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84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Upload: megan-johnston

Post on 01-Jan-2016

13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环境的适应性 精神病理学 性格的相对稳定性 统计学多数 时间、地点、场合、身份等综合考虑. 人 格. 固有的行为模式 日常活动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 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先天心理特征 + 后天生活环境 童年生活对人格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对稳定 + 一定的可塑性 性格就是命运 适者生存而不是优者生存 忽视个性的社会是不能繁荣的 忽视社会的个性是不能生存的. 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Page 2: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 环境的适应性• 精神病理学• 性格的相对稳定性• 统计学多数

时间、地点、场合、身份等综合考虑

Page 3: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 格• 固有的行为模式• 日常活动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 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先天心理特征 + 后天生活环境• 童年生活对人格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对稳定 + 一定的可塑性• 性格就是命运• 适者生存而不是优者生存• 忽视个性的社会是不能繁荣的• 忽视社会的个性是不能生存的

Page 4: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

• 人格障碍,原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自己遭受痛苦和 / 或使他人痛苦,或给个人和 / 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Page 5: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病因学——生物学因素• 遗传倾向• 家属脑电图异常率• 同卵双生子犯罪率• 寄养子研究• 脑电图• 生化研究• 感染、中毒、营养等

Page 6: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病因学——心理发育因素• 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有重要作用• 父母离异• 父爱剥夺• 母爱剥夺• 孤儿院成长• 教养方式不当• 不良“示范”作用• 过于苛求或要求过高• 失败 / 排斥

Page 7: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病因学——环境因素• 不良生活环境• 结交品行障碍的“朋友”• 法律观念淡漠• 不良的影视文化• 模仿 / 教唆• 拜金主义• 丑恶现象等

Page 8: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患病率• 患病率

– 6-9% ( Kathleen , 1986 )– 0.13% (我国, 1986 )

Page 9: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三个要素

• 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 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

导致持久的适应不良• 对本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Page 10: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长期的

• 认知的异常偏离• 情感的异常偏离• 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

偏离• 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Page 11: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CCMD3 人格障碍的特点• 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

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 ( 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 ) ,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Page 12: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DSM - IV 人格障碍的解释• 强调病人在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和冲

动控制方面的偏离,指出这种偏离类型在长时间内相当稳定,至少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时。

Page 13: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 DSM-IV 将 10 种人格障碍划分为 3 大类群 :– A 类群:行为古怪、奇异– B 类群:戏剧化、情感强烈、不稳定– C 类群:紧张、焦虑行为

分类

Page 14: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类型

cluster A cluster B cluster C偏执型 表演型 回避型分裂型 自恋型 依赖性分裂样 反社会型 强迫型

边缘型

Page 15: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paranoid PD)

•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

P158

Page 16: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安嘉和本是非常优秀的心血管外科专家,曾当选为“十大杰出青年”,但他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和对配偶的信任,为人敏感多疑、极度狭隘,连对妻子与异性的正常交往都会萌生强烈的嫉妒。他将第一任妻子张小雅逼得自杀,使第二任妻子梅湘南心灵及躯体遭受重创,自己则沦为凶残杀人的亡命之徒。

Page 17: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临床特征

• 主要特征:猜疑、偏执– 表现为对他人持久的不信任,社会隔离,过分警惕

• 患病率不详• 临床发现男性居多

Page 18: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形成原因

• 生物学原因–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较多

• 心理分析– 偏执来自无意识中强烈的仇恨和敌意的外向投射

• 认知的观点– 与歪曲的认知或想法有关

• 文化因素– 特殊人群,如犯人、难民、有听力障碍的人等易形

成这种人格障碍

Page 19: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治疗

• 建立信任关系非常重要

• 心理动力学治疗• 认知治疗

Page 20: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Page 21: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Schizoid PD )• 以情感淡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主要特点,

男性多于女性1)喜欢独自活动2)缺乏亲密朋友或信任感,同时缺乏发展这种关系和友谊的欲望

3)行为退缩,外表不修边幅4)在会谈时孤僻,缺乏回应。缺乏热情或幽默。分裂样

的人在这种交往场合极少有笑容或点头。他们也不能体验到任何强烈的情感,如愤怒、悲哀或高兴。

5)不愿谈论他们自己的问题。有时这些人不管他人如何关心,还是矢口否认他们有任何不适

6)这些人通常在职业上尚能充分尽责,因此并不完全脱离现实。

Page 22: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临床特征• 特征:社会隔绝、情感疏远

– 表现为孤单、冷淡的沉默,不介入日常事务,不交际,不关心他人。将精力投注于非人类的事物(如数学)

• 患病率–美、德等国采用 PDQ(人格障碍诊断问卷)、 SCID等得到的患病率为 0.7- 1.6%

• 男性多见

Page 23: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Page 24: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 生物学– 可能有与孤独症类似的生理机能缺陷

• 心理动力学– 基本的接触需要没有获得满足

•认知治疗– 不能有效的关注周围的情况来获得准确的感知

• 社会心理– 在早期学习、人际交往中形成问题

形成原因

Page 25: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治疗

• 心理治疗– 发展对社会关系的兴趣,认识社会关系的价值– 社交技能训练

Page 26: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Page 27: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Histrionic PD)

• 表现: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 患者情绪不稳定,暗示性强,依赖性强。

• P160

Page 28: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Page 29: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临床特征• 又称癔症型、寻求注意型、或心理幼稚型• 特征

– 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 表现:需要情爱和注意、依赖性、作弄他人的倾向

• 患病率– 美、德等国采用 PDQ 、 SCID等临床调查表、

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的为 1.3 - 3.0%– 女性 2倍于男性

Page 30: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形成原因

• 心理分析理论–作为对内心低自尊感的一种反抗,病

人总是试图成为他人的注意中心。

Page 31: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治疗

• 对人际关系治疗• 奖励与惩罚结合

Page 32: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Narcissistic PD)• NPD 患者普遍的模式为夸大(通过幻想或行为体现),需要赞美,缺

少同情,常起源于成年早期,症状存在于各种场合,且符合下述 5 条(或更多):

– ( 1 )过分自负(如夸大业绩和才能,即使没有相应的业绩和才能,也希望被认为是优胜者)

– ( 2 )一心一意幻想获得无限成功、能力、才气、容貌或理想的爱情

– ( 3 )坚信他或她与众不同,只有其他特别的人或地位高的人才能理解他或她,且只能与这些人交往。

– ( 4)需要大量的赞美

Page 33: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Narcissistic PD)– ( 5 )有权力意识。例如:无理由地期盼特别优待的治疗,或机械地依从于自己的期待

– ( 6 )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利用他人以达到他或她的目的

– ( 7 )缺少同情心:不愿意去了解或认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 ( 8)嫉妒别人或认为别人嫉妒他或她

– ( 9)自大、高傲的行为或态度

Page 34: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临床特征

• 特征– 妄自尊大观念– 表现:自我中心,夸大(幻想或行为),需要

他人赞扬

患病率– 美、德等国: 0 - 0.4%

Page 35: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故事,讲一位英俊的少年叫纳喀索斯。一天,他于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便一见倾心,再无心恋及他人他事,在水边依依不忍离去,终于慌悴而死。后来,心理学上便以纳喀索斯的名字来命名自恋症。

Page 36: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形成原因• 心理分析

– Freud 认为自恋者无法把力比多投注到客体身上而转向对自我的投注,没有能力去爱别人或是无法与别人建立关系,无法与分析师建立联系,因而自恋者是不能被分析的。

– 克恩贝格 (Kernberg)视自恋为某种适应性和病理性的内在精神结构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恋是性格缺陷,源于患者早年父母关爱不足。

– 科胡特 (Kohut) 认为不那么幸运的儿童(其父母不能充分的欣赏或较少有自尊)则终其一生去渴求别人的欣赏和关注。

Page 37: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治疗

• 对治疗的研究有限• 心 理治疗主要集中于 其被扭曲的 自我(自我夸大感),对评价的病态的敏感等方面

• 抛弃自我中心观念,必须学会去爱别人

Page 38: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Page 39: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Antisocial PD)

• 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差异而引人瞩目的一种人格障碍

• 童年或青少年期有品行障碍• 与犯罪密切相关

Page 40: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Page 41: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临床特征

• 特征– 经常发生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表现:工作不良,婚姻不良,酒精与药物滥用,情

感肤浅、无情、自我中心,不诚实、欺骗、作弄他人,冲动性、攻击性及法律问题等

• 患病率– Vaillant & Perry (1985) 在 0.05-15% 之间– 男性多于女性

Page 42: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形成原因

• 生物学因素• 遗传、神经生物学的假说• 社会心理学

– 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情感和父母粗暴拒绝• 心理分析

– 超我发展不完善• 认知心理学

– 在道德原则和推理能力上的发展滞后

Page 43: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治疗

• 传统的心理治疗和医学治疗均无显著的效果• 行为治疗

– 学习对问题情境作新的反应• 认知治疗

– 提高其认知能力,改善社会和道德行为

Page 44: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D)• CCMD3中没有, DSM4研究较多• 戴安娜王妃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提及她被诊断出边缘型障碍:抑郁沮丧、饮食无度和自我残害。

• 她的朋友和熟人就曾观察到边缘障碍的初期迹象:她爱发脾气、常哭泣抽搐、当面说谎和热衷于操纵。

• 她常常当着别人的面,用锋利的物件伤害自己。她的食欲过盛症很严重,时而暴饮暴食,时而上吐下泻。

Page 45: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临床特征• 特征

– 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 表现:人际关系不良,不能耐受孤独,常感孤单和空虚,易抑郁,情绪不稳定,行为具冲动性,易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存在自我认同障碍

• 患病率– 美、德等国: 0.2-4.6%– 女性多于男性

Page 46: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形成原因

• 生物学的解释 神经系统或脑内生物化学方面的异常

• 心理动力学的解释– 父母对子女的不接纳

• 社会心理学– 对被遗弃的恐惧– 早期创伤,包括身体、性虐待

Page 47: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治疗

• 治疗非常困难• 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集体治疗

– 与若干个人形成较亲密的依恋关系• 药物治疗

– 可减缓其冲动性,减轻抑郁等

Page 48: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 Avoidant PD)

• 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自卑为特征

P160

Page 49: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临床特征

• 特征– 长期和全面地脱离社会关系– 表现:对人回避、退缩,过分敏感,焦虑,对自我价值缺乏信心

• 患病率– 美、德等国: 0.4-1.6%– 女性多于男性

Page 50: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形成原因

• 生物学的解释– 生物化学方面的异常、易患病的基因

• 认知行为模型的解释– 习得性恐惧、不安的思维方式

• 社会心理学的解释– 羞耻感,与童年时期经历有关

Page 51: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治疗

• 支持和共情非常重要• 心理动力学

– 揭示其症状的根源,使自我强壮起来• 认知行为治疗

– 认知重建、社交技能训练和暴露疗法• 集体治疗

– 结合使用暴露疗法、角色扮演法等• 药物治疗

– 降低焦虑

Page 52: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依赖性人格障碍 (Dependent PD)

• 过分依赖,害怕被抛弃和决定能力低下为特征

• P160

Page 53: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临床特征• 又称不适当型 (inadequate)• 特征

– 缺乏自信、依附他人– 表现:轻微应激即退却,寻求帮助,需要保护,性关系不成熟,往往存在婚姻问题,缺乏亲密朋友

• 患病率– 美、德等国: 0.3-6.7%

Page 54: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形成原因

• 社会心理学– 父母出于爱或独裁的目的过分保护孩子

• 认知理论– 适应不良信念

Page 55: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治疗

• 行为和认知疗法– 认知重建、自信训练

• 人本主义治疗• 集体治疗

Page 56: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Obsessive-Compulsive PD)

• 过分的胆小谨慎,严格要求和完美主义,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

• 男性多• 多表现为强迫症

Page 57: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临床特征

• 特征– 情绪限制,秩序性、坚持执拗、完美– 表现:秩序性、固执、僵硬、异常节俭、谨小慎微、爱整洁、犹豫不决、严肃沉闷等

• 美、德等国: 1.7-6.4%• 男性多于女性

Page 58: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形成原因

• 心理动力学– 对父母的控制加以反抗;或早期父母过分严格的管教

• 认知治疗– 歪曲的思维方式所致

Page 59: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治疗

• 心理动力学方法– 清楚地认识、体验和接受真实情感

• 认知行为治疗– 纠正极端化的想法、完美主义、犹豫不决和做事拖延的问题

Page 60: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治疗

• 心理动力学方法– 清楚地认识、体验和接受真实情感

• 认知行为治疗– 纠正极端化的想法、完美主义、犹豫不决和做事拖延的问题

Page 61: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推荐影视

• 说谎游戏( Deceiver)–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怒焰狂花( Child of Rage)–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分析( Analyze This)–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致命 ID( (Identity)– 多重人格障碍

Page 62: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推荐影视

• 骄阳似我( Good Will Hunting)– 边缘型人格障碍

• 少女初体验( Prozac Nation)– 边缘型人格障碍

• 被禁锢的女孩( Girl Interrupted)– 边缘型人格障碍

Page 63: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正常人格变异:人格缺陷

• 公认的正常人格范围的变异,是人格中某些品质的过多或不足,远未达到害人害己的程度

• 正常人格变异与人格障碍有量和质的区别

Page 64: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后发生的改变,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变,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人格改变有明确的时间(病后),参照物是病前人格。而人格障碍无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且持续终生

Page 65: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诊断

• 临床用诊断标准:病史、检查(体检、神经系统、精神检查)

• 研究用诊断标准:问卷、临床定式检测

Page 66: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共病

• 人格障碍不仅可以与其他精神疾病共患,亦可在不同类型人格障碍之间相互伴发

• 多轴诊断 轴Ⅰ 精神疾病 轴Ⅱ 人格障碍

Page 67: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共病的影响

• 加重精神疾病• 难治性精神疾病• 不良的结局• 再住院率高• 长期存在心理社会危机(自杀风险高)

Page 68: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治疗• 药物治疗:认知 / 知觉障碍 ---抗精神病药 (偏执、分裂样) 情感不稳定 --- 情绪稳定剂 (边缘型、冲动型) 冲动 /攻击 --- 情绪稳定剂 焦虑、强迫 ---抗焦虑药• 精神外科治疗• 心理治疗

Page 69: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Page 70: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

Page 71: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 概念• 又称性变态。泛指在两性行为方面的心又称性变态。泛指在两性行为方面的心

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此为性兴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此为性兴

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从而不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从而不

同程度的影响、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性同程度的影响、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性

活动。活动。

• 问题:同性恋问题:同性恋

Page 72: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 判别标准• 以现实的社会性道德规范为准则

– 流氓犯—变态—不认同… .

• 以生物学特点为准则• 以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为准则• 以对本人的影响为准则• 李银河• 性解放

Page 73: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 判别标准• 表现为要求性对象及满足性欲的方式与常人不同。• 患者性格大多内倾,除性心理障碍外,其它适应良好,更没有反社会行为,不少是名人、成功人士。

• 多数患者性欲低下,甚至无正常性生活能力。• 具备正常人的道德观,对自己行为者充分的辨别能力,

事后愧疚,但难以控制。• 性心理障碍不能等同于性犯罪(性犯罪是司法概念、包含性心理障碍的违法行为)。

• 性心理障碍者如将冲动予以实施,干扰社会秩序,应予追究法律职任

Page 74: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异性癖

Page 75: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2007 年 1月 3日,瑞士一对同性恋夫妇在市政厅签署结婚证书。

Page 76: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Page 77: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的心理学解释

• 心理动力学:

– 性冲动固着在不成熟的状态

• 行为主义学派理论

• 心理社会因素

• 生物学因素

Page 78: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分类• 性身份障碍:

– 易性癖(症):变性手术要求者。

• 性偏好障碍– 恋物症(癖)– 露阴症:– 性施虐症,性受虐症– 窥淫(阴)症

Page 79: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分类• 性指向障碍

– 同性恋•在正常状况下(除军队、海员、监狱等)以同

性作为性爱行为的对象者。•男、女均有。有精神性、实质性、绝对性、相

对性、主动性、被动性之分。•男性的被动位和女性的主动位者为真正同性恋。• 青春期同性恋

Page 80: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分类– 性行为:

– 同性恋者之间私下相好,若不损害第三方利益,多数国家不予追究。

– 因同性恋不符合社会主流文化,故自身压力较重,一旦被发现,会被社会排斥,歧视,故出现自责、自杀。

– 由于法律,文化差异,美国 DSM-IV之无同性恋诊断分类,不列为病态。我国仍有 CCMD-III 。

Page 81: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治疗

• 性心理障碍治疗较为困难,但对症支持

治疗有一定帮助。

• 性治疗:目前国内还空缺

Page 82: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性功能障碍:指个体不能有效地参与他性功能障碍:指个体不能有效地参与他

(她)所期望的性活动,不能产生满意的性(她)所期望的性活动,不能产生满意的性

交所必需的生理反应和(或)体会不到相应交所必需的生理反应和(或)体会不到相应

的快感。的快感。

附: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附: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Page 83: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
Page 84: 人格障碍 与性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