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changchundaily...

1
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 CHANGCHUN DAILY 2018 11 29 星期四 责编 张正忠 孙巍 版式 姜明慧 9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高 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 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代,坚定文化自信,要以增强文 化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 展文化事业为着力点,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 精神动力。 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 觉集中反映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 觉悟程度,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对 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 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体系、制度一道,作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这充 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 和文化担当。以增强文化自觉坚 定文化自信,首先要深刻认识文 化在引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文 化形态,引领并推动着人类社会 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 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 质文明协调发展,为建设文化强 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增强文 化自觉中坚定文化自信,还要深 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充分认识 文化发展同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 矛盾转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立足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满 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 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激发全 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共识、增 强活力、提供动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无德 不兴,人无德不立。坚定文化自 信,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下大力气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公众 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 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提高道德实践能力,从而引导人们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 观,在内心深处树立爱国主义和集 体主义意识。大力培育和弘扬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深入地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消除各种腐朽思想和 道德观念,通过深化群众性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 设工程,着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在各行各业树立和宣传思想道德 建设的模范和标兵,用榜样人物信 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 神、进取的锐气引导和带动更多的 人追求向上向善、积极健康的思想 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 值、中国力量。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随着经 济社会发展,社会思想文化呈现 出多元复杂的特征,人们的精神 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标准也越 来越高。同时,一些错误、腐朽的 思想文化也在滋长,污染、侵蚀着 人们的精神世界。在这种情况 下,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必须积 极鼓励、正确引导文化事业发展, 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 化管理机制,把文化事业发展的 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高度重 视、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相 关设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 程,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形式,以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 求。大力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利 用工作,努力提升社会公众的文 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人们 在与历史文化近距离接触中加深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大力发展 文化事业中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 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 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在充分展 示当代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独 特的文化魅力和富有朝气的文化 活力中坚定文化自信。 (转载于 《人民日报》 作者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40 年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开 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开启了“走 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伟大实践。这一伟大实践是全方 位的,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影 响是革命性的。在这一实践进程中,我 们在着力推进经济、政治等方面新建设 的同时,也推进着文化的新建设;我们 在创造了物质文明的中国奇迹的同时, 也书写了中华文化的崭新篇章。40 年的 风雨历程,展开了有着厚重历史、独特 神韵的中华文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精 彩画卷,有力增进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 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站在新 时代的发展起点上,回望历史,展望前 路,时刻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 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 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深刻认识并自 觉坚持40年的创造性探索所形成的文 化建设宝贵经验,是我们更加从容自信 地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坚定不移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担负 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前提。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改革开放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路 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重新确立而 起步的,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中开 辟自己的发展新路的。马克思主义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本质特 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始终高扬的思想旗帜。 在改革开放帷幕拉开之际,我们党 便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战略任务。党的十五大专题论述了“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并指 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 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 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 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是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40 年来,我们 党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马克思主义 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 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为引领,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 局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 的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 态”,“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 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 展的最大增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 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也构成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内容和最大增 量。40 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推进马克 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大众化, 大力弘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结合社会发展新 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 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将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贯穿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进程 之中,融入当代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实 际构建之中。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 化新的辉煌,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始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用马克 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 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 克思主义新发展,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原 创性贡献为中华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开创新格局。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依 靠人民、为了人民,是改革开放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信念和追求。 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我 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全过程。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 持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作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规定的重要方 面,“民族的”“大众的”表达的都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 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民 性的自觉把握,40 年来,依靠人民、服 务人民始终是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牢牢 把握的基本点。在依靠人民方面,始终 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 业的实践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繁荣发展的主体,始终强调充分尊重 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 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服务人民方面, 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将文化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满足人民的精神 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遵循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 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社会效 益放在首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 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0 年来,我国文化事业日益壮大, 文化产业日趋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加快推进,各种文化惠民工程逐步 实施,有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不 断完善,这些具体的建设实践,使得以 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具体地转化为制度、 展开为行动、贯穿于文化改革发展全过 程。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 煌,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将文化发展和 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文 化惠民工程的推进力度、完善人民基本 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在积极满足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更好构筑中国精 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始终坚持以创新创造为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 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 正是以解放思想为号角,展开了中华民 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 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 新。40 年来,我们党在创造性引领改革 开放的整体进程中,自觉发挥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引领者、推动 者、实践者的作用。 在全党全社会着力倡导有利于创新 创造的思想文化。邓小平同志指出:“一 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 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 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 要亡党亡国。”对解放思想、锐意改革、 创新创造精神的坚定倡扬,始终贯穿在 40 年来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坚定推进之 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 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 化、永不停滞。”这种倡导和要求,本身 即是在建设一种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文 化、一种创新创造的文化。 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创造性地回答 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文化发展新课题。40 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 发展、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改革的全 面深化、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的科技 革命的迅猛发展等,都给文化建设带来 了新推动,也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新 挑战和新考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是在直面这些课 题、挑战和考验中一路前行的。理性地 直面问题,创造性地回答问题,推动了 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 化,推动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新发 展,也为文化的改革发展确立了有力思 想引领和理论前提。 以创新性举措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 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其中包 括,不断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新型文化业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的原则,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开展多种 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 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 论,等等。 对创新创造旗帜鲜明地倡导和积极 推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注 入了不竭动力,也为改革开放顺利推进 营造了良好思想文化环境。在新时代不 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我们更 加自觉地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 中心环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活 创新这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在文化创造源泉的充分涌流、持续迸发 中成就文化发展的新气象。 始终坚持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统筹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扎根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将文化建 设放在改革开放的整体格局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筹划思 考、系统推进,是社会有机体发展变化 规律和改革开放整体性协同性的内在要 求,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 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 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 业难以持续长久。”40年来,我们党深 刻认识和把握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发展 之于我们事业的意义,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作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的重要力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强 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 价换取经济的发展。40 年来,我们党推 进改革开放的进程,始终是强调“两手 抓、两手都要硬”,致力于文化与经济 政治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的进 程。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自觉回应经 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强调我们所 要推进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 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 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 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 文化,要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 振,充分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 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这一进程 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构建、强化精神文 明建设最广泛的合力,强调精神文明建 设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 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是各条战线和一切部门的任务, 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 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的 长期的任务。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始 终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文化体制 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 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 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领导 体制和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发展主动 权。始终坚持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 筹推进,准确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发展进步的本质要求,推动了我们 的文化发展始终植根于改革开放的鲜活 实践、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进 程。 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 煌,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把握文化与经 济、政治深层交融及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等时代特征,准 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提 出的文化发展新要求,更好地把文化改 革发展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各 方面的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在经济 社会的全面发展中推动文化的发展、发 挥好文化的作用。 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 建设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改革开放坚 持正确方向、立场、原则并取得巨大成 功的关键所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的 关键所在。 40 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注重加 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改革开放起步之 初,邓小平同志强调,“各级党委都要 领导好文艺工作”,并明确指出:“党对 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 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 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 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 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 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 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 表演艺术成果。”这一论述,确立了改 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文艺工作以及文化 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推进改革开放、推 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进程 中,我们党始终坚持这些基本原则,并 就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建设的领导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成果 和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艺 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 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思想文 化领域的一系列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 记系统阐明了加强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 意义、根本原则、重点内容、方式方法 等,确立了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工作 的科学方法论。 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 煌,需要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推进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成为时代先锋、 民族脊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者 和实践者;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 增强党在文化领域的政治领导力、思想 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增 强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 展的过硬本领。 (转载于《光明日报》作者为武汉 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确保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就要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意 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面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围绕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 性、全局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 论述和重大部署,扭转了意识形 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马 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地位更加鲜明,意识形态主旋律 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党 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 导权,才能祛除“去思想化” “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 国化”“去主流化”的错误做 法,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进而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举得 更高更稳。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 革推进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也将面临更多 更复杂的问题和任务,更要高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 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指导地位,尤其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 全党、教育人民。面对世界新 形势新变化,面对各国出现的 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既 要加强宣传报道,引导人们更 加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正确 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又要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人们更加全面 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以坚定自信、鼓舞斗志;还要 防止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切 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动权 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背景下牢牢把 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在于严格贯彻落实党委 (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党的宣 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在事关大是大非 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 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 识。党校必须姓党,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 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 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要增强新闻舆论的传 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内做党的政策主 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 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对外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讲 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高 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 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务;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 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文艺工作 要坚持党的领导,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 又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加强网络内容建设, 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 文化,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各 个阵地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举旗帜、聚 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 工作水平 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以 来,我们党针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某些领域被 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等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新观点新论断,包括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 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 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 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 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 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 声音。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我们更需从提升改革决 策水平的高度,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这些重要思想,不 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指向性。在改革开放新形 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承担起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 务,立足改革开放实践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的 新材料、新问题,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 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要立足新时代改革开 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鼓励大胆探索,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业态、体裁、 形式、内容、方法、手段,面向信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 飞跃,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 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 最大增量,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手段,打造具有较强国 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 (转载于《光明日报》作者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教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沈壮海 第十四届中国 第十四届中国· ·长春电影节闭幕式精彩文艺演出 长春电影节闭幕式精彩文艺演出苑激刚 苑激刚/ /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思想 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 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 纭激荡,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未 放松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做 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的前 途命运,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 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进 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 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 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就要 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把握 在手中,确保改革开放沿着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Nov-2019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CHANGCHUN DAILY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责编 张正忠 孙 巍版式 姜明慧理 论版9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要以增强文化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文化事业为着力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集中反映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觉悟程度,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深刻认识文化在引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形态,引领并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增强文化自觉中坚定文化自信,还要深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充分认识

文化发展同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共识、增强活力、提供动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公众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在内心深处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深入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消除各种腐朽思想和道德观念,通过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各行各业树立和宣传思想道德建设的模范和标兵,用榜样人物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引导和带动更多的人追求向上向善、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思想文化呈现

出多元复杂的特征,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标准也越来越高。同时,一些错误、腐朽的思想文化也在滋长,污染、侵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必须积极鼓励、正确引导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机制,把文化事业发展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设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形式,以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工作,努力提升社会公众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人们在与历史文化近距离接触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中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在充分展示当代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富有朝气的文化活力中坚定文化自信。

(转载于《人民日报》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40年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开启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伟大实践是全方位的,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在这一实践进程中,我们在着力推进经济、政治等方面新建设的同时,也推进着文化的新建设;我们在创造了物质文明的中国奇迹的同时,也书写了中华文化的崭新篇章。40年的风雨历程,展开了有着厚重历史、独特神韵的中华文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精彩画卷,有力增进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站在新时代的发展起点上,回望历史,展望前路,时刻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深刻认识并自觉坚持40年的创造性探索所形成的文化建设宝贵经验,是我们更加从容自信地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前提。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革开放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路

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重新确立而起步的,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中开辟自己的发展新路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高扬的思想旗帜。

在改革开放帷幕拉开之际,我们党便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五大专题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并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40年来,我们党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马克思主义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内容和最大增量。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大力弘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结合社会发展新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穿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进程之中,融入当代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实际构建之中。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发展,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为中华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开创新格局。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依

靠人民、为了人民,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信念和追求。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规定的重要方面,“民族的”“大众的”表达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

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民性的自觉把握,40年来,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始终是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牢牢把握的基本点。在依靠人民方面,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主体,始终强调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服务人民方面,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将文化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0年来,我国文化事业日益壮大,文化产业日趋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各种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实施,有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这些具体的建设实践,使得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具体地转化为制度、展开为行动、贯穿于文化改革发展全过程。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将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力度、完善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在积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始终坚持以创新创造为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

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正是以解放思想为号角,展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40年来,我们党在创造性引领改革开放的整体进程中,自觉发挥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的作用。

在全党全社会着力倡导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思想文化。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对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创造精神的坚定倡扬,始终贯穿在40年来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坚定推进之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种倡导和要求,本身即是在建设一种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文化、一种创新创造的文化。

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创造性地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文化发展新课题。4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改革的全面深化、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的科技

革命的迅猛发展等,都给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推动,也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和新考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是在直面这些课题、挑战和考验中一路前行的。理性地直面问题,创造性地回答问题,推动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推动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也为文化的改革发展确立了有力思想引领和理论前提。

以创新性举措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其中包括,不断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等等。

对创新创造旗帜鲜明地倡导和积极推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也为改革开放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思想文化环境。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活创新这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文化创造源泉的充分涌流、持续迸发中成就文化发展的新气象。

始终坚持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将文化建设放在改革开放的整体格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筹划思考、系统推进,是社会有机体发展变化规律和改革开放整体性协同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40年来,我们党深刻认识和把握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发展之于我们事业的意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40年来,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始终是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致力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自觉回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强调我们所要推进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文化,要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构建、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最广泛的合力,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各条战线和一切部门的任务,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

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的长期的任务。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始终坚持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推进,准确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步的本质要求,推动了我们的文化发展始终植根于改革开放的鲜活实践、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进程。

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深层交融及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等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提出的文化发展新要求,更好地把文化改革发展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推动文化的发展、发挥好文化的作用。

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方向、立场、原则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所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40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改革开放起步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各级党委都要领导好文艺工作”,并明确指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这一论述,确立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文艺工作以及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这些基本原则,并就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领导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成果和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思想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了加强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意义、根本原则、重点内容、方式方法等,确立了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工作的科学方法论。

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增强党在文化领域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增强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硬本领。

(转载于《光明日报》作者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确保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就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围绕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意识形态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才能祛除“去思想化”

“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错误做法,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进而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也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和任务,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尤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面对世界新形势新变化,面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既要加强宣传报道,引导人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正确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又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以坚定自信、鼓舞斗志;还要防止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背景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在于严格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党校必须姓党,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要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对外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文艺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又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各个阵地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针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某些领域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等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包括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我们更需从提升改革决策水平的高度,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这些重要思想,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指向性。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改革开放实践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的新材料、新问题,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要立足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鼓励大胆探索,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业态、体裁、形式、内容、方法、手段,面向信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手段,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

(转载于《光明日报》作者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沈壮海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赵彩如

第十四届中国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闭幕式精彩文艺演出长春电影节闭幕式精彩文艺演出。。苑激刚苑激刚//摄摄

新时代改革开放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胡雪莲

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未放松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就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把握在手中,确保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