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34
[1] 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Copyright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概要 急症处理 推荐在医疗机构登记处进行分诊筛查,识别有症状及暴露史提示可能为 COVID-19 的患者,并迅速采取隔离措施 呼吸窘迫患者需要立即吸氧;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气管插管 休克患者需要接受紧急液体复苏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要点 COVID-19 是由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最初称为 2019-nCoV)导致的呼吸道感 染暴发。2020 3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大流行” 1 感染表现可从无症状到重症不等;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中至重度); 疾病可在 1 周或更长时间内从轻症进展至重症;也可能突然恶化,导致死亡 2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例如发热、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症状) 和暴露史做出疑似诊断; 出现嗅觉和味觉改变具有高度提示作用 对出现症状的患者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几乎都会发现异常表现,通常包括双肺浸润; 实验室检查结果各异,通常包括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和乳酸脱氢酶和氨基转移酶水平 升高 根据对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分泌物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出病毒 RNA 可确诊 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疗法,几种药物已根据美国的同情用药compassionate use)原则使用并正在开展临床试验。一项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初步结果显 示,瑞德西韦似乎最有效 3 ;除此之外,主要采取补氧和静脉补液等支持治疗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也有心肌、肾脏和多器官衰 竭的报道 相当比例的临床病例病情严重;确诊病例的死亡率因国家而异,约为 2% ~ 3% 4 尚无疫苗可预防这一感染;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是重要的预防手段(即,保持 手部卫生和咳嗽礼仪;采取标准的接触防护措施和空气传播防控措施;保持社交距 离)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May-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1]

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

Copyright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概要

急症处理

推荐在医疗机构登记处进行分诊筛查,识别有症状及暴露史提示可能为 COVID-19

的患者,并迅速采取隔离措施

呼吸窘迫患者需要立即吸氧;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气管插管

休克患者需要接受紧急液体复苏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要点

COVID-19 是由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最初称为 2019-nCoV)导致的呼吸道感

染暴发。2020 年 3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大流行” 1

感染表现可从无症状到重症不等;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中至重度);

疾病可在 1 周或更长时间内从轻症进展至重症;也可能突然恶化,导致死亡 2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例如发热、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症状) 和暴露史做出疑似诊断;

出现嗅觉和味觉改变具有高度提示作用

对出现症状的患者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几乎都会发现异常表现,通常包括双肺浸润;

实验室检查结果各异,通常包括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和乳酸脱氢酶和氨基转移酶水平

升高

根据对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分泌物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出病毒 RNA 可确诊

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疗法,几种药物已根据美国的“同情用药”(compassionate

use)原则使用并正在开展临床试验。一项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初步结果显

示,瑞德西韦似乎最有效 3;除此之外,主要采取补氧和静脉补液等支持治疗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也有心肌、肾脏和多器官衰

竭的报道

相当比例的临床病例病情严重;确诊病例的死亡率因国家而异,约为 2% ~ 3%4

尚无疫苗可预防这一感染;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是重要的预防手段(即,保持

手部卫生和咳嗽礼仪;采取标准的接触防护措施和空气传播防控措施;保持社交距

离)

Page 2: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2]

易犯错误

前驱期或无症状感染者可传播感染,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对于减缓传播速度、避免公众卫生系统崩溃至关重要

对该疾病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和完善;此外,已知冠状病毒经常发生突变和重组,

这也是认识疾病和临床治疗的持续性挑战

临床定义及分类

临床定义

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由新发现的冠状病毒 SARS-CoV-2 导致的呼

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该病毒为动物源性,并已发生人类致病性变异

o 疾病在暴发之初,被称为 2019-nCoV 感染(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感染已在全球蔓延。2020 年 3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疫情为“大流行” 1

疾病严重程度从无症状或轻症至重症不等;临床诊断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为重症,

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休克

o 确诊病例的总死亡率(病死率)约为 2%~3%;由于包括未确诊轻症患者在内的

总病例数未知,实际总死亡率尚不确定 4

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和完善;此外,已知冠状病毒经常发生突变和重组,

这也是认识疾病和临床治疗的持续性挑战

临床分类

病原体是一种 β 冠状病毒,与 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 MERS(中东呼吸综

合征)的病原体相似 5

o 根据分类命名方法,该病毒为与 SARS 相关的冠状病毒 6 7

o 命名为“SARS-CoV-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6 7

诊断

临床表现

病史

出现症状的患者可在 1 周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发病,首先出现轻微症状,然后(部分

病例)进展至呼吸困难和休克 2

Page 3: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3]

最常见的主诉为发热(见于 80%以上患者)和咳嗽(有痰或无痰) 2 8

肌痛和乏力常见;可表现为深度疲劳 2

出现嗅觉和/或味觉改变的病例逐渐增多,通常在疾病早期出现,具有高度提示作

用 9

中度至重度疾病患者可主诉呼吸困难 2

少数患者报告咯血 2

有患者报告胸膜性胸痛 10

可出现上呼吸道症状(例如流涕、打喷嚏、咽痛)

头痛和胃肠道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泻)不常见,但可能出现 2

患者可能报告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体格检查

已报告的病例中无详细的体格检查结果分析,但临床医生应特别关注重症患者的肺

部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o 明显痛苦的患者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情况(例如脉搏、血压)

o 根据脉搏血氧饱和度评估氧合情况 11

重症患者的表现可能危重,出现气促和呼吸困难

典型表现为发热,通常>39℃。高龄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无发热 2

部分患者可出现结膜分泌物增加、充血和水肿 12

可出现皮肤病变,包括红斑性皮疹 13,紫癜 14,瘀斑 15 和小泡 16;可出现类似冻疮或

Janeway 结节等肢端病变 17 18 19,特别是年轻患者

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四肢厥冷提示休克

o 针对儿童,低血压+下列中的 2 项或 3 项标准 11:

精神状态改变

心动过速(婴儿心率>160 次/分或较大儿童心率>150 次/分)或心

动过缓(婴儿心率<90 次/分或较大儿童心率<70 次/分)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 秒)或温性血管舒张和洪脉

气促

皮肤瘀点、瘀斑或紫癜

少尿

体温过高或过低

Page 4: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4]

病因和危险因素

病因

SARS-CoV-2(2019-nCoV)导致的感染

已发现人际传播 10,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和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20 21

o 病毒脱落在症状出现前 24~48 小时达到高峰 22,增加了症状前传播的可能

性。不同国家报告的散发和聚集性病例显示该疾病存在无症状和症状前传

播 23 24 25

是否存在粪-口传播途径尚未明确,尚不作为主要传播方式

危险因素

年龄

大多数报告病例为中年以上成人 2 8, 亦有儿童和青少年感染报道 10 26

重症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7

性别

在已发表的病例系列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 5 8 10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主要诊断工具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作出标准诊断。具体方法和可及性存在差异;公共卫生部门

可协助在一些地区安排诊断检测。不建议尝试培养病毒 20 28

o 敏感性未知,但已有假阴性结果报告;如果临床高度怀疑 COVID-19,但

初始结果为阴性时,应考虑重复采样;严重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标本

的检出率可能更高 29

美国 CDC 20 和 WHO 11 对需要接受检测人员制定的标准略有不同,这些标准适用于

符合 COVID-19 感染特点及以下情况的患者(CDC 将其视为“需接受核酸检测人员”):

o WHO

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和至少 1 项呼吸道疾病体征/症状)以及报告

在症状出现前 14 天内有 COVID-19 本地传播的国家或地区旅行或居

住史

患有任何急性呼吸道疾病,并在症状出现前 14 天内与已确诊或疑似

COVID-19 者密切接触

Page 5: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5]

有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需要住院治疗,无其他病因诊断

如必须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检测,WHO 建议对下列人群优先检测 30:

重症疾病和住院风险较高的患者

有症状的医务人员

在密闭环境中(例如,学校、长期护理机构、医院、监狱)

首个出现症状的患者可能提示为指示病例

o 美国 CDC 20

建议临床医生在了解当地 COVID-19 感染情况和其他危险因素后,根

据经验来判断是否需要对符合相关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检测

检测的优先级别:

高优先级:

住院患者

有症状的公共卫生机构或密集生活场所的工作人员

以及现场急救人员

长期护理机构或其他人员密集场所(例如监狱、收

容所)中出现症状的人员

优先:

出现 COVID-19 相关症状者(例如发热、咳嗽、呼吸

急促、寒战、肌肉疼痛、味觉或嗅觉丧失、呕吐、

腹泻和咽痛)

公共卫生部门或临床医生优先考虑的无症状人群

(例如用于公共卫生监测、哨点监测或筛查)

采集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 PCR 检测 20。标本采集过程中必须谨慎操

作,以降低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o 美国 CDC 就如何收集和处理送交 CDC 中心检验室的样本做出特别说明(对

商业实验室、院校实验室及其他司法管辖区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提出了不同

的要求)31

上呼吸道

Page 6: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6]

送交鼻腔内部(中鼻甲)、鼻内孔或口咽部拭子标本。必须

使用合成纤维(如聚酯)棉签与塑料杆拭子。植绒拭子被推

荐用于获得鼻腔深部标本。如采集多个拭子,可以将它们置

于同一容器中。可对鼻咽或鼻腔进行冲洗或抽吸

采集鼻咽部标本:将拭子轻轻插入鼻道内鼻鄂处,

停留数秒吸收分泌物

采集口咽部标本:用拭子擦拭咽后壁,避开舌和扁

桃体

采集鼻腔深部标本:将棉签插入约 2 cm 并旋转;用

同一棉签在另一侧重复上述操作

采集鼻内孔标本:将植绒拭子插入约 1 cm,与黏膜

接触后旋转,放置 10 ~ 15 秒,用同一拭子在另一侧

重复上述操作

也可收集鼻咽冲洗液(或抽吸液)或鼻腔抽吸标本(使用 1

~ 1.5 ml 的非抑菌性生理盐水)

下呼吸道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气管吸出物是合适的下呼吸道标本

深咳痰液标本(漱口后采集)亦可

WHO 指出应避免诱导咳痰,该过程可能增加气溶胶

产生和传播的风险

o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提供了额外的指导意见和规则算法,包

括高度疑似病例初始测试结果为阴性时,重复测试的适应证 32

初步检测时优先选择鼻咽、鼻腔或中鼻甲标本,而不是口咽或唾液

标本

对于高度疑似但初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建议重复检测;对于有下

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建议反复检测痰液或其他下呼吸道标本

如需要,应同时检测鉴别其他病原体(例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他病毒

以及细菌性病原体);不应由于其他检测延迟 SARS-CoV-2 PCR 检测(相关疾病:成

人社区获得性肺炎)11

Page 7: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7]

胸部影像学对于诊断肺炎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包括胸部 X 线、CT 和超

声检查 8

o 虽然胸部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已知,但 CDC 不建议将胸片或 CT 作为 COVID-

19 的诊断工具;美国放射学会(ACR)声明,这些特征性表现并不针对

COVID-19,可能与其他病毒性肺炎表现重叠 33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常规血液检测以进行临床管理,例如 CBC、凝血功能检测、

包括肝肾功能在内的生化检测,以及怀疑脓毒症时检测乳酸水平(相关疾病:脓毒

症)11

临床医生应向相关公共卫生部门报告疑似病例;必要时,卫生部门可协助进行检测,

并进行接触者追踪和监测 20 34

实验室检查

PCR 检测显示 SARS-CoV-2 (2019-nCoV) RNA 阳性可以确诊

常规血液检测不能确诊,但是住院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表现出了一些规律:

o 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减少常见,尤其是重症患者 2 8 10

o 在一个病例系列中,约半数患者可见贫血 8

o 血小板计数升高或降低 2 8 10

o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5

o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升高 2 10

o 乳酸脱氢酶和肝酶(ALT 和 AST)水平升高常见 2 8

o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通常正常;继发感染患者可升高 2

o 大多数患者的部分其他急性期反应物(例如 C 反应蛋白、铁蛋白)血清水

平升高,红细胞沉降率也升高 8

乳酸水平≥ 2 mmol/L 提示脓毒症休克 11

影像学检查

大部分已报告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检查(例如 X 线平片、CT)存在异常;通常表现为

双肺受累,从重症患者的肺叶实变到轻症恢复期的磨玻璃影 2 5 8 10 36

CT 似乎比 X 线片更敏感 37,但 CT 表现正常不能排除 COVID-19 38

Page 8: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8]

鉴别诊断

最常见

流行性感冒(流感)

o 临床表现包括发热、鼻炎、咽痛、干咳和肌痛;与 COVID-19 相比,流行性

感冒通常起病较急

o 大多数病例为自限性,老年或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o 多发生于温带气候的冬季,在赤道地区的季节性较不明显

o 重症患者的胸部 X 线检查可发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的异

常表现

o 在典型的流感季节,流感快速诊断检测阳性结果确诊流感的特异性较高;

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流感

其他病毒性肺炎

o 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干咳和呼吸困难

o 体格检查可发现散在啰音

o 胸部 X 线检查通常可见弥漫性斑片状浸润

o 诊断通常基于临床;可对特定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多面板检测可同时检测

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病原体,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细菌性肺炎

o 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有些病例可出现胸膜痛

o 体格检查可发现实变体征(例如叩诊浊音、听诊啰音、管状呼吸音)

o 胸部 X 线检查通常可见肺叶实变或局限性斑片状浸润

o 痰液检查可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和大量呼吸道混合细菌

o 尿液中可检出肺炎球菌或军团菌抗原;痰培养可见病原体

治疗

治疗目标

疾病急性期,应确保充分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支持

Page 9: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9]

住院及转诊

入院标准

非重症肺炎

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肺炎;病情呈进行性,需要吸氧治疗和输液;不适宜居家治疗 11 39

o 美国 CDC 提供了判断是否适宜居家治疗,以及患者及照护者如何遵从医

学建议并做好感染防控的指导 39

ICU收治标准

WHO 制定了重症肺炎的 ICU 收治标准 11

o 重症肺炎的特征为气促(呼吸频率>30 次/分钟)、严重呼吸窘迫、氧合不

足(例如 SpO₂<90%)

儿童患者的 ICU 收治标准包括中心性紫绀或 SpO₂<90%;严重呼吸

窘迫体征(例如喘息、胸壁凹陷);不能饮水或喂奶;嗜睡、意识

状态改变、惊厥发作;不同年龄的重度呼吸急促的标准如下:

<2 个月:呼吸频率≥60 次/分

2~11 个月:呼吸频率≥50 次/分

1~5 岁:呼吸频率≥40 次/分

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推荐转诊专科医生

所有患者应接受公共卫生部门检测

咨询传染病科医生,与公共卫生部门协同进行诊断和治疗

咨询肺科医生,帮助采集深部标本进行诊断,以及必要时使用机械通气

根据需要,咨询重症监护科医生给予补液治疗、机械通气和血流动力学支持

治疗方法

一旦怀疑此诊断,应立即采取标准的防控措施以及隔离措施(至少);如有条件,应采取

针对气溶胶传播的空气防控措施 40

立即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如果口罩供应严重不足,可使用围巾等遮盖口鼻),

预防飞沫传播,并将患者安置于封闭的房间,等待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置决定。房间

Page 10: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10]

内最好配备结构性工程防护装置(例如负压式新风系统),但是在疫情爆发高峰期

(医院拥挤),应预留负压隔离病房以备需要时使用(例如治疗过程中有气溶胶产

生,以及对合并结核、麻疹和水痘的 COVID-19 患者进行治疗时)

目前,尚无获批用于治疗这一感染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部分抗病毒药物正在临床试验阶

段,根据体外活性(针对该病毒或相关病毒)和有限的临床经验,几种抗病毒药物已在美

国的 “同情使用”原则下使用。

瑞德西韦是一种具有显著体外抗冠状病毒活性的实验性药物 41 42,在 MERS 动物模

型中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 42

o 尽管 FDA 尚未批准,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 FDA 发布了紧急使

用授权,对于未吸氧条件下 SpO₂≤94%, 需要吸氧,机械通气或 ECMO 治

疗的重症 COVID-19 患者可静脉使用瑞德西韦 43

o 一项 COVID-19 适应性治疗试验 3(包含 1063 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的

初步结果显示,在恢复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善,死亡率下降趋势不

明显;其他几项试验仍在进行中44

在中国和韩国,氯喹和羟氯喹已被批准使用,并报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目

前缺乏详细信息。欧洲和美国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试验。两种药物都有导致 QT 间期

延长和心律失常的风险 46 47。可使用评分系统评估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 45 46 47

o 一些方案中联合使用了阿奇霉素和羟氯喹;但是阿奇霉素也可导致心律失

常,必须考虑到联合用药可能会导致风险增加 48

o 美国 FDA 已经批准紧急使用氯喹和羟氯喹,可用于无法进行临床试验的住

院成人患者或青少年患者 49

o 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对于

COVID-19 重症成人患者的治疗,现有数据不足以对该药物的使用给出合理

建议 50

o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建议在 COVID-19 入院患者的临床试验中使用

硫酸羟氯喹/氯喹,仅在临床试验中推荐使用硫酸羟氯喹/氯喹+阿奇霉素联

合治疗方案,但临床试验结论依据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51

o 因为临床数据不足,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指南不推荐使用氯喹或羟

基氯喹;建议不要联合使用羟基氯喹和阿奇霉素。指南强调,在使用氯喹

或羟基氯喹时,必须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 QTc 间期延长时间 53

Page 11: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11]

o 上述指南发布后,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显示,58.9%的 COVID-19 患者在服用

或不服用阿奇霉素的情况下使用了羟氯喹。结论表明,羟氯喹与气管插管

和死亡风险无关,并指出需进一步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53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获得 FDA 批准用于治疗 HIV 感染。在中国,联合α-干扰素用于

治疗部分 COVID-19 患者,但疗效不满意

一项包括 199 名 COVID-19 患者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在临床状况改善方面,使用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治疗与标准治疗无差异,未发现症状改善加快或 28 天死亡

率降低等益处,咽拭子标本中的病毒 RNA 持续出现时间并无明显差异 54

o NIH COVID-19 治疗指南 52 和拯救脓毒运动国际指南 50 不建议对 COVID-19 危

重症成人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o IDSA 建议仅在临床试验中对 COVID-19 入院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51

目前正在研究使用免疫调节剂来减轻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该综合征被认为是导致

COVID-19 患者发生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休克的一个因素(例如,托珠单抗 50

和 sarilumab55 均为白介素 6 受体的单克隆抗体)

o 指南指出,对于 COVID-19 重症成人患者的治疗,现有数据不足以对是否使

用托珠单抗给出建议;指南未评估其他单克隆抗体 50

o IDSA 建议仅在临床试验中对 COVID-19 入院患者使用托珠单抗,临床试验结

论依据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51

o NIH COVID-19 治疗指南指出,鉴于临床数据不足,无法对这些制剂给出使

用建议 52

多个国家正在进行血浆治疗疗效评估的相关研究。在美国,必须获得 FDA 的授权 56

o 基于其他病毒感染的数据、COVID-19 相关数据不足以及安全性不确定等因

素,指南不建议对 COVID-19 重症成人患者进行血浆治疗 50

o IDSA 建议在临床试验中对 COVID-19 入院患者恢复期进行血浆治疗,但临床

试验结论依据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51

o NIH COVID-19 治疗指南指出,鉴于临床数据有限,无法对恢复期血浆治疗

或使用超免疫球蛋白给出建议 52

了解相关治疗性试验等信息,请访问 clinicaltrials.gov 57

Page 12: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12]

不推荐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病毒性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但一些权威机构建议用于

合并难治性休克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 COVID-19 患者 11

指南建议对进行机械通气的 COVID-19 重症患者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不包

括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的呼吸衰竭患者)以及难治性休克的 COVID-19 患者

使用皮质类固醇;首选短程、低剂量方案 50

IDSA 不建议对 COVID-19 住院患者和肺炎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但建议在临床试验

中对 COVID-19 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使用 51

NIH COVID-19 治疗指南建议对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患者,不应常规使

用皮质类固醇,鉴于临床数据有限,对有急性呼吸窘迫的机械通气患者无法给出建

议,建议对难治性休克患者使用低剂量皮质类固醇 52

美国 FDA 正在就 COVID-19 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争议进行调查;目前尚无已发表的证

据表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与 COVID-19 症状加重有关 58

NIH COVID-19 治疗指南建议,COVID-19 患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应

与非 COVID-19 患者相同 52

在根据 PCR 检测确诊 COVID-19 之前,应根据发病场所(医院感染或社区感染)、流行病

学危险因素以及当地抗菌药物敏感模型对其他病毒性病原体(例如流感病毒)或细菌性病

原体采取正确的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 20 11

另外,指南建议对呼吸衰竭和进行机械通气的 COVID-19 重症成人患者进行经验性

抗感染治疗,并且每天对降阶梯治疗方案进行评估 50

否则,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吸氧、补液等 11

目前正在研究关于抗凝药物的使用,一些权威机构建议对所有住院的 COVID-19 患

者预防性使用抗凝药 59

脓毒症休克如果无法通过补液恢复组织灌注,可使用血管加压素。拯救脓毒症运动国际指

南 50,NIH COVID-19 治疗指南 60 以及 WHO 11 对 COVID-19 休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具体指导

方案

成人患者应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如果没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

是首选的二线药物,优于多巴胺

o 血流动力学目标:平均动脉压达到 60 ~ 65 mmHg 50

如果常规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效果不佳,指南建议添加血管加压素而非增加去

甲肾上腺素的剂量 50

Page 13: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13]

对于补液和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后仍出现难治性休克以及心脏功能障碍证据的

COVID-19 患者,指南建议添加多巴酚丁胺而非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 50

儿童考虑使用肾上腺素作为一线药物,如果需要,可添加去甲肾上腺素 11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 61

o 瑞德西韦

新生儿、婴儿、儿童以及体重 3.5 ~ 39 kg 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和/或体

外膜肺氧合( ECMO)的青少年,FDA 紧急使用授权(EUA)推荐:

第 1 天,5 mg/kg,单次静脉注射,之后一次 2.5 mg/kg,静脉注射,

连续 9 天

新生儿、婴儿、儿童以及体重 3.5 ~ 39 kg 无需有创机械通气和/或

ECMO 的青少年,FDA EUA 推荐:第 1 天,5 mg/kg,单次静脉注射,

之后一次 2.5 mg/kg,静脉注射,连续 4 天,如无临床改善,可延长

治疗至 5 天

儿童和体重≥ 40 kg 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和/或 ECMO 的青少年,FDA

EUA 推荐:第 1 天,200 mg,单次静脉注射,之后一次 100 mg,静

脉注射,连续 9 天

儿童和体重≥ 40 kg 无需有创机械通气和/或 ECMO 的青少年,FDA

EUA 推荐:第 1 天,200 mg,单次静脉注射,之后一次 100 mg,静

脉注射,连续 4 天,如无临床改善,可延长治疗至 5 天

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和/或 ECMO 的成人:FDA EUA 推荐:第 1 天,200

mg,单次静脉注射,之后一次 100 mg,静脉注射,连续 9 天

无需有创机械通气和/或 ECMO 的成人:由于临床数据有限,NIH

COVID-19 治疗指南没有对是否使用瑞德西韦给出建议。FDA EUA 推

荐:第 1 天,200 mg,单次静脉注射,之后一次 100 mg,静脉注射,

连续 4 天,如无临床改善,可延长治疗至 5 天

抗疟药物

o 氯喹

体重<50 kg 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疗效和最佳给药方案尚

不明确;参考针对其他适应症的儿童给药方案以及 COVID-19

的成人给药方案,在有限的儿童给药方案中,使用一次 8.3

mg(5 mg,以氯喹计算)/kg,口服,一日 2 次[最大剂量:

一次 500 mg(一次 300 mg,以氯喹计算)];成人患者疗程

10 天

Page 14: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14]

体重≥50 kg 的青少年:疗效尚不明确。FDA EUA 建议第 1 天

一次 1000 mg,口服,之后一次 500 mg,口服,一日 1 次,

连续 4~7 天。参考针对其他适应症的儿童给药方案以及

COVID-19 的成人给药方案,在有限的儿童给药方案中,使用

一次 8.3 mg(5 mg,以氯喹计算)/kg,口服,一日 2 次[最

大剂量:一次 500 mg(一次 300 mg,以氯喹计算)];成人

患者疗程 10 天

体重<50 kg 的成人:疗效尚不明确。目前正在评估单用或联

合使用,一次 500 mg,口服,一日 2 次,疗程 10 天的治疗

方案

体重≥50 kg 的成人:疗效尚不明确。FDA EUA 建议第 1 天一

次 1000 mg,口服,之后一次 500 mg,口服,一日 1 次,连

续 4~7 天。目前正在评估单用或联合使用一次 500 mg,口服,

一日 2 次,疗程 10 天的治疗方案

o 羟氯喹

体重<50 kg 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疗效和最佳给药方案尚

不明确;参考针对其他适应症的儿童给药方案以及 COVID-19

的成人给药方案,在有限的儿童给药方案中,使用一次剂量

6.5 mg(5 mg,以氯喹计算)/kg,口服,每 12 小时 1 次[最

大剂量:一次 400 mg(一次 310 mg,以氯喹计算)] ,共 2

次,之后 3.25 mg(2.5 mg,以氯喹计算),每 12 小时 1 次

[最大剂量:一次 200 mg(一次 155 mg,以氯喹计算)];成

人患者疗程 5~20 天

体重≥50 kg 的青少年:疗效尚不明确。FDA EUA 建议第 1 天

一次 800 mg,口服,之后一次 400 mg,口服,一日 1 次,

连续 4~7 天。参考针对其他适应症的儿童给药方案以及治疗

COVID-19 的成人给药方案,在有限的儿童给药方案中,选择

使用一次 6.5 mg(5 mg,以氯喹计算)/kg,口服,每 12 小

时 1 次[最大剂量:一次 400 mg(一次 310 mg,以氯喹计

算)] ,共 2 次,之后 3.25 mg(2.5 mg,以氯喹计算),每

12 小时 1 次[最大剂量:一次 200 mg(一次 155 mg,以氯喹

计算)];成人患者疗程 5~20 天

Page 15: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15]

体重<50 kg 的成人:疗效尚不明确。目前正在对单用和联用

的给药方案进行评估,包括:第 1 天一次 400 mg,口服,一

日 2 次,之后一次 200 mg,口服,一日 2 次,连续 4 天;一

次 200 mg,口服,一日 2 次,连续 5~20 天;以及一次 200

mg,口服,一日 3 次,持续 10 天。还需要进一步临床评估

体重≥50 kg 的成人:疗效尚不明确。FDA EUA 建议第 1 天一

次 800 mg,口服,之后一次 400 mg,口服,一日 1 次,连

续 4~7 天。目前正在对单用和联用的给药方案进行评估,包

括第 1 天一次 400 mg,口服,一日 2 次,之后一次 200 mg,

口服,一日 2 次,连续 4 天;一次 200 mg,口服,一日 2 次,

连续 5~20 天;以及一次 200 mg,口服,一日 3 次,连续 10

天。还需要进一步临床评估

单克隆抗体

托珠单抗

o 托珠单抗注射液;成人:疗效尚不明确。由于临床数据有限,NIH COVID-19

治疗指南不建议使用 IL-6 受体抑制剂,如托西珠单抗。正在评估一次 4~8

mg/kg(常规剂量:一次 400 mg;最大剂量:一次 800 mg),静脉注射并

与抗病毒治疗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首次给药后 8~12 小时可以考虑二次给

药。一种方案提示可以在首次给药后 16~24 小时进行三次给药

sarilumab

o sarilumab 注射液;成人:疗效尚不明确。正在评估单次给药 200 mg,静脉

或皮下注射,或单次给药 400 mg,静脉注射与抗病毒治疗联合使用的疗效

非药物和支持性治疗

WHO、NIH 和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为吸氧、通气和输液治疗提供

了具体指导 11 60 50

o 出现严重呼吸窘迫、气道梗阻或呼吸暂停、中心性发绀、休克、癫痫发作

或昏迷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气道管理(可能包括气管插管)和氧疗

o 吸氧和通气

当 SpO₂低于 90%~92%时,开始吸氧 50

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 5L/min,面罩和储氧袋吸氧氧流量为 10~15 L/min 11

Page 16: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16]

初期调整氧流量,目标 SpO₂≥94%

病情稳定后,非妊娠患者目标 SpO₂≥90%;妊娠患者目标

SpO₂≥92%

大多数儿童患者的目标 SpO₂≥90%;需要紧急复苏的儿童患

者(例如,出现呼吸暂停或气道梗阻、严重呼吸窘迫、中心

性 发 绀 、 休 克 、癫 痫发 作 或 昏 迷 的 患 者 ), 建 议 目 标

SpO₂≥94%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或无创通气,才能获得充

分氧合 62

拯救脓毒症运动国际指南和 NIH 建议对于传统吸氧后仍然出

现Ⅰ型呼吸衰竭的 COVID-19 患者使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50 60;

一些证据显示,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机

械通气。如果无法进行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可以使用无创正

压通气

但是,有人担心上述技术可能导致病毒气溶胶形成的风险增

加;另外,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时,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气管插

管,这会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更大风险。因此,一些机构

仅在能够采取空气传播预防措施和密切监测的情况下使用这

些技术 50

使用无创通气无法达到氧合目标或无法维持呼吸的患者,可能需要

进行机械通气

建议设置参数为潮气量 4~8 ml/kg(预计体重)和吸气压力水

平小于 30 cmH₂O

肺顺应性正常的儿童,潮气量设置为 5~8 ml/kg(预计体重),

肺顺应性不佳的儿童,潮气量设置为 3~6 ml/kg;吸气压力水

平应小于 28 cmH₂O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使用 PEEP。最佳方案尚未

明确,但是建议使用高压(例如,大于 10 cmH₂O)而非低压。

指南 11 50 和 ARDSnet 63 都列出了方案(相关疾病:成人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度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建议实施俯卧位通气,

一日 12~16 小时。

Page 17: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17]

孕妇建议实施侧卧位通气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已用于治疗危重症患者 2,如有可用资

源和专业知识,可酌情使用

o 液体管理

应避免过度补液,过度补液可能促发或加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休克患者:

建议补充晶体液(首选缓冲液/平衡液;例如,乳酸林格

液);指南不建议对 COVID-19 重症成人患者使用羟乙基淀

粉、明胶、葡聚糖和白蛋白等溶液。WHO 提供了以下建议 11:

成人:前 15~30 分钟内补液 250~500 ml;目标为平均

动脉压 60~65 mmHg(如能够使用有创血压监测)50

儿童:10 ~ 20 ml/kg,静脉推注,在前 30~60 分钟内

给药

如果液体推注无效或出现液体超负荷的体征,停止

或减少输液量

首次推注治疗有效且未出现液体超负荷证据的患者,

调整后续液体治疗剂量,从而改善临床体征(毛细

血管充盈时间、心率、四肢触觉温度、可触及的脉

搏)、尿量[成人:0.5 ml/(kg•h),儿童:1 ml/

(kg•h)]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成人平均动脉压>65

mmHg)

合并症

SARS-CoV-2(2019-nCoV)导致的重症患者通常合并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

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目前已发表的指南未涵盖针对合并症的具体治疗 2 10

因为 ACE2 受体在 COVID-19 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对本病的影响尚存争议。美国心脏病学

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衰学会的联合声明建议目前合理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继

续使用 64

o 几项样本量较大的 COVID-19 回顾性分析显示,ACEI 或 ARBs 与获得性 COVID-

19 感染和病情严重程度均无关 65 66 67 68

Page 18: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18]

特殊人群

妊娠患者

o WHO 指南建议 11 ,妊娠患者应按照非妊娠成人患者的推荐方案给予支持治

疗,并根据妊娠期生理变化(例如血容量增加、横膈抬高)进行调整

o WHO 建议根据产科分娩适应证和患者偏好选择分娩方式;仅对常规合理适

应证建议使用剖宫产 11

o 提示垂直传播的证据很少 11;但是感染女性可能会通过空气传播途径将病

毒传播给新生儿。对此美国 CDC 和 WHO 意见不同 69

因为担心病毒传播,美国 CDC 建议应将新生儿和确诊或疑似 COVID-

19 感染的产妇隔离,直至感染产妇隔离解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

使用吸引器吸出母乳并由另一名看护人员喂养婴儿 69

重点关注并确保成功开始母乳喂养,WHO 建议产后女性和新生儿共

处一室,包括进行皮肤接触和袋鼠式护理 11

HIV 患者 70

o HIV 感染本身似乎不会对感染风险或疾病过程产生影响。尚不清楚是否会增

加终末期 HIV 感染患者(例如,CD4 计数<200/mm³)发生重症疾病或出现

并发症的风险

o 建议患者继续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不建议经验性添加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可能用于治疗或预防 SARS-CoV-2),特别是在临床试验之外

o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发布的一项指南提供了关于确保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治疗连续性的策略 70

o 对感染 COVID-19 的 HIV 患者的治疗建议与标准建议相同;可能因发生药物

相互作用导致患者无法参加与 COVID-19 相关的临床试验

监测

无需住院治疗的患者应自行监测体温和症状,如症状加重,应返回医院重新接受评

估;发病 1 周后或更久 71,病情可能突然恶化 11

对于服用氯喹或羟氯喹的患者,建议监测 QTc 间期 47

o 住院患者在入院时、第 2 次给药后 2 ~ 3 小时以及之后每天进行心电图检查

如果 QTc 间期增加>60 毫秒或 QTc 间期绝对值>500 毫秒(或 QRS

>120 毫秒时,QTc 间期>530~550 毫秒),应减少剂量或停止(如果

适用)使用阿奇霉素

o 对于门诊患者,在首次就诊、就诊后第 3 天、服药后 2 ~ 3 小时应进行心电

图检查

Page 19: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19]

如果 QTc 间期增加>30 ~ 60 毫秒或 QTc 间期>500 毫秒(或 QRS

>120 毫秒时,QTc 间期>530~550毫秒),应考虑停止治疗Tisdale46

或相关评分认为风险较低的患者,可不考虑继续监测

对于确诊 COVID-19 的住院患者,应重复检测以证实病毒是否清除。病毒清除是指

出现 2 次连续的至少间隔 24 小时的 PCR 检测阴性结果 11

并发症和预后

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他并发症包括(相关疾病:成人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2 8:

o 脓毒症休克(相关疾病:脓毒症)

o 急性肾损伤

o 心肌损伤(相关疾病:心力衰竭)

o 继发性细菌和真菌感染

o 多器官衰竭

预后

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通常住院时间较长(20 天以上);住院时间可能因隔离需要

而延长(即持续无发热记录以及 PCR 检测结果连续阴性) 2 8

近期和远期预后(例如肺功能恢复)仍有待观察

目前尚不清楚感染后恢复是否与保护性免疫有关 71

确诊病例的死亡率约为 2% ~ 3% 4

年龄偏大以及具有某些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死率更高

o 美国的病死率(按年龄段划分)27

≥85 岁患者:10%~27%

65~84 岁患者: 3~11%

55~64 岁患者:1~3%

≤54 岁患者:<1%

o 我国伴有常见基础疾病患者的病死率 z1

心血管疾病患者:10.5%

糖尿病患者:7.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6%

高血压患者:6%

Page 20: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20]

癌症患者:6%

筛查和预防

筛查

危险人群

卫生保健机构 o 需要护理的患者

建议在卫生保健机构设立预检和分诊,根据症状和接触史对疑

似 COVID-19 患者进行筛查,以便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11 40 在疫情爆发高峰期,隔离区应遵循以下原则:

设立独立、通风良好的分流区;将疑似或确诊的 COVID-19 患者安置于封闭的房间或独立浴室(尽可能);一些

医院将建筑侧翼专门用于收治 COVID-19 疑似患者 40 如果对 COVID-19 患者的处置过程中有气溶胶产生,或者

在对携带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例如结核、麻疹、水

痘)的 COVID-19 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在呼吸道传染病隔

离病区进行 40 o IDSA 指南建议在检测用品充足的情况下,可对以下无症状者进行检测

32: 已知的 COVID-19 患者接触史 居住社区发病率高,非相关情况入院 免疫抑制,或即将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近期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 即将进行有气溶胶产生的操作

o 卫生保健机构医务人员 因职业暴露导致风险增加;医务人员感染未及时发现可导致医

院内感染,将感染传播给患者和同事

筛查检查

在医疗机构:

根据临床表现和暴露史进行分诊筛查、隔离和 PCR 检测 11 20 40 72:

o 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热(美国 CDC、WHO)

o 密切接触 COVID-19 确诊患者或疑似感染者(WHO、美国 CDC)

Page 21: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21]

o 曾在治疗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环境中工作,不考虑其居住地或旅行史

(WHO)

o 患者病情异常或出现未预料的情况,尤其在接受合理治疗的情况下病情突

然加重时,不考虑其居住地或旅行史,即使已有可以解释临床表现的其他

原因(WHO)

许多医院已开始对医护人员进行频繁的体温检测(例如在开始上班时)40

在公共场所:

一些地区在公共场所使用红外线体温测量仪进行筛查(用于检测体温),但作为筛

查工具,敏感性较低

随着检测能力的提高,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针对当前感染)和抗体检测(针对既往

感染)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 COVID-19 的疫苗。采取标准的感染防控措施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包括隔离感染患者。公共卫生机构判定为高危的无症状接触者可实施隔离

一般公众应避免接触患者,勤洗手并注意咳嗽卫生。尽可能保持社交距离。建议公

众:

o 如感觉不适,留在家中并电话联系医院 73

o 避免大规模及非必要的聚集;尽可能留在家中。在大流行加速阶段或随后

的区域疫情暴发期间,除非有紧急需要(如食品和药品供应),尽量留在

家中

尽量采用远程办公

如果无法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应戴口罩 73

使用非接触的问候方式,用点头或挥手代替握手或拥抱。保持至少

1 米、尽可能 2 米的社交距离 73

非见面沟通(例如,电话、短信和视频通话)可以缓解因远离家人

和朋友造成的心理和情感伤害

o 经常彻底洗手。最好使用肥皂和水。在下次洗手之前,也可使用高酒精含

量的手部清洁剂 73

o 咳嗽时遮挡。可使用纸巾,用后丢弃;还可使用袖肘(而非手部)遮挡 67

Page 22: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22]

o 避免摸脸 73

患者居家隔离治疗

o 除了前往医院就医,鼓励患者留在家中并在独立的房间进行自我隔离(最

好有独立卫生间),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和咳嗽礼仪,并在接触家庭成员

时佩戴口罩 74

应告知患者,如需要就医,提前致电医务人员,以便在到达医疗机

构时立即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感染的潜伏期和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的时间尚未完全明确;美国 CDC

提供了基于检测和不基于检测标准的两种策略 69:

基于检测标准的策略

对间隔至少 24 小时采集的 2 次鼻咽拭子进行 SARS-

CoV-2 RNA 分子检测,结果为阴性(每次检测只需一

个标本),以及

出现临床改善的主观和客观证据,包括在不使用退

热药的情况下,患者无发热

基于不检测标准的策略

出现临床改善的主观和客观证据,包括在不使用退

热药的情况下,患者连续 72 小时无发热,以及

症状出现后至少 7 天

检测结果阳性但无症状者,可以在首次检测

结果阳性 7 天后停止居家隔离

o 家庭成员及照护者:

照护患者期间应佩戴口罩、穿防护服并戴手套;离开房间时脱下并

弃置全部防护装备(不可重复使用)

将防护装备放入内衬垃圾袋的容器中,处理家庭垃圾时将其

取出,并捆绑或密封

任何接触后至少洗手 20 秒;如果没有肥皂和清水,可使用含酒精的

手部消毒液

在正确清洁之前,不要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

Page 23: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23]

经常清洗衣物和“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

佩戴一次性手套处理脏衣物,并使用衣物清洗标签推荐的最

高温度洗涤和干燥衣物

使用稀释的漂白液或 EPA 批准的消毒剂清洁物体表面

尽可能限制接近患者的照护者数量,尤其应避免存在基础疾病的人

员接近患者

医疗机构 40 75

o 美国 CDC 为门诊和住院医疗机构提供了核查清单 76

o 立即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预防飞沫传播,并将患者安置于封闭房间,等

待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置决定。房间内最好配备结构性和工程防护装置(例

如负压式新风系统),但是在大流行的高峰阶段(医院拥挤),应预留负

压隔离病房以备需要时使用(例如治疗过程中有气溶胶产生,以及对合并

结核、麻疹和水痘的 COVID-19 患者进行治疗时)

o 进入房间的人员应遵守标准的接触防控措施和空气传播防控措施

应戴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和医用防护口罩(N95 或更高级别)

并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正确穿脱

在 N95 呼吸器和其他防护设备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应优先用

于可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标准的外科口罩应用于其他情况

治疗设备应为一次性,或“一人一用一消毒”;WHO 建议使用 70%乙

醇消毒 70

解除隔离的标准 77 78

o 美国 CDC 根据患者是否出现症状提供了几种策略;适用于在医院或家中接

受护理的患者。请注意,未符合出院标准之前出院的患者,必须在出院时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其他医疗设施或居家隔离)

o 有症状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直至符合下列条件:

基于不检测标准的策略

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改善的主观和客观证据,包括在不使用退

热药的情况下,患者连续 72 小时无发热,以及

症状出现后至少 10 天

Page 24: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24]

基于检测标准的策略

有临床改善的主观和客观证据,包括在未使用退热药的情况

下,患者无发热,以及 对至少间隔 24 小时采集的鼻咽拭子标本连续进行两次 SARS-

CoV-2 RNA 的分子检测,结果为阴性(每次检测只需使用一

个标本) 无症状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直至符合下列条件:

o 基于时间

自第一次 COVID-19 分子检测结果呈阳性后至少 10 天

o 基于检测标准

对至少间隔 24 小时采集的鼻咽拭子标本连续进行两次 SARS-CoV-2 RNA 的分子检测,结果为阴性(每次检测只需使用一个标本)

Page 25: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25]

深圳 1 起家庭聚集性病例出现症状的时间序列及武汉接触史。红色日期是患者 1~6 与其亲属(亲属

1~5)密切接触的日期。黄色日期是患者 3~6 与患者 7 密切接触的日期。内部有红叉的方框是患者 1

和 3 或亲属 1、2 和 3 在医院过夜(白框)或前往医院看望因发热性肺炎而收入院的亲属 1(蓝框)

的日期。患者 3 提供了亲属 1~5 的信息。目前无病毒学数据。

Page 26: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26]

3 例 2019-nCoV 感染患者的胸部 X 线检查和胸部 CT 扫描。病例 1:1 月 1 日进行胸部 X 线检查

(1A)。双肺透过度弥漫性降低,可见大面积密度不均匀的斑片状阴影。气管中可见气管插管,心

影轮廓不清。从右腋至纵隔可见导管影。双侧膈肌表面和肋膈角不清,1 月 2 日胸部 X 线检查提示

病情加重(1B)。病例 2:1 月 6 日进行胸部 X 线检查(2A)。双肺透过度降低,可见多处斑片状

阴影;边缘模糊,可见大片磨玻璃影和实变影,主要位于右下叶。气管中可见气管插管。心影大致

正常。左侧膈肌表面显示不清。右侧膈肌表面浅且光滑,肋膈角欠锐利。1 月 10 日进行的胸部 X 线

检查提示病情加重(2B)。病例 3:1 月 1 日进行胸部 CT 检查可见双肺高密度影(3A)。病变肺组

织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也称为支气管充气征)。1 月 15 日进行的胸部 CT 检查提示病情改善

(3B)。

Page 27: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27]

2019-nCoV 感染的胸部 CT 图像。A,1 例 40 岁男性的胸部 CT 横断面图像显示症状出现后第 15 天双

肺多叶和亚肺段实变。B 和 C,1 例 53 岁女性的胸部 CT 横断面图像显示症状出现后第 8 天双肺磨玻

璃影和亚肺段实变(B),以及症状出现后第 12 天双肺磨玻璃影(C)。

Page 28: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28]

参考文献

1: WHO: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Situation Report--51. WHO website. Published March 11,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311-sitrep-51-covid-19.pdf

2: Huang C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Lancet. ePub, 2020

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H Clinical Trial Shows Remdesivir Accelerates Recovery From Advanced COVID-19. NIAID website. Updated April 29, 2020. Reviewed April 29,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niaid.nih.gov/news-events/nih-clinical-trial-shows-remdesivir-accelerates-recovery-advanced-covid-19

4: Oke J et al;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Global Covid-19 Case Fatality Rates. CEBM website. Updated May 11,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ebm.net/covid-19/global-covid-19-case-fatality-rates/

5: Zhu N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 N Engl J Med. ePub, 2020

6: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Naming the 2019 Coronavirus. ICTV website.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talk.ictvonline.org/

7: Coronaviridae Study Group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The specie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related coronavirus: classifying 2019-nCoV and naming it SARS-CoV-2. Nat Microbiol. 5:536-44, 2020

8: Chen N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ePub, 2020

9: Spinato G et al: Alterations in smell or taste in mildly symptomatic outpatients with SARS-CoV-2 infection. JAMA. ePub, 2020

10: Chan JFW et al: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 Lancet. ePub, 2020

11: WHO: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When Novel Coronavirus (nCoV) Infection Is Suspected: Interim Guidance. WHO website. Updated March 13,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clinical-management-of-severe-acute-respiratory-infection-when-novel-coronavirus-(ncov)-infection-is-suspected

12: Wu P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ocular finding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JAMA Ophthalmol. ePub, 2020

Page 29: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29]

13: Recalcati S: 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in COVID-19: a first perspective.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ePub, 2020

14: Magro C et al: Complement associated microvascular injury and thrombosi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e COVID-19 infection: a report of five cases. Transl Res. ePub, 2020

15: Joob B et al: COVID-19 can present with a rash and be mistaken for dengue. J Am Acad Dermatol. 82(5):e177, 2020

16: Marzano AV et al: Varicella-like exanthem as a specific COVID-19-associated skin manifestation: multicenter case series of 22 patients. J Am Acad Dermatol. ePub, 2020

17: Alramthan A et al: A case of COVID-19 presenting in clinical picture resembling chilblains disease: first report from the Middle East. Clin Exp Dermatol. ePub, 2020

18: Fernandez-Nieto 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cute acro-ischemic lesions in non-hospitalized patients: a case series of 132 patients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J Am Acad Dermatol. ePub, 2020

19: Mazzotta F et al: Acute acro-ischemia in a child at the time of COVID-19. [Case report from "Monday's Case" series.] Eur J Pediatr Dermatol. ePub, 2020

20: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Evaluating and Testing Pers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Updated May 5, 2020. Reviewed May 5,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clinical-criteria.html

21: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How COVID-19 Spreads. CDC website. Updated April 13, 2020. Reviewed April 13,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prevent-getting-sick/how-covid-spreads.html

22: He X et al: Temporal dynamics in viral shedding and transmissibility of COVID-19. Nat Med. ePub, 2020

23: Bai Y et al: Presumed asymptomatic carrier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Research letter. JAMA. ePub, 2020

24: Wei WE et al: Presymptomatic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Singapore, January 23-March 16, 2020.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ePub, 2020

25: Rothe C et al: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y. Letter to the editor. N Engl J Med. ePub, 2020

26: Lu X et al: SARS-CoV-2 infection in children. Letter to the editor. N Engl J Med. ePub, 2020

27: CDC COVID-19 Response Team: Severe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United States, February 12-March 16, 2020.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69(12):343-6, 2020

Page 30: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30]

28: Babiker A et al: SARS-CoV-2 testing. Am J Clin Pathol. ePub, 2020

29: Phua J et al: Intensive care manage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Lancet Respir Med. ePub, 2020

30: WHO: Laboratory Testing Strategy Recommendations for COVID-19: Interim Guidance. Updated March 21,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31509

31: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terim Guidelines for Collecting, Handling, and Testing Clinical Specimens From Pers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DC website. Updated May 5, 2020. Reviewed May 5,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lab/guidelines-clinical-specimens.html

32: Hanson KE 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of COVID-19. IDSA website. Published May 6,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idsociety.org/practice-guideline/covid-19-guideline-diagnostics/

33: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Chest Rad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Suspected COVID-19 Infection. ACR website. Updated March 22,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acr.org/Advocacy-and-Economics/ACR-Position-Statements/Recommendations-for-Chest-Radiography-and-CT-for-Suspected-COVID19-Infection

34: WHO: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Technical Guidance: The Unity Studies: Early Investigations Protocols. Updated April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technical-guidance/early-investigations

35: Wang D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ePub, 2020

36: Shi H et al: Radiological findings from 81 patients with COVID-19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ePub, 2020

37: Yoon SH et al: Chest radiographic and CT findings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nalysis of nine patients treated in Korea. Korean J Radiol. 21:e24, 2020

38: Kanne JP: Chest CT findings in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fections from Wuhan, China: key points for the radiologist. Radiology. ePub, 2020

39: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terim 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Home Care of People Not Requiring Hospitalization for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CDC website. Updated March 20, 2020. Reviewed March 20,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guidance-home-care.html

Page 31: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31]

40: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terim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Confirme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Healthcare Settings. CDC website. Updated April 16, 2020. Reviewed April 12,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infection-control-recommendations.html

41: Agostini ML et al: Coronavirus susceptibility to the antiviral remdesivir (GS-5734) is mediated by the viral polymerase and the proofreading exoribonuclease. mBio. 9(2), 2018

42: Sheahan TP et al: Comparativ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remdesivir and combination lopinavir, ritonavir, and interferon beta against MERS-CoV. Nat Commun. 11(1):222, 2020

43: Hinton DM: [Letter granting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for use of remdesivir for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FDA website. Updated May 1,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fda.gov/media/137564/download

44: Gilead: [Remdesivir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portal.] Gilead website.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rdvcu.gilead.com/

45: Gao J et al: Breakthrough: chloroquine phosphate has shown apparent efficacy in treatment of COVID-19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linical studies. Letter to the editor. BioScience Trends. 14(1), 2020

46: Tisdale JE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risk score to predict QT interval prolonga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6(4):479-87, 2013

47: Simpson TF et 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 risk due to hydroxychloroquine-azithromycin treatment for COVID-19. Cardiology Magazine. ePub, March 29, 2020

48: Clinical Pharmacology powered by ClinicalKey: Azithromycin. ClinicalKey website.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linicalkey.com/#!/content/drug_monograph/6-s2.0-53

49: Hinton DM: [Letter granting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for use of chloroquine phosphate or 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 supplied from the Strategic National Stockpile for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FDA website. Published March 28,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fda.gov/media/136534/download

50: Alhazzani W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ritically ill adul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rit Care Med. ePub, 2020

51: Bhimraj A 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Guidelines on th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IDSA website. Published April 11, 2020. Updated April 21,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idsociety.org/COVID19guidelines

Page 32: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32]

52: NIH: 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COVID-19 Currently Under Investigation. NIH website. Updated April 21,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therapeutic-options-under-investigation/

53: Geleris J et al: Observational study of hydroxychloroquin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N Engl J Med. ePub, May 7, 2020

54: Cao B et al: A trial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Covid-19. N Engl J Med. ePub, 2020

55: Clinical Pharmacology powered by ClinicalKey: Sarilumab. ClinicalKey website.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linicalkey.com/#!/content/drug_monograph/6-s2.0-4949

56: FDA: Recommendations for Investigational COVID-19 Convalescent Plasma. FDA website. Updated May 1,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fda.gov/vaccines-blood-biologics/investigational-new-drug-ind-or-device-exemption-ide-process-cber/recommendations-investigational-covid-19-convalescent-plasma

57: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ClinicalTrials.gov website.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results?term=Coronavirus&amp;Search=Search

58: FDA: FDA Advises Patients on Use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for COVID-19. Updated March 19,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fda.gov/drugs/drug-safety-and-availability/fda-advises-patients-use-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covid-19

59: Thachil J et al: ISTH interim guidance on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agulopathy in COVID-19. J Thromb Haemost. ePub, 2020

60: NIH: 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 Car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Updated April 21,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critical-care/

61: FDA: Fact Sheet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s: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 of Remdesivir (GS-5734). Accessed May 11, 2020. FDA website. https://www.fda.gov/media/137566/download

62: Murthy S et al: Care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JAMA. ePub, 2020

63: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NIH NHLBI ARDS Clinical Network: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rotocol Summary. ARDSnet website.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www.ardsnet.org/files/ventilator_protocol_2008-07.pdf

64: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HFSA/ACC/AHA Statement Addresses Concerns Re: Using RAAS Antagonists in COVID-19 [ACC press release]. ACC website. Published March 17,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acc.org/latest-in-cardiology/articles/2020/03/17/08/59/hfsa-acc-aha-statement-addresses-concerns-re-using-raas-antagonists-in-covid-19

Page 33: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33]

65: Mancia G et al: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blockers and the risk of Covid-19. N Engl J Med. ePub, 2020

66: Mehra MR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rug therapy, and mortality in Covid-19. N Engl J Med. ePub, 2020

67: Jarcho JA et al: Inhibitors of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and Covid-19. N Engl J Med. ePub, 2020

68: Reynolds HR et al: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hibitors and risk of Covid-19. N Engl J Med. ePub, 2020

69: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onsiderations for Inpatient Obstetric Healthcare Settings. CDC website. Updated April 10, 2020. Reviewed April 6,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inpatient-obstetric-healthcare-guidance.html#anchor_1582067966715

70: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Interim Guidance for COVID-19 and Persons With HIV. AIDSinfo website. Updated April 21, 2020. Reviewed April 21,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aidsinfo.nih.gov/guidelines/html/8/covid-19-and-persons-with-hiv--interim-guidance-/0

71: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terim Clinical Guidance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DC website. Updated April 12, 2020. Reviewed April 6,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clinical-guidance-management-patients.html

72: CDC: Phone Advice Line Tool for Possible COVID-19 Patients. CDC website. Updated March 30, 2020. Reviewed March 30,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phone-guide/index.html

73: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How to Protect Yourself and Others. CDC website. Updated May 5, 2020. Reviewed April 24,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prevent-getting-sick/prevention.html

74: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f You Are Sick or Caring for Someone. CDC website. Updated April 15, 2020. Reviewed April 15,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if-you-are-sick/index.html

75: WHO: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uring Health Care When Novel Coronavirus (nCoV) Infection Is Suspected: Interim Guidance. WHO website. Updated March 19,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during-health-care-when-novel-coronavirus-(ncov)-infection-is-suspected

76: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reparedness Tool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Facilities Responding to Coronavirus (COVID-19). CDC website. Updated April 23, 2020.

Page 34: ¡A·DÆ:Óo#4±& ¡A·DÆ:Ó0 6Ôo Ks/ r í õ · ï 5ÿ-7XÀE :ZÈ 9"Ð?ìo XÀ ô ì 9 ä /¢O o # #²$üo 6 Dï1 4ßDïo î ô O DÚ# N! -7XÀo""îWgB¯ 9

[34]

Reviewed April 23,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preparedness-checklists.html

77: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Discontinuation of Isolation for Persons With COVID-19 Not in Healthcare Settings: Interim Guidance. Updated May 3, 2020. Reviewed May 3,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disposition-in-home-patients.html

78: CD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Discontinuation of Transmission-Based Precautions and Disposition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Healthcare Settings (Interim Guidance). CDC website. Updated May 2, 2020. Reviewed May 2,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disposition-hospitalized-patien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