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32
可持续农业 2011年(第5卷)第2期 (总第18期)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AS CENTER FOR BIODIVERSITY 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Upload: agricultures-network

Post on 14-Mar-2016

28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8 download

DESCRIPTION

This issue of LEISA China draws our attention to agroforestry - an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for small-scale farming that meet the need for food security, poverty elimination, and climate protection.

TRANSCRIPT

Page 1: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可持续农业

2011年(第5卷)第2期 (总第18期)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AS

CENTER FOR BIODIVERSITY 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Page 2: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Dunja Mijatovic

众所周知,混农林体系具有多种生态效益,不仅固碳,而且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增加树木数量,通过对小气候和土壤湿度的调节,能降低干旱对农作物和动物的影响,从而增强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传统农业社区利用树木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各种经验。 (第6页)

茶园中引种遮荫树可以提高茶叶品质Babalola, F.D.

全世界有240多万公顷土地用于茶树的种植,茶树叶

可以加工成红茶、绿茶等,供人们饮用。茶树价值高,

被誉为“不动产”,无论是小农户,还是大型种植场都

在种植;另外,因种植的地方风景优美,所以又 称为

“花园”。 (第12页)

混农林业在小气候调控中的应用Kees Stigter

在农业生产方面,北美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采用的是机械化轮作、单作制,而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则采用的是传统的混合种植制。近些年来,就食物、燃料和金融危机方面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什么样的农业才适合人类发展呢?在很多人看来,农业应具包容性、多功能性、恢复性,其中恢复性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在:耕作系统应能够保证食品安全、降低环境污染、能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率、能给农户提供稳定的回报等,因此在农业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人们必须进行权衡。 (第16页)

农民田间学校的实施原则和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实践表明,成年人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可以达到好的效果,特别

是所学的东西与日常经验和活动相关。农民田间学校鼓励农民自己发

现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被农民接受,更容

易在培训结束后用到实践之中。每一次培训都应该以学员的能力、知

识和经验作为起点,农民田间学校的活动围绕如何提高这方面展开。

(第24页)

资 助

Page 3: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目 录

2 混农林业与我们的生活 《Farming Matter》编辑部的话

3 农田种树好处多 Dennis Garrity,Paul Stapleton

5 农林业多样性在肯尼亚小规模农业中的运用 B.T. Kibor, K.E. Giller, N. de Ridder, B. Vanlauwe and P. Pypers

6 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Dunja Mijatovic

8 撒哈拉地区农业技术的改进 Jens B. Aune

10 家庭小规模养殖的思路 张继忠

12 茶园中引种遮荫树可以提高茶叶品质 Babalola, F.D.

14 树与作物间作是替代刀耕火种的有效方式 Charles Barber

16 混农林业在小气候调控中的应用 Kees Stigter

19 林业和种植业的结合有利于农户生计的改善 Pramila Dhakal

21 混农林业的推广将进一步减少碳排放 Kees Stigter , Mohan Reddy Vishwavaram

24 农民田间学校的实施原则和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Page 4: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2

混农林业与我们的生活《Farming Matter》编辑部的话

“混农林业不仅能适应气候变化,而且能提

高食品安全、减轻农村贫困,促进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它的出现是人类的一个创举”,这是国际混

农林中心Dennis Garrity 和 Paul Stapleton对混农

林业的评价。不少实践证明,农林模式具有良好

的经济、生态效果。在Olivier de Schutter代表联

合国撰写的食品权利(the Right to Food)一文中,

特别指出混农林业在非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坚

信:农作物、树木和动物一体化的农业系统是农

户应对挑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我们很高兴看到, 在国内外随着农户植树的积

极性的增高,农田中的树木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在尼日尔, 过去的30年间,农田里的树木已经增

加了2亿棵,影响的面积达500万公顷。同样令人

印象深刻的是在孟加拉国,过去的二十年中,贫

困农户在地里、庭院及公路两旁栽种成千上万的

树。两个案例的共同之处,当小农户、贫困人群

对所种的树拥有所有权时,积极性很高。

影响混农林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对土地、

树是否拥有所有权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近些

年来,在一些国家,公司对农业大规模的商业

投资,导致了进一步地使小农户边缘化、失去了

土地和树的所有权。大公司往往单纯追求“效

率”,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结果使一些土地成为

了生态沙漠,一棵树也见不着。最近在香港乐施

会提交的报告中,建议大规模工业化农业与小规

模、低外部投入农业互补。那么,这是否是可行

的呢? 若是可行的,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大

规模工业化农业按照生态原理开展生产,小农户

根据混农林模式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欢迎访问《可持续农业》中英文网站下载电子版:www.sus-farming.com

www.agriculturesnetwork.org

Page 5: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3

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在逐年减少,而与此同

时,农田中的树木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

在全世界有10亿多公顷的农业用地树木的覆盖率

超过10%,大约占世界农田总数的一半;另外有

1.6亿公顷的农田里树木覆盖率超过50%。混农

林业(Agroforestry),即树与农作物的混作模

式,很好地将农业与林业联系起来。采用混农林

模式后,栽种的树木不但可以为农民提供食物、

饲料和药材,而且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肥

沃土壤、保持水分、固碳、增加生物量等,使环

境得到改善。

在未来的二十年中,世界人口将以每年1亿

的速度增长,其中95%的增长发生在发展中国

家。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这些国家本来都很紧张的

土地资源、水资源造成很大的压力。国际社区、

当地组织及农村面临的关键挑战是:确保当前和

未来的食物安全的同时,如何保护赖以生存的自

然资源。农业生产中,采用混农林模式后,将有

力地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随着农田里种树的好处日益彰显,世界各

地的农户对田地里种树有了很高的积极性,正如

国际粮农组织(FAO)所调查的那样:农田中树

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尽管森林数量在下降。在东

南亚及中美洲等地,农业用地中树的覆盖率超过

30%。

农田种树的多种好处

混农林业关注那些在农田、农村景观中有多

种用途的树,例如具有恢复土壤、促进土壤健康

和食物安全的树种;能改善营养的果树;为家畜

提供饲料的树种;能提供遮荫、木材和薪材的树

种;能提供药材的树种;能分泌树胶、树脂和乳

胶的树种。许多树种具有多重功能,能给农户带

来一系列的好处。

引入混农林模式后,能够改善环境和生计。

农户在农田中植树后,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提高

土壤肥力,增加家畜产量,使生活困难的农户有

机会到市场上出售高质量的水果、油、经济作物

和药材。例如,在喀麦隆,小农户引种了美洲李

(Dacryodes edulis)、灌木芒果(Irvingia gabonensis)

等野生果树,随后对它们进行施肥、修枝等,收

获的水果使农户收入增加了好几倍。在印度西北

部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案例。在灌溉条件下,这

里能大面积种植大麦、小麦,随后,当地在农田

里大规模引种白杨树,现在纸浆与纸的工业收入

已占该地区总收入的50%。以上案例表明混农林

业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农 田 种 树 好 处 多Dennis Garrity,Paul Stapleton

Photo by ICRAF

Page 6: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4

混农林业受政策、土地所有权和树归属的影

事实表明,农户在农田里种树的积极性受到

国家政策、土地所有权方面的影响很大。由于农

户在种树的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只有在长时间拥有土地、所种树归自己所有的情

况下,农户才愿意采用混农林模式。例如,在肯

尼亚,政策调整后规定农田地上种的树归农民自

己所有,这一政策在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在土地上

种树的热情。混农林业要得到快速发展,只有把

土地与树木的所有权交到农民手上,而不是持排

斥的态度。林业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投入不足等是阻碍混农林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固碳

联合国将2011年命名为“国际森林年”,强

调森林在延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近些年来,减

少森林砍伐、控制森林退化等能有效地减少全球

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农作物和农田中种的树具有

同样的功能。混农林业使得农业与林业间的界限

比较模糊。然而,出台的气候变化政策及一些机

构考虑自已的利益,加剧了农业和林业的区别。

这些方面妨碍了混农林业的发展,使它不能在

延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大量的研究

(http://tinyurl.com/6957366)表明,热带地区的树

每年至少可以从大气中固氮22.6 kg。在非洲和亚洲

部分地区,许多小农户为了扩大农田面积,而大

量砍伐森林;相反,混农林业可以通过减少砍伐

森林、保护树木,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固碳

的作用。发展小规模混农林业,可以减少30-40%

的温室气体排放。

未来的目标

未来的目标是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

特别是土地减少与食物需求增加的矛盾。从长远

来看,农业应该向常绿农业转变,即农作物在树

的庇护下生长,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比较极端,

但却行之有效。在非洲大陆的一些地方,农田中

引进常绿树后谷类作物的产量提高了二至三倍。

在马拉威、赞比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

家,本土固氮树,如Faidherbia 或Acacia albida引入

农田后,在没有施肥的情况下,玉米产量得到了

提高。如今,在尼日尔这些树在农田中的种植面

积超过五百万公顷。

树的价值可以通过农业产品、计划和政策的

发展来得以显现。当小农户对土地、树拥有所有

权时,更容易接受混农林业。另外,农户能获得

一些投入、树苗、培训、贷款时,更能从混农林

业中受益。为了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现在迫切需

要新方法才行。混农林业介于林业与农业之间,

是二者的互补,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延缓气候变

化、增加食品安全、扶贫减困、是可持续发展的

模式之一。与此同时,能确保森林在未来得到更

好的保护。

作者简介:Dennis Garrity是肯尼亚内罗比世

界农林中心的主任,Paul Stapleton是通讯部负责

人。

邮箱地址: [email protected], p.stapleton@

cgiar.org

Page 7: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5

农林业多样性在肯尼亚小规模农业中的运用B.T. Kibor, K.E. Giller, N. de Ridder, B. Vanlauwe,P. Pypers

在肯尼亚山区,各种环境条件的限制使得农

业生产力低下。为了认识和解决农户生产中面临

的问题,人们展开了不少的研究,特别是混农林

业对农业的影响。肯尼亚山区农业具有很强的复

杂性和异质性,在农业和畜牧业范围内探索混农

林业的多样性是相当有必要。

混农林模式引入肯尼亚中西部山区以后,取

得了很好的成效,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取得的经

验,本文对肯尼亚西部维希加地区的阿木哈雅、

卡卡梅加地区的Shinyalu 和Teso地区的Aludeka,

中部的梅鲁南区的Kirege和Murugi, Mbeere区的

Machanga项目点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调查的

内容包括是否实现生产目标、用途、生态系统的

服务功能等方面,通过与280 多个农户的交流,项

目组了解混农林业在他们农场中的实施情况。

混农林业的主要特点是:在农田和村子周围

分散种植树木;在边界上、家庭菜园、果园、水

塘边、牧场边、休耕地边种植绿篱植物。在Kirege

和Murugi农田里种植零散的树木(图1)是最常见

的混农林业实践,占18.3-52.6%;其次,房前屋

后零散种植树木,占14 - 18%,而Machanga牧场

上的树木占21%。在Emuhaya和Shinyalu常见的是

树篱,分别占28.5%和32.8%。

在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农民种树的目的:

● 自己用木材;

● 卖出去赚钱;

● 收获水果、木材、木桩、电线杆和饲料。

当然并不是所有都有上述用途,一些树除了

能遮荫外,意义不大。在肯尼亚,不同地方适宜

生长的树种有所区别。在Kirege, Murugi 和Teso生

长的最主要树种是银桦树(Grevillea robusta);

而在Emuhaya和Shinyalu主要是柳叶桉(Eucalyptus

saligna);瓦氏楝(Melia volkensii)则主要分布在

Machanga。因此,在引种中不能一概而论。

在肯尼亚小农场中,田间分布着零散树木是

混农林业的典型例。银桦树和经过修剪的豆科树

Calliandra calothyrsus种植在咖啡和香蕉作物地里。

在肯尼亚小农场中,银桦树和经过修剪的豆科树

Calliandra calothyrsus种植在咖啡和香蕉作物地里。

通讯地址:Tropical Soil Biology and Fertility

Insti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ropical

Agriculture (TSBF-CIAT), United Nations Avenue,

P.O. Box 30677, Nairobi, Kenya

邮箱地址: [email protected]

Photo by CENDEP

Page 8: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6

众所周知,混农林体系具有多种生态效益,

不仅固碳,而且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增加树木数量,通过对小气候

和土壤湿度的调节,能降低干旱对农作物和动物

的影响,从而增强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本

文中,我们将介绍传统农业社区利用树木来加强

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各种经验。

通过对非洲、亚洲以及南美洲最近发表的

二百多份报告进行分析,我们总结了利用农业生

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来适应气候变化的经验。调

查表明,树木融入生产系统、植树造林和利用植

被恢复来改良土壤等均可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

恢复力(表一介绍了主要的适应性措施)。根据

影响的范围,实践活动可以分为 :

- 景观层面;

- 农业生态系统(如菜园、庄稼地)

- 物种层面

表一 不同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

从图1可以看出干旱地区、沿海地区、森林

及山地的应对措施各不相同,差别明显,例如在

干旱山区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水的利用

效率、如何加强土壤管理。在墨西哥社区的一项

研究发现,当地采用的一种综合发展的模式从景

观层次,到作物轮作、当地品种的选育都包括在

内。

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Dunja Mijatovic

Page 9: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7

图1.不同环境下应对变化的策略

在景观模式下,人们采取的适应性措施的目

的在于降低和缓解干旱、洪水、海平面上升以及

极端气候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措施包括:

在热带雨林和红树林的再生;退牧还草、恢复湿

地、流域植被恢复等。红树林是热带海岸地带一

种重要的湿地类型和重要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

有助于缓解极端气候带来的风险、减少海水侵入

和海岸的侵蚀。在遭受干旱、洪水的地区,植被

恢复和水土保持尤为重要,而恢复措施与资源管

理的传统知识是分不开的。

在农业生态系统层面,人们采用的适应措施

主要包括物种的多样化、农业措施调整。物种的

多样化具体表现在:把树木引入到生态系统中。

树木的引入,对于干旱频繁发生、雨季来晚、洪

水等极端气候不断发生的地区来说,有着重要的

意义。物种多样化意味着人们在生产中面临的风

险降低。在很多情况下,农民为了维持土地的生

产力,恢复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治理退化景观、

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

在物种层面,应对措施更多地放在保护、引

进和推广抗特强的种(或品种);通过选育、杂

交等手段,改良农作物品质。可见,抗性强、生

长快的牲畜种类、农作物品种在生产中显得尤为

重要。那些能忍受极端温度、盐碱等恶劣环境的

野生草本、木本植物,成功引种之后,能成为食

物和收入的来源。例如在孟加拉国,越来越多的

人的生活依赖于耐盐蔬菜、芦苇、水果、抗旱果

树。因而,不论是野生,还是人工培育的树种,

只要具备特殊的特性都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实践表明,传统农业体系在应对气候变化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农业体系的恢复要求我

们保护生态系统、作物种类的多样性,提倡土地

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在

农林业系统中,融入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或野生

植物嵌入景观,这样最终会出现一个抵御气候变

化的农业模式。在现有的农耕区域,增加树木数

量、扩大种植面积具有以下优点:

● 增加了土壤肥力。

● 减少气候变化和变异。例如,减少干旱

等不利因素对农作物、动物、土壤和水资源的影

响。

● 防止农业物种多样性的流失。混农林模式

中,人们应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适宜当地气候

条件、且能长期可持续利用的物种。从而,促进

生产的开展和物种的保护。

Photo by Jorge Chavez-Tafur

Photo by Frank Van Schonbroeck

Page 10: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8

撒哈拉地区农业技术的改进Jens B. Aune

位于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国家面临着食品安

全、气候变化、土壤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为此,

马里、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开展了生态农业项目,

希望通过试验和改进技术提高作物和牲畜产量、

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促进环境保护。项目首

先在苏丹北部和南部,马里的Mopti、Segou和

Koulikoro三个地区进行试点,本文将项目的取得

的经验进行介绍。

马里、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生态农业项目根据

国内外的研究和当地农户的实践经验,有选择地

引进了一些新技术。项目在每个国家实施了3--4

年,农户、民间社团和政府研究所都积极参与到

了其中。为了项目能顺利实施,还专门成立了协

调机构。实践表明,民间社团在农户联系,扩大

项目的影响方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物生产

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在生产中人们采用了

新作物引种、种子催芽、施用肥料、禾本科和豆

科作物间作等方法。本项目创新地将种子催芽和

施用少量元素肥料应用到了珍珠粟和高粱上面。

种子催芽时,先将种子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晒

干之后播种。不同作物种子的浸泡时间各不尽相

同,对小米、高粱和花生来说,浸泡8小时比较

适宜,种子催芽能够大大提高作物发芽率和生长

势。在马里和苏丹,仅种子催芽就使小米和高粱

的平均产量提高了30%。试验还表明,种子催芽和

种植穴里施入少量肥料配合进行,可以使小米、

高粱和花生产量增加50 %以上。种子和肥料按1:1

的比例进行混合,大约每个种植穴0.3克肥,算下

来每公顷约需要3公斤肥料。这种施肥方式在年降

雨量小于700mm、磷缺乏的砂质土壤最为有效;

在年降雨量超过700mm的地方,每个种植穴最好

施用1~2g肥料,在播种时或播种后20天内施完。

在撒哈拉地区,化肥成本高、风险大,于是农户

很少施肥。而今,这种施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肥

料使用效率,减少了施用风险。在马里,少量施

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人们将播种机改进后,能

同时完成施肥和播种,这样在一天内能完成大面

积的任务。

种子催芽和施肥后产生的效益好,不仅增加

谷类产量,而且能增加1倍的稻草产量,获得的收

益是投入的6倍左右,单独采用某一个措施效果就

没这么理想了,二者要配合使用。稻草在撒哈拉

地区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作为饲料、建筑材

料及地表覆盖物等。特别是稻草可用作地面覆盖

物时,具有很多优点:降低地温、增加土壤持水

能力、提高水分浸润率和土壤化学特性。长远来

看,稻草的循环利用对土地生产力是很重要的,

当收获的稻草数量翻倍后,在不减少牲畜饲料的

情况下,可以将一半返还到土地之中。

本项目关注小米和豇豆的间作。豇豆在撒哈

拉地区是很有价值的作物,不仅是一种优质的草

料,而且具有固氮作用;收获的豇豆市场行情也

非常不错,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建议农民在间作

时,种植1行豇豆,再种植2行小米或高粱。

Page 11: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9

牲畜养殖

牲畜对于撒哈拉地区的农户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它与家庭收入、营养、畜力等紧密相连,是

生计的基础。本项建议利用催芽、施肥等措施提

高禾本科和豆科饲料的产量、改善饲料品质。

在撒哈拉地区的旱季,饲料短缺是个大问

题,秸秆的多少对牲畜是至关重要的。在间作系

统中,人们通过增加豇豆的种植密度,提高了饲

草的产量。在饲养中,人们还对禾本科和豆科饲

料的比例进行了试验,发现饲喂时,300~600克豆

科秸秆和300克小米糠效果好,在育肥公羊方面,

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日增重提高了近3倍,能

增加家庭收入。

一个增加牛奶产量的低成本的方法是让产奶

动物接触到含盐矿石,这些矿石中含有丰富的矿

物质。热带干旱地区饲草常缺乏矿质元素。在苏

丹项目实施中,人们做了一个试验:20只羊可以

随意接触到那些含盐矿石,另外20只不能接触到

的羊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前者平均产奶量增加了

35%。对牛也做了类似的试验,24头牛为一组,结

果增加了50%的产奶量。这表明,及时补充矿质元

素是热带干旱地区增加产奶量的有效途径。

改善人们营养状况

项目关注食物的产量问题,而且致力于改

善当地居民的营养状况。在撒哈拉地区人们以谷

类食物为主,缺乏维生素A是个普遍问题。维生

素A缺乏会削弱免疫系统,导致夜盲症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目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发

现当地的辣木(Moringa oleifera)和猴子面包树

(baobab)等树木富含维生素A,利用它们时可以

人们补充维生素A。尽管在马里和苏丹,这些树广

泛分布,人们却不知道他的价值,于是项目大力

宣传人们在花园里种植辣木和猴子面包树。

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的实施对环境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提高

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土壤对碳吸收及

减少牲畜排放的甲烷等。

在干旱、贫瘠的环境中,催芽和少量施肥

能促进植株的生长、产量的增加。植株生长健壮

时,根系发达,能促进碳的吸收,有利于地上部

分的生物量的增加,同时根部积累的生物量一部

分会转化成土壤中的有机碳。牲畜排放甲烷的减

少,是原因改进生产技术后,草料数量的增加和

质量的提高。

项目的推广

在苏丹,这些技术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在农

业部门努力下这些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促进

了该国农业的发展。

后续调查发现,即使本项目结束后,没有资

金的支持,仍然有农民使用着引进的技术。在马

里的Bandiagara和Bankass、苏丹的项目试验区,催

芽和少量施肥已经成为农民的常规措施,肥料的

利用得到了普及;辣木的种植仍然持续着。在苏

丹,项目已经进入推广阶段,不仅与加拿大的民

间组织进一步开展辣木营养方面的研究;还希望

通过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的合作推广项目开

发的技术等。

结论

项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且使得他们的收入

来源多样化,增加了他们应对不利气候的能力。

随着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在未来的几年内项目的

影响将不断扩大。项目还证明,在撒哈拉地区环

境恶劣的地方,外来的技术与当地条件只要很好

地结合起来,就能提高生产,改善人们的生计,

促进环境的保护。

作者简介:

Jens B. Aune, Noragric国际环境和发展研究

院,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挪威

Page 12: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10

家庭小规模养殖的思路张继忠

在养殖行业人们饲养的动物有多种类型,有

猪、鸡、牛、羊等的常规家庭养殖,也有饲养野

生动物的特种养殖。农村多以常规养殖为主,饲

养品种多而全,尽管能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但

要达到小规模养殖要从多方面考虑,特别是要根

据自身家庭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地开展养殖活

动,成功的养殖不仅能方便地解决生活等方面的

开支,同时可以增收致富。

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家庭小规模养殖?作为

一名养殖户,可以参考下面的经验:

1、选好养殖的方向

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要饲养的畜禽品种、

数量、规模。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由于有大量的

农作物秸秆可以利用,而秸秆成本是低廉的,能

节约大量的粮食,因此可以将节粮型的草食动物

牛羊作为养殖首选。玉米秸秆的产量是玉米产量

的5倍左右,可作为产草量的参考,小麦的秸秆在

2倍左右。

2、家里有富余的劳动力

人们都知道种植业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与之

相比,养殖业中所需的劳动力具有持续性,在家

畜售卖之前是不能中断的,无论是否轻重缓急都

有适当的劳动力才行。在家庭养殖中,最好专门

安排某个成员从事养殖工作,这个人不仅要具有

一定的知识,而且熟悉养殖技术,能及早发现生

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由于劳动力的不足、

人员不固定造成的损失,因而家庭是否有富余劳

动力是开展养殖的条件之一。

3、养殖的环境条件

主要是指土地面积、粮食产量、水源、厩舍

面积、水、电路、排污池等条件是否能满足养殖

的需求,其中土地面积和作物产量是决定饲养畜

禽数量规模大小一个重要条件。

4、市场需求

销路问题对于养殖业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销路好才能使养殖者稳定增收,加速资金周

转。合理畜群的数量、适宜的出栏时间,可防止

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小规模的养殖中应多方

面获取信息,特别在购买饲料原料中可节省饲料

原料的成本,出栏时可在最大利益时出栏,力争

每个环节上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大收益。

5、要准备一定的启动资金

在养殖初期要准备一定的启动资金才行。这

些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家畜;为了提高饲草、饲料

的利用率、节省人工,购置少量的加工机械也是

必要的,如粉碎机能降低劳动强度。

6、转变观念

家庭小规模的养殖一定要转变旧日的观念,

尽可能杜绝过去农村小而全的多畜群、多品种的

养殖,尽可能减少养殖的种类数量,把精力集中

到专业养殖,精心养殖上,在小规模养殖中总结

经验,逐步走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

展。因此在制定家庭小规模养殖的同时要有逐步

发展理念,考虑今后的更大发展方向。

7、引种

动物疫病种类多、变异大、毒力也在不断增

加,致病性变强。因此,在小规模养殖中要注意

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在养殖中将良性品质的个体

进行选育后种用,切记不能盲目乱进品种、乱交

乱配,以防外源性的疫病进入小规模养殖小区后

难以根除和造成损失。

8、防疫

无论是家庭小规模的养殖、还是散养户养

殖,都要认真对待每年的春秋两季防疫,从每头

大家畜到每只鸡都要进行防疫注射,要有“防大

于治”的理念,消除生产中的隐患,建立自己家

庭的防疫档案。如果饲养数量多,一定注意将当

地常发病的免疫考虑在内,并制定适合当地的免

Page 13: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11

疫程序。

9、排污

养殖场上了一定规模后,不仅有大量的粪便

产生,而且有大量的氨气、甲烷产生,对周围的

环境卫生造成影响,因此一定要重视排污问题。

排污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如直排法、堆沤法。直

排法很不科学,不仅没有充分利用粪肥,而且直

接污染江河、水源、空气等环境,;堆沤法比较

可行,但数量大和数量多后也难以天天进行;集

中化粪比较可行,但要建立较大的化粪池;沼气

原料对小的养殖场是最理想的排污法;二次利用

法,如果是养猪可以将粪便用来进行养蛆,不仅

处理了粪便而且还增加蛋白质。对粪便处理不好

一定会对以后的发展带来影响,因此在排污问题

上要有长远的打算,做到既不影响环境卫生,又

不影响到邻里。

10、厩舍的建设

在一年中温度偏差不大的地方开展养殖业,

如果前期建设中存在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可以先

以最经济的方法建设厩舍,减少成本支出,待以

后逐步完成标准的厩舍建设,毕竟只有畜禽出栏

才有效益。在过冷的地方要注意保温,特别是冬

天充分利用太阳能、电能、沼气,尽可能杜绝对

天然林的砍伐,保护环境。对动物的饮水和饲料

温度要保证在10度到30度之间,可减少动物的应

激反应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过热要注意降温,

过冷和过热均会影响到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甚

至会造成死亡。在养殖中,每头牛所需的厩舍面

积一般为5平方米,猪每头则需要1.5平方米。

11、配制合理的饲料

首先要知道各种饲料原料中的蛋白含量,才

能算出适合各种动物的各期饲料。牛饲料的蛋白

含量在14%左右,每天早晚两次饲喂,每次喂量

是体重的1%,同时饲喂尿素,喂量从20克开始到

200克逐渐适应添加,每周10克增加,可加速育肥

速度和产奶量,尿素是安全的添加物,它1斤相当

于大豆7斤多。尿素不能单独喂,更不能加在水中

喂,必须拌在饲料中喂,喂后2小左右再喂水,以

防产气过快而死亡;小猪饲料中的蛋白在18%左

右,中猪在16%左右,大猪在14%左右,日喂量

是体重的5%;肉鸡饲料中的蛋白在20%到24%左

右,自由采食;蛋鸡小鸡饲料蛋白含量在18%左

右,脱温后到产蛋前在15%左右,产蛋以后把饲料

蛋白提高到17%左右。在饲料配制过程中要注意过

高的蛋白含量会影响消化吸收及肝脏功能。

十一、粮草的合理种植

在保证粮食作物的面积后,将部分土地调整

种植饲料饲草。饲养牛羊要种植高产的牧草和高

蛋白牧草。解决冬春季节的饲草不足时要有合理

的青贮窖来青贮饲料渡过枯草期,可进行密植玉

米、皇竹草,等高秆作物来进行青贮,青贮时水

份不超过70%便可。含高蛋白的作物有豆类,菊苣

草,苜蓿等豆科牧草。禽类养殖要种植高蛋白牧

草,补足维生素及蛋白质。品种牛一天需要50斤

左右饲草,羊10斤左右。因此要计算好全年的饲

草量。

十二、管理

管理的内容较多。有饲喂,驱虫,治疗,防

疫,助产,护理,卫生,饲料加工等。

十三、食品安全及用药安全

在食品安全中首先是饲料安全。在饲料中添

加的内容多,有微量元素添加剂、有含氨根类的

物质、维生素、盐等、在安全的条件和准许的情

况下添加,一定要按标准添加。在用药中不能大

剂量超标使用抗生素和长期使用抗生素。在疫苗

使用和抗生素使用后,尽可能在一个月以后疫苗

和药品残留消失后才出栏宰杀食用,这样即维护

了自己小规模养殖户的信誉又保证大面积的食品

安全。

十四、快速经营

指能在不同时期均能出栏,出售,只要有利

便可以售出。即便是牛在耕地时只要有人来买,

也可以出售,等到合适又再买一头来养,又可以

耕地了,这叫做公牛下小牛。因此乳猪也可以

售,只要市场上需要就做,这叫做快速经营。

作者简介:

张继忠:香格里拉县畜牧兽医局,高级兽医

师,傈僳族,长期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Page 14: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12

茶园中引种遮荫树可以提高茶叶品质Babalola, F.D.

全世界有240多万公顷土地用于茶树的种植,

茶树叶可以加工成红茶、绿茶等,供人们饮用。

茶树价值高,被誉为“不动产”,无论是小农

户,还是大型种植场都在种植;另外,因种植的

地方风景优美,所以又 称为“花园”。

在热带雨林的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种植

园对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希望有用,另外有助于

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使茶叶收入成

为一种替代收入。在茶园中,引种遮荫树具有诸

多优点:

● 收入多样化。树引入后,使农户在茶叶高

产之前,能收获其它产品;

● 给茶树提供额外养分,提高茶叶产量;

● 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机构;

● 使茶树免受过度光照;

● 抑制杂草生长;

● 减少水土流失;

● 控制病虫害,吸引有益昆虫;

● 为茶叶采摘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尽管茶园中种植遮荫树有诸多优点,但是遮

荫树管理不善仍然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过度遮

荫会导致茶叶减产、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机会。研

究表明 ,丛林中种植的茶树比开阔地茶树生长缓

慢,不过林中生长的茶树所产的茶叶芳香可口,

别具一格,进入市场后的价格高,可弥补产量减

少造成的损失。一般情况下,气温高于32–35°C

时,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气候炎

热环境下生长的茶树因温度过高而降低产量;不

过,茶园中引种遮荫树,遮荫会提高和保持茶园

湿度,促进茶树的生长。

通常情况下,散射光达到50%时可以为茶叶

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但是茶树管理中对

遮荫的实际要求取决于茶树生长地的气候、海拔

高度。对遮荫树的管理,可以为茶树带来适宜的

遮荫效果,例如,每年定期对过度浓密的叶子和

细小的枝条进行修剪。浓密的枝条容易阻挡过多

的光线,影响茶树的生长。距地面近的枝条应砍

掉,修剪下来的树枝可以留在田间作为肥料。如

果要在成熟的茶园里种植遮荫树,切忌将树种植

在茶树行间,以免影响采摘茶叶。大小适宜的树

Page 15: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13

冠可为茶树提供适中的遮蔽效果,60–70%的阳

光投射在茶叶上较为理想;适宜的树冠使遮荫树

的根系深度适当,不与茶树争夺养分。目前,银

橡树、Albizia spp., Erythrina spp., Derris robusta,

Gliricidia sepium, Eucalyptus, Indigofera spp and

Acacia等树种已成功引入了茶园之中,在当地究竟

选择哪种树作为茶树的遮荫树?最重要的一点是

考虑该树是否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此外,是否具

有固氮功能。

在茶园遮荫树的选择中,要注意避免树种单

一,这根据当地经验或实际条件而定。茶树利用

的周期较长,一般为40-50年, 有的甚至超过100

年,因此遮荫树也应该与之搭配。在开始种植的

时候,可以选择生长快与生长慢的两种不同的树

种。生长缓慢的树种生命周期长,在后期为茶树

提供遮荫,通常需要3-5年才能达到效果。相比,

生长快的树可以在早期提供荫遮,一旦生长缓慢

的树种能提供足够的遮荫时,快速生长的树种就

可以被移走了。

作者简介:

尼日利亚cocoa研究院

邮箱地址:

[email protected]

Page 16: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14

目前,热带地区生活着3亿多农户,他们在

农业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是“刀耕火种”(Slash

and Burn Agriculture)。“刀耕火种”是一种可

持续的农耕方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实施很多

年了,人们也称之为“轮垦农业”。与其他耕作

方式相比,刀耕火种具有独特的特点:一般先是

将一片林地烧毁,然后种植庄稼,利用1-3年后,

因土壤肥力下降、作物产量降低,而弃耕;弃耕

后,经过自然的生态演替,经20-40年的发展,这

些地块会恢复重新形成次生林,再实施“刀耕火

种”,从而循环使用这些土地。

如今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一些实施刀耕

火种的地方,由于人多地少,休耕期仅为5年。

这意味着,土地丧失了养分恢复的机会,最终退

化成为荒地。土地的缺乏,使得生活在热带雨林

的农户开始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垦土地,进行刀耕

火种,其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植被破坏使得

土壤裸露在外,加剧了土地侵蚀、板结,作物的

收成可想而知,最终这些地方生活的农户仍然生

活在贫困之中。以土地为生的农户来说,土地是

难以割舍的,然而由于环境的破坏,使得生活难

以为续,最终不得不背井离乡,到附近的城镇谋

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就“刀耕

火种”方式面临的问题,欧洲经济共同体资助了

Mike Hands在哥斯达黎加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

明在热带地区实施可持续耕作是可能的。研究中

发现,刀耕火种破坏土壤结构是土壤磷流失的主

要原因,若要降低磷的流失,可以在生产中利用

常见的热带树种印加树(Inga edulis)树叶进行覆

盖。因此,农户可以先在田边种一排印加树,两

年后修剪下枝叶来覆盖播种的玉米,这样不仅能

增加产量,而且还能维持土壤肥力。更为重要的

是,采用这一体系后,热带地区的农户可以在同

一个地方进行多次耕作,而不是两三年就搬到一

个新地方,毁掉森林再耕作。如今,这一模式引

入了邻国洪都拉斯。洪都拉斯农业生产面临的问

题与哥斯达黎加类似, “匹克本尼特国家公园”

附近的坡地在农户的耕作下几乎成了裸地,国家

公园没有得到保护。当这个新方法被农户试验成

功以下,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名叫Victor

Coranado的农户说:“采用这个方法后我收获的玉

米是以往的4倍多。”

除了洪都拉斯外,印加山地一带已开始尝试

间作。2006年在秘鲁的Chanchamaya山谷,人们

对间作的树种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印加树(Inga

edulis)效果最好。试验的成功与多个机构的支

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John Kyle Stone基金会为项

目提供了经费,莫林纳大学以及当地的民间组织

为第二阶段项目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当地一个名

叫APRODES的民间组织,组织了30个农户开展

试验。洪都拉斯CUPLA大学,在La Ceiba开展了

间作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收成,老师们还把间

作的经验写进了教材,在授课中向学生们介绍该

体系的好处,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农户从中

树与作物间作是替代刀耕火种的有效方式Charles Barber

刀耕火种毁坏了大量的植被 - Photo by FUPNAPIB,Honduras

Page 17: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15

受益。一个热带雨林救助环保组织对间作的推广

工作很感兴趣,在其资助下,非洲西部喀麦隆的

一个民间组织对间作体系展开了试验,看看它能

否适应当地的环境。为了获得树苗,他们建立了

苗圃,与十多户农户展开试验。间作体系不是一

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印加树需要2到3年的

时间才能生长出充足的覆盖物,但是成功之后,

可以长期利用。那时候农户不必再烧毁雨林,只

要在同一片田地中耕种,就能获得高产。印加树

成材后,人们还可以获得柴火,更为重要的是它

能大大减少土壤侵蚀,有利于河流和海岸线的保

护。

若该间作体系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那么每

年因刀耕火种破坏的热带雨林面积将急剧减少,

这不仅能改善当地居民的粮食水平,而且还能使

雨林恢复生机,使成千上万亩的雨林得到保护。

然而,间作体系的推广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特

别是小额信贷,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

这项工作之中。更多的信息请访问:http://www.

rainforestsaver.org/html/home/

欢迎访问《可持续农业》中英文网站下载电子版:www.sus-farming.com

www.agriculturesnetwork.org

洪都拉斯农户运用间作的方式获得了玉米的丰收 - Photo by

Anthony Melville

Page 18: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16

混农林业在小气候调控中的应用Kees Stigter

在农业生产方面,北美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

地区采用的是机械化轮作、单作制,而非洲和拉

美等发展中国家则采用的是传统的混合种植制。

近些年来,就食物、燃料和金融危机方面的讨论

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什么样的农业才适合人

类发展呢?在很多人看来,农业应具包容性、多

功能性、恢复性,其中恢复性对于气候变化的适

应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在:耕作系统应能够保证

食品安全、降低环境污染、能应对气候变化、提

高自然资源使用率、能给农户提供稳定的回报

等,因此在农业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人们必须进

行权衡。

混农林模式(agroforestry systems)已推广到

很多地区,不过大面积的混农林区域仍集中在热

带和亚热带地区。与热带雨林之外的其它森林相

比,混农林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小气候的特点

从小气候来看,混农林系统中可以区分出3

种管理区域。一是辐射管理,树遮荫减少了白天

的太阳照射,抑制了晚上的长波辐射,这就意味

着混农林系统在白天能减少表面辐射吸收,在晚

上能减少表面损失。随着太阳的移动,遮荫方向

也发生变化。二是热量、水分的流动及耕作和覆

盖等栽培措施。地表及附近变化(如土壤表面、

树木和动植物表面等的变化)对流动模式产生影

响。三是与风、雨和雹有关的管理。任何能够减

少农林业受风、雨和雹危害的措施都必须考虑。

小气候模式、辐射以及热量流动、湿度、动

能都是小气候学的研究内容。混农林系统的结构

使得这些辐射和气流模式更加复杂,但是管理和

调控潜力更加丰富。

树木以高效、封闭的形式贮存养分。树木深

深扎根于土壤中,可以从深层土壤吸取养分,而

这些深度是草本植物难以达到的,此外,固氮类

树木还能够提高草地土壤的营养水平。管理良好

的牧草能提供牲畜生长所需的养分,营养丰富的

树叶还可以补充饲草的不足。施用在牧草上的堆

肥也能被树木利用。放牧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

减少杂草对水分养分和光照的竞争。遮荫、风速

降低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湿度。植物根

系发达有助于减少土壤板结,增加土壤中有机物

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生物活性。另外,

林下枯枝落叶、草本植物积累后,可以保护土壤

不受水和风的侵蚀的影响。

从自然中学习

小气候调节模式是效仿自然,通过一些措

施来控制小范围内的气候,使它更有利于生产的

开展。小气候的调节效果与复合耕作方式联系紧

密。通过小气候的调节,达到以下目的:

● 实现遮荫和防风;

● 降低水分蒸发,减少环境胁迫对动物的影

响,提高产量;

● 控制病虫害;

● 改善土壤渗透性能,减少洪水的发生。

遮荫程度高对小气候的影响大。尽管遮荫下

Page 19: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17

作物病虫害、天敌都得到生长,但小气候的调整

能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长。

Sheshagiri Rao是生活在印度半干旱地区的农

民,对生态学和农业研究比较感兴趣,对半干旱

地区开展的混农林业有着自己的看法。从他的经

验上来看,面对不断变化的气候,对农业复合体

进行调整尤为必要;在现有的条件下,简单的复

种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高密度的混农林业

则可以提高农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加农民

养殖牲畜的数量,特别是促进农民企业的发展。

传统知识和本土技术是人类长期实践的积

累,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

用,利于目标的实现及资源的保存。在混农林模

式中,传统知识、技术能以可持续的方式发挥作

用。除了混农林业外,传统知识还到应用到农业

复种、农业生态,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土壤水分

平衡、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生产中气候风险和

收获后的管理之中。作物种植单一时更容易遭受

大风的侵袭,若采用农林复合经营时,则可以避

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林业与畜牧业的结合

在混农林业中,树的作用是遮荫、防风、

减少水土侵蚀、提供食物、饲料以及薪材等。在

干旱少雨的条件下,许多混农林系统早晚会演变

成为林草系统。与单作相比,混农林系统不仅能

为人类提供粮食,而且还能为家畜提供饲料,尽

管树木周围的作物产量较低。如今,许多发达国

家都十分重视林草复合的混农林业,在温带地区

混农林业中人们常采用间作、林牧系统和防风林

等。

树的类型是与林牧系统成功与否紧密相关。

树木可以成行、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区,在生长

过程中对树进行修剪、间伐是十分必要的。在完

善的林牧系统中,可以通过草场小气候的调节减

少对牲畜的胁迫;树木具有稳定气候的效应,能

减缓慢风速、提供荫蔽、减少高温胁迫和风寒的

程度等,从而降低对动物的影响。

应该从经济、发展、土地使用、气候带以及

成本方面考虑混农林业。树木、饲草、家畜的组

合应该考虑各自的功能,在维持土壤资源的基础

上实现目标。一个精心设计的混农林系统必须包

括:

(i) 空间的优化。树木的数量和规模应当在空

间上合理分布,从而能优化光照,促进树木、作

物和饲草的生长。要注意树与树的间距对于植物

间的竞争影响很大。

(ii) 选择树种和作物时要考虑的因素:潜在的

市场、土壤类型、气候情况以及物种间的兼容性

等;

(iii) 环境方面的考虑树木的类型对野生动物栖

息地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牲畜的饲养,饲草和树

木的生长、竞争以及对小气候的调节等。

田篱间作(alley cropping)是每隔4-6公尺

宽种植速生树种,形成田篱,其间种植农作物。

在修剪之前,树形成的遮荫能抑制杂草生长、保

持土壤湿润,目前在世界上有很多种田篱间作模

式,其中“印加田篱间作”模式是影响较大的一

种。田篱间作是通过调节小气候,促进农业生产

的提高。在原始热带森林人们模拟了这样一个系

统:

● 先后通过树木遮荫、枝叶地表覆盖,抑制

杂草生长;

●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引入枝叶茂盛,能固

氮的树种,积累生物量,加速养分循环。该系统

在哥斯达黎加用玉米进行试验取得良好的成果。

在洪都拉斯,农民创新地将印加豆(Inga edulis)

与玉米、大豆、胡椒以及香草等草本植物间作。

除了收获农产品外,树木还提供了很多薪材。

Page 20: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18

选择和管理

木本植物,可以是香蕉、芒果、柑桔、椰

子和腰果等,不过根据市场、产品质量、生长特

征、根系状况、耐旱性、所提供产品、及环境效

益、透光性以及落叶对地面的保护等综合情况进

行考虑。草本植物,可以是豆类、禾本科作物,

应该具有多年生特性、适合牲畜放养、适合当地

的气候、抗逆性好、保护土壤不受侵蚀、保湿、

不易长出杂草、能固氮素、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

腐殖质等品质。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认真精细组织放牧,

使得土壤系统、动物、家畜和树木等能处于良性

循环之中。在管理措施应包括以下方面:

● 树木的收获、间伐和修剪;

● 适当施肥以增加牧草和树木的产量;

● 种植豆类进行固氮作用,增加牧草产量;

● 设计牧道,划区轮牧;

● 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及时人工给家畜补充

饲料,减少对牧草的利用强度,促进牧草再生。

从经济效益的观点来看,整合树木、牧草

和牲畜,不仅能生产销路好的产品,而且促进土

地管理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混农林模式下可以生

产出奶制品、牛肉、木材、木炭、水果以及草料

等,这些产品销路好,因而可以降低风险。另

外,土地得到了综合利用,牲畜、树木、木材和

其它产品能为农民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来

源。从其它经济利益来看,混农林模式下成本分

摊在木材产品和牲畜等之中,生产成本降低,使

得农户更容易适应多变的市场。另外,混农林模

式能促进树木和牧草对土壤碳的吸收、生物多样

性和流域得到了保护,农业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

成为热点。

更多信息参考:http://www.agrometeorology.

org/topics/books-in-agrometeorology

Photo by Jorge Chavez-Tafur

Page 21: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19

在很多地方,森林和果园不断地从人们眼中

消失,它们的消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混农林复

合系统在这些问题的应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尼泊尔的很多案例表明,混农林业是以生态的方

式利用土地,比单一的耕作系统更具有潜力,更

有利于粮食安全、解决小农的生计问题。当然,

混农林模式的推广和利用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实

践表明,在农民田间学校(FFS)通过农林生态系

统分析(AFESA)能提高农民对混农林模式的认

识。

树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茂密

的树木、林下的灌木共同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

人们在果园和花园中种植了很多树,它们属于人

工生态系统,常见的树种包括果树、饲料树、药

用树像苦楝树(印楝)、观赏树木、行道树、木

材和防风树树种等。树木可以具有生态服务功

能,例如调节水循环、保护水域、通过光合作用

固定二氧化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另外,农民

可以从树木中得到很多直接和间接的好处。

自给自主的农业将树木、农作物和家畜有

机整合。在农场中不同种类的树木和灌木,能补

充作物和家畜的不足,能够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

要。然而,自给自主的农业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粮食需要,于是,大面积的森林和果园被砍

伐,用来耕作,以增加粮食的产量。森林砍伐以

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从尼泊尔的一些

案例中可以看到这些。

混农林模式是一个自我维持的复合系统,在

同一块土地上将木本植物(乔木和灌木)、作物

和家畜饲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可持续地提

高粮食产量,在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方面具有很

大的潜力。与非农林复合系统相比,农林复合系

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更好,原因在于(1)木本植

物、作物、家畜有机结合后的产量高于单一的种

植业或养殖业;(2)能减少寒风、冰雹和山体滑

坡的发生,更好地保护作物和家畜;(3)农家品

多样性、收入多元化,降低风险。小规模农户特

别容易从混农林模式中受益,农林复合系统能满

足他们的日常所需。除了饲料、食品、木材外,

农村还利用森林中的药材来治病。在混农林中,

许多农户不仅可以展开作物种植,而且可以采集

药材等非木材产品,获得额外的收入。另外,通

过混农林模式,贫困的农户还可以利用树叶等制

的堆肥、生物农药来替代高投入成本的化肥、除

草剂、农药和杀虫剂。

土壤侵蚀和农药的过度施用破坏了土壤的

养分平衡,而混农林业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混农林模式下,固氮植物,如Sesbania sesban,

Tephrosia vogelii, Gliricidia sepium和Faidherbia

albid,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增加土壤中氮素的含

量。植物篱农一体化可以显著降低从土壤中损失

的氮和镁。同样,农场中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作为

地表覆盖植物,也补充土壤的养分,通过吸收从

地表到地下淋溶土壤的水分和养分达到节约用水

的效果,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此外,混农林

业也为一些高利润和高附加值的企业提供了有益

的条件,如养蚕和养蜂,种植业像茶、咖啡、小

豆蔻等。

林业和种植业的结合有利于农户生计的改善Pramila Dhakal

Page 22: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20

长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户一直

在采用混农林业。在提高现有生产力和效率的基

础上,推进复合农林系统的应用是必要的,然

而,目前农场面积小、土地分散、土地使用权属

不明、缺乏种植树木的激励机制、及推广服务、

技术知识和树苗欠缺等因素阻碍着混农林业的推

广。加上,作物生产对政府政策影响很大,农村

地区木材市场发育不完全,树木培育和管理信息

的缺乏限制了混农林业的发展。

一般,农民都会在自家地里种植一些本地树

种,只是长期以来,木本植物(水果、饲料和牧

草)和作物之间的搭配不理想,影响了混农林效

益的发挥。所以,木本植物—作物—动物、植物

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能为农民采用混农林模式提

供理论基础。当然,农户最终是否采取混农林模

式取决于效益、成本,协助农户分析与混农林业

的实践有关的潜在经济成本、效益与风险等是必

要的。在实际生产中,将速生树种和非木材利用

目的的树种结合起来,对那些没有土地所有权的

农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推广农林复合系统,相关

机构应采取比较简单的方法让小农户了解树木的

种植原理。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

FFS)是农户学习混农林模式、改进耕作制度的

有效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像农业生态系统分析

(Agro-ecosystem Analysis,AESA)一样,对混

农林生态系统(Agroforestry ecosystem Analysis,

AFESA))的分析,应在经验丰富的专家的精心设

计下完成。对混农林生态系统的分析,有助于农

户更好地把树木融入到自己的农田中。在农民田

间学校,农户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展试验,能找到

树、作物和家畜的最佳组合。同时,农户对引进

的技术自己评价,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这

些努力,农户能认识到树木在稳定自然景观、提

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加社会保障方面的作

用。

森林砍伐对尼泊尔农业的影响

大面积森林的消失对尼泊尔农业产生了很多

负面影响。森林覆盖率的下降加重了水土流失、

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加速了土地的退化,最终导

致农作物减产。森林的消失使得家畜饲料、薪材

减少,这对小农户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从

而引起了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担忧。

上游地区森林的破坏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了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尼泊尔流向德赖

地区(Terai)的几条河流发源于山区。德赖地区

是尼泊尔南部的平原地区,从Churiya山脉延伸到

印度,被誉为“尼泊尔的粮仓”。在Churiya山脚

下的公共牧地和林地,过滤了山上冲刷下来的沙

子、石块等,减少了洪水的发生,而下游的农田

则获得了森林表土侵蚀下来的养分。Churiya山

脉中森林的过度砍伐给德赖带来严重的后果。首

先,频发的洪水将大量的沙子和碎片冲到了农田

之中,难以耕作,且使得河床升高,水量大大降

低。第二,农户难以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因为

植被减少以后,导致地下水位降低。第三,森林

砍伐以后,农户没有木材来加工烟叶,导致当地

烟草业的倒闭,农民遭受很大的损失。为了家里

的日常生活,不少农户不得不从果园中砍树,使

得当地的水果产量,特别是芒果,明显下降。在

这种情况下,在私人农场和公共土地上种树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森林消失产生的不良影响,混

农林模式能减少森林砍伐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Page 23: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21

混农林业的推广将进一步减少碳排放 Kees Stigter , Mohan Reddy Vishwavaram

近些年来,人们对碳汇问题展开了不少的

讨论,希望通过一些措施减少森林砍伐和延缓温

室效应。这方面的问题,在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引

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在印度尼西亚,2010年

Yansen 指出“以自然为基础的参与是缓解和适

应气候变化的正确方式,在碳汇减少方面值得大

家效仿。在二氧化碳的减排中,森林不仅发挥固

碳的作用,而且发挥着多种生态服务的功能。因

而,减排项目计划,除了在延缓全球变暖方面做

出了重要贡献外,在热带生态系统的保护中也能

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应充分发挥混农林

业的优势。在运用混农林模式时,一定要按照自

然规律办事,例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混农林业在改善农户生计中的作用

在混农林业中,产出是多元化的,产品可以

来自树木、经济作物以及饲养的动物,甚至来自

果园和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之间

的相互作用,使得混农林业具有农业、林业所独

有的特点。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混农林业?可以根据农场

的资源、环境条件进行选择: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它是农作物与多年生木本植物相间种植,包

括以下类型:

田篱间作(Alley Cropping Systems):每隔

4-6公尺种植速生树种形成田篱,田篱之间种植一

般农作物。

● 立体种养(Multistorey Systems):在同一

块土地上,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家畜或鱼类分层

利用空间结构。

休耕系统(Improved Fallow Systems):在一

片土地中,一部分土地得到利用,另一部分处于

休耕状态。

二、林畜复合系统

将树木和牲畜生产结合在一起,包括以下类

型:

● 树木、农作物放牧系统:动物可以在树木

间自由放牧;

● 蛋白质供给体系:通过豆科植物的种植为

牲畜提供蛋白质;

● 绿蓠系统:引种的植物不仅可以提供饲

料,而且可以作为绿蓠。

农业、林业及畜牧业复合系统(Agrosilvopas-

toral System): 在同一土地上,同时有农作物、树

木和牲畜的产出。

我们如何利用混农林业延缓气候变暖?

刀耕火种方式只会加剧全球变暖,相反混农

林模式应用得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每年都会

逐渐减少。在陡坡地带实施混农林系统时,采用

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减

少水土壤侵蚀、减少洪水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的

发生。另外,树冠、树的凋落物和腐殖土可以阻

挡阳光,保持土壤湿度。

一个高效的混农林系统不仅是产出最大化,

而且与延缓气候变暖息息相关

Page 24: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22

人们普遍认为气候变暖的直接受害者是农

业,因为农业受温度、降水和极端的气候的影响

很大。与农业相比,混农林业在生产上具有很

大的潜力,不仅在农业和林业方面具有独有的优

势,而且是延缓气候变暖方面一个重要策略。但

想要实现它,我们需要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大量种

植树木。

混农林系统能保护水土保持、改善土壤肥

力、调节小气候条件,从而保持生态平衡。另一

方面,可以为农户提供过多种农产品,增加他们

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在生态保护和扶贫上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

干旱农业:农民对气候变暖的看法

水都上哪里去了?人们不禁问道。几十年

前还可见大量清水,而今却都消失了。人们面临

着水源短缺,在一些农村地区的家庭用水都很困

难,特别在夏季,很多牲畜因缺水而不得不处理

掉。我们真是弄不清楚为什么从曾经大量拥有

水,到缺乏、持久干旱的剧烈转变?

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自我维持来满足对

水的需求。在雨季,生态系统获得大量的降水,

各种生物活跃起来。雨季过后,随着水分的减

少,生物活动降低。未被扰乱的生态系统并不会

像我们今天一样将雨水用作终端消费。当我们破

坏了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功能,雨水不再起到循

环剂的作用,于是形成大量的沙漠。

过去,大大小小的集水坑把水保留,然后

补充到地下去,丰富的地下水对于靠雨水灌溉的

山地作物起着关键的作用。现在情况完全不同

了,地下水少了,作物依赖于零星的降雨。雨水

少了,加上高温,使得作物生产力低下,减产、

绝收是时有发生的事,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生

计。绿色革命以后,单一作物对水的消耗大量增

加。

除非我们放弃对雨水的终端消费,否则食物

供给、水源缺乏的现状将不会得到改善。要促进

水的循环,首先是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

我维持功能。

尼日尔:树木的天堂

Mae-Wan Ho , Lim Li Ching

今天在尼日尔(Niger)有成百万郁郁葱葱的

树木,森林面积超过3百万公顷。这个成绩的获

得并不是源于政府主张的大规模的种植,而是归

功于农民的努力。与30年前相比,森林覆盖率提

高了很多,尽管尼日尔人口在迅速增长。Ibrahim

Danjimo现年40多岁了,他说“25年前,我们发

现四周的树离村庄越远,后来都被砍完了” 。那

时候他和其他农户在布满石头、沙子的土地上耕

作,意识到应该为恶化的环境做些什么。他们在

耕作中,采用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即保护地

里的小树苗,播种小米、高粱、花生和豆子时都

小心地绕开这些树苗。另外,国家的政策变了,

新的政策规定这些树成材之后,属于农户所有,

而在过去所有尼日尔的树木都是属于政府的,这

使得农户缺乏保护树的积极性,且经常把树木砍

到,当烧柴或建房的材料使用。

树 长 大 后 , 农 户 收 获 柴 火 、 豆 荚 、 水 果

和树皮。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大学的林业专家

Mahamane Larwano看来,树木恢复后,农村生活发

生了改变。农户可以卖柴火,把豆荚做动物的饲

料,还可以卖水果。另外,树根可以很好地保持

土壤,保护它们不被大风吹跑;树根还能吸水,

减少地表径流。

农户主要从事干旱农业。树木增加了他们的

收入,缓解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周期性的变化带来

的冲击。Ibrahim Idy是津德维地区Dahirou村的一个

农户,种有20棵猴子面包树,树叶和水果给他每

年带来300美元的额外收入,他用这些钱购买了一

个机械泵,抽水灌溉种的卷心菜和生菜,赚的钱

给小孩付学费没问题。相比,他的一个邻居没有

种什么树,收入低,没有足够的钱送孩子上学,

灌溉时主要靠人工从井里打水。

沙漠边缘以南的Tahoua地区,有个村庄叫

Koloma Baba,一群妇女让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

Page 25: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23

重新得到了利用。她们在坚硬的土地上挖出很多

凹坑,放入肥料、种子,下雨后,凹坑保持住了

雨水和肥料,提高了土壤的肥力,然而这只是一

种仅仅能糊口的方式,妇女们种出的庄稼仅能够

填饱她们肚子,且只要错过雨季,只能是颗粒无

收。

在非洲,混农林业具有很强的优势,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采用混农

林模式后,林产品和农作物产量增加、生产力提

高,从而提高就业率;

● 树长大后,农户能长久地获得薪材;

● 提供药用植物,满足家庭所需。这在非洲

非常重要,80%的人依赖于药用植物;

● 保持水土、固氮、固碳,促进养分循环、

提高土壤肥力;

● 调节小气候,增加当地植被覆盖率;

● 减少对森林的砍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

由于持续增加的人口压力,热带雨林等天然

森林正面临着威胁,而将树木融入农业之中,可

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

Page 26: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24

农民田间学校的实施原则和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实践表明,成年人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可以

达到好的效果,特别是所学的东西与日常经验和

活动相关。农民田间学校鼓励农民自己发现和解

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被农

民接受,更容易在培训结束后用到实践之中。每

一次培训都应该以学员的能力、知识和经验作为

起点,农民田间学校的活动围绕如何提高这方面

展开。

农民田间学校是建立在成人非正规教育的

基础上,是一种以发现事物真相为特点的学习模

式。农民学员通过在一个或多个生长期中病虫害

综合防治农民田间学校(the IPM FFS)的学习,掌

握科学知识,提高掌握关键技能和开展集体行动

的能力。农民田间学校每周集中一次,每次持续3

- 4个小时。在整个作物的生长季节,农民田间学

校有专门实习的地块,学员可以进行全生长期的

观察记录、开展试验。农民小组开展集体学习可

以增强凝聚力,并鼓励学员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集

体行动。培训者担任辅导员为农民提供亲身实践

的机会,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指导。经过几次

辅导后,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具备持续、独立学

习,解决问题和组织社区采取行动的能力。

一、非正规教育原则

成人一般是在自己具备一定知识和经验背景

下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整个学习过程经历四个

阶段,如图所示。

当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时,人们往往对它进

行检测、试验,与过去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比

较,才容易接受它。而要让人们真正接受和分享

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必须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

系在一起。当新知识、新技能在一个新环境得到

应用时,实践者又可能获得新的知识。培训者通

过对学习循环的理解,能帮助成年人提高学习效

率,下面将学习循环中的基本原则进行介绍:

原则1:学习是学员亲身经历的过程,学习积

极性靠自身激发

学习过程是以学员为主,而不是靠辅导员。

往往一个人观点和行为的改变是来自于其他人提

供的新观点和新经验,于是辅导员的作用是给学

员提供新的信息和试验的机会。不过,能否最终

取得成功依赖于学习者内心世界发生变化,需要

学习者身心的投入,实际上也是学习者自身价值

的体现。

原则2:学习是个人理解能力开发和相关思想

观点的确定过程

当学习内容与自身需求、遇到的问题有关

时,人们更容易从内心接受它。学习是探索自己

与社区有关内容和观念的融合过程,这样人们就

可以决定自己的需求、追求目标,讨论什么样问

题、内容、学哪些知识。因此,学习者必须发现

自己学习的意义。

原则3:学习(行为变化)是亲身体验的结果

人们只有承担了责任,才可能有责任感;在

经历了独立行动之后,才会变得独立起来;只有

经历成功的喜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能力;只有

其他人认为你的存在是重要的,你才会感觉到自

己存在的重要性;只有有人喜欢你的时候,你才

感到自己被人喜欢的喜悦。人们不会因为其他人

告诉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做,就会改变自己的习

惯。对于一个有效的学习,单纯提供信息是不够

分析比较

实践应用

归纳总结 试验

Page 27: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25

的,而必须伴随着自身的改变。

原则4:学习是一个相互协作的过程

相互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开

发学员的潜力和创造力。只有通过相互学习,学

员才会在解决当地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树立目

标、如何安排小组计划、如何开展社区行动。当

学员参与到合作之中,发现自己不仅有经验与周

围的人分享,而且还可以从别人那儿学习新的东

西,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通过团队成员之

间的交流,人们才会发现问题,激发团队成员展

开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原则5: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人们行为的变化需要时间和耐心。学习不是

一种革命性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学

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需要时间来吸收

这些观点。学习的特点:自由和开放的交流、不

同思想观点的冲突、接受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允

许犯错误、自我启发、协作、共同参与评估、自

我信任等。

原则6:学习有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行为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放弃原来已经熟悉的

想法和思维方式、固有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特别

是在公开场合开表自己的观点,或面对面说出自

己的想法,使人感到不自在。不过要提高自身素

质,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屏弃旧模式的痛苦随着

思想和自身行为的改变而逐渐减轻,人会越来越

轻松。

原则7:学习的源泉来自于学习者本身

如今,人们更多强调教学媒体、书籍和教师

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学习源

泉---学习者本身。每个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

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会成为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和处

理问题的丰富信息资源。农民田间学校 创造一种

氛围,使大家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他人分享

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原则8:学习过程是情感和智力发生变化的过

学习与个人的状态息息相关。当个人能积极

参与到思考过程之中,学习的效果好。若要在农

民田间学校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人们必须充

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学员开诚布公地发表意

见时,才能实现学习的目的。

原则9: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人而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风格。

有些人的风格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是非常有效

的,有些人的风格则效率不高,甚至效率低下。

我们需要帮助那些学习效率不高的学员了解和认

识自己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当农民田间学校学员逐渐学会如何学习和解

决问题时,他们容易接受他人的学习方法,就会

琢磨和改进自己的风格特征,提高学习效率。

二、农民田间学校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学习

探索型学习的核心是为培训的农民提供机

会,使他们能够归纳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观察、

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根据问题和所需条件的

Page 28: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26

不同,学习活动既可以是提前安排好的,由辅导

员做好准备,也可以是学员在讨论中自然产生

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培训过程都是从讨论问题

开始,活动的重点是了解农民已经掌握的知识与

具备的经验,并利用这些知识和经验为下一步的

培训打下基础。在培训过程中应该采用“提问方

式”回答农民的问题,使得农民更加清楚明了所

陈述问题,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能促进

农民重视田间观察、试验设计及信息进一步的查

找。辅导员应提供单靠农民无法获得的信息。

在农民田间学校中,鼓励农民发现问题,开

展探索性学习,可以通过以下的活动达到这个目

的:

● 开展田间观察和农田生态系统分析:用来

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获取作物管理决策所需要

的信息资料;

● 建立昆虫园:学习和研究昆虫生活史,展

示天敌与被捕食者、寄主和寄生生物间的关系;

● 建立病害圃:研究病害的发生、发展;

● 去叶试验:演示作物受胁迫后的补偿机

制;

● 开展室内试验:演示土壤、肥料、植物组

织等的特征和功能;

● 开展田间试验:检验新的及改进的管理措

施;

● 开展专题讨论活动:

辅导员应将每一次讨论准备好,一般包括四

个阶段:

◇ 准备阶段:确定和归纳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活动、准备活动材料等;

◇ 实施阶段:按照活动内容开展试验

◇ 分析阶段: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 评估阶段:回顾整个培训过程,对尚没有

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

三、利用农民田间学校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

(一) 试验方法

对农民及其团队来说,开展试验是必须的,

只有试验才能检验新方法是否能解决当地社区面

临的问题,是否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一步改

进。总的来说,试验具有以下作用:

● 试验能学习到新知识

● 试验是学习的重要手段

● 试验是改进和试验新方法的重要途径

● 试验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创新

为了有效地学习和解决问题,试验设计及其

实施随着试验目的不同而改变。单凭一个试验要

同时达到上述三个目标是很难,除非第二和第三

个目标能融合一起。长期以来,农民田间学校的

前期目标是开展试验学习,其他目标则属于农民

团体的后续活动。在多个学习周期中,农民学习

小组都是以学习病虫害综合防治为起点,开展活

动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早期阶段应该引

入试验方法,以扩大学员视野,为第一期农民田

间学校结束后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能。经过

连续几个生长季的培训,农户将具备独立开展田

间试验的技能。

学员设计一个简单、可靠的试验时,可以参

考以下建议:

A. 弄清问题、选择试验因素:最好是单因素

试验,即一个试验只有一个试验因素,如品种、

钾肥的施用时间、有机肥的数量,因为试验简单

易行,容易将结果弄清楚。如果开展一个多因素

试验,如高密度下施用肥料A、低密度下施用B,

Page 29: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27

学员难于弄清楚究竟是哪个试验因素在发挥作

用。只有在每个试验因素都已弄清楚的基础上,

才适宜开展两因素试验。

B. 试验目标要明确。尽可能对试验进行详

细介绍,包括试验结束后我们要得到什么样的结

论。

C. 展开假设。

D. 设置试验处理:处理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

获得正确信息,理想的试验处理数目是2-5个。首

先要设置对照。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每

个处理应该设置重复。重复能减少田间同一试验

处理内部,如土壤肥力、水分、光照等不同带来

的误差。由于同一地块不同植株间、不同部位间

可能存在差异,因而在研究中,应尽可能在同一

条件下进行处理间的比较。不过要知道,田间的

情况不可能是一致的,因此,要清楚重复的目的

就是减少变异。在田间试验中,每个处理设置2-3

个即可。

例如:研究课题:大白菜的尿素用量

目的:在大白菜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试验

尿素减少的数量

假设:目前施用的尿素利用率低

处理:有四个处理,其中A处理—50公斤/公

顷、B处理—100公斤/公顷、C处理—150公斤/公

顷、D处理—200公斤/公顷 (农民常规用量=作为对

照)

每个处理:重复三次

将农民常规施用尿素的数量200公斤/公顷作为

对照,确定试验处理水平。考虑到试验的目的是

减少尿素的过量施用,农民不可能用得起更多的

尿素,因此,所有处理都要低于对照。后续试验

将着眼于不同用量之间的差异,找出本试验中最

高产量尿素的用量范围。

E. 准备试验地块:每个重复的小区面积不

得小于10平方米。每个小区的形状最好要一致,

尽可能为正方形。如果田间难以使所有试验小区

保持相同的面积,就要仔细测量每个小区的面

积,并根据小区安排好各个处理。田间不同处理

的安排,应该使每个处理的重复之间不相邻。简

单试验中很少应用随机设计,因为简单田间试验

中随机安排重复小区可能产生一些干扰影响。

F.一个不太准确的简单方法是在一个小区种

植同样数量的作物,如种植60颗。然而,种植过

程中株行距可以发行变化,可能对某些植株是有

利的,对某些植株是不利的。当我们对试验结果

进行分析时,需要对每一植株测产,因而,最好

保持小区面积和每小区上种植植株数量的一致。

G.不同处理的重复小区相邻时,会产生边

际效应,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称之为干

扰。干扰来自于农药、肥料的漂移及昆虫活动。

作物密度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受此类误差的影响

较小。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减少干扰的产生:

首先,增大小区面积。在病虫害防治试验中,产

生的偏差较大,小区所需面积与作物种植密度试

验相比要大一些。其次,我们可以在每个小区周

围设置保护行(边缘最少留1米),尽量在小区的

中间部分进行采样。在小区间设置田埂可以减少

水分流动而带来的肥料迁移。

H.如果在一块很小的地里安排所有小区,会

因为小区面积太小而产生很大的误差,这时需要

采用区组设计(block design)。一个区组包括一套

所有的处理,每个区组之间有间隔。由于区组之

间存在间隔,每个区组都有自己的自然特点,即

区组之间存在海拔高度、土壤肥力、水分情况等

方面的差异,因此,使用区组试验增加了试验结

果中的变异,使得试验结果更加难以分析。建议

试验中避免使用区组试验,尽可能选择面积大、

均匀一致的田块开展试验。

I.每个小区都应有标记,可以用竹子作为标

记物。在标记物上要用防水标记笔写清楚试验处

理和重复的名称。

J.确定要测定的指标。所选择的指标应该与

田间试验的研究相关。如果试验的目的是了解处

理对产量的影响,则可以选择生长参数、收获产

量作为试验指标。另外,要确定所取指标测定方

法和频率。

K.定期到试验地观察。记录下作物的生长状

况及田间的情况,这些是后期试验结果的分析必

Page 30: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28

要条件。

L.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标的测定。

M.数据的处理:对各个重复进行测定,分析

试验结果。

N.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相关的假设,得出结

论。

O.为后期的研究提供建议。

P.撰写试验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的设计、结

果和结论等。报告的格式不固定,撰写水平与参

与农户的文化高低有关。

田间试验设计与研究内容、条件、田地的

大小、研究的水平有关。因而,并没有统一的标

准。总的来说,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要掌握试验

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独立地开展试验。三个主

要的原则已经在前面进行了探讨,不过在此,我

们要对以下方面进行强调:

● 自然特点:它决定了人们开展试验时要有

重复、要有适当的面积;

● 干扰:它决定了试验地的大小及小区间的

边界大小;

● 试验因素简单:单因素试验简单易行,方

便人们得出试验结论。

译自FAO 编写的《Vegetable IPM learning,

problem solving and community action》

Page 31: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2011年(第5卷)第2期 (总第18期)

  主题:土地的利用

  

土地是稀缺资源,无论是城市里的房地产商,还是农业公司

都倾向于购买或租用大量的土地,以获得大的利润。然而,日趋

严重的粮食危机,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土地问题,包括土地

的归属、土地的利用等。当小农户的土地被外来公司长期使用

时,对他们及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

的:在大规模农业中,常常以单一品种种植,施用大量的农药、

化肥为特点,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环境的破坏。 当小农户

无法使用自己的土地时,农业的可持续性无从谈起。在我国一些

农村地区,我们又可以看见田地被荒芜,特别是近些年来农业生

产资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农业生产几乎没有利润。于是,一

些年青农民干脆进城打工去了,放弃土地的耕作。往往留在村里

的是老人、儿童和妇女,而他们的力量有限。外来或自身原因造

成土地不进行耕作时,会对农户的粮食安全造成间接或直接的影

响,当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时,会带来各种问题。 此外,妇女们

在进行农业生产中对决策的影响较小,如何能让她们更多地参与

决策过程呢?

我们期待读者朋友的投稿,请于2011年09月15日前提交到编

辑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征稿启事

本期部分图片来自百度网

Page 32: 树木和农业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agriculture

编辑委员会

顾 问 李德铢 杨永平 尹绍亭

编 委 钱 洁 王 春 王雨华

周 兵 任 健

主 编 钱 洁

责任编辑 任 健

编 辑 宋 伟

《可持续农业》杂志简介

《可持续农业》杂志倡导利用本地资源,

按照自然规律从事农业生产;支持农户、社区采

用参与式方法进行能力建设,提高适应环境的能

力;提倡将本地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结合起来,

农户选择适宜的生态方法增产增收。

《可持续农业》杂志的出版以可持续农业

研究中心(ILEIA)出版的《Farming Matter》

为基础,为我国广大的农村发展工作者提供发表

经验、分享经验的平台,让更多的政府机构、民

间社团及广大的农户了解国内外在可持续农业方

面取得的成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促

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杂志得到了社区伙伴

(PCD)的大力支持。

可持续农业杂志,每年出版四期,以内部

资料形式向相关单位和个人赠阅,欢迎来信函

索。编辑部提供电子杂志下载和订阅服务(www.

sus-farming.com),欢迎转载。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为所训,旨在认识植物、

利用植物、造福于民。研究所立足云南和我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和喜马拉雅,以植

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学科的创新和集成,为我国植物科学的发

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地 址 昆明市严家地中环大厦A座3楼

邮 编 650034

电 话 0871-4123519-205

传 真 0871-4124871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可 持 续 农 业(季刊)

2011年第2期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成

立于1995年,是一个非营利性民间学术团体

(www.cbik.ac.cn)。研究会致力于生物多样性

的保护及其在云南省少数民族生计中的可持续

利用。为此,研究会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

的少数民族社区成员合作进行行动研究,并与

相关政府、非政府以及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

究会希望能够起到社区和政策决策者之间的桥

梁作用,从而改善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计的政

策。研究会的工作强调了将少数民族的乡土知

识和文化资源作为保护与发展措施的基础。

研究会的宗旨为:“通过政府机构和民间

社团间和谐的伙伴合作,改善民族社区生计,

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地管

理文化和生物资源,努力实现物质文明、精神

文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