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24
聖安多尼堂 堂區通訊 地址:香港薄扶林道69A 電話:25466221 傳真:25480661 網址:http://www.anthonychurch.org E-mail : [email protected] 梁熾才 2017年 8月 第564期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本堂區有非常務送聖體員的組織,專為行動不便或患病的教 友送聖體。除了做這件神聖的事工,將聖體帶給主內的兄弟姊妹 領受外,他們還會藉此機會與領聖體者的家人一起祈禱,並抽時 間聆聽他們的心聲,以信德的語言安慰和鼓勵他們。他們這樣的 愛德行動,藉天主恩寵的幫助,往往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近,我從一位剛去世的病人的家人口中,聽到了這樣一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體。那位負責分送聖體的會員,每周恆心地給她送聖體。病人從 聖事中得到力量,感覺到天主與她同在,她開始以一種更新的精 神來面對她的疾病。雖然病人在患病期間,心情有起有落,有時 難免心情轉差,但不久便恢復過來。今年六月初,她領受了病人 傅油聖事。到了六月中旬,她的病情急轉直下。在她去世的前一 天,家人雖然不是天主教徒,卻在她的床邊,和病人一起誦唸一 串又一串的玫瑰經。到了傍晚,病人睜開雙眼,好像看到了一些 神聖的事,容光煥發,時而揮手,時而劃十字聖號,又伸雙手作 擁抱狀,因久病而低垂的雙眼,現在卻神采飛揚。口中喃喃地 說,她現在感到很平安和喜樂,不要為她擔心。她處於這種出神 的狀態,有一段頗長的時間,令家人深受感動和得到很大的安 慰。翌日早上,她便安詳地安息主懷,回歸父家。 偉大的聖師聖奧斯定說:「信德是相信你所看不到的;信德 的賞報卻是看到你所相信的。」一般而論,我們在死後才能親自 看到我們所相信的。我們這位姊妹卻提前得到了信德的賞報,令 人欽羨不已!在此也要感謝這位送聖體員的服務,兩年來陪伴這 位病者和她的家人,令他們得到信德的恩賜。感謝天主! 禮儀慶節與生活:八月十五日聖母升天節 慈幼會總會長習慣每月給慈幼家庭寫一篇訊息,登在《鮑思 高家庭通訊》。七月份的訊息中,總會長范達民神父講了一個關 於一位教師的古老故事。我且引用如下: 這位教師探頭窗外,面向市集,看見他的學生克果(Haikel) 匆匆走過,滿是忙碌的樣子,於是把他叫住,請他過來與老師一 起。 「克果,早上你有看看天空嗎?」 「老師,沒有。」 「那麼路呢?克果。早上你有細看走過的路嗎?」 「老師,有的。」 「那麼,現在你仍在看嗎?」 「老師,是的,我在看。」 「告訴我你看到甚麼。」 「我看到很多途人、馬兒、車子和商販,來去匆匆;農夫在 取暖;男男女女熙來攘往。」 「克果,克果,」老師慈祥地告誡他,「再過五十年,一百 年,仍然會有同樣的街道和市集;其他的商販依舊乘坐車子到處 買賣。然而我們不再活在這裡了。因此,克果,我要問你,如果 連看看天空的時間也沒有,為甚麼你要急忙走路呢?」 這是總會長范達民神父所引述的一個故事,和聖母升天節有 關的故事。榮召升天的聖母瑪利亞 —我們眾人的女教師邀請我們 看看天空,不要沉迷在現世的生活中而忘卻天堂。 花地瑪聖母顯現100周年:五個首星期六對瑪 利亞無玷之心的敬禮 從花地瑪聖母所給的訊息得知,天主願意在普世建立對她無 玷之心的敬禮。上期我們談了這敬禮之一是將自己奉獻給她的無 玷之心。今期,我們談另一個敬禮,即一連五個月,每月第一個 星期六為賠補瑪利亞無玷之心所受的凌辱奉行以下的事: 1. 行修和聖事* 2. 領聖體 3. 誦唸玫瑰經五端 4. 默想玫瑰經奧蹟十五分鐘** 主耶穌很著意祂的母親和我們的母親所受的凌辱,所以請求 我們減輕她的無玷之心因忘恩負義的人加諸她身上的凌辱。 為什麼是五個首星期六呢?路濟亞修女在神視中得到主耶穌 給她的理由。五個首星期六對稱於瑪利亞無玷之心所受的冒犯及 凌辱: 1. 對無原罪始胎的凌辱 2. 對她童貞的凌辱 3. 對她作天主之母的凌辱,同時拒絕接納她為眾生之母 4. 向小孩灌輸對無原罪聖母冷淡、輕視,甚至憎恨的思想 5. 對她聖像的直接侮辱 誰奉行這敬禮來賠補瑪利亞無玷之心所受的凌辱,聖母瑪利 亞許諾,在他們臨終時扶助他們,賞賜他們所需的恩寵,以拯救 他們的靈魂。 *可於首星期六以外的日子舉行,只要人們妥當領受聖體 **可默想數端或一端奧跡便可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Oct-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聖安多尼堂 堂 區 通 訊地址:香港薄扶林道69A 電話:25466221 傳真:25480661

網址:http://www.anthonychurch.org E-mail : [email protected]

梁熾才

2017年8月 第564期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本堂區有非常務送聖體員的組織,專為行動不便或患病的教

友送聖體。除了做這件神聖的事工,將聖體帶給主內的兄弟姊妹領受外,他們還會藉此機會與領聖體者的家人一起祈禱,並抽時間聆聽他們的心聲,以信德的語言安慰和鼓勵他們。他們這樣的愛德行動,藉天主恩寵的幫助,往往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近,我從一位剛去世的病人的家人口中,聽到了這樣一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體。那位負責分送聖體的會員,每周恆心地給她送聖體。病人從聖事中得到力量,感覺到天主與她同在,她開始以一種更新的精神來面對她的疾病。雖然病人在患病期間,心情有起有落,有時難免心情轉差,但不久便恢復過來。今年六月初,她領受了病人傅油聖事。到了六月中旬,她的病情急轉直下。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家人雖然不是天主教徒,卻在她的床邊,和病人一起誦唸一串又一串的玫瑰經。到了傍晚,病人睜開雙眼,好像看到了一些神聖的事,容光煥發,時而揮手,時而劃十字聖號,又伸雙手作擁抱狀,因久病而低垂的雙眼,現在卻神采飛揚。口中喃喃地說,她現在感到很平安和喜樂,不要為她擔心。她處於這種出神的狀態,有一段頗長的時間,令家人深受感動和得到很大的安慰。翌日早上,她便安詳地安息主懷,回歸父家。

偉大的聖師聖奧斯定說:「信德是相信你所看不到的;信德的賞報卻是看到你所相信的。」一般而論,我們在死後才能親自看到我們所相信的。我們這位姊妹卻提前得到了信德的賞報,令人欽羨不已!在此也要感謝這位送聖體員的服務,兩年來陪伴這位病者和她的家人,令他們得到信德的恩賜。感謝天主!

禮儀慶節與生活:八月十五日聖母升天節慈幼會總會長習慣每月給慈幼家庭寫一篇訊息,登在《鮑思

高家庭通訊》。七月份的訊息中,總會長范達民神父講了一個關於一位教師的古老故事。我且引用如下:

這位教師探頭窗外,面向市集,看見他的學生克果(Haikel)匆匆走過,滿是忙碌的樣子,於是把他叫住,請他過來與老師一起。

「克果,早上你有看看天空嗎?」「老師,沒有。」「那麼路呢?克果。早上你有細看走過的路嗎?」「老師,有的。」「那麼,現在你仍在看嗎?」

「老師,是的,我在看。」「告訴我你看到甚麼。」「我看到很多途人、馬兒、車子和商販,來去匆匆;農夫在

取暖;男男女女熙來攘往。」「克果,克果,」老師慈祥地告誡他,「再過五十年,一百

年,仍然會有同樣的街道和市集;其他的商販依舊乘坐車子到處買賣。然而我們不再活在這裡了。因此,克果,我要問你,如果連看看天空的時間也沒有,為甚麼你要急忙走路呢?」

這是總會長范達民神父所引述的一個故事,和聖母升天節有關的故事。榮召升天的聖母瑪利亞 —我們眾人的女教師邀請我們看看天空,不要沉迷在現世的生活中而忘卻天堂。

花地瑪聖母顯現100周年:五個首星期六對瑪利亞無玷之心的敬禮

從花地瑪聖母所給的訊息得知,天主願意在普世建立對她無玷之心的敬禮。上期我們談了這敬禮之一是將自己奉獻給她的無玷之心。今期,我們談另一個敬禮,即一連五個月,每月第一個星期六為賠補瑪利亞無玷之心所受的凌辱奉行以下的事:

1. 行修和聖事*2. 領聖體3. 誦唸玫瑰經五端4. 默想玫瑰經奧蹟十五分鐘**主耶穌很著意祂的母親和我們的母親所受的凌辱,所以請求

我們減輕她的無玷之心因忘恩負義的人加諸她身上的凌辱。為什麼是五個首星期六呢?路濟亞修女在神視中得到主耶穌

給她的理由。五個首星期六對稱於瑪利亞無玷之心所受的冒犯及凌辱:

1. 對無原罪始胎的凌辱2. 對她童貞的凌辱3. 對她作天主之母的凌辱,同時拒絕接納她為眾生之母4. 向小孩灌輸對無原罪聖母冷淡、輕視,甚至憎恨的思想5. 對她聖像的直接侮辱誰奉行這敬禮來賠補瑪利亞無玷之心所受的凌辱,聖母瑪利

亞許諾,在他們臨終時扶助他們,賞賜他們所需的恩寵,以拯救他們的靈魂。

*可於首星期六以外的日子舉行,只要人們妥當領受聖體**可默想數端或一端奧跡便可

Page 2: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二 零 一 七 年 八 月 份 動 態 堂 區 禮 儀 活 動

二零一七年七月份牧民議會 議決事項

3. 繼續推動出席堂區「每月聖言聚會」及「培育靈修活動」,讓天主的話滋潤信仰生活。請閱覽第3-8頁的通告和分享。

4. 堂區專責小組跟進6月進行「義工招募計劃」,繼續就已收集到義工表格後作分組和服務聯繫安排。

5. 傳信委會跟進籌劃10月的「尋羊」福傳活動。詳情稍後公布。

6.「耶穌出巡愛西環」訂於11月26日舉行。籌委會繼續策劃堂區一年一度的大型福傳活動。稍後通傳各組別開會及分工合作安排。

1. 延續堂區的牧民精神:「安記是我家,齊來建設她」,將於9月9日安排一個特設的培育活動。通告刊於第3頁。

2. 慶祝花地瑪聖母顯現100周年,堂區將於10月10至21日舉辦歐洲朝聖,行程包括葡萄牙花地瑪、西班牙聖地牙哥,及法國露德。通告刊於第3頁。

堂區資訊

02

葉衛熾瑞 $1000聖安多尼之友會 $300關淑燕 $100潘宅 $200雷蘇天 $100堂家組 $500

4th(周五)

首瞻禮六恭敬耶穌聖心

晚上八時

13th(周日)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嬰兒領洗晚上六時

20th(周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6th(周日) 耶穌顯聖容慶日 16th

(周三)三三追思亡者

晚上六時27th(周日) 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敬禮聖安多尼逢周二 晚上六時彌撒

明供聖體逢周四 晚上七時

誦唸「向聖若望鮑思高禱文」每月最後一天的各台彌撒後

「習練善終」祈禱每月逢首周一的各台彌撒後

「進教之佑聖母降福」經文每月廿四日的各台彌撒結束前

鳴謝捐贈《羊 牧 之 聲》願聖母進教之佑及聖安多尼酬謝你們,賜你們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主寵日隆。

精叻馬 $200曾潔玲 $100鄭雅蓮 $100魯太 $300劉黃典卿 $500家庭玫瑰組 $100

王淦波 $150蘇群仙 $150關宅 $2000關樹權 $100太極福傳會 $500

Page 3: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每月聖言聚會 主題:玫瑰經 特別培育活動「信仰小團體與有效的福傳」

講者:程明聰神父(加拿大東岸天主教華人生活營神師,

《生命恩泉》的福傳工作同行者)日期:9月9日(周六) 時間 / 地點:下午2:00 – 6:00母佑堂

日期:8月20日(常年期第20主日)時間:上午11:30 – 中午1:00地點:馮強禮堂講者:Dominic Tam (曾接受吳岳清神父聖經培育 逾10年,講授聖經逾15年)

堂區資訊

03

慈幼大家庭慶典

辦事處更新服務時間周一至六:上午9:00 – 下午6:00周 日:上午9:00 – 1:00 / 下午休息職員午膳:中午12:30 – 1:45

花地瑪聖母顯現100周年12天歐洲朝聖 (包括10月13日結束慶典)

日期:10月10日至21日隨團神師:梁熾才神父費用:HK$26,800 (以兩人一房計算, 入住單人房附加費

HK$3,500)查詢 / 報名: 聖安多尼堂辦事處

25466221

行程: (1) 葡萄牙花地瑪 (聖母顯現小堂 / 玫瑰聖母聖殿 / 牧童故居 / 天主聖三大殿等) (2) 西班牙聖地牙哥 / 桑坦德 (聖雅各主教座堂 / 聖依納爵羅耀拉大殿等) (3) 法國露德 (聖母岩 / 聖水池 / 聖母大殿 / 苦路等)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日期:8月16日(周三) 【聖鮑思高誕辰紀念】節目:(1) 慈幼神恩分享會 下午2:00 – 3:30 地點:九龍鄧鏡波學校 禮堂(2) 發願晉鐸周年慶典 下午4:00 – 6:00 梁保得及蘇銘康修生 終身奉獻宣誓 地點:進教之佑堂 主禮:陳日君樞機(3) 歡慶晚宴 晚上7:00 – 9:30 地點:富臨皇宮 (土瓜灣馬頭角道33號欣榮花園一樓)

Page 4: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堂區資訊

04

Alice Li:7月15日,在澳門一天朝聖旅程中,我們參觀了【主教座堂】、【聖若瑟修院】、【九澳七苦聖母小堂】及【氹仔嘉模聖母堂】四間聖堂。每間聖堂各具歷史價值和建築特色。最深刻的印象是與李斌生主教會面,他說話風趣幽默,和藹可親。談及家庭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果家庭內的父母可以對子女做到『收聲,不插手』,家庭便會和睦相處。尤其在青少年反叛期時,父母只要多關心,少『囉嗦』,用愛陪伴就可以了。到了兒女成家立室後,父母就要放手,不要理會兒女的事情。只要愛他們,陪伴他們,他們感受到關愛便行。」我很認同李主教的分享。我感謝天主愛我,賜給我一個美好的原生家庭。我很感恩全程有出色的導賞員李太講解有關聖堂的資料,也感謝每位教友義工的細心相互照應。今次朝聖令我獲益良多,謝謝我的代母Anita和各位同行的教友們。

尹桂萍:感謝聖安多尼堂舉辦了此朝聖活動,讓我獲益良多,並增加了對澳門教區歷史的認識。這次朝聖讓我最難忘、最能觸動心弦的是九澳七苦聖母堂,不是那建築物令我觸動,而是背後的歷史,尤其是在此服務了數十載的慈幼會胡子義神父。我對慈幼會的認識很少,只知道某些聖堂、學校、神父是屬於慈幼會的(包括陳日君樞機),但個別神父的資料則不詳。《公教報》也曾刊登替百歲神父慶祝生辰的事情,卻不知道神父的偉大事蹟。透過今次朝聖,導賞員的講解及回家看資料,才知道神父的奉獻熱忱,為澳門貢獻良多,付出了數十年的心血。他曾為當地的痲瘋病人、失學兒童/青少年、弱智、傷殘人士、越南船民服務,令他們走出困境。他的作為令澳門人無不認識他、敬愛他。澳門政府辦事效率較慢,但有神父在,一切都順利辦妥,做各種事情處處都為他開綠燈。神父年老了,已返回香港頤養天年,願主降福這活聖人健康,賜予他頭腦清晰,好能為我們世人祈禱,求主賜予世界更多的恩寵。

何麗萍:澳門朝聖之旅收穫甚豐。導賞員李太提供詳盡的資料,給我們上了珍貴的宗教歷史課。最欣慰是李斌生主教給教友們的訓示,使我們更明白公教家庭培育下一代是以活出基督的愛為指引,才能達致家庭共融合一。李主教在澳門教區拓展了婚委會、青少年培育、學校、福傳、禮儀及建築各方面發展,加強天主教在澳門走向穩固信德之路,並希望更多年青人回應聖召。主教邀請每位教友每天為聖召祈禱。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及苦修士對澳門貢獻良多,樹立了鞏固的基石,其中修建聖堂、建學校、收容失學兒童、興建老人院、痲瘋院、精神病院等,付出了基督無私的大愛,實在令人景仰,連澳門政府也被感動得不得不施以援手,對教區作經濟上支援,使貧窮老弱的人得到援助,神職人員所作的善行功績,獲得廣大市民的認同,值得我們作為教徒的一分子,感到無比的驕傲。願我們信眾也能出一分綿力,作教會的福傳使者,撒播福音的種子,讓每一位路過的人都能加入主的羊棧。祈望上主的明燈一路引領,使我們每天生活與主同行,履行善工。

逾百人參加聖母禧年澳門朝聖

培養種子成幼苗

育出茁壯好果實

組合團隊齊心往

澳景盡顯基督光

門徒勉力傳福音

朝向天國主耶穌

聖善之家樂滿庭

隨團神師:黃家輝神父蕭黃小燕

Page 5: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堂區資訊

05

不一樣的朝聖之旅分享

黃家輝神父

Page 6: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不一樣的朝聖之旅分享

堂區資訊

06

Page 7: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堂區資訊

07

不一樣的朝聖之旅分享

Page 8: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不一樣的朝聖之旅分享

堂區資訊

08朝聖者回味歷程

李國培:感謝堂區培育組安排了澳門一天朝聖之旅。澳門是一個充滿異國風情和濃厚天主教色彩的地方。我們探訪了四間聖堂,最開心的是能夠探望到李斌生主教,他在百忙中特別趕回來接見我們。一向親和的李主教提醒我們家庭的重要,大家要以身作則,並多多為家庭的和睦及聖召祈禱,他在風趣幽默的對答中包含著很多做人道理。在主教祝福後,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主教公署。離開之時卻有意外驚喜,原來公署內珍藏了一幅很大的油畫,描繪日本古代教難時,26位殉道者(包括了三位小童)被釘在十字架上,步武基督,壯烈捨身,場面扣人心弦。

Catherine Ng:感謝主,第一次全家一起參與堂區朝聖活動。很榮幸能獲邀作朝聖彌撒的司琴。感激大家對我的信任。整個朝聖旅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到訪路環七苦聖母小堂,導賞員李太講述,這小堂是由胡子義神父為附近的痳瘋病人而建,目的是讓他們藉著聖母媽媽與天主更接近。胡神父好像是「活聖人」,活出了仁愛精神,是我學習的模範。

覃國良:這次朝聖,透過導賞員和修女的講解,對澳門天主教歷史和所到的聖堂有了初步的認識,特別是關於活聖人胡子義神父的事跡。有幸能與李斌生主教會面,主教談笑風生,他的訓誨讓我獲益良多。還有美味的葡國餐。感謝主,也感謝培育組的安排,飽飫了我在「屬靈」及「屬世」的需要。

蔡媽媽Tracey:這次能參加澳門朝聖之旅有賴我兒子的代父母邀請。我家「大爺」已多次旅遊澳門,也曾到訪望德聖母堂參與彌撒;但今次的旅程有著不同感受—深深感到主的臨在。雖然天氣悶熱及時有驟雨,但卻帶一點微風。因著天主的恩賜、培育組及導賞員李太的安排,我們過百人的團隊,事事順利。李斌生主教的訓導,令我明白「家」的融和是非常重要,如何跟年輕人相處,也希望各位多為聖召祈禱,並為因跟隨主基督而受苦者祈禱。這次無論是行程的安排、導賞、食物,以至聖詠團都要給一個"Like"!

鄧芷凝:我很高興能以聖安多尼聖詠團身份參與朝聖活動。我們浩浩蕩蕩的抵澳後,由神師黃家輝神父在主教座堂為我們舉行彌撒,並有幸與李斌生主教會面。隨後參觀聖若瑟修院聖堂、路環九澳七苦聖母小堂、氹仔嘉模聖母堂。每個聖堂都充滿著不同的故事。雖然我是本團年紀最少的,亦碰巧身體不適及受傷,但多得天主的悉心安排,接受了很多團員需要照顧及諒解。我知道自己的恩竉是滿滿的。完成一天的澳門朝聖之行後令我獲益良多,不論是個人或是團體,澳門都是一個能在靜默與平安中與天主交談的好地方。

Page 9: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堂區資訊

09

開會祈禱後,由教理委員會主任致詞,簡介委員會的工作目的:建立一個平台讓導師交流經驗,互相切磋及借鏡,大家以更好的方法去解決所遇到的難題,更有效地廣傳主的福音。

整個聚會包含五個環節:1)「主領導」:是一個破冰活動,每人獲派一片由一張聖

相分切成五片的碎片之一,然後去找尋那持有其他四片的人,以拼成一幅完整的聖相,組成一個五人組。在找尋中,冰就破了,氣氛立時熱鬧起來。成組後,組內的五人便自我介紹,作簡單的個人分享。

2) 互動交流:在這環節,五人組作比較深入的交流,以探討三方面的問題:(a)堂區如何招募新導師?(b)堂區有否提供培訓,或交流聚會給導師?(c)堂區如何招募慕道者?

小組分享後,每組派一代表向大會報告。每堂區都有自己的獨特方法,百花齊放;讓大家可從中學習、借鏡。

3) 與不一樣的慕道班導師真情對話:在這環節中有三位資深導師作經驗分享,其中一位是吳書成神父。他指出不同班別的導師應是一個團隊,定期作經驗交流,互相提點、支持,心火才能保持,更有動力去改進及力量去面對難題。他還提到文件處理要小心,最好由專人處理比較好,因涉及私隱條例,尤其有關婚姻的文件。

4) 真誠交流:談到導師的不同困難,例如:(a)行政方面;(b)慕道者的情緒/精神/認知問題;(c)在收錄禮後才加入的慕道者之處理;(d)慕道者在班中推銷產品。每堂區都有自己的處理方法,而神父建議這些情況都應向主任司鐸報告,並聽從他的指示。

5) 神父總結:(a)最主要是讓慕道者經驗天主的愛,在遇到困難時,以關心、包容、忍耐的態度而不是批判,並以愛心去為慕道者祈禱。(b)堂區的導師應有團隊精神,不要分這是你的班或我的班,因全都是堂區的班,而所有導師同是一個團體。(c)婚姻問題一定需要交由神父處理,而方法則由主任司鐸決定。(d)要為慕道者祈禱,而最理想是為每一位慕道者祈禱。作為慕道班導師,首先應是一個祈禱者而不是講者。(e)慕道者的領洗應由導師推薦,因主任司鐸未必能認識每一位慕道者。(f)慕道班導師應專注於慕道班的目標 – 讓人們認識主, 繼而信主,而不是行政事務。(g)導師須不斷更新自己,包括信仰上的知識和靈性上的修煉。

很感恩能有機會和不同堂區的慕道班導師作經驗交流,聽取吳書成神父的寶貴意見和教導,大家獲益良多,並對多方面的問題都得到更深入的了解。這有助於面對問題時,可有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好的處理方法。感謝教區教理委員會的委員籌備這有意義的聚會。感謝主,讚美主!

慕道團導師交流聚會

6月25日下午,教區教理委員會假座九龍聖方濟各堂舉辦了一個慕道團導師交流會,約100人出席。我們聖安多尼堂有8人出席,3位慕道班導師及5位週末主日學導師。

Page 10: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堂區資訊

10

為配合教宗和教區推動的「家庭年」,並慶祝花地瑪聖母顯現100周年,聖安多尼堂今年由五月底至十月,推廣為期5個月的「聖母訪家」活動。我們邀請教友帶聖母像到家中一星期,與家人和朋友一起祈禱,分享聖經,敬禮聖母。以下是一些家庭及參與聚會者的體驗分享:

徐永康:我曾於幾年前與太太一起去葡萄牙,遊覽了花地瑪聖

母顯靈之地,還有幸結識了其中一位牧童的親人,感受到聖母的愛與包容。今年欣逢聖母顯現100周年,我得知聖安多尼堂舉辦聖母家訪活動後,感到與自己十分有緣,想藉此機會請聖母像回家,與家人,尤其是之前尚未出世的孩子一起分享這份喜悅,一同向聖母禱告。非常感謝聖安多尼堂給我們一家這個機會,我們也會謹記聖母的訊息:奉獻自己給聖母無玷聖心,每天誦唸玫瑰經,並為罪人祈禱和做補贖。

潘詩敏:得到天主的寵幸,我家有機會迎接聖母到家中一星

期。我和我家人感到非常雀躍及榮幸,但同時此次家訪差一點變成不可能的事,因我有兩位非常可愛及活躍的小朋友,擔心會損傷聖母像。

但結果在這一星期,小女每晚都提醒我一起唸聖母經,喜歡與聖母媽媽「傾偈」分享那天特別事,及祈求聖母使我家庭和睦。在今次敬禮聖母的體驗中,我欣賞小女不論睡意多麼濃,也堅持一起唸經。

還有在家庭聚會中,很感謝另外兩個教友家庭撥冗到我家,藉着聖母家訪分享聖經,這是難得的機會加深對他們的認識與了解,非常感謝天主的安排。我們聖經分享是若望福音20章19-23節,描述復活了的耶穌顯現給門徒。在此事蹟中讓我們祈求天主,使我們經驗聖神,對聖神有份親切的感受,因為是祂使我們內心平安,使我們有力量寬恕別人,接受別人,達致人與人之間的共融。希望剛成為天主兒女的我們能做到寬恕別人。

蘇家順家庭聖經分享:「 很 好 ! 所 有 教 友 都 非

常主動發言,並分享自己的見解。」

「就聖言內的不同角色設身處地,從而發現天主的愛及偉大,並幫助自我反省。」

7月9日相約在堂區作聖經分享:

谷1:1;4:30-34

教友登記「迎接聖母到家中」:聯絡堂區辦事處 25466221

歡欣迎接聖母親臨家中

「謝謝鵬哥的分享,短短的聖言用簡易的手法帶來有層次的演繹,我們真的要多加思考,犀利!」

另外當天亦介紹了兩本有意義的書給幾位弟兄姊妹。

Page 11: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教區資訊

11

主內親愛的弟兄姊妹:

我很高興與大家分享,明愛專上學院將軍澳新校舍興建工程已完成,現正逐步啟用。這標誌著香港天主教教會致力創立一所天主教大學的宏願,邁進了一大步。

因此,我誠切地呼籲大家:及時行善,無分你我,捐助金額不拘多少,但請不要延遲或推辭,因為能夠幫助他人是一份福氣與恩寵。正如聖保祿宗徒所說的:「我的天主必要以自己的財富,在基督耶穌內,豐富滿足你們的一切需要。」(斐4:19)明愛作為香港天主教區轄下的社會服務機構,與教區同屬一個大家庭,衷心希望大家以行動,全力支持明愛這「以服務大眾為己任」的家人,共同為建立天主教大學獻出一分力。

再次感謝您,並期盼您能繼續支持明愛。願主賜給您及您的家人恩寵和平安!

捐 款 方 法

劃線支票

堂區或個別捐款者請將善款以「明愛專上學院」抬頭的支票(背面注明:「籌建天主教大學」),寄交香港堅道二號明愛大廈407室香港明愛財務部。如需收據,請附捐款者姓名及地址。

銀行直接存款

請直接存入交通銀行之帳號:027-534-9-312152-8。如需收據,請將入數紙正本寄交香港明愛財務部,並於入數紙背面寫上捐款者姓名及地址。

網上捐款

請登入「香港明愛」網頁:http://www.caritas.org.hk,進行網上捐款。

湯漢樞機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明愛專上學院校董會主席 聖多默宗徒慶日

湯漢樞機於7月31日(聖依納爵紀念日)慶祝78歲壽辰後,本年8月1日起退休,圓滿結束他牧養香港教區八年的服務。衷心祝賀湯樞機生日快樂,退休生活愉快,主恩常伴!

祈福彌撒:8月5日(周六)時間 / 地點:下午3:00 主教座堂主禮:楊鳴章主教慶祝茶會:堅道明愛中心 5樓禮堂

【歡迎信友參與慶典】

祝賀湯漢樞機 楊鳴章主教履任香港教區主教

這所未來的「聖方濟各大學」,有別於其他大學,因為它不單只傳授知識,更秉承天主教的辦學理念,為同學提供全人教育,著重他們在專業道德、社會倫理、靈性信仰等多方面的培育。

新校舍建造費高達港幣8億元,過去數年得到各位教內外善心人士鼎力支持和慷慨捐助,已籌得一半經費,惟現階段尚欠4億元。適逢今年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推出新一輪5億元配對補助金計劃,這正好為上述尚有一半未籌得的經費帶來契機。新一輪配對補助金計劃;院校所籌得的首1,200萬元,以每一元配一元的等額方式獲發放配對補助金,而其餘籌得的捐款,則以每兩元捐款配一元補助金,每所院校最高上限為一億元,以先到先得方式發放。因此,我們分秒必爭地展開新一輪經費籌募,為取得一億元配對金額而繼續努力。

募捐籌建天主教大學

Page 12: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聖言啟迪

12

教宗表示:「每當事情不順時,即使難以應對,我們也要走出自己,跟隨上主。祂使我們強壯,把我們從流沙中救出,好讓我們伸出手來,舉目注視那真正愛我們的人。」

「單單走出自己還不夠,我們還需知道走向哪裡。我們應向耶穌開放自己的生命,不停留在虛幻的目標上。這些虛幻的目標向人許下安息和些許娛樂,擔保人平安並讓人消遣。之後,我們仍處在以前的孤獨狀況,因此這些都是煙火。耶穌卻為我們指出了應去的地方:『你們都到我跟前來吧!』」

教宗說:「面對生活重擔或令我們悲痛的情況,我們總是嘗試著與傾聽我們的人談談這件事,他可以是一位朋友,或一位專業人士。這樣做很有益處,但我們卻不可忘記上主。我們不可忘記向祂開放自己,向祂講述我們的生活,把人和事託付於祂。在我們的生命內可能有一些從未向祂開放的區域,這些區域處在黑暗中,因為它們從未見到上主的光。」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若某人有這暗區,就應尋找耶穌,去找一位慈悲的使徒,一位司鐸,你們要去。但你們要去找耶穌,向祂陳述這暗區。耶穌今天對我們每一個人說:『要勇敢,別向生活的重擔屈服,別把自己封閉在恐懼和罪過中,而要到我跟前來!』」

教宗說:「當事情不順利時,停留在那裡,躺在遠處不動就錯了。這似乎顯而易見。然而,要起來應對和開放自己卻是那麽困難!這不容易做到。在黑暗時刻我們自然願意獨處,反覆思量生活是多麽不公道,別人是多麽忘恩負義,以及世界是多麽惡。我們大家都知道這種情況。」

「我們有時領教過這種可憎的經歷。但如果我們因此而自我封閉,就會看一切都是黑暗的。我們甚至會對悲傷

習以為常,使其成了家中的熟客:那令我們沮喪的悲傷是一件不好的事。」

「耶穌則願意解救我們脫離這些『流沙』,祂對我們每一個人說:『來吧!』『祢對誰說啊?』『你,我說的就是你,你要來』。因此,走出的途徑在於建立關係,在於伸出手來,舉目注視真正愛你的那一位。」

跟隨上主使我們強壯

「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瑪11:28)。教宗方濟各7月9日中午在誦唸三鐘經前的講話中,反省了耶穌的這句話。

教宗接著表示:「上主等待我們,祂並不是魔術般地解決我們的問題,而是使我們因著這些問題而變得強壯;祂除去的並不是我們的生活重擔,而是我們心中的焦慮;祂不使我們免除十字架,而是與我們一起背負十字架。若我們與上主同在,每個重擔就會變得輕鬆,因為祂就是我們尋找的安息。」

「耶穌一旦進入我們的生命,平安就隨之而來,並且在考驗和困苦中也會留駐我們內。我們要到耶穌跟前,向祂奉獻我們的時間,每天在祈禱、信賴和個人的交談中與祂相遇;我們要熟悉祂的聖言,大膽地重新發現祂的寬恕,以祂的生命之糧來消除我們的飢餓。」

教宗最後勉勵信友們說:「我們要學會到耶穌那裡去,在這暑期中設法讓勞累的身體稍作休息,而且不忘在上主那裡找到真正的安息。」

Page 13: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聖言啟迪

13

「耶穌在講道時常常使用一種簡單的語言,甚至為了便於大眾理解而借用一些取自日常生活的比喻。因此,人們樂於聽祂講道,讚賞祂那直驅心靈的訊息;祂使用的語言不是那種難以理解的語言,與當時法學士們使用的語言不同;他們使用十分難懂的言詞,滿是僵硬的口氣,讓人避而遠之。耶穌則使用簡單的語言,而並非複雜的神學向人們解釋天國的奧秘。」

教宗解釋說:「撒種者就是耶穌,祂以這個比喻表明自己不是一個強制者,而是一個建議者。祂以自我奉獻而非征服的方式吸引我們,耐心而慷慨地『播撒祂的聖言種子』,這種子不是一個牢籠或陷阱,而是能結出果實的種子。」

教宗繼續說:「耶穌對我們的心靈進行一種『精神透視』。我們的心就是聖言種子落下的土地。我們的心好似一塊土地,它可以是良田,聖言可以在這田裡結出果實,但很多時候它也可以是一塊堅硬、不透水的土地。這就好似我們在聆聽聖言時,聖言像落在馬路一樣從我們身上反彈回去。」

「在良田和馬路之間還有兩種土地。第一種是石頭地,種子可以在其中發芽,但無法長出很深的根。這就是膚淺的心,它接納上主,願意祈禱、愛人並作見證,卻不能持久,會感到厭倦,永遠不能『起飛』。這是一顆沒有

厚度的心,在這樣的心中怠惰的石頭蓋過了良田,愛不持久,瞬息即逝。這種人只有在遇到困難時才會接納上主,這塊地也不結果實。」

「另一種地是荊棘地,長滿了阻礙好苗生長的荊棘。耶穌說,荊棘代表了現世的憂慮和財富的誘惑。荊棘是與天主相抵觸的惡習,窒息了天主的臨在。這些荊棘首先是對現世財富的偶像崇拜,為了自己、為了擁有、為了權力而貪婪地活著。如果我們助長這樣的荊棘,就會窒息天主在我們內的生長。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認出我們心中或大或小的荊棘,即住在我們心中的惡習,那些天主所不喜歡的紮根深淺不一的灌木;它們妨礙我們擁有一顆純潔的心。我們要把它們拔掉,否則聖言將不能結出果實。耶穌邀請我們注視自己的內心,為我們的良田而感恩,努力開墾尚未成為良田的土地。」

最後,教宗勉勵道:「讓我們勇敢地大力改造土地,大力改造我們的心,在告解和祈禱中把我們的石塊和荊棘帶到耶穌跟前。這樣做以後,耶穌這位良善的撒種者一定很樂意為我們完成一份額外工作:淨化我們的心,除去那些窒息祂聖言的石塊和荊棘。」

讓耶穌的話在我們心田結出美果

7月16日(常年期第15主日),教宗方濟各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時講解了主日福音中「撒種的比喻」(瑪13:1-23),勉勵信眾努力把自己的心開墾為一塊良田,讓落入心中的聖言種子結出豐碩的果實。

Page 14: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家庭牧民

14

只有抽時間與子女相處,以真誠和關心的態度與他們討論重要的事情,並提供他們健康的休閒方式,才能避免讓他們受到不良的影響。(#260)

教育包括鼓勵孩子負責任地運用自由,且在面對抉擇時,能夠明理且明智地作出決定。(#262)

父母亦應負責培育子女的意志,幫助子女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傾向擇善而行。(#264)

當孩子的努力獲得欣賞和肯定,並感到父母對他們的忍耐和信賴,那麼糾正過犯也有激勵作用。當父母以愛糾正子女,他們會感到被關心,以及父母肯定自己的潛能。這不是說父母必須是完美無缺的人,但要懂得謙遜地承認自己的限度,並努力改善。然而,父母在許多事情上應以身作則,包括不要讓忿怒支配。當孩子犯錯,必須糾正他們,但不要把他們視為仇敵,或是發洩怒氣的對象。成年人也要明白到有些不當行為是因個人軟弱和少不更事所致。不斷運用懲罰的方法會造成傷害,無法幫助孩子了解其行為有不同程度的嚴重性,而且使孩子感到沮喪和憤慨。「你們作父母的,不要惹你們的子女發怒。」(弗6:4;參閱:哥3:21)(#269)

我們也在家庭中,學習審慎辨別各種媒體發布的訊息。可惜,若干電視節目或廣告往往產生負面影響,削弱家庭建立的價值觀。(#274)

教育應激發「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情感,鼓勵人們走出自己的家庭,而「居住」在同一的大家庭。(#276)

性教育課程應講解怎樣以不同的形式表達愛、互相關懷、保持溫柔和尊重態度,以及學習深入的溝通。(#283)

家庭必須繼續作為信仰培育場所,向子女講解信仰的美好,教他們祈禱和服事鄰人。(#287)

天父的愛支持我們,扶助我們且使我們成長,並藉著耶穌完全的交付體現這愛;耶穌仍然與我們同在,支持我們面對人生不同階段的風暴。不論環境順逆,福音必須成為每個家庭的核心,照亮我們的旅途。家庭生活的經驗應能夠讓我們說:「我們認識了,且相信了天主對我們所懷的愛」(若一4:16)。只有藉著這樣的經驗,家庭牧民工作才能使家庭成為家庭教會,並在社會中作福音的酵母。(#290)

「加強子女的教育」《愛的喜樂》勸諭精要摘錄

反思和討論:1. 我每天有多少時間與子女談天說地?2. 對於第七章的各段摘錄,我最需要做哪兩項?3. 我遇上人生風浪時祈禱依靠天主,子女看見就學到有困難時可從何處獲得

力量。我的身教教了子女甚麼?(資料: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 —【《愛的喜樂》勸諭精要摘錄】第七章)

Page 15: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慈幼資訊

15

在我們北半球,夏季幾乎與「假期」同義。我相信很多慈幼會士及他們的協作者,都會在這段時間組織各樣的夏令營。

在這季節的中心,正好是最美妙的瑪利亞慶節:聖母升天節,實在讓人深感奇妙。

我 想 起了 一 個 關 於一 位 教 師 的古 老 故 事 。這 位 教 師 探頭 窗 外 , 面向 市 集 , 看見 他 的 學 生

克果(Haikel)匆匆走過,滿是忙碌的樣子,於是把他叫住,請他過來與老師一起。

「克果,早上你有看看天空嗎?」「老師,沒有。」「那麼路呢?克果。早上你有細看走過的路嗎?」「老師,有的。」「那麼,現在你仍在看嗎?」「老師,是的,我在看。」「告訴我你看到什麼。」「我看到很多途人、馬兒、車子和商販,來去匆匆;

農夫在取暖;男男女女熙來攘往。」「克果,克果」,老師慈祥地告誡他,「再過五十

年,一百年,仍然會有同樣的街和市集。其他的商販依舊乘坐車子到處買賣。然而我們不再活在這裡了。因此,克果,我要問你,如果連看看天空的時間也沒有,為什麼你要急忙走路呢?」

這是聖母在聖母升天節賞給我們的禮物:她邀請我們看看天空。我們不應忘記鮑思高神父在「青年之友」第一行所寫的:我的神子們啊,抬起你們的頭,觀察天地萬物。

聖母的慶節,一如她在世界很多地方的顯現,都指引著我們的生活,並邀請我們不要忘卻天堂──即使我們處身在眾多怡人的活動中,也要騰出時間休息一下,享受大自然。

歷史了。這被稱為「瓜達露佩事件」,是一連串的標記(例如不只布料及其顏色歷久常新等等,也包括人們的信德與忠貞歷久不衰),強調著聖母與天主子民的關係,並延伸至世上所有種族及文化。這是一種富有親密、臨在、溫柔、母性,並在基督之母扶持下的關係。不論是在聖母向印弟安籍的若望迪戈顯現的台培亞山,或是以不同的方式在世界其他角落顯現,最重要的就

是把她的臨在與親密,展現在她子女的信德中,並使人們因她的扶助而受感動,活出深切的信德。

從五百年前的瓜達露佩事件直到今天,聖母都願意以懷胎母親的形象,就是懷有「至真唯一、生命之源的天主」,顯示人前。這位謙遜的婢女,因天主子而存在;所以她不但要「顯示」自己,也要宣告耶穌──把祂「顯示」出來。

她就這樣成了福傳使徒,把耶穌帶到眾人和我們面前……就是今天的我們,以及世上所有的子女。

從大殿的圓頂瓜達露佩聖母是我們基督徒的助佑,她親近一眾男

女,透過她的助佑,把耶穌「展示」出來。在台培亞山,她胎中懷著耶穌,不是為她自己,而是為使世人認識祂。在華道角,多默老楞佐根據鮑思高神父的靈感而繪成的壯麗聖母畫像中,她手抱著聖嬰,把耶穌賜給我們,讓祂展示於我們眼前。

一星期後,我有幸在華道角慶祝聖母進教之佑瞻禮,在場的還有來自意大利全國及世界各地的千多名信眾。我的情感如同在瓜達露佩一樣,是一份完全的慈幼情懷,因為聖母這個為鮑思高神父深愛的名字被宣揚出來。在這同一的庭園中,有道明•沙維豪、盧華、李納德、鮑思高,以及無數的慶禮院青年,還有首批慈幼會士,他們一同生活、遊戲,在聖德的路道上邁進。

我腦海中看到,瓜達露佩與華道角之間無形的橋樑。我們在華道角,為在瓜達露佩所認識的墨西哥人祈禱。我許諾為他們祈禱,當我作此許諾時,瓜達露佩的慈幼家庭,以響亮而動人的掌聲回應。

在華道角,我清楚明白鮑思高神父的說話──「是聖母成就了一切」的意思,並確信聖母「將繼續做所有的工作。」

在台培亞山及大殿圓頂,以至無數在非洲,由慈幼會士奉獻於聖母的聖堂中,聖母都徹夜看顧著世上所有青年及慈幼會士,使他們在邁向天堂的道路上不致迷失,而在天堂上鮑思高神父等待著我們眾人。

鮑思高神父經常說:「是聖母成就一切。我確信聖母將繼續所有工作。」是她賜給我們耶穌,她的臨在、她的親密、她的扶助,促使我們眾人,時刻充滿信德地生活。

總︱會︱長︱訊︱息

我們的夏季是以瑪利亞為中心的范達民神父

「福傳使徒」最近我到過墨西哥。5月11日,我有幸帶領墨西哥慈幼

家庭周年朝聖,並在著名的瓜達露佩聖母大殿主持了大禮彌撒。我再一次看到、感受,並以雙手觸摸到天主子民的信德,以及他們對聖母──耶穌暨眾人之母的愛情。

那一夜,有另一份更特別的禮物等待我們,那就是有機會到訪保存著聖母畫像的小屋,作近距離的默想,甚至觸摸她。布料是由天然的龍舌蘭纖維織成,名叫"tilma",是一種在十六世紀簡樸鄉民所使用的斗篷。

我相信你們或多或少知道,有關若望迪戈與聖母的故事,我不在此贅述了。然而我要說的是,從1531年直到今天,天主之母的形像,以絕對神妙驚異的方式,保持印在這種布料上。即使保養得宜,布料也只能保存不超過20年。但瓜達露佩聖母的斗蓬(tilma),已有差不多五百年

Page 16: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善會分享

16

時間過得很快,2016-2017年度週末主日學結業了。6月24日(聖若翰洗者誕辰節日)舉行結業彌撒,由校監梁熾才神父主持。同學們很虔誠及投入禮儀。彌撒後,他們從神父手中接過結業証書,並拍攝大合照留念。

另外,7月8日(中華諸聖及真福慶日前夕)結業禮上,同學們在台上奮力演出,氣氛十分熱鬧,贏得熱烈掌聲。梁神父在訓話時比喻週末主日學好像一個寳藏,小朋友們在寳藏中找尋寳物。然後神父頒發獎狀給小朋友。

週末主日學開心結業

節 目 完畢後,同學、家長及導師們一齊開開心心地聚餐,享受美食。今年學生的出席率很高 , 平 均 有80%以上,而

每次都超過60人上課。9月9日是2017-2018年度的新學期開始,歡迎年滿3歲

至11歲的小朋友參加,報名請到堂區辦事處。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谷10:14)開課日期: 週末班 – 9月9日 下午2:30 影音室 主日班 – 9月10日 上午8:30 影音室

2017-2018年度主日學招生

Page 17: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善會分享

17

2016-2017年主日學結業了,這一年,導師加入了好幾位生力軍,讓教學內容更豐富。

感 謝 梁 熾 才 神父主禮今年的結業彌撒。在講道中,梁神父特別提醒我們不要隨從肉性的生活,我們要相信天主好像小孩相信

父母一樣,而祈禱就像小孩和父親談心一樣。

主日學的小朋友在是次感恩祭中負責讀經、信友禱文、奉獻禮品,還特別為聖詠設計了動作,增加小朋友對彌

撒的投入感。大家唸天主經時,小朋友更是特別起勁!

雖 然 感 恩祭不是盡善盡美,但有小朋

友 和 家 長 的真心參與,而一眾導師也要感謝聖神一年來的帶領,讓小朋友在信仰知識上有所進益。

感恩祭完畢後,隨即是頒發畢業証書。小朋友當然是欣喜的,但也敵不過滿桌子的小吃。食物都是父母精心製作或挑選,以大食會來結束為期一年學習天主之旅最叫人興奮。

李麗文

感謝聖神帶領主日學

7月9日(中華諸聖及真福慶日),2016-2017「主日兒童慕道班」在影音室舉行結業禮。那天共有數十名學員和他們的父母出席。經過導師們多月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

法,諄諄善誘,遊走數個不同課室,用聖經故事、遊戲、唱遊、話劇等多元化

方式,引導3至5歲的孩子慢慢地走向認識天主的道路。

每一個小孩子性格不同,喜好各異。好動的,温順的,濟濟一堂。但是在一小時三十分鐘的集會中,他們都聚精會神,好

奇、安靜地聆聽導師們每一句說話。導師們不厭其煩,生動演繹。使

我印象較深刻的是每次開始時,導師教導學員們開開心心劃十字聖號作祈禱,誦唸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和十誡操。

此外,當孩子參加兒童慕道班時,父母同在樓上聖堂參與彌撒,一家人善用星期天恭敬天主。

那天欣逢預先慶祝吳希義神父86歲生辰,而主日導師更帶領兒童合力製作了一張生日卡祝賀吳神父。當時,看

主日慕道兒童喜樂學習Diana Tang (A班鄧日升祖母)

著幼兒你一筆,她一劃,課室內溫馨熱鬧,充滿歡樂!

在吳神父出席慶祝派對時,數十個小朋友手持啦啦棒,唱唱跳跳,接著由Darren代表致送生日賀卡予神父。最後,同聲頌唱「生日歌」並請神父切蛋糕,大家吃吃喝喝,氣氛十分熱鬧!

但最窩心的,當我們離開派對和導師們說再見時,孫兒日升向我說:「Grandma!我們下星期再來!」經過這番話語,令我感受到天主對我們一家的愛及恩寵。

2017-2018主日兒童慕道班開課:9月17日 上午10:00

Page 18: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善會分享

18

6月24日(聖若翰洗者誕辰慶日),葡萄園召開本年度的「暑期興趣工作坊導師決志會」,為本堂暑期活動拉開了序幕。今年暑期活動和接着一年葡萄園的主題是:「天父是我爸,童樂於聖家,凝聚青年力量,光榮我們聖家。」

主任司鐸梁熾才神父和副本堂黃家輝神父亦出席會議。會上,神父聽取了葡萄園會員介紹團體的恆常聚會和活動及暑期興趣工作坊的歷史、各年舉辦的不同情況等。隨後,神父給予各位青年教導。梁神父表示,聽到這團體每星期都有閱讀聖經和生活分享,非常高興,希望葡萄園形成信仰的小團體,認識更多聖經知識,時常祈禱。耶穌當年在受誘惑時、在治病、行奇蹟時、在講道理時、在受苦受難時也時常祈禱。我們要彼此相愛,鼓勵大家在這方面不斷增進。

黃神父勉勵大家:「跟隨耶穌的人是有福的,舉行暑期班不單是為了小學生,而是將天主的福音,透過你們的服務注入其他未加入教會的小朋友心中。天主聖父十分關注我們每個小朋友,耶穌更是特別喜愛小孩子。無論是成人,大青年,小朋友,都應像小孩子一樣純潔去接受福音,生活出福音,見證福音。」

各青年導師和小導師逐一為暑期興趣工作坊作出了決志:

1. 我希望可以令學生們開心。(陳樂琳 Ada)

2. 希望可以順利地協助學生,幫助他們學習。(梁逸俊)

3. 我希望今年暑期班可以更加投入和更能去幫助其他小朋友。(張琪)

4. 希望教學生一些奉行基督「愛主愛人」的旨意,自己也繼續為天主工作。(蕭唯民)

5. 希望可以和學生開心地相處。(陳樂琳Zita)

6. 希望可以與朋友們融洽地相處,互相幫助。(陳樂瑤)

7. 支持工作坊。(陳森源)

8. 支持青年人實踐愛主愛人的使命。(程沛聰)

葡萄園「暑期興趣工作坊2017」導師決志會

9. 學習「信、望、愛」。(劉Sir)

10. 讓小導師們有所成長。(郭銘浩)

11. 盡力,用心教。(麥晉熙)

12. 盡力而為,做到最好!(李青霞)

13. 我會盡我所能參加每次活動,並積極幫助。(劉日晴)

14. 希望能夠重拾自己的信仰。(李卓龍)

15. 我盡所能去參加課程,令我的信仰更堅定,在自己各方面追求卓越。(劉日藍)

16. 在導師們旁輔助及提供協助。(曾朗亭)

17. 希望再比之前更加投入,能夠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到最好。(伍展霆)

18. 我會有耐性和準時到達。(林洛希)

19. 我要努力成為一位有勇氣的人,並且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情。(王耀南)

20. 我會每次在上課前15分鐘到,熱心服務教會。(鄧振美)

21. 感恩這幾年有幸能夠成為暑期班中烹飪班的導師,同時也能夠增加自己的信德。(甘穎欣)

22. 我希望能夠比上年做得更好,希望今年能比往年更成熟。(梁俊灝)

23. 希望可盡力支持工作坊。(黎婉靖)

24. 今年做的比去年好。能夠做到愛主、愛人、宣揚福音的目標。(Tina)

25. 希望能抽多些時間協助暑期班。(張培恆)

26. 希望能多些參與暑期班。(張嘉鵬)

27. 以心比心,同行成聖路。(麥婉珊)

28. 學習鮑聖,關愛青少年。(盧太)

天父是我爸,童樂於聖家,凝聚青年力量,光榮我們聖家。

Page 19: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善會分享

19

當 年 的 陳日君主教在堂慶感恩祭開始

前,為新會員主持簡單而隆重的宣誓入會儀式。

第一屆的會長是資深教友游蒲淑賢女士。在神師李海龍神父和會長的帶領下,各會友熱誠地以愛德協助堂區工作和推廣聖安多尼的敬禮。每月第二周星期二晚上六時定為特敬聖安多尼彌撒,所有會員出席參與並佩戴會巾,彰顯團隊精神。

之友會成立了的第七年,為了更積極和有效地推動會務的運作,成立了「行動組」和「敬禮組」。

「行動組」是走在前綫的組員,每月開會一次,集思廣益,計劃、探討、推行關愛及福傳的工作。「敬禮組」是靜態的,積極祈禱及參與活動,給予前綫組員支

記得我未領洗前,偶爾會和家人到聖堂望彌撒(因為他們都已是基督徒很久了,除了我是例外)。每當我踏入聖堂,望着聖堂內的十字架,覺得很神聖、很安詳,但有點陌生,因為我不是屬於這個家的,我只是一個客人。

在 一 個 偶 然 的 機會,我的好同學極力鼓勵我去聽福音,我先生也同時邀請我參加慕道班。得到上主的眷顧,今年我接受洗禮,進入了基督的羊棧,以後有主做我

聖安多尼之友會雯載

時光飛逝,轉瞬間已過二十載。聖安多尼之友會是1997年由當時的本堂主任司鐸李海龍神父創立的。第一屆的會員共有90人,我也是其中一份子。

持和鼓勵。在會員大會中「行動組」和「敬禮組」濟濟一堂,共

同參與,由會長匯報會務和預告活動資訊。每年舉行堂慶感恩祭,均有新會員在主教監誓

下,加入聖安多尼之友會的大家庭。記得其中一年有38位新會員同時宣誓入會,真的令人鼓舞。感謝讚美主!

在過去的20年,我們除了到訪本港的各社福機構探訪和送暖外,還前往澳門和國內去送暖。在靈修方面,之友會每年舉辦一次或兩次的朝聖旅行和退省神工。

二十年來,聖安多尼之友會能茁壯成長,除了感謝主的眷顧外,我們衷心地感謝創會神師李海龍神父,他視我們如子女一樣,給予我們親切的關懷和指導,孜孜不倦地帶領着我們,陪伴着之友會的成長。願大家

繼續努力,邁步向前,效法聖安多尼的芳表,敬主愛人。

的護佑,是多麽幸福啊!現在每當我踏入聖堂時,我覺得很温暖,因為我已

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還有各教友親切的笑容及代母的關懷。真的很感恩,成為了基督徒後,我內心非常平安,因為天主常在我心內,感謝天主!

在代母誠意的邀請,以及我先生的鼓勵下(數年前他已是聖安多尼之友會的會員),我加入了之友會,在今年聖安多尼主保瞻禮彌撒中,由斐林豐神父主持下,我宣誓正式成為聖安多尼之友會的新成員。知道之友會每年都舉辦多項的活動,包括送暖、朝聖、靈修及不同主題的講座,而每年的年終大會暨聖誕聯歡會更是我喜愛的節目。以後我的生活在主的守護下,會變得更豐盛、更有意義。感謝主!讚美主!

胡少薇一 個 新 成 員2008年新會員宣誓後與陳日君樞機主教合照

情 懷

Page 20: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善會分享

20

意思,好像把全團的表現都拖低了。但是我仍然堅持每主日跨區回這堂區大家庭参與彌撒及與團員練習下主日的選曲,因為每次在詠唱時,都令我想起天主對我們的愛,提醒我

無論在怎樣的困境下,衪都會在我們身邊。我們可敬的黃建國神父曾經說過:「唱得動聽與否、有否走音、

都不是最重要,關鍵是有否用心去唱,用心去感受歌詞中帶出的意思」,所以即使不是合格的團員,仍會放聲高歌,享受歌頌天主的美。在此多謝聖詠團兄弟姊妹的耐心教導及忍耐,我會繼續努力,懷著感恩的心以歌詠頌讚天主。

適逢今年是聖詠團成立六十周年紀念,祝願她在聖神的帶領下會務蒸蒸日上,並為主作見證。

為何會加入聖安多尼堂及聖安多尼聖詠團?

還記得五年前的一天,接到小姨的來電,問我們一家會否有興趣跟她一起到聖安多尼堂報讀慕道班,剛巧自己內心都想瞭解一下天主教是怎樣的,所以就一口答應了。經過一年多的慕道後,順理成章也領受了入門聖事,正式成為天主教徒。一個簡單的決定變成我一生的幸福。

我朋友圈子裏也有很多天主教徒,但大部分都不是經常讀聖經或参與彌撒,有些朋友問我為什麼每個主日都回教堂参與彌撒,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感恩——感謝天主給我一家的恩典。記得在慕道期間,工作上曾遇到幾次頗大的阻滯,當時每天都在祈禱希望渡過難關,奇妙

行。演出者包括莊宗澤神父、香港仔聖伯多祿堂磐石之聲室樂團、知音好友樂團、聖類斯音樂小組、聖類斯課後慶禮院,及聖安多尼堂聯合聖詠團。

音樂祈禱會以全體誦唸「奉獻給花地瑪聖母誦」作序幕,亦鼓勵大家回應聖母的訊息:悔改、祈禱、每天誦唸玫瑰經、首瞻禮七虔敬聖母無玷聖心,及奉獻自己給聖母無玷聖心。

活動聚集逾400人在聖堂,大家享受15首悅耳動聽的樂曲,選自1969至2012年間的創作期。我們聖安多尼堂聯合聖詠團獻唱兩首江神父作品《靜聽曠野有呼聲》及《愛之歌》。其他表演者揀選的江神父大作包括:《聖母痛苦》、《聖母升天》、《孝愛聖母》、《主慈頌》、《玫瑰花》、《小毛蟲》、《歌頌主名》、《上主富於仁愛》、《聖母經》、《聖母讚主頌》、《慷慨的回應》、《慈父!我兒!》及《善牧》。

大會尾聲部分包括大合唱《耶穌!請派遣我》,陳鴻基神父、聖鮑思高慈幼協進會

歌曲作品分享音樂祈禱會及鮑思高研習中心分享表演。高峰是主辦單位致送禮物予慶祝80榮壽的江神父,全場報以掌聲和歡呼。在鳴謝及致送紀念品環節後,大會以天主經及神父們降福作閉幕。

的每次都能迎刃而解,一些當時認為不可能出現的結局都奇蹟地發生了,令我確信天主的存在,細心聆聽我們的禱告,並永遠守護我們一家人。

為了延續這顆信仰心火,我和太太參加了聖安多尼聖詠團。『唔係呀嘛!』......這都是每個朋友對我決定的第一個反應,因為他們都知道我是五音不全。其實,我可以說是聖詠團裏最差的一位,每次練歌時都感到不好

江克滿神父慶祝花地瑪聖母

顯現100周年暨熙篤會江克滿神父80歲大

壽,一個演奏和詠唱江神父歌曲作品的精采音

樂祈禱會於7月9日(中華諸聖及真福慶日)假聖安多尼堂舉

Banic Fung

Page 21: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善會分享

21

陳欐明:轉眼十五年,當初只帶著一顆服從的心去接受聖母軍指派的工作,帶著信靠聖神的心去做事,帶著愛去接觸小朋友。更感激一直教導我的神師吳神父,週末主日學導師,及慕道班導師,大家繼續攜手努力。嚴銘馨:十年樹木,上主不離不棄, 巧妙的雕琢了我這朽木,繼續學習服務堂區的下一代,社會的未來主人,也為家庭的共融祈禱。李長瑛:感謝天主!我很喜歡教導小朋友認識天主,享受服務及見證小孩子的成長過程。李彩玉:我會繼續用心帶領主日學小朋友到耶穌那裏去。

Thank our dear Lord for having the opportunity to come to St. Anthony’s Church not only for the mass but to see fellow parishioners, our Church Family. Most of the time we rush and run to catch on time for our own assigned tasks and to practice before the mass. Our choir also actively joins most of the activities in the church although we are the English-speaking group. Thanks to our Chinese members who tirelessly offer their guidance. Lately we think of having something to identify our group in the public or for some celebration events. Then we decided to have a banner of our own.

Our very patient and energetic mentors; one of them is Chairman Mr. Peter Chan and the rest of the Chinese members give us willingly their support for the goodwill of the singing performance. They wholeheartedly render their cooperation unselfishly. As a member, I also give my best for the sake of our dear Lord who love us. I wanna show Him how great it is to exercise His teachings. (Forgive me

Don Bosco Choir Banner CreatedMadelene Eder

Lord, I’m a sinner.)

Here is the new Don Bosco Choir Banner designed by our member Anthonia. It is designed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s heading so that it appears informative to everyone and with the image of St. John Bosco our role model, with his perseverance and teaching to strengthen our faith. Colour combination shows beauty of the rainbow which appears stunningly attractive. At the centre is a G Clef with musical notes showing that we are engaged in singing, music and melodies. The green colour on both sides looks like a just open

curtain on a stage and my eyes rest calmly as I stare at it.

I cannot wait to hold it and expose it surely to our up-coming event;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our choir and counting more years to come. Wherever I am and whenever will be I am proud to be with Don Bosco Choir because I can use my talent God has given me. I love our banner, our name, our pride and our identity.

堂區有6位主日學導師的服務年資達5年(李長瑛、衛雄飛)、10年(嚴銘馨、傅秀芬)、15年(陳欐明)及30年(李彩玉),而其中4位於7月9日出席第53屆「兩年制教理講授訓練課程」畢業典禮,並獲教區教理中心頒發服務獎狀。

主日學導師領取服務獎狀

點 點 感 想 ……

Page 22: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反省祈禱

22

Only if we devote time to our children, speaking of important things with simplicity and concern, and finding healthy ways for them to spend their time, will we be able to shield them from harm. (#260)

Education includes encouraging the responsible use of freedom to face issues with good sense and intelligence. (#262)

Parents are also responsible for shaping the will of their children, fostering good habits and a natural inclination to goodness. (#264)

Correction is also an incentive whenever children’s efforts are appreciated and acknowledged, and they sense their parents’ constant, patient trust. Children who are lovingly corrected feel cared for; they perceive that they are individuals whose potential is recognized. This does not require parents to be perfect, but to be able humbly to acknowledge their own limitations and make efforts to improve. Still, one of the things children need to learn from their parents is not to get carried away by anger. A child who does something wrong must be corrected, but never treated as an enemy or an object on which to take out one’s own frustrations. Adults also need to realize that some kinds of misbehaviour have to do with the frailty and limitations typical of youth. An attitude constantly prone to punishment would be harmful and not help children to realize that some actions are more serious than others. It would lead to discouragement and resentment: “Parents, do not provoke your children” (Eph 6:4; cf. Col 3:21). (#269)

In the family we can also learn to be critical about certain messages sent by the various media. Sad to say, some television programmes or forms of advertising often negatively influence and undercut the values inculcated in family life. (#274)

The task of education is to make us sense that the world and society are also our home; it trains us how to live together in this greater home. (#276)

The important thing of sex education is to teach them sensitivity to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love, mutual concern and care, loving respect and deeply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283)

The home must continue to be the place where we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meaning and beauty of the faith, to pray and to serve our neighbour. (#287)

All this is an expression of our profound Christian belief in the love of the Father who guides and sustains us, a love manifested in the total self-gift of Jesus Christ, who even now lives in our midst and enables us to face together the storms of life at every stage. In all families the Good News needs to resound, in good times and in bad, as a source of light along the way. All of us should be able to say, thanks to the experience of our life in the family: “We come to believe in the love that God has for us” (1 Jn 4:16). Only on the basis of this experience will the Church’s pas-toral care for families enable them to be both domestic churches and a leaven of evangelization in society. (#290)

Towards a Better Education of Children

(Source: “The Joy of Love” Exhortation, Chapter Seven)

Page 23: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Artists That artists of our time, through their ingenuity, may help everyone discover the beauty of creation.

藝 術 家願現時代的藝術家,透過其靈感創意,能幫助每個人發現創造界的美。

反省祈禱

23 “Let us learn to go to Jesus,” Pope Francis said in conclusion. “And while, in these summer months, we seek some respite from those things that weary the body, let us not forget to find true rest in the Lord.”

In moments of darkness choose the path of prayer, patience and hope in God

Pope Francis on 9 June urged Christians not to fall into the trap of vanity in moments of pain and sorrow but rather resort to prayer, patience and hope in God. Do not be misled by the “cosmetic beauty” of vanity, but let that “joy of God” enter your hearts, thanking the Lord for the “salvation” he grants us. Pope Francis made the exhortation in his homily at Mass Friday morning, in the chapel of the Casa Santa Marta residence in the Vatican.

Reflecting on the first reading from the Book of Tobit (11:5-17), the Pope went through the story of a father-in-law and a daughter-in-law: Tobit, the father of Tobiah who became blind, and Sarah, Tobiah’s wife, accused in the past of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 death of some men. The Pope explained it’s a passage in which one understands how the Lord carries forward the “history” and “the life of persons, including ours”. In fact, he said, Tobit and Sarah lived through “bad times” and “good times”, as “it happens in an entire life”. Tobit was “persecuted,” “teased” and “insulted” by his wife, who after all, the Pope said, was not a bad woman, because she had to manage the house as he was blind. Even Sarah was insulted and suffered much. Passing through some very bad times, both of them, the Holy Father said, thought “it’s better to die.”

“We’ve all been through bad times, though not as bad as this, but we know how it feels in times of darkness, in moments of pain, in times of difficulty, we know. But then Sara thinks, ‘If I hang myself, I will make my parents suffer.’

So she stops and prays. And Tobit says, ‘But this is my life, let’s go ahead’ and he prays. This is the attitude that saves us in bad times – prayer. Patience – because both of them are patient with their pains. And hope – that God will listen to us and help us tide over these bad moments. In moments of sadness, little or much, in moments of darkness, prayer, patience and hope. Do not forget this.”

There are also bright moments in their stories but the Pope stressed it is like a “happy ending” of a novel.

“After the test, the Lord comes close to them and saves them. But there are some beautiful and authentic moments, not with beautiful makeup that everything is artificial, all fireworks which is not the beauty of the soul. And what do both of them do in the beautiful moments? They thank God, broadening their hearts with prayers of thanksgiving.”

The Pontiff exhorted all to ask themselves whether in various phases of life we are able to discern what is happening in our soul, aware that the bad moments are “the crosses” and that one needs “to pray, to have patience and have at least a bit of hope.” One must avoid falling into “vanity” because “the Lord is always there” beside us when we turn “to Him in prayer” and thank Him for the joy that He has given us. Through discernment Sarah realized that she should not end up hanging herself; Tobit realized that he had to “wait, in prayer and in hope for the Lord’s salvation.” Pope Francis invited all to re-read these passages of the Bible:

“While reading this Book, let us ask for grace of discerning what happens in the bad times of our lives and how to go on and what happens in the beautiful moments and not be misled by vanity.”

Holy Father’s Prayer Intention for August八 月 份 教 宗 祈 禱 意 向

Page 24: 梁熾才 牧職感言:為病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送聖體 · 件奇妙的事。這位病人是一位中年的婦人,我兩年前應一位教友 的請求去探望她。之後,我便邀請送聖體員會安排會員為她送聖

Liturgy activities for the month of August 2017

Shepherd Flock’sDialogue

Saint Anthony’s Church Parish Newsletter No. 564

4th AugustFirst Friday of the monthFeast of Sacred Heart of Jesus Mass8:00pm (Chinese)

6th AugustFeast of Transfiguration of Our Lord

13th August19th Sunday of the Year Infant Baptism6:00pm Mass (Chinese)

16th AugustCommemoration of All Faithful Departed Mass6:00pm (Chinese)

This passage, from the day’s Gospel reading on 9 July, w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Pope Francis’ reflections ahead of the Sunday Angelus.

Jesus, the Pope said, addresses this invitation to everyone, without exception, who feels weary or burdened by life. “Jesus knows how hard life can be,” he said. He knows how many things can cause our hearts to grow weary.

In the face of all these burdens of life, the first word of Jesus’ invitation is “Come.” When things are going badly, Pope Francis said, it is a mistake to remain where we are. Although this might seem evident, he continued, it is natural in moments of darkness to turn in on ourselves, to brood on the injustices of life, the ingratitude of others, or the wickedness of the world. But Jesus wants to pull us out of this “quicksand.” The way out is in the relationship, in reaching out our hand and lifting our gaze toward the one Who truly loves us.

But going out of ourselves is only the first step, the Pope said: we must also know where to go. In life, many of our goals can be deceptive, promising us rest and distracting us for a while, but ultimately leaving us as alone as when we started. They are like fireworks. And this is why Jesus says, “Come to me.” We often turn to others in

times of difficulty – we must not forget to turn to Jesus, to open ourselves up to Him, and to entrust our difficulties to Him.

The Lord is waiting for us in order to help us, but this does not mean He will magically take away our difficulties. “Jesus does not take the Cross from us,” the Holy

Father said; rather “He carries it with us.” When we come to Jesus, we receive peace, a peace that remains even in trials and difficulty. The Lord Himself promises this to us, repeating again at the end of the day’s Gospel reading, “Learn from me… and you will find rest for your life.”

Reflect on God’s Word with Pope Francis

Find True Rest in the Lord“Come to me, all you who are weary and are burdened,

and I will give you rest.” (Matthew 11:28)

20th August20th Sunday of the Year

27th August21st Sunday of the Year

Events for St. Anthony’s Church*Holy Hour of Eucharistic Adoration (every Thursday evening 7:00pm)*St. Anthony’s Day (every Tues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