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12
齋自治 齋報團 Shihtory || | Oct. 2012 Vol. 05 在我们的地方,说彼此的故事。 之间 Old and new. Stay or leave ? 01 02 | 03 04 | 05 06 | 07 | 08 09 | 10 | 11 |

Upload: jim-wu

Post on 22-Mar-2016

2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實齋生活誌/Shihtory] 10月刊: 去來之間

TRANSCRIPT

Page 1: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實齋自治齋報團隊

實齋 Shihtory|||生活誌

Oct. 2012Vol.

05在我们的地方,说彼此的故事。

来之间。

去Old and new. Stay or leave ?

人物專訪

01

02|

實齋議題

03

04|

政見布告

05

06|

小組服學

07 |

齋民專欄

08

09|

活動回顧

10 |

附錄

11 |

Page 2: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01

人物專訪Just do it !厚德新導師 李宣萱

「玩不只是玩過而已,而 是 要 玩 到 自 己 滿意!」

學期之始,新生為實齋注

入一股青春活力之氣,

而厚德書院在本學期也加入

了一位新導師,李宣萱。

 具生科背景的李宣萱,興

趣很廣,大學時不但擔任系

會長、助教、實驗室工作,

之後更活躍於戲劇社及劇

場。獲得陽明大學生科所博

士學位後,也嘗試了許多工

作,如:臨床實驗、醫學教

科書翻譯、生技創投業……

等,尋找未來方向。李宣萱

希望透過多方面的嘗試,找

到讓她能投注熱情的工作。

而在清華學院創辦時,她便

注意到清華學院,也認同學

院成立的理念。在這靈光一

現之際,她便向朋友打聽清

華學院的徵才資訊;恰好,

學院正在招募導師,而此時

已是新導師徵選報名截止的

前兩個星期;立刻投遞報名

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經

過面試,她便成為了清華學

院--厚德書院的導師。

如果可以,我也想加入學院!

 李宣萱認為自己就是個

「學院人」。不拘於專業科目,

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大學時

沒有想得太多,加入了戲劇

社,也參加戲劇讀書會,進

而進入劇場工作。她說:「如

果想做的事找不到人一起

做,那就自己做;自己無法

做,就揪團做;若揪不到團,

那就想辦法加入別團。」她

認為大學可能是人生裡面最

勇敢、最能浪費時間的時期,

做任何事不該先去判斷富含

價值與否,而是從中找尋「意

義」;不管有沒有「意義」,

每件事都會影響自己很多。

 雖然很嚴肅地看待人生議

題,但她認為表現的態度卻

可以很輕鬆,道理會在生命

中以有趣的方式展現。人生

是很彈性的,若是每次都要

檢視「有意義」與否,那便

會錯失許多機會,不論好的、

不好的事情,都該從中探索。

學院想像/印象

 加入學院前,她最擔心的

是會不會遇到許多「媽寶」

學生,因為和院生為兩代人,

而清大又是個學生家庭環境

多為良好的學校,因此害怕

與院生溝通會有許多障礙。

但在進入學院,接觸院生後,

她發現學生們比她想像中的

好玩、有趣!曾在朋友、父

母眼裡是個「怪咖」的她,

厚德 13~16 家導師 李宣萱

Guest Info/

曾就讀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

驗學系、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

因體科學研究所碩士、博士班。

興趣多元,不限於專

科所長;厭惡台灣崇

尚理工,分化學科之

風氣。喜歡聽故事也

喜歡分享,歡迎大家

找她聊天喔 !

撰稿│陳 ya

Page 3: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進入學院後,她說:「我終

於可以跟我媽媽說,我的同

事和學生都是怪咖,我只是

最小的一個怪咖!」

 她認為大部分的院生邏

輯、表達、與人建立連結的

基本能力都很不錯;比她看

過的大學生,來得有能力、

想法以及行動力。當她的朋

友問她:「清華學院的學生

和一般大學生有什麼不一

樣?」她回答:「我到了一

個很有活力的地方。」

放手去做!發展人生可能性!

 鼓勵大家嘗試多元事物的

她,對於學院的期待也建立

於此態度上。學院是集體意

識的形塑,學院風氣怎麼走,

是依著院生怎麼做。目前院

辦及導師們的共識都希望院

生能夠大量參與活動,透過

多元參與,發展更多可能性;

厚德書院建立至今風氣已漸

成熟,她希望院生的自主性

可以再更多一點,讓大家來

決定學院將會變成什麼樣

子。清大是一個擁有豐富資

源的學校,而學院擁有的資

源更多,她鼓勵大家放手去

做,她說:「大學就是盡力

去探索,想是要想,但不要

想太多,不要想到把自己困

住。」

 而身為學院導師,她認為

應該思考學生需要導師做什

麼?需要導師幫助他們什

麼?她提及焦源羚老師曾

02

說:「做導師不需要學生回

報什麼,看到學生從大一到

大四的成長和轉變,這就是

最大的回饋。」她很認同這

句話,因此她認為導師就是

在一旁鼓勵、煽風點火,幫

學生找資源、引介以及分享

經驗,若是院生想要分享生

命故事,或是諮詢意見,老

師都很歡迎大家與她約時間

一起聊聊。

左 :臺南窄門咖啡

中 :維也納傳統市場

右 :布拉格城堡

Page 4: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03

在16級厚德人紛紛入院的同時,有沒有人認為——或想起當年——自己寫的入院申請已

經模糊,抑或是根本不記得內容?有沒有相約一起加入實齋大家庭的友人,莫名成了

遺珠之憾?或者,真正的實齋跟你想像中的實齋,究竟有多少的落差?本刊實齋議題將採

訪幾位留院、離院的厚德人,來談談身為厚德院生的二三事。

实齋議題入入出出厚德院生留院離院大觀園

撰稿│安琪

 B說:「學院比較適合大系的學生生存。」B表示,進了學院,的確有不同於一

般同系共宿的大一生活,不過也難免跟系上脫節,雖然不是在每個人身上都發生,

但比例的確是不低的。如果同系有很多人都在學院,在系上有學院的同伴,在學院

也有系上的同儕,比較不會感到孤單,也不會到哪裡都感覺有一點點的格格不入。

 而且,B認為學院主推的一些活動,像是國光石化、白海豚議題,都是要有興趣

的人才有辦法持續跑下去,不跑不是對學院沒熱忱,只是在院裡也沒有自己真的想

做的事情,或者沒有共鳴。

 不過,問到B會不會後悔,B說:「我不後悔曾經加入學院,如果不是學院,我

不會認識○○○(家人),也不會和●●●(友人)因為住在隔壁而變熟。」

 A很喜歡學院引導人去實現夢想的感覺,不過認為:「學院這幾年著重引導思

考,實踐、實作的體現相對比較少,雖然有很多小組在做想做的事情,但有更高比

例引發出來的東西沒有落成,甚至只是為了留下或入院而說得冠冕堂皇,這是學院

教育現階段有待加強的吧。」

 另外,A說,當初學院標榜的多元科系共宿,敲門就可以問問題,的確,學院生

活的互動因為各科系共宿而相對其他宿舍來得多元。但A入院以來,發現幾乎每屆

都有人文相關科系人數比例偏高的狀況,可能不是每個人都善於筆墨,能把想入院

的心情表達出來(或者,不是每個人的入院申請都對到學院想關注的問題?),但

如果只用簡單申請說明來決定錄不錄取,對文字能力較差的想入院生很不公平。

受訪者A 

在院/女

受訪者B

 

升大二時離院/女

Page 5: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04

 「學院就是個空有資源,沒有方法的地方。」C直接表示,學院很空,雖

然有理想,不過就像高射炮,打到哪裡去不知道。「覺得沒有什麼幫助,也

沒學到什麼,就離開了。」

 C說,學院像蘋果日報剛入臺灣的時候,有想法,可是這個平臺有沒有辦

法實踐它所要傳達的價值?C認為,在離開學院前看到的學院團體中,僅基

進筆記是相對比較具有影響力及意義的單位,會提出意見,會反思,但很多

其實都是人家說什麼或推廣什麼而去做,沒有自主思索的能力。其他的,找

不到共鳴就散,或者只是為了床位而留下,這樣沒有辦法善用資源的。

 再者,學院的東西很多都是重在過程,最後卻以制式化的成果發表會交差

敷衍了事,招呼別人來觀看,但如果試著把「過程」放得更重一些,讓大家

真正能參與其中見證塑成的過程,或許更有意義。「我比較傾向好好當一個

消費者,就像觀望蘋果一樣,觀望學院,等它成熟。」

受訪者C 

升大二時離院/男

關於A與B雙雙提到的院生科系比例問題,小編在學院的網站中找到16級新生資料,做

了簡單統計如下:厚德學院101學年度招生名額共一百三十四人,第一階段錄取六十六人,

第二階段錄取六十八人,比例甚為平均。不過,以科系或學院來看,果真如A所言,統計

資料有有趣的分布,結果如下:

 無論留院或離院,大多厚

德院生都肯定多元科系共宿

的試驗,不過也都提到了可

能有偏向性的問題。未來,

生涯探索規劃、議題發想討

論,要如何更能圍攏更多院

生所關注的議題,或許將會

是不可避談的重要討論之

一。

 此刊採訪意見僅供參考,

邀請三位院生或非院生受

訪,不過仍不代表所有院生

想法,只是提供給各位一個

思考方向,看看如何真的留

住能善用學院資源之人,並

提出在院生可能要面對的問

題,供給厚德人做參考。

Page 6: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05

政見布告齋長真心話各部活動迴響&預告

齋長真心話

這裡和你想的不一樣

曾經有一次和家人在聊天,他說他在宿舍這兩年來從沒有好好地

睡過覺。我那時才驚覺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緊密地容易互相干擾。

我意識到,而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對生活方式的衝突那麼遲緩。我

們是和近四百人一起生活在同一棟建築物裡。而這之中,就會有許多

令人困窘的事情發生。

 已經開學一些日子了,不管是大一或是其他年級的同學,都即將面

臨到一系列的選擇,是新生活的生活重心適應期。剛開學的這段時間

大概是我們一學期中最悠閒的時光吧!我們還在學習如何安排自己的

生活,然後慢慢地趨向最令我們感到舒服、自在、愉快的生活圈。

 不知道這裡跟你們當初想的一樣嗎?你們當初是什麼樣的原因而選

擇申請清華學院?你們本來預期自己的大學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現

在問這些有些早了,畢竟我們在未來還有很多可能,可能會變成我們

喜歡或是不喜歡的樣子。所以我常常問自己,我所做的選擇真的是自

己的選擇嗎?留一個自己與自己相處的時間,這可以讓我們在這麼大

的一個世界中、那麼吵鬧的一個環境中,不會太茫然。

 實齋,將在 12 月中旬左右,選出下一年的新齋長,也意味著願意

跟隨我的舊團隊們將向各位致謝,謝謝這一年大家的陪伴。有太多心

情在這一年中累積,真實地是我們都因此體悟了很多。

 學院還很年輕,所以它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或許會因此徬徨,

那麼請打造自己的星盤,然後朝自己的星星航行。讓自己在這玩得開

心點,然後把所有的可能都放進來試試看。我們要能堅強地將心託付

給一個信念或事物,讓自己全心全意地哭泣或是喜悅。至於那些將要

離開的人,把握時間,讓這裡變得跟自己當初想得一樣。

 然後,再揮揮衣袖,說你曾經來過。

撰稿│旭崧 棨惟 活動部

人社14 莊棨惟現任實齋齋長,實齋自

治組織頭頭兼貼心小官

家。

目前住在實齋124室,各

位齋民如果有任何宿舍

生活上的問題,歡迎來

敲門歐!(另提供小護士

愛心擦藥服務~)

Page 7: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活動迴響

舍務部實齋大冒險反應熱烈 !

每年九月開學時分,實齋閒置一個暑假的環境也需要整型

拉皮、淨膚美白一番。以往,假期後的清掃都是個大難題,

實齋自治組織舍務部於是突發奇想, 用創意將打掃包裝成「實

齋大冒險」活動,把煩人的掃除變為齋民同樂的愉快時光。

 在此之前,舍務部主要著力於煮食議題的發想,而這學期舍

務部調整方向,希望能帶領齋民們探索並進而愛惜實齋這個生

活空間,大冒險的點子便是由此方向出發而成。

 舍務部威爾森在受訪時表示,大冒險的活動目的主要在於讓

16級新生認識實齋空間,藉清潔自己的居住環境,培養出對

實齋的同感和使命感。雖然活動規劃有些許倉促,但威爾森

的確觀察到在活動中許多新生都快樂地從頭打掃「玩」,其中

117室和10家的熱烈響應更讓他十分感動。

 參加大冒險新生之一的九家李維瀚是在臉書上得知實齋「有

怪打」的消息,縱使人到會場才發現是要打掃,但他覺得清潔

環境只是舉手之勞,又能和大家同歡,何樂而不為呢?只要能

和三五好友一同工作,看見彼此的笑容,就是最大的獲得了。

06 

活動預告

活動部學期精彩鉅獻!

開學幾個禮拜了,混亂的選課生活終於告個段落了!想找

時間和老朋友敘敘舊嗎?亦或是16級新夥伴,熱血沸

騰想開始學院的生活了嗎?那就別錯過自治活動組,接下來精

彩的活動吧!

厚德歌喉戰--超級厚德星光大道

滿身的才氣卻找不到施展的空間?想紅卻老是缺乏一

個舞台?這次不要再猶豫了,不管你會不會唱歌,這

個晚上讓我們一起 HIGH 爆講堂!

厚德爭奪戰--百萬 "家 "學堂

家中高手如雲卻沒人知道嗎?想爭取家族間的最高榮

耀嗎?不管是專業的、生活的、學院的,全都有可能

出現在我們的問答題中喔,唯有團結才會獲得最終的

總錦標!

卡K和家族競賽一併於

10/19(五) 1900~2100 舉辦,

地點就在實齋講堂!

讓你 / 妳兩場活動一次滿足噢!

想知道更多實齋活動訊息?快搜尋臉書「實齋自治活動專區」粉絲頁或到交誼廳活動牆看看!

上圖: 參加大冒險的齋民協力刷洗實齋講

堂。

中圖: 挑戰齋K洗手台成功的四勇士。

下圖: 全寢參加大冒險的117四帥。

Page 8: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07

陽光灑在人來人往的清

大校園,你曾經為此

駐足過嗎?此學期名為「校

園生態調查與營造」的服務

學習,是一個帶領大家用不

同眼光進入清大校園、發現

這個地方平時所不為大家察

覺生態之美的服學。

輕鬆踏青,記錄自然

 這個服學強調兼具休閒與

學習,注重讓上課的同學走

出戶外,有系統地觀察校園

角落,再和彼此分享心得。

「我們想用非專業的視野看

校園生態」,服學助教之一

的傅承源表示,鼓勵生科相

關科系的同學拋棄專業包

袱,用本身的學術觀點,然

後希望能在學期末時,建立

生態資料庫,或是用紀錄

片、手工書等方式呈現整個

學期的觀察心得。

我們的島,為什麼「打造」?

 第一堂服學,助教播放公

視「我們的島」影片,內容

討論為什麼要營造綠地?綠

地和自然資源是本已擁有,

「為什麼我們要鋪上水泥之

後,再打掉水泥然後種樹

呢?」除了調查生態,課堂

也討論現代人對自然和綠地

的想法,讓這個服學能延伸

到更廣泛的討論層次中。

豐富有趣的課程規劃

 學期中,助教邀請蝴蝶園

志工分享心得,也邀請曾經

在有過豐富生態調查經驗的

學長姐一起聊聊如何照顧一

株植物。課堂還運用了學校

每年十月半到十一月初在校

園規劃室主辦的「生態調查

工讀生計畫」,讓每個參與

服學的同學都試著報名。另

外,服學雖以休閒為取向,

但也可能會有需要半夜一、

兩點出門上課、觀察生態的

機會,非常特別。

希望一直記得清大的美

 傅承源說,第一次上課時

調查大家希望學到什麼,無

非是能更了解清大的生態。

他希望自己安排的課程能滿

足同學們對這門服學的想

小組服學撰稿│映彤

我們買了動物園校園生態調查與營造小組

法,他也提到:「還有很卑微

的希望,大家能在畢業以後,

記得這個服學,記得清大很

美。」他也告訴我們,這是個

需要大家踴躍溝通討論的服務

學習,強烈建議同學們勇敢發

言,這點應該也是許多服學助

教心中所希望的吧。希望大家

在這學期都能從服務學習中獲

得許多,學到很多、也玩得開

心。

小組助教傅承源將帶領大家去清大的各個角落觀察生態。

Page 9: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走向陽光,歡迎加入戒宅團

人社16 馬健騰

我是棲息於實齋117的馬健騰,主修人社,

副修戒宅。待在實齋才一週有餘就被邀

寫齋報,心中產生了些許慌恐。令我慌恐的點

不是在繳交報告的前夕獲知這份突如其來的作

業,而是不知如何將滿腹對實齋的感想宣洩在

這短短的三百五十字中。

 備取上學院的我,我想更能體會這難得不易

的緣分。學院給我的溫暖化解我初來異地求學

的緊張,各式各樣的活動與演講,讓我很難在

大學必修的三個學分上被當。在這裡,我認識

的人不會拘束於自身的系別,彼此與彼此的異

質磨擦出的不是爭執,而是給了你我生命中的

不一樣的火花。實齋對我的存在不是僅僅代表

一個簡單的大學宿舍,在入住的第三天,就早

已昇華為情感寄託的平台。

 我很感謝實齋對我的改變,它帶給了我意想

不到的驚喜,在我的生命畫布塗上不同於以往

的絢爛。我想,所謂人生路途中的轉機,就是

我與實齋建立的羈絆吧。

08

斋民專欄新鮮人大軍駕到!16級新生特輯

撰稿│陳柏凱 賴安恬 馬健騰 王欣藍

實齋初體驗,到處都是新鮮事

人社16 賴安恬

第一天走進實齋,打開宿舍門,迎接的是

一陣潮濕溫熱的空氣,還有正在用電腦

的室友,尷尬的打完招呼後,開始一件件整理

塞飽飽的一個個行李袋。第一次和一群陌生人

一起排隊洗澡、刷牙洗臉,讓我神經繃的好

緊。因為最晚睡,除了能一次聽著三個陌生人

的呼吸聲入眠,還得學會輕手輕腳些。

 加入學院前就嚮往已久的的美麗交誼廳,也

還不敢自己在裡面晃晃。一個星期日晚上,參

加了「實齋大冒險」,掃了整片交誼廳的地,

才真正得到一個機會去認識交誼廳,看到一群

人為了大家一起生活的地方努力主動維持環

境,我才突然意識到,這裡並不是什麼陌生的

地方,住著一群陌生的人;而是我大學展開新

生活的場所、第二個家,住著有幸有緣份遇到

的每一個家人!今天早上發現書房裡有好多值

得翻閱的刊物,晚上服學第一次在電視牆看了

一部電影,我想要在實齋伸出更多觸角,放下

無謂的恐懼去探索每一個小空間和人事物。

在交誼廳家聚喝酒的馬健騰。 八家新家人賴安恬。

Page 10: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09 

第一次當假大一就上手

人社15 陳柏凱

我是這學期才加學院的。一上時,看到系

上的院生都很活躍,才讓我燃起加入厚

德大家庭的想法。下學期才加的我,並沒有這

麼快能融入家族活動,於是我就靈機一動,既

然我去年沒有玩到迎新,不如今年來當小隊員

好了?──我的假大一生涯就這樣展開了。

 本以為扮假大一沒什麼難的,就耍耍自閉,

跟學長姐講話必恭必敬,然後什麼事都裝不

懂,大概就演個八成像了。沒想到,小看這一

切才是惡夢的開始。耍自閉第一天還行得通,

到第二、第三天就默默開始破功了,而且,我

只要一看到認識的人就很想笑、很想跟他們講

話。而最大的挑戰還是莫過於「什麼都裝不

懂」了!例如在玩大地、玩RPG時,我明明就

跟學校的路熟得很,卻得裝的一副走一走就會

迷路的樣子;我還是第一次感覺到,原來跟學

校太熟居然也會帶來不方便。

 很幸運地,沒人發現我是假大一。營期的隔

天我們家約出來吃宵夜、玩桌遊,知情的14、

15故意讓我輸,好讓我可以向16級的弟弟妹妹

們坦白,其實我大你們一歲!我15級,今年升

大二!(有妹妹還聽話聽一半,以為我是重考

生!)老實說這四天,頗有收穫的。我漸漸能

了解,為什麼人們對於「做自己」有這麼多的

嚮往與堅持,畢竟,要扮一個跟自己截然不同

的人實在太難了!除此之外,我們家16級的感

情也因此而升溫,我想,我現在能很驕傲地

說,我是12家的隱藏版隊輔,而且我當得還不

錯!

雪域天路圖博團白皮書

人社16 王欣藍

江蘇省灌雲縣人,時居新北新店。吾人生

性閒雲野鶴懶散慣了,怕老怕死,不愛

與人爭。倒愛附庸風雅,神遊太虛幻境、紅樓

一夢,抱琴而來,舉棋笑談,批判時局,鞭策

國事,說唱興衰,把歌歡顏,爭執常有,友誼

不絕;走訪大塊山川、聞過千江。暗潛無尾熊

性格:每日要睡十幾個小時。

關於圖博行

實踐時間:

走得動也走得到的時候:凡舉無薪假、Gap

year… …皆是勇闖天涯好時機。

實踐動機:

十三歲時向神奉獻:總有一天要去西藏傳福

音。青藏鐵路于零七年全面電氣化,那時就再

次向自己許下承諾。

實踐目的:

在此先不下任何定義,怕是限制,也怕心事終

虛話。精算後的費用、思想的成熟、文化的追

尋、知識的奠基… …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

規劃。「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

《徐霞客遊記:遊天臺山日記》徐弘祖以此形

容登峰之喜。無論過程如何,終能「雲散日

朗」。

其實是大二學長的假大一愛德華。

以流利文言文聞名實齋的王欣藍。

Page 11: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活動回顧

一般人對雲林的印象都是農田,是臺灣

的農業第一大城,很多蔬菜水果都是

從這裡產出的,但是,卻很少有人對雲林的

漁村有什麼印象。這個暑假,參與學院第三

學期〈海洋的味道 smell ocean〉的九位成員,

到了雲林縣四湖鄉的三條崙體驗兩個禮拜的

漁村生活。

 第二天大夥穿著膠鞋下去蚵田體驗養蚵人

家的生活,幫忙把蚵上面的蚵螺給拔掉,有

些人還被蚵殼上的藤壺所割到,回來時大家

腳上都是養顏美容「海底泥」。

 此外,大家還分組,每天凌晨四、五點就

起床跟著漁夫大哥開船到海上捕魚,體驗漁

民那種靠天吃飯的感覺,運氣好時是大豐收,

晚餐可以多吃幾道生猛海鮮,運氣不好時什

麼都沒有,連油錢都不夠付。

這兩個禮拜,體驗了不一樣的生活,吹著

海風,品嘗著海的鹹味,在漁船歸航之際,

腦袋裡思考的是要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

切。

撰稿│翊軒

在馬來西亞當地有華人、馬來人、印度

人三種族群,因為一些族群上的糾葛,

馬來西亞的華人會自己出來辦獨立中學給華

人子弟就讀。由於師資缺乏,外加希望能讓

他們的孩子能夠有些不一樣的文化衝擊,這

個暑假,學院有十三個人到馬來西亞擔任課

輔志工。

 在那裡,不但要教導高中生數學、化學等

知識,有時也會辦一些升學、科普等講座,

漸漸也和那裏的學生打成一片。在週休二日

時,大夥會自己安排行程到首都吉隆坡、麻

六甲、怡保等地遊玩,也順便品嘗在地的小

吃,椰漿飯、各式捲餅、拉茶,和在臺灣看

到的都不一樣,感覺非常新奇。

 此外,志工們也有去怡保的椰殼洞探險,

在漆黑的鐘乳石洞爬上爬下,深怕一不小心

就要砍掉重練了,是個驚險刺激的行程!在

馬來西亞的一個多月,看到和臺灣不同民族

與文化,雖然感到非常不習慣,但也增進了

自己的國際視野。腳上都是潮間帶的泥巴 捕到一隻雙脊鯊!

文化之旅--印度街 與授課班級合影

10 

Smell Ocean‧Smell country

/

雲林漁村體驗行

馬來高校情緣 /

馬來西亞課輔志工

深耕地方,放眼國際2012 暑假第三學期系列報導

Page 12: 2012實齋齋報10月刊

附錄講堂視界主編私語

小標內文

撰稿│翊軒

齋民大會

實齋自治組織

2012-10-16( 二 ) 19:30~21:00

小組博覽會(地點為交誼廳及講堂)

小組聯盟

2012-10-16( 二 ) 21:00~23:00

實齋家族爭奪戰-我們這一家

自治組織活動部

2012-10-19( 五 ) 19:00~20:00

實齋歌喉戰-超級厚德大道

自治組織活動部

2012-10-19( 五 ) 20:00~21:00

學院院長演講

院辦

2012-10-23( 二 ) 18:00~21:30

涵蓋不同背景、科系的人們,具有多樣

化的討論空間,不同的想法相互交

流,是實齋獨有的特色。齋報所提供的不

僅僅是訊息的傳遞、活動的資訊,更重要

的是在這之中建立起的連結:一篇文章,

讓自己對這裡發生的一切有更進一步的認

識;一份報紙,讓整個宿舍的資訊網絡緊

密的串聯在一起。

 我們誠摯的邀請各位齋民投稿齋報,藉

由你們分享出你們的想法、意見,這份齋

報將不再只是訊息給出的一個管道,而是

所有齋民互動交流的平臺。      

洪翊軒

主編私語

11

發行人│實齋自治團隊

行政企劃│映彤

主編│翊軒

採訪撰文│映彤 陳Ya 翊軒 安琪 旭崧

攝影│映彤 陳Ya 翊軒 安琪 旭崧

文字編輯│安琪

美術編輯│映彤 陳Ya 翊軒 安琪 旭崧

封面設計│旭崧

2012.10.15 印行

版權屬實齋自治團隊所有

編者群

講堂活動預告

編輯室報告

*部分圖片取自各小組服學、自治組織及受訪人。

*文章內容如有不妥、刊誤等情事,煩請不吝告知齋報組成員。

*彩色電子版齋報同步發行,請上:http://issuu.com/dreamstep 參閱。

*齋報專欄持續強力徵稿中,意者請寄至:[email protected],詳情請

洽映彤及徵稿海報。

*齋報組101學年度徵才開跑,有興趣的齋民請洽安琪及旭崧,10/16小組博

覽會也有徵才活動!

感谢您的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