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a類_大同大學 「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簡介

Post on 07-Jan-2017

143 Views

Category:

Education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大同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簡介

大同大學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李清坤105年 9月 10日

2

簡報大綱• 我們從那裡來?• 我們將往何處去?• 計畫定位與路徑規劃

– 計畫目標– 推動策略– 預期效益– 政策建構

• 我們從那裡來?

創辦人:林尚志先生( 1893-1971 )1918 協志商號1942 協志工業振興會1950 大同公司

創業捐資•興學典範

產學合一•教育先驅創校校長:林挺生先生( 1919-2006 ) 1956 大同工專1963 大同工學院1999 大同大學

創校沿革

3

我們的特色• 創校的理念 :

– 建教合作、研究發展、正誠勤儉、工業報國• 我們的優勢資源 :

– 建教合作資源豐富– 實務、實作教學經驗的教師– 位處首都臨近內科與中山北路周邊人文薈萃的地理優勢

• 我們的目標 :– 成為優質精緻的私立大學

我們的特色

擁有跨產業的實物教學平台 : 從家電電子到電力能源,從傳統產業到薄膜半導體

優化務實教學傳統,發揮產業鏈結特色3

我們的特色

簡報大綱• 我們從那裡來?• 我們將往何處去?• 計畫定位與路徑規劃

– 計畫目標– 推動策略– 預期效益– 政策建構

• 我們將往何處去?

7

對大專校院而言,大少子化效應才剛開始……

8

大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05/02/2023 9

50

40

30

20

10

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出生年

20

出生人口

105 115 入學68 入學42

萬人

?

如何創造並善用資源,提升教學品質,使學生有能力承擔更大的責任 !!

民國 45 年創校

我們將往何處去?

排名?轉型?成長? ?

10

我們的價值

11

「工業」的範疇內涵擴大了,「培育專業工程師與事業經營者」的核心目標則始終如一。11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2026

2016

 2 5 8 11 14 17 20 23 26 29 32 35 38 41 44 47 50 53 56 59 62 65 68 71 74

105 5 22 18 19 86 426 1009 1453 1598 1724 1863 1974 2309 2596 3042 3213 3418 3480 3283 3096 2771 2371 1922 1409 583

115 3 15 13 13 60 298 706 1017 1118 1206 1304 1382 1616 1817 2129 2249 2393 2436 2298 2167 1940 1659 1345 987 408

特色菁英教育十年計畫

學測級分

學生人數

高中學測級分分佈圖

2026 招生目標

擬定發展目標與策略,調整資源配置,逐步躍昇新境界

12

優質精緻的私立大學

13

優質精緻的私立大學• 創新轉型的指標

– 低生師比– 具備永續經營的能力

• 靠學費,規模越大越好• 靠基金收益、衍生事業、捐助…規模小而美才好

– 確保學生學習成效的能力– 辦學特色

14

Tatung University 2026+ • Number of Students: 1200 ~ 1500• S/F Ratio: 8:1 ~ 10:1• Campus Area: 6.3 hectare• Academic Division: 5

– Mechan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nd Media Desig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gree Programs: 20+• Teaching Centers:

–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 Center for Maker Education – Language Center

• Research Centers:– Center for iOT– Center for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enter for Innovative Services and

Design• Resource/student

NTD360K~400K

方案例

培養專業、整合、跨域的能力

設計學院 :ID, MD

經營學院 :BM, IM, FL

設計與經營跨領域

工程與電資學院 :ME , MSE, CHE , BioE,

EE, CSE工程與設計跨領域 工程與管理跨領域

< 金士頓 孫大衛

< Sharp 戴正吳

和碩 廖賜政 >

< 旭隼 謝卓明

< 萬寶 朱成志松騰 燕成祥 >

宏碁 彭學致 >

< 緯創 黃柏漙

美律 廖祿立 >

研華 何春盛 >

中美晶 盧明光 >

參與跨校教學資源共享的平台:優 九 聯盟

9 Universities League (U9 League)

簡報大綱• 我們從那裡來?• 我們將往何處去?• 計畫定位與路徑規劃

– 計畫目標– 推動策略– 預期效益– 政策建構

19

20

建構跨域合作、創意啟發、彈性自主的TTU 特色學習生態系統:以 Maker 夢工廠及社區文資為基地

大同大學

計畫目標

21

建構能力導向學習歷程推動策略:實務、實作啟發學習動機

22

以 maker 夢工廠為專業實作基地推動策略:以社區文資場域為社會參與基地

專業實作基地 社會參與基地

23

2015 台北市孔廟春日祭孔

24

以 maker 夢工廠為專業實作基地推動策略:以社區文資場域為社會參與基地

專業實作基地 社會參與基地

25

藝文特展團體導覽

26

啟明盲生報讀服務

27

志生紀念館解說導覽服務

28

中山國小課輔服務

29

推動策略: 場域建構 實踐社群 學習創新

30

預期效益• 創新思維• 創新熱忱• 創新場域• 創新學習• 創新體制

成功案例:實習工廠 Maker Space

31

實習工廠改造

生態池復育的理念

32

33

34

35

36

37

38

打造動手實作的創新教學場域

可以做得更好39

40

果然

各類生物開始聚集41

42

43

44

46

47

48

49

50

51

52

Arduino入門與物聯網研習營

歐洲學校參觀未來產房工作營

馮燕政務委員蒞臨參觀

Startup Weekend 百人創業周末

未來產房FUTUREWARD開幕活動Startup Weekend

53

藉由大同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創意中心成立,可提升學生之學習品質,與不同領域之創新創意團隊合作交流,引進創新、創意、創業的個人及創業團隊進駐,提供學生與進駐團隊更完備之創作環境與創新產業交流平台。已由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聯合報、中央社等多家媒體採訪報導,增加曝光度,提升大同大學聲譽與知名度。

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514004018-260405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8674496.shtmlYAM: http://n.yam.com/cnabc/fn/20140514/20140514292438.html中央日報: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755710鉅亨網: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40514/KIVF5SWFS912U.shtml?c=industry聯合報: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13839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405140096-1.aspx中廣: http://www.bcc.com.tw/news_view.asp?nid=2333589#.U3Mov_mSxSI

從 103年 9月起,創意設計中心已辦理 54場活動與 11門課程,校外參與人次達 3,500人。本校學生從 103年10、 11、 12月使用人次分別為 408人次、 4,003人次、 7,268人次,校內外對造物者空間的喜愛正逐漸發酵中

54

創新教學

我們看見未來的可能55

創新教學

speciesNEW

56

政策建構:

只要力臂夠長、施力正確就可以撐起啟動未來大學的新體制。

目標正確、策略可行、共識形成、精實執行

57

58

大同大學「第二屆全國教育創新工作營」 收穫反思

大同大學通識中心 李懿純105年 9月 10日

59

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圓桌論壇:面對少子化、國際化、數位化如何以當地 / 在地為關鍵出發?• 專題討論:資源整合與社群經營。• 專題討論:動態能力與組織學習。

60

最大的收穫?• 資源整合與社群經營各校經驗的分享 1. 串連校內、校外社群,活化校園。 2. 學程連結通識與專業,課程整合。 3. 在地文化課程的開發,環境教育。 4. 帶領學生至周邊場域,服務學習。

61

最大的收穫?• 動態能力與組織學習各校經驗的分享 5. 除客觀知識外,如何帶出情境知識。 6. 自主學習計劃書的學習路徑 /模式。

62

有哪些想法不一樣了? 1. 串連校內、校外社群,活化校園。 整合本校志生館與藝文中心活動,促進學生參與學習,落實實作性通識教育。 2. 學程連結通識與專業,課程整合。 本校周邊社區文化資源的活動深化, EX:應外系至孔廟英文導覽的活動企劃。

63

有哪些想法不一樣了? 3. 在地文化課程的開發,環境教育。 通識教育微型課程的開設與建構。 4. 帶領學生至周邊場域,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課程的持續推動。 EX: 志生館導覽服務、啟明盲生報讀、中山國小課輔等。

64

有哪些想法不一樣了? 5.除客觀知識外,如何帶出情境知識。Maker 夢工廠、專業實作基地、產學合作、實習制度的推廣與落實。 6. 自主學習計劃書的學習路徑 /模式。 導師—學生—大學學習規劃書—專題研究。

65

有什麼事情在心裡躍躍欲試。 整合 + 創新

全新的學習生態池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66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