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第三節 戰爭時期的臺灣社會

35
1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keefe-brady

Post on 31-Dec-2015

9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三章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第三節 戰爭時期的臺灣社會. 學習重點. 第三節 戰爭時期的臺灣社會. 日治後期戰爭體制的形成 皇民化運動與皇民奉公運動 南進基地化與工業化 臺灣人民在日治末期的戰爭體驗. 戰時體制的形成. 1. 背景: 受 世界性經濟大恐慌 的波及 → 日本 國內發生政治、經濟危機 → 軍閥 抬 頭 → 向外侵略 2. 侵略行動: A. 1931 年 : 發動「 九一八事變 」 - 占領 中國 東北 B. 1937 年 : 發動「 七七事變 」 - 全面侵華 C. 1941 年 : 偷襲美 珍珠港 → 太平洋 戰爭 爆發. 大 東亞 共榮圈.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第三章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第三節 戰爭時期的臺灣社第三節 戰爭時期的臺灣社會會

2

日治後期戰爭體制的形成

皇民化運動與皇民奉公運動

南進基地化與工業化

臺灣人民在日治末期的戰爭體驗

學習重點

第三節 戰爭時期的臺灣社會第三節 戰爭時期的臺灣社會

3

戰時體制的形成戰時體制的形成1. 背景:受世界性經濟大恐慌的波及→日本 國內發生政治、經濟危機→軍閥抬 頭→ 向外侵略

2. 侵略行動: A.1931 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 東北

B.1937 年:發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 C.1941 年:偷襲美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4

大東亞共榮圈

5

3. 臺灣進入戰時體制 A. 回復武官總督-小林躋造

B. 展開「皇民化運動」- 1936 年底

C. 實施經濟統制- a. 以軍需和基礎物資的生產工業為優先 b.1938 年通過「國家總動員法」 c. 南進基地化、工業化

6

小林躋造東亞聖戰旗幟

7

皇民化運動1. 展開: 1936 年底2. 目標:改變臺灣人的政治與文化認同, 使其成為效忠日本天皇的子民

3. 內涵: A. 「國語」 ( 日語 ) 運動 B. 以日本神道取代臺灣原有信仰 C. 改姓名 D. 志願兵制度

8

「皇民化」運動的推行「皇民化」運動的推行( 一 ) 「國語」運動 1. 推廣講日語、用日文: A. 教育程度較低者-設「國語講習所」 B. 教育程度較高者-表揚、獎勵「國語 家庭」

2. 消弭中國文化的影響: A. 取消報紙中的漢文欄 B. 廢止學校中的漢文課

9

國語講習所

1941 年大雅庄 ( 今臺中縣 大雅鄉 ) 下橫山第二國語講習所青年部人員正在做「收音機體操」

10

( 二 ) 改姓名1. 頒辦法: 1940 年 2 月

A. 採許可制 ( 朝鮮採強迫制 )B. 以戶為單位-由戶長提出申請,經審 查合格者,可准予全家 更改成日本姓名

2. 現象:A. 起初:不熱衷B. 戰爭末期:在官方獎勵下,改日本姓 氏增加不少

11

1932~1942 年日語普及率

12

姓名變更申請書

13

( 三 ) 改變宗教信仰1. 目標:以日本國家神道取代臺灣固有宗教信仰

2. 做法:A. 提倡日本神道: a. 廣設神社 b. 強迫學校學生參拜B.壓抑臺灣民間信仰:整理與裁併地方寺廟C.鼓勵臺灣人採「神前結婚」的神道婚禮

3. 成效:表面上接受-戰爭結束即消失

14

臺灣神社明信片

15

南進基地化與工業化南進基地化與工業化 ( 一 ) 南進基地化 1. 成立「臺灣拓植株式會社」 -1936

A.執行經濟南進任務 B.藉由資金、技術、人才將觸角伸及東南亞 、海南島等基地

2.結合南洋資源 -- 「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3. 高雄成當時南方共榮圈中 心

16

( 二 ) 工業化 1.始自: 1934 年日月潭水力發電所完工

2.特色:A. 以電力發展為中心B.依賴日本工業的資本與技術C.利用海外原料建立重工業及國防工業

17

3.措施: A.1935 年在高雄港設置煉鋁工廠 B.1937 年推動「第一次生產力擴充五年計畫」

a. 統制資金、勞力、物資 b.繼續開發電力: (a) 日月潭第二發電所 (b) 東臺灣水力發電所 (c) 增建火力發電所

C. 1942 年推動「第二次生產力擴充五年計畫」 4. 成果: 1940 年代以後,臺灣生產總值工業 超過農業

18

日治時期臺灣農業及工業生產總值統計 ( 年平均 )

資料來源:史明《臺灣四百年史》

19

皇民奉公運動與社會動員皇民奉公運動與社會動員( 一 ) 皇民奉公運動的展開1. 目的:加強戰爭動員,達成高度國防國 家體制

2. 成立「皇民奉公會」- 1941/4 月A.口號:「臺灣一家」、 「內臺一如」 B. 標榜:「戰爭意志昂揚、實踐決戰生 活,完備民間防務」等目標C. 目的:改變殖民地人民的認同,使其 成為日本皇民,達成戰爭動員

20

皇民奉公會成立

大雅庄分會於 1941 年成立的紀念照片

21

( 二 ) 社會動員1.組織:

A.各級成立組織B.職業團體成立奉公會─產業奉公會、 文學奉公會、美術奉公會…… C. 以臺灣社會精英擔任幹部─如陳炘、 林獻堂、林呈祿……

2. 成效有限:僅及生活和意識表層

22

戰火洗禮下的臺灣戰火洗禮下的臺灣 ( 一 )鼓勵志願從軍 1.意義:測量殖民地青年皇民化程度指標 2. 正式招募以前:以各種名義徵召 3.1942 年開始實施志願兵制度

A. 以正規軍人身分,派赴海外戰場:東南 亞、西南太平洋

B. 動員原住民─高砂義勇隊、高砂特別志願兵 C. 動員婦女: A. 志願到戰場擔任看護 B.被徵集臺籍慰安婦

5. 戰爭末期:動員海軍少年工、學徒兵

23

高砂族青年訓練

1944 年「新竹州高砂族青年修練所」進行操練的情形

24

臺灣志願兵讀本

加強思想教育,推動皇民化,企圖使臺灣人認同日本,效忠日本

臺灣少年工

1943-1944 年間,日本招募八千多名12~18歲的臺灣少年遠赴日本,從事海軍航空機的製造工作

25

( 二 ) 戰時生活1. 臺灣捲入戰爭

A. 背景: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戰爭爆發B. 臺灣成為戰場: 1944 年 10 月開始 a. 美國開始轟炸臺灣─政府機關與 工廠設施是主要目標 b. 臺灣生產事業幾乎停頓

26

2. 戰爭下的臺灣人生活-不自由A. 軍事控制-軍方壟斷戰爭消息 B. 消息封鎖-總督控制媒體 ( 報紙、廣播、 電影 ) C. 經濟統制- a.警察干涉市場交易 b. 不准農民儲藏糧食 c.百姓被迫交出貴重金屬-「金供出」

27

美軍轟炸日本路徑圖

由此圖可見,臺灣也包含在轟炸路徑內

28

3. 戰爭下的臺灣人生活-節奏不同受到 嚴重干擾A.配合總督府進行各種軍事、消防演習 從事義務勞動B.跑空襲:自 1944 年 10 月後,美軍飛機 密集空襲臺灣

29

戰火下的臺灣總督府臺中

烏日信用組合貯蓄報國宣傳

30

4. 日本無條件投降

A. 美國投擲兩顆原子彈結束戰爭 a.1945 年 8 月 6 日-廣島 b.1945 年 8 月 9 日-長崎

B. 臺灣簽訂降約: a. 代表: (a) 日本-安藤利吉 (b) 臺灣-陳儀 b. 地點:臺北公會堂 ( 今臺北市中山堂 )

31

末代總督安藤利吉簽署降書

32

參考資料  日本侵略主義的擴大,使 1930 年代前半期成為日本經濟圈的 轉換和殖民地支配的過渡時期。就殖民地政策而言,在總體戰體制之下,臺灣總督府的重農政策,朝鮮總督府的工業化政策和「滿洲國」的國防國家經濟型的開發,皆為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分工」 現象。

~~林明德、陳慈玉、許慶雄合著,日本歷史與文化

33

埔里戰時「特設勤勞團」成員的感言  日本人非常沒有道義,即使現在我們這群臺籍日本兵已經不是日本國民,但也不能抹煞我們當日本兵的歷史。日本後來補償臺灣兵重傷殘和戰亡者才日幣兩百萬圓,不到日本兵的十二分一。為什麼臺灣兵和日本兵在同樣的炸彈、同樣的情境下受傷或死亡,待遇卻有這麼大的差別?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烽火歲月,臺灣人的戰時經驗

34

參考資料  由於臺灣總督府對臺灣人的忠誠度仍有存疑,以致戰時曾發生三件臺灣人被控叛亂的事件。 1941 年的「東港事件」中,總督府認為歐清石、郭國基等人計畫協助中國政府軍隊登陸作戰,因此逮捕一千多人,歐清石被判處無期徒刑,最後因美軍飛機轟炸,死在獄中。 1944 年,瑞芳礦山經營者李建興以組織抗日團體罪名被捕,受牽連者超過五百人。同年又發生「蘇澳事件」總督府以蘇澳漁民涉嫌提供情報給美國潛水艇,受逮捕的七十一名漁民全數死亡。

~~薛化元,臺灣開發史

35

參考資料  記得有天下午,風和日麗,忽然從遠處傳來 巨大飛機引擎的震耳聲……我正在村中井邊與小玩伴汲水洗澡,聽到不祥聲音後,大家本能地趕快奔逃躲避,我立刻挨近房子的邊牆,匍匐在地,而後聽到震耳的飛機臨村飛進,離地幾百公尺的對著我們掃射,我甚至從地上移動的飛機黑影,感覺美國飛機在來回俯衝攻擊,我聽到樹林、莊中房屋牆壁遭到子彈掃射時的嘶叫穿打聲。這是一次從未有過的駭怖經驗,令人心膽俱裂。敵機攻擊後,村中所有大人都趕快出來尋找自己的孩子,急於知道有無傷亡。我從地上戰慄地爬起後,很快發覺井邊逃避不及的兩個小玩伴,匍匐於地,血流滿地的死於無情的戰爭魔手下。 ~~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