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83
思思思思思思思思思思思 思思思 思思思思思思 思思思思思思

Upload: jared-mckinney

Post on 31-Dec-2015

4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二、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世界. 1 、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 — 英国 (不成文宪法). 2 、第一部成文宪法 — 美国 ( 1787 年). 3 、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 — 法国 ( 1791 年).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二、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世界 1 、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英国(不成文宪法)

2 、第一部成文宪法 — 美国( 1787 年)

3 、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 —法国( 1791 年)

4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苏联 ( 1918 年)

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的四部宪法

1954 年宪法 1975 年宪法 1978 年宪法

1949 年的《共同纲领》

1982 年宪法

返回 NEXT

宪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四次修正案:1 、 1988 年第七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

2、 1993 年第八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

3、 1999 年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

4、 2004 年第十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

返回 下一节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基本特征:

1 、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2 、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3 、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效力高于

效力高于

普通法

律普通法

律 行政法

规行政法

规 组织规

章组织规

章 公民的

行为准

则 公民的

行为准

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返回

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根本制

度根本制

根本任

务根本任

国家性质国家性质

国家形式国家形式

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权利义务基本权利义务

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建设

宪法——

国家的根本

法宪法——

国家的根本

返回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提出修

正案

提出修

正案

通过修

正案

通过修

正案

修正案

生效

修正案

生效

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返回 NEXT

3 、从制定、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法律要更加严格、更为复杂。

我国宪法修改

全国人大常委会或 1/5 以上全国

人大代表提议

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2 、人民主权原则3 、保障公民权利原则4 、法治原则5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三、基本经济制度 1、明确规定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 、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民——政治概念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社会经济权社会经济权

文化教育权文化教育权

特定主体权利特定主体权利返回 NEXT

人身自由权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领导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一)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民法确立的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

“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

三、民法确立的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 (二)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 (三)保护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四)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 (五)尊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二)民事主体制度公民(自然人)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 生理死亡 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两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下落不明公民为死亡的法律制度。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 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

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包括痴呆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们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15 岁女孩买手机行为是否有效?

今年年初,正在念初三的 15 岁的小莉(化名)用积攒下来的压岁钱 1200 元,从北京静超时代通讯设备销售有限公司购买了一部“南方高科” S691 型手机,但没用多久,手机却因主板出现故障而无法使用。

为此,小莉的母亲将静超时代公司告上法庭,认为小莉购机并未征得家长的同意,且手机又出现故障无法使用,要求法院判决双方的买卖合同无效,静超时代公司双倍返还货款 2400 元并赔偿经济损失。

静超时代公司辩称,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不可能去判断每一个消费者的年龄,故不同意双倍赔偿的请求。

6月 1日,海淀法院以小莉购机时未成年确认合同无效,一审判决销售商返还货款 1200 元。其他不予支持。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年仅 15 岁的小莉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她在购机时能够对手机的品牌、外观等进行选择,但却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即手机的通话费、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等无法作出相应的预见,故法院认为小莉购机确系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

不满 10 周岁的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需要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完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二)法人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法人成立的条件1 、依法成立;2 、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 责任。

(二)民事行为制度

是指公民或者法人 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 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 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道

德;符合法定形式。

无效的民事行为 :

( 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 3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四)民事权利制度

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权能):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占有(对财产的实际控制)•使用(对物的性能的利用)•收益(孳息,利用原物所取得的新增经济利益)

收 益 (孳息)

天然孳息

法定孳息

•处分(所有人对其财产依法进行处置的权利)

债权债的主体是特定的。债的内容表现为债权实现只有通过请求债务

人为一定的行为才能得到实现。债的客体是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所

指向的对象,又称债的标的。债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智力成果。

继承权 财产继承,是指公民死亡或宣告死亡后,按

照法定程序,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二、法定继承: 概念: 指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的原则均按照法律规定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

(一)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父母、子女)第

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

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三、遗嘱继承: 1 、遗嘱 遗嘱是指公民生前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

其个人财产或其他事务预先作出处分,并于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五)民事责任制度

1 、民事 责任是以财产责任为主的一种法律责任。

2 、民事 责任是对民事 违法行为所应 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3 、民事 责任是以对权力受害人承担民事 责任为主的一种法律 责任。

(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的种类:

(一)一般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两年

(二)特殊诉讼时效。

1 、身体受伤害要求赔偿的民事权利; 2 、未经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 3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承租人要求给付租金

及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 4 、向丢失或损毁寄存财产的寄存人请求赔

偿损失的民事权利。

(七)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节 合同法一、合同法概述(一)合同的概念 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 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订立的程序:

1 、要约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人

受要约人

发出要约的人

接受要约的人

要约 承诺与

2 、承诺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三、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一)合同的内容: 1 、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 、标的。 3 、数量。 4 、质量。 5 、价款或者报酬。 6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 、违约责任。 8 、解决争议的方法。

四、 刑事法律制度

(一) 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二) 犯罪概述

一、犯罪的概念: 1 、具有社会危害性。2 、具有刑事违法性。3 、具有应受惩罚性。

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依照刑法规定, 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 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成立犯罪所必需具备的条件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

要 件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排除犯罪的事由(一)正当防卫 为了 保护国家、公共利 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本质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制止不法侵害行为保护合法权益保护合法权益

1 、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起因条件)

2、针对实际发生而又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 (时间条件)

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限度条件)

×假想防卫

×防卫挑拨、互殴

×防卫过当

×伤害无辜

正当防卫要件

3 、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者本人(对象条件)

4、防卫意图正当(主观条件)

、防卫不适时

(二)紧急避险 为了使法律所保 护的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损害另一较小权益,以保护较大权益免遭危险损害的行为

※避险意图 为保护合法利益

※避险客体 第三者的合法权益※避险时间 危险迫在眉睫

×假想避险

×避险不适时

× 保护非法利益

※避险可行性 不得已※避险限度 以较小损害避免较大损害 ×避险过当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

※避险起因 合法利益存在危险

故意犯罪形态

犯罪准备状态

犯罪被迫停止状态犯罪自动停止状态犯罪完成状态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犯罪既遂

故意犯罪 未完成 形态

共同犯罪(一)概念

1 、必须有两人以上(主体条件)

2 、必须有共同故意(主观条件)3 、必须有共同行为( 客观条件)

二 人 以 上 共 同 故 意 犯罪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1 、主犯2 、从犯3 、胁从犯4 、教唆犯

(三) 刑罚制度一、刑罚的概念、目的和特征犯罪 刑事责任 刑罚

预防和减少犯罪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刑罚目的

  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由国家 审判机关依法 对犯罪人所适用的剥夺或限制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二、刑罚的体系管制(限制自由刑)拘役(短期自由刑)

无期徒刑(终身自由刑)死刑(生命刑)

罚金(财产刑)

剥夺政治权利(资格刑)没收财产(财产刑)

驱逐出境(仅适用外国人)

有期徒刑( 自由刑)

刑罚的裁量

累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1 、累犯的概念

是指因故意犯罪而受到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后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

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

( 2 )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 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度条件)

( 3 )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 以后的 5 年之内(时间条件)

2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 1 )前后两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主观条件)

自首和立功 1 、自首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 、立功   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查证属实,或者提供 重要线索、证据,从而使公安司法机关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一人所犯

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按照法定的原则和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的量刑制度。

我国适用数量并罚的有三种不同情况:

缓刑 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项制度。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其特点是:既判处一定刑罚,又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期间保留执行的可能性,缓刑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

缓刑适用的条件是:①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 3 年以下有徒刑的犯罪人。②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

实不致再危害社会。③必须不是累犯。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

诉讼法包括

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

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民事诉讼管辖

民事案件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 、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划分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

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民事诉讼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2)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有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3)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 4)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它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2 、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指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普通地域管辖 普通地域管辖是指民事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

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原告就被告”原则。

民事诉讼参加人 民事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诉讼的当事人

和类似当事人诉讼地位的人。 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

代表人、第三人。类似当事人诉讼地位的人是诉讼代理人。

(二)民事诉讼程序

第一审普通程序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

理简单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

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由审判员 1 人独任审理,可以用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当事人、证人,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3个月内审结。

第二审程序

1 、上诉必须具备的条件 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期限为 15 日,对裁定提起

上诉的期限为 10 日 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

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

审判监督程序 人民法院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的错误,而进行再审的程序。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 必须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申请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协议生效后二年内提出。

应当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 提出。

特别程序 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

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案例分析 我家有一只古壶,据说是爷爷那时候买的。由于年代久远,壶的颜色已不鲜艳了,我几次搬家,也觉得安置它极为不便。正好有一天我的同事王某来我家串门,好像对这只壶特别感兴趣。我说:“你感兴趣我送给你好了。”王某想了想说:“这样吧,我给你 50 元钱,如果以后这壶值钱了,你别找我要。”我就答应了。不久,我从另一同事处得知,王某将这壶送到有关部门去鉴定,证实这壶是珍贵文物,有重要历史价值,市博物馆拟出 50000 元收购。我知道自己亏了,就去找王某要壶,王某以已与我说好不能反悔并已付钱为由拒不还我。请问:王某应不应该将壶还给我?

案例分析

楚某,男, 35 岁,患癫痫病,一直未婚。一日,楚某与同单位的刘某、王某等人喝酒。其间楚某说自己有笔钱留做结婚之用。因喝酒过多,楚某癫痫病发作了,刘某等人知其病史,也未在意。稍后,刘某忽然想起一事,对楚某说:“我现在缺钱用,我把摩托车卖给你,反正你也有钱。”楚某迷迷糊糊点头同意。当场楚某在刘某写的卖车合同上按了手印,王某等人作证。两天后刘某将摩托车开到楚某家,交货要钱。楚某却不知何故。刘某拿出合同要求按合同办事,楚某不同意,二人诉至法院。 问:楚某和刘某买卖摩托车的合同有效与否?为什么?

本章思考题:

1 、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2 、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 、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4 、举例说明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