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 文化 - blwb.kf.cnblwb.kf.cn/tplimg/2/2013-10/23/b01/20131023b01_pdf.pdf ·...

1
新闻热线:2960000 □责编:龙爱萍 □版式:赵月娇 □校对:徐 文化 热点 B 1 1 河南省一级报纸 2013年10月 星期三 23 点校本《史记》修订本首发 深圳成为 “全球全民阅读 典范城市”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史记》 修订本 10 月 19 日在北京、上海、香港、 台北、新加坡、伦敦、东京、纽约等全球 25个城市的 31家书店同步首发。这是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 程 2006年启动以来面世的首部成果。 《史 记》是 我 国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通 史,其记载始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 武帝时期,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历来居于“二十四史”之首。 1959 年出版的点校本《史记》,由顾颉 刚等学者整理,因其分段精善、校勘审 慎、标点妥帖,相关技术处理得当,成 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为通行的《史记》 整理本。但受到当时学术、社会等客 观条件的制约,古籍整理的标准和体 例还不成熟,也留下了诸多遗憾。 2006 年,在季羡林、任继愈、何兹全、冯 其庸等著名学者的倡议下,中华书局 集合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力 量,全面展开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 《清史稿》修订工程。 据《史记》修订主持人、南京师 范大学教授赵生群介绍,修订本改 订 标 点 约 6000 处 ,新 增 校 勘 记 3000 余 条 ,处 理 文 字 约 3700 字 (增 1693 字、改 1241 字、删 492 字、移 298 字), 改正原点校本排印错误300多处, 并且恢复了被原底本删削的唐代司 马 贞《史 记 索 隐》中 的《补 史 记 序》 《补 史 记 条 例》和《三 皇 本 纪》。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冯 其庸认为,文献典籍是我国历史、文化 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 元素。以《史记》修订本为代表的点校 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 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历史文献资 料依据,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北京日报》) 10 月 21 日,在法国巴 黎,法国艺术家和工作人员 在 2013中法艺术展上布展。 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 交流中心主办、索非亚国际 艺 术 基 金 会 协 办 的“ ChiFra 2013 中 法 艺 术 展 ”即 将 在 法 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开幕。 此次展览将展出40多位当 代中国和法国艺术家的上百 件油画、雕塑和版画作品,这 些作品从不同文化角度为两 国公众集中呈现中法艺术家 最近30年来的艺术发展历 程和成就。 新华社记者陈晓伟摄 2013中法艺术展将在巴黎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21日授予 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正 在北京出席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 城市北京峰会的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 · 博科娃当天在北京向深圳市市长许 勤颁发了证书。 博科娃说,深圳不仅是中国改革开 放的先锋城市,在创意创新以及文化发 展等领域也处于领先位置。 据介绍,“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全球全民阅读 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奖项。此前, 深圳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 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设计之都”。 (中新) 成都9处历史建筑 将“挂牌”保护 邱家祠堂、张大千故居、冯家大院 等9处承载着成都记忆的历史建筑被 成都市政府批准列入成都市第一批历 史建筑保护名录。10月21日,记者从 成都市房管局获悉,房管局将统一设置 历史建筑保护标志,保护标志将采用中 文和英文两种语言。 据了解,去年成都市房管局通过调 查摸底,基本掌握了成都历史建筑的保 护情况,先后梳理出上百个具有保护价 值和利用价值的历史建筑项目,并针对 这些历史建筑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和信息 检索系统,制定出历史建筑保护“花名 册”。此次被成都市政府批准公布的9处 历史建筑为第一批名单。列入第一批保 护名录的历史建筑均位于成都中心城区, 建筑类型包括民居类建筑、宅邸建筑、公 共建筑等。建筑年代以近现代为主,大多 建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 目前,成都市房管局已起草完成了 保护标志的中英文内容,并组织了历史、 建筑、人文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多次评审 论证,将于近期对第一批历史建筑统一 设置历史建筑保护标志。 (据《成都商报》) 首师大拟设国内首个 “文化遗产”专业 10月20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 “文化遗产本科专业申报及建设研讨会” 上,记者了解到,该校已经正式向教育部 申报增设国内首个“文化遗产”专业。 据了解,在去年教育部公布的《普 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 并没有“文化遗产”这一专业。包括北 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国内30余所高 校,只是在历史、考古等专业设置了“文 化遗产”的方向。而法国、韩国建立了 专门的文化遗产大学。研讨会上专家 直言,目前国内各地掀起了一股“申请 世界文化遗产”潮,但遗产保护的人才 十分短缺。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郗志群 告诉记者: “文化遗产这一专业培养的人 才不应该是简单的考古技工,也不是旅 游导游。这个专业需要复合的知识背 景,也是文化遗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新) 罗西尼歌剧经典《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首登中国舞台 国家大剧院制作推出的罗西尼歌 剧经典《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将 于下月正式建组,11月28日至12月1 日 与 观 众 见 面 。 这 是 继《灰 姑 娘》、 《塞 维 利 亚 理 发 师》之 后 制 作 的 第 三 部罗西尼歌剧。大剧院剧目制作部 部长韦兰芬、歌剧顾问朱塞佩·库恰 等解读了歌剧的制作立意与剧目故 事,中国组演员王宏尧、梅杰还现场 演唱了剧中的精彩唱段。 “女郎”诞生两百周年 首登中国舞台 提到歌剧大师罗西尼,人们首先 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大忙人”《塞维利 亚理发师》和浪漫诙谐的《灰姑娘》,殊 不知,这两部歌剧还有一位“前辈”,这 就是罗西尼成名作之一的喜歌剧《意 大 利 女 郎 在 阿 尔 及 尔》。 1813 年 , 年仅 21岁的罗西尼用短短两周多就创 作完成了这部歌剧。该剧在威尼斯圣 本笃剧院首演亮相,就立即以其独特 的喜剧魅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追 捧,令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罗 西尼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如今,《意大 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已成为当今欧美各 大知名歌剧院及各地罗西尼音乐节上 常演常新的经典保留剧目之一。 国家大剧院韦兰芬部长介绍说: “2013 年恰逢‘女郎’诞生两百周年,国 家大剧院决定将其首次搬上中国歌剧 舞台,让中国观众也有机会欣赏到这 部轻松幽默的喜歌剧杰作,并且进一 步拓宽了大剧院歌剧制作的题材。” 歌剧大师罗西尼 对女性的“另类”致敬 《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故事的 发生地点在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首都 阿尔及尔,与意大利隔地中海相望,这 契合了当时欧洲歌剧创作“追求异域 特色”的风尚。好色的总督穆斯塔法 厌倦了自己的妻子,却对意大利美女 垂涎欲滴。正巧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女 郎伊萨贝拉在寻找未婚夫林多罗的路 上发生海难,便被穆斯塔法的手下抓 到了总督府。巧合的是,伊萨贝拉发 现林多罗也被俘在总督府做奴仆,便 用智慧和美貌把穆斯塔法“耍”得团团 转,对她言听计从,还和围绕着她的三 个男人上演了一场“爱情乌龙”。最 终,她策划了一场荒诞的逃亡,与林多 罗和被奴役在阿尔及尔的意大利人一 起重返祖国。穆斯塔法这才恍然大 悟,后悔不迭,回到了妻子身边。 大剧院歌剧顾问朱塞佩 ·库恰介 绍说:“罗西尼在这部歌剧中塑造的伊 萨贝拉这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角色, 是歌剧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女之 一,她的光彩大大超越了剧中的男性 角色,这是罗西尼对女性智慧的‘另 类’致敬。” (人 民) 《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新闻发布会现场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Sep-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B1 文化 - blwb.kf.cnblwb.kf.cn/tplimg/2/2013-10/23/B01/20131023B01_pdf.pdf · 件油画、雕塑和版画作品,这 些作品从不同文化角度为两 国公众集中呈现中法艺术家

□新闻热线:2960000 □责编:龙爱萍 □版式:赵月娇 □校对:徐 芳

文化热点B 11河南省一级报纸2013年10月 日 星期三23

点校本《史记》修订本首发深圳成为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史记》修订本 10 月 19 日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伦敦、东京、纽约等全球25个城市的 31家书店同步首发。这是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 2006 年启动以来面世的首部成果。

《史 记》是 我 国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通史,其记载始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时期,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来居于“二十四史”之首。1959 年出版的点校本《史记》,由顾颉刚等学者整理,因其分段精善、校勘审慎、标点妥帖,相关技术处理得当,成

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为通行的《史记》整理本。但受到当时学术、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古籍整理的标准和体例 还 不 成 熟 ,也 留 下 了 诸 多 遗 憾 。2006 年,在季羡林、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等著名学者的倡议下,中华书局集合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全面展开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

《清史稿》修订工程。据《史 记》修 订 主 持 人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授 赵 生 群 介 绍 ,修 订 本 改订 标 点 约 6000 处 ,新 增 校 勘 记 3000余 条 ,处 理 文 字 约 3700 字 ( 增 1693

字 、改 1241 字 、删 492 字 、移 298 字 ),改 正 原 点 校 本 排 印 错 误 300 多 处 ,并 且 恢 复 了 被 原 底 本 删 削 的 唐 代 司马 贞《史 记 索 隐》中 的《补 史 记 序》

《补 史 记 条 例》和《三 皇 本 纪》。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冯

其庸认为,文献典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以《史记》修订本为代表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历史文献资料依据,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北京日报》)

10 月 21 日,在法国巴黎,法国艺术家和工作人员在2013中法艺术展上布展。

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索非亚国际艺术基金会协办的“ChiFra2013中法艺术展”即将在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 40多位当代中国和法国艺术家的上百件油画、雕塑和版画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文化角度为两国公众集中呈现中法艺术家最近 30年来的艺术发展历程和成就。

新华社记者陈晓伟摄

2013中法艺术展将在巴黎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0 月 21 日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正在北京出席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北京峰会的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当天在北京向深圳市市长许勤颁发了证书。

博科娃说,深圳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创意创新以及文化发展等领域也处于领先位置。

据介绍,“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全球全民阅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奖项。此前,深圳于 2008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设计之都”。

(中新)

成都9处历史建筑将“挂牌”保护

邱家祠堂、张大千故居、冯家大院等 9 处 承 载 着 成 都 记 忆 的 历 史 建 筑 被成都市政府批准列入成都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10 月 21 日,记者从成都市房管局获悉,房管局将统一设置历史建筑保护标志,保护标志将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

据了解,去年成都市房管局通过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成都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先后梳理出上百个具有保护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历史建筑项目,并针对这些历史建筑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制定出历史建筑保护“花名册”。此次被成都市政府批准公布的 9处历史建筑为第一批名单。列入第一批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均位于成都中心城区,建筑类型包括民居类建筑、宅邸建筑、公共建筑等。建筑年代以近现代为主,大多建于 19世纪中叶至 20世纪 60年代。

目前,成都市房管局已起草完成了保护标志的中英文内容,并组织了历史、建筑、人文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多次评审论证,将于近期对第一批历史建筑统一设置历史建筑保护标志。

(据《成都商报》)

首师大拟设国内首个“文化遗产”专业

10 月 20 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文化遗产本科专业申报及建设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该校已经正式向教育部申报增设国内首个“文化遗产”专业。

据了解,在去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中,并没有“文化遗产”这一专业。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国内 30 余所高校,只是在历史、考古等专业设置了“文化遗产”的方向。而法国、韩国建立了专门的文化遗产大学。研讨会上专家直言,目前国内各地掀起了一股“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潮,但遗产保护的人才十分短缺。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郗志群告诉记者:“文化遗产这一专业培养的人才不应该是简单的考古技工,也不是旅游导游。这个专业需要复合的知识背景,也是文化遗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新)

罗西尼歌剧经典《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首登中国舞台

国家大剧院制作推出的罗西尼歌剧 经 典《意 大 利 女 郎 在 阿 尔 及 尔》将于下月正式建组,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日 与 观 众 见 面 。 这 是 继《灰 姑 娘》、

《塞 维 利 亚 理 发 师》之 后 制 作 的 第 三部 罗 西 尼 歌 剧 。 大 剧 院 剧 目 制 作 部部 长 韦 兰 芬 、歌 剧 顾 问 朱 塞 佩·库 恰等 解 读 了 歌 剧 的 制 作 立 意 与 剧 目 故事 ,中 国 组 演 员 王 宏 尧 、梅 杰 还 现 场演唱了剧中的精彩唱段。

“女郎”诞生两百周年首登中国舞台

提到歌剧大师罗西尼,人们首先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大忙人”《塞维利亚理发师》和浪漫诙谐的《灰姑娘》,殊不知,这两部歌剧还有一位“前辈”,这就是罗西尼成名作之一的喜歌剧——

《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1813 年,年仅 21 岁的罗西尼用短短两周多就创作完成了这部歌剧。该剧在威尼斯圣本笃剧院首演亮相,就立即以其独特的 喜 剧 魅 力 赢 得 了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令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罗西尼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如今,《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已成为当今欧美各大知名歌剧院及各地罗西尼音乐节上常演常新的经典保留剧目之一。

国家大剧院韦兰芬部长介绍说:“2013 年恰逢‘女郎’诞生两百周年,国家大剧院决定将其首次搬上中国歌剧舞台,让中国观众也有机会欣赏到这

部轻松幽默的喜歌剧杰作,并且进一步拓宽了大剧院歌剧制作的题材。”

歌剧大师罗西尼对女性的“另类”致敬

《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故事的发生地点在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与意大利隔地中海相望,这契合了当时欧洲歌剧创作“追求异域特色”的风尚。好色的总督穆斯塔法厌倦了自己的妻子,却对意大利美女垂涎欲滴。正巧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女郎伊萨贝拉在寻找未婚夫林多罗的路上发生海难,便被穆斯塔法的手下抓到了总督府。巧合的是,伊萨贝拉发现林多罗也被俘在总督府做奴仆,便

用智慧和美貌把穆斯塔法“耍”得团团转,对她言听计从,还和围绕着她的三个 男 人 上 演 了 一 场“ 爱 情 乌 龙 ”。 最终,她策划了一场荒诞的逃亡,与林多罗和被奴役在阿尔及尔的意大利人一起 重 返 祖 国 。 穆 斯 塔 法 这 才 恍 然 大悟,后悔不迭,回到了妻子身边。

大剧院歌剧顾问朱塞佩·库恰介绍说:“罗西尼在这部歌剧中塑造的伊萨贝拉这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角色,是 歌 剧 中 最 令 人 印 象 深 刻 的 美 女 之一,她的光彩大大超越了剧中的男性角 色 ,这 是 罗 西 尼 对 女 性 智 慧 的‘ 另类’致敬。”

(人民)

《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新闻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