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15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Nov-2019

3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讲义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目 录

策略制定 1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一基本概况 1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二考情分析 1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三做题原则 1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四真题感知 2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综合分析 4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一基本概况 4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二做题原则 4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三阅读策略 4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四真题感知 6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实验设计 9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一基本概况 9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二考情分析 9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9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四真题感知 12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策略制定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对事物性质关系规律的量化分

析归纳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等

策略制定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试出现的新题型从题型归

属上来讲属于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这一模块策略制定类题目和数量关系中的知识点以及

统筹思想是异曲同工的综合分析类题目的题型特点偏向于数学运算的统筹计算策略制定

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梳理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和极端思维能力策略制定常见的题型包括五

种经济统筹工程效率过桥打水物资运输分析推理五种模型

二考情分析

题量 主题

2015上半年 1篇4题 经济统筹

2015下半年 1篇4题 经济统筹+工程效率

2016上半年 2篇3+2=5题 工程效率+分析推理

2016下半年 1篇3题 经济统筹

2017上半年 2篇2+3=5题 分析推理

策略制定题目是事业单位笔试公共科目《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非常重要的模块在事业

单位C类综合分析20题中策略制定考察3-5题由于策略制定限定条件多并且通常要进

行统筹规划学员理解比较难所以是一个难点

三做题原则

策略制定是研究人力物力的合理利用使其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率策略制定包含的

内容非常广泛例如省钱方案工作分配场地设置物资调运对策实验排队等每类问题

都有固定的解题思想但是无论题目如何变化都离不开统筹规划这种源自生活实际的基本思

策略制定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2

想和原理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

(1)逻辑清晰

在策略制定问题中需要进行人力物力的分配时要满足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mdashmdashmdash逻

辑合理比如在流水线生产上前一个流程结束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流程在这种情况下所

有的规划都必须基于这个基本的逻辑必须优先满足前一个流程的顺利进行再考虑下一个

流程

(2)时间最短

在策略制定问题中对于时间的分配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比如张局长要找甲乙丙

三名处长谈话准备与甲谈10分钟与乙谈15分钟与丙谈5分钟现在秘书带三人到局长办

公室为了时间最优规划三人的谈话顺序应该如何 此时需要总的等待时间最短安排谈

话时间短的先谈即谈话的顺序是丙甲乙

(3)效率最优

对策略制定问题中的人力安排要做到人尽其用其基本原则是让ldquo效率相对高rdquo的人去做

他擅长的事情如此保证整体效率最高比如在运送某批货物时已知大卡车的载重量是7

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4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油耗量分别是14升9升在规划这个

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大卡车小卡车运用每吨货物的油耗比较可知大卡车的单位油耗

更低即ldquo相对效率rdquo更高整个事情的安排都应该基于ldquo尽量选用大卡车rdquo来考虑

(4)枚举比较

对复杂的策略制定问题变化因素较多可能不能很快地找到切入点这个时候可以先提

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基本方案然后按照相关的要求改变其中的某个变量不断对方案进行调

整进行比较不断优化直至找出最优方案当方案个数有限时可以直接枚举所有方案比

较效果确定最优方案

四真题感知

二策略制定所给出的资料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

析判断计算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

请开始答题

某小学要订购一批课外拓展图书恰逢书店十周年庆已知

(1)一次性订购同种类指定书籍不少于6000本打5折不少于2500本打6折不少于

1500本打7折不少于1000本打8折少于1000本打9折

(2)指定书籍种类包括武术类(标价20元本)天文类(标价30元本)历史类(标价25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3

元本)

(3)该小学共有6000名学生

(4)经调查该小学学生中喜欢武术类的有2500名喜欢天文类的有3000名二者都喜欢

的有1000名二者都不喜欢的学生中有50喜欢历史类

(5)喜欢历史类书籍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30

87该小学不喜欢历史书的学生中至少喜欢武术类和天文类图书之一的学生有多少

人 ( )①

A3450 B4200

C4450 D4500

88如果喜欢历史类书籍的学生都不喜欢武术类书籍则学校为喜欢这三类图书的学生每人

至少购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至少需要花费多少元 ( )②

A84300 B84625

C87150 D88300

89如果学校有15万元资金用于采购书籍现计划至少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且使所有喜欢

这三类书籍的学生每人至少有一本喜欢的书问学校要采购尽可能多的书籍需要依照

以下哪种策略 ( )③

A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和75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B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和100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C采购2500本天文书籍和75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D采购2500本天文书籍和100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策略制定

A【解析】根据条件5可得喜欢历史类的有6000times30=1800人则不喜欢历史类的人数为4200人根据条件4可得武术类和天文类都不喜欢的有1500人其中750人还不喜欢历史类即三种书籍都不喜欢的有750人不喜欢历史

类的4200人中减去三种都不喜欢的750人得到3450人即为满足题意的人数选择A

B【解析】根据条件4可得出武术类与天文类都不喜欢的人数为6000-(3000+2500-1000)=1500其中50不喜

欢历史即750人则三者都不喜欢的为750人那么总共需要买6000-750=5250本即可由于没有学生同时喜欢历史和

武术则只喜欢天文类的为5250-1800-2500=950人这950人只能买天文类书籍结合条件1为了花费最少显然8折

优于9折所以凑齐1000本天文类花费1000times30times80=24000元由于武术类书籍价格最低尽可能多买武术类最多

2500本花费2500times20times60=30000元最后扣除50人历史天文都喜欢的再给剩余的1750人购买历史类书籍花费

1750times25times70=30625元总和为84625元选择B

C【解析】由于选项信息充分特征明显优先选用代入排除法代入 A选项剩余购买武术类经费为150000-2000times30times70-750times25times90=91125元足够武术类6000本以上则可打5折即10元每本共91125本代入B选

项可得武术类可购买8800本C选项武术类可购买98125本D选项武术类可购买8500本加和易知C选项数量最

多选择C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4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综合分析

一基本概况

综合分析题从2016年和2017年春季事业单位考题看ABCDE五类只有B类考考了

15道这类题型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篇章阅读是对前面提到的几种小题型的综合考查

由于阅读量较大所以难度也比较大综合分析常考文体为人文社科类和科技说明类

二做题原则

ldquo一二三原则rdquo第一步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以便做题时准确定位第二步浏览每题的

提问方式以便确定属于哪种小题型属于先做题还是后做题第三步根据相应题目的提

问扫读文段运用相应题型的解题技巧确定正确选项

ldquo先后原则rdquo先做定位题(由提问即能准确定位到某自然段)①微观主旨概括题②微观

意图判断题③微观细节查找题④词句理解题⑤语句衔接题⑥下文推断题⑦语句排序

题⑧逻辑填空题后做非定位题(由提问不能确定阅读哪一自然段)①宏观主旨概括题②

宏观意图判断题③宏观细节查找题④标题填入题⑤语段衔接题等

三阅读策略

(一)快速阅读的基本技巧

第一避免发声出声阅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实验统计表明朗读的速度最快

每分钟只能达到200字而默读每分钟可达800字左右是朗读的4倍

第二减少注视点减少一行乃至一页文字中的注视点也就相应使得视觉幅度扩大每

次眼停获得的信息增多从而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三缩短眼停时间眼停时间是指眼睛在每个注视点上停留的时间减少停留的时

间也会相应提高整体阅读的速度

第四避免回视回视是指眼跳经过某一注视点后又重新返回一般来说回视的出现是

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缺乏自信总担心没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视就应从这些方面

多加注意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5

(二)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

第一浏览法浏览阅读主要是重点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位置一是篇名文章的篇名将

会帮助读者对文章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但篇章中很少给出篇名相反很多篇章阅读

都需要给文段加一个标题所以我们的重点是看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主要是开头结尾

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

第二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

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由于摆脱了个别字句上的语意纠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

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影响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阅读更能够把握文章内

容的精髓

第三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

速阅读方法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

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一般就是我们的重点句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略读甚至

略过

第四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信息在整篇文章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

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段落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

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这种快速筛选识别信息的能力需要在

阅读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

第五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

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猜读法使读

者角度转换为作者为作者设身处地地考虑作品内容的安排这就使阅读活动始终处于高度活

跃的积极思维状态有助于锻炼提高读者的认识判断能力创造能力

(三)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

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内容理解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

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地提高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的关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而单纯追求速

度那这个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

综合分析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6

四真题感知

所给出的文字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

断和处理

请开始答题

过去30年人口学是社会科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

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最近的一次全面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的30年间

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

国人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调查结果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结果显

示国人只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孩子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

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是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

愿有趋同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

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ldquo生育机

器rdquo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

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ldquo丁克家庭rdquo也就是一

夫一妻而没有小孩儿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

不想要小孩儿的人很可能婚后又想要ldquo爱情结晶rdquo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并不等于实际生育水平20世纪80年代的生育意愿徘徊在两

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时则超过两个半孩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实际生育率则日渐低于生育

意愿落后半个到一个小孩儿这说明想生却因为各种原因生不了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中

国人的生育意愿只有167已经远远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实际生育水平还大幅低

于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愿因此中国的人口更替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已经实施的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学者近期的研究调查的

1万多户符合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

右的家庭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

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

现生育意愿乃至提升生育意愿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7

1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第一段涉及的观点( )①

A与80后相比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

B我国生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C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国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逆转

2 下列哪项调查结果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 )②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与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

Dldquo单独rdquo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3 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领域是( )③

A统计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4 根据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项举措( )④

A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标准

B保证节育措施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C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D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

综合分析

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提到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而此项表明80后和90后的意愿是不一致的也就质疑了第一段的观点B项此项话题是生育水平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C项此项话题是实际生育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D项此项话题是生育

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B【解析】画线部分的观点是男女生育意愿不存在明显差异且都逐渐显著降低所以有关联的观点应体现这一点

A项丁克家庭属于调查的对象文中也提到了故应排除B项此项的话题是生育水平与女性意愿没有体现男女意

愿的对比故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C项体现了男女意愿的对比与画线部分有联系应排除D项单独家庭

属于调查的对象也是有关系的故应排除此题为选最弱故正确答案为B

C【解析】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章没有涉及与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关的内容故文章未

涉及的领域是教育学本题选C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调查研究涉及统计学的领域生育意愿又是有关心理学的内容人口学

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学科

D【解析】由文章最后一句可知作者赞同的观点是现在的生育政策应当为人们实现生育意愿提供帮助想办法提升

人们的生育意愿D项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属于为人们的生育提供保障是作者所赞同的AB两项均为

围绕节育采取的措施与作者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的观点相悖均排除C项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是对

作者意图的过度推断作者主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当转变而非减少对计生部门的资源投入力度排除故本题选

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8

5 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①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① D【解析】文章从关于生育意愿的一项研究结果入手提出了我国在过去30年间国民生育意愿总体下降的现实并且指出实际生育水平还要大幅低于已经下滑的生育意愿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更替压力最后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应

该帮助人们提升生育意愿可见文章论述的主题是国民的生育意愿D项生还是不生是生育意愿这一关键词的同义

替换故D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ABC三项都没有包含文章的关键词不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均排除故本题选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9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实验设计

一基本概况

实验设计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

察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

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实验设计作为仅在C类试卷中考察的题型主要测

查应试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

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数据加工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

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情分析

自2015年大多数省份参与事业单位联考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察的模块相对

保持稳定包含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四部分综合分析包含20

题其中实验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类题型具体的题量分布如下

2015年-2017年实验设计题量统计表

年份 2015(上) 2015(下) 2016(上) 2016(下) 2017(上)

考点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题量(道) 5 6 4 6 6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

果科学认识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个体实例开始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一般规律即从个别认识一般这一过程就是归纳过程而想要探求因果联系我们可以用求

同法求异法共变法这三种方法得出某一研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2: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目 录

策略制定 1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一基本概况 1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二考情分析 1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三做题原则 1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四真题感知 2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综合分析 4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一基本概况 4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二做题原则 4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三阅读策略 4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四真题感知 6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实验设计 9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一基本概况 9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二考情分析 9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9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四真题感知 12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策略制定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对事物性质关系规律的量化分

析归纳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等

策略制定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试出现的新题型从题型归

属上来讲属于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这一模块策略制定类题目和数量关系中的知识点以及

统筹思想是异曲同工的综合分析类题目的题型特点偏向于数学运算的统筹计算策略制定

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梳理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和极端思维能力策略制定常见的题型包括五

种经济统筹工程效率过桥打水物资运输分析推理五种模型

二考情分析

题量 主题

2015上半年 1篇4题 经济统筹

2015下半年 1篇4题 经济统筹+工程效率

2016上半年 2篇3+2=5题 工程效率+分析推理

2016下半年 1篇3题 经济统筹

2017上半年 2篇2+3=5题 分析推理

策略制定题目是事业单位笔试公共科目《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非常重要的模块在事业

单位C类综合分析20题中策略制定考察3-5题由于策略制定限定条件多并且通常要进

行统筹规划学员理解比较难所以是一个难点

三做题原则

策略制定是研究人力物力的合理利用使其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率策略制定包含的

内容非常广泛例如省钱方案工作分配场地设置物资调运对策实验排队等每类问题

都有固定的解题思想但是无论题目如何变化都离不开统筹规划这种源自生活实际的基本思

策略制定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2

想和原理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

(1)逻辑清晰

在策略制定问题中需要进行人力物力的分配时要满足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mdashmdashmdash逻

辑合理比如在流水线生产上前一个流程结束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流程在这种情况下所

有的规划都必须基于这个基本的逻辑必须优先满足前一个流程的顺利进行再考虑下一个

流程

(2)时间最短

在策略制定问题中对于时间的分配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比如张局长要找甲乙丙

三名处长谈话准备与甲谈10分钟与乙谈15分钟与丙谈5分钟现在秘书带三人到局长办

公室为了时间最优规划三人的谈话顺序应该如何 此时需要总的等待时间最短安排谈

话时间短的先谈即谈话的顺序是丙甲乙

(3)效率最优

对策略制定问题中的人力安排要做到人尽其用其基本原则是让ldquo效率相对高rdquo的人去做

他擅长的事情如此保证整体效率最高比如在运送某批货物时已知大卡车的载重量是7

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4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油耗量分别是14升9升在规划这个

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大卡车小卡车运用每吨货物的油耗比较可知大卡车的单位油耗

更低即ldquo相对效率rdquo更高整个事情的安排都应该基于ldquo尽量选用大卡车rdquo来考虑

(4)枚举比较

对复杂的策略制定问题变化因素较多可能不能很快地找到切入点这个时候可以先提

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基本方案然后按照相关的要求改变其中的某个变量不断对方案进行调

整进行比较不断优化直至找出最优方案当方案个数有限时可以直接枚举所有方案比

较效果确定最优方案

四真题感知

二策略制定所给出的资料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

析判断计算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

请开始答题

某小学要订购一批课外拓展图书恰逢书店十周年庆已知

(1)一次性订购同种类指定书籍不少于6000本打5折不少于2500本打6折不少于

1500本打7折不少于1000本打8折少于1000本打9折

(2)指定书籍种类包括武术类(标价20元本)天文类(标价30元本)历史类(标价25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3

元本)

(3)该小学共有6000名学生

(4)经调查该小学学生中喜欢武术类的有2500名喜欢天文类的有3000名二者都喜欢

的有1000名二者都不喜欢的学生中有50喜欢历史类

(5)喜欢历史类书籍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30

87该小学不喜欢历史书的学生中至少喜欢武术类和天文类图书之一的学生有多少

人 ( )①

A3450 B4200

C4450 D4500

88如果喜欢历史类书籍的学生都不喜欢武术类书籍则学校为喜欢这三类图书的学生每人

至少购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至少需要花费多少元 ( )②

A84300 B84625

C87150 D88300

89如果学校有15万元资金用于采购书籍现计划至少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且使所有喜欢

这三类书籍的学生每人至少有一本喜欢的书问学校要采购尽可能多的书籍需要依照

以下哪种策略 ( )③

A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和75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B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和100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C采购2500本天文书籍和75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D采购2500本天文书籍和100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策略制定

A【解析】根据条件5可得喜欢历史类的有6000times30=1800人则不喜欢历史类的人数为4200人根据条件4可得武术类和天文类都不喜欢的有1500人其中750人还不喜欢历史类即三种书籍都不喜欢的有750人不喜欢历史

类的4200人中减去三种都不喜欢的750人得到3450人即为满足题意的人数选择A

B【解析】根据条件4可得出武术类与天文类都不喜欢的人数为6000-(3000+2500-1000)=1500其中50不喜

欢历史即750人则三者都不喜欢的为750人那么总共需要买6000-750=5250本即可由于没有学生同时喜欢历史和

武术则只喜欢天文类的为5250-1800-2500=950人这950人只能买天文类书籍结合条件1为了花费最少显然8折

优于9折所以凑齐1000本天文类花费1000times30times80=24000元由于武术类书籍价格最低尽可能多买武术类最多

2500本花费2500times20times60=30000元最后扣除50人历史天文都喜欢的再给剩余的1750人购买历史类书籍花费

1750times25times70=30625元总和为84625元选择B

C【解析】由于选项信息充分特征明显优先选用代入排除法代入 A选项剩余购买武术类经费为150000-2000times30times70-750times25times90=91125元足够武术类6000本以上则可打5折即10元每本共91125本代入B选

项可得武术类可购买8800本C选项武术类可购买98125本D选项武术类可购买8500本加和易知C选项数量最

多选择C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4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综合分析

一基本概况

综合分析题从2016年和2017年春季事业单位考题看ABCDE五类只有B类考考了

15道这类题型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篇章阅读是对前面提到的几种小题型的综合考查

由于阅读量较大所以难度也比较大综合分析常考文体为人文社科类和科技说明类

二做题原则

ldquo一二三原则rdquo第一步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以便做题时准确定位第二步浏览每题的

提问方式以便确定属于哪种小题型属于先做题还是后做题第三步根据相应题目的提

问扫读文段运用相应题型的解题技巧确定正确选项

ldquo先后原则rdquo先做定位题(由提问即能准确定位到某自然段)①微观主旨概括题②微观

意图判断题③微观细节查找题④词句理解题⑤语句衔接题⑥下文推断题⑦语句排序

题⑧逻辑填空题后做非定位题(由提问不能确定阅读哪一自然段)①宏观主旨概括题②

宏观意图判断题③宏观细节查找题④标题填入题⑤语段衔接题等

三阅读策略

(一)快速阅读的基本技巧

第一避免发声出声阅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实验统计表明朗读的速度最快

每分钟只能达到200字而默读每分钟可达800字左右是朗读的4倍

第二减少注视点减少一行乃至一页文字中的注视点也就相应使得视觉幅度扩大每

次眼停获得的信息增多从而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三缩短眼停时间眼停时间是指眼睛在每个注视点上停留的时间减少停留的时

间也会相应提高整体阅读的速度

第四避免回视回视是指眼跳经过某一注视点后又重新返回一般来说回视的出现是

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缺乏自信总担心没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视就应从这些方面

多加注意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5

(二)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

第一浏览法浏览阅读主要是重点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位置一是篇名文章的篇名将

会帮助读者对文章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但篇章中很少给出篇名相反很多篇章阅读

都需要给文段加一个标题所以我们的重点是看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主要是开头结尾

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

第二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

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由于摆脱了个别字句上的语意纠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

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影响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阅读更能够把握文章内

容的精髓

第三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

速阅读方法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

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一般就是我们的重点句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略读甚至

略过

第四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信息在整篇文章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

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段落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

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这种快速筛选识别信息的能力需要在

阅读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

第五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

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猜读法使读

者角度转换为作者为作者设身处地地考虑作品内容的安排这就使阅读活动始终处于高度活

跃的积极思维状态有助于锻炼提高读者的认识判断能力创造能力

(三)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

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内容理解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

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地提高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的关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而单纯追求速

度那这个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

综合分析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6

四真题感知

所给出的文字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

断和处理

请开始答题

过去30年人口学是社会科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

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最近的一次全面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的30年间

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

国人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调查结果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结果显

示国人只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孩子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

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是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

愿有趋同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

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ldquo生育机

器rdquo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

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ldquo丁克家庭rdquo也就是一

夫一妻而没有小孩儿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

不想要小孩儿的人很可能婚后又想要ldquo爱情结晶rdquo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并不等于实际生育水平20世纪80年代的生育意愿徘徊在两

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时则超过两个半孩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实际生育率则日渐低于生育

意愿落后半个到一个小孩儿这说明想生却因为各种原因生不了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中

国人的生育意愿只有167已经远远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实际生育水平还大幅低

于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愿因此中国的人口更替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已经实施的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学者近期的研究调查的

1万多户符合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

右的家庭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

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

现生育意愿乃至提升生育意愿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7

1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第一段涉及的观点( )①

A与80后相比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

B我国生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C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国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逆转

2 下列哪项调查结果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 )②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与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

Dldquo单独rdquo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3 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领域是( )③

A统计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4 根据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项举措( )④

A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标准

B保证节育措施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C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D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

综合分析

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提到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而此项表明80后和90后的意愿是不一致的也就质疑了第一段的观点B项此项话题是生育水平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C项此项话题是实际生育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D项此项话题是生育

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B【解析】画线部分的观点是男女生育意愿不存在明显差异且都逐渐显著降低所以有关联的观点应体现这一点

A项丁克家庭属于调查的对象文中也提到了故应排除B项此项的话题是生育水平与女性意愿没有体现男女意

愿的对比故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C项体现了男女意愿的对比与画线部分有联系应排除D项单独家庭

属于调查的对象也是有关系的故应排除此题为选最弱故正确答案为B

C【解析】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章没有涉及与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关的内容故文章未

涉及的领域是教育学本题选C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调查研究涉及统计学的领域生育意愿又是有关心理学的内容人口学

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学科

D【解析】由文章最后一句可知作者赞同的观点是现在的生育政策应当为人们实现生育意愿提供帮助想办法提升

人们的生育意愿D项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属于为人们的生育提供保障是作者所赞同的AB两项均为

围绕节育采取的措施与作者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的观点相悖均排除C项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是对

作者意图的过度推断作者主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当转变而非减少对计生部门的资源投入力度排除故本题选

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8

5 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①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① D【解析】文章从关于生育意愿的一项研究结果入手提出了我国在过去30年间国民生育意愿总体下降的现实并且指出实际生育水平还要大幅低于已经下滑的生育意愿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更替压力最后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应

该帮助人们提升生育意愿可见文章论述的主题是国民的生育意愿D项生还是不生是生育意愿这一关键词的同义

替换故D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ABC三项都没有包含文章的关键词不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均排除故本题选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9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实验设计

一基本概况

实验设计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

察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

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实验设计作为仅在C类试卷中考察的题型主要测

查应试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

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数据加工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

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情分析

自2015年大多数省份参与事业单位联考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察的模块相对

保持稳定包含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四部分综合分析包含20

题其中实验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类题型具体的题量分布如下

2015年-2017年实验设计题量统计表

年份 2015(上) 2015(下) 2016(上) 2016(下) 2017(上)

考点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题量(道) 5 6 4 6 6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

果科学认识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个体实例开始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一般规律即从个别认识一般这一过程就是归纳过程而想要探求因果联系我们可以用求

同法求异法共变法这三种方法得出某一研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3: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1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策略制定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对事物性质关系规律的量化分

析归纳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等

策略制定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试出现的新题型从题型归

属上来讲属于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这一模块策略制定类题目和数量关系中的知识点以及

统筹思想是异曲同工的综合分析类题目的题型特点偏向于数学运算的统筹计算策略制定

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梳理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和极端思维能力策略制定常见的题型包括五

种经济统筹工程效率过桥打水物资运输分析推理五种模型

二考情分析

题量 主题

2015上半年 1篇4题 经济统筹

2015下半年 1篇4题 经济统筹+工程效率

2016上半年 2篇3+2=5题 工程效率+分析推理

2016下半年 1篇3题 经济统筹

2017上半年 2篇2+3=5题 分析推理

策略制定题目是事业单位笔试公共科目《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非常重要的模块在事业

单位C类综合分析20题中策略制定考察3-5题由于策略制定限定条件多并且通常要进

行统筹规划学员理解比较难所以是一个难点

三做题原则

策略制定是研究人力物力的合理利用使其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率策略制定包含的

内容非常广泛例如省钱方案工作分配场地设置物资调运对策实验排队等每类问题

都有固定的解题思想但是无论题目如何变化都离不开统筹规划这种源自生活实际的基本思

策略制定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2

想和原理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

(1)逻辑清晰

在策略制定问题中需要进行人力物力的分配时要满足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mdashmdashmdash逻

辑合理比如在流水线生产上前一个流程结束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流程在这种情况下所

有的规划都必须基于这个基本的逻辑必须优先满足前一个流程的顺利进行再考虑下一个

流程

(2)时间最短

在策略制定问题中对于时间的分配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比如张局长要找甲乙丙

三名处长谈话准备与甲谈10分钟与乙谈15分钟与丙谈5分钟现在秘书带三人到局长办

公室为了时间最优规划三人的谈话顺序应该如何 此时需要总的等待时间最短安排谈

话时间短的先谈即谈话的顺序是丙甲乙

(3)效率最优

对策略制定问题中的人力安排要做到人尽其用其基本原则是让ldquo效率相对高rdquo的人去做

他擅长的事情如此保证整体效率最高比如在运送某批货物时已知大卡车的载重量是7

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4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油耗量分别是14升9升在规划这个

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大卡车小卡车运用每吨货物的油耗比较可知大卡车的单位油耗

更低即ldquo相对效率rdquo更高整个事情的安排都应该基于ldquo尽量选用大卡车rdquo来考虑

(4)枚举比较

对复杂的策略制定问题变化因素较多可能不能很快地找到切入点这个时候可以先提

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基本方案然后按照相关的要求改变其中的某个变量不断对方案进行调

整进行比较不断优化直至找出最优方案当方案个数有限时可以直接枚举所有方案比

较效果确定最优方案

四真题感知

二策略制定所给出的资料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

析判断计算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

请开始答题

某小学要订购一批课外拓展图书恰逢书店十周年庆已知

(1)一次性订购同种类指定书籍不少于6000本打5折不少于2500本打6折不少于

1500本打7折不少于1000本打8折少于1000本打9折

(2)指定书籍种类包括武术类(标价20元本)天文类(标价30元本)历史类(标价25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3

元本)

(3)该小学共有6000名学生

(4)经调查该小学学生中喜欢武术类的有2500名喜欢天文类的有3000名二者都喜欢

的有1000名二者都不喜欢的学生中有50喜欢历史类

(5)喜欢历史类书籍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30

87该小学不喜欢历史书的学生中至少喜欢武术类和天文类图书之一的学生有多少

人 ( )①

A3450 B4200

C4450 D4500

88如果喜欢历史类书籍的学生都不喜欢武术类书籍则学校为喜欢这三类图书的学生每人

至少购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至少需要花费多少元 ( )②

A84300 B84625

C87150 D88300

89如果学校有15万元资金用于采购书籍现计划至少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且使所有喜欢

这三类书籍的学生每人至少有一本喜欢的书问学校要采购尽可能多的书籍需要依照

以下哪种策略 ( )③

A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和75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B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和100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C采购2500本天文书籍和75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D采购2500本天文书籍和100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策略制定

A【解析】根据条件5可得喜欢历史类的有6000times30=1800人则不喜欢历史类的人数为4200人根据条件4可得武术类和天文类都不喜欢的有1500人其中750人还不喜欢历史类即三种书籍都不喜欢的有750人不喜欢历史

类的4200人中减去三种都不喜欢的750人得到3450人即为满足题意的人数选择A

B【解析】根据条件4可得出武术类与天文类都不喜欢的人数为6000-(3000+2500-1000)=1500其中50不喜

欢历史即750人则三者都不喜欢的为750人那么总共需要买6000-750=5250本即可由于没有学生同时喜欢历史和

武术则只喜欢天文类的为5250-1800-2500=950人这950人只能买天文类书籍结合条件1为了花费最少显然8折

优于9折所以凑齐1000本天文类花费1000times30times80=24000元由于武术类书籍价格最低尽可能多买武术类最多

2500本花费2500times20times60=30000元最后扣除50人历史天文都喜欢的再给剩余的1750人购买历史类书籍花费

1750times25times70=30625元总和为84625元选择B

C【解析】由于选项信息充分特征明显优先选用代入排除法代入 A选项剩余购买武术类经费为150000-2000times30times70-750times25times90=91125元足够武术类6000本以上则可打5折即10元每本共91125本代入B选

项可得武术类可购买8800本C选项武术类可购买98125本D选项武术类可购买8500本加和易知C选项数量最

多选择C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4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综合分析

一基本概况

综合分析题从2016年和2017年春季事业单位考题看ABCDE五类只有B类考考了

15道这类题型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篇章阅读是对前面提到的几种小题型的综合考查

由于阅读量较大所以难度也比较大综合分析常考文体为人文社科类和科技说明类

二做题原则

ldquo一二三原则rdquo第一步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以便做题时准确定位第二步浏览每题的

提问方式以便确定属于哪种小题型属于先做题还是后做题第三步根据相应题目的提

问扫读文段运用相应题型的解题技巧确定正确选项

ldquo先后原则rdquo先做定位题(由提问即能准确定位到某自然段)①微观主旨概括题②微观

意图判断题③微观细节查找题④词句理解题⑤语句衔接题⑥下文推断题⑦语句排序

题⑧逻辑填空题后做非定位题(由提问不能确定阅读哪一自然段)①宏观主旨概括题②

宏观意图判断题③宏观细节查找题④标题填入题⑤语段衔接题等

三阅读策略

(一)快速阅读的基本技巧

第一避免发声出声阅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实验统计表明朗读的速度最快

每分钟只能达到200字而默读每分钟可达800字左右是朗读的4倍

第二减少注视点减少一行乃至一页文字中的注视点也就相应使得视觉幅度扩大每

次眼停获得的信息增多从而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三缩短眼停时间眼停时间是指眼睛在每个注视点上停留的时间减少停留的时

间也会相应提高整体阅读的速度

第四避免回视回视是指眼跳经过某一注视点后又重新返回一般来说回视的出现是

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缺乏自信总担心没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视就应从这些方面

多加注意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5

(二)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

第一浏览法浏览阅读主要是重点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位置一是篇名文章的篇名将

会帮助读者对文章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但篇章中很少给出篇名相反很多篇章阅读

都需要给文段加一个标题所以我们的重点是看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主要是开头结尾

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

第二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

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由于摆脱了个别字句上的语意纠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

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影响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阅读更能够把握文章内

容的精髓

第三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

速阅读方法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

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一般就是我们的重点句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略读甚至

略过

第四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信息在整篇文章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

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段落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

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这种快速筛选识别信息的能力需要在

阅读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

第五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

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猜读法使读

者角度转换为作者为作者设身处地地考虑作品内容的安排这就使阅读活动始终处于高度活

跃的积极思维状态有助于锻炼提高读者的认识判断能力创造能力

(三)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

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内容理解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

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地提高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的关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而单纯追求速

度那这个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

综合分析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6

四真题感知

所给出的文字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

断和处理

请开始答题

过去30年人口学是社会科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

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最近的一次全面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的30年间

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

国人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调查结果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结果显

示国人只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孩子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

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是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

愿有趋同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

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ldquo生育机

器rdquo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

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ldquo丁克家庭rdquo也就是一

夫一妻而没有小孩儿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

不想要小孩儿的人很可能婚后又想要ldquo爱情结晶rdquo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并不等于实际生育水平20世纪80年代的生育意愿徘徊在两

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时则超过两个半孩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实际生育率则日渐低于生育

意愿落后半个到一个小孩儿这说明想生却因为各种原因生不了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中

国人的生育意愿只有167已经远远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实际生育水平还大幅低

于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愿因此中国的人口更替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已经实施的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学者近期的研究调查的

1万多户符合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

右的家庭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

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

现生育意愿乃至提升生育意愿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7

1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第一段涉及的观点( )①

A与80后相比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

B我国生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C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国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逆转

2 下列哪项调查结果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 )②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与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

Dldquo单独rdquo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3 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领域是( )③

A统计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4 根据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项举措( )④

A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标准

B保证节育措施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C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D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

综合分析

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提到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而此项表明80后和90后的意愿是不一致的也就质疑了第一段的观点B项此项话题是生育水平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C项此项话题是实际生育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D项此项话题是生育

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B【解析】画线部分的观点是男女生育意愿不存在明显差异且都逐渐显著降低所以有关联的观点应体现这一点

A项丁克家庭属于调查的对象文中也提到了故应排除B项此项的话题是生育水平与女性意愿没有体现男女意

愿的对比故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C项体现了男女意愿的对比与画线部分有联系应排除D项单独家庭

属于调查的对象也是有关系的故应排除此题为选最弱故正确答案为B

C【解析】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章没有涉及与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关的内容故文章未

涉及的领域是教育学本题选C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调查研究涉及统计学的领域生育意愿又是有关心理学的内容人口学

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学科

D【解析】由文章最后一句可知作者赞同的观点是现在的生育政策应当为人们实现生育意愿提供帮助想办法提升

人们的生育意愿D项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属于为人们的生育提供保障是作者所赞同的AB两项均为

围绕节育采取的措施与作者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的观点相悖均排除C项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是对

作者意图的过度推断作者主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当转变而非减少对计生部门的资源投入力度排除故本题选

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8

5 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①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① D【解析】文章从关于生育意愿的一项研究结果入手提出了我国在过去30年间国民生育意愿总体下降的现实并且指出实际生育水平还要大幅低于已经下滑的生育意愿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更替压力最后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应

该帮助人们提升生育意愿可见文章论述的主题是国民的生育意愿D项生还是不生是生育意愿这一关键词的同义

替换故D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ABC三项都没有包含文章的关键词不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均排除故本题选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9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实验设计

一基本概况

实验设计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

察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

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实验设计作为仅在C类试卷中考察的题型主要测

查应试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

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数据加工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

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情分析

自2015年大多数省份参与事业单位联考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察的模块相对

保持稳定包含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四部分综合分析包含20

题其中实验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类题型具体的题量分布如下

2015年-2017年实验设计题量统计表

年份 2015(上) 2015(下) 2016(上) 2016(下) 2017(上)

考点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题量(道) 5 6 4 6 6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

果科学认识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个体实例开始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一般规律即从个别认识一般这一过程就是归纳过程而想要探求因果联系我们可以用求

同法求异法共变法这三种方法得出某一研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4: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2

想和原理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

(1)逻辑清晰

在策略制定问题中需要进行人力物力的分配时要满足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mdashmdashmdash逻

辑合理比如在流水线生产上前一个流程结束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流程在这种情况下所

有的规划都必须基于这个基本的逻辑必须优先满足前一个流程的顺利进行再考虑下一个

流程

(2)时间最短

在策略制定问题中对于时间的分配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比如张局长要找甲乙丙

三名处长谈话准备与甲谈10分钟与乙谈15分钟与丙谈5分钟现在秘书带三人到局长办

公室为了时间最优规划三人的谈话顺序应该如何 此时需要总的等待时间最短安排谈

话时间短的先谈即谈话的顺序是丙甲乙

(3)效率最优

对策略制定问题中的人力安排要做到人尽其用其基本原则是让ldquo效率相对高rdquo的人去做

他擅长的事情如此保证整体效率最高比如在运送某批货物时已知大卡车的载重量是7

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4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油耗量分别是14升9升在规划这个

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大卡车小卡车运用每吨货物的油耗比较可知大卡车的单位油耗

更低即ldquo相对效率rdquo更高整个事情的安排都应该基于ldquo尽量选用大卡车rdquo来考虑

(4)枚举比较

对复杂的策略制定问题变化因素较多可能不能很快地找到切入点这个时候可以先提

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基本方案然后按照相关的要求改变其中的某个变量不断对方案进行调

整进行比较不断优化直至找出最优方案当方案个数有限时可以直接枚举所有方案比

较效果确定最优方案

四真题感知

二策略制定所给出的资料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

析判断计算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

请开始答题

某小学要订购一批课外拓展图书恰逢书店十周年庆已知

(1)一次性订购同种类指定书籍不少于6000本打5折不少于2500本打6折不少于

1500本打7折不少于1000本打8折少于1000本打9折

(2)指定书籍种类包括武术类(标价20元本)天文类(标价30元本)历史类(标价25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3

元本)

(3)该小学共有6000名学生

(4)经调查该小学学生中喜欢武术类的有2500名喜欢天文类的有3000名二者都喜欢

的有1000名二者都不喜欢的学生中有50喜欢历史类

(5)喜欢历史类书籍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30

87该小学不喜欢历史书的学生中至少喜欢武术类和天文类图书之一的学生有多少

人 ( )①

A3450 B4200

C4450 D4500

88如果喜欢历史类书籍的学生都不喜欢武术类书籍则学校为喜欢这三类图书的学生每人

至少购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至少需要花费多少元 ( )②

A84300 B84625

C87150 D88300

89如果学校有15万元资金用于采购书籍现计划至少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且使所有喜欢

这三类书籍的学生每人至少有一本喜欢的书问学校要采购尽可能多的书籍需要依照

以下哪种策略 ( )③

A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和75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B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和100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C采购2500本天文书籍和75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D采购2500本天文书籍和100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策略制定

A【解析】根据条件5可得喜欢历史类的有6000times30=1800人则不喜欢历史类的人数为4200人根据条件4可得武术类和天文类都不喜欢的有1500人其中750人还不喜欢历史类即三种书籍都不喜欢的有750人不喜欢历史

类的4200人中减去三种都不喜欢的750人得到3450人即为满足题意的人数选择A

B【解析】根据条件4可得出武术类与天文类都不喜欢的人数为6000-(3000+2500-1000)=1500其中50不喜

欢历史即750人则三者都不喜欢的为750人那么总共需要买6000-750=5250本即可由于没有学生同时喜欢历史和

武术则只喜欢天文类的为5250-1800-2500=950人这950人只能买天文类书籍结合条件1为了花费最少显然8折

优于9折所以凑齐1000本天文类花费1000times30times80=24000元由于武术类书籍价格最低尽可能多买武术类最多

2500本花费2500times20times60=30000元最后扣除50人历史天文都喜欢的再给剩余的1750人购买历史类书籍花费

1750times25times70=30625元总和为84625元选择B

C【解析】由于选项信息充分特征明显优先选用代入排除法代入 A选项剩余购买武术类经费为150000-2000times30times70-750times25times90=91125元足够武术类6000本以上则可打5折即10元每本共91125本代入B选

项可得武术类可购买8800本C选项武术类可购买98125本D选项武术类可购买8500本加和易知C选项数量最

多选择C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4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综合分析

一基本概况

综合分析题从2016年和2017年春季事业单位考题看ABCDE五类只有B类考考了

15道这类题型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篇章阅读是对前面提到的几种小题型的综合考查

由于阅读量较大所以难度也比较大综合分析常考文体为人文社科类和科技说明类

二做题原则

ldquo一二三原则rdquo第一步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以便做题时准确定位第二步浏览每题的

提问方式以便确定属于哪种小题型属于先做题还是后做题第三步根据相应题目的提

问扫读文段运用相应题型的解题技巧确定正确选项

ldquo先后原则rdquo先做定位题(由提问即能准确定位到某自然段)①微观主旨概括题②微观

意图判断题③微观细节查找题④词句理解题⑤语句衔接题⑥下文推断题⑦语句排序

题⑧逻辑填空题后做非定位题(由提问不能确定阅读哪一自然段)①宏观主旨概括题②

宏观意图判断题③宏观细节查找题④标题填入题⑤语段衔接题等

三阅读策略

(一)快速阅读的基本技巧

第一避免发声出声阅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实验统计表明朗读的速度最快

每分钟只能达到200字而默读每分钟可达800字左右是朗读的4倍

第二减少注视点减少一行乃至一页文字中的注视点也就相应使得视觉幅度扩大每

次眼停获得的信息增多从而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三缩短眼停时间眼停时间是指眼睛在每个注视点上停留的时间减少停留的时

间也会相应提高整体阅读的速度

第四避免回视回视是指眼跳经过某一注视点后又重新返回一般来说回视的出现是

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缺乏自信总担心没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视就应从这些方面

多加注意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5

(二)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

第一浏览法浏览阅读主要是重点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位置一是篇名文章的篇名将

会帮助读者对文章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但篇章中很少给出篇名相反很多篇章阅读

都需要给文段加一个标题所以我们的重点是看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主要是开头结尾

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

第二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

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由于摆脱了个别字句上的语意纠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

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影响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阅读更能够把握文章内

容的精髓

第三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

速阅读方法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

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一般就是我们的重点句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略读甚至

略过

第四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信息在整篇文章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

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段落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

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这种快速筛选识别信息的能力需要在

阅读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

第五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

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猜读法使读

者角度转换为作者为作者设身处地地考虑作品内容的安排这就使阅读活动始终处于高度活

跃的积极思维状态有助于锻炼提高读者的认识判断能力创造能力

(三)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

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内容理解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

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地提高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的关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而单纯追求速

度那这个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

综合分析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6

四真题感知

所给出的文字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

断和处理

请开始答题

过去30年人口学是社会科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

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最近的一次全面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的30年间

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

国人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调查结果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结果显

示国人只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孩子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

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是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

愿有趋同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

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ldquo生育机

器rdquo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

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ldquo丁克家庭rdquo也就是一

夫一妻而没有小孩儿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

不想要小孩儿的人很可能婚后又想要ldquo爱情结晶rdquo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并不等于实际生育水平20世纪80年代的生育意愿徘徊在两

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时则超过两个半孩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实际生育率则日渐低于生育

意愿落后半个到一个小孩儿这说明想生却因为各种原因生不了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中

国人的生育意愿只有167已经远远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实际生育水平还大幅低

于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愿因此中国的人口更替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已经实施的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学者近期的研究调查的

1万多户符合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

右的家庭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

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

现生育意愿乃至提升生育意愿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7

1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第一段涉及的观点( )①

A与80后相比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

B我国生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C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国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逆转

2 下列哪项调查结果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 )②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与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

Dldquo单独rdquo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3 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领域是( )③

A统计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4 根据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项举措( )④

A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标准

B保证节育措施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C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D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

综合分析

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提到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而此项表明80后和90后的意愿是不一致的也就质疑了第一段的观点B项此项话题是生育水平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C项此项话题是实际生育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D项此项话题是生育

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B【解析】画线部分的观点是男女生育意愿不存在明显差异且都逐渐显著降低所以有关联的观点应体现这一点

A项丁克家庭属于调查的对象文中也提到了故应排除B项此项的话题是生育水平与女性意愿没有体现男女意

愿的对比故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C项体现了男女意愿的对比与画线部分有联系应排除D项单独家庭

属于调查的对象也是有关系的故应排除此题为选最弱故正确答案为B

C【解析】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章没有涉及与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关的内容故文章未

涉及的领域是教育学本题选C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调查研究涉及统计学的领域生育意愿又是有关心理学的内容人口学

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学科

D【解析】由文章最后一句可知作者赞同的观点是现在的生育政策应当为人们实现生育意愿提供帮助想办法提升

人们的生育意愿D项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属于为人们的生育提供保障是作者所赞同的AB两项均为

围绕节育采取的措施与作者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的观点相悖均排除C项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是对

作者意图的过度推断作者主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当转变而非减少对计生部门的资源投入力度排除故本题选

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8

5 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①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① D【解析】文章从关于生育意愿的一项研究结果入手提出了我国在过去30年间国民生育意愿总体下降的现实并且指出实际生育水平还要大幅低于已经下滑的生育意愿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更替压力最后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应

该帮助人们提升生育意愿可见文章论述的主题是国民的生育意愿D项生还是不生是生育意愿这一关键词的同义

替换故D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ABC三项都没有包含文章的关键词不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均排除故本题选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9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实验设计

一基本概况

实验设计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

察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

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实验设计作为仅在C类试卷中考察的题型主要测

查应试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

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数据加工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

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情分析

自2015年大多数省份参与事业单位联考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察的模块相对

保持稳定包含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四部分综合分析包含20

题其中实验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类题型具体的题量分布如下

2015年-2017年实验设计题量统计表

年份 2015(上) 2015(下) 2016(上) 2016(下) 2017(上)

考点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题量(道) 5 6 4 6 6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

果科学认识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个体实例开始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一般规律即从个别认识一般这一过程就是归纳过程而想要探求因果联系我们可以用求

同法求异法共变法这三种方法得出某一研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5: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3

元本)

(3)该小学共有6000名学生

(4)经调查该小学学生中喜欢武术类的有2500名喜欢天文类的有3000名二者都喜欢

的有1000名二者都不喜欢的学生中有50喜欢历史类

(5)喜欢历史类书籍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30

87该小学不喜欢历史书的学生中至少喜欢武术类和天文类图书之一的学生有多少

人 ( )①

A3450 B4200

C4450 D4500

88如果喜欢历史类书籍的学生都不喜欢武术类书籍则学校为喜欢这三类图书的学生每人

至少购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至少需要花费多少元 ( )②

A84300 B84625

C87150 D88300

89如果学校有15万元资金用于采购书籍现计划至少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且使所有喜欢

这三类书籍的学生每人至少有一本喜欢的书问学校要采购尽可能多的书籍需要依照

以下哪种策略 ( )③

A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和75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B采购2000本天文书籍和100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C采购2500本天文书籍和75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D采购2500本天文书籍和1000本历史书籍其余经费采购武术书籍

策略制定

A【解析】根据条件5可得喜欢历史类的有6000times30=1800人则不喜欢历史类的人数为4200人根据条件4可得武术类和天文类都不喜欢的有1500人其中750人还不喜欢历史类即三种书籍都不喜欢的有750人不喜欢历史

类的4200人中减去三种都不喜欢的750人得到3450人即为满足题意的人数选择A

B【解析】根据条件4可得出武术类与天文类都不喜欢的人数为6000-(3000+2500-1000)=1500其中50不喜

欢历史即750人则三者都不喜欢的为750人那么总共需要买6000-750=5250本即可由于没有学生同时喜欢历史和

武术则只喜欢天文类的为5250-1800-2500=950人这950人只能买天文类书籍结合条件1为了花费最少显然8折

优于9折所以凑齐1000本天文类花费1000times30times80=24000元由于武术类书籍价格最低尽可能多买武术类最多

2500本花费2500times20times60=30000元最后扣除50人历史天文都喜欢的再给剩余的1750人购买历史类书籍花费

1750times25times70=30625元总和为84625元选择B

C【解析】由于选项信息充分特征明显优先选用代入排除法代入 A选项剩余购买武术类经费为150000-2000times30times70-750times25times90=91125元足够武术类6000本以上则可打5折即10元每本共91125本代入B选

项可得武术类可购买8800本C选项武术类可购买98125本D选项武术类可购买8500本加和易知C选项数量最

多选择C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4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综合分析

一基本概况

综合分析题从2016年和2017年春季事业单位考题看ABCDE五类只有B类考考了

15道这类题型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篇章阅读是对前面提到的几种小题型的综合考查

由于阅读量较大所以难度也比较大综合分析常考文体为人文社科类和科技说明类

二做题原则

ldquo一二三原则rdquo第一步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以便做题时准确定位第二步浏览每题的

提问方式以便确定属于哪种小题型属于先做题还是后做题第三步根据相应题目的提

问扫读文段运用相应题型的解题技巧确定正确选项

ldquo先后原则rdquo先做定位题(由提问即能准确定位到某自然段)①微观主旨概括题②微观

意图判断题③微观细节查找题④词句理解题⑤语句衔接题⑥下文推断题⑦语句排序

题⑧逻辑填空题后做非定位题(由提问不能确定阅读哪一自然段)①宏观主旨概括题②

宏观意图判断题③宏观细节查找题④标题填入题⑤语段衔接题等

三阅读策略

(一)快速阅读的基本技巧

第一避免发声出声阅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实验统计表明朗读的速度最快

每分钟只能达到200字而默读每分钟可达800字左右是朗读的4倍

第二减少注视点减少一行乃至一页文字中的注视点也就相应使得视觉幅度扩大每

次眼停获得的信息增多从而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三缩短眼停时间眼停时间是指眼睛在每个注视点上停留的时间减少停留的时

间也会相应提高整体阅读的速度

第四避免回视回视是指眼跳经过某一注视点后又重新返回一般来说回视的出现是

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缺乏自信总担心没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视就应从这些方面

多加注意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5

(二)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

第一浏览法浏览阅读主要是重点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位置一是篇名文章的篇名将

会帮助读者对文章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但篇章中很少给出篇名相反很多篇章阅读

都需要给文段加一个标题所以我们的重点是看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主要是开头结尾

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

第二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

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由于摆脱了个别字句上的语意纠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

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影响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阅读更能够把握文章内

容的精髓

第三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

速阅读方法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

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一般就是我们的重点句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略读甚至

略过

第四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信息在整篇文章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

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段落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

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这种快速筛选识别信息的能力需要在

阅读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

第五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

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猜读法使读

者角度转换为作者为作者设身处地地考虑作品内容的安排这就使阅读活动始终处于高度活

跃的积极思维状态有助于锻炼提高读者的认识判断能力创造能力

(三)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

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内容理解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

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地提高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的关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而单纯追求速

度那这个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

综合分析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6

四真题感知

所给出的文字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

断和处理

请开始答题

过去30年人口学是社会科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

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最近的一次全面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的30年间

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

国人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调查结果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结果显

示国人只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孩子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

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是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

愿有趋同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

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ldquo生育机

器rdquo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

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ldquo丁克家庭rdquo也就是一

夫一妻而没有小孩儿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

不想要小孩儿的人很可能婚后又想要ldquo爱情结晶rdquo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并不等于实际生育水平20世纪80年代的生育意愿徘徊在两

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时则超过两个半孩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实际生育率则日渐低于生育

意愿落后半个到一个小孩儿这说明想生却因为各种原因生不了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中

国人的生育意愿只有167已经远远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实际生育水平还大幅低

于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愿因此中国的人口更替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已经实施的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学者近期的研究调查的

1万多户符合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

右的家庭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

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

现生育意愿乃至提升生育意愿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7

1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第一段涉及的观点( )①

A与80后相比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

B我国生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C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国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逆转

2 下列哪项调查结果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 )②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与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

Dldquo单独rdquo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3 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领域是( )③

A统计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4 根据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项举措( )④

A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标准

B保证节育措施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C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D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

综合分析

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提到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而此项表明80后和90后的意愿是不一致的也就质疑了第一段的观点B项此项话题是生育水平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C项此项话题是实际生育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D项此项话题是生育

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B【解析】画线部分的观点是男女生育意愿不存在明显差异且都逐渐显著降低所以有关联的观点应体现这一点

A项丁克家庭属于调查的对象文中也提到了故应排除B项此项的话题是生育水平与女性意愿没有体现男女意

愿的对比故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C项体现了男女意愿的对比与画线部分有联系应排除D项单独家庭

属于调查的对象也是有关系的故应排除此题为选最弱故正确答案为B

C【解析】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章没有涉及与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关的内容故文章未

涉及的领域是教育学本题选C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调查研究涉及统计学的领域生育意愿又是有关心理学的内容人口学

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学科

D【解析】由文章最后一句可知作者赞同的观点是现在的生育政策应当为人们实现生育意愿提供帮助想办法提升

人们的生育意愿D项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属于为人们的生育提供保障是作者所赞同的AB两项均为

围绕节育采取的措施与作者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的观点相悖均排除C项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是对

作者意图的过度推断作者主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当转变而非减少对计生部门的资源投入力度排除故本题选

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8

5 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①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① D【解析】文章从关于生育意愿的一项研究结果入手提出了我国在过去30年间国民生育意愿总体下降的现实并且指出实际生育水平还要大幅低于已经下滑的生育意愿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更替压力最后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应

该帮助人们提升生育意愿可见文章论述的主题是国民的生育意愿D项生还是不生是生育意愿这一关键词的同义

替换故D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ABC三项都没有包含文章的关键词不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均排除故本题选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9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实验设计

一基本概况

实验设计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

察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

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实验设计作为仅在C类试卷中考察的题型主要测

查应试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

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数据加工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

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情分析

自2015年大多数省份参与事业单位联考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察的模块相对

保持稳定包含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四部分综合分析包含20

题其中实验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类题型具体的题量分布如下

2015年-2017年实验设计题量统计表

年份 2015(上) 2015(下) 2016(上) 2016(下) 2017(上)

考点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题量(道) 5 6 4 6 6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

果科学认识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个体实例开始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一般规律即从个别认识一般这一过程就是归纳过程而想要探求因果联系我们可以用求

同法求异法共变法这三种方法得出某一研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6: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4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综合分析

一基本概况

综合分析题从2016年和2017年春季事业单位考题看ABCDE五类只有B类考考了

15道这类题型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篇章阅读是对前面提到的几种小题型的综合考查

由于阅读量较大所以难度也比较大综合分析常考文体为人文社科类和科技说明类

二做题原则

ldquo一二三原则rdquo第一步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以便做题时准确定位第二步浏览每题的

提问方式以便确定属于哪种小题型属于先做题还是后做题第三步根据相应题目的提

问扫读文段运用相应题型的解题技巧确定正确选项

ldquo先后原则rdquo先做定位题(由提问即能准确定位到某自然段)①微观主旨概括题②微观

意图判断题③微观细节查找题④词句理解题⑤语句衔接题⑥下文推断题⑦语句排序

题⑧逻辑填空题后做非定位题(由提问不能确定阅读哪一自然段)①宏观主旨概括题②

宏观意图判断题③宏观细节查找题④标题填入题⑤语段衔接题等

三阅读策略

(一)快速阅读的基本技巧

第一避免发声出声阅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实验统计表明朗读的速度最快

每分钟只能达到200字而默读每分钟可达800字左右是朗读的4倍

第二减少注视点减少一行乃至一页文字中的注视点也就相应使得视觉幅度扩大每

次眼停获得的信息增多从而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三缩短眼停时间眼停时间是指眼睛在每个注视点上停留的时间减少停留的时

间也会相应提高整体阅读的速度

第四避免回视回视是指眼跳经过某一注视点后又重新返回一般来说回视的出现是

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缺乏自信总担心没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视就应从这些方面

多加注意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5

(二)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

第一浏览法浏览阅读主要是重点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位置一是篇名文章的篇名将

会帮助读者对文章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但篇章中很少给出篇名相反很多篇章阅读

都需要给文段加一个标题所以我们的重点是看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主要是开头结尾

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

第二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

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由于摆脱了个别字句上的语意纠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

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影响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阅读更能够把握文章内

容的精髓

第三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

速阅读方法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

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一般就是我们的重点句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略读甚至

略过

第四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信息在整篇文章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

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段落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

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这种快速筛选识别信息的能力需要在

阅读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

第五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

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猜读法使读

者角度转换为作者为作者设身处地地考虑作品内容的安排这就使阅读活动始终处于高度活

跃的积极思维状态有助于锻炼提高读者的认识判断能力创造能力

(三)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

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内容理解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

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地提高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的关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而单纯追求速

度那这个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

综合分析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6

四真题感知

所给出的文字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

断和处理

请开始答题

过去30年人口学是社会科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

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最近的一次全面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的30年间

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

国人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调查结果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结果显

示国人只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孩子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

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是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

愿有趋同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

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ldquo生育机

器rdquo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

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ldquo丁克家庭rdquo也就是一

夫一妻而没有小孩儿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

不想要小孩儿的人很可能婚后又想要ldquo爱情结晶rdquo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并不等于实际生育水平20世纪80年代的生育意愿徘徊在两

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时则超过两个半孩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实际生育率则日渐低于生育

意愿落后半个到一个小孩儿这说明想生却因为各种原因生不了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中

国人的生育意愿只有167已经远远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实际生育水平还大幅低

于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愿因此中国的人口更替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已经实施的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学者近期的研究调查的

1万多户符合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

右的家庭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

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

现生育意愿乃至提升生育意愿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7

1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第一段涉及的观点( )①

A与80后相比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

B我国生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C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国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逆转

2 下列哪项调查结果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 )②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与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

Dldquo单独rdquo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3 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领域是( )③

A统计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4 根据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项举措( )④

A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标准

B保证节育措施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C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D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

综合分析

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提到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而此项表明80后和90后的意愿是不一致的也就质疑了第一段的观点B项此项话题是生育水平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C项此项话题是实际生育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D项此项话题是生育

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B【解析】画线部分的观点是男女生育意愿不存在明显差异且都逐渐显著降低所以有关联的观点应体现这一点

A项丁克家庭属于调查的对象文中也提到了故应排除B项此项的话题是生育水平与女性意愿没有体现男女意

愿的对比故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C项体现了男女意愿的对比与画线部分有联系应排除D项单独家庭

属于调查的对象也是有关系的故应排除此题为选最弱故正确答案为B

C【解析】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章没有涉及与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关的内容故文章未

涉及的领域是教育学本题选C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调查研究涉及统计学的领域生育意愿又是有关心理学的内容人口学

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学科

D【解析】由文章最后一句可知作者赞同的观点是现在的生育政策应当为人们实现生育意愿提供帮助想办法提升

人们的生育意愿D项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属于为人们的生育提供保障是作者所赞同的AB两项均为

围绕节育采取的措施与作者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的观点相悖均排除C项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是对

作者意图的过度推断作者主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当转变而非减少对计生部门的资源投入力度排除故本题选

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8

5 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①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① D【解析】文章从关于生育意愿的一项研究结果入手提出了我国在过去30年间国民生育意愿总体下降的现实并且指出实际生育水平还要大幅低于已经下滑的生育意愿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更替压力最后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应

该帮助人们提升生育意愿可见文章论述的主题是国民的生育意愿D项生还是不生是生育意愿这一关键词的同义

替换故D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ABC三项都没有包含文章的关键词不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均排除故本题选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9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实验设计

一基本概况

实验设计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

察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

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实验设计作为仅在C类试卷中考察的题型主要测

查应试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

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数据加工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

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情分析

自2015年大多数省份参与事业单位联考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察的模块相对

保持稳定包含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四部分综合分析包含20

题其中实验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类题型具体的题量分布如下

2015年-2017年实验设计题量统计表

年份 2015(上) 2015(下) 2016(上) 2016(下) 2017(上)

考点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题量(道) 5 6 4 6 6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

果科学认识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个体实例开始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一般规律即从个别认识一般这一过程就是归纳过程而想要探求因果联系我们可以用求

同法求异法共变法这三种方法得出某一研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7: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5

(二)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

第一浏览法浏览阅读主要是重点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位置一是篇名文章的篇名将

会帮助读者对文章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但篇章中很少给出篇名相反很多篇章阅读

都需要给文段加一个标题所以我们的重点是看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主要是开头结尾

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

第二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

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由于摆脱了个别字句上的语意纠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

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影响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阅读更能够把握文章内

容的精髓

第三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

速阅读方法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

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一般就是我们的重点句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略读甚至

略过

第四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信息在整篇文章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

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段落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

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这种快速筛选识别信息的能力需要在

阅读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

第五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

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猜读法使读

者角度转换为作者为作者设身处地地考虑作品内容的安排这就使阅读活动始终处于高度活

跃的积极思维状态有助于锻炼提高读者的认识判断能力创造能力

(三)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

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内容理解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

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地提高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的关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而单纯追求速

度那这个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

综合分析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6

四真题感知

所给出的文字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

断和处理

请开始答题

过去30年人口学是社会科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

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最近的一次全面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的30年间

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

国人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调查结果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结果显

示国人只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孩子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

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是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

愿有趋同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

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ldquo生育机

器rdquo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

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ldquo丁克家庭rdquo也就是一

夫一妻而没有小孩儿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

不想要小孩儿的人很可能婚后又想要ldquo爱情结晶rdquo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并不等于实际生育水平20世纪80年代的生育意愿徘徊在两

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时则超过两个半孩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实际生育率则日渐低于生育

意愿落后半个到一个小孩儿这说明想生却因为各种原因生不了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中

国人的生育意愿只有167已经远远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实际生育水平还大幅低

于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愿因此中国的人口更替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已经实施的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学者近期的研究调查的

1万多户符合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

右的家庭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

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

现生育意愿乃至提升生育意愿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7

1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第一段涉及的观点( )①

A与80后相比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

B我国生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C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国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逆转

2 下列哪项调查结果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 )②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与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

Dldquo单独rdquo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3 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领域是( )③

A统计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4 根据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项举措( )④

A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标准

B保证节育措施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C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D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

综合分析

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提到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而此项表明80后和90后的意愿是不一致的也就质疑了第一段的观点B项此项话题是生育水平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C项此项话题是实际生育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D项此项话题是生育

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B【解析】画线部分的观点是男女生育意愿不存在明显差异且都逐渐显著降低所以有关联的观点应体现这一点

A项丁克家庭属于调查的对象文中也提到了故应排除B项此项的话题是生育水平与女性意愿没有体现男女意

愿的对比故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C项体现了男女意愿的对比与画线部分有联系应排除D项单独家庭

属于调查的对象也是有关系的故应排除此题为选最弱故正确答案为B

C【解析】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章没有涉及与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关的内容故文章未

涉及的领域是教育学本题选C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调查研究涉及统计学的领域生育意愿又是有关心理学的内容人口学

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学科

D【解析】由文章最后一句可知作者赞同的观点是现在的生育政策应当为人们实现生育意愿提供帮助想办法提升

人们的生育意愿D项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属于为人们的生育提供保障是作者所赞同的AB两项均为

围绕节育采取的措施与作者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的观点相悖均排除C项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是对

作者意图的过度推断作者主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当转变而非减少对计生部门的资源投入力度排除故本题选

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8

5 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①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① D【解析】文章从关于生育意愿的一项研究结果入手提出了我国在过去30年间国民生育意愿总体下降的现实并且指出实际生育水平还要大幅低于已经下滑的生育意愿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更替压力最后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应

该帮助人们提升生育意愿可见文章论述的主题是国民的生育意愿D项生还是不生是生育意愿这一关键词的同义

替换故D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ABC三项都没有包含文章的关键词不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均排除故本题选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9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实验设计

一基本概况

实验设计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

察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

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实验设计作为仅在C类试卷中考察的题型主要测

查应试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

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数据加工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

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情分析

自2015年大多数省份参与事业单位联考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察的模块相对

保持稳定包含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四部分综合分析包含20

题其中实验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类题型具体的题量分布如下

2015年-2017年实验设计题量统计表

年份 2015(上) 2015(下) 2016(上) 2016(下) 2017(上)

考点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题量(道) 5 6 4 6 6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

果科学认识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个体实例开始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一般规律即从个别认识一般这一过程就是归纳过程而想要探求因果联系我们可以用求

同法求异法共变法这三种方法得出某一研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8: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6

四真题感知

所给出的文字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

断和处理

请开始答题

过去30年人口学是社会科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

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最近的一次全面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的30年间

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

国人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调查结果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结果显

示国人只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孩子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

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是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

愿有趋同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

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ldquo生育机

器rdquo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

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ldquo丁克家庭rdquo也就是一

夫一妻而没有小孩儿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

不想要小孩儿的人很可能婚后又想要ldquo爱情结晶rdquo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并不等于实际生育水平20世纪80年代的生育意愿徘徊在两

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时则超过两个半孩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实际生育率则日渐低于生育

意愿落后半个到一个小孩儿这说明想生却因为各种原因生不了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中

国人的生育意愿只有167已经远远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实际生育水平还大幅低

于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愿因此中国的人口更替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已经实施的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学者近期的研究调查的

1万多户符合ldquo单独二孩rdquo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

右的家庭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

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

现生育意愿乃至提升生育意愿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7

1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第一段涉及的观点( )①

A与80后相比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

B我国生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C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国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逆转

2 下列哪项调查结果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 )②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与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

Dldquo单独rdquo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3 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领域是( )③

A统计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4 根据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项举措( )④

A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标准

B保证节育措施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C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D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

综合分析

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提到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而此项表明80后和90后的意愿是不一致的也就质疑了第一段的观点B项此项话题是生育水平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C项此项话题是实际生育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D项此项话题是生育

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B【解析】画线部分的观点是男女生育意愿不存在明显差异且都逐渐显著降低所以有关联的观点应体现这一点

A项丁克家庭属于调查的对象文中也提到了故应排除B项此项的话题是生育水平与女性意愿没有体现男女意

愿的对比故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C项体现了男女意愿的对比与画线部分有联系应排除D项单独家庭

属于调查的对象也是有关系的故应排除此题为选最弱故正确答案为B

C【解析】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章没有涉及与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关的内容故文章未

涉及的领域是教育学本题选C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调查研究涉及统计学的领域生育意愿又是有关心理学的内容人口学

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学科

D【解析】由文章最后一句可知作者赞同的观点是现在的生育政策应当为人们实现生育意愿提供帮助想办法提升

人们的生育意愿D项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属于为人们的生育提供保障是作者所赞同的AB两项均为

围绕节育采取的措施与作者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的观点相悖均排除C项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是对

作者意图的过度推断作者主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当转变而非减少对计生部门的资源投入力度排除故本题选

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8

5 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①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① D【解析】文章从关于生育意愿的一项研究结果入手提出了我国在过去30年间国民生育意愿总体下降的现实并且指出实际生育水平还要大幅低于已经下滑的生育意愿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更替压力最后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应

该帮助人们提升生育意愿可见文章论述的主题是国民的生育意愿D项生还是不生是生育意愿这一关键词的同义

替换故D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ABC三项都没有包含文章的关键词不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均排除故本题选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9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实验设计

一基本概况

实验设计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

察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

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实验设计作为仅在C类试卷中考察的题型主要测

查应试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

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数据加工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

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情分析

自2015年大多数省份参与事业单位联考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察的模块相对

保持稳定包含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四部分综合分析包含20

题其中实验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类题型具体的题量分布如下

2015年-2017年实验设计题量统计表

年份 2015(上) 2015(下) 2016(上) 2016(下) 2017(上)

考点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题量(道) 5 6 4 6 6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

果科学认识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个体实例开始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一般规律即从个别认识一般这一过程就是归纳过程而想要探求因果联系我们可以用求

同法求异法共变法这三种方法得出某一研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9: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7

1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第一段涉及的观点( )①

A与80后相比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

B我国生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C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国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逆转

2 下列哪项调查结果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 )②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与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

Dldquo单独rdquo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3 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领域是( )③

A统计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4 根据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项举措( )④

A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标准

B保证节育措施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C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D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

综合分析

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提到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而此项表明80后和90后的意愿是不一致的也就质疑了第一段的观点B项此项话题是生育水平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C项此项话题是实际生育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D项此项话题是生育

率而第一段是生育意愿偷换了概念属于无关论证故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B【解析】画线部分的观点是男女生育意愿不存在明显差异且都逐渐显著降低所以有关联的观点应体现这一点

A项丁克家庭属于调查的对象文中也提到了故应排除B项此项的话题是生育水平与女性意愿没有体现男女意

愿的对比故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C项体现了男女意愿的对比与画线部分有联系应排除D项单独家庭

属于调查的对象也是有关系的故应排除此题为选最弱故正确答案为B

C【解析】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章没有涉及与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关的内容故文章未

涉及的领域是教育学本题选C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调查研究涉及统计学的领域生育意愿又是有关心理学的内容人口学

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学科

D【解析】由文章最后一句可知作者赞同的观点是现在的生育政策应当为人们实现生育意愿提供帮助想办法提升

人们的生育意愿D项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属于为人们的生育提供保障是作者所赞同的AB两项均为

围绕节育采取的措施与作者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的观点相悖均排除C项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是对

作者意图的过度推断作者主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当转变而非减少对计生部门的资源投入力度排除故本题选

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8

5 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①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① D【解析】文章从关于生育意愿的一项研究结果入手提出了我国在过去30年间国民生育意愿总体下降的现实并且指出实际生育水平还要大幅低于已经下滑的生育意愿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更替压力最后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应

该帮助人们提升生育意愿可见文章论述的主题是国民的生育意愿D项生还是不生是生育意愿这一关键词的同义

替换故D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ABC三项都没有包含文章的关键词不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均排除故本题选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9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实验设计

一基本概况

实验设计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

察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

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实验设计作为仅在C类试卷中考察的题型主要测

查应试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

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数据加工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

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情分析

自2015年大多数省份参与事业单位联考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察的模块相对

保持稳定包含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四部分综合分析包含20

题其中实验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类题型具体的题量分布如下

2015年-2017年实验设计题量统计表

年份 2015(上) 2015(下) 2016(上) 2016(下) 2017(上)

考点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题量(道) 5 6 4 6 6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

果科学认识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个体实例开始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一般规律即从个别认识一般这一过程就是归纳过程而想要探求因果联系我们可以用求

同法求异法共变法这三种方法得出某一研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10: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8

5 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①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① D【解析】文章从关于生育意愿的一项研究结果入手提出了我国在过去30年间国民生育意愿总体下降的现实并且指出实际生育水平还要大幅低于已经下滑的生育意愿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更替压力最后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应

该帮助人们提升生育意愿可见文章论述的主题是国民的生育意愿D项生还是不生是生育意愿这一关键词的同义

替换故D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ABC三项都没有包含文章的关键词不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均排除故本题选D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9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实验设计

一基本概况

实验设计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

察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

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实验设计作为仅在C类试卷中考察的题型主要测

查应试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

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数据加工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

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情分析

自2015年大多数省份参与事业单位联考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察的模块相对

保持稳定包含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四部分综合分析包含20

题其中实验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类题型具体的题量分布如下

2015年-2017年实验设计题量统计表

年份 2015(上) 2015(下) 2016(上) 2016(下) 2017(上)

考点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题量(道) 5 6 4 6 6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

果科学认识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个体实例开始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一般规律即从个别认识一般这一过程就是归纳过程而想要探求因果联系我们可以用求

同法求异法共变法这三种方法得出某一研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11: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9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 1051010

10510101051010实验设计

一基本概况

实验设计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中C类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

察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

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实验设计作为仅在C类试卷中考察的题型主要测

查应试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

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数据加工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

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情分析

自2015年大多数省份参与事业单位联考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察的模块相对

保持稳定包含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四部分综合分析包含20

题其中实验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类题型具体的题量分布如下

2015年-2017年实验设计题量统计表

年份 2015(上) 2015(下) 2016(上) 2016(下) 2017(上)

考点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生物和物理实验

题量(道) 5 6 4 6 6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

果科学认识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个体实例开始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一般规律即从个别认识一般这一过程就是归纳过程而想要探求因果联系我们可以用求

同法求异法共变法这三种方法得出某一研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12: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10

(一)求同法

求同法又叫契合法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有且只有一

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推出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例如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户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乙户

报告说他家里的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丙户丁户等也作了同样的报告现在我们要寻找呕

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

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

吐昏迷的原因这种寻找因果联系的方法就是求同法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青年 偶尔生病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丙户 老人 长年吃药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helliphellip

所以A井的井水是甲乙丙三户之间共同之处三户产生的结果都是呕吐昏迷因此得

出实验结论饮A井的水导致住户呕吐昏迷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考察的情况是否足够多是否存在反例

考察的情况越多越能排除偶然性不相干的共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从而结论

的可靠程度相应也就得到了提高

2是否存在另有他因

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存在的其他情况

(二)求异法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出现但在

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

生的原因

例如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甲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饮A井的水 呕吐昏迷

乙户 儿童 身体一直很健康 不饮A井的水 没有出现呕吐昏迷症状

helliphellip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13: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11

甲和乙之间很多情况都是一样的只有饮水不一样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可以

得出实验结论是饮A井的水导致呕吐昏迷

求异法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加入某种情况

(即某种条件某种原因)进一步观察被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在对照组中则不加入某种情

况再将两个场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推出可靠程度较高的结论

为了提高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反两种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因为求异法是从同中求

异如果相异之处不止一个就很难判定真正原因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三)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

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

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0 通电001摩尔升的

醋酸溶液25亳升灯泡钨丝红暗淡

2 50 通电 同上 灯泡比较明亮

3 100 通电 同上 灯泡明亮

helliphellip

因此实验结论随着温度升高灯泡亮度逐渐变亮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运用共变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情况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唯一的还是另有其他变化的现象如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唯一的则结论就比较可靠如果还有其他发生变化的现象则已知变化着的现象可能是被

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也可能是部分原因也可能根本不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一般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就消失甚至发

生反向共变

【名师点拨】

实验结论揭示了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三种方法可以轻易得出实验结论

而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过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对实验结论的一个升华实验目的在于获

实验设计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14: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12

得和解释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实验目的类题目考生着重根据实验方法找

出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对二者进行归纳升华就可以确定实验目的

例如

方法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结

求同法同 饮 一 口 井

的井水呕吐昏迷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相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求异法

甲户饮 A 井

水乙户没有

饮A井井水

甲户出现呕吐昏

迷乙户没有出现

上述症状

饮A井的水导致

住户呕吐昏迷

探究住户呕吐昏迷

的原因

探究 实 验 变 量 和

实验 结 果 之 间 的

因果联系

共变法

溶 液 温 度 由

0-50-

100 逐 渐

增高

灯泡由暗淡-较

明亮-明亮导电

性逐渐增强

随着温度升高灯

泡 亮 度 逐 渐 变

亮醋酸溶液的导

电性逐渐增强

研究温度对弱电解

质溶液导电性强弱

的影响

探究 不 同 实 验 变

量和 实 验 结 果 之

间的因果联系

四真题感知

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

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

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

时被试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ldquo我rdquo是新题型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

Page 15: 2018 年事业单位全攻略 “我”是新题型讲义 · 一、基本概况 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要求是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自

13

例1(2016-下半年-95)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实验的目的( )①

A测试刺激物数量对触觉判断的影响

B研究神经末梢对铅笔笔尖刺激的反应

C研究不同身体部位触觉敏感性的差异

D测试铅笔笔尖的尖锐程度

例2(2016-下半年-96)以下哪项设计最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②

A在不同的时间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

C在黑暗的环境中让李某睁着眼重复上述实验

D对其他被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例3(2016-下半年-97)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③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实验设计

C【解析】该实验运用的设计方法是共变法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变量是不同身体部位的分辨能力不

同因此可以推测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觉敏感性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中的刺激物数量在身体

不同部分是一样的不可能研究刺激物数量排除B中神经末梢一词实验中没有涉及该概念D中的笔尖的尖锐程度也

没有涉及均排除

D【解析】A属于无关项B改用其他差异物体对李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触觉灵敏度差异还是针对李某这个个体

而言的要想归纳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应该增加被试样本进行重复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C中黑暗中睁眼跟实

验中闭眼效果是类似的都是测试触觉反应灵敏度不能增加结果可靠性

B【解析】实验结果显示笔尖接触不同的身体部位被试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强弱能力不同A中皮肤厚度不同是否

意味着灵敏度不同没有说清楚不能选B中不同部位灵敏度不同对笔尖的感知不同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BC不能解释身体对相同数量的笔尖刺激不同部位不相同这一结果D反应速度不同不代表反应结果不同

华图教育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