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 文化視野 陶寺土鼓奏響華夏禮樂...

1
B5 文化視野 責任編輯:張美婷 版面設計:謝錦輝 2020 年 2 月 1 日(星期六) 香港文匯報訊 在香港 駐柏林經濟貿易辦事處 (駐柏林經貿辦)支持 下,「國際藝術行動」安 排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 院 學 生 , 於 2020 年 1 月 11 至 19 日於柏林 Kunst- quartier Bethanien藝術中 心舉辦 Pathfinder 視覺藝 術展。 作為「國際藝術行動」 的23個夥伴之一,香港 浸會大學的學生獲是次機 會展示18項闡釋過去與 未來關係的藝術作品,當 中包括繪畫、雕塑、攝 影、版畫、動態圖像和表 演。在 2019 年 5 月,學生 在 IAM 創 始 人 Anne 和 Martin Müller 的 指 導 下 草擬了藝術展的計劃書, 五名學生獲提名前往柏林 參與藝術展的設置流程。 工作坊和藝術展為香港的 年輕藝術學生提供了獨特 的現實生活體驗,讓他們能夠參 與和組織跨文化展覽項目。 展覽開幕禮上,駐柏林經貿辦 處長李志鵬表示支持香港與德國 之間的文化交流,並讚揚是次藝 術展讓青年創意人才能通過國際 交流促進個人的發展。 中文中學組亞軍 作者:葉津茗 學校: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年級:五年級 「愛、傳、城」全港中英文徵文比賽得獎作品 以下為「愛、傳、城 Love Is All Around」第二屆全港中英文徵文比賽中文中學組亞軍葉津茗的得獎作品,是 次徵文比賽以芬蘭導演 Laura Neuvonen 的動畫短片《最後的編織 The Last Knit》為引子,片中人物坐在懸崖邊 不顧一切不停地編織頸巾,參加者須先觀看短片,小學組撰寫觀後感,中學組及公開組則為故事延續下去。 「滴答、滴答……」編針交織的聲音彷彿 時針在跳動,時間一點一點地流逝,女子全 神貫注地編織,一條美麗的圍巾躍入眼簾。 起初,女子可以自由控制圍巾,她曾想拿 起腳邊的剪刀為自己的作品畫上完美的句 號,但轉念一想,她又拿起一旁的毛線繼續 編織,不願停下。漸長的圍巾一步步滑入了 深淵,女子發現圍巾越來越不受控,她更被 拖拽至懸崖邊,她不得不加快編織與下滑的 圍巾賽跑,在用盡所有的毛線後,她仍不服 輸,不惜用自己的頭髮來繼續,卻沒想到, 圍巾越長越往下墜,拉扯她的力量越大,最 後用盡自己頭髮後,女子與圍巾一起跌下了 懸崖。 在這 6 分 44 秒影片中,沒有一句對白,沒 有一個字,卻緊湊、震撼、精彩,其中蘊含 的道理,深遠而又耐人尋味。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在這匆匆 的旅途中,你背負了多少無用的行囊,以致 阻擋了你的腳步?為了成為人生舞台上的主 角,我們從未停止腳步,也沒想過回頭,更 看不見前面的萬丈深淵,我們是否會漸漸忘 了自己的初衷,不知道自己正走向何處? 莊子曾夢見與骷髏談話。骷髏道,死後沒 有君臣,沒有四時變化的人事,能從容自在 地與天地共長存,比當君王還要快樂,即使 有機會復活、重生,也不願意,因不想去承 受人世間的勞苦。這段對話其實包含了莊子 對人生的思考,他看見芸芸眾生勞頓困苦而 不知所歸,生為物役、心為形役而不知所 適。人如果一心只陷於虛榮與慾望、執念與 誘惑,便會迷失自我而不自知。慾望如毒 蛇,最終吞噬的將會是自己。在得到與不滿 足之間無止境的循環中,給自己無形的枷 鎖,不自覺地被扯向深淵,「心為形役,塵 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 在影片的結尾,女子弄斷了自己的頭髮, 捨棄了編織品,奮力爬了上來。劫後重生的 她看着手中的編織棒才幡然醒悟,並毫不猶 豫地把它們丟下了懸崖,她重拾起一旁的剪 刀,「咔嚓、咔嚓……」似乎意味着對某些 事物的割捨……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貧富與慾 望》的漫談中說:「放下,是一種智慧。」 人生蕪雜,處事需要開懷釋負,舉重若輕,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心靈的自由,才是真 正的自由。 活在當下,摒除功名利祿,忘卻榮辱貴 賤,「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 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影片中鏡頭下 的女子一直埋首於手中的編織,以致聚焦的 山野背景亦乏善可陳。倘若她能抬頭看一下 周遭的景色,或許便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或望遠黛蒼茫、天高地闊,或見雲霧繚繞、 空谷幽蘭,或聽鳥鳴啁啾、微風拂過,胸懷 豁然開朗,重負頓然卸下,讓身心得到恬靜 休憩。靜下心來,你便會發現,其實還有許 多東西比手中的編織更值得你去關注。 眼睛,裝得下大山,裝得下大海,裝得下 全世界,為何卻只裝着眼前?放下,是另一 種獲得。 駐柏林經貿辦處長李志鵬與 駐柏林經貿辦處長李志鵬與 IAM IAM 創始人 創始人 Martin M Martin Mü üller ller香港藝術工作者 香港藝術工作者 Tang Tang Pak Hin Pak Hin Liu Shiyan Liu Shiyan 等人於展覽開幕禮 等人於展覽開幕禮 上交流 上交流在柏林 在柏林 Pathfinder Pathfinder 展覽中展出的玻璃藝 展覽中展出的玻璃藝 術品 術品The Cactus The Cactus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位於黃河中游的山 西,北接長城,南控中原,表裡山河。在這裡,誕生了 為全國觀眾講述黃河故事的主角陶寺土鼓。出土於山西 省襄汾縣陶寺村的國寶,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得最早的實 物鼓。 神聖之鼓 鼓響華夏 最早的「華夏民族」到底誕生於哪裡?三皇五帝是 否真實存在?山西博物院講解員韓敏在陶寺遺址出土 文物土鼓前,向參觀者娓娓講述:陶寺遺址距今大約 4,300 多年,遺址面積達到 430 萬平方米。專家認為陶寺遺址無論是 時間還是空間概念上都與「堯都平陽」的傳說非常吻合。「根 據考古證據,我們推測陶寺人定居在汾河流域,已經掌握了較 為發達的農耕、畜牧以及養殖技術。他們製作的彩繪陶器和 彩繪漆木器技術水平都是相當高的。而且陶寺人已經學會 用歌舞來調節生活的節奏,表達喜怒哀樂,為了渲染氣 氛,他們會借助一些狩獵、農具或其他的物品來發出 聲響,為歌舞助興。在陶寺的墓葬中出現的土鼓、 鼉鼓、特磬等都是可以發聲作響的早期樂器。」 韓敏介紹,土鼓是陶寺遺存中獨具特色的陶器, 在同一時期的其他遺址中尚未發現。這是中國鼓類 樂器的最早標本,而且都出土於大型墓葬,體現着 墓主人的特殊身份。土鼓以泥質灰陶為腔,頸與腹部之間附有 雙耳,腹部飾繩紋,並貼有泥條,構成不規則的三角形與菱形 圖案,下部有四孔。使用時,頂端蒙皮用於敲擊,鼓身圓大的 腹部成為共鳴箱,發出聲音。四千多年前的新石期晚期,鼓是 非常神聖的,製作者與擁有者都非一般人,很可能是氏族、部 落的領袖或者是原始祭祀時的大巫師,作為禮樂器,在祭祀時 演奏,或者是作為戰鼓。因此它反映的是當時最先進的陶器製 造水平。 陶寺土鼓奏響華夏禮樂 陶寺土鼓奏響華夏禮樂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以黃河為軸帶的經濟發展史 以黃河為軸帶的經濟發展史社會演進史 社會演進史科技進步史 科技進步史文化孕 文化孕 育史 育史文明交流史 文明交流史與中華民族繁衍發展息息相關 與中華民族繁衍發展息息相關。「 。「用音樂做 用音樂做 語言 語言以黃河為脈絡 以黃河為脈絡穿梭千年歷史 穿梭千年歷史奏響華彩樂章 奏響華彩樂章。」 。」中央廣 中央廣 播電視總台於大年初五晚在央視綜藝頻道 播電視總台於大年初五晚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 CCTV-3 3播出 播出國家 國家 寶藏 寶藏新春特別節目 新春特別節目《「 《「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 國寶音樂會》, 》,動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首批 動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首批 48 48 家文博機構 家文博機構在黃河流域沿線九個 在黃河流域沿線九個 省份分別選擇一件代表性文物 省份分別選擇一件代表性文物以歌舞 以歌舞器樂演奏等文藝形態 器樂演奏等文藝形態講述國寶與黃河文化的淵源故事 講述國寶與黃河文化的淵源故事極具意義 極具意義香港文匯報記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奇霖 楊奇霖 訴說 訴說國寶 國寶黃河文化的淵源 黃河文化的淵源 中華陶寺 禮樂文明 「禮」的本質是體現等級劃分與秩 序,用以確定上下、尊卑、親疏、長幼 之間的隸屬服從關係。中華民族素有 「禮儀之邦」的美譽,禮樂文明是中華文明的 重要特徵,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 響。 山西博物院發展部梁育軍介紹,「禮」的 起源時間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距今 6,500—5,000 年,距今 4,300 年左右的山西陶 寺文化,禮制已經趨於成熟,從陶寺遺址出土 的大量禮器可以證明。陶寺遺址是黃河中游龍 山時代規模巨大、內涵豐富的一處的大型遺 址,出土了青銅器、帶文字的陶壺,以及 大量宣示王權的禮器。陶寺文化的誕生 標誌着黃河流域早期國家的出現,為 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和國家的形成提供 了豐厚的實物材料。 陶寺墓葬階級分化十分明顯。梁 育軍告訴記者,以 3016 號墓舉例, 該墓葬使用木棺,棺內撒硃砂,出 土有彩繪蟠龍陶盤、土鼓、橐鼓和 石磬的樂器組合,成套的彩繪木器, 大量玉禮器,成套的石質工具和武 器,以及代表財富的豬等等。 山西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地理文化 走廊,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也是 多民族、宗教和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地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 回。」身懷絕技的非遺演出團體山西絳 州鼓樂藝術團作為「國寶守護人」,在節目現 場為觀眾奉獻了一場震撼的擂鼓表演。山西博 物院院長張元成介紹,從《秦王破陣樂》到 《黃河船夫》曲,一千四百年來,絳州鼓樂擂 響的,不僅僅是藝術的氣息,更是中國人自強 不息、百折不撓 的英雄氣 概。 徵稿啟事 本版「青年廣場」欄目開放投稿,字數以 1,000~1,200 為宜,請勿一稿多投。如獲刊登,將致薄酬。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節目上以歌舞形式講述故事 節目上以歌舞形式講述故事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節目中不少得器樂演奏的環節 節目中不少得器樂演奏的環節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陶寺遺址出土的土鼓 陶寺遺址出土的土鼓橐鼓和石磬 橐鼓和石磬陶寺土鼓 陶寺土鼓 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 山西臨汾黃河中游的壺口瀑布 山西臨汾黃河中游的壺口瀑布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臨汾陶寺遺址 臨汾陶寺遺址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出土於山西臨汾陶 出土於山西臨汾陶 寺遺址的彩繪龍盤 寺遺址的彩繪龍盤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Aug-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B5 文化視野 陶寺土鼓奏響華夏禮樂 訴說國寶與黃河文化的淵源pdf.wenweipo.com/2020/02/01/b05-0201.pdf · 用歌舞來調節生活的節奏,表達喜怒哀樂,為了渲染氣

B5 文化視野副刊

■責任編輯:張美婷 ■版面設計:謝錦輝

20202020年年22月月11日日((星期六星期六))

2020年2月1日(星期六)

香港文匯報訊 在香港駐柏林經濟貿易辦事處(駐柏林經貿辦)支持下,「國際藝術行動」安排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學生,於2020年 1月11至19日於柏林Kunst-quartier Bethanien藝術中心舉辦Pathfinder視覺藝術展。作為「國際藝術行動」的23個夥伴之一,香港浸會大學的學生獲是次機會展示18項闡釋過去與未來關係的藝術作品,當中包括繪畫、雕塑、攝影、版畫、動態圖像和表演。在2019年5月,學生在 IAM 創始人 Anne 和Martin Müller 的指導下草擬了藝術展的計劃書,五名學生獲提名前往柏林參與藝術展的設置流程。工作坊和藝術展為香港的年輕藝術學生提供了獨特的現實生活體驗,讓他們能夠參與和組織跨文化展覽項目。展覽開幕禮上,駐柏林經貿辦

處長李志鵬表示支持香港與德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並讚揚是次藝術展讓青年創意人才能通過國際交流促進個人的發展。

中文中學組亞軍作者:葉津茗 學校: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年級:五年級

青年青年廣場廣場

「愛、傳、城」全港中英文徵文比賽得獎作品以下為「愛、傳、城 Love Is All Around」第二屆全港中英文徵文比賽中文中學組亞軍葉津茗的得獎作品,是次徵文比賽以芬蘭導演Laura Neuvonen的動畫短片《最後的編織 The Last Knit》為引子,片中人物坐在懸崖邊不顧一切不停地編織頸巾,參加者須先觀看短片,小學組撰寫觀後感,中學組及公開組則為故事延續下去。

浸大視覺藝術院學生柏林辦展

「滴答、滴答……」編針交織的聲音彷彿時針在跳動,時間一點一點地流逝,女子全神貫注地編織,一條美麗的圍巾躍入眼簾。起初,女子可以自由控制圍巾,她曾想拿起腳邊的剪刀為自己的作品畫上完美的句號,但轉念一想,她又拿起一旁的毛線繼續編織,不願停下。漸長的圍巾一步步滑入了深淵,女子發現圍巾越來越不受控,她更被拖拽至懸崖邊,她不得不加快編織與下滑的圍巾賽跑,在用盡所有的毛線後,她仍不服輸,不惜用自己的頭髮來繼續,卻沒想到,圍巾越長越往下墜,拉扯她的力量越大,最後用盡自己頭髮後,女子與圍巾一起跌下了懸崖。在這6分44秒影片中,沒有一句對白,沒有一個字,卻緊湊、震撼、精彩,其中蘊含的道理,深遠而又耐人尋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在這匆匆的旅途中,你背負了多少無用的行囊,以致阻擋了你的腳步?為了成為人生舞台上的主角,我們從未停止腳步,也沒想過回頭,更

看不見前面的萬丈深淵,我們是否會漸漸忘了自己的初衷,不知道自己正走向何處?莊子曾夢見與骷髏談話。骷髏道,死後沒

有君臣,沒有四時變化的人事,能從容自在地與天地共長存,比當君王還要快樂,即使有機會復活、重生,也不願意,因不想去承受人世間的勞苦。這段對話其實包含了莊子對人生的思考,他看見芸芸眾生勞頓困苦而不知所歸,生為物役、心為形役而不知所適。人如果一心只陷於虛榮與慾望、執念與誘惑,便會迷失自我而不自知。慾望如毒蛇,最終吞噬的將會是自己。在得到與不滿足之間無止境的循環中,給自己無形的枷鎖,不自覺地被扯向深淵,「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在影片的結尾,女子弄斷了自己的頭髮,

捨棄了編織品,奮力爬了上來。劫後重生的她看着手中的編織棒才幡然醒悟,並毫不猶豫地把它們丟下了懸崖,她重拾起一旁的剪刀,「咔嚓、咔嚓……」似乎意味着對某些事物的割捨……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貧富與慾望》的漫談中說:「放下,是一種智慧。」人生蕪雜,處事需要開懷釋負,舉重若輕,得之坦然,失之泰然。心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活在當下,摒除功名利祿,忘卻榮辱貴

賤,「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影片中鏡頭下的女子一直埋首於手中的編織,以致聚焦的山野背景亦乏善可陳。倘若她能抬頭看一下周遭的景色,或許便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或望遠黛蒼茫、天高地闊,或見雲霧繚繞、空谷幽蘭,或聽鳥鳴啁啾、微風拂過,胸懷豁然開朗,重負頓然卸下,讓身心得到恬靜休憩。靜下心來,你便會發現,其實還有許多東西比手中的編織更值得你去關注。眼睛,裝得下大山,裝得下大海,裝得下

全世界,為何卻只裝着眼前?放下,是另一種獲得。

■■駐柏林經貿辦處長李志鵬與駐柏林經貿辦處長李志鵬與IAMIAM創始人創始人Martin MMartin Müüllerller、、香港藝術工作者香港藝術工作者 TangTangPak HinPak Hin及及Liu ShiyanLiu Shiyan等人於展覽開幕禮等人於展覽開幕禮上交流上交流。。

■■在柏林在柏林PathfinderPathfinder展覽中展出的玻璃藝展覽中展出的玻璃藝術品術品The CactusThe Cactus。。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位於黃河中游的山西,北接長城,南控中原,表裡山河。在這裡,誕生了

為全國觀眾講述黃河故事的主角——陶寺土鼓。出土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的國寶,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得最早的實物鼓。

神聖之鼓鼓響華夏最早的「華夏民族」到底誕生於哪裡?三皇五帝是

否真實存在?山西博物院講解員韓敏在陶寺遺址出土文物土鼓前,向參觀者娓娓講述:陶寺遺址距今大約4,300多年,遺址面積達到430萬平方米。專家認為陶寺遺址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概念上都與「堯都平陽」的傳說非常吻合。「根據考古證據,我們推測陶寺人定居在汾河流域,已經掌握了較為發達的農耕、畜牧以及養殖技術。他們製作的彩繪陶器和彩繪漆木器技術水平都是相當高的。而且陶寺人已經學會用歌舞來調節生活的節奏,表達喜怒哀樂,為了渲染氣氛,他們會借助一些狩獵、農具或其他的物品來發出聲響,為歌舞助興。在陶寺的墓葬中出現的土鼓、鼉鼓、特磬等都是可以發聲作響的早期樂器。」韓敏介紹,土鼓是陶寺遺存中獨具特色的陶器,在同一時期的其他遺址中尚未發現。這是中國鼓類樂器的最早標本,而且都出土於大型墓葬,體現着墓主人的特殊身份。土鼓以泥質灰陶為腔,頸與腹部之間附有雙耳,腹部飾繩紋,並貼有泥條,構成不規則的三角形與菱形圖案,下部有四孔。使用時,頂端蒙皮用於敲擊,鼓身圓大的腹部成為共鳴箱,發出聲音。四千多年前的新石期晚期,鼓是非常神聖的,製作者與擁有者都非一般人,很可能是氏族、部落的領袖或者是原始祭祀時的大巫師,作為禮樂器,在祭祀時演奏,或者是作為戰鼓。因此它反映的是當時最先進的陶器製造水平。

陶寺土鼓奏響華夏禮樂陶寺土鼓奏響華夏禮樂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以黃河為軸帶的經濟發展史以黃河為軸帶的經濟發展史、、社會演進史社會演進史、、科技進步史科技進步史、、文化孕文化孕

育史育史、、文明交流史文明交流史,,與中華民族繁衍發展息息相關與中華民族繁衍發展息息相關。「。「用音樂做用音樂做

語言語言,,以黃河為脈絡以黃河為脈絡,,穿梭千年歷史穿梭千年歷史,,奏響華彩樂章奏響華彩樂章。」。」中央廣中央廣

播電視總台於大年初五晚在央視綜藝頻道播電視總台於大年初五晚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CCTV-33))播出播出《《國家國家

寶藏寶藏》》新春特別節目新春特別節目——《「《「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國寶音樂會》,》,聯聯

動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首批動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首批4848家文博機構家文博機構,,在黃河流域沿線九個在黃河流域沿線九個

省份分別選擇一件代表性文物省份分別選擇一件代表性文物,,以歌舞以歌舞、、器樂演奏等文藝形態器樂演奏等文藝形態,,

講述國寶與黃河文化的淵源故事講述國寶與黃河文化的淵源故事,,極具意義極具意義。。

文文、、攝攝::香港文匯報記者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奇霖楊奇霖

訴說訴說國寶國寶與與黃河文化的淵源黃河文化的淵源

中華陶寺禮樂文明「禮」的本質是體現等級劃分與秩序,用以確定上下、尊卑、親疏、長幼之間的隸屬服從關係。中華民族素有

「禮儀之邦」的美譽,禮樂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徵,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山西博物院發展部梁育軍介紹,「禮」的

起源時間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距今6,500—5,000年,距今4,300年左右的山西陶寺文化,禮制已經趨於成熟,從陶寺遺址出土的大量禮器可以證明。陶寺遺址是黃河中游龍山時代規模巨大、內涵豐富的一處的大型遺址,出土了青銅器、帶文字的陶壺,以及大量宣示王權的禮器。陶寺文化的誕生標誌着黃河流域早期國家的出現,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和國家的形成提供了豐厚的實物材料。陶寺墓葬階級分化十分明顯。梁

育軍告訴記者,以3016號墓舉例,該墓葬使用木棺,棺內撒硃砂,出土有彩繪蟠龍陶盤、土鼓、橐鼓和石磬的樂器組合,成套的彩繪木器,大量玉禮器,成套的石質工具和武器,以及代表財富的豬等等。山西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地理文化

走廊,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宗教和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地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身懷絕技的非遺演出團體——山西絳州鼓樂藝術團作為「國寶守護人」,在節目現場為觀眾奉獻了一場震撼的擂鼓表演。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介紹,從《秦王破陣樂》到《黃河船夫》曲,一千四百年來,絳州鼓樂擂響的,不僅僅是藝術的氣息,更是中國人自強

不息、百折不撓的英雄氣

概。

徵稿啟事本版「青年廣場」欄目開放投稿,字數以1,000~1,200為宜,請勿一稿多投。如獲刊登,將致薄酬。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節目上以歌舞形式講述故事節目上以歌舞形式講述故事。。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節目中不少得器樂演奏的環節節目中不少得器樂演奏的環節。。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陶寺遺址出土的土鼓陶寺遺址出土的土鼓、、橐鼓和石磬橐鼓和石磬。。

■■陶寺土鼓陶寺土鼓

■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

■■山西臨汾黃河中游的壺口瀑布山西臨汾黃河中游的壺口瀑布。。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臨汾陶寺遺址臨汾陶寺遺址。。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出土於山西臨汾陶出土於山西臨汾陶寺遺址的彩繪龍盤寺遺址的彩繪龍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