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 揭秘中国罕见汉字“小”姓 十字姓...

1
汉字姓氏中不乏一些有趣和 奇怪的姓氏。笔画最少的姓为 一,一是傈僳族姓,由乙姓衍化而 来;字数最多的姓是藏族十字姓 “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 姓是风姓,最早的氏是伏羲氏、神 农氏、女娲氏等。在中国商周时期, 姓与氏是有区别的。至秦汉时期, 姓和氏合二为一,互为称呼,或称 姓,或称氏,并以父传子的模式代代 相传,两千多年来没有变化过。 《中国姓氏大辞典》 中收录 的汉字姓氏多达 23813 个,但中 国人最常用的还是李、王、张、刘、 陈、杨等常见姓氏。据专家研 究,中国 100 个常见大姓约占中 国总人口的 85%,他们在各地的 分布有规律且决定了各地总人 群的遗传组成。 据姓氏研究专家考证,华北 是中国姓氏起源的中心地带,当 代中国 100 个最常见的大姓中有 32 个大姓分布的重心在华北地 区,其次是华东和华中地区。 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不仅是 方位词,也是中国人的姓氏。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 盐酱醋茶。有趣的是,这七件事 也是七个姓氏。 盐姓源自春秋时齐毋盐邑大 夫之后;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古时 掌管盐池的人的子孙,后来以盐 为氏。今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 茶姓源出多头:一种是说炎 帝葬于茶陵,后来便有了茶氏;第 二种来源,是说齐太公之后有茶 氏;第三种是说明、清时云南大理 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系彝 族。今云南、浙江、台湾等地有分 布。 醋姓有三个来源:一是源于姬 姓,出自西周时期馈食礼祭司醋 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二是源 于地名,出自隋、唐时期新郑醋沟, 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三是源于世 称,古代贫寒的读书人俗称“醋 大”,属于以社会世称为氏。关于 第三种说法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古 时有一位终生不得志的文人,以 “醋大”谐称自己,称醋大氏,并作 为自己后裔的姓氏,以戒“读书无 以为益”,遂成一支醋氏,世代相传 至今。今陕西、江苏、山西、四川、 河南、重庆、台湾等地,均有醋氏族 人分布。 姓氏研究专家认为,由于中国 姓氏由父系世代传递,类似于人类 Y 染色体的遗传,在中华民族漫长 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小姓、奇姓、 罕见姓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 产,有的还保存了一份独一无二的 Y染色体遗传。在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多一个姓,不仅是多了一份家族 史、文化史,更多了一部基因史。 (来源:光明网) 揭秘中国罕见汉字“小”姓 古代美女跟今天的美女一样,对待自己的面孔绝不含 糊,为此她们不惜以自己的脸为试验品,什么东西都敢往 上面招呼。 最先被发现具有强烈美白效果的化妆品就是铅。古 代有个成语叫“洗尽铅华”,说的就是美女卸掉妆容后素面 朝天的样子,可见铅在古人的化妆中使用非常普遍。《博物 志》就曾经记载,商纣王曾经命人炼制铅粉和锡粉,美白效 果惊人。即使是今天,一些不良商家依然在化妆品中加入 铅,因为美白效果的确让人惊叹,铅特别容易被皮肤细胞 吸收,短期内能令皮肤光洁白皙,但是长期使用无论对面 孔还是身体其他部位都有严重危害。古人也意识到了铅 的危害。 《齐民要术》里记载了米粉化妆品的制作方法。米粉 的原料以稻米为最好,小米次之。制作前要求所选的米 必须是单一品种,不能是杂合的米。然后将米捣得稀碎, 加水后用脚使劲踩。踩完接着用水漂洗,一直漂到淘米 水变得澄清为止。接下来将洗好的米装入大桶,泡上冷 水,一直泡到水里冒出酸臭气了,然后再重新加水冲洗掉 气味。此时的米才能进行研磨成粉,研磨过程不停加水 搅拌,将沉淀的米汁晾晒成粉团,最后刮去粉团表面的粗 糙颗粒,剩下的才是可以使用的精细粉末。粉末中加入 各种香料,就可以开始往脸上抹了。 明朝皇宫里流行过使用珍珠粉,不过不是真的拿珍珠 磨粉往脸上扑,而是用米粉加上磨碎的花蕊做成的。这种 珍珠粉一到秋冬季节容易干燥板结。据传,有位皇帝在后 宫给他的佳丽们讲了个笑话,佳丽们哈哈一乐,整个后宫 随即雾霾一片,待雾霾散去再看,一个个美人都像只小花 猫。于是皇宫里开始对珍珠粉进行改良,用胡粉和玉簪花 加米粉混合做成“玉簪粉”,加入早上的露珠进行调和,据 说效果比珍珠粉要好得多。 总而言之,古代美女的面妆主料是米粉,有时会调和 进石膏粉、滑石粉、蚌粉、花朵等东西,商家们将这些原料 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制后加以出售。当然一定数量的铅粉 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在古代,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质量 管理水平跟现代都没法比。 以上说的是干粉类,除此之外往脸上抹的化妆品还有 油脂类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胭脂。它也叫“焉支”“燕 支”等。古代北匈奴境内的焉支山盛产红花,这种红花提 取的色素加上油脂勾兑,就成了胭脂。由于古代燕国与 北匈奴接壤,因此最早胭脂从燕国传入中原,然后才逐渐 传播开来。据说最早使用胭脂的名人是妲己,她从燕地 传来的胭脂中得到启发,使用花瓣捣碎成汁液,然后调入 动物油脂,形成凝固的化妆品,再往脸上一抹,马上变得 杏眼桃腮,把纣王迷得魂不守舍。 据说调和胭脂用的动物油脂以鹅油为最佳,羊油次 之,牛油更次。当然现代的胭脂都不用花瓣了,改用各种 人工色素,想要什么颜色有什么颜色,主要成分还有滑石 粉、碳酸钙、碳酸镁、高岭土…… (来源:凤凰网) 十字姓 调料名称也当姓 古代美女的美容秘籍 宋太祖赵匡胤算是历史上一 位传奇的皇帝了,他本是武将出 身,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取代后 周而得天下。赵匡胤文化程度不 高,深知“马上得天下,以文治天 下”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他 在太庙中为后世子孙立下“不得 杀士大夫”的祖训密誓,定下“重 文轻武”的国策。张齐贤之所以 能得到“吃出来的名相”的名号, 与此不无关系。 张齐贤( 942 -1014 年),字 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 人,纵然家中贫困、衣衫寒酸、天 天挨饿,身材仍旧高大魁梧,风骨 伟岸。他经常感叹自己今生没能 吃上几顿饱饭,记忆最深的一顿 饱饭,是在村里有户富裕人家设 的食施斋上吃的,席罢,他还是觉 得没吃好,忽然见人家的房檐上 挂了一块牛皮,趁人不备取下来 煮着吃了,这才算是真正吃饱了。 有一次,一伙强盗在旅店里 面吃吃喝喝,住店的人吓得连跑 带躲,只有张齐贤留下来想跟强 盗蹭顿饱饭。他径直走过去,作 了个揖,直截了当地和他们说: “我穷人一个,想和各位一起吃个 酒足饭饱,可以吗?”强盗们很高 兴地说:“秀才你肯委屈自己,有 什么不可以?看看我们都是粗 人,还怕你笑话呢。”连忙给他让 座。张齐贤说:“做强盗的,不是 卑鄙的人,都是世上的英雄。”他 一边说,一边拿了个大碗倒酒喝, 吃得像虎狼一样。这群盗贼看傻 了,都犯嘀咕:“他真是个当官的 料子。要不然怎么能如此不拘小 节呢!” 相传赵匡胤到西都巡游,行 至洛阳时,张齐贤为了祈求一顿 饱饭,吃了熊心豹子胆,冒着生命 危险,拦住了皇上的“座驾”。当 时,拦住皇上的座驾可是杀头的 大罪,怎不叫人唏嘘!张齐贤 道:“我要给皇上谏言。”赵匡胤 以礼贤下士之名召见他,张齐贤 先不谏言,却问皇上有吃的不 —饿啊!实在是饿啊!谏言 是借口,其实是真心想混顿饱饭 吃。赵匡胤见此人不一般,吩咐 下人端来酒菜,他哪里吃过这等 珍馐美馔?似济公过日子,狼吞 虎咽。他一边吃,一边向皇上提 出富民、敦孝、举贤、藉田、慎刑 等方面的建议。赵匡胤回朝后, 对赵光义说:“我到西都,只得到 一个张齐贤足矣了。这人挺实 诚的,是个忠诚可靠之人,但我 不打算授任他官职。以后好好 锻炼培养,定能让他来辅佐你。” 在赵匡胤眼里,实诚意味着忠 诚,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忠于人 民。必须承认,有些人一望即 知,定是非凡人物。 莎士比亚曾说:“有人生而伟 大,有人因奋斗而伟大。”赵光义 登基后,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他 在位的第一次科举的取士人数, 就比宋太祖时期猛增了两倍多, 这使得不少有才华之人都有机会 入仕。太平兴国二年( 977 年),张 齐贤进士及第,先后担任通判、兵 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还曾为相 前后二十一年。看来人们说张齐 贤是“吃出来的名相”,还是有几 分道理的。 (来源:《北京晚报》) “吃出来的名相” 王东志 专刊部主办 电话: 0972-8689538 责编 / 马正艳 版式 /马正艳 A09 2018 4 2 日 星期一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时报/视野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Sep-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汉字姓氏中不乏一些有趣和奇怪的姓氏。笔画最少的姓为一,一是傈僳族姓,由乙姓衍化而来;字数最多的姓是藏族十字姓

“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据古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

姓是风姓,最早的氏是伏羲氏、神农氏、女娲氏等。在中国商周时期,姓与氏是有区别的。至秦汉时期,姓和氏合二为一,互为称呼,或称姓,或称氏,并以父传子的模式代代相传,两千多年来没有变化过。

《中国姓氏大辞典》 中收录的汉字姓氏多达 23813 个,但中国人最常用的还是李、王、张、刘、陈、杨等常见姓氏。据专家研究,中国 100 个常见大姓约占中

国总人口的 85%,他们在各地的分布有规律且决定了各地总人群的遗传组成。

据姓氏研究专家考证,华北是中国姓氏起源的中心地带,当代中国 100个最常见的大姓中有32 个大姓分布的重心在华北地区,其次是华东和华中地区。

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不仅是方位词,也是中国人的姓氏。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趣的是,这七件事也是七个姓氏。

盐姓源自春秋时齐毋盐邑大夫之后;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古时掌管盐池的人的子孙,后来以盐为氏。今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

茶姓源出多头:一种是说炎帝葬于茶陵,后来便有了茶氏;第二种来源,是说齐太公之后有茶氏;第三种是说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系彝族。今云南、浙江、台湾等地有分布。

醋姓有三个来源:一是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馈食礼祭司醋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二是源于地名,出自隋、唐时期新郑醋沟,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三是源于世称,古代贫寒的读书人俗称“醋大”,属于以社会世称为氏。关于第三种说法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古时有一位终生不得志的文人,以

“醋大”谐称自己,称醋大氏,并作为自己后裔的姓氏,以戒“读书无以为益”,遂成一支醋氏,世代相传至今。今陕西、江苏、山西、四川、河南、重庆、台湾等地,均有醋氏族人分布。

姓氏研究专家认为,由于中国姓氏由父系世代传递,类似于人类Y染色体的遗传,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小姓、奇姓、罕见姓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的还保存了一份独一无二的Y染色体遗传。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多一个姓,不仅是多了一份家族史、文化史,更多了一部基因史。

(来源:光明网)

揭秘中国罕见汉字“小”姓

古代美女跟今天的美女一样,对待自己的面孔绝不含糊,为此她们不惜以自己的脸为试验品,什么东西都敢往上面招呼。

最先被发现具有强烈美白效果的化妆品就是铅。古代有个成语叫“洗尽铅华”,说的就是美女卸掉妆容后素面朝天的样子,可见铅在古人的化妆中使用非常普遍。《博物志》就曾经记载,商纣王曾经命人炼制铅粉和锡粉,美白效果惊人。即使是今天,一些不良商家依然在化妆品中加入铅,因为美白效果的确让人惊叹,铅特别容易被皮肤细胞吸收,短期内能令皮肤光洁白皙,但是长期使用无论对面孔还是身体其他部位都有严重危害。古人也意识到了铅的危害。

《齐民要术》里记载了米粉化妆品的制作方法。米粉的原料以稻米为最好,小米次之。制作前要求所选的米必须是单一品种,不能是杂合的米。然后将米捣得稀碎,加水后用脚使劲踩。踩完接着用水漂洗,一直漂到淘米水变得澄清为止。接下来将洗好的米装入大桶,泡上冷水,一直泡到水里冒出酸臭气了,然后再重新加水冲洗掉气味。此时的米才能进行研磨成粉,研磨过程不停加水搅拌,将沉淀的米汁晾晒成粉团,最后刮去粉团表面的粗糙颗粒,剩下的才是可以使用的精细粉末。粉末中加入各种香料,就可以开始往脸上抹了。

明朝皇宫里流行过使用珍珠粉,不过不是真的拿珍珠磨粉往脸上扑,而是用米粉加上磨碎的花蕊做成的。这种珍珠粉一到秋冬季节容易干燥板结。据传,有位皇帝在后宫给他的佳丽们讲了个笑话,佳丽们哈哈一乐,整个后宫随即雾霾一片,待雾霾散去再看,一个个美人都像只小花猫。于是皇宫里开始对珍珠粉进行改良,用胡粉和玉簪花加米粉混合做成“玉簪粉”,加入早上的露珠进行调和,据说效果比珍珠粉要好得多。

总而言之,古代美女的面妆主料是米粉,有时会调和进石膏粉、滑石粉、蚌粉、花朵等东西,商家们将这些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制后加以出售。当然一定数量的铅粉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在古代,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质量管理水平跟现代都没法比。

以上说的是干粉类,除此之外往脸上抹的化妆品还有油脂类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胭脂。它也叫“焉支”“燕支”等。古代北匈奴境内的焉支山盛产红花,这种红花提取的色素加上油脂勾兑,就成了胭脂。由于古代燕国与北匈奴接壤,因此最早胭脂从燕国传入中原,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据说最早使用胭脂的名人是妲己,她从燕地传来的胭脂中得到启发,使用花瓣捣碎成汁液,然后调入动物油脂,形成凝固的化妆品,再往脸上一抹,马上变得杏眼桃腮,把纣王迷得魂不守舍。

据说调和胭脂用的动物油脂以鹅油为最佳,羊油次之,牛油更次。当然现代的胭脂都不用花瓣了,改用各种人工色素,想要什么颜色有什么颜色,主要成分还有滑石粉、碳酸钙、碳酸镁、高岭土……

(来源:凤凰网)

十字姓 调料名称也当姓古代美女的美容秘籍

宋太祖赵匡胤算是历史上一位传奇的皇帝了,他本是武将出身,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取代后周而得天下。赵匡胤文化程度不高,深知“马上得天下,以文治天下”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他在太庙中为后世子孙立下“不得杀士大夫”的祖训密誓,定下“重文轻武”的国策。张齐贤之所以能得到“吃出来的名相”的名号,与此不无关系。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人,纵然家中贫困、衣衫寒酸、天天挨饿,身材仍旧高大魁梧,风骨伟岸。他经常感叹自己今生没能吃上几顿饱饭,记忆最深的一顿饱饭,是在村里有户富裕人家设的食施斋上吃的,席罢,他还是觉得没吃好,忽然见人家的房檐上挂了一块牛皮,趁人不备取下来煮着吃了,这才算是真正吃饱了。

有一次,一伙强盗在旅店里面吃吃喝喝,住店的人吓得连跑带躲,只有张齐贤留下来想跟强盗蹭顿饱饭。他径直走过去,作

了个揖,直截了当地和他们说:“我穷人一个,想和各位一起吃个酒足饭饱,可以吗?”强盗们很高兴地说:“秀才你肯委屈自己,有什么不可以?看看我们都是粗人,还怕你笑话呢。”连忙给他让座。张齐贤说:“做强盗的,不是卑鄙的人,都是世上的英雄。”他一边说,一边拿了个大碗倒酒喝,吃得像虎狼一样。这群盗贼看傻了,都犯嘀咕:“他真是个当官的料子。要不然怎么能如此不拘小节呢!”

相传赵匡胤到西都巡游,行至洛阳时,张齐贤为了祈求一顿饱饭,吃了熊心豹子胆,冒着生命危险,拦住了皇上的“座驾”。当时,拦住皇上的座驾可是杀头的大罪,怎不叫人唏嘘!张齐贤道:“我要给皇上谏言。”赵匡胤以礼贤下士之名召见他,张齐贤先不谏言,却问皇上有吃的不——饿啊!实在是饿啊!谏言是借口,其实是真心想混顿饱饭吃。赵匡胤见此人不一般,吩咐下人端来酒菜,他哪里吃过这等

珍馐美馔?似济公过日子,狼吞虎咽。他一边吃,一边向皇上提出富民、敦孝、举贤、藉田、慎刑等方面的建议。赵匡胤回朝后,对赵光义说:“我到西都,只得到一个张齐贤足矣了。这人挺实诚的,是个忠诚可靠之人,但我不打算授任他官职。以后好好锻炼培养,定能让他来辅佐你。”在赵匡胤眼里,实诚意味着忠诚,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必须承认,有些人一望即知,定是非凡人物。

莎士比亚曾说:“有人生而伟大,有人因奋斗而伟大。”赵光义登基后,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他在位的第一次科举的取士人数,就比宋太祖时期猛增了两倍多,这使得不少有才华之人都有机会入仕。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进士及第,先后担任通判、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还曾为相前后二十一年。看来人们说张齐贤是“吃出来的名相”,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来源:《北京晚报》)

“吃出来的名相”□ 王东志

专刊部主办 电话:0972-8689538责编 / 马正艳 版式 /马正艳 A09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邮箱:[email protected]时报/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