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26
1 1 吴吴吴吴 吴吴吴吴 吴吴吴吴吴吴吴 郭郭 200530950050 郭郭郭郭郭 () 郭郭 200530950041 郭郭郭郭郭 () 郭郭郭 200530950046 郭郭郭郭郭 () 郭 郭 200530000031 郭郭郭郭 () 郭郭 200530000044 郭郭郭郭 () 郭 郭 200531270013 郭郭郭郭郭 () 郭郭郭 200630880015 郭郭郭郭郭 () 郭 郭 200531210011 郭郭郭郭郭 ()

Upload: kiara-miranda

Post on 04-Jan-2016

16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3 download

DESCRIPTION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郭锐 200530950050 (历史学院) 彭蛟 200530950041 (历史学院) 付晨晨 200530950046 (历史学院) 刘 曼 200530000031 (文学院) 夏萌萌 200530000044 (文学院) 叶 颖 200531270013 (哲学学院) 聂敬凤 200630880015 (艺术学院) 陈 颖 200531210011 (哲学学院). 县域文化黄梅篇. 历史沿革.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111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县域文化黄梅篇

郭锐 200530950050 (历史学院)彭蛟 200530950041 (历史学院)付晨晨 200530950046 (历史学院)刘 曼 200530000031 (文学院)夏萌萌 200530000044 (文学院)叶 颖 200531270013 (哲学学院)聂敬凤 200630880015 (艺术学院)陈 颖 200531210011 (哲学学院)

Page 2: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2

历史沿革 黄梅县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晚期 (1—4 万年

前 ) 即有人类栖息。西汉文帝十六年 ( 前 164) ,境内即建有寻阳县,迄今 2149 年。

西晋永兴元年 (304) ,以长江江北故道为界,分庐江郡寻阳县,于江南立寻阳臣隶寻阳郡,其江北地遂并入蕲春。自此黄梅县境始南北分治。南齐永明四年 (486) ,析蕲阳之东境立永兴县。隋开皇初改名新蔡,十八年 (598) 改为黄梅,民国 25 年(1936) ,国民政府以长江为界划定鄂赣省界,从此县境合一。

历史上黄梅这块地方行政区域隶属多变,曾东属扬州,西属荆州,北属豫州,南属江州。新中国成立后,县辖行政区划变动频繁,但县域境和上隶省、地基本未变。

Page 3: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3

县名由来 黄梅境内建县始于汉,初名寻阳。汉文帝十六年 ( 前164),置庐江国,领县十二,有寻阳。此为寻阳县名见于史册之始。 西晋永兴元年 (304),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立寻阳郡,约以今之太白湖、龙感湖一线的“江北故道”为界,北境划归蕲春县,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之寻阳。 北境,东晋太元三年 (378)改蕲春为蕲阳。南齐永明四年 (486)析蕲阳县之东境立永兴县。隋开皇初 (581),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十八年 (598),改新蔡县为黄梅县。因县境北有黄梅山,黄梅水,故名 ( 有说法是山上多黄梅花 ) 。唐武德四年 (621),析黄梅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八年 (625),废州,省四县复为黄梅县。自此至今,县名未变。

Page 4: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4

江南寻阳县所辖今之黄梅地域,于东晋大兴元年(318)立侨郡新蔡。太元三年 (378),为与北方新蔡郡相区别,例称南新蔡郡。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史册初著此地侨置苞信县。梁末 (556),改苞信县为新蔡县。隋开皇九年 (589),省寻阳、南 新蔡二郡及汝南、柴桑、新蔡 3 县,复置寻阳县。此后,县名变动频繁,依次曰:彭蠡、彭城、湓城、楚城、浔阳。五代南唐时,改浔阳县为德化县,民国 3 年 (1914)改曰九江县。 25年(1936),划定鄂赣省界,将江北原属九江县之封郭洲,团牌洲等地归黄梅县,从此南北合一,统为黄梅县。

Page 5: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5

Page 6: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6

县域隶属 据杉木乡黄螃村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近百件石器考证,黄梅县早在 1 ~ 4 万年前,即有人类栖息。到约.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栖息的遗址则遍布上乡源湖、龙感湖中的赶墩、涉墩各地 .

从夏、商至西周,按《禹贡》把全国划分为九州的说法,黄梅地属扬州。 东周,春秋前期属楚。前 506年,吴破楚,后败越,北上与晋争霸,此时属吴。战国时,越于前 473年灭吴,属越。楚于前 306年灭越,又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 ( 前 221),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属九江郡。 汉高祖元年 ( 前 206),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安( 今安徽六安 ) ,属西楚九江国。四年 ( 前 203)七月,高祖封布为淮南王,属汉淮南国。六年 (201),置郡领县当时,周围邻县 ( 蕲春、柴桑、松兹 ) 均于是年置,黄梅居其中,既不属其领辖,史册又未明载置县。 汉代置县以后 ,黄梅县域隶属经过了复杂的变迁 ( 详见附录 ) 。

Page 7: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7

附录 汉文帝十六年 ( 前 164) ,分淮南置庐江国,以厉王长子阳周候为庐江王,领县十二,寻阳为其一。县治约在今蔡山附近

的古城村。据《中国人口 · 湖北分册》载:寻阳县面积为 7938 平方公里,包括今黄梅县全部,广济县绝大部分,宿松县湖区以南至望江县华阳沿江一带,九江县大部分,湖口、彭泽两县北部沿江一带 ( 即古之柴桑、彭泽二县之间自长江至庐山一带 ) 。

东汉顺帝时 (126—144) 属扬州庐江郡。建安十三年 (208) ,孙权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领寻阳隶荆州。十四年 (209) ,吕蒙为寻阳令。魏黄初二年 (221) ,孙权改鄂为武昌郡,领寻阳隶荆州。同年,改武昌郡为江夏郡,此时,寻阳还隶扬州蕲春郡。黄初三年 (222) 属魏荆州蕲春郡。吴黄武四年 (225) ,还属吴扬州蕲春郡。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撤蕲春郡,划寻阳隶荆州武昌郡。二年 (281) ,还隶扬州庐江郡。永兴元年 (304) ,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立寻阳郡,黄梅县境始南北分治。北境划归豫州西阳国之蕲春县,县治今蕲春县八里湖土门城。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鹤问寨之寻阳县,隶江州寻阳郡。 北境蕲春县,东晋咸和初 (326) ,隶豫州西阳郡。太元三年 (378) 为避宣太后郑春讳,改蕲春为蕲阳,隶豫州南新蔡郡,受江州督。 南朝宋孝建元年 (454) ,分豫州之西阳等六郡置郢州,蕲阳随西阳郡隶郢州。泰始五年 (469) ,随西阳郡还隶豫州。齐永明四年 (486) ,析蕲阳之东,即原由寻阳划归蕲春之地置永兴县,隶豫州齐昌郡,县治今大河区白花畈。梁太清三年 (549) ,地入东魏。太平二年 (557) ,于江南原江州治置西江州,永兴属南新蔡郡 隶之。不久,随南新蔡郡改隶江州。北齐立罗州,永兴县属齐昌郡隶之。陈太建中 (569—582) ,取江北地,隶江州齐昌郡,北周时改罗州为蕲州,隶蕲州齐昌郡 隋开皇初 (581) ,撤州郡置总管府,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因此时长江北汊主道由太白湖、杨柳湖、张湖、龙感湖一线南移至今广济龙坪、胡世柏、蔡山、扁担大(土聿)(音列 ) 、北池口、吴河、王埠至小池口,故将两条江北汊道之间,原属南新蔡郡新蔡县的地域划归新蔡县,隶蕲州总管府。新江北汊道以南地域仍属江州新蔡县。九年 (589) ,改府为州,十八年 (598) 改新蔡县为黄梅,隶蕲州。大业三年 (607) ,改蕲州为蕲春郡,领黄梅等五县。 唐武德四年 (621) ,析黄梅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八年 废州并县复黄梅,隶蕲州。天宝元年 (742) 改州为郡,隶淮南道蕲春郡。乾元元年 (758) ,改郡为州,隶淮南道蕲州。 五代,黄梅仍隶蕲州。吴天祚三年 (937) 以前属杨吴,以后属南唐。后周显德五年 (958) ,改取江北之地,属后周。 宋至道三年 (997) ,分全国为十五路,隶淮南路蕲州蕲春郡。熙宁五年 (1072) ,分淮南为东西二路,隶淮南西路,所隶州郡仍旧。嘉熙 (1237—1240)兵乱,县治侨 于大江中洲 ( 地属德化 ) 。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于蕲州置淮西宣抚司,黄梅隶之。十四年 (1277) 改总管府,十八年 (1281) 撤总管府复州,上置蕲黄州宣慰司,黄梅隶之。二十三年 (1286) ,撤宣慰司,属蕲州隶湖广行省。皇庆元年 (1312) ,迁县治于今黄梅镇。至正二十四年 (1364) ,隶湖广行中书省蕲州府。 明初袭元制,洪武九年 (1376) ,降府为州,隶湖广布政司黄州府蕲州。十一年 (1378) ,改隶河南布政司,二十四年(1391) ,还隶湖广布政司,上隶州府均不变。

Page 8: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8

附录 清初 (1644) ,隶湖广布政司汉黄德道黄州府。康熙三年 (1664) ,分置湖北布政司,黄梅属黄州府隶之。

民国元年 (1912) 废黄州府。直隶湖北省武汉黄德道。后改隶鄂东道。 3 年 (1914) ,改鄂东道为江汉道,隶之。 18 年(1929) ,废江汉道,直隶湖北省。 21 年 (1932) ,湖北省设 11个行政督察区,隶第 3行政督察区。 25 年 (1936) ,第 3 、4行政督察区合并为第 3行政督察区,黄梅隶之。 如前所述,黄梅南境系西晋永兴元年 (304) 划归江南寻阳县。 东晋大兴元年 (318) ,于“江北故道”以南,即今黄梅下乡、广济东南部置新蔡郡,隶豫州,受江州督。治今蔡 LIJ 附近古城村。太元三午 (378) ,为了把侨郡与北方原新蔡郡相区别,例称南新蔡郡。

南朝宋大明八年 (464) ,南新蔡郡领苞信等四县隶江洲。苞信县亦治今蔡山附 近古城村。梁元帝时 (552—554) ,于江南原江州治置西江洲,苞信属南新蔡郡隶 之。梁末 (557) ,改苞信县为新蔡县,隶江州南新蔡郡。陈太建八年 (576) ,分江州 之晋熙、高塘、新蔡三郡为晋州,新蔡县属南新蔡郡隶之。陈末还隶江州。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省寻阳,南新蔡二郡及汝南、柴桑、新蔡 3 县,复置寻阳县,隶江州。十八年 (598) ,改寻阳县日彭蠡县,仍隶江洲。大业二年 (606) ,改江州为九江郡,改彭蠡目彭城,寻又改目湓城,均属九江郡。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江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湓城隶之。五年 (622) ,改湓城为楚城,仍隶之。贞观元年 (627) ,罢都督府,分全国为十道,楚城隶江南西道江州。八年 (634) ,省楚城更置浔阳县 (“浔”始加三点水 ) ,上隶不变。天宝元年 (742) ,改为江州浔阳郡,领浔阳县江南西道。乾元元年 (758) ,改浔阳郡为江州,浔阳隶之。 五代杨吴时,浔阳县隶杨吴江州。南唐改浔阳日德化,隶奉化军。 北宋开宝八年 (975) ,德化隶江南东路江州浔阳郡。元丰间 (1078—1085) ,析全国为 23 路,属江州隶江南西路。南宋建炎元年 (1127) ,升江州为定江军,隶之二年 (1128) ,以江、池、饶、信四州为江州路,亦隶之。绍兴二年 (1132) ,随江州隶江南西路。 元至元十一年 (1275) ,置江东西宣抚司,德化隶之。十三年 (1276) ,隶扬州行省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 (1277) ,罢都督府,置江州路,领德化隶龙兴行都元帅府后置江西行中书省,江州领德化隶之。十六年 (1279) ,隶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 (1285) ,隶江西行省江州路。 明洪武九年 (1376) ,改行省为布政司,德化隶江西布政司九江府。清仍明制。 民国 3 年 (1914) ,改德化县日九江县,隶江西省九江府。 24 年 (1935) ,江西省设 8个行政督察区,九江县属第 5行政督察区。 25 年 (1936)1 月 2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以长江为界”,划定鄂赣省界。 7 月 1日,两省办完边界交接手续从此,黄梅南北合为一县。 29 年 (1940) ,改行政督察区为鄂东行署,黄梅隶之。 31 年 (1945) ,撤鄂东行署,设第 2行政督察区,隶之。

Page 9: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9

附录 1949 年 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设黄冈地区,领黄梅隶中原区。 6月,撤中原区设中南区,下置湖北省,黄梅县属黄冈地区隶之。 1950年 6 月 5日,经黄冈专署把蔡山区所辖新洲上的一部分划归广济县。 1953 年,黄 ( 梅 ) 、宿 ( 松 ) 两县协定,两县边缘湖泊水面 界限:北以鸡头山至戾鱼山,南以王家夹至中嘴为两县共管地区,黄梅渔船东南不过中嘴,东北不过戾鱼山,宿松渔船西南不过王家夹,西北不过鸡头山。 1954 年撤销中南区,黄梅隶属省地未变。 1955 年下年,经地区划黄梅之柏树林、枫树林、向垸,直至太白湖西岸的水府庙一带属广济,划广济余川区之龙腰,徐政两村以及吴文村的一部分属黄梅。不到一年,除余苏垸留属黄梅,其他地方仍归属广济。1956 年元月 1日,经国务院、农垦部和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于龙感湖西部高滩泽地垦建龙感湖农场,直隶省农垦厅。 1958 年 11月,将王埠乡的严大墩、严细墩和黄太墩划归龙感湖农场。 1959 年元月,龙感湖农场改为县辖, 1960 年 3月复属省辖。 新中国成立后,省、地行政机关名称和职能虽有变动,但黄梅县隶湖北省黄冈市的政区隶属关系,至今一直未变。

Page 10: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10

区位地理 黄梅县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倾斜。北部山地属大别山脉,中部为丘陵及垄岗平原,中南部为湖泊,南部为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平原和湖泊占全县总面积 78%。这里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无霜期达 258天,年平均温度为摄氏 16.8℃左右。黄梅水域广阔,河流、湖泊、水库众多,塘堰密布,共计河流 34条,大小湖泊 29个,大中小型水库 24座,长江水道 59.2公里,全县可利用水资源装机 2 万千瓦。黄梅的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

Page 11: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11

一般人们都习惯上就把黄梅分为上

乡和下乡,

黄梅可以说是有山有

水 .两个部分之间既有很大的差

异 ,又连成一个整体.

Page 12: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12

黄梅是全国商品粮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县耕地64.3万亩,水面 59万亩(其中可养水面 23.6万亩)。农作物品种丰富,黄梅青虾驰名中外,天然香稻、挪步园的云雾茶曾获国家优质奖和省一等奖。县城东南约 15公里的龙感湖,是全省四大淡水湖之一,已列为省级自然湿地保护区,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21万亩,可供开发水面 12万亩,盛产天然名贵水产品,鱼肥水美,荷香菱甜。龙感湖建有国家青虾繁育基地,年产青虾 5 万公斤,远销江浙沿海和东南亚一带。高背鲫、鲈鱼、毛蟹、牛蛙、黄鳝等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全县水产品产量居湖北十强县市之列,被誉为“鱼米之乡”。

Page 13: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13

黄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素有“七省通衢”之称。

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境内设有 5 个客货站;万里长江黄金水道过境 58.86公里,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京福、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 64.6公里,设立 4 个进出站口;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这里已经成为通江入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华东经济圈与华中经济圈的结合部。九江大桥北岸的小池镇,早在 1992年就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面积 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是各路商贾投资兴业的“金三角”。

黄梅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 已经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网络。

Page 14: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14

特色文化

Page 15: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15

一去二三里,村村垸垸都有戏 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就起源于黄梅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田歌畈腔采茶调,它是在黄梅采茶歌和民间小调基础上,经过与黄梅道情、莲厢、旱龙船等民间说唱艺术的结合而形成的,距今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黄梅戏的繁荣是在它传入安徽以后 , 但在它的产生地 , 它还是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 1949年,黄梅县人民剧团成立, 1988年更名为黄梅县黄梅戏剧院。 50多年来,剧院创作演出了一大批紧扣时代脉搏的优秀剧目,其中最具影响的有《羊入虎口》、《於老四与张二女》、《邢绣娘》、《离巢凤》、《守护真情》、《兑现》等。

全县现有黄梅戏专业剧院 1 个,半职业黄梅戏剧团 23个,村级业余黄梅戏剧团 161个,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1995年 8 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 " 黄梅戏之乡 " 称号。

Page 16: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16

Page 17: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17

麒麟阁上精神爽,虎豹关前胆气豪 1989年 11月,黄梅县楹联学会成立,随即又成立了 12个

乡镇楹联分会,联会会员达 1000余人,其中百余人在全国各地征联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由楹联学会主办的《联苑》,每年定期出版 4 期,已出版 70期。现每期已发行10000份,全部免费向全国 3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及海外 6 国楹联爱好者赠阅,深受广大联友喜爱。学会先后举办了“庆祝 97香港回归全国征联大赛”等 10多项全国大征联竞赛活动,编印了 10多本楹联专集。

《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黄梅分卷》收录 2523副对联,跨时1180年,集古今楹联之大成,其中唐穆宗御书“麒麟阁上精神爽,虎豹关前胆气豪”一联将中国对联史向前推进了 110年。 1991年 3 月,黄梅县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楹联之乡”称号。

与楹联相联系 , 黄梅的书法艺术兴盛 , 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老人 , 练字、写字的人很多。

Page 18: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18

Page 19: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19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黄梅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唐宋以来,李白、白居易等一大批诗词名家观光黄梅山水,吟咏黄梅风物,写下了不少诸如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等流传千古的诗词名篇。同时,黄梅的灵山秀水也孕育了自己的诗人,如道信、弘忍、汪可授等。近代更是人才辈出,登坛入典的达百余人。目前,全县成立了 16个诗词组织,会员 3000人,经常阅读、吟诵、写作诗词的有 10000多人,主办诗刊(报) 18种,累计出版近 100期,发表诗词 26000余首,刊印 6 万余册, 61人出版诗词专集, 16人在海内外诗词大赛中获奖。 2002年 4 月,中华诗词学会、省诗词学会分别授予黄梅县 " 诗词之乡 " 称号。

Page 20: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20

Page 21: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21

黄梅有女皆挑花 黄梅挑花是具有黄梅特色的民间工艺,距今约有 500年的历

史,被誉为“民间艺术奇葩”。它用彩线挑绣,色彩绚丽,艺术处理大胆,富于变化,各种团花、填花、边花、角花构图有千百种之多。尤其是多彩多姿的戏曲人物造型,如“四郎探母”、“辕门斩子”、“桃园结义”等,体现了黄梅戏艺术之乡的独有风韵。

黄梅挑花曾多次被邀请到巴拿马、波兰、苏联、美国、法国等国家展览,荣膺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波兰民间艺术展览金奖。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挑花在黄梅县蔡山、新开、孔垅等棉乡极为盛行,新开挑花绣女石九梅曾应香港政府邀请,参加港府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展览,并现场表演挑花技艺。近几年来,黄梅挑花开始逐步市场化 , 主要作为工艺美术品。

Page 22: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22

Page 23: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23

蕲黄禅宗甲天下,佛家大事问黄梅 在佛教界,黄梅曾有“小天竺”之美誉。原始宗教遗迹可上溯

至距今 6000余年的长江流域第一龙 --焦墩卵石摆塑龙。 在魏晋时期,黄梅地域就有了佛教徒的行踪。进入唐代,由弘忍改革首创的中国禅宗 --“东山法门”在黄梅横空出世,独秀于佛教八宗之外,吸引了国内外无数僧俗远涉关前来请益修禅,经由弘忍十大弟子与嗣法慧能弘化全国,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宗派的主流。而禅宗六代祖师,有两位祖师卓锡黄梅,“蕲黄禅林甲天下,佛家大事问黄梅”已成共识。

黄梅有累劫幸存的塔、庙、桥、碑、摩岩石刻,也都是佛寺历代复兴工程的遗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祖寺塔即为代表。改革开放以来,黄梅佛教文化得到了很好地继承和弘扬。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究讨会、首届中国黄梅佛教文化节纷纷在黄梅举行,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成立,《正觉》、《东山法门》等佛学刊物、佛学论文集的出版发行,标志着佛教文化在黄梅正发扬光大。

Page 24: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age 25: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25

Page 26: 吴头楚尾  鸡鸣三省

p 26

2007 年 7月,在“探求中华文化,走访荆楚大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际,武汉大学赴湖北省黄梅县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武汉市东南245 公里的黄梅县,探访戏曲故里,感受佛教文化,对黄梅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挑花)进行了深入调查。此次实践活动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古代史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楚文化研究协会副会长罗运环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在罗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实践作品《湖北省黄梅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挑花)调查报告》 ,并制作本 PPT课堂交流。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获得“武汉大学 2007 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罗运环老师被评为“武汉大学 2007 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全校共 10名),彭蛟同学还被评为“湖北省 2007 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郭锐、刘曼等 6名同学被评为“武汉大学 2007 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05级, 11 人)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