用文学手法写作这次观灯的念头涌上心来,我轻 轻放开妻子的手,拔出上衣口袋上的钢笔,在随身携 带的书包里翻出笔记本,在密密麻麻写满电子符号的 纸页上记录了这盏灯的简介。观灯过后,我伏在岳父 家的上海小阁楼天窗下的地板上,写下了我的散文处 女作《她在灯火阑珊处》,投稿后在《中国电子报》发表 了,并获得中国电子部散文征文“晨星文学奖”。 第二次去城隍庙观灯是2010年春节,三十年璨 然而去,九曲桥还在,绿波廊还在,老庙黄金楼还在, 花灯展还在。九曲桥的花灯更加瑰丽璀璨,五谷丰登 的美丽景象比比皆是。花灯组合都是风采超然的神 话,许多仙人下凡,与民同乐。在九曲桥的一组花灯 中,我发现端坐着一位古代文化高人,那就是诗仙李 白。用彩灯的艺术表现李白,那是要有何等的文化自 信才能演绎得逼真无瑕。我在欣喜中摄下他的靓影。 后来我为这张特写式的照片赋诗,原文如下: 世说美女如花,今见江南花灯丛中公美颜,心房 震荡如波如涛,惊叹公美男如画。公年少青春,狂傲不 羁,公诗文滔滔,恣意汪洋,公内心却洁白如玉,公之 形态则静默如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公心脉流淌着千古诗情,颜面浮泳永恒的微笑, 因为公的微笑,传承着千年绝唱。公是美男,在江南灯 影里徘徊,遂使多少美男靓女追寻公的脚步,迷失在 江南水色雾气船歌钟影的喃呢之中。公是一颗石子, 投破一池春水,勾动一串串绿色的记忆。公的恬静,蕴 藏着无与论比的高贵气质,一种超凡脱俗的雅致,犹 如鹅黄的春色涂写在画布上,串起我们诗意的涟漪。 这一幅《灯语:诗仙李白》的诗画摄影作品,在当 年南通市文联举办的南通作家诗画摄影作品展中入 选并展出。 透过绿波廊的窗格,古典与现代化交相辉映,许 多关于灯展的话题或者旧景依依回荡在我的心间,灯 展这朵传统文化的瑰宝之花也在我的心田冉冉开放。 扎灯的艺术,也是文化传承的彩带,将观灯者的心紧 紧系住,也把我们引入艺术的胜景,美好无限。 善于解套是智慧 人活一辈子不容易,会遇到很多坎,会遭到很多 套,不少人被套住甚至被套牢,惨不忍睹,悔恨终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善于解套无疑是大智慧。 袁枚的《子不语》中讲到一个蔡书生,说杭州北关 外有一座房子经常闹鬼,别人不敢买,他买下了。 家人都不愿跟他住进去,蔡书生就一个人住了进 去。这天晚上,他秉烛读书到夜深,果有一漂亮女子翩 然而来,脖子上系着红绸子,看到蔡书生后深深一拜。 拜完后,就不慌不忙在房梁间结绳子,结好后,便把脖 子伸了进去。女子还在旁边也挂好了一条绳子,召唤 蔡书生来。蔡书生会意,就把自己的一只脚伸了过去。 女子说:“错了。”蔡书生一笑,说:“是你错了吧。 你因为错了,才有了今天。我可没有错!”女鬼听过此 话,似有所悟,伏地痛哭,朝着他拜了两拜,飘然而去。 至此,这座房子,就再没有闹过鬼。 后来,据说这位姓蔡的书生,科举登第,“官至方 伯”,即做官一直到布政使之职。 按下这位老兄科举及官运亨通之类的不表,且就 读书一事来说,他一定没有读成书呆子。漂亮的女鬼, 给他在房梁间拴了一个绳套,然后,召他过去。此后发 生的故事,可能会设计出无数个版本,但是绝不会想 出蔡书生的这个版本。是的,他给对方的,是无关痛痒 的一只脚。 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生活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圈套和陷阱,不经意 间,就有人上套了。确实,面对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 我们很多人总显得被动而无奈,始终缺少一种解套的 智慧。明明知道是飞蛾扑火,但最终还是要奔着火而 去,然后,再把所遭逢的一切,都归咎于命运。 梁上有套,不过是生活,心上有套,就真是命运了。 蔡书生的一脚,看似机诈,实则灵巧,看似圆滑, 实则可爱。这一脚,其实是一种与生活周旋的能力。这 种能力,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少不得的。 老股民阿海自从进入股市后就很少有笑脸,他对 朋友说:“你不知道,我这几年过的是什么日子,买的 几只股票,只见跌不见涨,手里的那点积蓄都压在股 票上,一颗心,像热锅上的小蚂蚁,日子不好过啊!” 显然,他是被股票套牢了。舍不得割肉清仓,在等 待解套,在等待大盘由绿走红的日子里,无疑是一种 雪上加霜的煎熬。 如果,当初阿海设置好止损点,比如 3%,并严格 执行纪律,大势不好,只要股票下跌超过 3%,就毫不 犹豫清仓,何来后面的深度套牢?又或者股票套牢了 但心不套牢,反正是用自己的余钱炒股,股票涨跌盈 亏很自然,随它去,放在那里总有解套的一天,只输时 间不会输钱,自己该干啥干啥,不亦乐乎? 阿芳,则是被婚姻套牢了。结婚时,大家都看好他 们这一对,因为很般配,男人工作稳定,有风度。阿芳 呢,她温婉贤淑,小家碧玉。起初,他们浓情蜜意,有一 个可爱的孩子。后来的戏码就很俗了。男人创业成功, 于是有了婚外情。这样一个滥情的男人,她却舍不得 割肉清仓,理由是,他清贫的时候,自己陪他挨着,现 在他有钱了,自己拱手让出去,岂不是很傻?她说:“拖 也要把他拖死,让他有生之年别想和小三双宿双飞, 这是对他滥情忘本的一种惩罚。” 阿芳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呢?她拖住一个不负责 任的男人的身体,却套牢了自己的大好年华。一个女 人,最好的年华就那么几年,却要和一个不爱自己的 男人朝夕相对,互相折磨,想想都是一种悲哀。 过来人都知道,有爱的家庭是港湾,无爱的婚姻 是牢笼。对于已经死亡的婚姻,当机立断离婚应是阿 芳最明智的决择。另一方面,宽恕对方,实际上也解放 了自己,仇恨惩罚了他人也伤害了自身啊! 而阿英则是被麻将套牢的典型。阿英的家庭本来 很幸福安宁。但自从她迷恋打麻将赌博之后,家庭战争 就不断。只要她的一帮朋友叫她去搓麻将,阿英就忘记 自己承担的家庭职责,常常因为打麻将忘记回家。 最近,阿英老是为打麻将的事和老公吵来吵去, 因为她只要跟人出去打牌,就会忘了照顾自己小店的 生意,忘了回家做饭和料理家务。现在,不仅老公骂 她,就连八岁的儿子都说她“麻将迷,不要家”。 显然,阿英沉迷麻将已严重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 孩子健康成长,如不尽快解套,也许不久的将来“家破 人亡”并不是危言耸听。因此,阿英首先在思想上要高 度认识到打麻将的严重后果,当出现想打麻将的念头 时,就该体验家人抛弃自己的感觉,在心理上厌恶赌 博这个恶习。 此外,阿英要远离打麻将赌博的诱惑,就该想法 远离那些“麻友”、“赌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如果阿英的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那么需要改 善其外部环境,如更改自己的电话号码、短信、微信等 联络信息,删掉赌友的联络号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可以搬离原来居住的环境,这些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 拒绝诱惑。 另外,阿英多点参加体育文娱活动,多参与社区 其它活动,多花些时间与老公、儿子在一起,培养其它 的爱好,有效转移注意力、转移兴趣点,这对消除赌瘾 是大有裨益的。 事实上,解套了,人就轻松和自由了,幸福和快乐 也就相随结伴而至。 元宵节与古典爱情 古典的爱情优雅含蓄,欲说还休百转千回,不乏 万千柔情与浪漫魅力。比起现今这个爱情也“快餐”的 年代,便格外令人神往。 古时的男女追求爱情并不像今天这样自由洒脱, 一对相爱的男女总是要在特定的场合才能相遇相知 直至相爱,这样的缘分是多么珍贵难得。这样的特定 的场合一定少不了一个节日,那就是正月十五的“元 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 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 新春的延续。在这皓月高悬,华灯璀璨的元宵之夜,爱 情也时常在这佳节华灯夜晚悄悄来临。传统社会的年 轻女子是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的,但是元宵佳节却可 以不分男女一同赏灯玩乐,这正好为青年男女提供了 一个交谊的机会。通常,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 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 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 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 衫袖。”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 · 元夕》是欧阳修脍炙 人口的名篇,写的就是与元宵节有关的爱情故事。特 别是其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更是广为流 传。诗中描写去年元夜时,与佳人相约在月下的黄昏, 人灯相映美不胜收,今年元夜花灯依旧,而佳人芳踪 不再,不禁泪湿衣襟。物是人非,今昔对比,问世间情 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词人辛弃疾也在元宵 节写下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的千古名句,同样带给我们对元宵节与古典 美丽爱情的无限向往。 有人认为农历“七夕”是中国“情人节”,民俗专家 说其实传统的“七夕”是古代“妇女节”,姑娘们在夜晚 穿针引线验巧,做小物品赛巧,摆上瓜果乞巧,男性是 没有参与的。而元宵节是一个浪漫而充满诗情画意的 节日,是古代青年“自由恋爱”的佳期,这才是中国真 正的“情人节”。 因此,当我们追寻古典爱情的时候,请不要忘了 “元宵节”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它关乎团圆与春天, 它更关乎古典爱情,它是个产生美妙爱情的节日。 初春的“春味儿” 立春了,体弱的老头儿,还穿着一冬没下身的、已 经油黑发亮的棉袄筒儿,儿童和爱俏的姑娘们就已换 上了薄而俏丽的线衣、运动服等春装,这个时候,时令 就进入了春季。 百姓都说道是春脖子特短,且青黄不接,少不得 挨“饥荒”,那是粗心的人的说辞,但凡细心一点的,总 会抽动鼻子,顺风嗅着春味儿,找到本该属于春天的 吃食,大快朵颐。 这个季节,能吃的东西,与夏季比较起来,是少了 些,但也不是没有,譬如野菜和树上新发的叶叶、花 花。“三月三,荠菜赛灵丹。”野菜首推荠菜,村里就有 妇女,乘着温暖的初春阳光,挎着草篮子,去麦田里 剜。这种带有土腥味的野菜,据说具有消炎、滋补的神 效,所以,那些妇女,都把篮子剜得满满当当,累的身 子一歪一歪的,挎着回家。回家后,或包饺子、或清炒 了用蒜泥拌着吃,引得家里主事的汉子,吃得腮帮子 一鼓一鼓的,干起活来,牛劲冲天。 再往后,就可以撸榆钱儿、槐树花等,蒸熟蘸糖 吃;至于香椿芽儿,拌上豆腐,淋上香油,撒上葱花,更 是春天里农家无比的佳肴了。等梧桐花开时,更有馋 嘴的孩子,把梧桐花摘下来,揪出里面的花蕊,放到嘴 里吮吸,甜甜的,赛比蜜饴。 春天的暖东风,把各种花的芬芳,送飘过来,招惹 的人连打喷嚏。看地里,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雪 白的梨花,热烈得令人嫉妒。春游的小学生,兴奋得在 花丛里钻来钻去,笑脸比那些花儿还鲜活,灿烂。麦子 返青,但村人,不懂文化人嘴里的“过春风十里,尽芥麦 青青”是啥意思,只知站在地边、嗅着青得发黑的麦苗 散发出的青苗腥味,恣得在心里暗唱“拉魂腔”。 河里的水,不知什么时候就变得活泛了,一池春 水被风吹皱,鸭儿活泼地在上面游。三三两两的农家 汉子,拉着胶轮车与大水桶,把清凉的春水儿,拉进自 家菜园里,放进菜畦里,竟有虫子等活物,从水桶的皮 管子里流出来,在地头上的水汪里挣扎,惹得几只老 母鸡,跳进菜地里去啄,被浇菜的人一土坷拉砸得满 地跳,惊叫着,跑远了。 一个拉水浇菜的汉子,站在菜地头,梗着脖子,自 我陶醉地模仿着“旭日阳刚”,嘶哑着喉咙唱《春天 里》,“假如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这春 风里。”竟有几分相像,惹得路人侧目,嘴里啧啧有声。 就有几个孩子,跟在后面,随声附和着唱,童声稚嫩, 那汉子反倒不好意思了,停下声来,大声呵斥:去,去! 最先吐绿的是河边的柳树,窕窕袅袅,像邻居家 里长大成人的二花姑娘。那几个孩子,从树上折下柳 条,编成柳帽,戴在头上,模仿《亮剑》里的八路军,手 拿木棍儿,喊喊杀杀。一个孩子的娘,在后边,颤着声 喊:小爹们,小心,别摔着!孩子不理,都呵呵地笑着, 跑得更欢。 道上有两只小巴狗,以为从白杨树上落下的毛穗 儿是真虫子,用爪子小心翼翼地拍着、挑逗,拍着、拍 着,自己先吓了一跳。一个袖着手的老头儿,望着在土 路上这两只狗,吐出一口痰,嘟哝着:开春暖和了,有 春天的味儿了!他感觉有些热,伸手解开了怀,棉袄被 春风吹起,像母鸡耷拉着的翅膀。 春天真的到了。 快乐阅读 大陆人 读《弹花老人》 诗歌是什么?诗歌是现实生活中装着甜酸苦辣的 调味瓶,是诗人心灵历程与人生况味的写真。唐诀心 是个工地诗人,他从2012年开始创作,5年之间他写 下 400 多首诗歌。在《国家建筑杂志》、《中国建设报》、 《扬子江诗刊》、《绿风诗刊》、《关雎爱情诗刊》和《沙 地》杂志等报刊杂志,他陆续发表了许多诗歌。我经常 读能到他的诗歌,感觉他的诗句优美通俗,健康向上, 富有正能量。 唐诀心的诗题材比较宽泛,大至崇高信仰,小至 野草闲花,无不激发他的创作热情。他写有抒发了一 个中年男人追求理想壮志未酬情怀的《一个人的守 望》;富有关注环境和民生的忧国忧民情结的《雾霾三 题》;抒发了远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的《每一朵蒲公 英,都在寻找生命的故乡》;赞美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努 力的《最后一片叶子》;他的《银杏树》一诗,充满了对 千年古镇古往今来的历史传承与精神图腾。 上周我们又读到唐诀心那首有着浓厚沙地文化 印记的诗篇—《弹花老人》: 他微驼的背弯成一张弓/俯下去,轻轻一弹,六十 多年光阴/将生活弹成/一方洁白的云絮/他扬起手中 的木槌/有节奏地,蓬蓬地敲,一遍遍敲击岁月/像一 架竖琴,弹出苍茫低沉的歌韵//江水一样缓缓流溢/ 他老了,敲出的声音,一声比一声有力/他敲出五更鸡 鸣,敲出暮霭晨曦/敲出寒夜里/一床可以停泊梦境的 白云/捂暖了,无数草木一样低微的心/哦,这声音一 直在敲,我一直在听/比白云柔软,比月色温馨/让我 用厚厚的文字,捂暖他/来自低处的微笑,和一生弯曲 的身影。 说到弹棉花这行业,是沙地人生活中很常见的生 活画面,如同蹬三轮、卖早点、配钥匙那些人一样平常 无奇。《弹花老人》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把弹花 老人一生含辛茹苦的形象,描述得可谓淋漓尽致。读 这首诗,就像寒冬里送来的温暖,感觉到融融暖意,贴 近我们的心窝。十五行诗句以朴素的情调再现了启东 人生活的必需,嫁女前的必需—弹花被。家里没有 过嫁女的经历,就不会有什么感受。我家有六个姐妹 兄弟,五个是女孩。每个女孩出嫁,我父母都要给他们 的嫁妆里陪上几床被子。我家女孩多,父母要把握好 姐妹们嫁妆的平衡,每人三床,不多不少。我目睹着父 母商量棉胎的搭配,几条白,几条黄,几条是黄白混弹 的。记得我长成为个大小伙时,所有的棉花都由我用 自行车载到弹花匠那里加工。我也不止一次的在听弹 花匠敲弦的声音,看他满身满脸沾着花绒。我还目睹 了棉花弹好,被褥做好,送出姐妹后,父母身底下垫的 是“回妨布”包的短绒被,盖的是黄白相混的薄被,上 面最多再加上二件棉袄大衣。当最小妹妹出嫁的时 候,父亲已经七十多岁,捆棉花包的力气也不足了,都 由我代劳。每次送走姐妹后父母都要流泪,每当此时, 让人不知道怎样来安慰年老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 心!时过境迁,不知不觉,我们的鬓角也都铺上了一层 霜雪。唐诀心的诗篇勾起人们的回忆,把父母给予的 温暖永存心间。 我喜欢唐诀心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时常赞美大自 然的壮美,感慨建设者的辛劳,爱抚脚下的小草,关注 民生情怀,饱含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信念抱负。读他 的诗文,就是在读人生,犹如在旷野中的发泄呐喊,犹 如工友间的促膝聊谈,犹如人间凉热一杯水;读他的 诗文,更觉得在和诗人同迈一条路,同抒一个情,同临 一处景,以致引发感染与共鸣。 编辑:潘忠平 组版:陈燕丹 校对:张嘉滢 联系电话:83128820 04 江海潮 http://www.qidongnews.com 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东疆掠影 张光恒 发自天涯的祝福 国之大, 山高水长。 遥望北国, 依然白雪纷纷扬扬。 而今海南春未央, 椰风浩荡鲜花绽放, 雨润芭蕉轻弹浅唱。 我愿捎回一股暖流, 在家乡倘佯。 与朋友们一起共享, 惠风和畅, 融融春光。 不妨曲水流觞, 吟咏时代华章。 星期诗汇 陈建平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Jul-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江海潮 04epaper.file.routeryun.com/qdrb/2017-02-04/04/4B20170204.pdf · 2017-02-03 · 外有一座房子经常闹鬼,别人不敢买,他买下了。 家人都不愿跟他住进去,蔡书生就一个人住了进

●人在旅途 章剑和

●域外风情 朱国飞

●灯下漫笔 盛孝源

●散文欣赏 郭增吉

又闻金鸡鸣早春金鸡报晓鸣早春。五九甫尽,便是立春,“春打六

九头”,二十四节气总是如约而至。天气很晴朗,太阳好像更大更红了。虽然还有点

冷,却已不再彻骨,空气中弥漫的是微微暖意。“漏泄春光有柳条”,不知不觉中,柳条泛出了若隐若现的浅绿。杨树枝头,到处是圆圆的、尖尖的紫红色花蕾。山坡上,一片片连绵枯萎的草毛心里,又钻出了青青的嫩芽。农家小院的篱笆边,竹笋尖尖地拱出地面,探望着外部神奇的世界。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代张栻的《立春偶成》诗,形象生动地反映出立春时节大自然的美丽律动。过去,不知有多少人吟诵过“春风吹又生”;现在,不知有多少儿童歌唱过《春天在哪里》。在浩如烟海的汉字里,“春”,是令人憧憬、令人期盼、令人浮想联翩的。

小动物们开始频繁出没了。花喜鹊喳喳喳喳的欢叫声,分明就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北岸跟儿的芦苇丛边,偶尔会有一两只鹭鸶悠闲地散步,像有人说的,构成了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清澈的河水里暗绿色的水草飘动着,有鲫鱼在水草间嬉戏,时不时轻轻地一摆尾巴,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立春过后,冬闲变春忙了。记忆中,这个季节的农民就开始赶着老牛犁地了。甩着鞭子,吆喝着,牛儿迈着坚实而勤奋的脚步,犁铧后面,翻上来的是肥沃而潮湿的土壤。勤劳的人,会抡起锄头,一下一下地深深地掘地。累得出汗了,就把棉衣服脱下来,搁在石头上,穿着一两件秋衣继续干活,一干就是大半天。长长的地块,也会锲而不舍地掘完。那时候的人们不知道什么叫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去这样卖力了。秋天刚收割罢,就用拖拉机把地块犁好耙匀,舍得撒肥料,收成比过去还好。

几天前,苍茫的天空上,雪花象征性地敷衍了几片,未来得及观赏,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常说“干冬湿年”,这是可信也不可信的事情。天气就像一个犟脾气的人,秉性不好琢磨。很羡慕外面不少地方都下了大雪,给新春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欢乐的气氛。

立春,在二十四节气中独占头筹。无论是把立春作为一年的开端,还是把春节作为新年的伊始,两者相依相偎,几乎同步,都告诉我们,春天真的来了。

在小山的岩石上,默然静坐,任清风从耳边拂过,白云在头上飘游。忽然想起了海子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去了,我们在缅怀诗人悲情一生的同时,要满怀信心地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有体面。诚如海子所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启东市新闻信息中心地址:启东市长江中路723号 邮政编码:226200 联系电话:总编办83128890、技术部83128830、快报部83128820、管理部83128810、采集部68263322、编发部83128820、广告部83128807

观灯记趣

不知从何年春节开始,上海滩老城隍庙就有了花灯展,也就成了上海人过年的一种恋念和展望。每每去观花灯,总有一些欣喜馈赠给你,让你爱不释手,观之赏之思之感之。民俗文化用扎灯的艺术展现出来,是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一块艺术瑰宝。今年春节又去观灯,老城隍庙红灯璀璨,九曲桥的组合花灯又有簇新的创意。大年三十,兴致盎然步入上海豫园绿波廊酒楼,品尝上海风味的年夜饭,一家人在暖融融的年味里有点陶醉了,透过酒楼的花窗玻璃,九曲桥花灯的靓影若映若现,在满目古典又虚幻的美景中使我想起很早很早来这里观灯的情景,想起因为观灯而与写作结缘的旧事,仿佛文人的怀旧,忍不住意绪绵绵。

第一次去城隍庙观灯,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记忆。那是七十年代末期最后一年的春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频然吹来的年代,适逢城隍庙重燃灯会之喜,我与新婚燕尔的妻子手拉着手,穿过上海外滩的辉煌街市,步行去老城隍庙。一路上逛庙市的游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妻子是个上海知青,对老城隍庙较熟悉,就拉着我的手轻轻回忆她小时候逛庙会的趣事,细细碎碎,但很好玩。我从小在沙地老街长大,从未逛过老城隍庙,对灯展更是文化盲区,现在贸然步入璀璨之处,好像到达人间胜境,精致美妙,目不睱接。灯展的最最动人之处,不是她的美艳,而是她的内涵。文革十年,灯展几乎绝迹,而我和上海知青妻子的这一代人,也几乎步入古典传统文化的盲区,灯展这种内涵丰富的堪称世遗文化之最的艺术瑰宝,在我们面前竟然成为一种传说,今天重新鲜花般开放,怎不令人激动陶醉。在古老的豫园的雕梁画栋、飞檐走廊上挂满了彩灯,假山上、碧池中、曲桥间一盏盏动物灯栩栩如生,亭台楼阁里人物肖像灯仙风道骨、神采飞扬。那些颇具传统文化色彩的并蒂莲花灯、鸳鸯戏水灯、嫦娥奔月灯、仙鹤灯、猴子灯、老虎灯、金鱼灯、七品芝麻官灯、钟馗捉鬼灯、八仙过海灯,盏盏精彩……我突然被一盏“荷花立龙灯”吸引住了。那是一种最新的用微机控制的电动彩灯,那是改革开放初期刚刚萌动的科技创新产品,可谓风靡一时。我那时在启东电子研究所工作,正在研制一种新型水电发电机组自控启动装置,那种声光电一体的彩灯展示,令我非常兴奋和启发,我被这盏灯的靓影陶醉了。妻子一边观灯,一边问我这盏灯的原理,我细细地向她演绎。突然,一种想用文学手法写作这次观灯的念头涌上心来,我轻轻放开妻子的手,拔出上衣口袋上的钢笔,在随身携带的书包里翻出笔记本,在密密麻麻写满电子符号的纸页上记录了这盏灯的简介。观灯过后,我伏在岳父家的上海小阁楼天窗下的地板上,写下了我的散文处女作《她在灯火阑珊处》,投稿后在《中国电子报》发表了,并获得中国电子部散文征文“晨星文学奖”。

第二次去城隍庙观灯是2010年春节,三十年璨然而去,九曲桥还在,绿波廊还在,老庙黄金楼还在,花灯展还在。九曲桥的花灯更加瑰丽璀璨,五谷丰登的美丽景象比比皆是。花灯组合都是风采超然的神话,许多仙人下凡,与民同乐。在九曲桥的一组花灯中,我发现端坐着一位古代文化高人,那就是诗仙李白。用彩灯的艺术表现李白,那是要有何等的文化自信才能演绎得逼真无瑕。我在欣喜中摄下他的靓影。后来我为这张特写式的照片赋诗,原文如下:

世说美女如花,今见江南花灯丛中公美颜,心房震荡如波如涛,惊叹公美男如画。公年少青春,狂傲不羁,公诗文滔滔,恣意汪洋,公内心却洁白如玉,公之形态则静默如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公心脉流淌着千古诗情,颜面浮泳永恒的微笑,

因为公的微笑,传承着千年绝唱。公是美男,在江南灯影里徘徊,遂使多少美男靓女追寻公的脚步,迷失在江南水色雾气船歌钟影的喃呢之中。公是一颗石子,投破一池春水,勾动一串串绿色的记忆。公的恬静,蕴藏着无与论比的高贵气质,一种超凡脱俗的雅致,犹如鹅黄的春色涂写在画布上,串起我们诗意的涟漪。

这一幅《灯语:诗仙李白》的诗画摄影作品,在当年南通市文联举办的南通作家诗画摄影作品展中入选并展出。

透过绿波廊的窗格,古典与现代化交相辉映,许多关于灯展的话题或者旧景依依回荡在我的心间,灯展这朵传统文化的瑰宝之花也在我的心田冉冉开放。扎灯的艺术,也是文化传承的彩带,将观灯者的心紧紧系住,也把我们引入艺术的胜景,美好无限。

善于解套是智慧人活一辈子不容易,会遇到很多坎,会遭到很多

套,不少人被套住甚至被套牢,惨不忍睹,悔恨终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善于解套无疑是大智慧。

袁枚的《子不语》中讲到一个蔡书生,说杭州北关外有一座房子经常闹鬼,别人不敢买,他买下了。

家人都不愿跟他住进去,蔡书生就一个人住了进去。这天晚上,他秉烛读书到夜深,果有一漂亮女子翩然而来,脖子上系着红绸子,看到蔡书生后深深一拜。拜完后,就不慌不忙在房梁间结绳子,结好后,便把脖子伸了进去。女子还在旁边也挂好了一条绳子,召唤蔡书生来。蔡书生会意,就把自己的一只脚伸了过去。

女子说:“错了。”蔡书生一笑,说:“是你错了吧。你因为错了,才有了今天。我可没有错!”女鬼听过此话,似有所悟,伏地痛哭,朝着他拜了两拜,飘然而去。至此,这座房子,就再没有闹过鬼。

后来,据说这位姓蔡的书生,科举登第,“官至方伯”,即做官一直到布政使之职。

按下这位老兄科举及官运亨通之类的不表,且就读书一事来说,他一定没有读成书呆子。漂亮的女鬼,给他在房梁间拴了一个绳套,然后,召他过去。此后发生的故事,可能会设计出无数个版本,但是绝不会想出蔡书生的这个版本。是的,他给对方的,是无关痛痒的一只脚。

真是让人拍案叫绝!生活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圈套和陷阱,不经意

间,就有人上套了。确实,面对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我们很多人总显得被动而无奈,始终缺少一种解套的智慧。明明知道是飞蛾扑火,但最终还是要奔着火而去,然后,再把所遭逢的一切,都归咎于命运。

梁上有套,不过是生活,心上有套,就真是命运了。蔡书生的一脚,看似机诈,实则灵巧,看似圆滑,

实则可爱。这一脚,其实是一种与生活周旋的能力。这种能力,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少不得的。

老股民阿海自从进入股市后就很少有笑脸,他对朋友说:“你不知道,我这几年过的是什么日子,买的几只股票,只见跌不见涨,手里的那点积蓄都压在股票上,一颗心,像热锅上的小蚂蚁,日子不好过啊!”

显然,他是被股票套牢了。舍不得割肉清仓,在等待解套,在等待大盘由绿走红的日子里,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的煎熬。

如果,当初阿海设置好止损点,比如3%,并严格执行纪律,大势不好,只要股票下跌超过3%,就毫不犹豫清仓,何来后面的深度套牢?又或者股票套牢了但心不套牢,反正是用自己的余钱炒股,股票涨跌盈亏很自然,随它去,放在那里总有解套的一天,只输时间不会输钱,自己该干啥干啥,不亦乐乎?

阿芳,则是被婚姻套牢了。结婚时,大家都看好他们这一对,因为很般配,男人工作稳定,有风度。阿芳呢,她温婉贤淑,小家碧玉。起初,他们浓情蜜意,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后来的戏码就很俗了。男人创业成功,于是有了婚外情。这样一个滥情的男人,她却舍不得割肉清仓,理由是,他清贫的时候,自己陪他挨着,现在他有钱了,自己拱手让出去,岂不是很傻?她说:“拖也要把他拖死,让他有生之年别想和小三双宿双飞,这是对他滥情忘本的一种惩罚。”

阿芳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呢?她拖住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的身体,却套牢了自己的大好年华。一个女人,最好的年华就那么几年,却要和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朝夕相对,互相折磨,想想都是一种悲哀。

过来人都知道,有爱的家庭是港湾,无爱的婚姻是牢笼。对于已经死亡的婚姻,当机立断离婚应是阿芳最明智的决择。另一方面,宽恕对方,实际上也解放了自己,仇恨惩罚了他人也伤害了自身啊!

而阿英则是被麻将套牢的典型。阿英的家庭本来很幸福安宁。但自从她迷恋打麻将赌博之后,家庭战争就不断。只要她的一帮朋友叫她去搓麻将,阿英就忘记自己承担的家庭职责,常常因为打麻将忘记回家。

最近,阿英老是为打麻将的事和老公吵来吵去,因为她只要跟人出去打牌,就会忘了照顾自己小店的生意,忘了回家做饭和料理家务。现在,不仅老公骂她,就连八岁的儿子都说她“麻将迷,不要家”。

显然,阿英沉迷麻将已严重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孩子健康成长,如不尽快解套,也许不久的将来“家破人亡”并不是危言耸听。因此,阿英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认识到打麻将的严重后果,当出现想打麻将的念头时,就该体验家人抛弃自己的感觉,在心理上厌恶赌博这个恶习。

此外,阿英要远离打麻将赌博的诱惑,就该想法远离那些“麻友”、“赌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阿英的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那么需要改

善其外部环境,如更改自己的电话号码、短信、微信等联络信息,删掉赌友的联络号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搬离原来居住的环境,这些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拒绝诱惑。

另外,阿英多点参加体育文娱活动,多参与社区其它活动,多花些时间与老公、儿子在一起,培养其它的爱好,有效转移注意力、转移兴趣点,这对消除赌瘾是大有裨益的。

事实上,解套了,人就轻松和自由了,幸福和快乐也就相随结伴而至。

元宵节与古典爱情古典的爱情优雅含蓄,欲说还休百转千回,不乏

万千柔情与浪漫魅力。比起现今这个爱情也“快餐”的年代,便格外令人神往。

古时的男女追求爱情并不像今天这样自由洒脱,一对相爱的男女总是要在特定的场合才能相遇相知直至相爱,这样的缘分是多么珍贵难得。这样的特定的场合一定少不了一个节日,那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

新春的延续。在这皓月高悬,华灯璀璨的元宵之夜,爱情也时常在这佳节华灯夜晚悄悄来临。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子是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的,但是元宵佳节却可以不分男女一同赏灯玩乐,这正好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交谊的机会。通常,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写的就是与元宵节有关的爱情故事。特别是其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更是广为流传。诗中描写去年元夜时,与佳人相约在月下的黄昏,人灯相映美不胜收,今年元夜花灯依旧,而佳人芳踪不再,不禁泪湿衣襟。物是人非,今昔对比,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词人辛弃疾也在元宵节写下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千古名句,同样带给我们对元宵节与古典美丽爱情的无限向往。

有人认为农历“七夕”是中国“情人节”,民俗专家说其实传统的“七夕”是古代“妇女节”,姑娘们在夜晚穿针引线验巧,做小物品赛巧,摆上瓜果乞巧,男性是没有参与的。而元宵节是一个浪漫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日,是古代青年“自由恋爱”的佳期,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

因此,当我们追寻古典爱情的时候,请不要忘了“元宵节”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它关乎团圆与春天,它更关乎古典爱情,它是个产生美妙爱情的节日。

初春的“春味儿”立春了,体弱的老头儿,还穿着一冬没下身的、已

经油黑发亮的棉袄筒儿,儿童和爱俏的姑娘们就已换上了薄而俏丽的线衣、运动服等春装,这个时候,时令就进入了春季。

百姓都说道是春脖子特短,且青黄不接,少不得挨“饥荒”,那是粗心的人的说辞,但凡细心一点的,总会抽动鼻子,顺风嗅着春味儿,找到本该属于春天的吃食,大快朵颐。

这个季节,能吃的东西,与夏季比较起来,是少了些,但也不是没有,譬如野菜和树上新发的叶叶、花花。“三月三,荠菜赛灵丹。”野菜首推荠菜,村里就有妇女,乘着温暖的初春阳光,挎着草篮子,去麦田里剜。这种带有土腥味的野菜,据说具有消炎、滋补的神效,所以,那些妇女,都把篮子剜得满满当当,累的身子一歪一歪的,挎着回家。回家后,或包饺子、或清炒了用蒜泥拌着吃,引得家里主事的汉子,吃得腮帮子

一鼓一鼓的,干起活来,牛劲冲天。再往后,就可以撸榆钱儿、槐树花等,蒸熟蘸糖

吃;至于香椿芽儿,拌上豆腐,淋上香油,撒上葱花,更是春天里农家无比的佳肴了。等梧桐花开时,更有馋嘴的孩子,把梧桐花摘下来,揪出里面的花蕊,放到嘴里吮吸,甜甜的,赛比蜜饴。

春天的暖东风,把各种花的芬芳,送飘过来,招惹的人连打喷嚏。看地里,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热烈得令人嫉妒。春游的小学生,兴奋得在花丛里钻来钻去,笑脸比那些花儿还鲜活,灿烂。麦子返青,但村人,不懂文化人嘴里的“过春风十里,尽芥麦青青”是啥意思,只知站在地边、嗅着青得发黑的麦苗散发出的青苗腥味,恣得在心里暗唱“拉魂腔”。

河里的水,不知什么时候就变得活泛了,一池春水被风吹皱,鸭儿活泼地在上面游。三三两两的农家汉子,拉着胶轮车与大水桶,把清凉的春水儿,拉进自家菜园里,放进菜畦里,竟有虫子等活物,从水桶的皮管子里流出来,在地头上的水汪里挣扎,惹得几只老母鸡,跳进菜地里去啄,被浇菜的人一土坷拉砸得满地跳,惊叫着,跑远了。

一个拉水浇菜的汉子,站在菜地头,梗着脖子,自我陶醉地模仿着“旭日阳刚”,嘶哑着喉咙唱《春天里》,“假如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这春风里。”竟有几分相像,惹得路人侧目,嘴里啧啧有声。就有几个孩子,跟在后面,随声附和着唱,童声稚嫩,那汉子反倒不好意思了,停下声来,大声呵斥:去,去!

最先吐绿的是河边的柳树,窕窕袅袅,像邻居家里长大成人的二花姑娘。那几个孩子,从树上折下柳条,编成柳帽,戴在头上,模仿《亮剑》里的八路军,手拿木棍儿,喊喊杀杀。一个孩子的娘,在后边,颤着声喊:小爹们,小心,别摔着!孩子不理,都呵呵地笑着,跑得更欢。

道上有两只小巴狗,以为从白杨树上落下的毛穗儿是真虫子,用爪子小心翼翼地拍着、挑逗,拍着、拍着,自己先吓了一跳。一个袖着手的老头儿,望着在土路上这两只狗,吐出一口痰,嘟哝着:开春暖和了,有春天的味儿了!他感觉有些热,伸手解开了怀,棉袄被春风吹起,像母鸡耷拉着的翅膀。

春天真的到了。

●快乐阅读 大陆人

读《弹花老人》

诗歌是什么?诗歌是现实生活中装着甜酸苦辣的调味瓶,是诗人心灵历程与人生况味的写真。唐诀心是个工地诗人,他从2012年开始创作,5年之间他写下400多首诗歌。在《国家建筑杂志》、《中国建设报》、《扬子江诗刊》、《绿风诗刊》、《关雎爱情诗刊》和《沙地》杂志等报刊杂志,他陆续发表了许多诗歌。我经常读能到他的诗歌,感觉他的诗句优美通俗,健康向上,富有正能量。

唐诀心的诗题材比较宽泛,大至崇高信仰,小至野草闲花,无不激发他的创作热情。他写有抒发了一个中年男人追求理想壮志未酬情怀的《一个人的守望》;富有关注环境和民生的忧国忧民情结的《雾霾三题》;抒发了远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的《每一朵蒲公英,都在寻找生命的故乡》;赞美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努力的《最后一片叶子》;他的《银杏树》一诗,充满了对千年古镇古往今来的历史传承与精神图腾。

上周我们又读到唐诀心那首有着浓厚沙地文化印记的诗篇——《弹花老人》:

他微驼的背弯成一张弓/俯下去,轻轻一弹,六十多年光阴/将生活弹成/一方洁白的云絮/他扬起手中的木槌/有节奏地,蓬蓬地敲,一遍遍敲击岁月/像一架竖琴,弹出苍茫低沉的歌韵//江水一样缓缓流溢/他老了,敲出的声音,一声比一声有力/他敲出五更鸡鸣,敲出暮霭晨曦/敲出寒夜里/一床可以停泊梦境的白云/捂暖了,无数草木一样低微的心/哦,这声音一直在敲,我一直在听/比白云柔软,比月色温馨/让我用厚厚的文字,捂暖他/来自低处的微笑,和一生弯曲的身影。

说到弹棉花这行业,是沙地人生活中很常见的生活画面,如同蹬三轮、卖早点、配钥匙那些人一样平常无奇。《弹花老人》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把弹花老人一生含辛茹苦的形象,描述得可谓淋漓尽致。读这首诗,就像寒冬里送来的温暖,感觉到融融暖意,贴近我们的心窝。十五行诗句以朴素的情调再现了启东人生活的必需,嫁女前的必需——弹花被。家里没有过嫁女的经历,就不会有什么感受。我家有六个姐妹兄弟,五个是女孩。每个女孩出嫁,我父母都要给他们的嫁妆里陪上几床被子。我家女孩多,父母要把握好姐妹们嫁妆的平衡,每人三床,不多不少。我目睹着父母商量棉胎的搭配,几条白,几条黄,几条是黄白混弹的。记得我长成为个大小伙时,所有的棉花都由我用自行车载到弹花匠那里加工。我也不止一次的在听弹花匠敲弦的声音,看他满身满脸沾着花绒。我还目睹了棉花弹好,被褥做好,送出姐妹后,父母身底下垫的是“回妨布”包的短绒被,盖的是黄白相混的薄被,上面最多再加上二件棉袄大衣。当最小妹妹出嫁的时候,父亲已经七十多岁,捆棉花包的力气也不足了,都由我代劳。每次送走姐妹后父母都要流泪,每当此时,让人不知道怎样来安慰年老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时过境迁,不知不觉,我们的鬓角也都铺上了一层霜雪。唐诀心的诗篇勾起人们的回忆,把父母给予的温暖永存心间。

我喜欢唐诀心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时常赞美大自然的壮美,感慨建设者的辛劳,爱抚脚下的小草,关注民生情怀,饱含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信念抱负。读他的诗文,就是在读人生,犹如在旷野中的发泄呐喊,犹如工友间的促膝聊谈,犹如人间凉热一杯水;读他的诗文,更觉得在和诗人同迈一条路,同抒一个情,同临一处景,以致引发感染与共鸣。

编辑:潘忠平 组版:陈燕丹 校对:张嘉滢 联系电话:83128820

04江海潮 http://www.qidongnews.com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东疆掠影 张光恒

发自天涯的祝福国之大,

山高水长。遥望北国,

依然白雪纷纷扬扬。而今海南春未央,

椰风浩荡鲜花绽放,雨润芭蕉轻弹浅唱。我愿捎回一股暖流,

在家乡倘佯。与朋友们一起共享,

惠风和畅,融融春光。

不妨曲水流觞,吟咏时代华章。

●星期诗汇 陈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