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63
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

Upload: sezja

Post on 05-Jan-2016

6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第十五章 平肝熄风药. 第十五章 平肝熄风药. 含义: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平肝熄风药。 性能功效:皆入肝经,多为介类或虫类药,古有“介类潜阳,虫类搜风”之说。具有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或镇惊安神等作用。 主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肝风内动、癫痫抽搐、小儿惊风、破伤风等证。. 第十五章 平肝熄风药. 分类: 1 .平肝潜阳药:性多寒凉,矿石介类药为多,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为主,兼有镇惊安神,清肝明目作用。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中药学

中药学铁岭市卫生学校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Page 2: 中药学

第十五章 平肝熄风药 

Page 3: 中药学

第十五章 平肝熄风药 含义: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

用的药物,平肝熄风药。 性能功效:皆入肝经,多为介类或虫类药,

古有“介类潜阳,虫类搜风”之说。具有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或镇惊安神等作用。

主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肝风内动、癫痫抽搐、小儿惊风、破伤风等证。

Page 4: 中药学

第十五章 平肝熄风药 分类: 1 .平肝潜阳药:性多寒凉,矿石介类药

为多,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为主,兼有镇惊安神,清肝明目作用。

2 .熄风止痉药:寒温不一,虫类药为多,且具毒性,主治肝风内动,癫痫抽搐及破伤风等证,兼有化痰解毒,通络止痉等作用。

Page 5: 中药学

第十五章 平肝熄风药 配伍方法:热极生风,肝风内动-清热泻

火或清肝热药;阴血亏虚生风-滋阴或补血药;风痰所致-化痰药;脾虚慢惊-健脾益胃药。

使用注意:药性寒凉之品,适用于肝经热盛者,脾虚慢惊者忌用;少数药性偏温燥,血虚阴伤者慎用。

Page 6: 中药学

一、平肝潜阳药 教学内容 掌握:石决明、牡蛎 熟悉:珍珠母、代赭石 了解:紫贝齿、刺蒺藜

Page 7: 中药学

石决明 来源: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

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

贝壳。

Page 8: 中药学

石决明 治肝阳上亢及肝热目疾之要药(镇肝、凉

肝之要药) 性能特点:咸寒清热,质重潜阳,独入肝

经,故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为镇肝、凉肝之要药。

镇肝:是针对肝肾阴虚,阳亢化风,气血上逆之病机,而采用重镇潜阳的治法。

平肝:是针对肝经热盛,热极生风病机而采用的治法。

Page 9: 中药学

石决明 性能:咸,寒。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Page 10: 中药学

石决明 主治: 1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头晕止眩。常

配伍生地、白芍、牡蛎等。 2 .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翳膜遮晴,视

物模糊。 用量用法: 15 - 30 克,宜打碎先煎。平

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Page 11: 中药学

牡 蛎 来源:牡蛎科动物 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

江牡蛎 的贝壳。

Page 12: 中药学

牡 蛎 平肝潜阳和软坚散结要品 性能特点:咸涩质重,入肝经,重以镇潜,

咸以软坚,涩以收敛,故有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功效。

Page 13: 中药学

牡 蛎 功效: 平肝潜阳, 软坚散结, 收敛固涩 (功似龙骨 而长于软坚 散结的药物)

Page 14: 中药学

牡 蛎 主治: 1 .阴虚阳亢的头晕目眩及肝风内动,四

肢抽搐。常与龙骨、龟板、牛膝等配伍-镇肝熄风汤;龟板、鳖甲、白芍-三甲复脉汤。

2 .痰火郁结的痰核,瘰疬,癥瘕积聚。近代常用以治肝脾肿大。

Page 15: 中药学

牡 蛎 3 .正虚不固,精气滑脱的①自汗、盗汗、

②遗精、③崩漏、带下。 ① 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牡蛎散;②沙

苑子、芡实-金锁固精丸;③煅龙骨、山药、乌贼骨。

4 .胃痛泛酸,呕吐。煅牡蛎有制酸作用,可用于胃酸过多、胃溃疡等,乌贼骨、浙贝。

Page 16: 中药学

牡 蛎 用量用法: 10 - 30 克,宜打碎先煎。 生用-平肝潜阳、软坚散结; 煅用-收敛固涩、制酸。

Page 17: 中药学

珍珠母 来源: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或珍珠贝科动

物马氏珍 珠贝的贝 壳。

Page 18: 中药学

珍珠母 性能: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 平肝潜阳, 安神, 定惊明目。

Page 19: 中药学

石决明、珍珠母 均为动物贝壳,咸寒质重,清肝明目,平

肝潜阳,治肝火目赤,肝阳上亢眩晕等证,常相须为用。

石决明:潜阳清肝力强,兼退虚热。 珍珠母:功力较弱,兼有镇惊安神之效。

Page 20: 中药学

代赭石 成分:主含三氧化二铁( Fe2O3 )

Page 21: 中药学

代赭石

清镇肝阳降逆要药性能: 苦,寒。归肝、心经。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Page 22: 中药学

紫贝齿 来源:宝贝科动物阿拉伯绶贝的贝壳。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Page 23: 中药学

刺蒺藜 来源: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

Page 24: 中药学

刺蒺藜 性能: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平抑肝阳, 疏肝解郁, 明目, 祛风止痒

Page 25: 中药学

二、熄风止痉 教学内容 掌握:羚羊角、天麻、钩藤、 熟悉:地龙、僵蚕 了解:全蝎、蜈蚣

Page 26: 中药学

羚羊角 来源: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赛加羚

羊的角。

Page 27: 中药学

羚羊角 为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 性能特点:本品味咸性寒,入肝经能平肝息风、清肝明目,为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入心经能清热解毒,为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

Page 28: 中药学

羚羊角 性能: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 熄风止痉,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Page 29: 中药学

羚羊角 主治: 1 .肝热急惊,癫痫抽搐。本品有较强的

熄风止痉作用,为治惊风抽搐的要药,药性寒凉,清热力强,对于热极生风者尤为适宜(热极生风之惊痫抽搐,神昏痉厥首选药)。常与钩藤、菊花、白芍等配伍。

2 .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燥,失眠。常与菊花、石决明等同用。

Page 30: 中药学

羚羊角 3 .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头

痛。常与龙胆草、决明子、黄芩等配伍-羚羊角散。

4 .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犀角、石膏、知母。

5 .肺热咳嗽。

Page 31: 中药学

羚羊角 用量: 1-3g 。入煎剂宜另煎两小时以上,取汁服,亦可磨汁冲服或研粉服,每次 0.3-0.5g 。

使用注意:性寒凉,脾虚慢惊者忌用。

Page 32: 中药学

羚羊角 备注: 通天眼是羚羊角所特有的特征。从羚羊角

的基部横截面处取出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后,角下半段呈空洞,上部在角的中间有细孔一条,直通尖端,对光透视,此细孔在上半段中央隐约可见,直通角尖,故称“通天眼”。切记,没有通天眼的不是真品。

Page 33: 中药学

天 麻 来源:兰科植物 天麻的干燥块茎。

Page 34: 中药学

天 麻 风药中之润剂,治肝风内动、肝阳眩晕之

要药,治惊痫抽搐所常用 性能特点:本品甘缓不峻,性平无寒热之

偏,专入肝经,功善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凡肝阳、肝风所致诸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宜,既为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又为治惊痫抽搐所常用。此外,还能祛风通络,治风湿痹痛。

Page 35: 中药学

天 麻 性能:甘,平。归肝经。

Page 36: 中药学

天 麻 功效: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

止痹痛 (药理: 镇静催眠, 抗惊厥, 降血压, 抗眩晕)

Page 37: 中药学

天 麻 主治: 1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本品为治肝风

内动之要药,功能熄风止痉,且甘润不烈,作用平和,故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证,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小儿急惊:钩藤、羚羊角、全蝎-钩藤饮;脾虚慢惊:人参、白术、僵蚕-醒脾散;破伤风:天南星、白附子-玉真散。

Page 38: 中药学

天 麻 2 .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本品既

熄肝风,又平肝阳,故为治疗肝阳上亢眩晕之良药。钩藤、黄芩、牛膝-天麻钩藤饮。

3 .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本品能祛风湿,止痹痛。川芎-天麻丸。

Page 39: 中药学

钩 藤 来源: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 , 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Page 40: 中药学

钩 藤 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常用品,治肝阳上

亢眩晕要药

Page 41: 中药学

钩 藤 性能: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效: 熄风止痉, 清热平肝

Page 42: 中药学

钩 藤 主治: 1 .热盛动风,四肢抽搐。常与羚羊角、

龙胆草等配伍。治小儿急惊,与天麻、全蝎等同用。

2 .肝经有热,头胀头痛,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又为治惊痫抽搐所常用。菊花、石决明。本品既能清泄肝热,又能平抑肝阳,夏枯草、黄芩。

Page 43: 中药学

钩 藤 3 .治疗高血压,有温和的降压作用,对

高血压属肝热阳亢者疗效较佳。 注意: 10 - 15g ,入煎剂宜后下,不宜久

煎,有效成分易破坏(> 20℃)。

Page 44: 中药学

天麻、钩藤 均入肝经,功能熄风止痉,平抑肝阳,治

肝风内动之惊痫抽搐,肝阳上亢之眩晕。 天麻:性平柔润,凡肝风、肝阳诸证,无论寒热皆宜,为治眩晕之要药;又能祛风通络止痛,治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

钩藤:药性微寒,兼能清肝,治肝热动风,肝火头痛等证。

Page 45: 中药学

地 龙 来源:钜蚓科动 物参环毛蚓、或 缟蚯蚓的干燥体。 前者习称“广地 龙”。后三种习称 “沪地龙”。

Page 46: 中药学

地 龙 性能: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 清热熄风, 平喘, 通络, 利尿

Page 47: 中药学

地 龙 主治: 1 .壮热,惊风,手足抽搐。钩藤、僵蚕。 2 .肺热喘咳。石膏、杏仁、麻黄。 3 .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气虚

血滞,半身不遂。当归、川芎、黄芪-补阳还五汤。

Page 48: 中药学

地 龙 4 .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5 .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原发

性高血压,腮腺炎,丹毒,精神病等。 性善走窜,清热力强,所治病证,均以热邪为患为佳,长于通络

用量: 5 - 10g ,研末吞服,每次 1 - 2g 。

Page 49: 中药学

僵 蚕 来源: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蚕娥科昆虫家蚕

的 4--5龄的幼虫因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

致死的

Page 50: 中药学

僵 蚕 性能: 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可治多种原因所致的惊痫抽搐,对惊风、

癫痫夹痰尤宜。

Page 51: 中药学

僵 蚕 功效: 熄风止痉, 祛风止痛, 祛内止痒

Page 52: 中药学

全 蝎 来源: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

的干 燥体。

Page 53: 中药学

全 蝎 性能: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Page 54: 中药学

蜈 蚣 来源:蜈蚣科昆虫棘巨蜈蚣的干燥体。

Page 55: 中药学

蜈 蚣 性能: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Page 56: 中药学

全蝎、蜈蚣 同源于虫类且有毒,均能熄风止痉,解毒

散结,通络止痛,治急慢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中风面瘫,半身不遂,疮痈肿毒,瘰疬痰核,偏正头痛,风湿顽痹等证。

蜈蚣:性温,毒大力强。 全蝎:性平,毒性及药力均稍缓。

Page 57: 中药学

牛 黄 来源: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牛科动物牛 干燥的胆结石。

Page 58: 中药学

牛 黄 性能: 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 化痰开窍 凉肝息风 清热解毒

Page 59: 中药学

牛 黄 主治 1. 热病神昏。 2. 小儿惊风,癫痫。 3. 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

Page 60: 中药学

牛 黄 用法用量:入丸、散剂,每次 0.15~ 0.35

g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 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Page 61: 中药学

珍 珠 来源:蚌科动物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的蚌

壳或珍珠 贝科动物 马氏珍珠 贝等双壳 类动物受 刺激形成 的珍珠。

Page 62: 中药学

珍 珠 性能:甘、咸, 寒。归心、肝经。 功效 : 安神定惊, 明目消翳, 解毒生肌。

Page 63: 中药学

珍 珠 主治 1.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 2. 惊风,癫痫。 3. 目赤翳障,视物不清。 4. 口内诸疮,疮疡肿毒,溃久不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