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42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qamar

Post on 16-Jan-2016

28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朱孔源 2012 年 3 月.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 Ⅰ 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第 Ⅱ 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第 Ⅲ 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第 Ⅳ 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第 Ⅴ 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 第 Ⅰ 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二、 2011 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三、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 1. 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朱孔源2012 年 3 月

Page 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Ⅰ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第Ⅰ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第第Ⅱ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第第Ⅲ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第第ⅣⅣ 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第第ⅤⅤ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

Page 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Ⅰ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二、 2011 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三、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Page 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 1.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01-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和增长幅度

Page 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2.汽车工业国际地位逐步提升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01-2011年全球汽车产量和中国占比

56315899

60666450

66486922

73157020

6098

7762.918009.28

4.2%5.5%

7.3% 7.9% 8.6%10.5%

12.1%13.3%

22.6% 23.27%23.0%

5000

5500

6000

6500

7000

7500

8000

85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0.0%

5.0%

10.0%

15.0%

20.0%

25.0%

全球产量(万辆) 中国占比

Page 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3.汽车工业成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

2001-2010年汽车工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统计年鉴)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1055.61518.8

2153.4

3362.74141.4

5378.8

7530.3

2209.92187.8

4104.1

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0%

0.5%

1.0%

1.5%

2.0%

汽车工业增加值(亿元) GDP %汽车工业增加值在 的比重( )

Page 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4.汽车产业集中度较高2011年: 前 10家汽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 87%; 前 10家乘用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 57%; 前 10家商用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 67%; 前 5 家大客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 61.5%; 前 5 家重型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 82%。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4.汽车产业集中度较高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上汽 东风 一汽 长安 北京 广汽 奇瑞 比亚迪 华晨 江淮

397 306 260 201 153 74 64 57 49 49

上汽24%

东风19%

一汽16%

长安12%

北京10%

广汽5%

奇瑞4%

比亚迪4%

华晨3%

江淮3%

Page 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4.汽车产业集中度较高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

划》中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明确要求,即“通过兼并重组,形成 2 ~ 3 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4 ~ 5 家产销规模超过 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 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 14家减少到 10家以内。”

截止到 2011年,排名前 4 位的集团销量均超过 200万辆,前 5 位的集团销量均超过 150万辆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1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 5.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自主品牌商用车占据 90%的市场份额,合资公司产品和进口车仅在部分中高档的细分市场上存在竞争力;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1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 5.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乘用车自主品牌销量已占到乘用车总销量的 42.23%,轿车自主品牌销量已占到轿车总销量的29.11%,自主品牌 SUV占总销量的 37.58%,自主品牌 MPV占总销量的 63.02%。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1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6.节能减排有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起步 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促进汽车行业排放技术水平的提升。

引入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标识制度,促进汽车节能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循环经济已经起步,效果已经显现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1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7.产品出口逐步扩大

2001-2010年我国汽车及底盘进出口数量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0. 0

20. 0

40. 0

60. 0

80. 0

100. 0

120. 0出口(万辆) 进口(万辆)

出口(万辆) 2. 5 4. 3 4. 7 13. 7 17. 3 34. 2 61. 3 68. 1 37. 0 56. 7 85. 0

进口(万辆) 7. 2 12. 7 17. 2 17. 6 16. 2 22. 8 31. 4 41. 0 42. 1 81. 3 103. 9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Page 1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8.汽车零部件发展体系初步建成 零部件体系规模较大、水平较好、门类较齐全; 基本具备商用车和经济型轿车零部件开发能力; 零部件企业集群化发展,专业协作能力较强; 零部件出口是汽车商品出口的主力军;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1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9.新能源汽车发展稳步推进 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和技术条件,初步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技术,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和测试评价能力;

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 7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1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10.汽车产品结构越来越合理 中国汽车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商用车为主转变到以乘用车为主, 2010年乘用车销量占比约为 78.64%;

轿车产品从 2001占整个汽车产量的不足 30%,增长到 2011年的 55.04%。

专用车产量从 2001年的 30万辆增长到 2010年 217.9万辆, 2011年虽出现了明显回调,产量仅有 159.36万辆,但商用车专用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是共识。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1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一)汽车工业主要成绩10.汽车产品结构越来越合理

一、入世十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0

500000

1000000

1500000

2000000

2500000

MPV

SUV

Mi ni

Car

MPV 235497 69499 154845 31699SUV 193172 565719 173254 98304 2Mi ni 1243588 1009627 4424 652Car 622109 6541216 2201190 510448 57877 2050 15

≤ 1排量升

1< ≤排量1. 6

1. 6<排≤ 2. 0量

2< ≤排量2. 5

2. 5<排≤ 3. 0量

3. 0<排≤ 4. 0量

4. 0升以上

Page 1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 (一) 2011年产销情况 - 汽车生产和销售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11 年生产(万辆)

2011 年生产增长( % )

2011 年销售(万辆)

2011 年销售增长( % )

汽车 1841.89 0.84 1850.51 2.45 乘用车 1448.53 4.23 1447.24 5.19 轿车 1013.75 5.87 1012.27 6.62 MPV 50.62 12.24 49.77 11.74

SUV 160.26 19.78 159.37 20.19

交叉型乘用车 223.90 -11.58 225.83 -9.38 商用车 393.36 -9.94 403.27 -6.31 客车 39.84 11.07 40.34 13.25 货车 265.38 -7.04 270.19 -4.57 半挂牵引车 24.43 -32.61 25.76 -27.37 客车非完整车辆 8.42 -5.01 8.45 -2.76 货车非完整车辆 55.29 -21.35 58.53 -13.31

Page 1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 (一) 2011年产销情况 - 摩托车生产和销售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1-12 月累计生产(万辆)

同比累计增长(% )

1-12 月累计销售(万辆)

同比累计增长(% )

摩托车 2700.52 1.21 2692.77 1.32

二轮摩托车 2465.46 0.73 2458.96 0.91

三轮摩托车 235.06 6.58 233.81 5.82

Page 2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 (一) 2011年产销情况 - 汽车进出口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1-12 月累计出口(万辆)

同比累计增长(% )

1-12 月累计进口(万辆)

同比累计增长(% )

汽车 81.43 49.45 103.89 27.69%

乘用车 47.61 68.26 101.18 27.90%

商用车 33.82 29.12 2.68 20.39%

Page 2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 (一) 2011年产销情况 - 汽车进出口金额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1-12 月累计(亿美元) 同比累计增长

贸易总额 1430.75 31.83%

进口 741.38 30.77%

出口 689.37 32.99%

Page 2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 (一) 2011年产销情况 - 摩托车出口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单位:万辆、单位:万辆、 %%

1-12 月累计 同比累计增长

摩托车 1139.18 26.01%

Page 2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 (一) 2011年产销情况 - 经济指标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11年汽车工业总产值为 49631.8亿元,同比增长 16.8%;销售总产值 49493.0亿元,同比增长 16.8%;产品产销率为 99.6%。 2011年,汽车工业累计实现利税总额 5504.4亿元,同比增长 13.5%;实现利润总额 4203.1亿元,同比增长 16.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4%,与去年持平。

Page 2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 (一) 2011年产销情况 - 摩托车经济指标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根据摩托车生产企业 104家月度经济指标快报, 2011年摩托车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294.57亿元,同比增长 7.58%;

实现营业收入 1296.06亿元,同比增长7.59%;

实现利润总额 28.63亿元,同比下降26.67%

Page 2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增幅明显回落 2011年汽车产销分别为 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产销均超过上年。从增长率来看,产销分别增长 0.84%和 2.45%,比上年分别回落 31.60和 29.92个百分点,产销增速为 13年来最低。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2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增幅明显回落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汽车销量累计增长率

Page 2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增幅明显回落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宏观调控

鼓励政策退

出汽车需求

限购政策、油价上涨

上年透支效应

Page 2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月度情况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月度产量变动趋势

Page 2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月度情况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月度销量

Page 3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乘用车快于行业增幅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11年乘用车月销量同比增长率

-10

-5

0

5

10

15

20

(%)

汽车 13. 81 4. 57 5. 36 -0. 25 -3. 98 1. 40 2. 18 4. 15 5. 52 -1. 07 -2. 42 1. 38

乘用车 16. 17 2. 57 6. 52 2. 79 -0. 11 6. 21 6. 74 7. 30 8. 79 1. 42 0. 29 4. 61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Page 3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乘用车快于行业增幅

交叉型乘用车是鼓励政策退出影响最大的车型,也是乘用车车型中唯一下降的车型。 2011年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呈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全年产销分别完成 223.90万辆和 225.8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58%和 9.38%,与前两年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3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商用车降幅较大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05-2011年商用车销量及增长率

178.71204.00

249.40262.49

331.35

430.41403.27

28.39

22.25

-6.31

29.90

5.23

-0.75

14.23

0.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50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万辆) (%)

-50.00

-30.00

-10.00

10.00

30.00

50.00

70.00

销售 增长率

Page 3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商用车降幅较大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近三年商用车各车型销售同比增长速度比较

-30-20-10

0102030405060708090

100110

(%)

2009 7.28 40.95 8.73 -5.66 10.81

2010 31.30 25.83 67.98 4.93 35.53

2011 13.25 -4.57 -27.37 -2.76 -13.31

客车 货车 半挂牵引车 客车非完整车辆 货车非完整车辆

Page 3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1.6升及以下乘用车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轿车略有提高

2011年, 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 983.93万辆,同比增长 4.00%,低于乘用车增速 1.19个百分点,占乘用车总量比重为 67.99%,比上年同期下降 0.78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标准提高前后对该类车型的影响明显:之前的 9个月, 1.6升及以下乘用车月度销售都高于同期,而从 10月起,销量出现连续三个月低于上年同期的情形。

2011年, 1.6升及以下的轿车销售 716.75万辆,同比增长 8.08%,高于轿车增速 1.46个百分点,占轿车总量比重为 70.80%,比上年同期提高 0.95个百分点。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3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1.6升以下乘用车销量略有增长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1.6升以下乘用车月度销量

Page 3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1.6升以下乘用车销量略有增长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1.6升以下乘用车月度销量占比

Page 3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同比下降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 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扣除出口国内销量同比下降 5.4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 42.23%,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 3.37百分点。

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 294.64万辆,同比增长 0.46%,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29.11%,份额虽排各系首位,但比上年同期下降 1.78百分点。增长下滑,份额下降,自主品牌形势严峻。

Page 3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同比下降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从不同系乘用车增长情况看, 德系、美系、韩系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德系增长达 2 成,法系、日系乘用车回落至一位数;从市场份额看,德系份额同比增加 2.12个百分点,日系下降;

Page 3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同比下降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从不同系轿车增长情况看, 德系、美系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韩系、法系回落至 8%,日系仅增长 1.33%;从市场份额看,德系份额同比提高 1.91个百分点,日系同比降低 1.13个百分点,其余提高不到 1 个百分点。

Page 4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同比下降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变化趋势

Page 4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同比下降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4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重点企业集团产销集中度上升

2011年汽车产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分别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长城和江淮,共生产汽车 1602.39万辆,占行业总量的 87.00%,比上年提高 0.86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4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重点企业集团产销集中度上升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4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同比快速增长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 2011年汽车出口 81.43万辆,同比增长 49.45%,比上年同期增加 26.94万辆,创历史新高,对汽车销量增长贡献度达60.79%。汽车出口已连续两年呈高速增长,在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开发国际市场。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Page 4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同比快速增长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汽车月度出口量情况

Page 4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同比快速增长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汽车出口对销量增长的贡献

Page 4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摩托车出口保持较高水平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11年,摩托车企业加大了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摩托车出口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出口摩托车超过 1000万辆,创历史最好纪录。2011年出口摩托车 1074.47万辆,同比增长27.67%;出口金额 5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24%。

Page 4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摩托车出口保持较高水平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05-2011年摩托车工业摩托车出口量情况

455. 3

640. 35

816. 96

977. 53

628. 59

841. 59

1074. 47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万辆)

Page 4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重点企业集团经济效益保持一定增长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工业 17家重点企业集团经济效益情况看,前三季度,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指标均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

Page 5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新能源汽车产销较快增长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 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 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 5655辆、混合动力 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 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 5579辆、混合动力 2580辆。 另外, 2011年生产代用燃料汽车 3.11万辆,销售 3.13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规划即将推出,今后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Page 5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 (二) 2011年汽车工业特点 - 新能源汽车产销较快增长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11年新能源汽车分车型产量比较

其他车辆11%

轿车61%

客车28%

Page 5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三) 20112011 年主要政策回顾年主要政策回顾——排放政策排放政策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00年起实施相当于欧洲Ⅰ号法规的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标准

2004年起实施相当于欧洲Ⅱ号法规的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标准

2007年起实施相当于欧洲Ⅲ号法规的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标准

2010年起实施相当于欧洲Ⅳ号法规的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标准

Page 5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三) 20112011 年主要政策回顾年主要政策回顾——排放政策排放政策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根据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010年 1 月 1 日开始,逐步规定新定型的车辆开始实施国Ⅳ排放标准。 2011年 7 月 1 日起,汽油车已全面实施国Ⅳ标准,停止国Ⅲ产品销售。 2013年 7 月 1 日起,包括柴油车在内的所有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汽车都开始全面实施国Ⅳ标准。

Page 5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三) 20112011 年主要政策回顾年主要政策回顾——燃料消耗量限值燃料消耗量限值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先后制定和发布了国家标准《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限值试验方法》、《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等 标准。《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阶段)》即将出台。2005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第一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标准2008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第二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标准2011 年 12 月 30日,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标准公布

轻型车燃料消耗量公告共发布了 12批,累计发布 152家企业、 11124条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数据。

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已通过审查,近期将公布实施。

Page 5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三) 20112011 年主要政策回顾年主要政策回顾——节能汽车补贴政节能汽车补贴政策策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1.6 升及以下的燃用汽油、柴油的乘用车

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 通过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备案

满足综合燃料消耗量限值的产品 条件

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Page 5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三) 20112011 年主要政策回顾年主要政策回顾——节能汽车补贴政节能汽车补贴政策策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从 2011年 10月 1 日起实施新的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

补贴标准普遍提高; 排量较大车型、或者整车整备质量较高车型很难得到补贴

Page 5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三) 20112011 年主要政策回顾年主要政策回顾——节能汽车补贴政节能汽车补贴政策策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具有两排及以下座椅且装有手动挡变速器的车辆 (L/

100km)

具有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或装有非手动挡变速器的车辆 

(L/100km)

Kg 新标准 老标准 新标准 老标准CM≤750 4.8 5.2 5.2 5.6

750< CM≤865 5.1 5.5 5.4 5.9

865< CM≤980 5.3 5.8 5.7 6.2

980<CM≤1090 5.6 6.1 6 6.5

1090<CM≤1205 6 6.5 6.3 6.8

1205<CM≤1320 6.3 6.9 6.6 7.2

CM> 1320 6.7 7.3-11.5 6.9 7.6-11.9

Page 5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三) 20112011 年主要政策回顾年主要政策回顾——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北京

上海

南昌

合肥

杭州

昆明

深圳

济南

长沙重庆

武汉

大连

长春

唐山

海口

郑州

广州

苏州

厦门

天津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补贴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成都、沈阳、南通、襄樊、呼和浩特。

成都

沈阳

南通

呼和浩特

襄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扩大到 25个

Page 5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三) 20112011 年主要政策回顾年主要政策回顾——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BSG 车型 10%-20% 20%-30% 30%-100%

最大电功率比

5%-10%

10%-20%

20%-30%

30%-40%

40% 以上100%

100% 25.0

6.0

5.0

4.5

4.2

4.2

3.6

3.2

3.2

2.80.4

节油率

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类型

公共服务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示范推广补助标准 ( 单位 : 万元 /辆 )

Page 6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上海合肥

杭州

深圳

长春

(三)(三) 20112011 年主要政策回顾年主要政策回顾——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北京等 6 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政策

北京

补贴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 5 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 6 万元

补贴方式:企业以扣除补贴后价格卖给消费

Page 6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三) 20112011 年主要政策回顾年主要政策回顾——其他政策其他政策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2011年 9 月 21日,交通部发《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意见》

2011年 11月 4 日,工信部公布《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至此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规则。

Page 6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三) 20112011 年主要政策回顾年主要政策回顾——其他政策其他政策

二、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小结

商务部拟定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10月 30日截止。私家车最大里程 60万公里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将加快老旧机动车的深度淘汰、报废和更新。

Page 6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产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头管理现象严重; 过多依赖政策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

缺少汽车工业发展的整体战略,产业管理随意性大;

三、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Page 6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产业组织方面的问题 汽车生产企业过多,需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

零部件发展滞后,整车企业需加强与零部件企业协调,带动零部件企业发展;

三、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Page 6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产业创新方面的问题 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缺失,制约

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零部件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仍缺失;

自主品牌综合竞争力不强,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汽车工业与相关产业整体发展不协调,影响汽车的生产和使用。

三、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Page 6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Ⅰ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第Ⅰ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第第Ⅱ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第第Ⅲ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第第ⅣⅣ 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第第ⅤⅤ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

Page 6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一、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 1.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为汽车市场实现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2.居民消费升级加速,汽车产品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大。

3.农村汽车、摩托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6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 4.人均汽车保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家 保有量( 万辆) 人口(亿) 千人拥有量

(辆)GDP

(百万美元)

中国 9086.00 13.21 68 604

德国 4402.06 0.82 536 330

日本 7571.48 1.28 591 547

美国 24416.56 2.99 816 1462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6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

5.成熟汽车市场发展的佐证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7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

5.成熟汽车市场发展的佐证

起步期 快速发展期

普及期饱和期

普及初期 普及后期

日本

起始年时间长度平均增速期末市场规模 ( 万辆 )期末千人汽车保有量 (辆 / 千人 )期末千人乘用车保有量 (辆 / 千人 )

1950年

6 年24.5%

1111

1956 年10 年

35.7%1676121

1966 年14 年7.3%515312197

1980 年11 年4.5%778463282

1990 年21 年-2.7%461591454

韩国

起始年时间长度平均增速期末市场规模 ( 万辆 )期末千人汽车保有量 (辆 / 千人 )期末千人乘用车保有量 (辆 / 千人 )

1962年

19 年25.7%

10136

1981 年6 年

21.3%293015

1987 年16 年9.4%162293204

2003 年9 年

-2.5%113350260

--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7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起步期 快速发展期

普及期饱和期

普及初期 普及后期

美国

起始年时间长度平均增速期末市场规模 ( 万辆 )期末千人汽车保有量 (辆 / 千人 )期末千人乘用车保有量 (辆 / 千人 )

1887年

21 年 40-80%4.322

1908 年9 年

42.6%1203432

1917 年13 年9.0%534218 190

1930 年44 年 -3.4% 1457 593 481

1974 年37 年

-0.2% 1060 860 475

德国

起始年时间长度平均增速期末市场规模 ( 万辆 )期末千人汽车保有量 (辆 / 千人 )期末千人乘用车保有量 (辆 / 千人 )

1886年

53 年23.4%

332725

1946 年11 年

47.3%505350

1957 年14 年

10.7%210250236

1971 年21 年3.3%416521492

1992 年18 年-0.2%381640580

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

5.成熟汽车市场发展的佐证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7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汽车市场进入普及元年市场状况 中国现阶段

普及元年美国 1917 年德国 1957 年日本 1966 年韩国 1987 年

中国 2009 年

人均 GDP

美国 5000 美元( 2000 年不变价)德国 1000 美元日本 1000 美元韩国 3000 美元

中国 3000 美元

恩格尔系数美国 --德国 0.48日本 0.37韩国 0.34

中国 0.38 (城镇)

千人汽车保有量美国 48辆 / 千人德国 40辆 / 千人日本 50辆 / 千人韩国 48辆 / 千人

中国 47辆 / 千人

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

5.成熟汽车市场发展规律比较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7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汽车市场进入普及元年市场状况 中国现阶段

普及元年美国 1917 年德国 1957 年日本 1966 年韩国 1987 年

中国 2009 年

快速增长期销量年均增速美国 42.6%德国 47.3% 日本 35.7%韩国 21.3%

中国 22.9%

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美国 9 年德国 11 年日本 10 年韩国 6 年

中国 8 年

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

5.成熟汽车市场发展规律比较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7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一、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 6.保有量的增加将直接保证新车市场规模: 如果我国机动车每千人保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 200辆左右,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就将达到 2.6亿辆左右,那么我国每年的新车销量至少为 2600万辆左右。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7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分二、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分(一)节能减排减碳压力越来越大(一)节能减排减碳压力越来越大 1.我国能源总体供应短缺,而且多煤、少气和缺油特点明显。

2.汽车交通是我国成品油的主要消耗领域。 3.机动车排放对我国大气质量、尤其大中城市形成了严重威胁。

4.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受到能源、环境等因素的巨大挑战,逼迫我们加快新技术的研发。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7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分二、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分(二)我国汽车标准发展步伐将加快(二)我国汽车标准发展步伐将加快 1.全球技术法规协调统一是大势所趋。我国

是 1998年协定的缔约国,有义务将 GTR转换为我国的强制性标准。

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倒置问题急需改善。

3.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标准将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的步伐。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7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二、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分二、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分(三)交通拥堵情况影响汽车工业发展(三)交通拥堵情况影响汽车工业发展 1. 城市基础建设步伐跟不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步伐;

2. 北京的限购,上海的拍牌,以及贵阳中心城区实施限购对汽车工业有一定的影响。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7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十二五”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三)“十二五”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汽车总产量:预计 2015年,中国汽车总产量为 2500万辆,约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30%。

乘用车产量:预计 2015年,我国乘用车产量为 2031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约为81%。

商用车产量:预计 2015年,我国商用车产量为 469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为 19%。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7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三)“十二五”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三)“十二五”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按年报废率 10%(报废期为 10年)计算, 2015年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 1.27亿辆,约占世界当年汽车保有量的 11%。

按年报废率 8%(报废期为 12年)计算, 2015年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 1.36亿辆,约占世界当年汽车保有量的 12%。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8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四、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升温1.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保障能源安全、减少碳排放和抢占技术制高点,都在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市场开拓步伐;

2.今后 10年,国际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将取得实质进展;

3.我国新能源汽车也会取得较大发展。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8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四、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升温四、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升温

法国: Market fleet of 100,000 EV’s by 2015

奥地利 In the medium run 250,000 EV’s on the streets

德国 1 million electric cars on Germany’s roads by 2020

英国 Around 240,000 electric cars by 2015

丹麦 Every 10th new registered car would be an EV by 2015

挪威 10% that is 250,000 registered PHEV/EV by 2020

西班牙 1 million Hybrid/EV units by 2014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8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四、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升温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8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五、 2012年汽车市场预策 - 可关注的几个政策 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 关于促进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有关政策 限购政策不会扩大化;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8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五、 2012年汽车市场预策—情况好于今年 2011年汽车市场中,轿车对整个汽车市场贡献较大,轿车有望继续保持 10%的增幅;

交叉型乘用车对乘用车负面贡献将消失; 货车、非完整车辆等板块的负增长也会大幅度减缓;

综上所述, 2012年汽车市场会实现 5%-8%的增长,恢复到常态增长态势。

第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Page 8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Ⅰ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第Ⅰ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第第Ⅱ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第第Ⅲ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第第ⅣⅣ 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第第ⅤⅤ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

Page 8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汽车全产业链

Page 8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一、发展历程阶段 时间 特征

起步 1952-1978

水平较低,为卡车配套

成长 1978-1992

技术水平上升,开始为轿车配套

壮大 1992-2000

外商投资比例加大,国产化率提升

快速发展 2000-至今

汽车零部件整体水平提升,出口增长

Page 8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二、产业规模及地位

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

Page 8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二、产业规模及地位

Page 9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二、产业规模及地位

Page 9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二、产业规模及地位

汽车行业利润总额(亿元, %)

Page 9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二、产业规模及地位

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Page 9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二、产业规模及地位汽车零部件产业就业人数(万人)

Page 9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二、产业规模及地位

Page 9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三、产业产品结构特征

Page 9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三、产业产品结构特征

Page 9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三、产业产品结构特征

Page 9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三、产业产品结构特征

Page 9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三、产业产品结构特征

Page 10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三、产业产品结构特征

Page 10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三、产业产品结构特征

Page 10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四、产业组织结构特征

Page 10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四、产业组织结构特征

Page 10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四、产业组织结构特征

Page 10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四、产业组织结构特征

Page 10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四、产业组织结构特征

Page 10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四、产业组织结构特征

Page 10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五、产业空间组织特征

Page 10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五、产业空间组织特征

Page 11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五、产业空间组织特征

Page 11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五、产业空间组织特征

Page 11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五、产业空间组织特征

Page 11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六、国际贸易简要概况

Page 11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六、国际贸易简要概况

Page 11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六、国际贸易简要概况 -进口

金额(美元) 增幅( % )电控燃油喷射装置 6331692 -4.25

车身 20546428 59.69

座椅安全带 47209045 32.49

安全气囊装置 547835140 12.12

变速箱 8858514850 18.69

驱动桥 497165377 37.90

减振器 711118724 16.60

Page 11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六、国际贸易简要概况 -进口

1% 4% 3%11%

27%

12%

42%

电控燃油喷射装置车身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装置变速箱驱动桥减振器

Page 11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六、国际贸易简要概况 -出口

金额(美元) 增幅( % )电控燃油喷射装置 2817089 9.15

车身 14491941 63.67

座椅安全带 9050810 52.00

安全气囊装置 39116489 7.36

变速箱 97403663 37.21

驱动桥 41410446 19.59

减振器 151984565 32.81

Page 11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六、国际贸易简要概况 -出口

1% 4% 3%11%

27%

12%

42%

电控燃油喷射装置车身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装置变速箱驱动桥减振器

Page 11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

七、国际零部件发展趋势 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并购重组活跃 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成为潮流 整车企业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趋势:开发深度不断加深;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零部件电子化和智能化水平迅速提高;整车及零部件轻量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清洁环保技术成为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Page 12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Ⅰ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第Ⅰ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第第Ⅱ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第第Ⅲ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第第ⅣⅣ 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第第ⅤⅤ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

Page 12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一、汽车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材料行业设计专业和领域:钢铁材料、有色金属、铸造、工程塑料、橡胶、玻璃、胶粘剂、涂料、燃料油和润滑油、加工介质、新能源替代燃料、新能源电池材料

Page 12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一、汽车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一)钢铁材料 汽车用钢占国内钢产量的 8%左右,不到十分之一,相比汽车发达国家是较低的,因此有较大的空间,虽然冶金用的铁矿石靠进口,但从全球资源配置来看,不会成为制约汽车发展的因素。

Page 12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一、汽车材料行业发展概况(二)有色金属 主要是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锌合金、铜及铜合金

铝及铝合金需求呈上升趋势。轿车发动机缸体、进气歧管、变速箱壳、离合器壳、车轮等应用。变形铝应用刚刚开始,主要在热交换器货车车厢等。镁合金主要在铸件。

Page 12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一、汽车材料行业发展概况(三)工程塑料 塑料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深入、广泛,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汽车轻量化也推动塑料开发应用。目前国内外有近 4000家公司或厂商生产近 50000个牌号的树脂,产品的性能千差万别。

发展趋势和方向。轻量、节能、可回收再利用一直是国际汽车工业的主题,而在汽车工业中采用轻质高强的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将是未来轻量化材料技术的发展方向。

Page 12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一、汽车材料行业发展概况(四)新能源替代燃料 代用燃料占总燃料的 5%.天然气 CNG,液化气 LNG。液化石油气 LPG,燃料乙醇,燃料甲醇,合成油(煤基燃料),生物柴油,二甲醚,氢燃料。

受资源限制和局部优势影响,替代燃料发展快慢不齐。有存在价值和战略意义。

Page 12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一、汽车材料行业发展概况(五)新能源电池材料 镍氢电池采用金属氢化物来储存氢气,从而制成了低压甚至常压镍氢电池。镍氢电池和同体积的镍镉电池相比,容量增加一倍,充放电循环寿命也较长,并且无记忆效应。

我国的镍氢电池产业化技术并不成熟,也没有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我国拥有丰富的镍氢电池原材料资源,但我们的工艺无法将稀土材料加工成汽车上用的永磁材料,我们只能出口稀土,进口永磁材料。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成为很多业内人士思考的问题。

Page 12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一、汽车材料行业发展概况(五)新能源电池材料 我国是锂资源大国,但我国锂资源开发利用较晚,

企业规模小、产品产量低、技术落后、品种结构单一、高档产品近乎空白是我国锂电池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Page 12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二手车发展战略研究

汽车租赁发展战略研究

汽车护理及汽车用品发展战略研究

汽车维修发展战略研究

汽车救援、汽车改装发展研

Page 12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29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护理业美国汽车护理行业

年产值超过 3500亿美元,市场巨大;目前汽车养护业已经占到美国汽车保修行业的 80%;

连锁技术的充分应用是美国汽车护理业最大的特点,法律法规体系健全;

汽车服务超市( PEPBOYS )、一站式汽车服务中心( AUTOZONE)以及便利型连锁店(如 NAPA)。

Page 13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30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护理业日本汽车用品市场

已形成固定的汽车销售后格局; 从售后渠道构成来看,服务站的数量占了售后销售店面数

量的一半以上,而汽车用品店的数量为 1515家,仅占3%;

但从销售额来看,汽车用品店的销售额却占了整个汽车售后市场的近一半( 44%)(构成比例中不包含 4S店),而服务站仅为 21%。

Page 13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31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护理业台湾汽车用品市场

调研台湾汽车用品公司车美仕( Carmax)公司; 2009年车美仕公司营业收入超过 3.6亿元人民币,其中,

新车用品占业务总量的 60%以上; 车美仕直接从主机厂取得车辆所有数据并能够与新车开发保持同步的汽车用品开发;

汽车用品随新车一起保修,享有与新车相同的完整的售后服务;

Page 13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32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护理业 2009年,国内汽车美容养护行业店面数量突破14万辆,从业人员超过300万,其中广东省美容养护店面数量达到2.3万家,占全国比重的

15.9%; 国有、集体、股份、私营、个体、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省份

汽车美容养护的店面数量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全国总数 142031 118756 102329

其中:广东 22518 18903 16553

北京 9239 8036 7135

江苏 11350 9106 8313

浙江 13315 11322 9567

注:店面数量包含汽车改装店面。

Page 133: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33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改装车 德国汽车改装的历时非常悠久,汽车改装业非常规范,很多汽车公司如宝马、奔驰、奥迪等都有自己认证的改装厂。

在日本十大汽车品牌中,每个品牌均有自己的御用改装厂。此外,日本为了促进改装业发展,还专门成立了服务于改装的“东京自动车学校”,以培养改装的专科人才。

Page 134: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34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改装车 2009 年,我国汽车改装行业实现销售收入 1252.78 亿元,同比增长 6.52% ;实现利润总额 55.45 亿元,同比增长 29.04% ;平均从业人员 17.14 万人,同比增长 9.94% 。截至 2009 年底,行业内共有规模以上企业 507 家,其中 132 家出现亏损,较上年增加8 家,亏损额为 57003.70 万元,同比下降 12.63% 。

主要经济指标 2008 年 2009 年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11761171.2 12527773.1资产总额(万元) 9057079.1 10461223负债总额(万元) 5965296.9 7126627.8利润总额(万元) 429731.2 554513.4工业总产值(万元) 12300016.1 12744172.2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个) 155892 171394企业单位数(个) 471 507亏损企业单位数(个) 124 132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万元) 65242.6 57003.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广汽工业集团整理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Page 135: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35

图 2005-2009 年汽车改装市场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资讯研究中心

自 2006 年以来,我国汽车改装市场工业总产值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 2007年增速接近 30% ,工业总产值达到1039.86 亿元; 2009 年市场工业总产值达到 1274.42 亿元。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改装车

Page 136: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36

图 2009 年中国汽车改装市场区域分布(按工业总产值统计)(单位:%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资讯研究中心

华东地区是我国汽车改装企业最集中的地区,至 2009 年末,该地区规模以上的企业为 237 家,占行业企业数量的46.75% 。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改装车

Page 137: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再制造 美国-汽车零部回收商: 1.5万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 5 万多家;再制造从业人员超过 100万人,年销售收入 1000亿美元;- 目前的回收利用率已达到 95%左右(按汽车质量计);-在美国机动车辆维修市场中, 70%至 80%的配件是再制造产品。目标:到 2010 年,再制造零部件产品性能将达到或超过原产品, 2020 年再制造工程可使汽车基本实现零浪费。

欧洲-2000 年,欧共体废旧汽车指令 2000/ 53/ EC 生效实施,该指令规定: 2015年欧盟报废汽车再生利用率为 95% (按重量计),材料回收率为 85%;

日本-2015 年旧车回收利用率达到 95%。目前,丰田汽车回收率已超过 95%,日产“ 2010绿色计划”表示将努力实现报废车辆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达到 100%;-从 2005 年开始,日本出售的新车价格已包含回收费用(约 2 万日元)。

Page 138: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再制造• 丰田通商

- 致力于构建环境再生平台,实现“可持续性产品制造”。• 卡特彼勒再制造公司

- 再制造专利超过 100多项;再制造产值超过 15 亿美元。• 大众再制造公司

- 年均回收原装旧件 250 万件;销售再制造发动机及其配件和新机的比例到达9:1 。

Page 139: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Ⅳ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

二、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 -再制造 广东- 目前报废车年报废量 8 万,具有拆解资质的企业有 25家,而广州有资质的企业只有 4 家。平均拆解能力只有 0.25台 /小时。

北京-在 07-08 年,每年报废车大约是 2-3万辆, 09 年需淘汰黄标车,使报废量增至 4.5万辆。

上海- “1 个服务中心”、“ 4 个拆车企业”、“ 1 家破碎企业”组成的1+4+1 的模式,年拆解能力约 12-13万吨,年拆解量为 2.8万台。

湖北-全省共 18家获得资格认定,并在各地级市设置了 72家分公司,其中武汉市有 2 家。去年报废 2.1万台,今年可突破3 万台。

Page 140: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Ⅰ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第Ⅰ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第第ⅡⅡ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第第ⅢⅢ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第第ⅣⅣ 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部分:我国汽车相关工业发展现状第第ⅤⅤ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

Page 141: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Ⅴ部分:产业园招商若干建议

一、节能环保二、新能源方面三、车联网四、汽车电子五、后市场六、再制造

Page 142: 我国汽车工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谢谢!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