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期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 情境教学课例研究 ·...

13
卷首语 4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 情境教学课例研究 ——聚焦课堂教学,深化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一)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聚焦课堂教学,推进新一轮课例研究 1.湖北省校本研究协作课题的重要启示 (1)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聚焦课堂教学) ——“两个基本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实施五项举措 ①推进行动策略——推进校本研究六大策略; ②创新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内容,构建学习型组织; ③重构教研文化——让教师活出生命的意义,让学校从内部发生变化; ④打造研修平台——构建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教学应用平台 ⑤形成研修成果——以自增长方式,构建新课例研修教学资源库 (3)进一步推动校本研究的深入发展 面上推广(扩大参与面);点上深化(推进新课例研究实验) 2.聚焦课堂教学与新课例研究实验 (1)进一步深化校本教学研究 全国第四届“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化校本教学研究” 中小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和问题(朱慕菊) □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内容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环境的标准;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教育内容的课程 资源。 □教学组织:为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参与设计机会;教学策略的选择;互动的意义;引导合作学习,关注学习共 同体的形成;对学生差异的关注与指导;对权威的认识,对民主的理解。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科书对课程标准的呈现;教科书内容设计与实施要求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Sep-2019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

情境教学课例研究 ——聚焦课堂教学,深化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一)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叶 平

一、聚焦课堂教学,推进新一轮课例研究

1.湖北省校本研究协作课题的重要启示

(1)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聚焦课堂教学)

——“两个基本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实施五项举措

①推进行动策略——推进校本研究六大策略;

②创新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内容,构建学习型组织;

③重构教研文化——让教师活出生命的意义,让学校从内部发生变化;

④打造研修平台——构建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教学应用平台

⑤形成研修成果——以自增长方式,构建新课例研修教学资源库

(3)进一步推动校本研究的深入发展

面上推广(扩大参与面);点上深化(推进新课例研究实验) 

2.聚焦课堂教学与新课例研究实验

(1)进一步深化校本教学研究

全国第四届“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化校本教学研究” 

■中小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和问题(朱慕菊):

□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内容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环境的标准;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教育内容的课程

资源。

□教学组织:为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参与设计机会;教学策略的选择;互动的意义;引导合作学习,关注学习共

同体的形成;对学生差异的关注与指导;对权威的认识,对民主的理解。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科书对课程标准的呈现;教科书内容设计与实施要求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和开发者;开发、搜集和使用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下传递和共享课程资源。

□教学评价:对学生理解水平的观察与判断;内容选择与呈现的适宜性;教学组织形式的适宜性;教与学互动的

有效性。

(2)聚焦课堂教学,拓展课例研究

■聚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课例”和“课例研究”予以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课例”就是在课堂教学研究(即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以描述和再现方式,获得问题解决

的范例(例子),它涵盖了上述课堂教学研究的各项内容。

■基本认识

——教育科学是“启示科学”,“上课”不可被复制,只能受到启示。“课例”就是把“上课”的设计、实施过程

和结果以描述的方式记录下,为自己和别人提供各种启示。

——课例研究不仅要“重过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也要“重结果”(形成给自己和他人以启示的范例,即新的

教学课例)。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用新课例将课堂教学导向有效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课例呈现的不是某一种僵化的模式,而是强调教学方法和应用模式的多元化、多样性,重点解决新课程

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

——课程资源本身并不能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反映新课程理念的是教学课例。教师研究资源的重点不是开发课件

和教学素材,而是强调如何应用课程资源,同时开发和共享合适的情境资源和评价资源等。

(3)教学课例外延的拓展

表 1-1 从新课程课堂教学需求角度重新定义课例和课例研究

课例类型 说明

1.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课例 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2.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 在具体的、有逻辑联系的复杂情境中,评估

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

3.课程资源应用方式的教学课例 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应用示例

4.“如何上好某节课”的教学课例 多元化多样性教学模式应用示例

二、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法

(说明:由于目前获得的资料有限,以下蓝色文字内容主要引自罗杰斯教授的 PPT 讲稿《当前学校课程的演化——

如何协调学习质量和教育公平》。其余内容均为我们的理解和思考,以及根据我国中小学实际情况,提出的实验研究建

议。) 

1.背景

■2007 年,联合国教科文首席专家、比利时教育学者哈维尔∙罗杰斯(X.Roegiers)教授引导了“以能力为导向的课

堂教学”讨论,提出了一种“整合教学法”——以能力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 

(1)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⑴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学生并没有能掌握继续学业,或进入社会职业生涯所需的基本知识。 

——优等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各项改革,打着“进步”的旗号,被引进学校,号称面向所有学生,但实际

上只能针对学习优异的学生)。 

——学校加剧了“不当成功”和“不当失败”。

(2)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将改革的新事物引进学校过于迅速,且缺乏实施的必要条件(各种新的教学理论、学生中心、合作学习)

——学习被“雾化”得过于琐碎,缺乏意义关联(例如:从满堂灌→满堂问)

——评估标准只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为其本身而评估,而是作为可以支配的资源解决具体的

问题;目前的考试并不能评估学生的能力,而只是用来说明学生的产出值和老师的期待值之间的差距)。 

(3)问题引发的后果

——教学者变得无所适从:他们并不能很清楚知道应该以何种方式来组织教学。

——对“参与性的教学方法”理解有所偏差,导致教学者削减“教”的角色,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参与。但实际上,

只有最优秀的那部分学生能参与进来。

——教学者无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重新陷入传统的评估标准(限于知识和技能)。

(4)对问题的分析

——目前多数学校采用的是目标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目标非常具体,并且不复杂。 

——人们经常谈到对基于能力的教学法(APC)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法中能力的界定,显得复杂且不具体。(“横

跨”能力)。

——当今的学校并没有能够把这种复杂综合性与具体性结合起来,融入教学目标,从而构成大纲的基础。

□实例 1 

——统计出当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具体、不复杂)

——均衡地摄入营养(复杂性、不具体)

——以给定的食物为基础,拟定一份营养均衡的菜单(具体、复杂性)

□实例 2 

——根据化学测试结果,判断雨水的酸度(具体、不复杂)

——保护当地的环境(复杂性、不具体)

——在特定的背景下,针对酸雨问题,策划一场宣传活动(具体、复杂性)

2.基本观点

(1)如何理解“能力”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个体通过内化的方式,支配整个资源体系(知识与技能),用来解决其中的情况—问题的能力”(罗杰斯

Roegiers,2000)。 

■这种“能力”可以理解为“运用知识在复杂情境下解决具体问题。” 

(2)“能力”与“情境”

■各种能力只能根据情境才能被确定。能力和知识都同样可以确定在一个社会和自然背景的情境中。情境的概念

于是就变成了学习的中心因素。……学科内容与其他资源一样,它本身已不再是学习的终点,它变成了服务于处理情

景的工具。(Jonnaert2002a:76‐77)

■情境的重要性其实就是把一种“好的意义”带回到课堂,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设法把问题的背景解释清楚,

使得学生不能把这个问题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同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只有通过情境才能与来自日常生活经验中

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走出校门后才能够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一系列的问题,至少能够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生存下

去。

(3)“能力”的特点

在当前许多教学方案中,能力只是一种装饰性的语言,或者并非来自于课程的主动设计。 

■首先,能力必须具有复杂性。 

——罗杰斯认为:“不存在抽象的能力,也不存在从抽象中发展起来的能力。学生的能力,需要在复杂情境中得

到发展,并在复杂情境中得到评估。”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强调把所有的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设计在具

体的、有逻辑联系的复杂情境当中,然后把学生放在这种情境当中去体验问题的由来和问题的本质。然后根据新掌握

的概念知识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教学问题上,罗杰斯在 25 个国家做的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建立各种特定教育内容的情境教学库,根据一个个

教学内容设计情境,然后把情境方案经过同伴互相研究、梳理、修改,把这种教学过程中设置的多个既彼此相关又相

对独立的复杂情境称为“情境族”,把它放进库里去。每个学科积累了 1000 多个情境教学库(即 1000 多个教学情境

课例)。

■其次,若要能够被评估,能力就必须能用具体的形式进行描述。 

——罗杰斯提出,让学生要掌握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定义,就要找出这个概念和定义最核心的能力,并且用具体的

问题表达出来。在一个学科的一个水平段上,设置的能力目标不要太多,有 3 到 4 个目标足够了。 

——罗杰斯在非洲的一些欠发达国家做的一些案例,就是在某个学科里,在某一个内容里只找两个到三个能力目

标。他说你不要找得太多,找多了老师搞不清楚,老师记不住,找出两个或三个最核心的学科的能力。 

3.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法

(1)基本理念⑴

——教学内容不局限于只传授知识和技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重视各种情境下的应变能力。

(2)定义: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构思导向能力的教学方法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能力的界定必须是既复杂性,又很具体,每种能力都与一个系列的情景相对应。 

——针对所有学生都应该达到某预期,这些能力要与该预期相对应,重点是导向每个学生如何应对各种整合情境。 

——把如何引导教学的主导权交给每位教学者,自主选择最有效、最适应自己的教法。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应该在整合情境的基础上展开。 

 

■整合情境教学示例模块 1:语文学科——阅读与写作 

□目标能力:以一份十多行的书面资料为依据,拟写半页左右、针对具体情境下的一篇论证型短文。重点放在对

原始文章的理解上(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相应书面表达的能力)。

招聘通告

位于广场上的一家旅馆,因临时需要(7-8 月间)招聘一位负责接待顾客的职员。

招聘标准:

——掌握国语

——法语口头、书面表述准确(水平 3)

——善于交流沟通

——可以周末全天上班

请将申请信寄至吉布提 426 号邮箱

题目要求:

有四位应聘者应征(展示四封申请信)

请挑出其中两位应聘者;写一封简短的回信(8-10 行),告诉他们是否符合要求,还缺哪些相关信息,等等。

请给宾馆经理写一份汇报总结信(15 行),将两位应聘者加以比较,提出选择意见。

(3)能力导向整合情境教学法的关键特征

■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调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对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境(从效果考虑:学生只有在具有代表

性的各类情境中,反复应用所学内容,才能将其牢固的长期掌握)。

■必须放在各种复杂情境下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所得(从公平性考虑:教学中使用的方法,只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

参与其中,才是公平的。尽管小组教学很有成效,但仍要确保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得到足够的练习训练。)

4.整合情境教学与评价改革趋势探讨

(1)从 PISA 测试看能力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

PISA:由 OECD(经济合作组织)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

PISA 计划在 32 个国家中抽选 26.5 万个 15 岁青少年,以纸笔测验衡量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每份

测试题由多项选择与开放式问题组成,希望了解各国初中学生是否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终身学习奠定

基础。PISA 是一项定期的动态监控方案,每三年开展一次评价。2000 年,首次评价在 43 个国家中展开。目前,已有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62 个国家签订协议参加 2009 年的第四次评价。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尚未参加这一项目。 

■PISA 阅读素养测试

□PISA阅读素养评价标准(重点指向了信息素养的培养) 

——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否从所阅读的文字资料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理解信息的能力:阅读后,能否从阅读的资料中正确地解释信息的意义。 

——思考和判断能力:能否将所读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连结,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2000 年 PISA 阅读测试样题:涂鸦

【阅读材料 1】为了去掉墙上的涂鸦,这次已经是第四次清洗学校墙壁,这真的使我气极了。创作本来是值得欣赏

的,但创作的方式不应该为社会带来额外的开支。专业的艺术家不会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大街上,是吗?相反,他们会

通过合法的展览来赚取收入。

我认为楼房、篱笆和公园的长椅本身就是艺术品了,在它们上面涂鸦,只会破坏其风格。我真不明白这些可耻的

艺术家为什么在其“艺术品”被一次又一次的清理后,还要不断地被乱涂乱画。

【阅读材料 2】社会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如公司的标志,还有矗立在大街两旁的各种扰人的大型广告牌。

它们是否获得大众接受?没错,大多数被接受。而涂鸦是否获得大众接受?有些人会接受,但有些人则不接受。

谁最终负担广告的费用?对,就是消费者。那些树立起广告牌的人事先有没有向你请示?当然没有。那么,涂鸦

者应该要事先请示吗?请想想数年前在商店里出现的格子花服装和滑雪服饰。这些服饰的图案就是直接从多采多姿的

墙上偷来的。可笑的是,这些图案竟然被欣然接受,但是那些有同样特色的涂鸦却被认为是讨人厌的。

现在要做艺术真的不容易。

【回答问题】

1.这两封信的写作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发现需要的信息)

2.为什么【材料 2】会提及广告宣传?(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

3.不论你同意哪个作者的观点,你认为哪一封信写得比较好?请根据两封信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进行解释。(对

好的写作风格的理解和评价)

4.你同意哪一封信的观点?请参照两封信的内容,用自己的话作答。(联系自己的认知,提出自己的观点)

□附:我国《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 

(二)阅读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

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反思: 

——事实上,我国新课程改革后,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的内容改革,都已经不断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

演进,逐步加大了复杂情境下的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比重。 

——然而,从中学到小学的课堂教学,多数教师还停留在重视知识传授、训练和考核,还没有找到知识应用(即

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并没有能够把这种复杂综合性与具体性结合起来融入教学目标,在每天必须面对的课堂教学

中,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由教师自己进行整合情境教学设计,在教师中开展能力导向的情境教学课例研究,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

途径。 

■实例 1:2007 年武汉市中考语文题 

■实例 2:2006 年黄冈市语文中考题 

6.认真观察姓名《三代人赶集》的一组漫画,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3分)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实例 3:2007 高考语文试题(湖北卷) 

六、(12 分)

20.右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微。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

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

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微,

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合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

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 30 字。(4分)

 

■实例 4:2007 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全国卷) 

36.(17 分)图为某城市两大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

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9 分)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

么?(8 分)

(3)整合情境教学与考试评价改革

■罗杰斯的试验表明:整合教学法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赞同与参与,它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如果理顺了大

学的要求与中学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实现双方的平滑对接,整合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学生的高等学校录取率方面的效

果也是相当出色的。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如在喀麦隆,2004 年他们对 300 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150 所学校为一组,共分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

组是实验对象。实验学校又被分为两小组,一半学校没有推行整合模块,单纯进行查漏补缺,另一半借助整合模块进

行查漏补缺。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学校需要重修的学生比率为 36%,单纯进行查漏补缺的学校需要重修的比率为 26%,

进行整合模块的学校需要重修的比率仅为 19%。在通过初中升学考试的比率方面,这三组学校的数据依次是 34%、40%

和 47%。同样的,2006 年 6 月,在吉布提全国范围内,对小学六年级(非整合教学法)和五年级(整合教学法)的学生进

行了同样的入学考试。前一批学生通过率为 54%左右,而后一批学生的通过率达到了 78%。

5.能力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实施 

(1)整合模块和整合情境教学实施①

——在推行整合模块时(通常时间为一周),不要引入任何新的“资源”性知识(即知识和技能)。

——在这一周内,每个学生都要体验整合情境,包括各学科内或跨学科的。

——这些整合情境可以成为整合教学法的一部分,或者作为阶段性的评估。

(2)整合情境教学法的优点

——包容性:以现行的教学方法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学习阶段,不对任何教学实践妄加质疑,不太主张对教师

的教学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强制改造(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课程设置结构简单(能力导向与目标教学法互补)。 

——“教—学”过程和评估紧密相联(即最终要达到的预期),评估方式本身考虑到公平性。 

6.整合情境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的实际应用设想

——整合模块的分阶段实施,难以简单照搬到我国现行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中。

——根据各学段各学科教学目标,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对象,设计不同的整合情境模块(小模块和中等模块),

分别用于改造“课堂作业”和“单元练习”教学环节,逐步增强“课堂作业”、“单元练习”的能力导向,以及对能力

的评估取向。

——在教学方法中,依然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能力评估,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

自己教学方法的不当(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进一步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当学生的学习方式、课

程的设计和评估的体系都是基于情境、关注能力的,这将使教师在不自觉当中慢慢转向新的教学方式。

——因此,目前将整合情境教学法引入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并非对现行教学模式的“颠覆”,而是作为一种有效

的补充形式,逐步增加对学生能力训练的比重,逐步改进现行课堂教学方式。

(1)实例分析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本单元除课文外,综合练习“语文园地”类似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容易对每位所有同学的“能力”进行可

靠的评估。

■分析 1:整合情境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异同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整合情境法

相同点 创设情境、主题探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点 问题相对开放,缺乏针对所有

学生的恰当、有效和可靠的检测和

评估。其课例文本偏重于研究性学

习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

问题相对收敛,具有切实可行的较

为可靠的能力评估方法(今后探讨),

其课例文本偏重于通过若干问题对学

生进行能力验测和评估。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现行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考察,多在《同步解析和测评》里以课堂作业和单元测验方式进行:

■分析 2:整合情境法与现行课堂作业、单元测验模式的比较

现行课堂作业和单元测验模式 整合情境法

相同点 提出具体问题,对全体学生进行考查。

不同点 主要围绕本单元课程的内容,

进行知识性测验。

创设与本单元课程文本内容不尽

相同的复杂情景,对学生应用所学关键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课堂作业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单元测评的第七题分析:

该题属于拓展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合情境因素,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能力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二)阅读: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

达方法。”

■分析 3:

1.题目缺乏在复杂情境下对能力评估的可靠标准(后详)。

2.更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小学多数教师缺乏对这种整合情境作用的深入理解,自行设计和自觉地运用这种形式来

组织能力测评。

(2)在单元测验中补充整合情境能力测试

■设计整合情境教学测试题,对能力进行补充评估

第八题:

□模块设计:汤莹滨(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 

□《语文课程标准》(3‐4 年级):(五)综合学习: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

问题。 

□目标能力: 

阅读简单的文字,针对情境进行判断和比较,在理解的基础上写作一篇短文。 

□整合情境设计:结合本单元主要内容(世界文化遗产)创设情境 

阅读以下有关黄石市的三处风景区简介:

     

 

卷首语 第 4 期

责任编辑·版式/小语 

1.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黄石市西南 20 余公里处的大冶湖畔,发掘出自西周至西汉的采矿井、巷 360 多个,古代冶铜炉 7 座。它发现于 1973 年,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观后赞叹不已,并被誉为“这是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一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1982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西塞山座落在黄石市东部,三面环江,唯有一脉纤立山梁与千里楚山相接,素有长江中下游门户之称。从山形山势来看,西塞山壁立江心,横山锁水,危峰兀突,雄奇磅礴。从战争意义来说,是江上要塞,能攻能守。自东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一百多次较大规模的兵争都发生在这里。较著名的战例有: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李自成大战清军、铁索横江等。西塞山蕴含丰富的古代文化。唐代诗人张志和就曾留下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情画意。

3.东方山位于黄石市区西部,三峰鼎足而立,各具特色。东方山山不高而树茂林深,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草、木本植物繁多,森林覆盖率面积达 90%以上,是黄石城区中最大的林区。东方山代远年长,早在春秋时期东方山山脉的长江之滨就出现了一座以狩猎器具命名的小城“鄂”。西汉武帝年间一代旷古奇才东方朔曾结庐于此,采药炼丹,布施于民,东方山也因其姓氏而得名。东方山目前已成为集佛教文化和风景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2003 年 2 月被评为国家AA 级旅游风景区。

根据上述介绍,你认为较为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黄石风景区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篇不超过 50 字的短文,说出你选择这个景区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你选定的这个景区写一句“申遗”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标准 

C1

内容合理

C2

语言表达

C3

书面

1

选择的景点合适 1.三分之二的句子表达

准确

2.句子通顺

3.无错别字

无 涂 改 标

2

理由充足,答案有一定

根据

3

概括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