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1.17 大音奏响 华章更续 1601 14 记上海民族乐团2015《大...

1
1601 14 2015. 11.17 2015年11月2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大型原创音乐会《大音华章》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这场演出也是今 年上海国际音乐节唯一一台本土原创音乐类节目。音乐会的人员规模、曲目新创、阵容编排、舞台形式等方 面十分出彩,从头至尾可谓惊艳不断。一位观众甚至向记者感慨,“民乐正在以一种属于它自己的开放和高 屋建瓴的方式显示它在这个世界上的不可替代性,这令人欣喜。”《大音华章》奏响的不仅是民乐的鼓瑟筝 笛,更是民声的喜乐盼望;而拥有“中国最美民族乐团”美誉的上海民族乐团不仅代表了中国民乐表演的水 平,更是代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l 吴艳 又闻恢弘大音、又见崭新华章 民乐团团长罗小慈说,“乐团之前的音乐会,乐队从头 到尾坐在台上,只有独奏、协奏、合奏等变化,有曲有谱就行 了,没有其他辅助手段。今年的《大音华章》完全打破了以 往的呈现方式,形式上做足了仪式感。” 当晚的音乐会通过“古韵”、“大曲”、“风雅”、“大道 天籁”、“大梦东方”五个音乐篇章,以“风、雅、颂”的文化 结构串联,通过不同的器乐演奏、多声部人声歌唱和表演 形式,辅以中国元素的多媒体视觉技术手段,呈现了我国 民族音乐艺术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以及足 以和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相媲美的发展高度。这些“大音”与 “华章”不仅仅在做音乐领域的展现,而是跳脱出了听觉享 受,成为集聆听与观看、体会与思考为一体的享受。 所谓“大音”者,既源自老子“大音希声”之说,也有“黄 钟、大吕”之意,是指音乐发乎自然、发乎心声、发乎民意,又 庄严、高妙、和谐。而自然、和谐而又真诚的音乐,总是最能 为人接受。一支古老的、距今有八千多年历史的骨笛奏出本 台音乐会的第一个音,随后悠扬而明亮的音调如荡开的涟 漪铺展开来。紧接着,古老却依然保留着其传统材质、形制 和音乐特性的吹管乐器——埙、箫、篪、曲笛、骨笛、排箫 等渐次加入,配合舞台上宇宙天地一轮圆日星云变幻的幕 景,莽古时代的混沌与神秘扑面而来。 随后的作品《和鸣》是人类最早出现的和声乐 器——笙合奏。舞台后区单排七人,席地而坐,一人领奏于前 段。音乐从一个音开始,演奏者也从一个人出现开始,继而两 个、三个……形成原始质朴的和声,从宁静逐渐演变为富有 动感,演奏员也从坐姿起立前行,并辅以简单的肢体语言和 队形变化。这时舞台上水墨色的灯光流泻,浩宇、星辰、山川 等多媒体影像渐次出现,正是在一种仿佛不息流淌的时间长 河的氛围里,观众体会到了一种古雅之美。 而所谓“华章”,则寓意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 明和新时代辉煌的发展成果。整台演出五个篇章虽然有 民乐发展各阶段的成果展现,却不是一部音乐编年史,而 是以音乐作为寄托情感的手段,毕竟情感,始终是激发人 们共鸣和归属感的粘合剂。“天在上,山河唱,大风起兮云 飞扬。天佑我中华,跃东方”——最后这曲合唱与乐队作品 《大梦东方》发出的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的民族 自豪感,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殷殷期盼着的盛世愿景。曲 中,细小的柳琴声似乎是远古传说中的那只小鸟,要用它弱 小的生命去填平大海;沉重的鼓声似乎是千古传颂的那位 壮士,要用毕生的力气去追赶炽热的太阳——民族的梦想 的翅膀在这中华民族古老的传说中展开,飞翔在时代的天 空,更翱翔在未来的时空。接着,激越的钢琴和古老的编钟 相呼应着奏响,合唱团的咏唱直抒胸臆,从黄钟大吕到当代 合唱,这是古与今、中华与世界的交融和对话。 大音奏响 华章更续 记上海民族乐团2015《大音华章》音乐会 华丽 汲古 和鸣 聆听“风雅颂”、深悟“真善美” 真正的音乐总是和人的本性有关,因为它表现的是 “真、善、美”,而什么是“真、善、美”的音乐,什么音乐又能代表 中华儿女的人本追求?民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之前在接受采访 时曾说,民乐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表达,它就是“风雅颂”。“风”就 是指民间音乐,它直接宣泄人的情感。“雅”是人类文化的一 个精华,包含着雅音乐,包含着思想,是人对自然等的思考。而 “颂”里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它已经超越了人本身,民 乐中的“颂”的部分就是用音乐做哲学思考。在这台音乐会 上,“风”的浅唱、“雅”的低吟、“颂”的高歌贯穿始终。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Sep-2019

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5. 11.17 大音奏响 华章更续 1601 14 记上海民族乐团2015《大 …app.why.com.cn/epaper/shzk/images/2015-11/17/A14/A14.pdf · 1601 15 2015. 11.17 大 音 华 章 1601

1601

15

2015.11.17

大音华章

1601

14

2015.11.17

大音华章

2015年11月2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大型原创音乐会《大音华章》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这场演出也是今年上海国际音乐节唯一一台本土原创音乐类节目。音乐会的人员规模、曲目新创、阵容编排、舞台形式等方面十分出彩,从头至尾可谓惊艳不断。一位观众甚至向记者感慨,“民乐正在以一种属于它自己的开放和高屋建瓴的方式显示它在这个世界上的不可替代性,这令人欣喜。”《大音华章》奏响的不仅是民乐的鼓瑟筝笛,更是民声的喜乐盼望;而拥有“中国最美民族乐团”美誉的上海民族乐团不仅代表了中国民乐表演的水平,更是代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文 l 吴艳

又闻恢弘大音、又见崭新华章民乐团团长罗小慈说,“乐团之前的音乐会,乐队从头

到尾坐在台上,只有独奏、协奏、合奏等变化,有曲有谱就行

了,没有其他辅助手段。今年的《大音华章》完全打破了以

往的呈现方式,形式上做足了仪式感。”

当晚的音乐会通过“古韵”、“大曲”、“风雅”、“大道

天籁”、“大梦东方”五个音乐篇章,以“风、雅、颂”的文化

结构串联,通过不同的器乐演奏、多声部人声歌唱和表演

形式,辅以中国元素的多媒体视觉技术手段,呈现了我国

民族音乐艺术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以及足

以和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相媲美的发展高度。这些“大音”与

“华章”不仅仅在做音乐领域的展现,而是跳脱出了听觉享

受,成为集聆听与观看、体会与思考为一体的享受。

所谓“大音”者,既源自老子“大音希声”之说,也有“黄

钟、大吕”之意,是指音乐发乎自然、发乎心声、发乎民意,又

庄严、高妙、和谐。而自然、和谐而又真诚的音乐,总是最能

为人接受。一支古老的、距今有八千多年历史的骨笛奏出本

台音乐会的第一个音,随后悠扬而明亮的音调如荡开的涟

漪铺展开来。紧接着,古老却依然保留着其传统材质、形制

和音乐特性的吹管乐器——埙、箫、篪、曲笛、骨笛、排箫

等渐次加入,配合舞台上宇宙天地一轮圆日星云变幻的幕

景,莽古时代的混沌与神秘扑面而来。

随后的作品《和鸣》是人类最早出现的和声乐

器——笙合奏。舞台后区单排七人,席地而坐,一人领奏于前

段。音乐从一个音开始,演奏者也从一个人出现开始,继而两

个、三个……形成原始质朴的和声,从宁静逐渐演变为富有

动感,演奏员也从坐姿起立前行,并辅以简单的肢体语言和

队形变化。这时舞台上水墨色的灯光流泻,浩宇、星辰、山川

等多媒体影像渐次出现,正是在一种仿佛不息流淌的时间长

河的氛围里,观众体会到了一种古雅之美。

而所谓“华章”,则寓意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

明和新时代辉煌的发展成果。整台演出五个篇章虽然有

民乐发展各阶段的成果展现,却不是一部音乐编年史,而

是以音乐作为寄托情感的手段,毕竟情感,始终是激发人

们共鸣和归属感的粘合剂。“天在上,山河唱,大风起兮云

飞扬。天佑我中华,跃东方”——最后这曲合唱与乐队作品

《大梦东方》发出的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的民族

自豪感,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殷殷期盼着的盛世愿景。曲

中,细小的柳琴声似乎是远古传说中的那只小鸟,要用它弱

小的生命去填平大海;沉重的鼓声似乎是千古传颂的那位

壮士,要用毕生的力气去追赶炽热的太阳——民族的梦想

的翅膀在这中华民族古老的传说中展开,飞翔在时代的天

空,更翱翔在未来的时空。接着,激越的钢琴和古老的编钟

相呼应着奏响,合唱团的咏唱直抒胸臆,从黄钟大吕到当代

合唱,这是古与今、中华与世界的交融和对话。

大音奏响 华章更续记上海民族乐团2015《大音华章》音乐会

华丽

汲古

雅韵 国风

我的祖国

丝路

和鸣

神州浩歌

大梦东方

丝竹传韵

聆听“风雅颂”、深悟“真善美”真正的音乐总是和人的本性有关,因为它表现的是

“真、善、美”,而什么是“真、善、美”的音乐,什么音乐又能代表

中华儿女的人本追求?民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之前在接受采访

时曾说,民乐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表达,它就是“风雅颂”。“风”就

是指民间音乐,它直接宣泄人的情感。“雅”是人类文化的一

个精华,包含着雅音乐,包含着思想,是人对自然等的思考。而

“颂”里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它已经超越了人本身,民

乐中的“颂”的部分就是用音乐做哲学思考。在这台音乐会

上,“风”的浅唱、“雅”的低吟、“颂”的高歌贯穿始终。

上半场结尾,著名古琴演奏家、乐团老团长龚一先生与乐队再

度合作的《雅韵》以古琴音乐中最为纯净高雅的《流水》为素材,泠

泠七弦琴拨弹出风云江川的气象,在悬浮的山石、皓洁的圆月、飞流

直下的瀑布的幕景和灯光烘托下,那种深沉内敛的文人气质正是中

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和“真、善、美”的境界。

做好传统与创新、代言国乐与民族当今,各行各业都热衷讲“创新”,其实创新与传统就

如《易经》的主张:阴与阳一样,只在与对方的对立互补中

现身,若没有传统,就没有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族

是中华文化的横坐标,时代则是纵坐标,只有居于民族和时

代交叉点的创新作品,才能抓住人们的情感中心,引起情感

共鸣。民乐团团长罗小慈介绍,作为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唯

一一台上海原创纯音乐节目,今年《大音华章》演出的十首

曲目中,原创新作占了90%。除了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参与

作品创作外,还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了唐建平、张朝等当今最

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著名作曲家,和王云飞、陈哲等极具

才华和实力的青年作曲家。而早在委约初期,他们便与作

曲家多次沟通,在音乐上力求有千年文明积淀的古风感,又

能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另外,今年民乐团首次尝试导演包装

制,也就是采用导演团队做了统一的美学设计和包装,导演

韩杰来自中国国家话剧院,舞美、灯光设计王瑞国是国家一

级舞美设计师,力求在舞美上达到和谐、好看、大气。

以令观众印象颇深的是作品《丝路》为例,它不是将

音乐向古乐器、民间乐器靠拢,而是将那些不同风格的古

乐器和以此呈现的个性音乐向现代人靠拢。同时,舞台设

计将茫茫一片戈壁沙漠搬上台,以幕布为区隔,独奏家跪

坐于布前,伴奏乐队则居于幕后,给人飘渺的美感。在这

样的场景中,来自丝绸之路沿线的各民族演奏家和乐团艺

术家,共同演奏艾捷克和二胡、弹布尔和琵琶、热瓦甫和

柳琴、巴拉曼和管子等乐器,这些分别代表不同民族的拉

弦乐、弹拨乐和吹管乐器依次结伴出场、和谐共奏,展现

了丝路文明和中西文化交融的辉煌,更是象征丝路文明文

化交融的千百年传统在今天依然在延续,并有着更深层

次的发展。

作为一名跑文化艺术条线的记者以及一名文化艺术的

“重度”爱好者,笔者有幸欣赏过不少上海民族乐团的优秀

文艺创新作品,也深知乐团内很多文艺工作者背后的艰辛

探索。为了在这次《大音华章》音乐会上演奏好一些几乎

失传的古乐器,有些演奏家们亲自参与乐器的定制工作。打

击乐演奏家王音睿,通过多方打听得知苏州一家乐器厂能

够制作古老的乐器陶鼓,于是立即驱车前往,恳求师傅加

急定制。竹笛演奏家李宛慈也邀请在江苏的师傅特别定制

了一支古老的吹管乐——篪。虽同为吹管乐器,但与笛子不

同,吹奏篪的时候右手需要反过来,为了适应这一演奏方

式,李宛慈勤练了不少时间。

正是因为这样的求索态度和毅力,上海民族乐团才能

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积累了大

批经典和优秀作品,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传播的主力军。

如何让“民乐”打开更多听众的耳朵?如何让欣赏民乐

成为人们的一种文化生活习惯?《大音华章》和上海民族乐

团给了我们一台精彩的演出、一个成功的样本,也将继续成

为该团未来发展的不懈追求。

大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