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兴产业...

Post on 21-Oct-2020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 4版 组稿:佘帅兵 责任编辑:柯常智E-mail:xncyxw@163.com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热线电话:0715-3383399·崇阳周刊 热点聚焦

    崇阳,一颗镶嵌在南鄂大地上的绿色明珠,素有“人间小天府、世外小桃园”的美誉,她以其原始的生态,秀美的山川,渊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物产,以及生机勃发的现代农业而独具魅力。

    这里山清水秀,竹木葱郁,田畴丰沃,稻菽飘香。

    这里生态优良,资源富饶,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产业,每一处宝地都生长着财富。“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域县情,没有束缚崇阳县发展优势产业的脚步。

    近年来,崇阳县抢抓政策机遇,高位推进市级茶叶、竹、油茶“三大百亿”产业发展,壮大发展优势产业,搞活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强县,实现富民目标。目前,全县优质稻面积40万亩、茶叶6万亩、楠竹 40万亩、油茶 6万亩、水果 8万亩,名优农产品达到30多个。

    夯实产业之基培植发展潜力

    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要有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作保障。崇阳县千方百计跑“部”进京、跑省厅,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大力实施农业项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发展筑牢丰收屏障。

    该县坚持规划先行,把粗发展提升成精打造,科学编制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聘请省、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全县农业产业进行专题研究,明晰功能分区,着力培育强县富民特色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低山种水果、高山栽两竹、丘陵植茶叶、平畈建粮仓”,开发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编制茶叶、竹、油茶 3个《10万亩发展规划》。目前,茶叶、两竹、油茶等产业板块初步形成。

    该县创新开发模式,把穷山水转变成富资源。实施农业项目,改善种养条件。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国

    土、交通等项目资源,把 10多万亩低丘岗地改造成涵养水源的梯田,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亩。对20多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 100余处水渠整修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畅通渠”,对所有村组公路和大型基地路网进行全部硬化。通过项目实施,把穷山恶水改造成宜种宜养的优势资源,优化了产业发展条件。

    该县推进集约经营,把零散地整合成大地块。集中流转土地,建设大规模基地。采取“村里与农户签约、经管参与鉴证、农户收取租金”的办法,把农户手中零散的地块适度集中连片,推行规模化经营,为产业发展提供良田沃土。通过转包、入股、租赁等形式,把土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中,加快推进“万千百”工程建设,县建万亩基地、乡办千亩基地、村造百亩基地。全县集约经营面积达到 40 多万亩,茶叶、两竹、油茶产业基地面积达到近 30 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基地 8个,千亩以上基地 21个,形成大小基地“繁星闪烁”之势。白霓镇、青山镇、铜钟乡、沙坪镇、肖岭乡等乡镇分别建成 2000亩茶叶连片基地;路口镇下岩村建有万亩油茶连片基地;港口乡、肖岭乡、金塘镇等乡镇分别建有万亩楠竹高标准示范基地。近两年,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 40多位外商,共携资1.6亿元来我县创办茶叶、竹、油茶等规模基地 6万亩,仅浙江籍老板共有10多位来我县建白茶、黄茶基地 1.1万亩。

    破解产业之难拓宽发展路径

    崇阳县创新机制,多措并举,积极破解选准产业、带动龙头、资金瓶颈等难题,开拓一条越走越宽的产业发展之路。

    该县着力资源优势,千山万水选准产业。据统计,全县丘陵面积60多万亩,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光照充足,都适宜种植茶叶、两竹、油茶等产业,特别是全县历来有种植茶叶、楠

    竹、油茶的传统习惯,群众积极性高。根据咸宁市三大百亿产业发展战略,选定茶叶、两竹、油茶为主打产业,丘陵区发展茶叶,平畈区发展雷竹,山区发展两竹、油茶。其它地方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发展特色产业。

    该县着力利益诱动,千家万户参与产业。去年来,先后创新资金整合机制,整合 2亿元扶持产业发展。新栽茶叶、两竹、油茶,每亩分别补贴1500元、800元、1000元,并对规模基地实行“三通一平”。通过项目实施、政策激励,新栽茶叶、竹、油茶亩平收入翻番,利益的诱动极大地调动了千家万户参与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共有 2.6万户、3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2个家庭农场参与产业建设。

    该县着力龙头带动,千军万马壮大产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的关键所在。我们按照“办大基地、建大龙头、带大产业”的构想,加快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围绕“公司+基地+农户”,培育龙头,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按照“一宗农产品、一家龙头企业、一个名牌产品、一个销售市场”等“四个一”模式,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每年争取省“四个一批”专项资金 3000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0多家,产值达到42亿元,其中茶叶企业8家,崇阳已成为全省白茶、黄茶之乡。发展麻花生产企业35家,综合产值过10亿元,众望公司已成“中国麻花大王”。目前,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33家,其中省级9家。

    提升产业之效打造发展亮度

    该县千方百计做活产业文章,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培植精品名牌,打造特色亮点,大幅度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该县以融合提升产业发展实力,

    围绕农工融合、农旅融合、农商融合,延伸产业链条。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外,已建成森旺、坤旺等 10个乡村休闲旅游区,新发展农家乐 12家,总计旅游收入突破 5000万元;众望科工贸成立网销部,与淘宝、天猫等签订协议,中国驰名商标“众望”小麻花销量大增,产品销往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麻花大王”,真正是“一根麻花炸响,满街市民闻香”的传统韵味。湖北三普峰业有限公司将野桂花蜜放在网上旺卖。于是,“蜜中之王”的美誉传播四方,有诗赞曰:“江南名特蜜中王,舔尽甘来口留香”。

    该县以品牌展示产业辐射魅力,弘扬生态优势,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我县制定的雷竹、水果高产栽培标准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引导树立品牌意识,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或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分别予以重奖。野桂花蜜、众望麻花、雷竹笋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青港白茶、一盅春茶、芽旗香茶被评为首届鄂南“十大名茶”。现在,崇阳县已形成绿茶、白茶、黄茶、甜茶等多茶品种开发格局。已成为华中地区雷竹大县、湖北水果大县、湖北茶叶之乡。全县现有“三品一标”42个、中国驰名商标 2 件、湖北省著名商标 10件。

    该县以脱贫检验产业带动效力,整合精准扶贫资金9.3亿元,不折不扣落实“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全面实施“4+X”产业扶贫菜单,群众自主“点菜”,政府帮忙“买单”。建立 2000万元产业风险担保基金,对贫困户10万元以内小额信贷,实行无担保、无抵押、全贴息扶持,已发放扶贫贷款4500万元。在政策激励下,全县 3000余贫困户踊跃发展茶叶、大棚蔬菜、养猪等种养业,户平年收入突破1.8万元。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县 47个贫困村每村扶持40万元,支持发展主导产业。去年,全县已有 24000人精准脱贫。

    盘活资源兴产业盘活资源兴产业 强县富民奔小康强县富民奔小康——崇阳县推进“三大百亿产业”发展纪实

    特约记者 宋金光 沈二民

    采摘茶叶

    蜂农采蜜

    “一盅春”荣获金奖

    “一盅春”荣获金奖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