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再写庆祝抗战胜利歌 -...

Post on 23-Dec-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联系我们 qnbyw@163.com

06

2015年9月3日星期四资深编辑刘剑峰 美术编辑林婕胜利日特别报道

我的抗敌歌

1931年,27岁的黄自作词谱曲创作了抗敌第一歌

希望再写庆祝抗战胜利歌“中华锦绣江山

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持久抵抗将仇报!”这首《抗敌歌》里振奋鼓舞的歌词,激昂磅礴的乐曲,记录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有志人士鼓舞群众同仇敌忾,共保河山的场景。

该歌曲的作者——黄自先生,也用乐谱与歌词印刻下了属于他的音乐抗战路。

青年报见习记者陈晓颖

谱写首部抗日救亡歌1931 年,黄自先生在谱写

《抗敌歌》时,只有27岁。“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听闻

祖国疆土被外敌侵凌,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担任教师的黄自先生怎能坐视不管?激于爱国义愤,他带领部分音专师生走出校门,到上海市内和浦东一带为东北义勇军将士募捐,并宣传抗日救亡。

“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一心一力团结牢,努力杀敌誓不挠。”没等到合适歌词,黄自先生自作歌词且谱曲。沿途宣传时,师生们唱着黄自先生慷慨激昂的《抗敌歌》,感染着在场的市民。《抗敌歌》--中国第一首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混声合唱就此诞生。

之后,词作家韦瀚章对第二段歌词进行了补写,完整了这首铿锵有力、充满爱国激情的抗日合唱歌曲。同年11月9日,上海国立音专学生在广播电台首唱。胜利公司还将其灌制为唱片,传播至更多爱国人士。

“爱国歌曲是父亲全部声乐作品中最有社会影响的部分。”黄自之女黄惠音在《深深的怀念--写在父亲黄自百年诞辰之际》一文中提到,“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父亲读罢何香凝为此事件写的《赠前敌将士》后,立即谱成了歌曲,献给十九路军的抗日战士。不久,又用韦瀚章的歌词谱写了悲壮激越的《旗正飘飘》。”

1933年 3月,黄自先生率音乐艺文社一行40余人,在学校春假期间至杭州举办两场抗日音乐演出。在“宣传文化、唤起民情”的“鼓舞敌忾后援音乐会”上,他亲自担任报幕与节目演说。《抗敌

歌》和《旗正飘飘》作为压轴合唱,鼓舞了在场的民众。“悲壮激昂,闻者奋起,鼓舞敌忾,可谓名副其实。”当时的报界如此评价道。两场演出结束后,黄自先生将所得全部捐出以支援抗日。

始终想以音乐来鼓舞全国人民抗战斗志的黄自先生,白天授课,晚上回家后便坐在书桌前谱写歌曲。据黄自先生长子黄德音回忆,1937年,因战争动乱,全家从江湾匆忙搬至祖父住处。全家五口人和父亲近千本的书一同挤在一个房间里。

“房间里有张写字桌,每天父亲回家后一直趴在桌子上写东西。还记得半夜我醒过来,还会看到父亲在书桌前忙碌的样子。不少抗站歌曲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父亲在世时,德音年纪虽小,但是却打心底里崇拜父亲。黄德音还同青年报记者讲述了一处记忆犹新的细节。“父亲写好抗敌歌曲后,会教我们唱。但不同的是,他会教我带着感情,做出愤慨的样子去唱。”当时年仅5岁的德音,便站在书桌旁,在父亲教导下,拳头紧握,一脸严肃地唱出鼓舞士气的爱国歌曲。

在纷飞的战火中,黄自先生陆续创作了《切记分明》、《民谣》、《九一八》、《睡狮》、《热血》等十余首爱国歌曲。1938年写“洒着你的热血去驱除强暴”的《热血歌》时,黄自先生说:“现在我写抗敌歌曲,希望不久能再写庆祝抗战胜利的歌曲。”

1938年,年仅34岁的黄自先生因病离开了人世。未亲眼看到抗日胜利,黄自先生在世间留下了遗憾,留下了未尽的事业和他深爱的亲人,却留给人们一首首坚持抗敌的“精神武器”。

据家人统计,他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里,留下了94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教材歌曲等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15篇涉及理论创作、欣赏、批评、作家、历史等方面的音乐论著;56篇有关音乐常识的课文;3部未完成的音乐书稿。

15岁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决心15岁,黄自先生通过阅读,接

触到了不少新思维,也形成了独到的认知观。从小喜好音乐的黄自先生,给其叔父写了一封家书。于今翻看,感慨年少有才气的同时,也不免为15岁青年的爱国魄力而感动。

“音乐能增高人之志气”、“音乐之目的,在使人格高尚而已。”黄自先生在书信中引用了托尔斯泰、康德等11位名人有关音乐的评价,并条理性地向叔父论证:

“无论古今,音乐为有用之学问也,明若观火矣。”

“我一直很崇拜15岁写下这封信时的父亲。”黄德音介绍,当时祖父母建议父亲,搞音乐不如去做实业,并让从事机械工程的黄朴奇叔父劝他多多考虑,搞实业救国。“但是父亲当时很坚持,认为祖国同样需要音乐人才。”于是,黄自先生便写信给叔父,讲述音乐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15岁他就看到国家需要从事音乐、教育、政治的人才,并向往成为之。这是非常珍贵的。”黄德音感慨,父亲从小就有如此眼界与魄力,决心去建设国家的音乐文化,“这也是父亲爱国的体现。”

一段段故事,一首首存世之作,都印证了田汉所说:“黄自是最有青年气的音乐家,他学习音乐的动机是为民族国家。”

黄自(左一)曾担任音乐艺文社刊物《音乐杂志》主编,工作之余还从事创作、理论等方面的活动。受访者供图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