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责任编辑∶龚建星编辑邮...

1
众手浇开美丽花 金洪远 广 七夕会 养育 新民网:www.xinmin.cn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A23 2017年 1月11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龚建星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方寸之间见神奇 杨克昌 我国的艺术,博大精 深,根植民间。我曾见过宋 水官雕刻的一粒核雕。这 是用一枚桃核镂刻成小舟 样的工艺品。核舟首尾长 !"# 厘米,高 $%# 厘米,宽 ! 厘米,重约 & 克,中间是高 而宽敞的船舱,上面刻着 竹篾似的船篷,两旁各开 小窗四 扇 ,窗 有轴, 可以灵 活地开 关。更神奇的是小舟上刻 !$ 多人,大如米粒,细 看每个人神态各异,或浏 览书画,或观看山水风景, 或喝茶聊天,脸部表情丰 富,栩栩如生。这枚“核舟 记”,曾荣获中华艺术品 收藏博览会金奖。 宋水官, '#() 年出生于苏州吴县 舟山村,从小耳濡 目染,爱上核雕艺 术; '#)* 年与老一辈艺术 家创建舟山雕刻厂,从事 核雕工艺雕刻 (+ 余年;现 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光复核雕)国家级代表 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 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 术名人、中国核雕大师、苏 州核雕艺术家协会会长。 宋水官的雕刻作品以 罗汉像等传统吉祥图案见 长,艺术表现丰富、生动、 自然、逼真。他善于琢磨核 桃的自然纹理,因势利导 进行创作。他的双面十八 罗汉,雕刻细腻,采用夸张 的艺术手法,其罗汉的眼、 鼻、嘴等雕刻得清晰传神, 喜怒哀乐,嗔痴狂癫,神态 各异,为雕刻艺术家的创 作留下 了无限 的想象 空间。 作品在 !++, 年中华艺术品的收 藏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要创新,不创新就没 有出路。”宋水官说: “别看 我一把年纪,古稀老人,可 我的想法并不落伍。要与 时俱进,我所取的题材多 以人物雕刻,山水 风景和世外桃源入 题,竭力表现出充 满活力和生气的隐 逸、野趣和时尚。” 他的作品 《苏州园林》《乘 风破浪》《南湖红船》等,追 逐着人们的向往和意愿。 《乘风破浪》 于 !++# 年荣 获市九届中国民间工艺最 高奖—— 山茶奖。 苏州核雕有一百多 年历史,在数代工艺能人 的传承下,正踏上了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 复兴之路。 乐当孩奴 戴存亮 某日,在电梯内遇见一位 邻居。他看上去十分憔悴,一脸 疲惫的样子。问他: “最近在忙 什么呢?”他说: “当孩奴呀。”闻 此言,电梯里众人有的会心一 笑,有的无可奈何地直摇头。 孩奴,从字面上理解,是给 孩子当奴隶。现实生活中父母 亲(退休或还在上班)投入许多 时间、精力为儿女们服务,包括 每天的买、汏、烧,整理房间,接 送孩子、督查学习,包括名目繁 多的课外兴趣班 (如英语、舞 蹈、绘画、钢琴等),有的父母甚 至还要贴上老本,在金钱上资 助子女。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许 多父母晚年生活中无法回避的 一道“难题”,也是中国式父母 晚年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在 这道风景线中可以清晰看到许 多老爸老妈疲惫的身影,但也 能看到乐在其中的影子。 孙女 出生后, 妻子放下退休后原单位的聘用工 作,回到家里操持家务,全身心照 料起小孙女,吃喝拉撒一件不落 “承包”下来。于是,我刚到法定退 休年龄,谢绝原工作单位聘用,自 觉“下岗”了,随即,就在家里“上 岗”,穿起围裙,围着灶台,从以前 的“围裙老爸”转身变为“围裙爷 爷”,把家里一日三餐买、汏、烧全 盘“承 包 ”下 来。无论严寒 酷暑,我每天 的日程表基本 上是这样安排 的:清晨,六点起床,洗漱完毕,出 门买菜,给家人准备早点;等孩子 们上班去了,接下来买来的菜整 理、清洗。午饭我和妻子两人只能 简单打发。而小孙女那头却丝毫 马虎不得。如今,提倡科学喂养,从 理论到实践都讲究着呢。中午稍 事休息,只要天气良好,便带着孙 女去公园,倘徉在绿树清河间, 感受大自然的恩赐。然后,就是 烧晚饭的时间;等一家人吃完晚 饭,洗碗刷锅,清洁厨房,待一干 事情全部做好,电视频道两集连 播的电视剧已经进入了第二集。 随着孙女一天天长大,她会 爬,会走路了, “安全”两字摆上了 重要“议事日程”,我和妻子无疑 是第一责任人,睡在床上怕她滚 下来,跌跌撞撞的走路又怕她跌 破脑袋,一刻 不停看护着, 不让她离开视 线之外。到了 学龄前教育阶 段,每天两次接送幼儿园任务又 责无旁贷落在我肩上。孙女 ( 了,该到所谓人生“起跑线”上, 为了早日启蒙,不输在“起跑 线”,我又义不容辞的承担起领 跑任务,教孙女识字,不到 ! 年, 读完了 , 册《四五快读》,认识了 #++ 多字。为了日后孙女上学,孩 子买了房子,我和妻子的每天工 作有了战略性转移,从我家转移 至孩子 家 ,每 天做完 全部家务,踏着月光回家。 面对每天繁杂、重复的家务, 乏味的感觉是不可避免的。累,有 时也会袭来。说没有一点怨气,那 也是假话。这时候,心态很重要, 为谁辛苦为谁忙,摆正心态,就能 战胜自我。每当看到小孙女一天 天长大,她那稚嫩的脸庞,灿烂的 笑容,一声声银铃般的声音,呼唤 “好阿爷、阿爷好”,我心花怒放, 感觉美滋滋的,再苦再累都烟消 云散,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们的辛苦孩子们是看在眼 里、记在心里的。他们也会以各种 方式表达他们的爱意。每年,我和 妻子的生日,他们都不会忘记;每 年都会带我们去各地旅游;知道 我对洗碗这差事“深恶痛绝”,便 花近万元买了洗碗机…… 累,并痛快着。只要我们身体 允许, “孩奴”还会做下去。 冬天里的春风 余国放 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在浦东新区川沙城厢镇一幢公房二 楼的一户人家,有两位老人的手紧 紧地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 多岁高龄的老校长冒着寒风,专 程从市区赶来,拜访昔日的老部下 席老师来了。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两 位老人终于再一次走到了一起。 '#-* 年夏天,“反右”运动已接 近尾声。 ) 月的一天, !# 岁的西区一所 中学席老师被叫到校长室谈话。一 向以为自己工作积极、深受领导信 任的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已被 划为右派。第二天,他被送进了劳教 所,继而被遣送到福建将乐县。 在人烟稀少的原始森林中,席 老师开始了艰难的劳教生涯。割茅 草、砍毛竹、运竹排,成了他生活的 全部。一天的口粮只有 !' 两谷子, 还要被伙房克扣。强劳动、饥饿、营 养不良、疾病伴随着他。由于极度贫 血、浮肿,他的体重降到了 )+ 斤。好 在管教干部还懂些政策,对病号有 所照顾,他保住了一条命。 '#)! 年,他所在的劳教队转到 了安徽军天湖农场。其间,他先后当 过植保员、统计员,由于他“改造”积 极, '#,( 年,他被摘掉“帽子”,成为 农场的一名正式职工。此后,他和上 海川沙一个农家妇女组成了家庭。 '#,* 年,落实政策,席老师回 到了上海川沙,在毛巾 '# 当了一名技校教师。他当过 语文老师、班主任、常务副校 长,担任过行业教研组长,主 编过《巾被教育》报,参加过 《上海纺织工业志》的编写。“梅花香 自苦寒来”,由于工作出色,他多次 被授予先进称号,还荣获“上海市优 秀园丁奖”。'#*, 年他还光荣地加 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他光荣 退休。 学校校友会成立后,好不容易 找到了席老师,老校长得知后不顾 自己年事已高,天寒路远,执意专程 前去探望,才有了前面动人的一幕。 “当年我没能保护好您,让您吃 了不少苦,今天我要向您郑重道 歉!”老校长动情地说。“不要这么 说,这是历史造成的。我不怪您。”是 的,不仅没有记恨,席老师还念念不 忘一件事,他被送去劳教所的行前, 老校长再三嘱咐负责送行的总务处 老师: “叫辆三轮车,车费学校出,不 要让席老师出”。 “您的一生历尽坎坷,为什么还 要争取入党?”面对大家最关心的问 题,席老师坦然地说: “比起 那些受迫害的老革命、老前 辈来说,我吃这点苦算得了 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 一生的追求!”话虽平静,却 叫人肃然起敬。 屋外寒风凛冽,室内春意盎 然。在冬日的照耀下,久别重逢的 两位老人喜笑颜开。老校长反客为 主,诚邀席老师到附近饭店小酌, 席老师欣然从命。席间,大家频频举 杯,共祝饱经沧桑、矢志不渝的席老 师否极泰来,共庆我们赶上了一个 新的时代。 广 她豆蔻年华,青春亮丽,在大学校园 里,追求她的人,不计其数。而他呢,在众 多追求者中,犹如恒河里的一粒沙子,普 通得不能再普通。他是一个天真浪漫的 人,尤其是爱情,他始终相信,只有他对 她的感情才是真的。因为他的普通,表面 看,她的头始终是高傲的,尤其是对他。 在如云的竞争者中,他从未想过放 弃。直到快毕业了,有一天,他终于有了 向她表白的机会。 她听明白了,抬头看着天上的一朵 流云,弱弱地笑。 他窘在那里,不知所措。 “你能用什么证明你爱我呢?”她问。 “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他低下头,卑怯地说。 “做任何事?”她觉得愿意为她做事的人,真是太多 了。但为了不伤他的心,她戏谑他说,如果他愿意连续 十个晚上,对着女生宿舍,大喊她的名字,并说“我爱 你”,就说明他对她的感情是真的。 自小他就是怯懦的。可现在,爱情成了他的天,虽 然这需要多少勇气,可他还是照做了。 一天,两天,直到第九天,她每晚都能听到他像疯 子一样,在楼下喊着她的名字,并呼喊一声“我爱你”。 可是,第十天晚上,他的喊声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停了。 “他没能完成他的诺言,这样的人,我会爱上他 吗?”她想。 毕业多年后,在一次同学聚会上,那时他已娶妻, 她也为妇。他喝了好多酒,她也有些微醉。回想起在毕 业前,他对着女生宿舍的喊声,她云淡风清地问他:“为 什么你不再坚持最后一天?” “如果我再坚持最后一天,你就真的会爱我吗?”他 有些恼。“为什么我不能爱上你呢?当你喊到第九天的 时候,我已经决定好了,只要你再坚持最后一天,就证 明你是真的爱我的,毕业以后我真的可以和你在一 起。”她也有些恼。“可在我心里,我是这样想的,我用九 天证明我对你爱,最后一天,我要留点尊严给爱情。”他 无力地叹息着。 想不到,没有坚持到最后一天,是为了留一天尊严 给爱情。听了他的陈述,她唏嘘不已。 江南拍毽图 风俗画 沈嘉荣 读《朱光潜谈读书》,其中读到这么 一段:“我常看见学英文的人埋头读词 典,把词典里的单词从头记到尾,每一个 词他都记得,可是没有一个词他会用。这 是一种最笨拙的方法。他不知道词典里 零星的单词是从活的语言中宰割下来 的,这些词失去了在活的语言中 与其他字义的关系,也就等于失 去了生命。在人们的脑海里也就 不容易‘活’。所以,学外文与其记 单词,不如记整句,记整句又不如 记整段、整篇。整句、整段、整篇是 有生命的的组织。学外文如此,学 其他一切学问也是如此。” 朱光潜先生无疑教给了我们 科学读书的方法,那就是必须带 着普遍联系的“有生命组织”的观 点去投入读书,如此,一个人才会 渐渐获得“有系统和生命的知 识”。“一个人的知识有了系统和 生命,就有个性”,而“知识必具个 性,才配说是自己的。假如你把一 部书从头到尾如石块一样塞进脑 子里去,没有把它变成你自己的, 你至多也只能和那部书的刻板文 字或留声机片上的浪纹差不多。 它不能影响你的生命,因为它在 你脑子里没有成为一种生命。”说 得直白一点,那就是你的头脑不过是别 人思想的“跑马场”,最后徒剩一地鸡毛 而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曹峰刚到日本留 学时,曾被当时的指导老师带去参加一 个读书会。读书会读的是《吕氏春秋》,发 言的人每个人负责一章或一节, 每次花两三个小时也只能读两三 页,有时甚至只能读几行。每次遇 到读不懂的地方,参加者会参照 各种资料反复讨论,仔细较真到 让人不厌其烦的程度。这个读书会在读 《吕氏春秋》之前,据说花了二十多年才 读完陈奇猷注的《韩非子》,不少参加者 读到一半就去世了(见 * '' 日《中国 社会科学报》)。这样的读书场景,委实令 人折心动容。是因为这些读书人太过较 真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需要首先把它 读懂读通,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 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只有在这个 基础上,也才能从容地来参与心得的体 会、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而这个过 程,焉能不费时费神费力?事实上,这才 是读书者应持的正确态度。 说及读书思考,笔者不禁忧从中来。 就如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所言,电视的 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 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 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 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 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 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 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担忧是不无 道理的。而今,许多人对电视、电 脑、手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却对 读原著的兴味在降温。何故?因为 电视、电脑和手机其可以做到把 问题的答案、事物的结论直接告 诉你,于是,这种立竿见影式的做 法,便是那样地撩拨一些读书人 原本潜藏在心底的惰性。而在一 拍即合里,有人就再也经不起诱 惑、耐不住寂寞了。更有甚者,面对 一些碎片化、芜杂化的庞大信息, 竟表现得欣喜若狂,而一脚踏入诱 惑人、迷惑人的丛林里就以为自己 是发现了“新大陆”,于是乎愈陷愈 深、难以自拔,四面碰壁、找不着 北,则必然成为他们的可悲结局。 笔者并不否认科技进步给阅读带来 的正面的积极影响,但也不能不看到其 客观上给人带来的制约。然而,这并非科 技进步的错,毕竟人是主观能动的,人可 以驾驭科技成为科技的主人而不应被科 技驾驭成为科技的奴仆。面对信 息化时代,读书人尤应通过自己 的深入阅读、系统阅读、思考阅 读,去把握积累知识的思维路径、 认识方法,去明辨一些简单化观 点的逻辑误区及其缺陷,去辨析一些碎 片化信息的认识盲点及其偏见,从而在 拨开重重迷雾中去寻找那个“宛在水中 央”的“伊人”。是否可以这样说呢?科技 进步给读书人带来的最大好处,除了给 人们提供了更大的阅读空间,当是为善 于思考的读书人树起了更多的思想靶 子,引导读书人经受多重思辨的考量,从 而不断提升读书人的思考力。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Sep-2019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责任编辑∶龚建星编辑邮 …xmwb.xinmin.cn/lab/resfile/2017-01-11/A23/A23.pdf众手浇开美丽花 金洪远!!!! 日 前! 笔 者 参 加 闵 行

众手浇开美丽花金洪远

!

!

!

!

日前!

笔者参加闵行古美街道新闻沙龙和老友

聚会"

闲聊中!

一脸喜气的街道干部如数家珍谈及

街道各社区正蓬勃展开的#

美丽家园$

建设%

小区

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屋面及

相关设施改造等"

更可喜的是!社区居民全情参与!

全程参与!主动作为!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美丽家园$是居民心中的期盼和向往"

努力打

造平安&

整洁&

文明&

有序的美丽社区!

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生活环境!

让居民深

感实受家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离不开

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

但毋庸讳言!

以往社区惠民项目并不见少!

但因政府

#

大包大揽$

!

效果容易#

缩水$

和#

折$

!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居民参

与度不够宽泛!认可度不高"

创建美丽家园采用自下而上由居

民#

点单$

模式!

切实将居民群众最关心

的#

急难愁$

老大难问题分门别类!

过去#

要我做$

的被动化为如今的#

要做$

的主动!

充分发扬居民的参与热

情!

有的放矢补短板!

强治理!

暖了居

民的心!

居民当然拍手叫好!

津津乐道"

明白了#

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这个道理!才能凝心

聚力!一定会有更多的#热心人$和#智

多星$涌现出来!一定会成为#美丽家

园$的积极参与者&监督者和分享者"

笔者相信!

只要能发动起群众!

众手一定会浇开美丽花"

七夕会

养 育

新民网:www.xinmin.cn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A23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龚建星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方寸之间见神奇杨克昌

! ! ! !我国的艺术,博大精深,根植民间。我曾见过宋水官雕刻的一粒核雕。这是用一枚桃核镂刻成小舟样的工艺品。核舟首尾长!"#厘米,高 $%#厘米,宽 !

厘米,重约 &克,中间是高而宽敞的船舱,上面刻着竹篾似的船篷,两旁各开小窗四扇,窗有轴,可以灵活地开关。更神奇的是小舟上刻有 !$多人,大如米粒,细看每个人神态各异,或浏览书画,或观看山水风景,或喝茶聊天,脸部表情丰富,栩栩如生。这枚“核舟记”,曾荣获中华艺术品收藏博览会金奖。

宋水官,'#()年出生于苏州吴县舟山村,从小耳濡目染,爱上核雕艺术;'#)*年与老一辈艺术家创建舟山雕刻厂,从事核雕工艺雕刻 (+余年;现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光复核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核雕大师、苏州核雕艺术家协会会长。宋水官的雕刻作品以

罗汉像等传统吉祥图案见

长,艺术表现丰富、生动、自然、逼真。他善于琢磨核桃的自然纹理,因势利导进行创作。他的双面十八罗汉,雕刻细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其罗汉的眼、鼻、嘴等雕刻得清晰传神,喜怒哀乐,嗔痴狂癫,神态各异,为雕刻艺术家的创

作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作品在

!++, 年中华艺术品的收藏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要创新,不创新就没

有出路。”宋水官说:“别看我一把年纪,古稀老人,可我的想法并不落伍。要与时俱进,我所取的题材多

以人物雕刻,山水风景和世外桃源入题,竭力表现出充满活力和生气的隐逸、野趣和时尚。”

他的作品《苏州园林》《乘风破浪》《南湖红船》等,追逐着人们的向往和意愿。《乘风破浪》于 !++#年荣获市九届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茶奖。

苏州核雕有一百多年历史,在数代工艺能人的传承下,正踏上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复兴之路。

乐当!孩奴"

戴存亮

! ! ! !某日,在电梯内遇见一位邻居。他看上去十分憔悴,一脸疲惫的样子。问他:“最近在忙什么呢?”他说:“当孩奴呀。”闻此言,电梯里众人有的会心一笑,有的无可奈何地直摇头。孩奴,从字面上理解,是给

孩子当奴隶。现实生活中父母亲(退休或还在上班)投入许多时间、精力为儿女们服务,包括每天的买、汏、烧,整理房间,接送孩子、督查学习,包括名目繁多的课外兴趣班(如英语、舞蹈、绘画、钢琴等),有的父母甚至还要贴上老本,在金钱上资助子女。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许多父母晚年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道“难题”,也是中国式父母晚年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在这道风景线中可以清晰看到许多老爸老妈疲惫的身影,但也能看到乐在其中的影子。

孙女出生后,

妻子放下退休后原单位的聘用工作,回到家里操持家务,全身心照料起小孙女,吃喝拉撒一件不落“承包”下来。于是,我刚到法定退休年龄,谢绝原工作单位聘用,自觉“下岗”了,随即,就在家里“上岗”,穿起围裙,围着灶台,从以前的“围裙老爸”转身变为“围裙爷爷”,把家里一日三餐买、汏、烧全盘“承包”下来。无论严寒酷暑,我每天的日程表基本上是这样安排的:清晨,六点起床,洗漱完毕,出门买菜,给家人准备早点;等孩子们上班去了,接下来买来的菜整理、清洗。午饭我和妻子两人只能简单打发。而小孙女那头却丝毫马虎不得。如今,提倡科学喂养,从理论到实践都讲究着呢。中午稍事休息,只要天气良好,便带着孙女去公园,倘徉在绿树清河间,感受大自然的恩赐。然后,就是

烧晚饭的时间;等一家人吃完晚饭,洗碗刷锅,清洁厨房,待一干事情全部做好,电视频道两集连播的电视剧已经进入了第二集。随着孙女一天天长大,她会

爬,会走路了,“安全”两字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我和妻子无疑是第一责任人,睡在床上怕她滚下来,跌跌撞撞的走路又怕她跌

破脑袋,一刻不停看护着,不让她离开视线之外。到了学龄前教育阶

段,每天两次接送幼儿园任务又责无旁贷落在我肩上。孙女 (岁了,该到所谓人生“起跑线”上,为了早日启蒙,不输在“起跑线”,我又义不容辞的承担起领跑任务,教孙女识字,不到 !年,读完了 ,册《四五快读》,认识了#++多字。为了日后孙女上学,孩子买了房子,我和妻子的每天工作有了战略性转移,从我家转移

至孩子家,每天做完全部家务,踏着月光回家。面对每天繁杂、重复的家务,

乏味的感觉是不可避免的。累,有时也会袭来。说没有一点怨气,那也是假话。这时候,心态很重要,为谁辛苦为谁忙,摆正心态,就能战胜自我。每当看到小孙女一天天长大,她那稚嫩的脸庞,灿烂的笑容,一声声银铃般的声音,呼唤“好阿爷、阿爷好”,我心花怒放,感觉美滋滋的,再苦再累都烟消云散,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的辛苦孩子们是看在眼

里、记在心里的。他们也会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爱意。每年,我和妻子的生日,他们都不会忘记;每年都会带我们去各地旅游;知道我对洗碗这差事“深恶痛绝”,便花近万元买了洗碗机……累,并痛快着。只要我们身体

允许,“孩奴”还会做下去。

冬天里的春风余国放

! ! ! !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在浦东新区川沙城厢镇一幢公房二楼的一户人家,有两位老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多岁高龄的老校长冒着寒风,专程从市区赶来,拜访昔日的老部下席老师来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两

位老人终于再一次走到了一起。'#-*年夏天,“反右”运动已接

近尾声。)月的一天,!#岁的西区一所

中学席老师被叫到校长室谈话。一向以为自己工作积极、深受领导信任的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已被划为右派。第二天,他被送进了劳教所,继而被遣送到福建将乐县。

在人烟稀少的原始森林中,席老师开始了艰难的劳教生涯。割茅草、砍毛竹、运竹排,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一天的口粮只有 !'两谷子,还要被伙房克扣。强劳动、饥饿、营养不良、疾病伴随着他。由于极度贫血、浮肿,他的体重降到了 )+斤。好在管教干部还懂些政策,对病号有所照顾,他保住了一条命。

'#)!年,他所在的劳教队转到了安徽军天湖农场。其间,他先后当过植保员、统计员,由于他“改造”积极,'#,(年,他被摘掉“帽子”,成为农场的一名正式职工。此后,他和上海川沙一个农家妇女组成了家庭。

'#,* 年,落实政策,席老师回到了上海川沙,在毛巾 '#厂当了一名技校教师。他当过语文老师、班主任、常务副校长,担任过行业教研组长,主编过《巾被教育》报,参加过《上海纺织工业志》的编写。“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工作出色,他多次被授予先进称号,还荣获“上海市优秀园丁奖”。'#*,年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他光荣退休。学校校友会成立后,好不容易

找到了席老师,老校长得知后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天寒路远,执意专程

前去探望,才有了前面动人的一幕。“当年我没能保护好您,让您吃

了不少苦,今天我要向您郑重道歉!”老校长动情地说。“不要这么说,这是历史造成的。我不怪您。”是的,不仅没有记恨,席老师还念念不忘一件事,他被送去劳教所的行前,老校长再三嘱咐负责送行的总务处老师:“叫辆三轮车,车费学校出,不要让席老师出”。“您的一生历尽坎坷,为什么还

要争取入党?”面对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席老师坦然地说:“比起那些受迫害的老革命、老前辈来说,我吃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生的追求!”话虽平静,却

叫人肃然起敬。屋外寒风凛冽,室内春意盎

然。在冬日的照耀下,久别重逢的两位老人喜笑颜开。老校长反客为主,诚邀席老师到附近饭店小酌,席老师欣然从命。席间,大家频频举杯,共祝饱经沧桑、矢志不渝的席老师否极泰来,共庆我们赶上了一个新的时代。

留一天尊严给爱情

钱永广

! ! ! !她豆蔻年华,青春亮丽,在大学校园里,追求她的人,不计其数。而他呢,在众多追求者中,犹如恒河里的一粒沙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是一个天真浪漫的人,尤其是爱情,他始终相信,只有他对她的感情才是真的。因为他的普通,表面看,她的头始终是高傲的,尤其是对他。在如云的竞争者中,他从未想过放

弃。直到快毕业了,有一天,他终于有了向她表白的机会。她听明白了,抬头看着天上的一朵

流云,弱弱地笑。他窘在那里,不知所措。“你能用什么证明你爱我呢?”她问。“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他低下头,卑怯地说。“做任何事?”她觉得愿意为她做事的人,真是太多

了。但为了不伤他的心,她戏谑他说,如果他愿意连续十个晚上,对着女生宿舍,大喊她的名字,并说“我爱你”,就说明他对她的感情是真的。自小他就是怯懦的。可现在,爱情成了他的天,虽

然这需要多少勇气,可他还是照做了。一天,两天,直到第九天,她每晚都能听到他像疯

子一样,在楼下喊着她的名字,并呼喊一声“我爱你”。可是,第十天晚上,他的喊声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停了。“他没能完成他的诺言,这样的人,我会爱上他

吗?”她想。毕业多年后,在一次同学聚会上,那时他已娶妻,

她也为妇。他喝了好多酒,她也有些微醉。回想起在毕业前,他对着女生宿舍的喊声,她云淡风清地问他:“为什么你不再坚持最后一天?”“如果我再坚持最后一天,你就真的会爱我吗?”他

有些恼。“为什么我不能爱上你呢?当你喊到第九天的时候,我已经决定好了,只要你再坚持最后一天,就证明你是真的爱我的,毕业以后我真的可以和你在一起。”她也有些恼。“可在我心里,我是这样想的,我用九天证明我对你爱,最后一天,我要留点尊严给爱情。”他无力地叹息着。想不到,没有坚持到最后一天,是为了留一天尊严

给爱情。听了他的陈述,她唏嘘不已。

江南拍毽图 !风俗画" 沈嘉荣

寻找!有生命的知识"的钥匙

! ! ! !读《朱光潜谈读书》,其中读到这么一段:“我常看见学英文的人埋头读词典,把词典里的单词从头记到尾,每一个词他都记得,可是没有一个词他会用。这是一种最笨拙的方法。他不知道词典里零星的单词是从活的语言中宰割下来的,这些词失去了在活的语言中与其他字义的关系,也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在人们的脑海里也就不容易‘活’。所以,学外文与其记单词,不如记整句,记整句又不如记整段、整篇。整句、整段、整篇是有生命的的组织。学外文如此,学其他一切学问也是如此。”朱光潜先生无疑教给了我们

科学读书的方法,那就是必须带着普遍联系的“有生命组织”的观点去投入读书,如此,一个人才会渐渐获得“有系统和生命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有了系统和生命,就有个性”,而“知识必具个性,才配说是自己的。假如你把一部书从头到尾如石块一样塞进脑子里去,没有把它变成你自己的,你至多也只能和那部书的刻板文字或留声机片上的浪纹差不多。它不能影响你的生命,因为它在你脑子里没有成为一种生命。”说得直白一点,那就是你的头脑不过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最后徒剩一地鸡毛而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曹峰刚到日本留

学时,曾被当时的指导老师带去参加一个读书会。读书会读的是《吕氏春秋》,发言的人每个人负责一章或一节,每次花两三个小时也只能读两三页,有时甚至只能读几行。每次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参加者会参照各种资料反复讨论,仔细较真到让人不厌其烦的程度。这个读书会在读《吕氏春秋》之前,据说花了二十多年才读完陈奇猷注的《韩非子》,不少参加者读到一半就去世了(见 *月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这样的读书场景,委实令人折心动容。是因为这些读书人太过较真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需要首先把它读懂读通,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只有在这个

基础上,也才能从容地来参与心得的体会、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而这个过程,焉能不费时费神费力?事实上,这才是读书者应持的正确态度。说及读书思考,笔者不禁忧从中来。

就如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所言,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而今,许多人对电视、电脑、手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却对读原著的兴味在降温。何故?因为电视、电脑和手机其可以做到把问题的答案、事物的结论直接告诉你,于是,这种立竿见影式的做法,便是那样地撩拨一些读书人原本潜藏在心底的惰性。而在一拍即合里,有人就再也经不起诱惑、耐不住寂寞了。更有甚者,面对一些碎片化、芜杂化的庞大信息,竟表现得欣喜若狂,而一脚踏入诱惑人、迷惑人的丛林里就以为自己是发现了“新大陆”,于是乎愈陷愈深、难以自拔,四面碰壁、找不着

北,则必然成为他们的可悲结局。笔者并不否认科技进步给阅读带来

的正面的积极影响,但也不能不看到其客观上给人带来的制约。然而,这并非科技进步的错,毕竟人是主观能动的,人可以驾驭科技成为科技的主人而不应被科

技驾驭成为科技的奴仆。面对信息化时代,读书人尤应通过自己的深入阅读、系统阅读、思考阅读,去把握积累知识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去明辨一些简单化观

点的逻辑误区及其缺陷,去辨析一些碎片化信息的认识盲点及其偏见,从而在拨开重重迷雾中去寻找那个“宛在水中央”的“伊人”。是否可以这样说呢?科技进步给读书人带来的最大好处,除了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阅读空间,当是为善于思考的读书人树起了更多的思想靶子,引导读书人经受多重思辨的考量,从而不断提升读书人的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