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云...

Post on 08-Jul-2020

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现在我们长大了,该是我们这一代承担责任的时候了!”截至目前,津市市毛里湖镇的青年基层干部们,已经在防“疫”一线奋战了40多天。

17年前,非典病毒虐袭之时,那些被保护的孩子们,如今已长大成人,对责任赋予了自己更深刻的定义;17年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用行动告诉社会:“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扛起疫情防控重任,可以为社会遮风挡雨的一代。

在毛里湖镇防控一线的“逆行大军”里,就有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90”后战士。

1995 年 的 她 ,是 最 美 的“ 准 新娘”。1月26日,应该是毛里湖镇双坪村工作人员万香人生中最美的一天。这一天,她原本要举行婚礼。然而因为突发的疫情,从1月25日开始,和所有毛里湖镇基层干部一样,万香一直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走访入户摸排、发放防疫宣传资料、对进出人员登记检测,每天都忙到很晚才回家。“婚礼什么时候都可以办,疫情面前,我们是祖国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最重要的是守护我们这个大家庭,作为年轻一代的我理应在最前线,希望你们能支持我。”她主动和双方家长沟通,毅然做出婚礼延期的决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和未婚夫商定:“什么时候打赢这场战争,什么时候再举行婚礼!”

1991 年的她,是最暖心的“代购员”。“您好!我需要一些纸巾、洗衣液

等生活用品,能帮忙送过来吗?”“好的,请将您需要的物品和您的详细地址发给我,稍后为您送过去。”毛里湖镇樟树村工作人员黄远接到“订单”后,赶紧忙完手头工作,按照需求为

“客户”挑选物资并送货上门。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在村民们

纷纷响应政府号召不出门、不扎堆的时候,黄远和其他干部一起主动化身为“代购员”,帮助村民代购物资,时刻保障村民的正常生活需求。自疫情暴发以来,她不惧疫情、不言辛苦始终坚守在抗疫最前线,累计走访摸排登记520户,近2000余人,张贴发放防疫宣传资料8000余份。

1992年的他,是勇敢的“逆行者”。这个小伙子叫马浩然,是毛里湖镇政府工作人员,也是一名选调生,去年8月来到毛里湖镇工作。防疫战一打响,远在江苏的他主动改签车票,第一时间申请返回工作岗位。

“我回去不一定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返程有风险,但是在这种时候,年轻党员要有所担当。”他与分管领导沟通时这样说。

其实,马浩然一年只能回家两次,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好不容易春节有个长假,立即返回湖南父母很担心,自己也很舍不得。家里的人都劝他再休息几天,可是他放心不下。返回工作岗位后,他主动自我隔离,在宿舍开展外地返津人员摸排工作,恪尽职守将辖区居民的健康放在首位放在心上,做一名勇敢的“逆行者”。

“该是我们承担责任的时候了”□本报记者 李白 通讯员 徐紫娟 文/图

按常理,他不必等到腊月二十九才回城,因为山区农村已经在尽情享受年味。可他说,我是村里的“第一书记”,万一老百姓有事找我呢?

按常理,他不必正月初二就赶回村里,也没人要求他这样做。可他说,新冠肺炎疫情说来就来,我们点村与湖北仅一河之隔,我能安心待在家里吗?

一连留给笔者两句反问的,是石门县子良镇水田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石门县自然资源局驻村工作队队长盛孝杰。

去年9月,石门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临时调整盛孝杰驻村当扶贫队员时,有朋友问:你48岁了还往乡下跑,图什么?他抿嘴一笑:服从安排。因为进村后工作出色,今年1月3日,局党组任命他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队长,有朋友笑问:升“官”了?他依然抿嘴一笑:感谢组织信任!

正月初一晚上,水田岗村的支村两委工作群里突然闪出几幅照片,照片里的热闹场

面让盛孝杰有些不明白,于是他给村支书向延君打电话。原来,这是除夕那天的赶集场景。因为河对岸的湖北卸甲坪黄林桥集镇不让赶集了,那边的居民吃完团年饭后便越过边界大桥,将集市临时摆到了水田岗村流平洲。

盛孝杰惊出一身冷汗,连夜驱车离开了临澧亲戚家。第二天清早,他便火速驾车抵达点村,迅速启动全村疫情防控。

针对村里的特殊地理位置,他和支村两委一合计,把重点放在发动群众、广泛征集外来人口信息。百姓的觉悟起来了,疫情防控工作也便顺畅了。盛孝杰和 5 名支村两委成员分头电话核查,两个日夜打了1837 个电话,火速完成了全村 1139 户 3442人的摸排,登记在册的 116 名与湖北有过接触的居民,纷纷主动居家隔离,并每天两次报告身体状况。守卡口、贴标语,千方百计募集 500 个口罩、400 公斤消毒液,除根据需求分发给农户外,还集中对村道沿线、公共

场所等部位进行了全面消毒;广播里号召大家不拜年、不串门、不扎堆、不整酒,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疫情防控稳定后,从3月1日开始,他用7天时间,再次走遍了全村12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后他与支村两委一道,组织全村村民按年前的计划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前几年的帮扶过程中,该村新建了300亩橘橙园,现在正是春培季节,盛孝杰马上向局领导汇报,购来20吨有机肥免费分发给农户;原计划今年再扩橘橙120亩,他马上和支村两委一道组织采购橘橙苗,3月5日首批4000株脐橙苗从维新镇运抵村里后一抢而空,3 月 7 日再采购3500株;劳务输出是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疫情期间的出行难,盛孝杰又和支村两委成员一道,内问就业意愿、外联务工信息、组织健康体检,目前已有1100多人顺利外出务工。

3月7日,盛孝杰回城了。这是他节后第一次与妻儿共度周末。

“不能愧对‘第一书记’的称谓”□本报通讯员 孙开国 文/图

“医疗救治组要和湖北返乡人员接触,可能还要和疑似病例接触,我来担任医疗救治组的组长。”在鼎城区韩公渡镇成立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时,熊春花主动请缨,愿做冲锋陷阵的急先锋,负责全镇的疫情监测工作。

熊春花是韩公渡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40多天的坚守,她一直身先士卒,被称为奋战在一线的“铁娘子”。

“你害怕吗?”众所周知,医疗救治组组长是最危险的,采访时,记者这样问道。熊春花坦言:“我是班子成员里的老大姐,家里孩子也大了,不用我操心,我来担任医疗救治组组长最合适。”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任务一明确,熊春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卫生院的防护怎样、摸排情况如何、乡村医生是否到位……每一项工作,她都一一到场,严抓不懈。“特养场车站廖氏夫妇从湖北回来、园艺场吴某从武汉回来、朱洛铺村周某途经武汉返乡……”熊春花的笔记本上,摸

排信息写得满满当当。这些名字、个人信息,她都烂熟于心。

韩公渡下辖20个村居,这段时间,每一个她都走到了;36个乡村医生,每一位她都见了面,“我是医疗救治组组长,如果我不深入卫生院和乡村医生工作室,不到重点监测对象家中去,就没法了解真实情况。”熊春花说。

2月10日,连续工作17天的熊春花累倒在了岗位上。医生说她劳累过度,必须休息。她就把打点滴的时间安排到中午,然后再趁着这段时间,详细询问卫生院的院感防护工作、医护人员的工作身体状况等,以这样的方式依然坚守在岗位。

“全镇36名乡村医生,卫生院、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日夜冲在一线,得想办法关心关爱他们。”疫情防控期间,熊春花十分心疼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员,

“一定要在精神上慰藉鼓励他们,在物质上关爱慰问他们,让他们知道,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对他们的鼓励和感谢。”

“熊主席,我尽点心意,请帮我给镇一线医生、干警买点防护物资和用品。”远在山东的区人大代表胡权兵率先发来6000元的微信转账。很快,其他代表也纷纷响应,区人大代表、韩公渡镇水利站站长刘翔捐赠4000元,区人大代表左宜明、周本芳、彭元华、苏以红、张香菊等,镇人大代表熊四海等送来捐赠。熊春花将人大代表的爱心捐款一部分捐赠给镇政府统一购买防疫物资、一部分交给人大主席团购买慰问物品。

“非常感谢人大代表们的关心,我一定尽职尽责,为湖北返乡人员做好体温监测和防疫宣传,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看到手中的慰问物资、听到人大代表们的贴心话语,丁家口村村医宋力群激动地说。

除此之外,农贸市场的监管,熊春花毫不松懈;一线人员的心理健康,她也关怀备至。

“我既是党员又是区人大代表,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一定会继续坚守岗位,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防疫一线的“铁娘子”□本报记者 刘清 通讯员 李姜明 文/图

安乡县安全乡汤家岗村,清冷的空气里,孙智坐在村口的执勤点上,守着暮色四合的村庄。这个村庄的历史久远得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是长江中游、洞庭湖区古文明的摇篮。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里安静得如同唱起了摇篮曲。

37岁的孙智,是安乡县派驻安全乡汤家岗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18年的春天,他来到了汤家岗,为村庄的发展尽心竭力。2020年的春节,他和队员们提前上岗,为村庄的安宁夙兴夜寐。

汤家岗村与湖北省直线距离不超过 8 公里,春节期间全村有 22 户43 人从湖北返村,疫情防控压力非常大。军人出身的孙智,工作作风严谨,迅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把“ 内 防 输 出 、外 防 输 入 ”落 到 实处。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和党员群众在村各出入口严格落实 24 小时

值班值守,排查外来车辆及人员。值守期间,他总是把夜班排给自己,每次交接班时他都会对其他同志说:“明天任务还很重,早点回去休息”。

清晨 7 点,孙智换班休息。回住处的路上,他和村民们熟稔地打着招呼。“您老的口罩还有没有,不够我下午给你拿几个。”在逐户走访摸排中,孙智发现很多村民没有口罩,要不就戴的简易的棉口罩,根本达不到防护效果。他多方联系外地朋友代购,“基本上把所有的关系都用上了,从国内到国外。”前前后后,他买来多批总数近 2000 个口罩,相继发放到村民手中。

下午,孙智和村干部一起在村里穿行,每天为居家隔离的村民测量体温,送去代购的生活物资,也是他的日常。一路上,他的电话不断,为合作社联系务工人员,与后盾单位联系解决

农产品销售问题。随着春天的到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也成为驻村帮扶队每天的日常。

数年倾情帮扶,汤家岗村已经形成了富硒稻米、稻虾种养、瓜蒌种植、大棚蔬菜、黄牛养殖等特色产业,还打造了“汤家岗富硒品牌”,把村里的稻米、糍粑、甜酒等农产品摆在了城市超市的货架上。受疫情的影响,村里各个产业面临务工人员紧缺、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把在家的外出务工人员介绍到合作社去务工,提前联系销售商签订收购合同。”

在安乡县第一中学供职的孙智,妻子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疫情发生后,夫妻俩各自在抗疫一线奔忙,孩子送到了父母家,一家三口一个多月来只能靠网络来见面。

“继续坚持!看,春天已经来了!”望着满眼的油菜花,孙智一脸笃定。

他总是把夜班排给自己□本报记者 刘凌 文/图

她是社区的党建联络员,是位共产党员。特殊的时候,她展现出了党员的本色。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她表现出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担当与家国情怀。

她就是汉寿县酉港镇鼎山社区党建联络员方婕。

2月5日,酉港镇一时间成为了汉寿县关注的焦点。汉寿县第3例新冠肺炎疫情病例在酉港确诊,紧接着,第四例感染者也在酉港被确诊。当时,群众人心惶惶、闻风色变,疫情形势异常严峻。为尽快控制疫情,减少传播流行风险,必须尽快把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的人群隔离。集中隔离点的设立成为了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正当镇防控分指挥部为集中隔离点选址犯难时,方婕主动站出来:“就选择我家,家里工作我来做。”

在综合考虑硬件设施、卫生条件、地理位置、周边居民环境等因素

后,镇指挥部认为“红刚宾馆”作为集中隔离点比较适合。方婕是“红刚宾馆”老板的儿媳妇,丈夫是一位现役军人。方婕的公公听说家里的宾馆要被选作集中隔离点时,稍有顾虑。公公认为宾馆是一家人主要收入来源,特别是春节假期,按照往年计算少说也有十几万元收入,要是成为集中隔离点,不光收入泡汤,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今后的生意。

面对公公的顾虑,方婕作为儿媳,主动向公公讲道理:“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国家需要我们支持,我们不出力谁出力,防控工作人人有责。”同时,她还向在外从军的丈夫阐明集中隔离密切接触者的意义。小两口一起做起了长辈的工作,疼爱儿子儿媳的两老最终没能挨过小两口的亲情攻势,同意自己的宾馆作为集中隔离点。

家成为集中隔离点后,方婕又一

次次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深入到疫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家中,劝导他们做好隔离,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关爱着被隔离的乡亲。

在大疫面前,方婕放弃与家人团聚过春节,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她说:“我是党员,坚决服从组织领导安排,不讲任何条件。”在酉港镇防控最艰难的时刻,她作为党建联络员,社区最年轻的工作人员,方婕成为文字综合、电子信息整理分析等最繁琐工作的不二人选。每当夜幕降临,鼎山社区的为民服务大厅总是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她运用现代通信网络设立的防控微信群向数千鼎山群众传递着各种防控政策、举措。她建立的电子摸排台账,随时掌握着进出登记、检测消毒、疫情回访、居家隔离等 20 多项信息,为鼎山社区的防控提供了高效的信息支持。

“集中隔离点就选在我家”□本报记者 童宗锦 通讯员 陈警 文/图

石门县派驻子良镇水田岗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盛孝杰

汉寿县酉港镇鼎山社区党建联络员:

2-3 专题

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胡蓉 美术编辑 崔建湘

来来自抗疫一线自抗疫一线的的故事故事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基层干部篇

“我一辈子都会为在疫情防控一线申请入党的决定而骄傲。”2月1日,95后小伙子王健向武陵区丹洲乡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从东北老家主动取消休假回到常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后的第4天。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王健的座右铭。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里,于是有了一个年轻人对于此的生动注解。

微胖憨厚的体态,边框眼镜,说话斯文,连日来,在丹洲乡的入口处,义渡村的村道上,你总能看见这样一个年轻的身影,用着不太流利的常德话劝回走亲访友的外来人员,劝散聚众聊天、集中打牌的父老乡亲。

王健是东北人,2019 年作为湖南省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来到了武陵区丹洲乡工作,在丹洲乡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站任负责人兼扶贫专干。虽然只工作了半年,这个年轻人与乡里的干部群众不仅已经“混”的十分熟络,而且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春节前,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未暴发,王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东北老家。还没来得及和父母好好吃上几顿饭,大年初一他便看到常德的朋友圈开始纷纷转发各种疫情和防控信息。虽远在东北,他第一时间便与乡里的领导联系要求取消休假,“关键时期,我一定要和大家在一起。”他说,乡里线长面广,加之正处返乡探亲期间,人员变得更为复杂,基层干部本来就匮乏,防控工作肯定急需人手。

虽然对王健来说,自己已然成长为一名基层干部,但是,20多岁的小伙子在父母眼里也是孩子。在这样严峻的疫情面前,哪个父母都不忍心不放心让孩子去一线战疫。面对家人的担心和劝阻,王健说:“我是一名公务员,这个时候就应该冲在前。”

因疫情影响,他先后买了3次机票才成功返回常德。回到常德后,王健径直来到单位报道,即刻了解熟悉乡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迅速投入到了防疫一线工作中。期间,他加入了工作最复杂的疫情摸排组,参与湖北返常和有湖北接触史人员的摸排。走访入户,测量体温,不留一角,不落一人。工作第一天,他就走遍了夹街、义渡两个村居,摸排40余名重点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出行情况。摸排结束后,王健又参与了站岗执勤、入村巡查工作。因疫情影响,春节期间,餐饮店停止营业,王健看到住乡同事和起早执勤的同事很多把方便面当早餐,他便主动为同事们准备爱心早餐。虽然每天忙完自己的工作,已经浑身拖着疲惫,他还是不忘给同事们煮好茶叶蛋作为第二天的早餐。由于医疗物资紧张,王健又将家人为其准备的100个N95口罩捐给了义渡村和需要的一线工作人员。

作为乡镇扶贫专干,王健在参加防疫工作的同时不忘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近日,经过连日摸排,他又制定了丹洲乡剩余60户贫困户的脱贫计划。

战“疫”里的入党申请书□本报记者 武大为 通讯员 全玉麒 文/图

11 熊志云熊志云((中中))向志愿者了解情况向志愿者了解情况。。

22 为了不影响工作,熊春花将打吊水的时间特意安排在中午。

33 盛孝杰对村道沿线、公共场所等地进行消毒工作。

44 王健在村里摸排返乡人员情况。

55 黄远主动化身“代购员”,帮助村民代购物资。

66 孙智为村民送防护物资孙智为村民送防护物资。。

77 方婕给返乡人员测量体温。

津市市毛里湖镇三位“90后”干部用坚用坚守守守筑牢生命防筑牢生命防线线线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主

动请缨,奔赴一线,全力防控,坚守社区、乡村,守土尽责,吹响联防号角。沅澧大

地,他们用爱和责任筑起铜墙铁壁。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

的凡人,他们的名字就是——基层干部。

值守路口、出入登记、测量体温、入户排查、宣传防控、消毒杀毒、指导复工复

产、联系外出务工……他们要面对千家万户、理顺千头万绪。疫情来袭,冲锋在

前;脱贫攻坚,时不我待。每个“微不足道”的勇气,都是共同战疫的勋章;每个“微

不足道”的努力,都是春暖花开的风信。在疫情面前,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正

是这群基层干部,不言辛苦、勇往直前,扛起疫情防控重任,书写着战“疫”新篇章。

武陵区白马湖街道西堤社区党总支书记胡小红(右)和社区主任唐亚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本报通讯员 杨梦涵 摄

安乡县派驻安全乡汤家岗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55

66

77

44

武陵区丹洲乡政府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兼扶贫专干:

这场抗疫之战,火线就是湘鄂两省交界地带。

澧县如东镇杨家垱村,恰恰就位于火线上。陆路,和湖北省公安县章庄铺新港村唇齿相依,长达 2公里。水路,与公安县南坪镇杨家村隔松滋西支河相望,既有渡船摆渡,又有小划子沟联,也是防不胜防。湖北两个村在武汉学习工作者众多,加上杨家垱集镇是区域物流商贸中心,拥有如东镇通往湖北乡村的惟一主干道,人员往来更为密切。

大疫面前,澧县如东镇杨家垱村以村党总支书记熊志云为班长的村支两委,第一时间达成了共识,制定详细应急预案。当了十多年的乡镇财政所长,回到老家的熊志云处理起事情来得心应手。第一步,在边界陆路要冲设立值守点,“封闭”水运码头,外防输入,10 名老党员、老村组干部当起了志愿者;第二步,熊志云忍着痛风拖着病腿与 6 名村干部每人负责一片,家家到,户户落,走访摸排湖北返乡人员105名,逐一登记,逐一管控,逐一要求居家隔离。村医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每天

都要走进留观人员家中,进行两次体温测量,防治内源扩散。

应该说,有了以上两大举措,熊志云和同事们尽力了。但熊志云心里总不踏实,主要原因是枯水期间,小划子又多,曾有人以各种理由霸蛮过河,万一输入疫情可不是一件小事。为防止极个别人不听劝阻悄悄改走水路,熊志云和志愿者商定,分班骑车巡河,坚决杜绝偷渡现象。

随着防疫进程不断深入,全村党员群众更加自觉,志愿者队伍达到 23 名,劝返外来人员 298 人次。农历年后,村里先后有 8 名老人去世,熊志云都要去悼念,代表村里免费送 50 个口罩,要求不做道场不整酒,顺顺利利入土为安。外出打工的,村里检查后马上开好证明,并送口罩一个。

40 多天来,熊志云穿梭于片区和各值守点之间,宣传卫生知识、安抚留观人员情绪、了解值守点情况,几乎天天中餐都是方便面。工作落脚,自然效果显著,尽管相邻湖北村庄出现过确诊病例,但杨家垱村没有出现一例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

“垱”在火线□本报记者 罗远文 田继舫 通讯员 李丽娟 文/图

澧县如东镇杨家垱村党总支书记:

熊志云

鼎城区韩公渡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熊春花

33

11

22

编者按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