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23
人生如戲還是戲如人生﹖ 台灣戲劇欣賞 主講教授﹕邱子修博士 http://www.ccunix.ccu.edu.tw/~tbchiu/indexc.htm [email protected] 05-2720411 31602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課程 第十週

Upload: danielyoung

Post on 08-Jul-2015

588 views

Category:

Technology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人生如戲還是戲如人生﹖台灣戲劇欣賞

主講教授﹕邱子修博士http://www.ccunix.ccu.edu.tw/~tbchiu/indexc.htm

[email protected]

05-2720411轉 31602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課程

第十週

Page 2: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70年代西潮的影響

台灣接觸到西方劇場的活力與脈動,也開始快速汲取西方現代劇場的美學養份,不但演出西方劇作,也運用西方理論創作,嘗試各種劇場的形式與題材。

在劇本創作方面,開始擺脫中國早期話劇以來的寫實主義,吸收各種反寫實與後寫實潮流,創作題材也更加豐富。其中重要作家如張曉風,姚一葦,馬森等

張曉風與「基督教藝術團契」合作創造,採用史詩劇場的敘事方式,是 1970年代台灣劇場界的另一風景;

黃美序則翻譯了一系列愛爾蘭作家葉慈的劇作,而且創作了不少短劇,嘗試以民間故事,平劇及地方劇為依據,轉化成現代話劇的風格。

Page 3: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1979年,姚一葦接掌「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主委,他企圖為台灣劇運注入心血,因此在主祕趙琦彬的協助下,辦了實驗劇展。實驗劇最早的演出,可溯自 1977年,姚一葦集合文化大學藝研所戲劇組師生演出《一口箱子》。所謂的「實驗」是對劇場呈現形式的再思考,在劇場內對傳統的、寫實的劇場美學進行改革,不做商業考量,也不定通俗路線,一方面希望開拓不同的演出方式;一方面也挖掘觀眾的潛在興味。

1970年代的實驗劇場的影響

Page 4: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西方的荒謬劇場

「荒謬」一詞最早是由存在主義大師卡謬( Albert Camus)提出並結合哲學思想,主要是形容現代人處在一個不和諧的環境,有如生活在一個非人性的世界中,而這個世界並不是可以用理智來認知的。( 全文詳見雲門舞集網址 - 談荒謬劇場解析 @)

Page 5: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西方的荒謬劇場

「荒謬劇場」產生背景則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時的人民因為戰爭之故,普遍瀰漫著一股絕望的氛圍,覺得所謂的政治或戰爭就這樣侵入每個人的生活,因此人生及未來似乎會永遠動亂而沒有希望。在這樣陰鬱的狀況下,貝克特於 1950年代於巴黎提出了「等待果陀」這齣戲,震驚當時社會!

Page 6: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西方的荒謬劇場

《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 1949 1953﹐ ﹐ )的首演情形最足以說明這一點。這種無限期的等待如用傳統悲劇的方式來處理,當然也能感動觀眾,但極可能會給他們一種沈重的負荷,因而只能靜靜地去默認自己的不幸而想逃避。

Page 7: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西方的荒謬劇場「荒謬劇」就是悲劇和喜劇的

溶合體。現代西方劇場中的「荒謬劇」把原來看似笑鬧和胡鬧的素材提高到悲劇的層次,而仍不失高度娛樂功能;它有時會使人笑到一半時感到一種莫名的重荷。

尤涅斯柯的《禿頭女高音》( Eugène Ionesco, The Bald Soprano)並不難懂,它只是將所謂的「同床異夢」的意思做了「顯微鏡式」的超倍數放大的寫照。

Page 8: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荒謬劇場的本質

「荒謬劇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反文學」( anti-literary)運動的一部分,和拒絕「文學」的抽象話或法國的「新小說」屬於類似的表現形式。這個新的劇場形式興起於巴黎,很快地影響到英、美。雖然當時的幾個作家都在巴黎,但卻不是法國人。評論家們多認為它不是法國的,而是整個世界的。

Page 9: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台灣荒謬劇場的發展

在我國最先大力介紹它的,可能是當年的幾期《劇場》雜誌。就思想形式來說,「荒謬劇場」的全盛時期約在一九五○~一九六○年之間,但它對整個西方劇場的貢獻和影響卻不限於那短短的十年。

Page 10: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荒謬劇場的特徵

它所發展出來的一些技法(如反邏輯的使用、文字表達的特殊節構、臺詞和動作的反襯、不用傳統的情節和思想、而用詩的意向來統一全劇的結構等等),仍被許多當代的劇作家成功的繼續使用。理由很簡單:「荒謬劇場」是植根於許多好的劇場傳統而發展成長的,而不是無根的突發現象。在發展我們的現代戲劇時,我們應多從我的傳統去尋一些「活根」,而用西方劇場的優點做肥料,應該是一條可試之途。

Page 11: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文字的魔力

文字的力量非任何其他意象可比。尤其是對想像力豐富的人來說,文字的意趣是最最令人著迷的東西。雖然「作者死亡論」認為一個作品完成後作者就不存在了,但也無法否定作品本身的價值與力量。

用文字描述有時還有另一種好處。一個實際的自殺動作通常都不會很久,如上吊、跳樓、用刀或槍自殺,但改用文字,常可延長到實際時間的數倍,便可帶給我們較久、較深的印象與感受。

一齣戲除了臺詞外,還有舞臺動作指示和場景說明。

Page 12: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文字的魔力讀劇本和看演出時一個基本差異:讀劇本時讀者是主控速度的人—它可以慢慢看,重複看,跳行或跳段看;但看演出時主控者是導演、演員—觀眾的視、聽速度要跟著舞臺上進行的速度走。

Page 15: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馬森 [語音 ] 簡介 @

1932年馬森出生於山東齊河縣,童年和少年時代因為戰火的關係顛沛流離, 1949年前曾經在濟南、北京讀中學, 1949年來台灣後,又先後在淡水、宜蘭的學校就讀,總算完成了高中學業,並且考上了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大學畢業後,他進入師大國文研究所深造,獲得碩士學位。 1961年,馬森前往法國巴黎電影高級研究學院研讀電影與戲劇,學習導演和接受語言訓練,同時也在巴黎大學漢學語言研究所繼續專門研究文學。 (台灣文學作家系列 -馬森)

Page 16: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馬森 [語音 ] 簡介 @

1961年,馬森前往法國巴黎電影高級研究學院研讀電影與戲劇,學習導演和接受語言訓練,同時也在巴黎大學漢學語言研究所繼續專門研究文學。 (台灣文學作家系列 -馬森 )

Page 17: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馬森 [語音 ] 簡介 @

結束在法國的學習後,他又前往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旅居國外期間,他先後任教於巴黎語言研究所、墨西哥學院東方研究所、英國倫敦大學、香港嶺南學院等學校,也曾經和留法同學合辦《歐洲雜誌》,編寫歐洲電影的相關評論。回國後他繼續在大學教書,曾經擔過過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臺北藝術大學、成功大學、南華大學、現任佛光大學教授小說、文學評論和戲劇。

Page 18: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馬森簡介 @

馬森是同時兼顧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的戲劇家,他不僅學術素養深厚,在劇本寫作上也有獨特風格。 20 世紀 60年代以來,臺灣戲劇在思想內容與表達方式等方面都受到西方現代派戲劇的重大影響,在荒誕派戲劇上所受的影響更深。馬森就是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劇作家。(台灣文學作家系列 -馬森 )

Page 19: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馬森「在大蟒的肚裡」 (1976)

從馬森的劇作中,可以看到他對物質文明抱持著懷疑和否定的態度,他看到表面上井然有序的世界實際上充滿了荒誕的混亂。因而崇尚用荒誕的手法來寫荒誕的社會。馬森劇作的象徵意味很濃,他借鑒荒誕派戲劇慣用的手法,常常把舞臺景象和道具當作一種「直喻」。例如,《在大蟒的肚裏》以漆黑一團、空虛、撲朔迷離的舞臺空間,象徵大蟒的腹腔

Page 20: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小組討論的分工合作

1) 請同學與同組的坐在一起﹐並能看到彼此。2) 請助教指定每組的一號組員後﹐依瞬時針方向報數。再根據報數的號碼﹐負責抄寫對應的題目﹐並思考可能的答案。

3) 所有題目都抄好後﹐同一小組依序朗讀自己所抄下來的題目﹐並提出你的回答。

4) 若同組中有不同的意見﹐可以說出來﹐大家討論誰的比較能獲得多數的認同﹐寫下大家的共識。

5) 繳交小組討論結果時﹐記得每一組員得簽名。發表人的名字前﹐打上 *以便加分。

Page 22: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小組討論相關議題

3)劇中 (頁 368)提及人可以自個兒作主。你同意嗎﹖為什麼﹖

4) 該劇中 (頁 368) 提及女人喜歡男人是有條件的﹐你同意嗎﹖為什麼﹖

5)劇中男和女的看法有哪些不同﹖你或妳同意嗎﹖

Page 23: 第三課 紅鼻子背景理論

本週作業

閱讀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 (1986) ﹐摘記心得﹐以便下週的課堂小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