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与 控制措施

16
手手手手手手手 手手手手 手手手手手手手手手 TELL:89551160 2011.11.

Upload: avram-murphy

Post on 30-Dec-2015

1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 TELL:89551160 2011.11. 手足口病预防与 控制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 “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 因症状常见手、足、口、皮疹或疱疹而俗称“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 :. 病原 : 肠道病毒感染 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手足口病的病毒型为 EV71. 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病毒的杀灭. 医用酒精不能灭活. 紫外线及干燥环境可灭活病毒. 碘酒、漂白粉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 50℃ 即可被迅速灭活. 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20℃ 可长期保存.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措施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TELL:89551160

2011.11.

预防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因症状常见手、足、口、皮疹或疱疹而俗称“手足口病”

病原 :肠道病毒感染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手足口病的病毒型为 EV71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 :

病毒的杀灭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医用酒精不能灭活紫外线及干燥环境可灭活病毒

碘酒、漂白粉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 50℃ 即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 4℃ 可存活 1年,在 -20℃ 可长期保存

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手足口病”的易患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而重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尤以 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

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是病毒变异后免疫力无效

www.19floor.com网友分享 ,资料来源于网络

手、足、口和肛周有皮疹或疱疹,米粒大小伴有压痛,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发热、咽痛、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呕吐、头痛等症状

“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

♣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 ,所以是传染的唯一来源

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 100:1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

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患者在发病 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 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疱疹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是造成流行的重要原因

粪 -口 :水或食物污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

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到感染。

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 :

绝大部分为轻型病例

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手足口病”的预防 :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

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

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学校及幼儿园预防措施

• 1 、建立完完善的传染病领导机构。• 2 、加强晨检工作。• 3 、开展爱国卫生,搞好学校的消杀工作。• 4 、加强学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5 、做好疫情报告工作。• 6 、做好疑似患儿病情的追踪情况。

预防控制措施

7.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8.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9.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10.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预防控制措施

11.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12.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13.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常见传染病病原体、传播途径、表现及预防方法

疾病病种 病原体 传播途径 病症 预防方法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细菌(如链球菌

飞沫、染有病原体的手接触眼、口、鼻粘膜

发热、疲倦、咳嗽、流涕、喉咙痛、肌肉痛,伴有或不伴有皮疹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休息和均衡营养,增强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着口鼻。保持双手清洁,如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应洗手,用过的玩具及家具须清洁妥当。患者及照顾或接触患者时要小心,应佩戴口罩,接触前后洗手

下呼吸道感染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细菌(如肺炎链

球菌)

飞沫、染有病原体的手接触眼、口、鼻粘膜

发热、疲倦、咳嗽、脓痰,痰中带血,气促,呼吸困难

肠道传染病(如食物中毒、诺瓦克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

病毒(诺瓦克病毒、轮状病毒)、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受污染的饮水机食物

腹痛,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疲倦,发热

凡要处理食物的员工,如有不适,应暂停工作及尽早诊治。正确处理呕吐事宜。注意个人、食物与环境卫生,不吃不洁或半生食物,不喝生水。处理食物生熟分开,饭前便后洗手。

手足口病 肠病毒受污染的食水及食物、飞沫 /接触

传播发热,疲倦,手脚出现水泡

保持空气流通;饭前便后及处理完婴孩尿片或病人呕吐物等其它脏物后应彻底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应掩盖鼻口;小朋友的玩具或用具应清洗干净;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退热,手、口、脚的溃疡及水泡结痂后才回学校或托幼机构上课;减少到人多挤迫的地方

结膜炎 病毒(如腺病毒、)细菌(如金黄葡萄球菌) 接触传染

眼红,眼痒,眼泪水增加,不正常分泌

避免共用毛巾,注意个人卫生,触摸眼睛前要洗手

水痘 水痘病毒 空气 /接触 /飞沫 发热、疲倦、头皮、躯干出现水泡

避免与患者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

表 2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及病假期

传染病 潜伏期(天) 建议病假期

甲型 H1N1流感 1 ~ 7 退热后三天

流行病感冒 1 ~ 2 退热后三天

细菌性痢疾 1 ~ 7直至腹泻已经停止及大便化验显示没有该病菌(隔日连续 2 次粪便培养,结果阴性)

水痘 14~ 21 约一星期或直至所有水泡变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 ~ 2 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

手足口病 3 ~ 7 所有水泡变干或隔离一周

流行性腮腺炎 14~ 21 由呈现肿胀起计 9 天

猩红热 2 ~ 5 由服用抗生素当日起,六天或按医生指示

伤寒 7 ~ 21应隔离至退热后 15~ 20天,可于退热后第 5 天和第 10天做两次粪便培养,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风疹 14~ 23 由出疹起计 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