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12
异异异异异异异异异 异异异 异异异 异异2012.11.27

Upload: eitan

Post on 05-Jan-2016

7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报告人:许燕丽 时间: 2012.11.27. 纯 NiO /SiO 2 在氢气气氛中, 700 ℃还原成 Ni 后,在温度高于 600 ℃时对异丁烯也有选择性。 Ni NiC. 图一:不同还原温度下 NixPy ( x/y=1:1 )脱氢效果对比. 450-500 ℃,选择性有上升的趋势 原因:磷化镍在起主要作用 500-550 ℃,选择性有下降的趋势 原因:催化剂逐渐被碳化, P 不在起大作用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报告人:许燕丽时间: 2012.11.27

Page 2: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图一:不同还原温度下 NixPy ( x/y=1:1 )脱氢效果对比

450 500 550 600 650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

选择

T/ ℃

600℃还原 650℃还原 700℃还原 750℃还原

450-500℃ ,选择性有上升的趋势 原因:磷化镍在起主要作用500-550℃ ,选择性有下降的趋势 原因:催化剂逐渐被碳化, P 不在起大作用550-600℃ ,选择性有上升的趋势 原因:所形成的碳化镍发挥作用600-650℃ ,选择性有下降的趋势 原因:由于积碳,催化剂活性降低

纯 NiO/SiO2 在氢气气氛中, 700℃ 还原成Ni 后,在温度高于600 ℃ 时对异丁烯也有选择性。 Ni NiC

Page 3: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因此实验方案调整为:

第一部分 NiP 部分(温度 <500℃ )1. 选出活性最高的温度点2. 在活性最高的温度点,考察不同 Ni : P 的效果

第二部分NiC 部分(温度 >500℃ )1. 温度越高,活性越好2. 温度定为 650℃ ,比较不同 Ni : P 的效果3 改善积碳现象

500℃

Page 4: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第一部分: NiP 部分选用 Ni : P=1 的催化剂为例, 700℃ 还原,分别降至 450,475,500℃ ,再通入 C4H10 ,比较活性。

20 40 60 80 100 12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

选择

/ mi n时 间

450℃475℃500℃

温度 475℃

纯 NiO , 700 还原, 600℃ 无异丁烯纯 NiO 的碳化温度 >600因此掺加 P 能降低 Ni 的碳化温度

Page 5: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在温度为 475℃ ,考察不同 Ni : P 比的影响

1 2 30

10

20

30

40

501. 5

1. 0

0. 5

/%百

分数

Ni P:

选择性转 化率

P 的加入能够降低碳化温度

P 的作用

低温下 NiP 对异丁烯有选择性

结论:优点:在较低温度下就对异丁烯有选择性,且稳定性较好。 缺点:转化率都 <5% 因此把研究重点放在 NiC 部分。

Page 6: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第二部分: NiC 部分实验条件是:还原温度为 700℃ ,降至 550 600℃ ℃ 取样, 650℃ 恒温 变量为: Ni : P 比不同

540 560 580 600 620 640 6600

10

20

30

40

50

60

70

普氢转 化率

纯氢转 化率

纯氢选择性

普氢选择性

/%

百分

T/ ℃

催化剂前驱体磷酸镍还原后是 NiP , NiP 的性质是遇氧会有激烈的氧化反应,一般是需要经过表面钝化才能暴露于空气中。

Ni : P=5 650℃

1 2 3 4 50

10

20

30

40

50

60

70

3. 0

Ni C

5. 0

1. 51. 5

1. 0

/%百

分数

选择性 转 化率

Page 7: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现象:1.Ni : P=5 有严重的积碳现象,稳定性差。2. 纯 NiO 活性下降很快。3. 纯 NiO 的还原温度对反应有很大影响。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0

10

20

30

40

50

/%百

分数

/ mi n时 间

选择性 转 化率

直接升温至 650℃ ,积碳

650℃ 还原,在 650℃ 反应积碳

700℃ 还原,降至 650℃ 反应,虽不积碳,但活性下降

很快。

1 2 3 4 5 6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20mi n关氢气后

75mi n关氢气后关氢气

95mi n70mi n

通 入原料

/%

百分

: 650℃ Ni O图 时 纯 催化反 应随时 间变 化

选择性 转 化率

选择性 转 化率

0

10

20

30

40

50

60

/%

百分

Ni : P=5 Ni O

同条件, 700℃ 还原, 650 取样

Page 8: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积碳 :根据导致积炭的气体成分 , 积炭分为两类 :CH4 、 CO 、 H2 还原气氛引起的积炭和不饱和烃类聚合或缩合引起的结焦文献报道: [1]

• 催化剂表面金属镍的数量及分布对催化剂积碳率有较大影响。• 强酸和强碱条件下浸渍制备的催化剂反应后积碳量较大 , 但反应活性高。

而中性条件下浸渍制备的催化剂积碳量相对较小,反应活性也低。• 在含稀土氧化物助剂的催化剂中 , 活性金属镍并非直接载在载体上 , 而是

附着于稀土氧化物表面并与其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 , 形成一种夹心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抑制制备及反应过程中镍的迁移富集 , 提高镍晶粒的分散度 , 阻碍积碳过程中相邻镍活性中心间的作用 , 从而有效减少积碳的生成。

• 催化剂反应后 , 表面生成三种不同类型的积碳物 : Cα( 碳化物 ) , Cβ( 多环芳烃结构焦炭或石墨型积碳物的前驱物 ) 和 Cγ( 石墨碳 ) 。 C α 具有较高的活性 , 它的生成将不影响催化剂反应活性 ; C γ 活性较低 ;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 C α 、 C β 、 C γ 逐次转化直至生成 C γ, 导致催化剂失活。

[1]李文英 ,冯杰 ,谢克昌 , CH4-CO2 重整反应镍催化剂的积碳性能研究 .JOU RNAL O F FU EL CHEM ISTRY AND TECHNOLO GY[J] ,25(5),1997

Page 9: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NiC 部分:从基本的 NiO评价活性,在此基础上在加入 P 比较两者的活性。

下一步计划着手点:提高金属 Ni 的稳定性1 双金属催化剂: Ni-Sn Ni-Mo Ni-Bi Ni-Pd2 碱金属助剂 : LaO 镨 Pr2O3

Page 10: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1 双金属催化剂制备:• Ni-Sn/SiO2 制备 10g Ni :Sn=1:1

Ni(NO3)2.6H2O 3.9818g , SnCl2.2H2O 3.0413g SnCl2.2H2O 用 HCl溶解 干燥煅烧后用去离子水洗去 Cl-

• Ni-Mo/SiO2 制备 10g Ni:Mo=1:1 ,分步浸渍法,先浸渍钼酸铵 Ni(NO3)2.6H2O 3.9818g , ( NH4 ) 6Mo7O24.4H2O 2.3801g

• Ni-Bi/SiO2 制备 10g Ni:Bi=6:1

Ni(NO3)2.6H2O 3.9818g , Bi(NO3)3.5H2O 1.0898g ,用 HNO3溶解

• Ni-Pd/SiO2 制备 10g Ni:Pd=10:1

Ni(NO3)2.6H2O 3.9818g , PdCl2 0.23901g, 用 NaCl溶解(煅烧后用去离子水洗去 Na+,Cl- )

室温浸渍 2h 100℃干燥 500℃煅烧 3h 研磨 24目

Page 11: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25 350 375 400 425

0

10

20

30

40

50

60

/%

选择

T/ mi n

Ni - Sn Ni - Bi Ni - Mo Ni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25 350 375 400 425

0

10

20

30

40

50

60

/%转

化率

T/ mi n

Ni - Sn Ni - Bi Ni - Mo Ni

选择性: Ni-Sn转化率: Ni

Pt-Sn ( Pt易富集) Sn 的加入,一般是形成 Pt-Sn 合金,改变 Pt 的电子和几何结构,分散 Pt的活性位。Pt-Sn/Al2O3 (加入少量的水和甲醇,能够改善其性能) Sn 的加入一方面能够使载体酸性位中毒,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表面吸附氢的迁移率,还能够能加 Pt 的分散性。

Page 12: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Ni : Sn=1:1下一步制备: Sn Ni : Sn=0.5 Ni :

Sn=1.5Ni : Mo=1:1下一步制备: Mo Ni : Mo=0.5 Ni :

Mo=1.5

筛选出最优催化剂,考虑加入 P元素的影响。考虑加入少量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