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 语 文 · 1 / 22 2017北京四中. 高一 (下)期中...

Post on 26-Sep-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1 / 22

2017 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

语 文

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 I 卷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阜.盛(fù) 盥.洗(guàn) 纨绔.子弟(kuà) 徇.情枉法(xún)

B. 袅娜.(nuò) 踱.步(duó) 白雪皑皑..(ái) 心宽体胖.(pán)

C. 敕.造(chì) 黔.首(qián) 大雨滂.沱(páng) 所向披靡.(mí)

D. 忖.度(cǔn) 蓊.郁(wěng) 载.歌载.舞(zǎi) 不稂.不莠(liáng)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膏梁 口碑 烂竽充数 运筹帷幄

B. 幽僻 孺慕 无精打彩 再接再励

C. 斑驳 潦倒 珠联壁合 皇天厚土

D. 辖区 万籁 亭亭玉立 挟山超海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车间领导主动带领全体班组人员锱铢必较....,认真核对各项参数,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不

错过任何一个微小漏洞。

B. 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永远不可能改造成一般企业的形态。因此,将国企简单粗暴改革为民企

的做法无疑是削足适履....。

C. 工人们忍受着高原反应,沥胆披肝....地工作着,他们双手磨出了厚茧,汗水浸透了衣衫,用血和

泪铸造了兰新高铁。

D. 《王者荣耀》是腾讯游戏开发的一款手游,深受中学生喜爱。不少同学凤兴夜寐....,在游戏世界

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历一个月的韬光养晦....后,黄金价格在本周表现可谓抢眼。照此行情发展,黄金走势将在下月

迎来利好的局面。

2 / 22

B. 平静了几个月后,叙利亚硝烟再起,恐怖袭击频发。持续恶化的中东局势令许多旅游者和投资

者退避三舍....。

C. 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罗贯中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

聪明的蒋干。

D. 在地区化经济组织中,各成员国主权平等。发达国家不能对发展中国家颐指气使....,要尊重发展

中国家的权益。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高中后,杨勇同学个儿蹿得很快,高一入学时买的校服现在已经短了,捉襟见肘....,穿着非常

不合身。

B. 上海世博展上,中国人最喜欢的外国国家馆是丹麦馆,这跟丹麦是童话之乡休戚相关....,童心、

童趣成为引人关注的亮点。

C. 刘强东和马云提出,在企业税收政策改革问题上,政府应该不分线上线下企业,做到一视同仁....。

D. 大明不顾同事领导的多次提醒与警告,无视车间安全规程,屡屡违规操作,终于导致了今天的

无妄之灾....。学#科#网...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独坐敬亭山》、

《越中览古》是近体诗。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共一百三十篇,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

千多年的历史。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

D.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等,是中国古代章回体白话长篇小说的

巅峰之作。

二、课内文言文

7.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 ②吾儿不直. 直:正直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抵挡 ④杀人如不能举. 举:列举

3 / 22

⑤沛公则置.车骑 置:准备 ⑥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⑦项王亦身被.十余创 被:遭受 ⑧一.登龙门 一:一旦

⑨敖而无足数.者 数:计算 ⑩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独自

A. ①②⑤⑦⑨ B. ②③⑥⑧⑩[来源:学科网 ZXXK]

C. ①③⑥⑦⑧ D. ③④⑧⑨⑩

8.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敢不尽于君侯哉/沛公安.在

B. 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

C.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旁郡国

D.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为.我呼入/我何渡为.

B. 固.不如也/公杀之固.当

C. 厚施而.薄望/立而.饮之

D. 问其故,乃.解使脱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0.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以躯借交报仇

B. 因击沛公于坐

C. 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D. 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11. 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学#科#网...

A. 直夜溃围南.出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C. 有一人箕.踞视之

D.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12. 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 ..孝文时诛死

4 / 22

B. ..不以长揖见拒

C. ..吾属今为之虏矣

D. ..居邑屋而不见敬

三、默写

13. 在横线上默写原文。

①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1)_________,(2)_________,

封府库,而待将军。(3)_________,(4)_________。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5)_________。”

②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的天才诗人,他有着非凡的自负和自信:“假令风歇时下来,(6)

_________”。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李白举步维艰。在《蜀道难》中,诗人描摹了蜀道的空寂苍

凉,“(7)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8)_________,愁空山”,渲染了蜀道的高峰绝壁,

“(9)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借此抒发世道艰辛的感怀。由是,李白不得不用醉和梦去

化解现实的失意寥落。他写下潇洒疏朗的劝酒歌:“人生得意须尽欢,(10)_________。(11)

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12)_________。”他栖身于瑰丽雄奇的梦境中:

“千岩万转路不定,(13)_________。熊咆龙吟殷岩泉,(14)_________。”由梦由醉,诗人得以

暂脱世俗,深深地坠入变化迷离、奥妙惝恍的境地,获得精神的自由与解放。因此,痛饮狂歌时,

李白大呼:“主人何为言少钱,(15)_________。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16)_________。”

南柯梦醒时,他一吐长安三年的愤懑之气:“(17)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一生爱月,月亮好像是他生命的组合。自从他唱着《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开

始其漫漫人生旅途之时,明月便进入了他的生活和创作、融入他的生命之中。月亮神秘,自由往来

于浩渺的苍穹,“(18)_________,宁知晓向云间没”。月亮皎洁,洞照着李白的乐观与豁达:

“俱怀逸兴壮思飞,(19)_________。”月亮多情,默默地陪伴着孤独的诗人:“(20)_________,

我舞影零乱。”月光唤起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而李白赋予月亮巨大的人格力量和隽永的情感

力量,正如唐寅《把酒对月歌》云:“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月诗能说。”

第 II 卷

四、课外文言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伯克段于鄢

5 / 22

《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①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②也,它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

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③,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

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

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

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④,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

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

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

遗,繄⑤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

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

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注释】①寤:通“牾”,逆,倒着。②岩邑:地势险要的城镇。③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

为“一雉”。④暱:同“昵”,亲近。⑤繄(yī):句首语气词。

14.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恶.之 恶:讨厌,厌恶

B. 蔓,难图.也 图:图谋,谋取

C. 夫人将启.之 启:启发,启迪学#科#网...

D. 君何患.焉 患:担心,忧虑

15.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6 / 22

A. 为.之请制/遂为.母子如初

B. 先王之.制/况君之.宠弟乎

C.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段入于.鄢

D. 其.谁曰不然/其.乐也融融

16.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姜氏)屡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没有同意。

B.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姜氏多么让人讨厌啊!不如早点给她安排个地方。

C.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国家不能忍受有两主的局面,您将怎么做?

D. 无庸,将自及。

17. 用斜线(/)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颍 考 叔 为 颍 谷 封 人 闻 之 有 献 于 公 公 赐 之 食 食 舍 肉 公 问 之 对 曰 小 人

有 母 皆 尝 小 人 之 食 矣 未 尝 君 之 羹 请 以 遗 之。

五、古诗词鉴赏

1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1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台城① 台城

刘禹锡 韦庄

7 / 22

台城六代②竞豪华, 江雨霏霏江草齐,

结绮临春③事最奢。 六朝如梦鸟空啼。学#科#网...

万户千门成野草, 无情最是台城柳,

只缘一曲《后庭花》④。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六代:即六朝,指在

300 年间先后在建康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③结绮临春:为陈后主修建的两座高达

数十丈的楼阁。④后庭花:歌曲名,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京白最讲究 (1) 了。前些日子从南方来了一个愣小伙子来看我,忽然间他问我:“你

几岁了?”我听了好不是滋味儿。瞅见怀里抱着的或手里拉着的娃娃才那么问呐。稍微大点儿,上

中学的,就得问“十几啦?”问成人,就得问“多大年纪?”

京白另一大特点是 (2) 。常听人抱怨如今的售货员说话生硬——可那总比待理不理

强呐。从前,你只要往柜台前头一站,柜台里头就会有人跑过来问:“您来点儿什么?”“哪件可

您的心意?”看出你不想买,就打消顾虑说:“您随便儿看,买不买没关系。”委婉还表现在使用

导语上。比方说,知道你想见一个人,可他走啦,开头先说:“您猜怎么着——”要是由闲话转入

正题,先说声:“喂,说真格的——”就是希望你严肃对待他底下这段话。

京白里有些词儿用得妙。现在夸朋友的女儿貌美,大概都说:“长得多漂亮啊!”京白可比那

花哨..。先来一声“哟”,表示惊讶,然后才说:“瞧您这闺女,模样儿出落得多水灵啊!”

(取材于萧乾《北京城杂忆》,有删改)

20. 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解释“花哨”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并解说“模样儿出落得多水灵啊”比“长得多漂亮

啊”“花哨”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从一个旅游者的角度看,长城以北的广袤塞外风景依然绝美,走在路上看到的每一个画面,都

8 / 22

散发着远方的召唤和诱惑。每年七八月份,这里的旅游业都会进入一个旺季,物价高到完全不讲理,

但长城内的人们,仍然源源不断驱车千里,来到这个和现代都市完全不同的,有完整天空、草原和

森林的世界。但在牧民和猎民眼中看到的却不一样,他们能看到这里的草和去年相比的长短,草原

上水泡子大小的变化,还有很多他们熟悉的细微的生活细节在消失,缓慢但确切地消失。曾经附着

在原有经济结构上的生活方式,那些细节,和人的情感,都像兴安岭森林中的松针一样,经年累月

掉落在地,积成厚厚的软毯。这种消失因为自然环境的广阔美丽而更显伤感。我们无从判断这种消

失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少数民族的命运悲歌,但它.让这片土地具有一种独特的时间感。

22. 根据上下文概括末句中加点字“它”指代的具体内容。

23.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名著阅读

24. 阅读下面这段《红楼梦》曲词,回答小题。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

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曲词中的“金玉良姻”指的是贾宝玉和_________的姻缘。

(2)这段曲词中的“木石前盟”指的是什么事情?请你简要描述。

25.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如今周瑞家的故顺路先往这里来,只见几个小丫头子都在抱厦内听呼唤呢。迎春的丫鬟司

棋与探春的丫鬟侍书二人正掀帘子出来,手里都捧着茶钟,周瑞家的便知他们姊妹在一处坐着呢,

遂进入内房,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缘故。二人忙住了棋,

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

周瑞家的答应了,因说:“四姑娘不在房里?只怕在老太太那边呢。”丫鬟们道:“在这屋里

不是?”周瑞家的听了,便往这边屋里来。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顽笑,见周瑞

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

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画来收了。

(1)请根据文中划线处的名字,推断元春丫鬟的名字应是( )

A. 抱琴 B. 抹云 C. 晴雯 D. 鸳鸯

9 / 22

(2)根据文段内容,下面这首判词写的应该是________的结局。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八、微写作学#科#网...

26. 本学期语文课上,我们接触了众多历史人物,如项羽、刘邦、张良、郭解、司马迁、曹雪芹、

朱自清。请从中选择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他的感受和思考。要求:

表述明确,内容具体;150 字左右。

第Ⅲ卷

九、写作

27. 春天在哪里?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在天地四季轮回里,在古典现代诗词里,在生命成长历程

里,……

请以“春天”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完成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0 / 22

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答案】B

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应根据

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分析。A项,“膏梁”应为“膏粱”,“膏粱”的意思为“肥肉和细粮”;

而“梁”的意思为“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木”。“烂竽

充数”应为“滥竽充数”,意思为“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

领,次货冒充好货”,滥,失实的,假的。B项,“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意思为“接:

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 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

再加一把劲”;“无精打彩”应为“无精打采”,意思为“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C项,“珠联壁合”应为“珠联璧合”,意思为“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

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皇天厚土”应为“皇天后土”,意

思为“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

误。A 项,锱铢必较,意思为“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

事也要计较”,使用条件为“形容吝啬,气量小”。贬义词,用在此处情感色彩不当。C项,沥胆

11 / 22

披肝,意思是“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使用条件为“形容非常忠诚”,褒义词。选项

中根据前后的语境可以知道,这里是形容工人们辛苦工作的状态,不合语境。D项,夙兴夜寐,意

思为“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使用条件为“形容非常辛勤”,褒义词。句中形容学生“在游戏世

界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情感色彩不当,且不合语境。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

等。第二,辨析感情。比如 “锱铢必较”这个成语,这是一个贬义词,句中后面说“认真核对各

项参数,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不错过任何一个微小漏洞”,应是夸奖车间领导的表现,此处

应使用褒义词。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

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

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

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

误。A项,韬光养晦,形容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对象一般为人,句中形容“黄金价格”,对象不

当。B项,退避三舍,形容主动退让或回避,避免冲突。不合语境。C项,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

物坦率真诚。感情色彩不当。

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

误。A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句中说“校服短了”,望文

生义。B项,休戚相关,福祸彼此相关联。不合语境,句中应使用“息息相关”。D项,无妄之灾,

平白无故受到损害。不合语境,前面已经说明“大明不顾同事领导的多次提醒与警告,无视车间安

全规程,屡屡违规操作”,可见并非“无妄”。

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

达,有误的一项”。B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左传》。

二、课内文言文

12 / 22

7.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这是考查学生对文言

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吾儿不直”,直,正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家的孩子不对”。“杀人

如不能举”,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沛公则置车骑”,置,丢弃;这

句话的意思是“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辆、人马”。“敖而无足数者”,数,称道;“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难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心中就没有愧疚吗”。

8.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

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应结合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A项,第一个“安”,怎

么;第二个“安”,哪里。B项,第一个“且”,将要;第二个“且”,尚且。C项,两个“之”,

到。D项第一个“以”,表目的,连词;第二个“以”,凭借,介词。

9.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

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有语境意识,同时要关注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前后词语的词性。A项,

第一个“为”,替;第二个“为”,呢。这两个“为”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故用法也不同。B项,

两个“固”,本来。C项,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修饰。D项,第一个“乃”,

表判断;第二个“乃”,才。

1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

现象。A项,“借”通“藉”,帮助;用自身帮助别人报仇。B项,“坐”通“座”,座位;趁机

把沛公击杀在座位上。D项,“卒”通“猝”,突然;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C项,

“未下车即辟荀慈明”,“下车”,古今异义,古意为“到任”。

1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词类活

用。首先明确加点词的词性,然后依据其活用的特征进行辨析。“南”“翼”“箕”都为名词作状

语,因为这几个名词都是在主谓之间;“东”应为名词作动词。“而”为连词,连接的为动词或动

词性短语。本题主要考查名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类型一般为:名词动用,名词意动,名词使动,

13 / 22

名词做状语。

1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句式。文言句式

主要包括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判断句。而本题主要考查被动句,被动句主要包括无标志被动

句、“被”表被动、“为”表被动、“见”表被动、“见……于”表被动、“为……所”表被动、

“于”表被动。A是无标志被动句,应为“被诛杀而死”。C项,是“为”引起的被动句,应为“被

他俘虏”。D项,是“见”引起的被动句,应为被敬重。B项,“不以长揖见拒”应为倒装句,应

为“拒见”,拒绝我。

三、默写

13. 【答案】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

不敢倍德也

犹能簸却沧溟水/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连峰去天不盈尺/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

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迷花倚石忽已暝/栗深林兮惊层巅/径须沽取对君酌/与尔同销

万古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但见宵从海上来/欲上青天揽明月/我歌月徘徊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

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两者兼有。要注意如下词语:“秋毫”“籍”“沧

溟”“暝”“巅”“摧眉折腰”。

第 II 卷

四、课外文言文

【答案】14. C 15. B 16. B

17.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

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

思和用法。应结合语境、语法、成语迁移、课内回顾等解答。C项,“夫人将启之”,根据前后的

语境可以知道,共叔段将袭郑,武姜准备为他做内应,此处的“之”指的是“城门”,故此处的

“启”应解释为“打开城门”。

14 / 22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文

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有语境意识,同时要关注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前后词语的词性。A

项,第一个“为”,替;第二个“为”,成为;B项,两个“之”,都为结构助词,的。C项,第

一个“于”,对;第二个“于”,到。D项,第一个“其”,表反问;第二个“其”,代词。

1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的文言翻

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

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最后再与选项进行比对即可。

B项,“姜氏何厌之有”,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厌”,且“厌”为“满足”之意。

故这句话应翻译为“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

羹请以遗之”,这句话的含义是“颍有个名叫考叔的人,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听说了这事,(就

假借)有东西献给庄公,庄公赐他食物,(他)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旁。庄公问他(为什么),回答

说:‘小人有母亲,我的食物她都尝过,没吃过君王的食物,请允许我送给她。’”,可以先借助

表示对话的词语“对曰”断开两处;然后依据句末语气词“矣”断开一处;再依据顶真断开“公

公”“食食”这两处,最后依据内容断开其他几处。

点睛:文言断句的方法如下:

1.读文段,通文意。断句和理解内容是紧密相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

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文段,首先要通读全文,力求对

全文的内容有大体的了解。然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时间

等;还有代词,如吾、余、予、尔、汝、公、卿、君、若、彼、此、其、之等。和现代汉语一样,

名词、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因此,找出文中的名词或代词,就可大致进行断句。

3.察对话,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两人对话,一

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

方,我们就可以以此来断句。

15 / 22

4.找虚词,看位置。文言文中有许多虚词,找出这些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借助“夫”“若夫”“盖”“窃”“请”“敢”“故”等发语词或文言副词寻求文句的开启处。借

助“也”“矣”“乎”“哉”“耳”“焉”“者”等语气词寻求文句的结尾处。借助关联词确定句

子的首尾。关联词或单独使用,或成对使用,无论哪一种都可标志着句子的首或尾。

5.明语法,辨句式。文言文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

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之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是典型的被动句式;“何……为”“得无……乎”“非惟……抑亦……”等固定

句句式。

6.找修辞,巧判断。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

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取妻,名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生庄公时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

取名叫寤生,(武姜)于是讨厌他。喜爱共叔段,希望立他(为太子)。就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没

有同意。

等到庄公即位,(武姜)为他(共叔段)请求封地制(地名)。庄公说:“制,险要的城镇,其

他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请求京,让他占有了它,称他(共叔段)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邑的)都城超过百丈城墙,是国家的祸害啊。先王的制度,大邑的都城不能超过

国都城的三分之一,中邑的都城(不能超过国都城的)五分之一,小邑的都城(不能超过国都城的)

九分之一。如今京不合法度,不是按制度做啊,君王你将无法控制。”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 做,

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道:“姜氏有什么满足的呢。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不

要让他(的势力)滋长蔓延,蔓延了就很难对付啦。蔓草都无法清除,何况是君王的受到宠爱的弟

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一定会失败。您姑且等着吧。”

不久大叔(共叔段)让西鄙、北鄙贰属于自己。公子吕(对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有两主

(的局面),君王将怎么做?(如果)想(把大权)给他,我请求让我去为他效力;如果不给他(大

权),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众生二心。”庄公说:“不用(管他),将会自己走到毁灭的地步。”

大叔又收了两地作为自己的封地。扩张到了禀延(地名)。子封(公子吕)说:“够了,(共叔段)

土地扩大了,将得到百姓的拥戴。”庄公说:“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土地扩张了也会崩溃。”

16 / 22

大叔(共叔段)修筑(城墙),聚集(人力),整治军队,准备战车,将要袭击郑庄公。武姜准

备为他做内应。庄公知道了他(共叔段)(袭击)的时间,说:“可以啦!”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

车征伐京城。京城的部队背叛大叔段,段逃进了邑地鄢,庄公到鄢讨伐他。五月廿三,大叔段出鄢

逃奔共国。

于是把姜氏安置在颍城,并且对她发誓道:“不到黄泉,不相见!”不久就后悔(发了那誓)。

颍有个名叫考叔的人,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听说了这事,(就假借)有东西献给庄公,庄公赐他

食物,(他)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旁。庄公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小人有母亲,我的食物她都

尝过,没吃过君王的食物,请允许我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唯独我没有啊!”颍

考叔说:“冒昧地问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庄公告诉他原因,并告诉他后悔的意思。(颍考叔)回

答说:“君王有什么好忧虑的啊?如果挖地挖到泉水,在隧道中相见,谁能说不行啊?”庄公听从了

他的办法。庄公进入时作赋道:“隧道之中,其乐也融融!”姜氏出隧道时作赋道:“隧道之外,

其乐也舒畅。”于是(他们)像当初一样成为母子。

五、古诗词鉴赏

18.

【答案】即将远行的友人就像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飘泊无依;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

落得徐缓,不忍遽然离开。借浮云的漂泊比喻友人,以落日不忍西沉状写故人深情。表达出对友人

的不舍和深切关怀。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颈联作简要赏析”,这是对诗歌语

言的鉴赏。题干明确要求“情景关系”“颈联”,故应先找出诗句中涉及的景物,然后品味其情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

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

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

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

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19.

【答案】刘禹锡的《台城》写台城的六朝帝王竞相奢侈,陈后主结绮楼、临春阁最豪华。然而当年

的繁华如今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表达出诗人对六朝贵族奢靡荒淫的批评。意在借古讽今,侧重于

17 / 22

劝诫。

韦庄的《台城》写霏霏江雨、草绿鸟啼,年年繁茂的台城柳与已成“梦幻”的六朝古都对比,以自

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在今昔对比中寓兴亡之感。侧

重在抒情。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这是比较阅读,

比较的点是“思想情感”,且是比较“不同之处”。刘诗,前三句将台城今昔进行对比。曾经“六

代竞豪华”,“万户千门”一片繁荣景象,“事最奢”更是道出了其奢华无比;而今,野草丛生,

满目疮痍,衰败不堪。形成了强烈而鲜明昔盛今衰之对比。最后一句,通过陈后主因《玉树后庭花》

而亡国亡身的历史悲剧,批判了其作为国君却奢侈荒淫,纵情享乐,不理朝政;同时,怀古伤今,

希望当政者能吸取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言语之间融入了诗人深深的忧国伤时之情怀。韦诗这首诗

主要采用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罗列了江雨、江草、鸟、台城柳等意象,营造了朦胧凄清的意境氛

围。作者怀古伤今,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唐王朝走向没落的伤痛。学¥科¥网...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

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

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

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

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

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依据诗歌的标题即可判断出

这两首诗歌都是咏史诗,刘诗重在劝诫,韦诗重在抒情。

六、现代文阅读

【答案】20. (1)分寸;(2)委婉

21. 花哨:灵动,丰富。相形之下,“长得”死板了点儿,“出落"就带有“发展中”的含义,以

后还会更美:而“水灵”这个词除了静的形态(五官端正)之外,还包含着雅、娇、甜、嫩等意思。

【解析】

20.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首先应分析前后的语境,比如第一处,

“京剧最讲究……”,这句话在第一段的开头,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考生可以分析后面所举事例分

18 / 22

析京剧最讲究什么。南方来的“愣小伙儿”问“我”“几岁了”,“我”心里“不是滋味”,因为

几岁的孩子才问“几岁了”……,由此可以知道这个小伙子讲话没有分寸,由此可以确定京剧最讲

究——分寸。第二处,“京白另一大特点是……”与第一处的做法相同,根据后面的内容可以知道,

此处是说京剧的另一个特点——委婉。

2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解释‘花哨’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并解说‘模样儿出落得多水灵啊’比

‘长得多漂亮啊’‘花哨’在何处”。应结合语境来理解“花哨”的含义,这个词语出自第三段,

第三段的中心句是“京白里有些词儿用得妙”,后面自然是讲述京剧中词语的妙处。后面说“现在

夸朋友的女儿貌美,大概都说……”,紧跟着说“京白可比那花哨”“先来……,然后……”,可

见词语极为灵动丰富;再比较“长得多漂亮啊”和“模样儿出落得多水灵啊”,可以发现,“长得”

是固有的,“出落”则有一种发展的意思,寓含着越来越美的意思;且“水灵”比之“漂亮”多了

灵气。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答案】22. 很多原住民熟知的生活方式,生活细节和情感正在缓慢消失的现状。

23. ①把正在缓慢但确切消失的细节、情感比喻为经年累月掉落在地的松针。②用“厚厚”显示了

时间的堆积,表示出这种变化的时间长度。③松针虽然落了,但依然还留下了痕迹,这也显示出一

种消逝充满了遗憾,虽然美丽却显得伤感。④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面对时代进步和少数民族命运悲歌

之间的矛盾。⑤松针掉落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也表达出作者认为时代前进对于旧有格局

的冲击是不可抗拒。

【解析】

2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上下文概括末句中加点字‘它’指代的具体内容”,此类题目比较

简单,代词、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前面,故可以到前面找出指代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从前一句来看,“我们无从判断这种消失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少数民族的命运悲歌”,“它”应是

指“这种消失”,再往前找出“这种消失”指代的内容即可;“还有很多他们熟悉的细微的生活细

节在消失,缓慢但确切地消失”“曾经附着在原有经济结构上的生活方式,那些细节,和人的情感,

都像兴安岭森林中的松针一样,经年累月掉落在地,积成厚厚的软毯”,依据这两句话概括。

23. 试题分析:题干说的是“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这是分

析“比喻”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都像兴安岭森林中的松针一样,经年累月掉落在地,积成厚厚

19 / 22

的软毯”,从文中来看,作者把“正在缓慢但确切消失的细节、情感”比喻成“经年累月掉落在地

的松针”,“厚厚”表示这种消失的时间长度,再结合后面的阐释分析,“这种消失因为自然环境

的广阔美丽而更显伤感。我们无从判断这种消失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少数民族的命运悲歌,但它让

这片土地具有一种独特的时间感”。

七、名著阅读

24.

【答案】(1)薛宝钗(2)林黛玉之前本是一株开在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后经赤霞宫神瑛侍者日

夜浇灌得以久延岁月,后幻化为女身,因神瑛侍者下凡为人,故其也下凡为人,欲为其还泪。

25.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答案】(1)A(2)惜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红楼梦》有关知识的把握。第一问,要求根据“文中划线处

的名字,推断元春丫鬟的名字”,“司棋”“侍书”“入画”,这三个名字的尾字分别是

“棋”“书”“画”,“文人四友”中恰恰缺少一个“琴”字。第二问,要求根据文段内容,判断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谁的结局,从“缁

衣”“青灯古佛”可知该女子应是皈依佛门,从文段中来看,“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

处顽笑”“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

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可见应是说“惜春”。

八、微写作

26.【答案】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

造汉民族的人。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

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

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

奴的坚实基础。

20 / 22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

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令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从“项羽、刘邦、张良、郭解、司马迁、曹雪芹、朱自清”中选择一

个“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他的感受和思考”,要求“表述明确,内容具体;150字左右”,表述

的内容应包括该人物的典型事迹、历史地位或者影响,并对该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第Ⅲ卷

九、写作

27.

【答案】走进春天

学期已去半了,面对不可阻遏的退步,我不知所措。兵败如山倒,我迷惘地徘徊在肃杀的寒风中,

今年的春天似乎迟迟不来…… ------题记

“盼望着,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是这样吗?

真不知道朱自清是怎么写出这句话的,居然盼望着春天?它有什么好盼望的?在我眼中,春天和

冬天没什么两样,都是这失意者的寒风,刺骨的空气,即使春天的天空再晴朗,也始终摆脱不了那

分肃杀。哪里有躲在被窝中舒服?

可是妈妈似乎是下定了决心,始终将我拉出了被窝。

刚出门,我冷不丁打了个哆嗦,手赶紧的向口袋摸去。

“都出来了,还怕什么冷.来,把手拿出来,像个男子汉。”

在妈妈鼓励的目光下,我老大不情愿地抽出了手。刺骨的寒风似乎找着了发泄口,疯狂地涌来,

从每个毛孔中钻了进去。我不禁打了个寒战,瑟瑟发抖。

妈妈携着我,向田野小跑开去。

都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倒不这么觉得。空中灰蒙蒙的一片,大地上死气沉沉。瞧,山

清水秀呢?鸟语花香呢?哪有一丝生机勃勃的样子?唯一残存的,也只有道旁嶙峋的小树,那羸弱的

身躯,那光秃秃的枝干,一副奄奄一息的模样。

继续走着,眼前赫然出现了一条小河。不用说,河面铁定是冰封的。我用脚尖轻踮了一下

21 / 22

河面,又扔了块石块上去,冰面纹丝不动,我跳上了冰面。冰确实是牢固得很。这就是春天?

突然耳畔传来一阵弄水声,转头望去,一个精神炯炯的老奶奶正在一处凿开的冰洞旁洗衣服。

“杨奶奶,这么早就来洗衣服。您不怕冷么?”

“一年之季在于春,再不活动活动,这把老骨头就要散喽,这点冷算什么?”

我的心仿佛被什么拨动了一下,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向前走去。

河边矗立着一棵杨柳,盘虬卧龙般的枝干预示着她的年岁,挺拔的身躯充满气劲。

“妈妈,这树死了吗?”

“没有,她是村中的老祖宗了,岁月的流逝磨灭了她的青春,但坚强的意志使她熬过了一个又

一个春冬。”

妈妈微笑着望着我,眼神中似乎大有深意。

天空不知何时开朗起来,阳光拨开重重乌云,将万物揽在怀中,似有似无的馨香弥漫开来。我

们的漫步仍在继续。

“瞧,这儿有一株小草!”

妈妈欣喜地叫着,我兴冲冲地跑了过去,俯下身观察。

如水般的绿色精致地点在大地上,一个不起眼的生命从乱石堆下挣扎出来,快活地摇曳着身躯,

接受阳光的洗礼。

倒是我,这次却平静多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了,连老树小草都捱过了严冬,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拥有青春,拥有

自信,又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呢?

我抬起头,大步向田野冲去。

妈妈微笑着点点头,远远跟着我……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加话题作文。材料是对话题的展开,“春天在哪里?在那青翠的

山林里,在天地四季轮回里,在古典现代诗词里,在生命成长历程里”,从材料可知,本题可写的

内容较广,“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在天地四季轮回里”,这是自然之春天;“在古典现代诗词里”,

这是诗词文学中的春天;“在生命成长历程里”,这是生命中的春天。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

词,也有象征意义的春天,比如人生的春天,人和人关系的春天,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春天,等等。

第一步:确定立意。春天可以引发人们以下的联想:①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象征; ②拥有

22 / 22

美好的前景,是青春与希望的象征;③拥有温暖的阳光,是关爱的象征;④拥有绵绵的春雨,是思

念的象征。第二步:确定内容。可描摹春景、可叙写春天的故事、可抒发你对春天的感想。第三步:

确定文体。叙事则写记叙文、发表高见则议论文、状物抒怀则写散文……

点睛:对于话题作文,首先要审话题。(1)理解话题的内涵:许多话题包含了很丰富的内涵,我们

可将话题的含义由本义引向引申义、比喻义,这样不仅容易写,还能写得有深度、有新意。以话题

“春天”为例,“春天”既指自然界之春天,考生可以写春天的美景,也指人生之春。然后审材料

或提示语。现在的话题作文一般都设计了一段材料语或提示语,是为考生理解话题意旨而创设,对

话题的意旨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它能帮助考生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审题时要对这些材料语、提示

语认真研读,准确理解其意义、作用。比如本题中“春天在哪里?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在天地四季

轮回里,在古典现代诗词里,在生命成长历程里”,考生既可以写自然之春,也可以写文学之春,

也可以写生命之春。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