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50
Leadership Program Leadership Program

Upload: laputa-brand-strategy-and-design

Post on 24-Mar-2016

2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A diary for the journey to the Himalayans from NTU leadership program

TRANSCRIPT

Page 1: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Leadership Program Leadership Program

Page 2: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2009年,夏天。

滿腔熱血的我們,就這樣帶著無限的憧憬與期待,向著這一生

從未想像過的挑戰走去。喜馬拉雅山,我們來了!

Page 3: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Overture序曲Learning by Doing on Reflection

Learning by Doing with Giving

Intelligence plus Character---that is the true goal of education

智慧加上品格才是教育真正的目標-----金恩,馬丁路德

Page 4: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Beginning Project Pro�le

臺大領導學程於今年7月30日至08月23日共有十六位學生及一位行政助理在電機

系陳教授永耀的帶領下,前往高山王國-尼泊爾的昆布地區進行登山健行的戶外領導課

程,並於成功登上標高5545公尺的Mt. Kala Patthar後在當地之教育重鎮昆瓊(

Khumjung)進行社區服務。

此專案是由臺灣體育大學(臺體大)戶外領導研究中心的謝教授智謀所發想,除了

臺大領導學程及臺體大外,還有東海大學博雅書院以及宜蘭家扶中心共53名學生參與此

團隊。專案內容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在喜馬拉雅山區進行登山健行戶外領導課程;

第二部分為社區服務計畫。目的希望透過這兩部分的課程培養學生擁有國際視野,激發

同學奮發向上,領導服務眾人以及關懷自然環境的企圖心。同時透過冒險教育幫助學生

自我成長,提高自我認識及抗壓能力。

從標高2800公尺的Lukla一路健行至5545公尺的Mt. Kala Patthar,在這趟來回

長達250公里的路程中,透過LOD(Leader of the Day)的制度,在喜馬拉雅山區這

天然的教室中,透過各種考驗,學習領導、學習互助、學習決策。在LOD制度下,每一

隊每日都會選出一至兩位的當日領導者(LOD)作為當日的決策者,以及前導、押後、

計時、記錄等等的角色,透過每日在團隊不同的角色分配,體諒不同角色的辛勞,並藉

由不同的LOD體驗不同的領導風格。在大自然這個戶外教室,學員們也遭遇到了許多平

常在都市生活所不會遇到的困難及危險,但是也因此而獲得更珍貴的學習經驗。例如:

有夥伴在面臨高山症的威脅,而準備下撤至較低海拔地區時,有另一位夥伴自願放棄自

己攻頂的目標,陪伴患有高山症的夥伴下撤,因為對團隊而言,最重要的目標不是攻頂

,而是所有人平安回家;在行進過程中若有夥伴身體不適,同隊的隊員會幫忙分攤背包

的重量以減輕負擔,以期大家可以共同完成目標。在登頂後的分享課程,有夥伴表示「

攻頂,已經不是此趟旅程的最終目標了!重要的是,在艱難的登頂過程中隊員間互信、

彼此互相扶持不放棄的堅持。」

教育部五年五百億發展傑出大學計畫中,一項重要方向在於培養未來社會各領域領

導人才,以培育出負責盡職的學生,並獲得社會之認同。為提供學生未來作為各領域領

導人所需之領導知識與實務經驗,臺灣大學教務處與學務處規劃完成跨系所領導學程

(Leadership Program),於95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教務會議通過,並自 97 學年度上

學期正式招生。在會計系柯承恩教授與電機系陳永耀教授的帶領下,兩位老師開宗明義

告訴我們:「領導就是服務別人。」籌備本次活動,我們秉持此核心價值,認為同時具

備服務他人與領導概念的學習,才是我們期待並且完整的學習內容,讓我們能貢獻所學

幫助當地,並在施與受之間更認識自己。

參考華頓商學院MBA課程,利用戶外冒險與引導、體驗式學習,將抽象概念轉化為

情境,從實境情況學習領導,此種學習模式正符合我們的需求,更是世界MBA課程的學

習趨勢。因此,我們與臺體大戶外領導中心和亞洲體驗教育學會合作了此次活動,選擇

挑戰海拔5364公尺的喜馬拉雅山聖母峰營地:首先,走出臺灣看看外面的世界所帶來

之衝擊,拓展視野與國際觀;其次,在高山上如此艱鉅的環境中,唯有發揮團隊的力量

、放下自己、以團隊利益至上,我們才有辦法達成任務,這是訓練危機處理、決斷力與

團隊合作的絕佳過程;再者,在大山面前更體會自己的渺小,更懂得謙遜與包容。

尼泊爾資源缺乏,我們可發揮服務專長,配合當地需求,讓我們服務的價值與效益

達到最高。透過一系列的冒險、體驗、觀察,與團隊合作抑或與自己的對話,這趟旅程

將成為我們人生中重要的生命歷練,堅固我們成為領導者的心智力量;這些學習都將使

我們付出與服務時,更準確、更貼近人心。

緣 起

專案 簡介

Page 5: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Project Pro�le

登頂後,一行人前往海拔3790公尺的昆瓊進行社區服務,除了幫助當地學校新建

校舍粉刷油漆外,還幫忙社區的重要祭壇興建籬笆,並且透過募款來捐贈這一筆修築籬

笆所需的全部經費;此外,團隊與Khumjung High School一年級至八年級的學生有夏

令營的活動,包含:科學實驗營、班際足球排球賽、臺灣摺紙藝術課以及最刺激的臺尼

友好排球賽。每個活動,不僅使當地社區以及學童收穫豐富外,也讓我們這群來自臺灣

的學生受到很大的衝擊與反思。在昆瓊社區的短期服務,雖然不能真的改善當地的教育

,但是我們相信在自己以及尼泊爾學童的心中,灑下了關懷他人的希望種子。

從臺灣出發之前,老師以及指導員們一直宣傳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 LNT)

的觀念,因此夥伴們在山中所製造的垃圾都會放進自己準備的垃圾袋中;更有甚者,心

有餘力的夥伴會撿起登山路徑上的垃圾,並且帶回可處理這些垃圾的地方。在健行過程

中當地的雪巴(Sherpa)嚮導們都會語重心長的跟我們訴說全球暖化對這山區的影響:

冰河一年一年的後退、降雪期越來越短、雪崩越來越頻繁......。也許十年過後當冰河完

全溶化,他們就必須每天花4小時的時間健行前往取可飲用的水。正當我們讚嘆這片壯

闊的大山美景時,冰河崩塌所產生的隆隆巨響就像是大地的怒吼。

經過這25天的喜馬拉雅山區的戶外領導學習與志工服務,成員們對於「服務」有了

更深一層體悟。從這群雪巴人身上,學到了真正的快樂;在與大山的對話中,學到了謙

卑。本次的志工服務及戶外領導計畫,承蒙行政院青輔會、龍巖文教基金會、希銳思國

際有限公司、中華航空及各參與單位的贊助及協助,才能讓成員們無後顧之憂的在尼泊

爾進行國際服務與領導課程,感激不盡。行程中由於國際航空公司班機的延誤,迫使團

員返臺遭遇困難,所幸中華航空公司充分發揮「以客為尊」的精神,大力協助,團員得

以分批順利返國,特表謝意。這趟喜馬拉雅山旅程的結束,對每個參與者來說都是下一

段旅程的開始。

Thuche

Thuche:是雪巴語「謝謝」的意思。

專案 簡介

關 於 喜 馬 拉 雅

Page 6: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1.Dal soup:豆子湯,有點像鹹綠豆湯。(右圖淋

在飯上的東西)

2.Chapati:一種烤的薄餅,有點像印度的Naan。

(右圖左邊的餅,其餘為早餐必備―honey、淨水

劑、milk tea or black tea、各種形式的蛋)

3.Curry:雖都叫咖哩,但每家餐廳的香料都不一

樣,風味當然會有差。材料多是肉、馬鈴薯、四季

豆、紫色洋蔥...等。(記得有次山屋老闆說今天煮

的是俄羅斯醬雞肉,端上來經過臺灣團鑑定後,依

然歸化為咖哩一類......)

4.Masala:有時會被歸類到curry,但味道較為不

同;顏色為蕃茄紅,不太會辣的一種香料混合。

5.大黃瓜:吃起來有點像脆的絲瓜。不時會在觀光

景點切盤當點心賣!(右圖為加德滿都猴廟旁的攤

販-椰子肉、大黃瓜、西瓜。)

6.臺灣味食物:或許是地理位置接近中國加上觀

光客眾多,所以山區的菜單不乏臺灣味。例如:

炒飯、炒麵、宮保雞丁......等,吃到時不禁覺得

我們似乎回到臺灣了!

7.奶茶和紅茶:每到山屋第一件事情就是喝茶,

點菜時奶茶和紅茶的價錢比熱開水便宜;一天粗

估會喝到八杯以上!(左圖為迎接因班機延誤而

晚一天上山的夥伴們)

8.WaiWai&RaRa:尼泊爾地區泡麵中的兩個大

牌子。Wai Wai的包裝很有趣,寫說吃這種泡麵可

以強健骨骼之類的健康標語,接受眾多團員瘋狂

迷戀的兩種泡麵。

9.MoMo:其實就是水餃,通常是用蒸的,有時

則用炸的。(左上角的那盤)

喜馬拉雅之食FOOD

尼泊爾人每天早、中、晚共三餐:早餐和晚餐

為豐盛的大餐,中餐則是簡單的餐點(約一至兩點

用餐)。此趟旅程中常見的食物如下:

Page 7: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山下尼泊爾人的服飾則和印度蠻相像的,而

且其中也有不少人信仰印度教。(左圖紅衣女子

的穿著-寬鬆的長版上衣、直筒褲,即為此地區

常見之穿著。場景為猴廟入口。)

喜馬拉雅之衣Clothing

登山客的裝備和雪巴嚮導則是天差地遠的不同:雪巴嚮導穿件保暖外套、牛仔褲、球鞋就可以

爬上幾千公尺的高山;而我們則是花了上萬元的經費買了種種裝備,以下介紹登山客的基本裝備:

1.頭部保暖:在山上頭部失溫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因此保暖一定要做好;一般會綁排汗頭巾再加上

遮陽帽或是毛帽,睡覺時更不能將頭部保暖衣物脫下。

2.衣物穿著:基本上不准穿著棉質材料的衣物,因為棉吸汗又不容易乾,會讓人覺得重且冷。在高

度4000公尺以下的時間約著一件排汗衣加上防風外套就非常足夠了,至於褲子只要一般的排汗長

褲即可。

3.綁腿:綁腿是套住小腿到鞋子的裝備,目的是下大雨時雨水不會流進鞋子,也可以稍稍防水蛭。

(右下圖最左邊同學腳上粉紅色的東西就是綁腿)

4.登山杖與護膝:登山杖是人類的好朋友!以前都以為是用手掌握住登山杖撐著,現在才知道原來

是用握把旁的繩子套住手腕,利用手腕的力量去減輕腳的負擔而不是用手掌。下山真的很傷膝蓋,

最好在沒有感覺痛前就使用登山杖和護膝才不會後悔。(下圖大家手上拿的兩根竿子就是登山杖)

5.登山鞋與襪子:襪子通常會穿兩層:排汗內層加上保暖毛襪。登山鞋在挑時一定要特別注意腳趾

部分是否足夠寬,不然下山的時候因為腳趾容易往前擠會很痛苦;此外鞋帶一定要綁緊才不容易起

水泡。

6.頭燈與太陽眼鏡:頭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裝備,在夜晚走山路時沒有頭燈是很危險的事情。

至於說要防雪地反光的太陽眼鏡,由於沒有看到雪地所以就有點少用到,但是在冷風呼呼之時使用

眼鏡可以有效防止眼睛太乾不舒服。

喜馬拉雅山區的居民多數為約四百年前自西

藏移入的Sherpa雪巴人,和山下的尼泊爾人無論

是語言、穿著、長相都不甚相同。Sherpa的服飾

比較像西藏:交叉領口的上衣、腰間綁著像圍裙

的布。(右圖中間右邊彎腰的那位婦人,其穿著

有點類似Sherpa傳統服飾的現在版。場景為

Namche Bazaar週六的市集)

Page 8: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在山上住山屋其實很便宜,遠比食便宜非常多倍,常常一餐的餐錢會比當天的住宿

費還昂貴!像一顆水煮蛋要價臺幣35元,一盤炒飯臺幣150元;但是一晚的住宿費可能

只要臺幣100元。(上圖為在Khumjung我們住的Lodge山屋)

喜馬拉雅之住Lodge

Sherpa住的地方也和一般尼泊爾人住

的地方長得不一樣,以下用我們參觀過的雪

巴人家做為例子來描述。一樓是堆放木柴和

部分雜物的地方,二樓分成兩間:客廳和臥

室,客廳和臥室都是鋪著毛毯的矮櫃環繞四

壁,在客廳時稱之為椅子,在臥室時則稱之

為床鋪。(右圖為客廳一角)

  廁所有現代化的坐式和蹲式馬桶,也有

木板中間挖個洞下面就是野外的茅坑(通常

旁邊會放稻草讓你上完廁所後丟入茅坑掩蓋

臭味)。其實到後來我比較喜歡茅坑勝過馬

桶,因為既乾淨又不會臭,只是當你往下看

沒有稻草的茅坑時,會很後悔為什麼要往下

看......。

  通常是兩人一房,房間很窄僅能放下兩

張單人床,中間只剩約六十公分的走道放行

李;會有一顆燈泡但是通常很昏暗,廁所有

時候會在戶外,多數是室內但房間外。

此外,雪巴人很喜歡用喇嘛相關圖片來

裝飾家裡;不少雪巴人因為自由意志而選擇

去當喇嘛,似乎不會像在臺灣當父母知道你

要去當和尚時會鬧家庭革命一般,而是全憑

個人意願決定是否去當喇嘛。(右圖左上角

為這家雪巴人的兄弟去當喇嘛的照片,右上

角則是雪巴人的婚禮照)

  臥室裡儲存許多容器,一方面是容器大

小不同各有用處,另一方面則是在非雨季的

時候山上一水難求,所以要許多水缸來儲水

以度過乾旱。

  臥室有神桌和數不清的容器。(右圖為

臥室一角)

Page 9: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團員們有人服務完後即開始著手進行採訪雪巴人,期望更了解Khumjung的需求與

生活的困境,而能夠將錢捐在可能比網路線更有意義的項目上面。

有人發願要為Khumjung的孩子募款,資助他們可以前往Kathmandu念書;也有人

希望撥出自己薪水的一定比例來幫助他們。我相信這三天播的種已經悄悄在發芽,期盼

看到它們茁壯成大樹庇蔭Khumjung的一天,就像希拉蕊(Sir Edmund Hilary)在攻頂

後對於喜馬拉雅山區無怨無悔的付出!

喜馬拉雅之育Education

由於Asian Trekking向教授提及Khumjung是個需要外界資源導入的地區,因此教

授安排四天的短期服務,內容為由四個單位(臺大、體大、東海、家扶)輪流進行社區

服務與校園服務。(下圖為Khumjung村景)

社區服務包含兩部分:事前籌募資金與實地勞務。在出發前四個單位共同為

Khumjung進行募款,項目包含建築籬笆與架設網路線的費用。然須更了解需求方能決

定是否將金錢捐助建設此二項目,故到達Khumjung後,部分同學即著手調查當地狀況

再做評估。

實地勞務則是協助搬運鐵條和架設籬笆,一個女生需要搬8公斤的鐵條爬上約60度

的陡坡;男生則是需要搬運20公斤的有刺鐵線並且協助架設籬笆。服務過程真的非常辛

苦,尤其氣候不佳起濃霧甚為寒冷。

  校園服務則分為三類課

程: 活動類、美術類、科

學類。活動類由體大教足球

、排球;臺大教唱歌跳舞。

美術類則由臺大和家扶開設

繪畫與勞作課程。科學類是

東海籌辦的自然實驗。(右

圖為教二年級小朋友剪刀石

頭布的狀況)

  基本上學生都比較不怕生,常常會主動跑過來牽

你的手、唱歌給你聽。但是對於三年級以下而言英文

算是溝通障礙,需要費神地比手畫腳甚至請老師翻譯

。(右圖為一群女孩圍圈唱尼泊爾最有名的民謠

Resham Firiri給我們聽)

其實無論是外人或是我們本身都時常質疑短期服

務的意義何在,但在這短暫數天的服務之後,對於短

期服務又有了不同的想法。長期服務是付出時間與體

力真實在做改善與努力,而短期服務就像播種一般,

在服務者的心中撒下種子期待它未來可以發芽。不可

能每顆種子都順利發芽茁壯,但只要有那麼一顆長得

足夠茂盛,對於受服務者的未來就是最棒的投資。

(右圖為小朋友們在美術課做的花心書)

  我想短期的付出不要定義為在做服務,而是將它

定義成實際了解當地需求與運作模式,進而可以在結

束後進行發想與尋找資源,最後再將真正的服務導入

該單位,這種策略性計畫亦不失為一種付出的方法。

(右圖為人像畫課程大王與小朋友之合影)

Page 10: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雪巴人的紙牌遊戲二(賭錢,蠻像麻將的):marriage

1.將三副牌洗在一起, 每人發21張牌

2.同數字三張或同花色連號三張可為一組

3.先翻開一張牌, 第一個人開始時就可以選擇要撿牌或抽牌。(撿牌只可撿上家的牌)

4.湊滿三組後可以自未知的牌中切一張joker出來,看完放在最底下。

joker的同數字全是joker,同花色的上下一個數字也是joker。

joker是自由牌,可以任意給予花色和數字。

5.當抽牌後可以全部都湊組然後剩一張,就可以蓋那張牌然後攤牌。

按照下表算點數,和攤牌者差的點數就是要給攤牌者的錢/攤牌者要給你的錢。

喜馬拉雅之樂Fun

待在Lukla等飛機的過程中,我們著實好好研究了尼泊爾的電視節目一陣子。尼泊

爾的電視節目主要來自三個國家:中國、印度、尼泊爾。印度和尼泊爾的節目我們比較

不會分,但嚮導們都說因為印度話和尼泊爾話相似度非常高,所以就算他們沒有刻意學

過印度話,印度的電視節目尼泊爾人還是幾乎都可以看懂。

  那天我在看一齣連續劇,裡面劇情轉折超級大,都是三分鐘內換一種情緒的那種。

而且常常會不斷切換在場每個人的表情,有點像powerpoint放照片那樣很快的一張一

張過去。此外,時常出現非常多人擠在同一個場所的畫面。感情戲也甚為有趣,有一幕

是男主角要和女主角分別,雙方互相在對方眉間畫上紅點(第二個人是沾著自己額頭的

紅點畫到第一個人的頭上的),真的很特別。

  至於廣告則是被聯合利華強力霸佔;廚房與廁所除垢的廣告和臺灣的操作手法蠻像

的。印象深刻的是洗髮精廣告:一個大明星走出車子時衣服被扯破,她就放下整頭秀髮

當做上衣,我覺得還蠻有傳達「美髮也是妝點利器」的那種感覺。看到避孕藥廣告時有

種「哇~酷喔!」的驚奇。

  說籃球規則,其實就是沒有規則啦。最誇張的一招是我同學跳起來投球時,居然被

雪巴人攔腰抱住......這哪招阿!但他們也不會去在乎什麼規則就是了。

雪巴人的紙牌遊戲一(不賭錢):DoonBuLu

1.每人先發五張牌

2.按照順序每人先丟再拿

-->丟:a.單張 b.同數字至少兩張 c.同花色數字連續至少三張

-->拿:a.抽牌 b.別人丟的牌

3.當你覺得自己的總點數很小時,就可以在輪到你時攤牌。

--> a.看攤牌中誰的總點數最小就贏了。

b.如果攤牌者和另一人同為點數最小,則另一人贏。

c.如果有數人同時點數最小,則比誰先攤牌。

4.遊戲重點就是節奏要非常快,玩起來就會超級high的!

一張

3 10

2 5

5 15 35

10

0 0 0

X

二張 三張

joker

joker同花色的上下一數字

joker同顏色同數字不同花色

joker不同顏色同數字不同花色

Page 11: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第一樂章準備與登頂

I am a part of all that I have met; Yet all experience is an arch wherethro'

Gleams that untravell'd world, Whose margin fades

For ever and for ever when I move.How dull it is to pause, to make an end,To rust unburnish'd, not to shine in use!

As tho' to breathe were life. Life piled on life

Were all too little, and of one to me Little remains: but every hour is saved

From that eternal silence, something more, A bringer of new things...

-Alfred Lord Tennyson。Ulysses

The First Movement

Page 12: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之後便是加德滿都的觀光之旅。走在街上,幾乎到處都是混亂失序的交通狀況,還有煩人的喇

叭聲。這一天我們參觀了古代皇宮的遺跡與廟宇。許多的建築物都帶有著濃厚的神秘色彩,沿路上

都能夠看到他們獨特的活動慶典舞蹈。尼泊爾人民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印度教,另一種

是西藏佛教。在加德滿都佔大多數的是印度教,印度教的神廟至今仍在進行著血祭,因此神廟前總

有牲畜的血跡,再加上印度教的神祇多半有著凶惡的面貌,更添些許神秘的色彩;藏傳佛教在平地

的人口較少,但是在某些地區或是在喜馬拉雅山區則是佔大多數。在各個觀光景點,都會有許多的

孩童向我們乞討,或是拿著手工藝品兜售的小販,對他們來講我們這群外地來的觀光客實在是不可

多得的肥羊,在他們的生活水平來說,100元臺幣已經可以享用到非常了不得的高級餐點了,但我

們還是得狠下心拒絕纏著我們的人,而且買東西的殺價原則是從5折開始殺起......

回到飯店以後,我們聚集在一起討論服務學習的細節。期間為了確認我們攜帶教材的重量,向

旅館借了......彈簧秤!興奮的眾人便七手八腳地協助猛男政儀測量教具袋的重量,眾男生們還進行

了猜測重量的遊戲,結果最後猜最接近的人是大王......結束以後大家滿懷著期待早早就寢,因為明

天就是搭飛機上山的日子了。

這將是一趟心靈成長和反思的寧靜之旅。

DAY107/30

DAY207/31

Taipei(5m)-Kathmandu(1300m) Kathmandu(1300m)

終於到了這一天!幾個月來的開會準備、體力訓練,終於要出發了!到了桃園機場以後,便是

一連串忙碌著發文件、宣佈事項、還有不斷的團體照。很幸運地我們是搭華航,已開發國家企業行

號的準時與追求效率真是人類的重大進展阿!一路順暢地到了香港以後,改搭尼泊爾航空到加德滿

都。尼航的飛機空間比較狹窄,飛機餐相當有尼泊爾的感覺,是咖哩搭配長長的泰國米,果然出國

以後飲食還是要努力去適應的......我終於了解出國的遊子為何總是思念家鄉的食物了!

到了加德滿都已經是當地時間的晚間12點多了,尼泊爾海關人員的動作相當悠閒,以至於當

所有人都出關以後,時間已經拖得相當久了。搭上遊覽車,在Asian Trekking的人帶領下來到了加

德滿都的五星級飯店―Malla。Malla真是一間高級的飯店,設備相當不錯,房間也相當舒適,不愧

是一個晚上60美金啊!不過因為實在是累翻了,所以迅速盥洗後就去睡覺啦!

五星級飯店的早餐是高級的buffet,但是所有的食物都鹹死人,這裡

的紅茶很香,可以隨便裝,「水比茶貴」的說法果然是真的。吃完早餐後

是Asian Trekking的大老Dawa Steven來和我們演講,講題主要是環境保

護與雪巴人在當地山區的努力。在臺灣,全球暖化似乎只是出現在電視上

的議題,我們頂多覺得夏天更熱了、冬天更冷了,但是溫室效應對我們來

講還是相當地遙遠。但是在這裡就不一樣了,雪巴人看著冰河不斷後退,

新的岩層裸露,甚至因為暖化造成雪崩發生的機率大增,未來他們的村落

將面臨更多的危險。

Page 13: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看起來是個飛行的好天氣。大家在四點就起床了,吃了頓還算豐盛的早餐,補足體力。當大家

還在期待第一天的健行時,一行人就搭著巴士到了加德滿都的機場,接著就是排隊等著出關到機場

。因為是人力檢查行李,因此花了很多時間,每個人都當著大家的面,將隨身的登山包裡所有的東

西,一一拿出來攤在桌上,等到海關人士檢查完後,再全部放回去,之後我們就在機場等待著搭上

小飛機這一刻。

因為行前就得知,我們的飛行目的與登山起點-Lukla機場,名列世界七大危險機場。一方面

是設備不夠先進,沒有雷達,起飛與降落全賴機長的目測;一方面是機場本身的地形,飛機跑道過

短外,跑道終點就是深不可測的山谷,加上機場天候常常不佳,而且大家也都是第一次坐小飛機,

因此,多少都有點緊張。

終於有些隊伍開始登機,登上這種17人座的小飛機非常有趣,位子小小的,走道狹窄,而且

很矮,登機時大家都必須低著頭走路。很快的,飛機起飛了,從雲端處看著這個聖母峰下的國家-

尼泊爾,相當特別,從街道房舍擁擠的都市,飛到田園無盡的郊區,再過去就是被群山環繞的鄉間

,再來就是連綿不斷的高山與白雲。一路上都是豔陽高照,很難想像,就在下一秒鐘,機長宣布了

壞消息:「各位乘客,右下方就是Lukla機場,但現在被群霧環繞,還下著雨,機場已經宣布關閉

,我們必須打道回府。」因此,我們就再飛回到加德滿都機場,開始我們漫長的等待。

  回到機場的我們,彼此交談著在小飛機上看到的景色與折返的情況。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有些人決定用各種奇妙的姿勢補眠,有些人開始帶領團體做小活動,有些人逛了一遍又一遍,相

當昂貴的雜貨店,有些人開始天南地北的聊著,沒有人敢確定我們會啟航。隨著下午的到來,就在

大家要放棄最後一絲希望時,Lukla機場又放晴了,小飛機宣布起飛,我們又再度懷著忐忑不安的

心情,飛上青天白雲,終於我們在群霧瀰漫之中,隱約的看見跑道的位置,那時我們能做的就是信

任機長與禱告。很快的,飛機順利著陸,接著打開機門後,一群外國登山客興奮的對著我們又笑又

叫的歡迎我們,原來,他們已經在Lukla為了氣候,等待小飛機五天之多了。那時我們完全沒想到

,我們也會有這麼一天。

  

但是,很可惜的,因為天候不佳,機場再度關閉,Cho-Oyu小隊只好繼續留在加德滿都,更

意外的是,Cho-Oyu的行李已經到了Lukla,而已經到了Lukla並開始健行的Everest小隊,行李卻

還留在加德滿都,因此,兩隊都是在裝備不齊全的情況下,在不同時間展開旅程。

  第一次到尼泊爾山區的我們,相當驚訝有如此多的房舍,分別座落在不同段的山徑裡。但是隨

著天色的變暗,我們趕緊加快腳步,期許在晚餐前到達旅社。很順利的,第一天的健行各隊都還蠻

順利的,享用完晚餐後,大家很快地在流水聲與寧靜的山間氣息中進入夢鄉。

DAY308/01

Kathmandu(1300m)-Lukla(2800m)-Phakding(2500)

Page 14: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我們開始認識雪巴人生活的第一件事,就是wake-up tea,就在吃早餐前的半小時,雪巴人會

很親切的到每個房間送上熱騰騰的紅茶或奶茶,告訴你美好的一天已經到來。

  享用過早餐後,在出發前,我們讓雪巴人認識了我們的第一件事:運動前要做暖身操。就在做

完暖身操後,還讓雪巴人認識了我們第二件事:團隊用口號打氣。就在加油聲中,我們開始了LOD

模式的健行,「前導」會跟雪巴人嚮導溝通路線,以及找尋休息地;「押後」走在隊伍的最末端,

並適時的告知走在後段的人加快速度,以避免隊伍拖太長;最重要的Leader,要適時關心全隊每

個人的狀況,並告訴前導要減緩速度或者找尋休息地。

  我們用著愉快而有節奏的步伐,穿過一片片的高山林,順著河流「股溝洗」,一步步的往目標

邁進。沿途看到犛牛與挑夫辛苦得背著大家的行李,大家心裡充滿無限的感激,有時會經過直立在

路中央的五色旗,透過雪巴人的教導,我們了解要走旗子的左邊才是尊敬它們的信仰。

  就在艷陽高照時,我們好不容易到了吃午餐的餐館,大家填飽肚子,幾杯熱茶下肚,並休息一

下後,我們再度展開旅程。我們走過許多河流上的吊橋,吊橋上也掛著五色旗,為山裡健行與工作

的人們祈福。之後來到要垂直上升幾百公尺的z字坡,此時夥伴們會給予團隊加油打氣,並提醒要

記得補充水分,當你真的累到不行時,LOD會請前導通知嚮導找個平坦處讓大家歇歇腳,補充水分

與熱量,好不容易我們終於到了Namche Bazaar,一個被三面山環繞的小市鎮。

一進到溫緩而舒適的旅社後,我們就被送上熱呼呼的紅茶與奶茶,溫暖我們的胃與心。用過下

午茶後,有些隊開始了今天的團體討論。討論時,大家會先輪流講今天的身體狀況、爬山的情況等

,確定好大家都安然無恙後,我們開始分享對於領導者的看法。就在大家溫暖的擠在小房間裡討論

時,沒有人發現每個人都正在昏昏欲睡,原來在高山中,氧氣已經稀薄,如果又眾人擠在密閉的空

間裡,大家的缺氧情況會變嚴重。就在老師的提醒下,我們打開門窗,也打開了心胸暢所欲言。晚

餐時,我們給予陳老師一個驚喜,幫他慶祝還未來到的生日。很難想像,在高山中呼吸有點困難的

情況下,我們依然熱情而激昂的慶祝著!

雖然Cho-Oyu 小隊今早才剛到Lukla,無法立即趕到與我們同樂:但相信他們明晚就會坐在

我們身旁,與我們共進晚餐。

DAY408/02

Phakding(2500m)-Namche Bazaar(3440m)

Page 15: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昨天待了一天的Namche Bazaar,今天是行程中所謂的高度適應日。心裡有種鬆一口氣、可

以好好休息、欣賞大自然的愜意感。有時在疲憊的趕路途中,即使不願意,仍舊會不經意忽略周遭

的自然美景,因為被遺忘的每一個沿途風光都有著很大的啟示。

海拔3440公尺的Namche Bazaar,空氣稀薄,天空更加湛藍,雲朵也更顯亮白。一早又跟著

團隊出發前往位於附近的當地歷史人文博物館,腳程20分鐘的博物館,對我們來說已經是a piece

of cake。我們一路上開心的跟附近趕路上學的小孩們打招呼,他們的年紀大概8歲到10歲出頭不

等,個頭小小,每個走起山路卻像在踏平地般輕鬆。他們開心地跑跳、臉上掛著滿分的笑容,出發

前往離家路途要一個小時左右的學校。這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我輕喘著,內心卻平靜地思考,臺灣與尼泊爾兩種完全不同的世界,該怎麼透過『愛』和『行

動』連結在一起。

到了博物館,部分的人認真的觀賞起館內的收藏和歷史介紹;部分的人待在戶外享受大自然的

親吻;有些則選擇躲在角落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每個人在海拔3440公尺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讓自

己休息,也讓自己儲備體力迎接更艱難的路程。

忘了是誰,準備了國旗,大家愛臺灣的心不落人後,每個人都接力賽似的瘋狂與青天白日滿地

紅合影,好像想在生命的回憶中,抓住些甚麼。搞笑的表情、嚴肅的手勢、和諧的pose充斥大家

的相機。

累了,大夥便開心的下山,回到可愛的lodge。大夥對lodge已漸漸培養出默契,習慣lodge的

伙食、餐廳、寢室,甚至茅坑。不愛也得接受,喜愛上lodge,等於是跨出舒適圈的一大明證。

傍晚用過餐後,三三兩兩的人群結伴去逛Namche Bazaar。雖然是淡季,也不是市集開張的

禮拜六,稀稀落落的店,仍能勾起外國客的興趣。我們睜大眼分辨THE NORTH FACE的真偽,用

心體會當地人的手工物品,新奇的逛著、殺價著,卻也不斷擴充對當地人的了解和對生活型態的認

識。犛牛毛作的毛帽、衣服,當地素材製造的手工紙和銀器,便宜的價格和精緻的手工,透露著雪

巴人純樸的性格,也難掩雪巴們在山上生活困苦的不爭事實。

內心的感觸,寄託在一件件紀念品中,將被我們帶回臺灣,故事會不斷流傳著......

DAY508/03

Namche Bazaar(3440m)

晚上,照慣例又是個小組的討論時間。我很喜歡這樣的安排。一天的心靈吸收,需要晚上的思

考和沉澱去將檔案歸類和存放。尤其喜歡我們的指導員,她總能將大家帶入問題的核心,將收穫的

深度拉長,將團隊的默契築高。每每討論完後,雖然總拖著疲憊的身軀回房,心靈卻是滿到不能再

充實。這樣的良性循環,讓我早晨睜開眼的第一瞬間,心都在微笑著。

我告訴自己,我愛這趟旅程,我愛我的團隊,我愛每一件生命中的事物......

Page 16: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今天早晨的天氣很好,附近的群山一覽無遺,不過聖母峰還是隱藏在霧氣當中看不到。除了

Cho-Oyu小隊將留在Namche多一天的休息與適應以外,其他三個團隊今天會到Khumjung看看

當地的環境與校園,並且和學校的校長會談。

往Khumjung的路需要經過一段相當陡的急升坡,平時鍛鍊的成果就是在這個時候展現了。到

了3400公尺以後就算是真正的高山了,所以步伐要減小,要更加注意呼吸的調節,buddy也要多

注意對方是否有任何狀況,因為這樣的高度已經是相當容易產生高山症的了。就在半路上,有些隊

伍也開始慢慢出現了一些狀況......

Khumjung是個美麗的山城,為了營造出美麗的綠色山谷,居民們將房子的屋頂都漆成統一的

綠色。這裡是雪巴人的故鄉,我們嚮導的家幾乎都在這裡,Khumjung也是整個昆布山區的教育重

地。我們所要服務的學校是1960年代希拉蕊爵士登上聖母峰後,利用募集來的錢為雪巴人建造的

、全世界最高的中學。這所學校的教室只有幾盞昏暗的燈泡,桌椅也舊舊的,黑板也只有小小一塊

,更別提其他現代化的設備像是電腦或是投影機之類的了。對當地人來說,像我們這樣的外來客已

經是見怪不怪,但是對於我們願意付出心力協助他們改善社區,居民們都很開心,也因此對我們特

別友善。

今天我們自Khumjung(3790m)出發,先經由一條碎石塊舖成的路下山到河谷處(3200m

);上山以來尚未走過如此陡的下坡路段,因此過程中不少夥伴們有滑倒與膝蓋不舒服的狀況發生

。而自河谷往上走往目的地Tengboche(3867m)的路途為六、七十度的陡坡,並且需要拔高約

六百多公尺,因此過程非常辛苦漫長。在爬坡的過程中,數位夥伴出現高山反應與體力不支的問題

(像是喘氣、頭痛、暈眩、嘔吐等情況),使團隊的前進速度更加緩慢。在休息時間彼此分享行動

糧、走路時互相加油打氣,都是令人堅持走下去的理由;如果沒有夥伴,或許很多人無法完成這趟

天堂路。抵達Tengboche時大家心裡都是既開心又感動,喝下暖暖的茶與用過午餐後,我們前往喇

嘛廟參觀他們朗誦經文的活動。聽著喇嘛們用彷彿帶有旋律般的音調念著經文,一邊細細觀賞莊嚴

華美的喇嘛廟,在當下心中的寧靜與時空錯置般的感受至今難以忘懷。

晚餐後謝老師宣布團隊中有兩位夥伴身體無法適應高山環境,明日必須下撤回Khumjung(

3790m);這些天共患難的回憶如潮水般湧上,一時間不少人都因為感到不捨而落淚。為了替無

論是要下撤或是要繼續往上爬的夥伴們加油打氣,大家圍坐在餐桌旁一起唱了首「明天會更好」;

在這晚,我們學習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課:分離。

DAY608/04

DAY708/05

Namche Bazaar(3440m)-Khumjung(3790m)

除了留在Namche的Cho-Oyu小隊以外,其他三隊就住在Khumjung的山屋,而Cho-Oyu則

會在明天直接前往我們下一個目的地和我們會合。

Khumjung(3790m)-Tengboche(3867m)

Page 17: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看起來很高級的Himalaya Hotel,一半房間是有廁所的豪宅,讓我跟小林蓉一進房間忍不住尖叫。另一半

房間是沒有廁所的貧民窟。

從Tenboche上到Pheriche的四千公尺是個關卡,很可能在這關因為高山症而不得不下山,大家會在這邊

多留一天做高度適應。早上竟然是被犛牛叫醒。一早起來就是雲霧濛濛的灰暗天氣,今天的路程緩上緩下,但

是路途遙遠阿,大概有十公里呢!大概受天氣影響,早上頭腦昏昏的,心情也昏昏的,走到中午真的覺得好累

。午餐是義大利麵,大家擠在雙人房裡吃飯很妙,也利用休息時間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走下去就對了!下午

精神瞬間清爽許多,又可以繼續衝衝衝啦。今天遇到爬山以來第一次的下雨,高度又高,開始覺得冷了。沿著

河谷前進,接著在四千多公尺的高度竟然出現一大片豁然開朗的寬闊草原,腳下石頭、低草散布,山頂雲霧繚

繞,景色有些迷濛,因為雨、因為冷、因為靜,雄心壯志油然而生,我們是一群要完成偉大挑戰的遠征隊!

走了一整天路,當我們看到住在高級的Himalaya Hotel時好開心!和昨天Tenboche危樓差太多啦XDDD

這邊環境很美,睡覺的地方很舒服,大家一起用餐討論的大餐廳也很溫馨,還有一間小閣樓呢!那邊是兵家必

爭之地,各組都想在那美麗的小陽臺分享心情。依然在tea time之後,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熱情與領導」,

Makalu話多,每次都可以學到好多東西。另外,說到tea time就心酸,因為連兩天拉肚子,我大概要和Ducha

(奶茶)說掰掰了:’(

晚餐是好吃的牛肉咖哩!這一晚可以好好休息,明天是高度適應日,可以悠閒放鬆一點。大家晚安~

爬山,有幾個高度是重要關頭:4200公尺以及4900公尺。在這兩個高度,身體需要時間調

適,否則就很容易得到高山症。因此,在4200公尺的Pheriche上,我們多待了一天做高度適應,

但高度適應日並不表示我們就待在小屋裡面閒著;而是,我們得爬到比原本更高的地方,讓身體適

應更高的高度。

我們到了Pheriche附近較高的地方,高度4350公尺。往上爬的過程並不容易,山路原本就不

好行走,崎嶇的山路對我們又是一個更大的挑戰。一路上景色有點荒涼,碎石、苔蘚,稀薄的空氣

、稀薄的植被;霧氣很重,想四處遠眺卻只能看到朦朧的白霧。濃霧、傾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如

腳邊踢到的碎石,一路滾下山底。

不知道走了多久,我們到了高處。也許,就因為山路的顛簸,我們像瘋了似的,拼命地想找到

最佳的角度,在相機面前留下回憶,留下自我挑戰的證據。

回程的路上,霧逐漸散了,腳下的一切慢慢清晰。

DAY808/06

DAY908/07

Tenboche(3867m)-Pheriche(4200m) Pheriche(4200m)

小小的山村、小小的田、湍急的河水,就

像從飛機上鳥瞰一切,好美,好真實。下坡的

路格外好走,順著路往下走,回到4350m,

休息好,再出發!

過程中,總是會留下些什麼吧,留下什麼

,我們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Page 18: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今天是攻頂日!回想起昨晚謝老師所說的一番話,真的是讓我們為今天的行程是否能如期進行

捏把冷汗。因為老師說今天早上只要有任何的高山反應就下撤,一方面是今天要走的路程非常長,

另一方面也有它的高度性在。我昨晚是有一些高山反應的,好險今天一早起床已無大礙。

在冰河地形上行走就是不斷地在碎石堆裡上上下下,但很幸運地今天天氣很好,附近的高山一

覽無遺,而白色的冰河就這樣在我們面前,十分震撼。中午時我們到了5160m的Gorak Shep,由

於前往EBC還需要一段時間,若在下午三點以前沒有到達EBC的話我們無論如何都必須折返,因為

太晚回到山屋可能面臨走夜路和下雨的情況,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危險的。而夥伴若是有人出現高

山症一定要馬上反應,因為在5000m以上,任何狀況都有可能演變成致命的肺水腫或腦水腫。

中午吃完飯後休息不到五分鐘我們就再度出發了。對我而言是一大挑戰,特別是前晚又有高山

反應,這是為個艱鉅的挑戰,是否能完成夢想就在今天!

一路上上下下,尤其最後一段路是最辛苦的。我們在溼滑的冰河上緩行,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因

為鬆動的土石跌下冰河縫隙,但大家仍咬緊牙根、互相扶持、加油打氣,終於登上了EBC!

登頂的大夥們瘋狂地相擁、拍照,對於公關組而言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幫贊助商的旗子拍照啦!

對我來說最感動的是此刻公關組的任務終於達成啦,我的心情也放心了許多,最後就在這歡愉的心

情之下順利回程。

嚮導們都已經和我們很熟了,除了日常的閒聊以外,我們也試著讓他們多融入我們這群臺灣人

。比如說聊天時他們恰巧在旁邊,就把話題的內容翻譯給他們聽;或是邀請他們一起和我們做早晨

的熱身操,因此也發生許多有趣的事。對這群雪巴嚮導而言,華人的面孔並不多見,一來是中國的

旅客要爬喜馬拉雅山多半會從西藏開始,另外則是臺灣人普遍較缺乏冒險的精神,也因此來到這樣

艱苦山區的人也相對地少。在他們眼中,我們是熱情、有趣的年輕人,勇於冒險,服務社區的精神

也令人感動;在我們眼中,這些嚮導則像超人一樣,當地人走一小時的山路我們可能要走兩個小時

半,我們拿著登山杖、穿著Gore-tex、黃金大底的登山鞋,雪巴人則是破舊的球鞋、撐著雨傘健步

如飛。雪巴人長期身處在險惡的環境下,身體早已習慣,而我們雖然有滿身的高科技裝備,面對大

自然的挑戰卻只能聽天由命。

下午四點左右我們終於來到了標高4930公尺的Lobuche。這個人口不多的小村子是攀上聖母

峰的前哨站,許多登山隊在前往基地營的前一天都選擇居住在這裡,不僅是享受最後的登山屋,也

算是稍作短暫的高度適應。4930公尺的高度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難以想像的地方,來到這

裡,我們已經比臺灣的最高峰-玉山高了將近1000公尺了。從這裡以後我們就進入了昆布冰河地

區。崎嶇的冰河地形加上高海拔,我們每個人將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

明天就是攻頂日了,Everest Base Camp,我們來了!

DAY1008/08

DAY1108/09

Pheriche(4200m)-Lobuche(4930m) Lobuche(4930m)-Everest Base Camp(5364m)-Gorak shep(5160m)

Page 19: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Lhotse小隊行走到第十二天,今天要攻頂—5545m的Kala Patthar。Lhotse小隊因為有些隊

員們身體不適或為了自己的身體安危考量未參加,所以今天登頂的人只有六個—阿亮、阿達、小孟

、卡卡、耕碩及Guide Tarche,以上是本隊今天情況的簡單介紹。

經過前一天登上EBC,今天是另一個攻頂關卡―5545m的Kala Patthar。雖然上升的高度只

有400m,但是這一路都會是上坡,體力不好或是已經有高山反應的夥伴今天將直接下山至

Pheriche。因此我們將隊伍分成兩隊,而要攻頂的人早上四點就要起床準備出發,攻頂後還要下山

,回到Pheriche與另一半隊員會合,所以今天會是相當辛苦的一天。

攻頂的夥伴簡單吃過早餐後馬上出發。很快就到了Kala Patthar的登山口,也不知道是幸運還

是不幸,Kala Patthar的山頂正在下著雪,我們會看到美景,但是潮濕寒冷的環境也會讓我們更痛

苦。在這麼高的地方,氧氣含量只有平地的約50%,每往上一步都是對自己極大的挑戰。抬頭看看

遠方的目標,然後低下頭來專心跟著前面隊友的腳步;就好像我們的生命,我們永遠都需要一個值

得仰望的目標,但是在追求的過程當中,唯一能做的卻是踏好每一步,低頭努力奮鬥,等到未來的

那一天我們再次抬頭,就會發現夢想已經不遠了。

下著雪的山頂很美,可惜天氣不好沒辦法看清楚附近的景色,我們只有隱隱約約的看到聖母峰

,這也是這趟旅程學到很重要的一課:凡事不要計較,要懂得不完美的美;有時候,我們已經拼盡

全力去爭取想要的成果,接下來就要好好思考努力帶來的成果,而不只是為那一點點沒有達到的成

果而遺憾。回到山上,據嚮導們說在這裡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環視整個喜馬拉雅群山和聖母峰;在山

頂大家興奮地拍照,但是我們不能停留太久,因為太陽起來後雪融化了地會變很滑,下山會比較危

險,迅速地拍了幾張照片後大家就匆匆地下山了。下山的情況又是另外一番的奇景,上山的時候是

地上下雪的遺痕,下山的時候,因為太陽漸出冰雪漸融,我想今天這一整趟旅程是異常幸運的!下

到半山腰以後回頭看Kala Patthar的山頂,自己都有點難相信竟然能夠走得這麼遠,該給自己點鼓

勵吧!

接著便是持續不斷的下山。等我們走回Pheriche時已經下午五點了,今天登頂的行程走了11

個小時!晚上在餐廳裡,指導員拿出了辛辛苦苦從山下背上山的可樂和大家一起慶祝!當然最要感

謝的是辛苦的嚮導們,如果沒有經驗老道的他們,我們不會有這麼順利、這麼棒的一趟旅程......

對於許多人來講,或許登頂就是一切,但是對我們來說,旅途還沒有結束,真正的登頂應是平

安地下山到達加德滿都。而成功登上地理上的頂端的瞬間只是未來短暫的回憶,真正重要的是我們

究竟在整個過程中學到了些什麼、思考了什麼。

DAY1208/10

Gorak shep(5160m)-Kala Patthar(5545m)-Pheriche(4200m)

Page 20: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經過EBC和Kala Patthar的攻頂行程後,每個人的心情都輕鬆很多,畢竟之後都是往下走,最

大的威脅―高山症―發生的機率不大,這趟旅程基本上走過了最大的難關。雖然心情愉悅,但是今

天走的路是之前走過的雙V字谷,我們大夥兒可都沒忘記當時的辛苦呢!不過都已經上過Kala

Patthar了,這點路算什麼!

登頂之後,我們更明白旅途中過程的重要,更懂得欣賞身邊的一草一木,更懂得珍惜身邊的夥

伴。能夠擁有這麼一群不為其他利益,單純關心彼此的夥伴,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要不是有這群

朋友和我一起走,不用說攻頂了,我哪裡都去不成。

明天就是服務學習的第一天了,美麗的Khumjung小鎮、可愛的學童,大家興奮地準備著,準

備登場囉!

DAY1308/11

Pheriche(4200m)-Khumjung(3790m)

Page 21: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第二樂章服務與領導

The Second Movement我隱隱覺得

山終將可以讓我實現或發現一些什麼

雖然當時我並不知道

那將被發現或實現的,就是「自我」。

-高銘和。《九死一生-高銘和聖母峰歷險記》

Page 22: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服務的第一天,又見到長得很像藤子不二雄的Khumjung School校長。早上起來整理教具袋以後就看著學

校的小朋友們做著軍事化的早操,一個鼓聲一個動作,相當有趣。這邊的小朋友很喜歡親近人,尤其是不管男

生女生都很習慣牽手,所以有些夥伴身旁常常牽著一整群的小孩到處走,形成相當可愛的風景。

今天體大帶的是足球課,在3790m上奔馳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常跟著小孩跑阿跑,最後喘不過氣

來,眼睜睜看著國小一年級的小孩超越自己。而家扶的夥伴則教了許多勞作,當最後宣佈畫筆和圖畫本可以讓

他們帶回家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相當開心,而且也相當珍惜這些文具。

另一邊社區服務的夥伴則是幫忙禮堂的粉刷和附近環境的清潔。這時候也就是真男人們挺身而出的時刻了

,架起梯子爬上屋頂油漆,又因為一時找不到松香油洗手只好使用土法清潔―沙子加肥皂猛搓。剛開始會有點

懷疑:「我們做的這些事情如果讓當地人來做,不是又快又好嗎?」但若是換個方向思考,當我們開始為這個

社區的環境和建設付出的時候,當地的大人、小孩都看在眼裡,也許有些只是向我們微笑打招呼,但有些人就

會主動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當看到外地來的人在幫自己居住的社區做事的時候,對居民多少是一種刺激,若

在未來居民能夠因此而願意主動為社區付出,那麼我們做的一切就算是有了成果回報。

經過昨天和可愛小朋友們的接觸,對於今天的服務行程大家都非常期待。不過社區服務的夥伴

有新任務了―蓋籬笆!我們在來之前對於籬笆的想像一直停留在木頭、釘子搭配鐵絲的狀態。看了

之後我們才發現自己大大的錯了!我們要建的籬笆是用L型的鋼條插在地上,再用帶倒刺的粗線捲

固定住,用來圍出一個地區作為植被生長用。於是壯漢們就在沒有工作手套的狀態下扛起約每人

20公斤的鐵條和鐵捲爬半小時的山到山腰上蓋籬笆,這段路可是連嚮導們走起來都會氣喘吁吁的

,簡直就像是在玉山頂的地方做重量訓練一樣,能夠撐過實在很佩服自己。接下來建籬笆也是一大

挑戰,居民們對於要建造的籬笆並沒有什麼規劃,所有一切都是「事情到了再來決定」,這大概就

是尼泊爾和我們文化最大的差別了吧。到了這個地方,很多事情我們不能以習慣的邏輯去思考,講

求效率、精準、時間要求......等,這些都不是第三世界人民考慮的,第三世界就是不富裕,時間對

他們來說是不值錢的,所以如果要在這裡要求企劃可能只會把自己累死,而且最後還是不會達成。

晚上,Khumjung的居民為了歡迎我們來到社區,特地為我們準備了一個小小的Party。自由

取用的飲料和現代化的音樂,一瞬間寧靜的山間小鎮變成了東區地下的夜店,能夠在這麼高的地方

參加如此熱鬧的舞會也實在是人生難得的體驗。在這也讓我們看到許多同學深藏不露的一面,嚮導

們的舞姿更是可愛得讓人發噱,難忘的一晚。

DAY1408/12

DAY1508/13

Khumjung(3790m) Khumjung(3790m)

Page 23: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早上委託嚮導協助搬運教具至學校禮堂後,我們著手進行分配教具並再次演練教學內容。九點

半學生們做完早操之後就開始課程,約三個半小時的課程到下午一點;過程中一、二、三、八年級

會分別接受三種課程:美術、活動與實驗課,而九和十年級則因為要趕課而無法參與我們的課程。

活動課主要是帶他們練習唱一至兩首英文童謠,並且練習配合童謠的舞蹈;此外,也會透過倫

敦鐵橋、剪刀石頭布、蘿蔔蹲等遊戲來炒熱氣氛。而美術課則分為勞作課與繪畫課:勞作課程是教

導學生用色紙折出不同的物品,而美術課則是會先教導顏色的使用,再讓學生們自由發揮。實驗課

的部份是由東海大學的夥伴們進行教學,與我們共同分擔今日的課程。

這裡的學生其實並不害羞,個性相當活潑與主動;不僅在上課時勇於發言,在下課時也常會拉

住我們的手一塊兒唱歌、走離校園。這三天以來我們四個團隊(臺大、臺體大、家扶、東海)所替

他們上過的課程或許無法幫助他們進入好大學就讀,但希望這些與我們共享的學習和玩樂的時光是

他們一生中難以抹滅的回憶。

下午時間部分的夥伴們與尼泊爾的學生和嚮導們進行排球比賽,由於臺灣組人手不足,加上空

氣稀薄,因此在比賽上略處下風;雖然語言和長相都不同,但在球場上那種迅速建立的默契與對於

彼此的尊重,都是非常美好的經驗。至於沒有參與的夥伴們則至這個社區四處走走逛逛,除了購物

、看風景外,也去參觀擺放雪怪頭蓋骨的地方。想到明天就要離開這裡,許多人都覺得有點不捨,

甚至開始醞釀著未來一定要再回來的念頭......

離開花園,走到喧囂的市集。旅途中的每一點儘管再絢爛、再美好,旅人終究都是旅人、是過

客,最後總會離開自己心目中的嚮往,回到自己所屬的地方。

從Khumjung離開,一路上經過的是許許多多如畫般的景緻,以及回憶的片段。迷濛的霧籠

罩著Khumjung社區,我們好像走在夢幻仙境,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所見,但這卻是真的!

離開的路上,猶豫慢慢油然而生。知道一但離開了Khunjung,眼前的一切都會改變。一路往

下降,雖然越來越熱鬧、越來越接近文明、越來越接近都市、越來越接近......家,但這意味著我們

也將走離這一輩子也許不會再來到的境地。不過,就正如所有的旅人,最後都會回到自己的歸屬,

眼前所有將隨著時間倒數消逝。

隨著霧漸漸散去,海拔越來越低,空氣中漸漸充斥著嘈雜的市集聲,Namche Bazaar,我們

的中繼站。稍作喘息,繼續前往Phakding,白日我們將完成一千公尺的下降,抵達Phakding,

2640m。

DAY1608/14

DAY1708/15

Khumjung(3790m) Khumjung(3790m)-Phakding(2500m)

Page 24: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今天是特別的一天。平常走路的時候,雖然有時候互相不會聊天,思考自己的事情,但其實還

是團體一起行動。今天進行Solo Hiking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利用自己一個人走路的時間,好

好地思考這一趟旅程的改變與獲得,並且也是一個可以好好悠閒地欣賞沿途風景的時間。這次到喜

馬拉雅山來,每個人的初衷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經由每天的討論、分享、團隊互動,我們都獲得了

很多新的想法。不只是經由實際的情境體會領導技能的發揮,最重要的是在與夥伴的討論分享過程

當中更加了解自己。

走了4個小時,終於回到Lukla了!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不用再辛苦地爬山了!不過這也代表

說,就要和我們可愛的嚮導們分別了。各團隊都特地準備了小活動,在將感謝卡及小費交給嚮導與

挑夫的時候進行,實在是相當賺人熱淚的場景呀!

但是在休息之前,山屋的老闆娘卻帶給了我們一個壞消息―這幾天天氣狀況都很糟,很有可能

明天沒有飛機回加德滿都。好吧!現在我們能做的只有等待了,一起祈禱吧!

一大早起來看到天色暗暗的,心裡就有不詳的預感。果然,民宿老闆娘準備早餐的時候就跟我

們說不用緊張,今天大概是不會飛了,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大家還是奮力地將行李打包好,隨時準

備。但是眼看著雨和霧越來越大,大家的心情也越來越沈重,幸好此時大家發現了逛街的樂趣,因

此尼泊爾振興經濟團隊便陸續出發了。這裡的店家大概常常遇到像我們這樣被天氣困在山上的登山

客,看準了我們在這裡哪都不能去只能買東西消磨時間,個個都是漫天喊價。到了下午,機場正式

宣佈今天停飛,大家雖然無奈但也算是鬆了一口氣,也開始各自想辦法打發時間。等待的第一天,

雖然無奈,卻也帶著些許的興奮,一般人可也難得有這樣被困在山上的經驗呢。

DAY1808/16

DAY1908/17

Phakding(2500m)-Lukla(2800m) Lukla(2800m)

DAY2008/18

Lukla(2800m)

我們行走到第二十天,也是在Lukla待的第二天,今天團隊夥伴都習慣了等飛機的生活(但不

代表大家很開心)。

今天凌晨,我和日本來爬Island Peak的早稻田學生相談甚歡,還學了日本人的撲克牌遊戲「

大富豪」和「吹牛」,能在異鄉交到異國朋友真是非常開心,也聊了他的人生計劃,感覺我們這世

代的年輕人真是充滿許多許多瘋狂的想法呢!

想起家鄉臺灣的事物就覺得異常想念,心中非常想念家鄉的一切。不過,念頭一轉也覺得這是

難得的機會,難得有機會長時間留在這美麗乾淨的山區,就好好享受這意外的假期吧!

Page 25: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早上依舊是看到大雨和大霧所構成的景象,但是我們又不能賴床,還是要乖乖地很早起地等待

飛機的來臨。等待的時間很有趣,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心情,有的人整天睡覺,有的人天天逛街,忙

著採買紀念品以及小東西。有的人則是苦中作樂玩起小遊戲,或是和法國數學教授及日本大學生聊

著沿途的經歷等。接連三天的漫長等待,確實容易將人的意志消磨。且想到在臺灣還有一堆事情在

等著我就覺得心煩。不過我想這就是在擴大自己的舒適圈吧,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不會完全按照著

自己所安排的劇本走的,不如就調整自己的心情好好享受眼前所遇到的情境吧!

DAY2108/19

Lukla(2800m)

DAY2208/20

Lukla(2800m)-Kathmandu(1300m)

等待的第四天,飛機終於來了!

每個人聽到加德滿都飛機起飛的消息都興奮得要跳起來,我們終於可以回去了!至於要怎麼回

臺灣嘛......就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了。總之,我們可以平安地回臺灣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阿!

Page 26: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昨天終於回到加德滿都啦!和殭屍王的別離,有些感傷。有緣再相見!再去爬山的話一定要指

名殭屍王(我們的嚮導之一)。

今天就要離開一晚30美金豪華流黃水的Malla,前往平價12美金比較像學生旅行的Thamel,

在Malla的唯一一頓早餐怎麼可以不海吃一頓?!聽說Raymond張一大早七點餐廳一開張就去了,

直到九點還看到他穿梭其中呢!我自己也是,和小林蓉聯手ㄧ輪接一輪阿XD。Omelet好好吃,小

蛋糕和鬆餅也很棒,我看餐廳經理一定覺得我們這群臺灣人很恐怖。但是水果還是臺灣的好阿,我

永遠記得可愛的小蘋果,還有香蕉脆脆的口感。

搬家前和大王一起體驗了加德滿都本土商店街,就在背包客街的正對面,雖然只相隔一條主幹

道,兩種街兩種情!賣的東西不一樣,街上的人不一樣,氣氛也不一樣。流行服飾店有一般的牛仔

褲,也有傳統服飾店,賣著印度服飾;學校正在做早操和幫同學慶生,全校一起為壽星唱生日快樂

歌;雜貨店陳列著標有簡體字的捲筒衛生紙,一箱箱的乾貨、零食佔滿所有空間;美妝店、CD行

、小吃攤......。這些,和背包客街準備賣給外國人的東西完全不一樣,每日生活的忙碌與悠閒的度

假氣氛就這樣分隔在兩條不同的街。這裡也和昆布山上看到的一切完全不一樣:山上的人種文化、

傳統服飾、生活習慣完全不同於此;山上的寧靜、乾淨的空氣、安詳的生活品質也完全不同於此。

我們又回到擁擠、喇叭隆隆和塵土飛揚的加德滿都了。

路上野狗總是病懨懨的躺著,大概我們人類對髒空氣抵抗力還是強一點。這裡東西好便宜!真

開心,血拼吧!等飛機的日子裡,我們也很忙碌。背包客街幅員遼闊,逛都逛不完。很多很酷的手

工藝品:紙製品、氂牛製品、茶葉禮物包、麂皮製品、絲巾、Pashmina羊毛圍巾......哈哈,買得

我不亦樂乎!(回家之後發現都買不夠)。下午的重頭戲:大王和我去玩了泥土彩繪,叫做Mendi

,而且居然還遇到香港蘋果日報記者。

晚上是Makalu的秘密約會,大家到泰式餐廳打牙祭,我們在有小燈泡妝點夜晚的美麗庭園中

用餐,東西很好吃,雖然沒進到店裡,二樓以倒掛的紙傘做燈飾,好漂亮。夜晚的背包客街完全是

另一種風貌,播放大聲音樂的bar應該會開到很晚吧。我好像漸漸習慣加德滿都的喧囂了呢。

晚間十點四十分的會議,全部人擠在小小餐廳裡,等著。偉華老師說:我們明天可以回家了

!謝謝老師們的努力!要搞定我們這一大群人的機位困難重重不言可喻。突如其來的回家喜訊搞得

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還有禮物沒買!明天一大早要先飛曼谷,店開了嗎?

還是趕快整理行李!明天要回家了!

DAY2308/21

Kathmandu(1300m)

Page 27: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今天是回家之日,全部的人分成兩批,有一批是早上先飛到曼谷,轉機香港之後回臺灣,另一

批晚上再出發,經過香港後就到臺灣了。Thamel的早餐也很不錯,而且有好多外國人住在這裡,

我們隔壁住了一對英國情侶(夫妻?),他們要在加德滿都玩三個星期呢。吃完早餐的第一件事:

繼續買東西,因為我們是早上就要飛去曼谷的那一批,只剩下一點點時間可以多帶些紀念品了。在

這精華時間,赫然發現尼泊爾的牛皮製品很棒!很便宜又是純皮件,在臺灣絕對沒有這個價格!怎

麼沒早點發現!總之老闆們的算術能力大概被我們逼迫到昏頭,都給我們很棒的價錢。沒機會多看

看這個城市,就當作是為未來的旅程探路吧,之後還要再來玩,我真的覺得尼泊爾很不錯。

準備離開尼泊爾啦,我的簽證不見了!好險順利過關,沒被當成偷渡客XD(回家之後發現它

被夾在書裡,帥爺別打我......)我們一群人先到曼谷機場混過一夜,這也真是有趣的體驗,雖然曼

谷機場很大很明亮,免稅店的試吃也非常大方,但是當沒有地方睡覺,鐵椅子非常冰冷,還會被趕

走的時候,心中不禁感受到流浪漢的悲情。帥爺也沒法兒好好休息,老師真的辛苦了。嘿!開玩笑

,我們可是去過EBC和Kala Patthar的硬漢耶!經過香港後,雖然因為等候補機位每個人分開回來

,但是終於大家都順利回到美麗的寶島上。

透過小小的飛機窗戶看見臺灣土地出現眼前的瞬間,很激動!才知道自己有多想念,我終於回

家了。不是因為爬山很累很辛苦,不是因為旅行中的不適應,大概就是一種很自然的思鄉之情吧,

沒想到自己也會有這種感覺。現在的自己,行囊裡又多了一樣寶物,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改變,回

臺灣後是充滿挑戰的全新開始,期待自己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表現。另一座高山等著我們再次

挑戰!

再次謝謝老師們的陪伴與努力,讓我們順利回家。走這一趟,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件事。

DAY2408/22

Kathmandu(1300m)-Taipei(5m)

Page 28: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第三樂章心得與成長

長久離開日本感觸最深的是,自己不在的時候世間也沒有任何妨礙地順利圓滑地進行下去。我

這樣一個人,或一個作家忽然從日本消失,誰也不會因此而難過,也不會感到特別不方便…但在日本

生活的時候,每天忙著被自己的任務之類的逼迫趕著,就沒有空閒去深入思考自己的無用性之類的

事情倒是真的。

-村上春樹。《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The Third Movement

Page 29: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2009年夏天,一群懷抱著單純的憧憬,憑著滿腔熱血,一股腦兒攻上尼泊爾山頭的青年男女

們,在喜馬拉雅山這全世界最高聳的天然教室,上到了最寶貴的一課。我們在行程中有苦難、有分

享、有歡笑,250公里的漫漫長路,從2500公尺到5500公尺的艱困上坡,我們靠著夥伴們彼此幫

助,互相激勵,一步一腳印地完成了這趟不簡單的挑戰。如今我們回來臺灣了,但那些被激盪出的

想法與體悟,似乎還在心中持續發酵,我想現在將它們沈澱,透過文字表達出我們的成長與感動。

謙卑,面對全世界最高的大山,我們不由自主的渺小了起來,但這只是非常表面的體悟。深深

烙印在我們心中的是一群男人的背影,我們在他們身上體會了謙卑的真諦。在物理界,你能想像諾

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你上物理課的時候,幫你倒茶,甚至盛飯端菜嗎?在這裡我們看到了!

登過聖母峰三次,兩次或一次的當地雪巴嚮導們,若在登山界來說,足可以說是其中佼佼者,

卻對我們這群登山的菜鳥們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深受感動,在他們身上是看不出絲毫驕矝,我們

看到的是一群真實偉大卻樸實無華的頂天立地男子漢。

互助,只是個書本上非常常見的字眼,但卻是我們這一趟旅程中沒有一天不在進行的最高中心

原則,我們身體力行地為互助這兩個字下了很好的註解。每天看著夥伴的後腳跟前進,原本覺得不

可能的路程,再艱難也是一步一步跟著前面夥伴的後腳跟完成了。而夥伴們的互相扶持、打氣,更

是我們能夠鼓起力量的最大原動力。

讚美,這趟旅程我們不是了解讚美,而是練習讚美。在繁忙匆亂的都市生活,我們的大腦早被

不斷抱怨和責怪佔據,看不順眼就開罵,老是在嫌棄他人哪裡做得不夠好,我們只會開檢討會,不

會開稱讚會。曾幾何時我們失去了讚美這項基本的能力,這趟旅程我們練習讚美,謝謝你今天在我

很累的時候關心我,謝謝你今天幫我背包包,我覺得你今天當LOD時表現很有擔當很沈穩。我們練

習把心中的感謝說出來,練習說出其他人的優點當然也適時的說出缺點。漸漸地,你會發現整個團

體會往美善的方向走,漸漸地大家的缺點淡去了,團體的氣氛也愈變愈好,隨之而來得是說不完的

優點。

這趟喜馬拉雅山的旅程,我一路上都很幸運,我是幸運的孩子。

幸運的是,這趟未知的旅程帶給我本來想像不到的收穫。

因為這趟旅程,我因此放下生活中許多不必要的東西。

因為這趟旅程,我因此獲得許多真心的朋友。

因為這趟旅程,我因此重新開始我的生活。

因為這趟旅程,我因此認識到原來週遭的親友是如此重要......

藉由這趟旅程,我獲得一個重生的機會。

因為尼泊爾緩慢而平和的生活步調,我有了上面的體認,

對生命全新有不同的體會!

「生活」應該就回歸到「自我的內在」,而不僅是一堆事情與目標。

過去,太過結果導向的生活,反而讓我失去了生活應該具備的熱情。

雖然回來的日子裡,生活依舊很忙碌,充斥著一些不知道為何的目標。

但是,藉由山上的經驗,我學會重新審視這些目標。

相信不久之後,我的生活會因為山上的經驗,過得更簡單、更快樂。

Dawa Dorge Sherpa (My Sherpa Name) 2009/9/7

* Dawa 是禮拜一的意思,Dorge是雷神的意思。

呂 孟 謙光電所

廖 亮光電所

Page 30: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又實在。在山裡的二十五天,每一刻都是學習也都是休息,不論是與

夥伴相互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或是登山過程中與自己的對話,或是佇足山崖時大山大水賜與的滿

滿感動,都讓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因此不同。

直到七月三十一日晚上降落在尼泊爾機場,瞬間真實感湧現:我們真的要去爬喜馬拉雅山了!

我們真的在尼泊爾了!雖然一直為這趟旅行準備著,體能訓練、裝備採買和後期的教案規劃,但對

於完全沒爬過山的我,所謂的真實感參雜著些許面對未知挑戰的不安與緊張,我可以順利登頂到喜

馬拉雅山基地營嗎?海拔5364公尺是什麼感覺?

走了二百五十公里的路、翻越好幾個山頭,我們也這樣安全無恙的回來了。第一個感想就是:

以後我還要再去,還要去看我們這次沒看到的聖母峰!海拔越高,氧氣越稀薄,稍微一點點爬坡很

容易就氣喘吁吁,要不是有團隊一起走,每個人都是這樣前進努力著,有大家的加油打氣,或只是

聊天的垃圾話,都是自己前進與堅持的能量。山裡的變化很難預測,不只是氣候,有時候我們自己

身體的改變又急又快,而身體不適的痛苦,好像會隨著步伐一步步放大。這一趟我也學到,在團隊

中每個人最重要的工作正是照顧好自己,這也是對團隊負責的表現;自己照顧自己最簡單也最容易

達成,並且在自己能掌控的範圍下盡量的幫助夥伴,當每個人都可以讓自己維持在良好狀態,團隊

的目標與工作更可以順利進行。

只是回到海拔3790公尺的Khumjung,就知道前往基地營的路上連呼吸都要費力。再 困難的

地方,每一步都是謹慎與戰戰兢兢,隨時注意與維持自己的身體狀況,隨時調整呼吸與步伐,我們

隨時都在改變與適應。當回到簡單的低處,除了心中充滿感恩,也不要忘記自己曾走過的路,不要

忘記那些感動,也因為知道自己曾經完成一件困難的事而更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不要忘記前往

目標路上的苦痛與艱辛,因為這些我不僅更認識自己,未來更能以同理心體貼別人的不舒服與辛勞

還記得在Namche,我們每個人訂下自己的個人目標:真誠體貼並幫助別人;更有信心卻更柔

軟。一路上的體悟很多,套句Makalu優秀指導員泡泡的話,這些都要與自己的生命激盪出火花才更

有意義。能完成這趟旅程,絕對是因為有大家,我帶著這些喜馬拉雅山的禮物,時時溫習,努力朝

目標前進!

四個不同團隊的結合,在喜馬拉雅山上擦出絢麗的火花。臺灣體育大學、臺灣大學領導學程、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和宜蘭家庭扶助基金會的學生與師長們共62位的大團隊,一群人抱著熱情、希望

和回饋的心,將臺灣與尼泊爾的距離無限拉近,我們相信透過真誠和善心,世界的心跳將一致波動

著。

從一踏出尼泊爾機場開始,我努力像個海綿吸收一切資訊,因為我珍惜每一分一秒。我觀察著

,尼泊爾的街景、宗教、尼泊爾人的生活型態、尼泊爾與西方文明入侵的應對方式,直到真正開始

trekking,又是另一番視野的開闊和心靈層次的提升。

對於第一次當trekker的我來說,我的目的不是征服哪座山峰,而是在鍛鍊自己的意志力與體現

團隊相處過程所培養的領導力。我很慶幸在人生的這個階段,即能有如此機會,得到許多貴人相助

,在此時此刻體驗第一次長途跋涉、第一次與雪巴人交朋友、第一次到海拔3790M的學校做社區

服務、第一次與來自臺灣各方的朋友為了共同的熱情努力不懈地堅持著、第一次認真體驗到只要努

力,沒有不可能的事......太多的第一次,讓我擁有一顆開闊的心,去擁抱每一次難得的際遇,也讓

這次的旅程處處充滿驚奇。

我個人的成長和團隊活動的成功,讓我學會要處處抱著一顆謙卑和感恩的心。從活動的前置準

備、學校和家人的支持、社會大眾的鼓勵、貴人的相助、參與者的堅持到上天的保佑,只要任何環

節出個差錯,我們都不會如此平安且收穫滿載的回到臺灣感謝關懷我們的人。

領導的真諦是要用身體去力行,站上舞臺領導大眾前,要先學會被人領導與領導自身。我不敢

說,因為參加「2009年喜馬拉雅專案―Khumjung社區服務學習與戶外領導計畫」我就變得不一

樣。但我心中的一顆希望種子已悄悄萌芽,期待在未來的每一分秒 be a ripple maker。我感謝著

林 岱 蓉 伍 時 瑩經濟系 微生物所

Page 31: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喜山行

一切都發生的不可思議且讓人深刻回憶,回國兩個多禮拜了,很難想像我一個月前才爬上喜馬

拉雅山的EBC,五千多公尺的高度,我想我一輩子只會有這次的經驗,並且我辦到了,這一切彷彿

如同一場夢,這次的喜馬拉雅山的社區服務與戶外領導計畫,強調戶外學習與體驗教育,爬山與做

服務的過程有過看著夥伴下撤的痛苦,還有登頂所帶來的歡笑,這些回憶與體會是書本學不來的。

山教給我穩重;海教給我包容;湖泊教我靜思,以大自然為師,我總能學習自然不同面向的課題。

<發現自我>

二十幾天的旅程,我可以拋開在臺灣所有的價值觀,重新尋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如同爬山的

過程中,我每跨出一步我都知道對我而言都是新的一步、與新的高度,每一種路程都是種挑戰,爬

高山本來就是極具風險的運動,沒有冒險犯難的精神是絕對無法達成的,當我爬超過四千公尺,我

因為體力不支時常想放棄,此時總覺得到這裡就夠了,於是我發現自己不敢挑戰,不論過橋、過冰

河、陡坡、下大雨,每項困難都是未知的,可是沒有超越障礙,就一定不會進步,於是我調整自己

的心態,除了隨時保持謹慎的心與面對問題的態度,並且要有野心與征服的企圖,才能把自己的極

限往前推進,最後我雖然沒有攻頂,也到達Gorak shep(5160m)。

<不同的國際觀>

尼泊爾的人種非常複雜,首都有尼泊爾人、印度人、西藏喇嘛等,而昆布山區幾乎都是雪巴人

,但大部分而言都是屬於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對我而言看到的國際情勢,不再是以歐美西方的觀

點來詮釋這個社會,而是看到人類比較低層、比較困苦的人民生活的情況,在臺灣生活富裕的我們

應該體會不到,國際機場外,盡是向你要小費的尼人、街頭上的小男孩小女孩也不斷向你要巧克力

。教育在尼泊爾是很貴的支出、幫我們搬行李的挑夫年齡只有十四、十五歲,看到這一切我才真是

知道這個世界運轉的模式,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活在飢餓當中,對於這個世界,在追求全球

化的同時,除了追求貿易的利潤與物質生活,我們更要關懷這世界上弱勢的人民。

<適應日的意義>

在逆境中求生存,在順境中準備;爬山的過程每天都很辛苦,但適應日就給大家喘息的空間,

可是休息不是真正的無所事事,而是要適應高山的環境,為接下來的旅程做準備,在高度適應日我

們還是有爬山,讓自己處於每天爬山的狀態,生理上可以用比較輕鬆的態度面對,但心理上卻要時

時提醒自己不要受寒,或是有無高山反應,休息是為了走更久的路,這是適應日最好的註解。

<登頂不是唯一的目標>

登頂雖然是爬山者最高的目標,可是卻不是唯一的目標,山永遠在那裏,人可以隨時挑戰,但

往往因為高山症的生理反應,導致無法繼續前進,雖然讓人覺得遺憾,可是可以保障自己的生命。

<環境的變遷與全球暖化>

在爬山前,Asian Trekking的Dawa Steven雪巴人,告訴了我們全球暖化的警訊,使得喜山

的冰河不斷的消失。而昆布山區的雪巴人也說,若冰河不停的倒退,昆布山區就沒有乾淨的水源,

喜山漂亮的風景也會因此改變。還有登山者帶來大量的垃圾與廢棄物,也造成當地山區很大的負擔

。我們爬山也秉持著無痕山林,並且盡量把山上的垃圾帶到山下,為地球的環境盡一份心力。地球

的暖化不只讓海平面上升,在山區的衝擊也是很大,解決地球暖化刻不容緩。

<面對危機,接受改變>

這次的旅程,面對尼泊爾的文化價值跟我們差異非常的大,沒有時間觀念、對金錢計算很不確

實,因此我們在做服務學習或是旅程中,常常改來改去,並且時常要面對氣候的不穩定,還有時常

有隊員發生高山反應而延宕行程。面對這些困難,怨天尤人是沒用的,尤其是天氣,根本是不可掌

握的因素,旅途中還因為大霧飛機延遲四天起飛。抱怨難免是有的,但我們改變不了天氣和環境;

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心境,遇到改變,只能接受它、面對它、處理它。

<學習孤獨,走自己的路>

最後一天的健行,是每一個人solo的獨自行程,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小時的路程,不過在路上你

不能跟其他的團員講話、買東西、照相,只有屬於自己的時間,自己可以決定休息時間,但遇到所

有問題都要自己解決,直到旅程結束,在solo的過程,會有種落寞、淒涼的感覺沒有人可以幫助。

但人生的道路上就是如此,你要為你自己生活的路而走,不是為了別人或是父母。孤獨的面對挑戰

,體驗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是很好的學習。在過程中反而更能接觸自然的美,留給自己一點空

間,走自己想走的路才會真正快樂。

<回首過去的旅程,讚美自己>

回到文明世界的臺灣,我重新檢視我走過的路程,我走了近300公里的路,從2500m到

5160m,看著一路的照片和每日的心得,我檢視我遇到的阻礙,與解決的過程,自己都很難想像

我做到了,回頭看看自己的成就,為自己的成果喝采,原來我們真的都很不錯。

鄒 明 恭地質系

Page 32: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喜馬拉雅山送給我的三個禮物:等待、謙卑、堅持。

等待

在這還算順利的旅程中,經過了三次等待:第一次,從加德滿都要飛往盧卡拉的小飛機,因為

天氣因素,我們起飛了又中途折返,在加德滿都機場繼續等候,早上四點起床的我們,到下午1點

多,才等到第二班飛機;第二次,因為搬運分類上的失誤,發生了我們人到盧卡拉,但是托運袋卻

還停留在加德滿都的窘境,於是我過了一連4天沒有行李的生活;第三次,健行結束再次到盧卡拉

,又因為天氣因素,我們在盧卡拉等了4天的飛機,讓回國行程整整晚了3天,也因此趕不上預定班

機,產生很大的機票問題。

頭一次深深感受到大自然對於行程的極大影響,也重新檢視自己的心情,準備好進行這趟旅程

了嗎?如同我們這組夥伴所說:「大概是老天爺想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再次想想自己來這趟旅

程的意義。」

沒有行李的生活,一開始有點難熬,因為沒有換洗衣物,不能洗澡,也不能補充背包中物品,

但是後來發現其實在涼涼的山上,不洗澡也還可以接受;托運袋沒來,也讓我省去每天早上重新打

包行李的時間,更擴展了自己的彈性。

在盧卡拉等待的心情其實很複雜,既想多和這座山相處久一點,卻也希望可以照原訂行程回臺

灣,但是大自然是我們無法掌握的,即使焦急失落抱怨了一天,飛機依舊不會飛,不如用快樂的心

情等待;我們在等待的幾天,除了聊天打牌逛街之外,還進行了各組心得分享、未來展望以及讓這

趟行程可以更好的建議,我覺得非常有收穫,也讓這趟旅程劃下更豐富完整的句點。

等待,可以拓展你的彈性,多了彈性,世界會更寬闊,活得更自在。

謙卑

面對大自然,會發覺自己的渺小,尤其在群山聳立的這裡。除了大自然,我們更可以從當地人

身上學到謙卑;帶領我們的嚮導們,比我們更熟悉這段路,卻不見他們的驕傲,甚至有些嚮導曾登

過聖母峰,但他們衷心地服務我們用餐,端茶上菜,待我們用餐後自己才吃飯。看著他們的雙眼,

完全不見成就驕傲,只見謙卑和誠懇;廚師和茶屋老闆也是,從他們的靦腆笑臉,我也感染那股平

和與快樂。

老師也曾說過,這些嚮導們協助登山客登上聖母峰,環境險惡甚至可能會喪命,卻完全不居功

,衷心稱讚登山客很厲害。

不管是聽到的、接觸到的或感受到的,都讓我對於這群雪巴人感到莫大的敬佩;可能我們曾經

認為自己完成了些很厲害的事,而因此感到自滿,但是這世界很大,人很渺小,謙卑是我們需要學

習的課題。

堅持

我還記得,對我而言最痛苦的一段路,不是往南奇的直線上升500公尺,也不是登上基地營那

段,而是大多數人都覺得很容易從南奇到昆瓊的這段路。

大概是因為腳力不夠,所以走起來格外艱辛,甚至產生想哭、想回家、想放棄的念頭,但是因

為夥伴們的鼓勵,我才能抵達終點;因為堅持下去,我才能看見基地營上的風景。以前常常意志力

不堅定的我,在這趟旅程能夠堅持到最後,端賴夥伴們的鼓勵以及從他們身上看出的堅持,讓我不

放棄的一步一步向前,達成目標。老師也說過:「走到最後,靠的不是體力,而是意志力。」

我學到了堅持,堅持才能達成目標,看到美景。

陳 芳 平財金系

Page 33: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刀子的喜山心得

喜馬拉雅山一直是許多人的夢想,不論是去攀登,或是仰望她的雄偉與壯麗,都會是件罕有的

人生經驗。而我,一個平凡不過的大學生,除了有時跟家人到普通的小山健行外,對於登山可是沒

有任何經驗,也沒有任何興趣。對我來說,喜馬拉雅山是如此的遙遠與高大,如今得知要攀登這座

世界第一高峰,那種心情是驚訝中帶點擔憂,印象中,只有專業技術、豐富經驗與良好體格和體力

的登山客,才會去做此種挑戰。以上三種特質,我一項都不具備,臺灣的百岳一座都沒爬過,竟然

就要去攀爬登山客心中的聖山,未免太不自量力。但是,我無法對於此件計畫,因為畫地自限,而

對於此事一笑置之,因為我知道此刻不做,一定會後悔終身。暫時不論結果會是如何,但我要給自

己一次挑戰的機會,挑戰大自然、挑戰高山、挑戰社會對我們的限制、挑戰自我。後來跟家人討論

後,家人竟然意外的相當贊同,他們認為這是磨練我的好機會,我問他們,難道妳們不擔心嗎?他

們答道,你要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不可能保護你一輩子,聽到這樣的答案,心裡相當高興,

連家人都願意支持我去嘗試,我可有退縮的道理?因此,在2009年的夏天,一位來自臺南的普通

年輕人,開始了一趟將會令他永生難忘的旅程。

在去到喜馬拉雅山之前,領導學程的夥伴們各自認領了一些工作,分頭進行著,而我則是負責

幫大家蒐集裝備資訊,鄒明恭同學跟我造訪了幾家登山用品店,這也是我第一次造訪這種店,看到

玲瑯滿目的商品,我開始想像著到了山區中的場景,大家將會蛻去都市人的裝扮,換上一件從頭到

腳都各有不同功能的登山裝。此時我們將會暫時放下社會中給予我們的角色定位,而如穿上太空衣

一般,進到大自然宇宙,去探險自我生命與自然的偉大和可貴。我們很仔細的詢問著每項裝備的功

能,深怕遺漏某樣重要的事情,而在野外中造成很大的不便,甚至招致危險。透過這件事,讓我對

於登山有更多的了解,感謝那些曾經不辭辛勞跟我們講解裝備功能的老闆或老闆娘!

坐在尼泊爾的飛機上,我回想著自己人生中,每次搭飛機的感覺:搭飛機對我來說,是看見不

同世界的途徑之一。我很喜歡飛上藍天的感覺,雖然有一半的次數都是在遠離家鄉,但是對於外面

世界的新奇感,卻讓我願意忍受離開我所熟悉而舒適的環境。但是,此次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將

面臨前所未有的深刻挑戰,回想起要出發的每天晚上,我都在睡夢中醒來,我感受到自己對於自我

能力的擔憂,擔心自己體力不夠,不能順利攀登的壓力,但是換個方向想,我很喜歡挑戰新的壓力

,我總想知道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少的極限。但是坐上飛機後,還是充滿著戰戰兢兢的感覺,像是勇

士要上戰場一般,無法感受到以往在飛機上的愉快心情。

終於來到Lukla,一個小機場,也是攀喜馬拉雅山的登山客們的起點與終點。攀登的過程並不

如我所想像的困難,因為每段路程的難度都不一樣,而且團體攀登的好處之一,是夥伴們會在適時

給予你鼓勵或幫助。一個人也許可以走得很快,但是兩個人才走得遠。這幾天我是Everest小隊的

一員,有時我需要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兼顧團隊的登山狀況與掌握各種可預期的情況;或者扮演前

導的角色,走在隊伍前頭,引領夥伴們往目標前進;或者是押後,像個牧羊人般,走在隊伍最後,

避免夥伴們落單而脫離隊伍;或者是位跟隨者,給予身邊的夥伴鼓勵;或者發揮我所長,天南地北

、滔滔不絕的說著,讓夥伴暫時忘掉路程的漫長......。不管扮演怎樣的角色,唯一不變的是,我們

都是學生,正在向大自然老師學習。了解自己正在一步步的接近目標時,也對自我極限的認知漸漸

擴大。

我得說,即使登山前做了很多準備,也很辛苦,但是還算順利的登上EBC後,有種失望的感覺

,因為山上的景色不是如預期般特別。EBC在淡季時,也不過是片杳無人煙的偌大空地,我並沒感

覺到任何登頂的喜悅,有的只是達成目標後,看到身邊的夥伴都在的感動。剩下的,只是連綿到天

邊的冰山、接近宇宙的寧靜天空、和無聲的風。

下山的這幾天,隨著這些熟悉景色,冰河、群石、苔原、河流、樹林、峽谷、吊橋,一一跟我

道別,我才驚覺,原來登山對我的意義,並不是登上山頂那刻的感動,而是從頭到尾懷著一顆期待

的心,與夥伴們一步步望上爬的過程。那些體力用盡加上高地症狀的艱難時刻,或者在深山民宿裡

,聽著水聲,頂著星空,為明天的路程養精蓄銳的夜晚,這些過程,才是我最珍貴的經驗,也是喜

馬拉雅山送我的禮物。頓時,我有種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感慨。印

在我腦海裡的,並不是只有EBC上的壯麗景色,還有更多攀登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原來結果真的不

是最可貴的,而世上最美好的事物中,往往就是那些已經成為不可抹滅記憶中的過程。想清楚這件

事後,我發現這個世界是如此的遼闊,而我又是如此渺小,但是我已經在一步步,慢慢的向前走,

雖然沒有那麼一天,可以擁有全世界,但我將會累積出很不一樣的人生經驗。

2009年的夏天,一位來自臺灣小島的青年,站在喜馬拉雅的山上,笑著。

朱 正 凱經濟系

Page 34: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記得8/8早上6:40就醒來了,呆滯的眼神看著窗外的霧氣,那天是個在霧中行走的日子。

Tenzing和Ganga如同往常般,遞上一杯熱紅茶替我們驅趕睡意。感覺特別疲憊,因為知道要垂直

上升690公尺、健行7個鐘頭才能抵達標高4930公尺的Lobuche。

從Pheriche出發,我們四個隊伍就在一片草原、濕地、巨石堆以及氂牛群中蜿蜒前進,因為海

拔高度已經超越4000公尺,溪谷中已不見針葉林,取而代之的是及膝的矮小灌木。單調一致的景

色,走起來很累人。走了四個小時後回頭一看Pheriche還在眼力所及之處,Mt. Ama Dablam也一

直矗立在遠方,這時考驗的不僅是我們的體力極限,還有意志力。正當有夥伴快因為連續上坡而要

走不動時,終於在12:40抵達了Dhukla,而Pheriche也終於消失在遠方山丘的後方。

吃著得來不易的午餐-一碗冰河水陽春麵,享受片刻的休息後我們又繼續前進。此時山嵐已起

,比我們早出發10分鐘的隊伍也已經消失在前方。餐廳前駭人的巨石坡,在霧裡更顯得沒有盡頭。

Cho-Oyu小隊緩緩前進,經過一番苦戰終於越過它,坡頂有許多五色旗和哈達飄揚,似乎正在為我

們突破極限歡呼。最後,我們在16:15抵達Lobuche,這一趟,走了8個鐘頭。

Lobuche是攀上聖母峰的前哨站,登山隊會選擇居住在這裡,不僅享受舒適的登山屋,也是稍

作短暫的高度適應。來到這裡,我們已經比玉山高了將近1000公尺。一抵山屋,指導員們就要求

大家幫自己的buddy檢查是否有高山症的現象,到處都看得到有人在使用血氧濃度計、聽肺鑼音、

走直線的景象;此外,指導員還嚴肅的跟大家說,為了適應高度吃晚餐前不能睡覺,因為如果在睡

眠中高山症發作,那我們就會有一命嗚呼的危險。

明天,我們就要攀上基地營了!登頂前,我們做了最完整的準備,確保自己及夥伴的身體情況

。當環境不允許我們往上攀登時,我們不應該一味的追求目標而放棄更重要的東西-生命。

今晚對Cho-Oyu小隊來說,是艱困難熬的。

在這重要的時刻,一有高山症的現象一定要馬上下撤。抵達山屋,一些夥伴的情況都很不好。

吃完飯後,家扶的振華情況沒有好轉跡象,經過更專業審慎的評估後,在詭譎的氣氛下,大家面色

凝重的聽指導員宣布振華要下撤的消息。

整天下來的疲憊讓我在分享時話不多,一回到房間後就倒頭呼呼大睡。但是因為高度的緣故,

晚上睡得很不安穩。還記得,大概是凌晨2點左右,不知道第幾次驚醒了,頭痛的情況並沒有好轉

;凝視身旁的一切,有許多問題又直接湧上心頭:明天我要下撤嗎?登頂的意義是甚麼呢?如果沒

有登頂那我要做甚麼?要硬撐著身體登頂嗎?如果高山症發作死掉怎麼辦?...這些問題一直在腦中

浮現,但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的時間我就睡著了。奇怪的是在這之後,我一覺到天亮。隱約記得最後

只想著:想那麼多做甚麼?說不定明天早上醒來後又是一尾活龍啊!!哈哈哈。

早上醒來後,果然揮別昨日的疲憊,活力十足的和大家往上爬。更驚人的是,振華的情況也好

轉了,跟著大家一起挑戰聖母峰基地營,Cho-Oyu小隊拾起昨天的低潮,再度啟程。後來,我們是

四個團隊中第一個登上聖母峰基地營的團隊。

在喜馬拉雅山上的每天,望著這片大山總有許多新的體悟,與夥伴們一同努力的過程也有更深

刻的學習。謙卑、知足及認識自己極限,是這趟旅程最大的收穫。還記得在山上曾對著滿天星空許

下願望:氣度如同大山般遼闊,態度如同嚮導般謙遜。

我希望回到臺灣後繼續用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一切挑戰,並且用更高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遇到

再大的困難也沒什麼好怕的,因為都已經爬過喜馬拉雅山了!你說是吧!

陳 瑋經濟系

Page 35: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喜馬拉雅山,一場意外的生命洗禮。

汗水、挫折、疲憊,用我們的雙腳走過。

翻山越嶺後,回頭望著自己走過的路,

天很藍,山很高,世界很壯闊。

我所學到的,是生命的領悟。

喜山之旅,過程中我三番兩次的體力不足,靠著我的夥伴和雪巴人幫我揹行李、一步步推著我

上山。很感謝我的Cho Oyu小隊,還有在路上幫我加油的每個夥伴。

人生的道路上,一個人力量很小,很容易就放棄了。可是有夥伴在,我就能跨越自己的極限。

在體力透支時,看到目標還要翻越幾座小山,是令人懊惱的事情。可是懊惱有什麼用呢?就像

你想要賺到一百萬、或是交一個很漂亮的女朋友,可是現在的你就是無法「達到」,此時你要一直

懊惱的停留在原地,哀嘆自己做不到嗎?還是努力念書,充實自己的內涵,繼續向目標邁進呢?

一直看著目標,抱怨著目標太高太遠是沒用的。低下你的頭,勇敢的往前踏出每一步吧!

最令我驚訝的一點,在喜馬拉雅山上,我竟然沒有煩惱和憂愁了。環境是個強烈的因素,在喜

馬拉雅山上思考我在臺灣的煩惱時,我開始笑,笑著自已,發現過去的執著並非無解,沒有什麼事

情是需要永遠執著的。世界很遼闊,沒必要把自己侷限在執著之中。

懂得不執著,才有資格把感情放下。沒有什麼事情是會讓我走不出來的,站在高山上,我看著

我過去的煩惱是如此的狹隘。踏上高山,我也開展了我生命的眼界。最後,我非常感謝我的家人。

他們相信我能克服這些困難,一路走來,在後面用最肯定的態度支持著我。沒有他們,我是沒有辦

法完成這趟看似不可能的喜山之旅的。

服務可以採取非常多種方式進行,我們在昆瓊(Khumjung)社區採取的其中一種服務形式是

教育服務。我們知道,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國家要發展與進步,教育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教育做

得好,這個區域或是國家就會有成長、茁壯的可能,因此我們選擇教育這塊作為我們昆瓊服務的一

部分。然而,我們只是該地短短幾天的過客,教育乃是長久之計,似乎我們怎麼著手對當地的影響

都是短暫以及有限的。因此,我們決定以帶來不同的文化以及教育刺激作為這次服務重點。

我們規劃了數天的課程,包含了體育、科學、繪畫、勞作、音樂等課程,讓當地學童感受到不

同於以往的學習方式,進而得到觸發。這樣的課程對學童的刺激是可以發酵的,而且非常可能種下

服務的種子。

幾十年之後,昆瓊社區的孩童已經長大成人,也許他們已經忘記幾十年前的一群大哥哥大姊姊

到社區帶來了怎樣的課程內容,但他們會記得世界的另一端有一群人曾帶來不同的文化、曾經無條

件地陪伴他們,抓住他們的小手,鼓勵他們、和他們一起用笑容填滿整堂課......。

某年後的哪一天當他們閃過童年的回憶時,也許會因為這一段回憶而受到感動,進而想將這樣

的服務精神傳遞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人或學童也感受到這樣的感動。如此,我們就真正成功地播下

了服務的種子,讓當地散播起這份服務的精神。如此,短短的停留,才能有機會讓服務不受時間與

空間的限制,持續發酵。

林 佩 盈 吳 宗 明農經系 歷史系

Page 36: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喜山的禮物

1.冒險的前奏

“Life is either a daring adventure or nothing at all.” by Helen Keller

不論是我、我的朋友、我的老師或是我的家人,讓我上喜馬拉馬山是一個很冒險的決定。對於

一個碩士班一年級的我來說,體能上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學業上必須空出一個月研究時間;經

濟上需要得到一筆經費來採購裝備;登山經驗中最高的山頭就是陽明上的七星公園,標高955m。

如果要用一句俗話來形容,就是「未學行,先學走」。趨使我下定如此決心的原因其實非常的單純

,就是我想見識一下喜馬拉馬山,我想嘗試一下這個很新奇的旅程,我想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試試

自己的極限,我想走出熟悉和先進的地方,我想在學生生涯中再留下一個值得回味五十年的冒險遊

記。冒險,就字面上來說,就是冒著風險,而不是靠運氣。一趟毫無準備的行動不能叫做冒險,冒

險的行動一定要事先去了解情況和進行足夠的事前準備,並且要進行風險管理。這次的登山,謝老

師、臺體大的輔導員、Asian Trekking......等團體,已經把相關的安全機制設計好了。也因此,讓

這次的冒險沒有了太大的後顧之憂。世上沒有什麼行動是沒有冒著風險的,只有了解風險,才能管

理風險。

2.生命與破壞

“We are all meant to shine as children do. It's not just in some of us; it is in everyone.

And as we let our own lights shine, we unconsciously give other people permission to do

the same. As we are liberated from our own fear, our presence automatically liberates

others.” by Marianne Williamson

在4000公尺以下的山坡上常見到很多的樹林;在5000公尺以下地面還是綠的;Sir Edmund

Hillary 年輕時的相片還高掛在Lukla飯店裡的牆上;他的眼神仍然堅定地往向天空;Khumjung社

區的房子,十個不到的人,在三天內,就可以從半完成的一樓蓋到二樓;爬山過程中,同伴們疲累

的身體卻大步地往前邁進;基地營上同伴們歡呼的聲音和被風吹起的旗子。這趙旅程中,看到了很

多大自然的生命力,看到了雪巴人的生命力,也看到同伴們的生命力。

生命力是希望的根源。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下層的需求(生理、安全、社交關係)被

滿足時,人們就開始有了上層的需求,人們的生命力也開始發光發熱了。有生命力的人開始影響周

遭的人,也讓他們有了追求夢想的生命力。

還在加德滿都的時候,我們聽了Dawa Steven的演講,主題是有關氣候的變遷對當地人的影

響。氣候的變遷跟人們在二十世紀時發達的科技發展有關,那些人對科技的熱情和生命力的展現,

讓人們可以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方便,但是也對了大自然的生命進行了很無情的破壞。

3.靜的樂章

喜山的八月是下雨的季節,除了我們這個大團隊之外,走在山路上的遊客也非常的少。在這片

寧靜的環境之下,很多的時候,我們伴著大自然安靜地往目的地走著,寧靜的力量帶來內心的平穩

,同時也給了我一個自我思索的過程。成長的過程中,除了不斷的學習,還要有很多的時間留給自

己去思考,才能培養出自己的人生觀,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4.運氣

「好運來時,擋都擋不往,衰運臨頭,種胡瓜生菜瓜。但是,好運不會隨傳隨到,所以,平日

照表操課,把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上,還是比較實在。」 by 林華韋

登高山,最讓人害怕的就是高山症的發生。目前醫學上也沒有辦法確實地防止高山症的發生,

我們能做的事就是多喝水、吃藥和好好保持體力,除此之外,就得看老天爺賞不賞臉,才能讓爬山

的旅程中不受高山症的威脅。在這次的旅程中,有一些同伴,因為發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所以必

須要下撤,以維護他們的生命安全。當我們走過到Lukla時,因為天氣的關係,讓我們在山上多待

了四天的時間。也讓我們回臺灣的過程充滿了許多不決定的因素。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多多少少需

要一點好的運氣,要學習和運氣相處,隨時做好準備,當機會來的時候,才能成功。

5.上大山最快的方法

山頭就在遠處,要怎麼走到那座山頭上呢?答案很平凡,也很簡單,一步一步往前走,就會走

到那座山頭了。這一次的旅程,我們在二十天內總共走了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在這些天內,我們領

會了山友常說的一句話:「慢慢走,最快」。

要達成遠大的目標,不也是如此嗎?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萬里長城歷經多代翻修才有今天的

規模。一步一步走好,總有一天可以走到目的地的。

游 穎 萱電機所

Page 37: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這輩子從來沒有想過,在臺灣沒有任何登山經驗的我,有一天會來到尼泊爾登山健行。

今年2009年盛夏,參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主辦的「喜馬拉雅專案—Khumjung社區服務學習

與戶外領導計畫」,隨同國立臺灣大學領導學程師生們共十八位和另兩個單位學校學生一同參加長

達25天的行程。

七月三十日抵達尼泊爾已是當地晚間十點,夜晚看不清尼國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只知道已經踏

上一個很陌生且和臺灣是截然不同的國度。隔天我們在加德滿都觀光,對於當地古蹟的觀光勝地沒

有適當的保護,感到可惜。而時時會有年紀不到十歲的小孩來向我們乞討零食或是巧克力,也有遇

到孩童會伸手到你的口袋要點東西。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小女孩跟著我們的隊伍,直念著「Choco-

late」,心中有著不捨與同情,能給予的只能是盡在不言中的微笑與祝福。

搭小飛機至盧卡拉機場前,得知我們是極幸運的一群登山客。我們是第一批前往盧卡拉機場的

乘客,原來過去長達七天沒有班機,這也難怪當我們起飛第二次終於到了盧卡拉時,已在當地久留

的登山客興高采烈的歡呼。

待大家爬到Kala Patthar下山後回到Khumjung,我們四個單位有三天的時間在當地服務。各

單位教案多元,我們這組則是教導孩童勞作,摺紙飛機與青蛙、玩遊戲等等。短短的服務當地三天

,雖然不能非常深入系統的規劃教學,但對於當地的認識與了解,較之前的不甚清楚到現在是更多

一層的認識了。無論是教案中和孩童共處所帶給我們的回憶或是雙方的歡樂回憶,短期服務讓人覺

得很有意義也對當地多一份眷戀感。

在臺灣沒有爬過任何山的我,能爬至四千兩百七十公尺的Pheriche,開心的是自己曾經走過的

路,更感謝的是我所在的Lohste團隊的每一個團員和指導員小孟與四位Sherpa。因為有他們,我

才能一步一腳的走到超過臺灣玉山的高度。選擇前去這趟「喜馬拉雅專案」,除了是學程的海外實

習外,最重要的願景是希望自己能有所收穫。對我而言,不僅是學習領導和健行結合的課程與教導

Khumjung當地學校及社區服務學習活動,現在回頭再來反思回顧,更認識自己,這是人生中重要

的「山的禮物」。

最後,感謝辛苦的教師群、指導員們與同學朋友們一路的協助與鼓勵!

領導學程於今年7月30日至8月23日,共有十六位學生及一位行政助理,在電機系陳教授永耀

的帶領下,前往高山王國-尼泊爾的昆布地區,進行登山健行的戶外領導課程。最後並於成功登上

標高5545公尺的Mt. Kala Patthar,最後到於當地之教育重鎮昆瓊(Khumjung)進行社區服務。

此專案是由臺體大戶外領導研究中心的謝教授智謀所發想,除了臺大領導學程及臺體大外,還有東

海大學博雅書院以及宜蘭家扶中心共53名學生參與此團隊。

從標高2800公尺的Lukla一路健行至5545公尺的Mt. Kala Patthar,在這趟來回長達250公

里的路程中,在喜馬拉雅山區這天然的教室中,透過各種考驗,學習領導、學習互助、學習決策。

在大自然這個戶外教室,學員們也遭遇到了許多困難及危險,但是也因此而獲得更珍貴的學習經驗

登頂後,一行人前往海拔3790公尺的昆瓊進行社區服務,除了幫助當地學校新建校舍粉刷油

漆外,還幫忙社區的重要祭壇興建籬笆,並透過募款來捐贈這一筆修築籬笆所需的全部經費;此外

,團隊與Khumjung High School一年級至八年級的學生有夏令營的活動。

經過這25天的喜馬拉雅山區的戶外領導學習與志工服務,成員們對於「服務」有了更深一層體

悟。從這群雪巴人身上,學到了真正的快樂;在與大山的對話中,學到了謙卑。本次的志工服務及

戶外領導計畫,承蒙行政院青輔會及各參與單位的贊助及協助,才能讓成員們無後顧之憂的在尼泊

爾進行國際服務與領導課程,感激不盡。

李 佩 其 張 哲 誠歷史系 城鄉所

Page 38: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從去年就開始展開領導學程海外實習籌備計畫的我們,終於在大家辛苦的籌劃下正式於七月底

由臺灣出發前往尼泊爾進行約二十幾天的喜馬拉雅戶外領導之旅。

在經由香港轉機到加德滿都之後,一下飛機,我看到了我前所未見的世界。在這裡不管是機場

也好或者是沿途的道路都是十分老舊落後的場景。經由一夜的休息之後,隔天則是由Dawa為我們

講解說明喜馬拉雅的整體情況,隔夜一早,便出發前往我們這次行程的目的地–喜馬拉雅山。

在順利抵達盧卡拉後,當天我們就開始實地體會到接下來的這些日子會有更多的挑戰和考驗在

等著我們。接下來的日子以來每天除了要健行好幾個小時之外,每天都有排定的戶外領導課程,且

天天都有LOD的制度(每個團隊成員都要輪流擔任至少一天團隊中的領導者,學習領導)。還記得

在三千多公尺Namche的地方,我們Makalu團隊大家彼此窩在一個小房間藉由討論凝聚共識訂出屬

於我們團隊共同的目標。

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走向目的地,平安歸來,且笑著合照。

藉由登山的過程了解領導的真諦。

藉由這趟旅程,增加生命的深度與色彩。

學習尊重周遭的人與自然。

以往總是為了增強自己技術上、知識上、心靈上......各種層面的能力而奮鬥著,但卻從來沒有

停下來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的是什麼,做什麼會讓自己快樂。總是關心別人,卻很少想到要關心自

己的心情。為什麼今天心情不好?為什麼是這樣的情緒?我對這些事情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我能做

些什麼?像是沒有感情地生活著,只有情境式的感受,沒有自己的價值觀。

在山上我思考了很多,因為有著大量獨處的時間面對自己,可以將長久以來放在心裡的疑問一

個一個地慢慢拿出來想。將來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對我來說,人生的目標是什麼?這一趟行程的

目標呢?我又要怎麼去符合生命中的大大小小的期待?對我來說重要的人事物又是哪些?在山上有

很多沒事做的時間,這時候雖然是在考驗耐心,但是拿來認真利用也是很棒的。寫寫日記、想想事

情,在臺灣活了這麼久,還沒有真正有這麼多思考的時間呢!

每天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人生不只是活著,還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每一天都要很用心地

去體會。這就是我在山上學到最重要的事情。

另外也很幸運這回能夠背著一臺將近兩公斤的相機上山,雖然每當爬山到很累的時候總有衝動

會想把它丟掉,或是把裡面的相片拿來賣錢......但也因為有了它,帶給我要努力拍照的使命感。我

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去看身邊的大小事,我學會彎下腰、細細欣賞路邊一朵小草花帶給我的美麗與感

動;也學會放下一切,專注在山川的美麗壯闊。當然,雖然一路上很多時候都在下著雨,忙著走路

的時候根本也沒有時間停下來細細對焦,快門就一直按下去......雖然挑照片挑得快要吐血,但是看

到有這麼多美麗的照片實在是令人相當開心阿!也要謝謝大家這麼支持我,讓我有動力將這個美麗

的負擔扛到5545m的地方!

彭 仁 鴻 陳 宏 奕歷史系 物理系

Page 39: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吳 宜 真電機系

旅途中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每次想到許多人給我的愛與祝福,就讓我有勇氣堅定地跨出每一

步。「相信自己愛著......」這事並不難,只要想像失去時的感受就能略之一二。然而「相信自己是

被愛的」卻不甚容易,幾人能信心滿滿地確定自己值得被愛?我想幸福的關鍵或許就在於「相信自

己是被愛的」。因為相信,而能感受到他人的善意與支持;因為相信,距離再遙遠也能自心底找到

愛;因為相信,所以毫不逞強地接受他人幫助。在穿山越嶺的過程中,我找到那群在臺灣守候著我

的人給予的愛和祝福,因為我選擇快樂地相信並且由衷地感激。

期待

每當被問到「你對於......有什麼期望」總以「沒有任何期望」來回應。常給人不看好未來發展

或是胸無大志的感覺,然事實卻全然相反。我認為期望容易窄化胸懷與視野,導致選擇性地注意與

期望相關之事物,甚至為追求期望的模樣而扭曲現實。沒有任何期望即是敞開心靈大門,用盡一切

官能感知外在環境;可說是毫無目標地接受,也可說是以全盤為目標進行學習。少了預設立場則易

隨遇而安,不會因為與期望有落差而感到失落和徬徨,反而能夠享受每個當下。相信老天爺總會做

最好的安排,人只需謙卑地放開對自身設下的限制,勇敢地正面迎接自己的人生。

孤獨

過去我很容易受外在事件影響,情緒的舵總掌在別人手中。這次我把自己留給自己,不理會人

與人之間過多的糾葛,甚至嘗試減緩與他人建立情感關係的速度。雖然可能被冠上孤僻冷淡等形容

詞,但我盡量遠離紛爭、情仇、喜惡,阻止無益的塵埃遮蔽雙眼。此舉讓人能以清明的性靈感受山

水,也發現生命其實有更美麗的意義。適當排除部分舞臺上的角色,把空間留給自己,享受略微孤

獨所帶來的寧靜。

舒適圈

「人生最大的冒險就是拒絕冒險」,乍看之下總覺得邏輯不通。進一步細想:如果因為害怕恐

懼而畫地自限,那人生的版圖豈不僅剩彈丸之地可立足?棲身於如此小的生存地可謂危險至極。走

出舒適圈接受衝擊對常人而言實屬不易,然如能以上述「沒有期望的心態」面對,則化解不適進而

快速融入亦非難事,勇敢而堅定地跨越界線,才發現越往外走舒適圈越大。

自信

有人認為自信源於明瞭自身之優秀,然我認為自信源於接納自己。自信的人能夠欣賞自身優點

,對於不足則嘗試補強。改善的缺點不吝於慶祝,無法改變的缺點則接納之。因為了解並且接納自

己,所以能不因受人喜歡而狂亂迷失,也不因受人厭惡而懷疑擔憂。自此方能坦然面對外界評論而

不卑不亢。

約束

人通常不喜歡太多的約束強加於身上,然適當的約束有時卻反而讓生活更加愉快。例如在臺灣

時約束自己每天務必運動,就能在爬山時免去因體力不佳造成的痛苦。又如在高山時遵守動作緩慢

與保持心情平靜的約束,就能有效降低不舒適的高原反應出現機率。透過一些可能帶給生活微小不

便的約束,讓未來能避開不必要的痛苦與危難,對我而言是珍惜自我的表現。此外妥善照顧自己亦

是表達愛的方式,因為愛我的人會因為我愛惜自己而感到快樂。

真心

嚮導是我們花錢僱請的人,他們以僕人領導的方式陪伴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加上規劃所有登

山行程,如果沒有嚮導風險會增加許多。然過程中我們並不以金主身分自居,甚至早忘記與嚮導之

間存在的金錢關係;反而是懷著感激和信任與之交往,亦不吝於以各種方式表達謝意;最後在彼此

回憶中留下美好的印記。我想這種情感即是真心的表現。如果多數人能不過分在乎利益交換多寡,

僅以誠摯與善良的初衷去對待他人,就算不慎做錯事也願意寬恕,則情感的花火必溫暖燦爛。

Page 40: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在機場,

當我們將兩個行李一同放上推車,

縱的放容易滑落,橫的放較穩固。

當兩個都縱放,

而其中一個行李滑落,撿起來,

我們往往會照著推車上的另一個行李繼續縱放,

卻沒有考慮橫放比較穩。

就像我們在做很多事情時,

常常習慣以往的模式,

卻忘記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能讓事情做得更好。

推車的啟示

Page 41: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登山杖輔助你行進,每一步都帶給你力量,

讓你可以走更遠的路。

而有了吊橋,我們才能跨越偌大河谷,度過難關。

生活中,

誰是你的登山杖?

誰又是你的吊橋?

登山杖和吊橋

Page 42: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走自己的路前面一個人所走的道路不一定適合自己,

因為身高不同、腿長不同、體力也不同。

在現實生活中,

很多前輩常依自己以前的經驗,

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但是,我們並不是他,

我們的能力不同、經驗不同、意志力也不同。

所以,相信自己最重要,

找出一條適合自己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吧!

Page 43: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不要急著思考做每件事情的意義是甚麼!

不要想著來爬喜馬拉雅山是為了讓自己成長!

就用輕鬆的心情來欣賞眼前這片令人屏息的風景,

因為,

也許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站在這裡欣賞這些美景了。

放空吧!

Page 44: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夏天的喜馬拉雅山區正逢雨季,霧起霧落非常迅速,也許你因為看

到某個美麗的山頭從雲間縫隙露出來而想拿相機拍下美麗的片刻,但拿

出相機後卻又發現剛剛的美景消失了。

接受變化 在山中,天氣變化迅速,許多計畫好的事情不會如我們所願。因此,

學習接受變化,更有彈性的過生活。

Page 45: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在登山過程中,

因為天氣的因素,

常常需要等待。

你無法掌控大自然,

不如換個心境開心等待。

等待,讓你有更多時間反思,

等待,可以拓展你的彈性,

多了彈性,

世界會更寬闊,

活得更自在。

等待

Page 46: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看著山頂感覺目標很遙遠,

但是,

跟著前面那個人的腳跟,

一步一步跟著往上爬,

不知不覺就攻頂了。

給自己訂一個目標後,

就專注於目前努力的過程......

目標,總是會達成的。

目標不遠

Page 47: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人雖然是群體動物,

但是很多時候會需要獨自行動。

要習慣孤獨,

就像在冰河旁巨石堆中獨自盛開的菊花,

選擇綻放而非凋謝。

習慣孤獨

Page 48: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每個人都需要獲得成就感!

誠懇而具體的讚美不僅可以讓彼此的心情更好,

讓團隊更融洽,

更能加強美好的行為。

但是,

虛偽的讚美不如不要讚美。

多一點讚美

Page 49: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很多時候......

我們一味想照顧身旁的夥伴,

但卻沒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隨時記得......

照顧自己比照顧別人容易多了!

把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好後,

心有餘力再去幫助別人。

否則哪一天自己生病了,

反而需要花費團隊更大的力氣去

照顧你唷。

多關心自己

Page 50: 台大領導學程喜瑪拉雅專案紀念書刊

Leadership Program Leadership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