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 个中味 谁能明白我 -...

1
记者手记 学分没法转换,创业优 惠政策没法享受 他休学创业 遭遇两头难 海口拉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马昕彤是海南大学一名 大三学生。介绍自己的时候,他总 是有些犹豫, “我还算是学生吗?” 在许多高校“创客”看来,马昕 彤无疑是他们看齐的标杆—公 司成立不到半年,就利用从互联网 上赚得的“第一桶金”,于去年 11 月在海口骑楼老街成功开设了第 一家线下实体店;今年 4 月,在冯 小刚电影公社开设的第二家线下 实体店也顺利开张。如今,拉乌食 品科技有限公司每月“互联网+实 体店”销售总额已达60万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传说中 的高校‘创客’”,在谈及创业路上 的喜与忧时,竟然直接选择了启动 “吐槽模式”。 原来,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马昕彤渐渐体会到兼顾学业和创业 的力不从心。恰逢教育部公布《教 育部关于做好 2015 年全国普通高 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 知》,其中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 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当时就立即向学校申请休学 创业,并且很快得到批准和支持。” 马昕彤成为了海南高校休学创业 第一人,但休学后刚准备大干一场 的他,很快就体会到游离于“学生” 与“商人”之间的诸多尴尬。 马昕彤告诉记者,海南大学规 定,四年制本科生的弹性学制年限 为3—6年。马昕彤算了一笔账: “按部就班获得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至少需要3年以上,加上休学创业 回归校园还需时间调适,这意味着 留给创业的时间不到3年,对陪伴 一个企业成长而言这个时间太 少。” 不过,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已经 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各校 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 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记者从海南大学了解到,为了帮助 在校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学校已 专门研究并积极谋划,将尽快出台 针对休学创业学生学分转换的相 关制度。 “学生”与“商人”之间的尴尬 不止体现在学分上。 当前我省鼓励高校毕业生创 业,给出了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 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 受职业培训补贴、免费创业服务等 多项利好政策。但是,马昕彤大多 无法享受。 “几乎每一项实用政策面前都 有‘毕业生’这样一条硬性规定。” 令马昕彤颇为遗憾的是,海南目前 还没有针对休学创业大学生出台 具体的政策法规,而他不希望永远 留在这片盲区。 “其实,在校大学生也可以通 过申请就业创业证享受部分创业 优惠政策,但需要通过教育、人社 等部门的层层审批,相对于毕业生 程序较多、难度较大、耗时较长。”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指 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在省 委省政府的组织指导下,我省相关 部门正在携手着力打造鼓励大学 生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未来或将 继续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细节,为 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便利。 投资者多“锦上添花”, 少“雪中送炭” 他为融资 吃了百次闭门羹 “2015 年 3 月 29 日。”海南虚 幻视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秦静 脱口而出。这个让他印象如此深 刻的日子,是他第一次将几位意向 投资人聚集到一起,兴致勃勃地介 绍公司研发的虚拟现实眼镜,最终 却无功而返的日子。 秦静还记得,那天他举着从硬 件架构到代码编写都是完全独立 的虚拟现实眼镜,如数家珍地细说 其突破性、先进性和研发之不易。 然而,他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不 让笑容随着会议桌上的凝重气氛 渐渐变得僵硬。 “这个产品还有进步空间 ……”“要我说,它设计得太难看了 点……”与会投资人接二连三地将 拒绝投资的理由抛了出来。秦静 却无法接受。他认为,这些并不专 业甚至过于随意的负面评价背后, 是投资人对他的团队、产品、运营 能力的极不信任。 仿佛一桶冷水迎面泼来,狼狈 不堪的秦静没有想到,这仅仅是尴 尬的开始—在接下来的两个多 月时间里,他们顶着炎炎烈日往来 于海南、上海、北京等多个省市,敲 响了一百多扇风险投资公司的门, 都被干脆决绝地请了出来,拒绝的 千百种理由背后指向同一个原因 —把“赌注”押在这群在校大学 生身上,胜算太小。 海南虚幻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最终还是获得了一位投资人的投 资,但这位投资人也提出获得控股 权,由自己的成熟团队掌握公司的 决策,甚至直言:“说白了,我就是 不相信你们一群大学生能把这个 项目做成。” “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顾虑 确实有道理,毕竟大学生创业就是 不断‘试错’的过程,可能要经历无 数次跌倒才能真正站稳脚跟。”林 琛说,由于高校“创客”普遍缺乏商 业经验和职场经历,尤其缺乏人际 关系和商业网络,往往又急于求成 且对市场预测过于乐观,失败的例 子比比皆是。 作为海南大学学生创业实践 的校外导师,天使投资人欧川认 为,“相对于其他发达省市,海南的 创业氛围形成较晚、平台较少,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创客’的 创业成功率。” 场地经费全支持,高校 创业政策又好又多 他申请场地 获快速批复 恒温恒湿的光照培养箱里,垒 放着半透明的塑料盒,隐约可见棉 铃虫盘踞在里面。再过几天,它们 就要搬往“新家” —同样位于海 南师范大学生态园的养虫室,到那 时将迎来更多同伴与后代。 说到这里,海口海森元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钤江朝露出 笑容。这个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23岁的大学生藏不住心 底的雀跃:“我们已经建立了昆虫 的稳定种群,足以为企业和科研 单位提供专业化的生物活性测定 服务。” 钤江朝的海森元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成立于去年4月,目前拥有 的昆虫包括棉铃虫、小菜蛾、斑潜 蝇等鳞翅目昆虫和双翅目昆虫,正 在开展小地老虎、香蕉线虫、水稻 粘虫等多种农业害虫的人工饲养 和生物测定操作体系的研发工作。 但是,新的问题也摆在了钤江 朝他们面前。原来,培育这类昆虫 需要恒温恒湿且有足够光照的环 境,但目前他们只有两只光照培养 箱,远远无法满足扩大养殖规模的 需求。 指导这一项目的副教授张文 飞获知情况后,考虑到学校大力 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应该可以依 托现有资源和优惠政策,为学生 争取一定的场地和资金支持,于 是代替钤江朝他们向学院提交了 申请报告。 “报告提交不到两天,学院领 导班子就开会研讨此事,并积极与 学校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在 生态园为我们争取到这间养虫室, 前后不过几天时间。”张文飞告诉 记者,别看一间养虫室不过十几平 方米,但申请下来并不是一件易 事,需要协调财务、后勤等多个部 门,为其重新修缮、安装水电及采 买、装置全天候开放的空调等设 备,“学校还为养虫室的启用拨付 了一些资金,确实对学生创新创业 给予了全力支持。” 养虫室启用后,海口海森元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养虫量可以 提高6倍左右,不仅可以满足越 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单位生物活 性测定需求,还可以利用更趋完 善的生物活性检测平台着力于杀 虫活性物质筛选和新型农药的开 发,以知识产权构建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 尝到创业甜头的钤江朝等人 决定将公司注册地址迁往海南师 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这里他 们可以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就业指 导和资金支持。 记者从海南师范大学了解到, 海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 为我省首批获批的国家级大学科 技园之一,曾获得启动资金 1000 万元。此外,每年省科技厅还将拨 款250万元用于科技园建设,学校 也将投入不少于100万元设立创 新创业开放实验基金,接受在校学 生跨专业、跨学院,甚至跨学校自 组研发团队立项申报。 “在海南,还有海南医学院、海 南省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 5 所院 校被确立为创业示范点。”省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 绍道。 互联网提供极大便利, 创新创业大赛遍地开花 共享创新创业 浓郁氛围 在三亚,哪家海鲜排档的价格 最优惠?哪个小吃摊的口味最纯 正……只要您用手机下载一个软 —由琼州学院 8 名大学生开 发的“HO 佳”,就等于拥有了一张 实时更新的三亚美食地图,您不用 再为吃什么、去哪吃而烦恼。 早在2012年,“HO佳”软件 研发项目发起人、琼州学院学生周 达延等人就将创业眼光投向互联 —这个充满无限可能、受众群 无限延伸的平台,收获了属于自己 的第一桶金。 这两年,“兼果APP”“微海大 APP”“指尖上的旅游 APP”等由 海南高校“创客”开发的创意软件 更是层出不穷,为广大学生、市民 和游客提供了多样便利。 “微海大 APP”下载不久,就 成了学生用户小倩使用频率最高 的手机软件之一。“只要动动手指 就能从校园资讯、学霸模式、校花 校草等栏目了解海南大学各个方 面的新鲜事,还能通过底部功能栏 上的‘圈圈’与同学们聊天,真是不 可多得的校园‘神器’。”小倩告诉 记者,几天前,她还通过软件内的 “二手市场”卖了几本用不着的教 材,再不用像从前一样冒着大太阳 在外面摆地摊了。 事实证明,互联网不仅为高校 “创客”提供了灵感源泉、“试水”平 台,还为他们送来能解燃眉之急的 真金白银。 6 月 23 日,海南大学创新院学 生研发的首款 2K 屏虚拟现实眼镜 “LAPUTA HERO”正 式 登 陆 淘 宝众筹。 十来天时间里,这群年轻的 “创客”们收到互联网众筹资金44 万余元,曾经捉襟见肘的他们把对 “LAPUTA HERO”感 兴 趣 者 提 前支付的购买费用拿出来投入到 产品生产中,极大地降低投产成 本、把控生产规模,更让梦想成为 现实。 “这些年,海南的信息产业基 础在不断加强,立足于互联网等新 技术、新业态的创新创业者表现出 强劲的势头,高校‘创客’就是其中 一支生力军。”省科技厅相关负责 人介绍,6 月 5 日,省政府印发了 《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若干 意见》,从信息基础设施、财政扶 持、人才引进等多方面鼓励互联网 创新创业,“ 可以说,依托‘ 互联 网+’的大趋势、大背景,年轻人创 新创业正当其时。” 因为正当其时,一批批高校 “创客”在一个个创新创业大赛中 崭露头角。仅仅6月下旬,就有第 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 区)暨海南省首届“科创杯”创新创 业大赛、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 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竞赛、首 届“创梦杯”创新创业大赛暨项目 路演会等多个创新创业类竞赛在 海口拉开序幕,积极参与其中的高 校“创客”数以千计。 海南大学创新院相关负责人 林琛认为,这些创新创业竞赛不 仅能够为高校“创客”提供展示平 台,让他们在竞赛中获得专家指 导、取长补短,还能营造出创新创 业的浓郁氛围,让高校“创客”乐 享其中。 ■■■■■ ■■■■■ ■■■■■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A05 值班主任:黄畅学 主编:朱和春 美编:杨薇 社会观察 深读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 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 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 变为现实的人。这个新兴词 汇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 报告并一举成为年度热词, 被认为宣告着万众创新、大 众创业的时代真正来临。 在日趋庞大的“创客”群 体中,高校“创客”群体显得 格外特殊,这些年轻的在校 大学生亟待冲破象牙塔的束 缚,投入创新创业热潮中来。 步履匆匆、眼神坚定,是 海南高校“创客”们的外在共 性;谈起创新创业项目踌躇 满志,志在必得是海南高校 “创客”们的共同气质。 然而,“1%,这是目前我 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其中大 学生们的创业成功率平均只 有 2%。”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 前,“创客”们有着怎样的喜 与忧? 2% 创新创业基地各自为 营,量大而散 担心分不到 好资源一杯羹 “海口市重点项目—海口美 安生态科技新城的产业加速器预 计今年年底完工,将为中小企业提 供服务。”日前,一条新闻吸引了不 少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校“创 客”的眼睛,他们对加速器的盼望 已经持续得太久。 何为“加速器”?简单来说,是 介于孵化器和市场之间的一种中 间业态,能够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 和丰富的资源,充分满足企业对于 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个性 化需求。以科技企业为例,孵化 器、加速器和高新区,在中小科技 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三个成 长时期相互分工、密切合作,形成 了“初创在孵化器,跃升在加速器, 壮大在高新区”的培育体系。 “能够利用加速器实现跃升的 初创企业,被认为是具有发展潜力、 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林琛 说,相反,如果一个初创企业以加速 器为后盾,在资源整合、专业知识、 市场化机制等方面均获得有力推动 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实现跃升,它只 能接受“夭折”或“回炉再造”的命 运,不适宜莽撞地走进市场。 由此看来,加速器无疑是高校 “创客”的“神助攻”“检测仪”,但 是,进入海口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的 产业加速器的“门槛”到底有多高, 对于高校“创客”而言是否可望不 可及,这些担忧让他们在期待和失 落之中来回跌宕。 这就是我省创新创业孵化、加 速基地各自为营、量大却散给高校 “创客”留下的“阴影”。欧川直言, 尽管当前海南各大高校促进大学 生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始终没有形成合力,无法及时有 效地共享资源、共促进步,也就很 难发现自身工作方法存在的不足, 孵化出来的企业也可能在某一方 面存在缺陷。 欧川认为,海南高校数量不 多,应该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相 对集中地构建起一个集约式的大 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让全省高校 “创客”都能在其中享受培训、孵 化、加速等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 而在其中,至少应该合力唱好三个 层面的“样板戏”:第一,应该借鉴 发达省市做法,编写一套成熟的创 新创业实践课程;第二,将此课程 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组织各个 年级学生参与学习,并鼓励他们积 极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 第三,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主动 发掘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资源组合 优势的学生或团队,真正参与到社 会创业团队中去,在“真刀实枪”的 市场中磨砺自己。 令人欣喜的是,日前,首个面向 省内所有高校学生的创业孵化基地 —由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和海口市 创业就业协会联合创办的海南工商 创业孵化基地揭牌成立,进驻创业 孵化基地的小微企业和大学生创业 者可以在最长两年的孵化期内享受 到免办公场地租金、贴息贷款等 6 项 创业优惠扶持政策。 “集中力量更容易办好事情, 如果能把海南现有的有限资源利 用好,高校‘创客’的成长将更加迅 速,创新创业氛围也会越来越浓。” 欧川说道。 (本报海口 7 月 6 日讯) 因为工作,我曾经与许 多高校“创客”促膝长谈,聆 听他们的梦想、喜悦以及困 惑。久而久之,走在大学校 园里,很容易就能从熙熙攘 攘的人群中一眼认出他或者他们,很可能是一个 “创客”。 这点“技能”,海南大学 创新院相关负责人林琛也 深有体会。他说,“创客” 的气质是与众不同、自成一 派的,他们身上的那股子傲 气在大学校园里尤其鹤立 鸡群。 的确,高校“创客”总是 步履匆匆、眼神坚定,谈起 创新创业项目显出踌躇满 志,而又志在必得的样子。 但是,如同人们所知,大学 生创业更多的是一个不断 试错的过程。一次又一次 跌倒,让我常常在高校“创 客”身上看见他们刻意想要 掩饰的伤疤,再一细问,就 全部裸露出来。 “大学生的心理能强大 到哪里去?” “在我们的‘意淫’里, 只要项目过硬、产品过关, 创业应该是一帆风顺、前途 光明的。没有想到,‘高大 上’的科研攻关没有难倒我 们,反倒是公司运营过程中 融资、交易和那些鸡毛蒜皮 的小事让我们屡屡受挫。” 不止一名“创客”向记者坦 白,这条只有3%的人能够走 到终点的长路,不知还要走 多远才能取得阶段性胜利, 也不知路的那头是光明还 是深渊。至于自己还能坚 持多久,他们也不得而知, 常常在梦中惊醒,想起他们 身上背负着投资人、合伙人 的期盼郁郁独坐天明。 这算不算是一种心理 危机?海南大学心理健康 教育中心主任吴九君副教 授告诉记者,当前高校“创 客”群体人数不断增加,他 们因创业高压产生的心理 健康问题也开始为心理学 界所关注。 吴九君认为,即使是成 熟的企业家在商场沉浮也 偶有马失前蹄,高校“创客” 务必在创业初期就学会调 整心态、摆正目标,切不可 好高骛远,也不可妄自菲 薄、自怨自艾。同时也呼 吁,高校“创客”一旦遇到心 理问题,应该积极主动寻求 心理辅导,毕竟健康的心态 更有利于谋事创业。 (本报记者 陈蔚林) 创客团队展示自己的作品六 足机器人。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 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 实施意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予 以公共服务支持。 (新华社发)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Aug-2020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创客 个中味 谁能明白我 - hnrb.hinews.cnhnrb.hinews.cn/resfile/2015-07-07/005/hnrb20150707005.pdf记者手记 学分没法转换,创业优 惠政策没法享受 他休学创业

记者手记

学分没法转换,创业优惠政策没法享受

他休学创业遭遇两头难愁

海口拉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马昕彤是海南大学一名大三学生。介绍自己的时候,他总是有些犹豫,“我还算是学生吗?”

在许多高校“创客”看来,马昕彤无疑是他们看齐的标杆——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就利用从互联网上赚得的“第一桶金”,于去年11月在海口骑楼老街成功开设了第一家线下实体店;今年4月,在冯小刚电影公社开设的第二家线下实体店也顺利开张。如今,拉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每月“互联网+实体店”销售总额已达60万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传说中的高校‘创客’”,在谈及创业路上的喜与忧时,竟然直接选择了启动

“吐槽模式”。原来,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马昕彤渐渐体会到兼顾学业和创业的力不从心。恰逢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当时就立即向学校申请休学创业,并且很快得到批准和支持。”马昕彤成为了海南高校休学创业第一人,但休学后刚准备大干一场的他,很快就体会到游离于“学生”与“商人”之间的诸多尴尬。

马昕彤告诉记者,海南大学规定,四年制本科生的弹性学制年限为3—6年。马昕彤算了一笔账:

“按部就班获得毕业要求最低学分至少需要3年以上,加上休学创业回归校园还需时间调适,这意味着留给创业的时间不到3年,对陪伴一个企业成长而言这个时间太少。”

不过,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各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记者从海南大学了解到,为了帮助在校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学校已专门研究并积极谋划,将尽快出台针对休学创业学生学分转换的相关制度。

“学生”与“商人”之间的尴尬不止体现在学分上。

当前我省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给出了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免费创业服务等多项利好政策。但是,马昕彤大多无法享受。

“几乎每一项实用政策面前都有‘毕业生’这样一条硬性规定。”令马昕彤颇为遗憾的是,海南目前还没有针对休学创业大学生出台具体的政策法规,而他不希望永远留在这片盲区。

“其实,在校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申请就业创业证享受部分创业优惠政策,但需要通过教育、人社等部门的层层审批,相对于毕业生程序较多、难度较大、耗时较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指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在省委省政府的组织指导下,我省相关部门正在携手着力打造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未来或将继续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细节,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便利。

投资者多“锦上添花”,少“雪中送炭”

他为融资吃了百次闭门羹难

“2015年3月29日。”海南虚幻视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秦静脱口而出。这个让他印象如此深刻的日子,是他第一次将几位意向投资人聚集到一起,兴致勃勃地介绍公司研发的虚拟现实眼镜,最终却无功而返的日子。

秦静还记得,那天他举着从硬件架构到代码编写都是完全独立的虚拟现实眼镜,如数家珍地细说其突破性、先进性和研发之不易。然而,他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不让笑容随着会议桌上的凝重气氛渐渐变得僵硬。

“这个产品还有进步空间……”“要我说,它设计得太难看了点……”与会投资人接二连三地将拒绝投资的理由抛了出来。秦静却无法接受。他认为,这些并不专业甚至过于随意的负面评价背后,是投资人对他的团队、产品、运营能力的极不信任。

仿佛一桶冷水迎面泼来,狼狈不堪的秦静没有想到,这仅仅是尴尬的开始——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们顶着炎炎烈日往来于海南、上海、北京等多个省市,敲响了一百多扇风险投资公司的门,都被干脆决绝地请了出来,拒绝的千百种理由背后指向同一个原因——把“赌注”押在这群在校大学生身上,胜算太小。

海南虚幻视界科技有限公司最终还是获得了一位投资人的投资,但这位投资人也提出获得控股权,由自己的成熟团队掌握公司的决策,甚至直言:“说白了,我就是不相信你们一群大学生能把这个项目做成。”

“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顾虑确实有道理,毕竟大学生创业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可能要经历无数次跌倒才能真正站稳脚跟。”林琛说,由于高校“创客”普遍缺乏商业经验和职场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往往又急于求成且对市场预测过于乐观,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作为海南大学学生创业实践的校外导师,天使投资人欧川认为,“相对于其他发达省市,海南的创业氛围形成较晚、平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创客’的创业成功率。”

场地经费全支持,高校创业政策又好又多

他申请场地获快速批复爽

恒温恒湿的光照培养箱里,垒放着半透明的塑料盒,隐约可见棉铃虫盘踞在里面。再过几天,它们就要搬往“新家”——同样位于海南师范大学生态园的养虫室,到那时将迎来更多同伴与后代。

说到这里,海口海森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钤江朝露出笑容。这个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3岁的大学生藏不住心底的雀跃:“我们已经建立了昆虫的稳定种群,足以为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专业化的生物活性测定服务。”

钤江朝的海森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4月,目前拥有的昆虫包括棉铃虫、小菜蛾、斑潜蝇等鳞翅目昆虫和双翅目昆虫,正在开展小地老虎、香蕉线虫、水稻粘虫等多种农业害虫的人工饲养和生物测定操作体系的研发工作。

但是,新的问题也摆在了钤江朝他们面前。原来,培育这类昆虫需要恒温恒湿且有足够光照的环境,但目前他们只有两只光照培养箱,远远无法满足扩大养殖规模的需求。

指导这一项目的副教授张文飞获知情况后,考虑到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应该可以依托现有资源和优惠政策,为学生争取一定的场地和资金支持,于是代替钤江朝他们向学院提交了申请报告。

“报告提交不到两天,学院领导班子就开会研讨此事,并积极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在生态园为我们争取到这间养虫室,前后不过几天时间。”张文飞告诉记者,别看一间养虫室不过十几平方米,但申请下来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协调财务、后勤等多个部门,为其重新修缮、安装水电及采买、装置全天候开放的空调等设备,“学校还为养虫室的启用拨付了一些资金,确实对学生创新创业给予了全力支持。”

养虫室启用后,海口海森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养虫量可以提高6倍左右,不仅可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单位生物活性测定需求,还可以利用更趋完善的生物活性检测平台着力于杀虫活性物质筛选和新型农药的开发,以知识产权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尝到创业甜头的钤江朝等人决定将公司注册地址迁往海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这里他们可以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就业指导和资金支持。

记者从海南师范大学了解到,海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我省首批获批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曾获得启动资金1000万元。此外,每年省科技厅还将拨款250万元用于科技园建设,学校也将投入不少于100万元设立创新创业开放实验基金,接受在校学生跨专业、跨学院,甚至跨学校自组研发团队立项申报。

“在海南,还有海南医学院、海南省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被确立为创业示范点。”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互联网提供极大便利,创新创业大赛遍地开花

共享创新创业浓郁氛围喜

在三亚,哪家海鲜排档的价格最优惠?哪个小吃摊的口味最纯正……只要您用手机下载一个软件——由琼州学院8名大学生开发的“HO佳”,就等于拥有了一张实时更新的三亚美食地图,您不用再为吃什么、去哪吃而烦恼。

早在2012年,“HO佳”软件研发项目发起人、琼州学院学生周达延等人就将创业眼光投向互联网——这个充满无限可能、受众群无限延伸的平台,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这两年,“兼果APP”“微海大APP”“指尖上的旅游APP”等由海南高校“创客”开发的创意软件更是层出不穷,为广大学生、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多样便利。

“微海大APP”下载不久,就成了学生用户小倩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机软件之一。“只要动动手指就能从校园资讯、学霸模式、校花校草等栏目了解海南大学各个方面的新鲜事,还能通过底部功能栏上的‘圈圈’与同学们聊天,真是不可多得的校园‘神器’。”小倩告诉记者,几天前,她还通过软件内的

“二手市场”卖了几本用不着的教材,再不用像从前一样冒着大太阳在外面摆地摊了。

事实证明,互联网不仅为高校“创客”提供了灵感源泉、“试水”平台,还为他们送来能解燃眉之急的真金白银。

6月23日,海南大学创新院学生研发的首款2K屏虚拟现实眼镜

“LAPUTA HERO”正式登陆淘宝众筹。

十来天时间里,这群年轻的“创客”们收到互联网众筹资金44万余元,曾经捉襟见肘的他们把对

“LAPUTA HERO”感兴趣者提前支付的购买费用拿出来投入到产品生产中,极大地降低投产成本、把控生产规模,更让梦想成为现实。

“这些年,海南的信息产业基础在不断加强,立足于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创新创业者表现出强劲的势头,高校‘创客’就是其中一支生力军。”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5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若干意见》,从信息基础设施、财政扶持、人才引进等多方面鼓励互联网创新创业,“可以说,依托‘互联网+’的大趋势、大背景,年轻人创新创业正当其时。”

因为正当其时,一批批高校“创客”在一个个创新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仅仅6月下旬,就有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暨海南省首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竞赛、首届“创梦杯”创新创业大赛暨项目路演会等多个创新创业类竞赛在海口拉开序幕,积极参与其中的高校“创客”数以千计。

海南大学创新院相关负责人林琛认为,这些创新创业竞赛不仅能够为高校“创客”提供展示平台,让他们在竞赛中获得专家指导、取长补短,还能营造出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让高校“创客”乐享其中。

■■■■■ ■■■■■ ■■■■■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A05 值班主任:黄畅学 主编:朱和春 美编:杨薇社会观察深读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个新兴词汇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一举成为年度热词,被认为宣告着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真正来临。

在日趋庞大的“创客”群体中,高校“创客”群体显得格外特殊,这些年轻的在校大学生亟待冲破象牙塔的束缚,投入创新创业热潮中来。

步履匆匆、眼神坚定,是海南高校“创客”们的外在共性;谈起创新创业项目踌躇满志,志在必得是海南高校

“创客”们的共同气质。然而,“1%,这是目前我

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其中大学生们的创业成功率平均只有2%。”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创客”们有着怎样的喜与忧?

我省高校﹃创客﹄渐成创业创新生力军,面对2%

的创业成功率,他们有着怎样的喜与忧—

﹃创客﹄个中味

谁能明白我

创新创业基地各自为营,量大而散

担心分不到好资源一杯羹

“海口市重点项目——海口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的产业加速器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日前,一条新闻吸引了不少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校“创客”的眼睛,他们对加速器的盼望已经持续得太久。

何为“加速器”?简单来说,是介于孵化器和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业态,能够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和丰富的资源,充分满足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以科技企业为例,孵化器、加速器和高新区,在中小科技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三个成长时期相互分工、密切合作,形成了“初创在孵化器,跃升在加速器,壮大在高新区”的培育体系。

“能够利用加速器实现跃升的初创企业,被认为是具有发展潜力、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林琛说,相反,如果一个初创企业以加速器为后盾,在资源整合、专业知识、市场化机制等方面均获得有力推动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实现跃升,它只能接受“夭折”或“回炉再造”的命运,不适宜莽撞地走进市场。

由此看来,加速器无疑是高校“创客”的“神助攻”“检测仪”,但是,进入海口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的产业加速器的“门槛”到底有多高,对于高校“创客”而言是否可望不可及,这些担忧让他们在期待和失落之中来回跌宕。

这就是我省创新创业孵化、加速基地各自为营、量大却散给高校

“创客”留下的“阴影”。欧川直言,尽管当前海南各大高校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始终没有形成合力,无法及时有效地共享资源、共促进步,也就很难发现自身工作方法存在的不足,孵化出来的企业也可能在某一方面存在缺陷。

欧川认为,海南高校数量不多,应该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相对集中地构建起一个集约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让全省高校

“创客”都能在其中享受培训、孵化、加速等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而在其中,至少应该合力唱好三个层面的“样板戏”:第一,应该借鉴发达省市做法,编写一套成熟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第二,将此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组织各个年级学生参与学习,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第三,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主动发掘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资源组合优势的学生或团队,真正参与到社会创业团队中去,在“真刀实枪”的市场中磨砺自己。

令人欣喜的是,日前,首个面向省内所有高校学生的创业孵化基地——由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和海口市创业就业协会联合创办的海南工商创业孵化基地揭牌成立,进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小微企业和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在最长两年的孵化期内享受到免办公场地租金、贴息贷款等6项创业优惠扶持政策。

“集中力量更容易办好事情,如果能把海南现有的有限资源利用好,高校‘创客’的成长将更加迅速,创新创业氛围也会越来越浓。”欧川说道。(本报海口7月6日讯)

因为工作,我曾经与许多高校“创客”促膝长谈,聆听他们的梦想、喜悦以及困惑。久而久之,走在大学校园里,很容易就能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眼认出——他或者他们,很可能是一个

“创客”。这点“技能”,海南大学

创新院相关负责人林琛也深有体会。他说,“创客”的气质是与众不同、自成一派的,他们身上的那股子傲气在大学校园里尤其鹤立鸡群。

的确,高校“创客”总是步履匆匆、眼神坚定,谈起创新创业项目显出踌躇满志,而又志在必得的样子。但是,如同人们所知,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一次又一次跌倒,让我常常在高校“创客”身上看见他们刻意想要掩饰的伤疤,再一细问,就全部裸露出来。

“大学生的心理能强大到哪里去?”

“在我们的‘意淫’里,只要项目过硬、产品过关,创业应该是一帆风顺、前途光明的。没有想到,‘高大上’的科研攻关没有难倒我们,反倒是公司运营过程中融资、交易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我们屡屡受挫。”不止一名“创客”向记者坦白,这条只有3%的人能够走到终点的长路,不知还要走多远才能取得阶段性胜利,也不知路的那头是光明还是深渊。至于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他们也不得而知,常常在梦中惊醒,想起他们身上背负着投资人、合伙人的期盼郁郁独坐天明。

这算不算是一种心理危机?海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吴九君副教授告诉记者,当前高校“创客”群体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因创业高压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为心理学界所关注。

吴九君认为,即使是成熟的企业家在商场沉浮也偶有马失前蹄,高校“创客”务必在创业初期就学会调整心态、摆正目标,切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妄自菲薄、自怨自艾。同时也呼吁,高校“创客”一旦遇到心理问题,应该积极主动寻求心理辅导,毕竟健康的心态更有利于谋事创业。

(本报记者 陈蔚林)

■本报记者

陈蔚林

创客团队展示自己的作品六足机器人。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予以公共服务支持。 (新华社发)

海南大学学生﹃创客﹄、海南虚幻视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秦

静展示自己团队研发的﹃天空之城﹄浸入式虚拟现实眼镜。

本报记者

张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