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 《 题西林壁 》 三年级 执教者:王树范

Post on 30-Dec-2015

2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人教版小学语文 《 题西林壁 》 三年级 执教者:王树范. 小游戏. 看着这些可爱的红苹果,你们想吃吗?. 那我就来把这些苹果切一刀,. 请你想一想切开之后,你会看到什么形状?. 同学们,你们平时到公园或其他名胜古迹游玩时,有没有注意到在树杆上、竹子上、柱子上和墙壁上有些什么东西?. 在古代,这是发表作品的一条途径呢。古代的酒楼、驿站、寺院等地,大多有一处粉刷不错的墙壁,专供文人墨客题咏留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宋代诗人苏轼留在一座寺院的墙壁上的。.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看着这些可爱的红苹果,你们想吃吗?那我就来把这些苹果切一刀,请你想一想切开之后,你会看到什么形状?

同学们,你们平时到公园或其他名胜古迹游玩时,有没有注意到在树杆上、竹子上、柱子上和墙壁上有些什么东西?

在古代,这是发表作品的一条途径呢。古代的酒楼、驿站、寺院等地,大多有一处粉刷不错的墙壁,专供文人墨客题咏留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宋代诗人苏轼留在一座寺院的墙壁上的。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发表在寺院的古诗说了些什么。

庐山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跟随着我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烟云

远眺庐山

观音听琵琶

皇冠峰

欣赏了这么美的庐山,你们想不想再把这首诗读读呢,那就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表演读……

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一下小博士!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是横看。

从侧面看。

指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不同的角度看。

认不清。

因为。

只因为。

自身,自己。

这。

书写。

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正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山峰。

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你们能用画画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庐山吗?

从这一、二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 ___________ 看到 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次朗读这首古诗。

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

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想一想: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

学了《题西林壁》这首诗,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你还知道哪首描写庐山的诗?

苏东坡出生在一个文化修养特别高的家庭,一家老小都是当时的文坛名人。 21岁时,苏东坡参加了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欧阳修读罢苏东坡的文章后,禁不住对其他参评官说:“快哉!快哉!吾当避路此人,出人头地。”意思是说:高兴啊,高兴啊!我应当让开道路,放他出一头地。由此可见,年轻时的苏东坡是多么才华横溢。

后来,人们就用“出人头地”来形容超过一般人,高人一等。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