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樵夫 周志华 在岁月中浅吟低唱 贵客 ... - swcf · 青纱 qingsha 3 版 责任编辑...

1
青纱 Q ingsha 3 责任编辑 高则平 2018 3 2 版式设计 于峰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第 1767 期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的 年货都准备差不多了。大人们闲下 来,才有时间同孩子们一起制作春节 的花灯。 那时,生活贫困,物质条件有限, 做不出那些精致的花灯。大人和孩 子们就在有限条件下就地取材,制作 能够做出来的灯笼,把过年的味道烘 托得浓浓烈烈。制作“花灯”,能用的 材料都会拿来使用,废旧的铁丝、丢 弃的木条,修剪下来的树枝,还有一 些植物的秸秆等等。 爷爷是一个手很巧的人,什么东 西到了他的手里,捏吧捏吧、弯吧弯 吧,就能做出很精巧的东西。每年到 了年根,他的身边就会集聚一群孩 子,拿着各式各样的材料,要他做灯 笼。他总是笑吟吟的,给这个做一盏 荷花灯,给那个做一盏鲤鱼灯;用铁 丝弯一个五角星形的灯笼,糊上红 纸,点燃蜡烛,孩子们提着走在街道 上,像一颗颗星星在闪烁;用木条制 作成宫灯,蒙上一层薄薄的纱,悬挂 在房梁上,或者窗子前。蜡烛点燃 了,透出一种朦胧的光。年的味道, 一点点溢出来。 裱糊灯笼的纸张,也是多种多 样。用彩色的纸糊上,点燃蜡烛,会 透出彩色的光,从不同侧面看过去, 会有不同的效果。用白纸糊上,点 亮,透出一片明净之光,提在手里,在 夜空行走,像月亮、像星星,闪闪烁 烁、绰绰约约,幻出一片迷人的景 致。如果条件好,而又有点绘画基 础,可以买几尺生宣或者熟宣,用一 支狼毫,点点染染、勾勾勒勒,绘出极 简洁的画,蒙在宫灯上,那就是一幅 立体的画。悬挂在屋内,或者门楣两 边。白天,就是一幅中国画,夜晚,还 是一幅画。只不过,那些花鸟虫草, 山水人物,都是举着烛光,从故事里 走出来的。 虽然出自山里人之手,各种各样 的灯笼,还是有模有样的。所以,很 多比较结实的灯笼,过完年,就收藏 起来,留待明年,还有许多未了的愿 望。只不过,那些灯笼和越来越多的 希望,需要重新装裱,修旧如新。 马上要过年了,孩子们的灯笼 都已经做完。夜幕降临,大街小巷 到处是游走的灯火,红的、绿的、白 的、彩色的;有啼叫的公鸡、有跳跃 的鲤鱼、有盛开的荷花、有又圆又大 的西瓜……那是孩子们提着灯笼在 年味越来越浓的山村里,行走。一盏 一盏的灯,点亮一双又一双黑色的眸 子,点亮了沉寂一年的夜空。 大人们开始做“冰灯”了。白天, 从水井里挑回来两桶水,满满的,放 在院子里冻着。第二天早上,水桶里 的水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把那些尚未 结冰的水倒掉,拿到屋子里,放在火 炉上烤。一会儿,薄冰沿着铁皮慢慢 融化,再把水桶拿到院子里,倒扣着, 轻轻把水桶拿下来。地上,一个晶莹 剔透的冰灯,就出现在眼前。一个、 两个、三个、四个,一般家庭都会做四 个冰灯。两个放在屋门口,两个放在 大门外。晚上,在里面点亮红色的蜡 烛,小小的烛火在冰灯里面跳跃着, 透过一层薄薄的冰,散发出一种笼着 红晕、盈着清幽的光来。远远看过 去,一条长街,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 两盏这样的灯火,顺着山势,蜿蜒到 夜空里。你真得怀疑自己的眼睛,是 否真的来到那“天上的街市”了。 长大后,去过很多地方,从未再 见过这样的冰灯。我想,那应该是我 的那个小山村、那个小山村里的人们 独创的吧。 塞外的天气很冷,那个时候,比 现在还要冷。冰灯会在家家户户的 门口点燃很长一段时间,把人们对年 的怀恋,一点点拉长。眼瞅着初五过 了,初十也过了,转眼就是正月十 五。那是吃元宵、闹花灯的日子,山 里人的兴趣又转移到“撒灯”上了。 撒灯是我们这里特有的一种庆 祝方式。正月十五那一天,大人、孩 子很早就集聚在一起,有的张罗废柴 油、煤油;有的到处寻找玉米芯,破旧 的毡头、布条。孩子们则跟在大人们 身后,跳着、闹着、起哄。天刚一擦 黑,年轻的小伙们就提着装满柴油、 煤油的桶,挎着装满玉米芯、破毡头、 旧布条的筐子,出发了。 小伙子们摸黑爬上南山山顶,把 那些玉米芯、破旧的毡头、布条蘸上 柴油,点燃,沿着山脊撒下去。三步 一个,五步一个,一会儿,蜿蜒起伏的 山脊,就亮起了点点灯火。一点,两 点,三点……点点灯火串联在一起, 在漆黑的夜空,格外醒目。全村的人 都集聚在村头眺望、欢呼、雀跃。点 点灯火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在起伏 的山脊,宛如一条长龙,在游走、跃 动、飞腾。不一会儿,又一条山脊被 点燃了。又一条龙,闪着光、耀着眼, 向这边游动。瞬间,两条耀眼的巨龙 在那最高的山头聚首了,腾空跳跃, 摇头摆尾,映红了南边的天空。渐渐 的,龙尾的火光暗淡了,龙的身躯似 乎蜷缩在一起。最终,灯火熄灭,两 条巨龙隐入了漫漫夜空中。天空又 恢复了往日的沉静。 有几点灯火,慢慢移动,萤火虫 一般,从山上下来,越来越近了。 村子里的人,也渐渐散去。黑夜 吞没了一切。连绵的山,沉默的树 木,一个个打着瞌睡的院落。只有村 边的小河醒着,被几点灯火照亮了, 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村子有几 扇窗还亮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明天,一个漫长的假期结束了。 年的味道,被收进了仓里,储藏在坛 坛罐罐里,等待下一个年的到来。 在岁月中浅吟低唱 王樵夫 —闪小说集《光阴谣》序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有吟咏节 气的诗句。每一个节气,在不同的诗 人笔下,风物各异,姿态万千。如诗 人徐铉笔下的“春分”,月影在绿野上 徘徊,雨脚在柳岸上轻落,春燕在杏 花中斜飞;诗人张继笔下的“清明”, 春草青青,万顷田亩,几处新烟;诗人 白居易笔下的“白露”,凉风吹叶,无 人解爱,更绕衰丛。徐铉笔下的“小 雪”,寂寥闲坐,鬓染斑霜,流年无 奈。而今,赤峰市的“闪小说”作家 们,出版了国内首部以节气为主题的 闪小说集《光阴谣》。 闪小说往往撷取生活中的一朵 浪花,或者是抓住生活中某一“闪光 点”,材料十分有限,却能在方寸之 地,积聚起巨大的爆发力,彰显艺术 魅力,显现艺术高度。当中国二十四 节气遇到微型、新颖、巧妙、精粹的闪 小说,将会发生什么?当国学、民俗, 回归、传承,落到实处,她又该是什么 样子呢?我们从《光阴谣》的成书中 可窥一二。 2016 年夏至时节,“栖息地微刊 群”迟占勇、江南雨等人在群中发布 “英雄帖”,招贤纳士,倡导“节气”同 题文学创作,采历代百家之长,融农 事二十四节气,既传承中华传统,又 能赋诗撰文、修身养性。自此,倏忽 一载,廿四轮回,节气历尽,天道酬 勤,迟占勇、江南雨、谭志刚、吴国丽、 蒲公英、素心、高占江、青华、北春、舞 语、江桅等高手云集,华章迭出,泱泱 成书。江南雨为此书起名曰《光阴 谣》。 一曲《光阴谣》,如同廿四个音 符,或悠长绵细,或慷慨悲凉,或亦庄 亦谐,唱响岁月的沧海桑田;每个人 在相同的节气里,却有着不同的故 事。每位作者站在岁月的门槛,以不 同的心情回望来路,娓娓写尽了人生 的苦辣酸甜。“光阴谣,如初见。让过 往,盛开成花。” 中国闪小说协会理事、闪小说名 家迟占勇将二十四节气与闪小说结 合得丝丝入扣。迟占勇深谙闪小说 之道,写得风生水起,文笔老到,技艺 纯熟,尤其在结尾处,总是出乎意料, 细品又在情理之中。他的《立春》《雨 水》《惊蛰》《芒种》等篇什,既有“阿公 阿婆,割麦插禾”般的农村大地的神 韵描写,也触及一些当下农村的现实 问题。他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体 验,描写亲切自然,朴实无华。如《立 春》里四个孩子摆腰扭胯,用身体摆 出“春天来了”四个大字,展现了农村 充满活力的一面,作品充满了积极向 上的正能量,摆脱了一些农村作品中 的“凋敝 、荒凉”的窠臼。再如《芒 种》,接地气,乡土气十足,能让人闻 得到“土腥味”,寥寥四五百字,就勾 勒出了一个“草长莺飞”的“乡野童 话”。还有《大雪》及其他几篇,看似 平静如水,实则无声处有惊雷。迟占 勇把这些情节不露声色地融进了 500 余字里,结尾总是给读者一“闪”,闪 出了人们对岁月的缅怀,对美好生活 的憧憬和向往,让人掩卷沉思。 谭志刚的节气闪小说,从《立春》 到《谷雨》,以靠山村为背景,塑造了 村长王二宝、合作社技术员王仲田老 汉、留守儿童娟子等一系列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通篇满满的正能量,非 常接地气。既与二十四节气紧密衔 接,也和农村、农民、农业紧密衔接。 他的闪小说各自独立成篇,连在一起 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文中触及 到了当下农村环保、水资源枯竭、农 业产业化方向等一系列关乎“三农” 的问题。当然谭志刚最关心的还是 农民的苦、农村留守儿童的苦,用深 沉隽永的笔触对娟子、吴小雪、香雪 等几个留守女孩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读来催人泪下、引人共鸣。三个女孩 的结局让每一个读者的心情倍感沉 重。谭志刚如果没有对脚下这片土 地深深的热爱,没有浓浓的乡土情 结,没有对农村生活切身的体验,是 写不出这样好作品的。 江南雨是诗人,诗人的心比较敏 感,所以她的节气闪小说切入点都很 巧妙。比如《寒露》,江南雨开篇巧妙 地抛出了疑问:为什么秋收后,刘老 汉却上火牙疼了?是丰收导致了粮 食贱卖还是年景歉收?都不是,那刘 老汉为什么还上火呢?江南雨只用 一句话点明谜底,却不惜笔墨来写大 义灭亲前后的刘老汉的痛苦焦灼,由 此,一个怀着深沉父爱的父亲形象就 丰满了起来。而在《霜降》这篇作品 里,江南雨用看似重复的句子增加了 作品的力度。她不自觉地在小说中 运用了诗意语言,给小说增添了意 境,留下了更深的回味。纵观江南雨 的小说,整体体现着善与向上,即使 鞭挞讽刺,也保留着对人性的宽容。 吴国丽的闪小说《立春》以看似 细微的笔触,通过对失忆人“淑芬”的 心理描写,来歌咏爱情这一永恒的主 题。而纵观她的其他节气闪小说,无 一不在凸显人情事理处着笔,或正面 书写,或反面鞭挞,或正反兼顾,读罢 令人深思,催人向善。 周东明的闪小说无论是叙述语 言,还是人物的刻画都有自己的风 格。他的小说口语化极强,叙述上不 枝不蔓,语言精炼。在人物性格的刻 画上,大雪里的蔡超,小雪里的大山, 处暑里的张大爷,寒露里的柱子都写 得性格鲜明。尤以小说小雪里的大 山刻画得最为成功。比如小说在写 到大山因为没钱给父亲治病而一筹 莫展的时候,同村的狗子又来讨要工 钱时,他义无反顾地把媳妇儿积攒的 钱给了狗子,然而他却因为给父亲筹 措医疗费,被李大牙撞断了腿,从而 使大山可亲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光阴谣》是什么?是岁月的流 逝,是节气的更迭,更是物事悲欢。 风行天下的闪小说,用她独特的表达 方式,让您尽享传统风俗色调的同 时,又能在岁月流逝中体味人间百 态。当小说与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节 气完美融合,那“闪”更富有了文学新 的生命力! “时光,从春走到冬。走累了,就 在每个节气,歇歇脚;在四季的秋千 上,荡出一首首,光阴谣……”人生, 莫不是如此,一年四季,打马流年而 过;悲喜恩怨,在心海中却是百年沧 桑。 《光阴谣》 —以真诚精致的文 字,描摹市井人情、世事变迁,用心阅 读,将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上班途经一片空地,面积不是很大,青 石铺砌,缝隙里长满蒿草。倘若夏天,牵牛 花的藤蔓相互缠绕着匍匐在草丛里,缀些 深深浅浅的紫色花朵,倒也不那么荒寒。 蝴蝶常来眷顾,蝈蝈把这当成自己的乐园, 我也时常在晨昏里驻足流连。 一到冬天,这里自是另一番景象了。 西北风横扫着,青石板光溜溜的,只在东南 一隅的拐角处,堆积着厚厚的落叶和断茎 的茅草。曾有人点燃过,在大地本就裸露 的肌肤上留下一些不规则的黑色图案,像 是光头上长了难看的斑块。我试图把这景 象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联系起来, 想着春后芳草葳蕤的景象,才略有几丝心 安。 然鸟雀们不以为意,常来眷顾,时起时 落相互追逐。地上本没有什么,只因多了 它们,寂寥的冬日才平添了几分鲜活。 一日清晨,我又匆匆路过,发现青石板 上竟然多了些黄灿灿的玉米粒。我很好 奇,环顾四周,除了寒风摇晃着枝头,了无 人的踪迹。或许是这玉米粒的缘故吧,鸟 雀比往日多了许多,个个伸出短小的喙,试 图衔住,光滑的玉米粒随着它们头部晃动 在地上滑行着,它们似乎并不想放弃,一次 次飞起落下,尖叫着往返数次。第二天这 些玉米粒依旧一颗不少地占据着这块领 地,由于这条路比较偏僻,来往行人不多, 索性这些散落的玉米粒才不被人捡拾。大 部分滚落到青石板缝间的沙土里,鸟雀们 不再光顾青石板,挤在缝隙里争抢着啄 食。阵阵寒风卷起尘土击打着它们孱弱而 又瘦小的躯体,或许是久已无处觅食之故 吧,它们似乎忘却了寒冷,久久地在玉米粒 上盘桓着。忽然几个小男孩走过来,拿起 弹弓瞄准,砰的一声鸟雀一哄而散,有几只 像秋天的落叶在空中飘摇。我突然憎恶起 那个撒落玉米的人。但除了憎恶我还能做 些什么?我似乎连这样的施舍也不曾想出 来。 大约过去四五天,来了一位老者,头戴 一顶破帽子,身穿褪旧的蓝色制服,身子佝 偻着,腿脚不十分灵便。他提着一个小布 袋,猫着腰径直来到空地上,瘦而黑的十指 在土里翻捡着,扬起阵阵尘烟。鼻尖红红 的,胡须上挂着晶莹的水珠,看地上不再有 什么,老者拎起布袋向远处走去。风呜呜 刮着,我的心很难平静,这些玉米鸟雀们即 便吃不到,也能从中获得希望,然这希望竟 在瞬间消失了,我就这么满腹怅惘地站在 那里,以至于忘却了寒冷。过了一会儿,老 者提着袋子回来,将袋子里的东西均匀撒 在空地上,我惊呆了,是一些秕谷。老者抖 抖袋子,弓着腰向来时的方向缓慢走去。 鸟雀们叽叽喳喳地叫着,扑到秕谷上,青石 板留下深深浅浅的爪子印,一簇簇像是雪 地上飘落的梅花瓣。我不知谁撒了玉米, 用意何为,竟为这不期而遇的温暖所感动, 几次掏出手机记录这争着啄食的瞬间。此 后老者天天如是,越来越多的鸟雀喜欢在 此聚集,有几只竟然落到老者的肩上,这片 空地任凭鸟雀起落,似乎不再那么丑陋和 单调了。 第十天清晨,我又从此处经过,没有 风,透过薄薄的晨雾,缓缓流动。冬日里的 早晨极少有这般宁静,心忽而轻松起来,脚 步加快。突然空地上一位瘦而高的年轻人 映入眼帘,黄白脸色,嘴里叼着半截香烟, 似乎在取什么东西,我的心不由得抽搐了 一下。及至近前才看清,昨夜不知谁在空 地四周埋下四根木桩,上面挂上一张大网, 今早鸟雀们飞来啄食,大都扑到上面。它 们无力地挣扎着,网轻轻晃动,年轻人似乎 并不着急,极耐心地将鸟雀们摘下来,放到 事先准备好的竹篓里。鸟雀们在里面展 翅,头碰到盖子后跌落到底部,再飞再落, 叫声尖利而凄婉。我呆呆地站着,任凭那 个年轻人背着一篓绝望的叫声渐渐远去。 空地上又撒了玉米,眼前这张网在我 的视野里延伸着,整个天空像多了一层屏 障,灰蒙蒙的,似乎不断有鸟雀欢叫着飞 来。那个老人一路小跑着,气喘吁吁,跌跌 撞撞,抖动的胡须挂着白霜,他疯了似的推 倒木桩,扯断网,愤怒地望着远方。 没有风,远处几根高高竖起的烟囱正 冒着浓烟,鬼魅地向天空的更高处飘散。 群山裸露着瘦瘠,树木稀疏的枝条一例灰 黄,枯草匍匐地上,除了单调还是单调。朔 方没有色彩的冬天,有些人忘了,寂寥的日 子窗外还有鸟雀的歌唱。 冬天, 还有麻雀在歌唱 周志华 回家过年,是长久的等待,是压抑在心 里的渴望,家是孩子漂泊后栖息的港湾。 快过年了,儿子说:“要带一位客人回来。” 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酱牛肉、驴肉,煮肘子、 猪蹄,蒸扣肉,草原羊肉,特色小吃对夹 等。各种干果、水果、新鲜蔬菜,应有尽有, 我不知道客人口味需求,准备品种繁多。 期待贵客光临寒舍,我猜测,儿子到了谈婚 论嫁的年龄,肯定是隐藏女友。原本我该 乔迁新居,决定年前暂时不搬家,无论是何 等贵客,也给他们留个空间。 儿子说:“妈妈,我腊月二十八早晨到 家。”一天工作很忙,我狐疑贵客的身份,时 间慢腾腾地走,下班了,北方天黑得很早, 冷风不停地往怀里撞,马路上灯火辉煌。 春节前购物的人络绎不绝,我急忙打车回 家,准备做晚餐,更想见到这位神秘贵客。 进家看见儿子和一位比他个子矮一些的男 孩,那个男孩很有礼貌地起身叫我阿姨,我 们相互问候,我系上围裙准备去做饭,儿子 随我一起走过来,我说:“还以为你带女朋 友回来呢,一个男孩还这么神神秘秘。”儿 子主动向我介绍他的身世,“是公司的同 事,他叫小波,我们俩情同手足,他比我小 三岁,他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母亲改 嫁,有了同母异父的弟弟,由于他青春期叛 逆,每年都是在外面过年,”好心的儿子多 次劝他说:“妈妈肯定有难处,你要理解她, 不能记恨妈妈,毕竟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 拉扯大不容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即 便之后他没再说记恨妈妈的事,但过年依 旧不回家。儿子决定带他回家过年,想给 他一个温暖的家,顺便叫我影响一下他。 首先感谢儿子对我的认可,为儿子善良知 恩而欣慰和骄傲。更同情这位儿子视为兄 弟的小波。 大年三十我们一起去小姑家过年,一 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年味十足,共同投入 到聚餐氛围中。这时小波的手机视频响 了,他果断挂掉,继续举杯,铃声又响了,他 索性关机。听儿子说是他妈妈的电话,他 都不接,看见小波的表情我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默默地给他们做喜欢吃的饭菜,想叫 他们体会一个做母亲的真爱,不时讲起儿 子小时候的事,也提示他回忆童年的快乐, 找到母爱的闪光点。通过这几天的相处, 他给我看了几年来为妈妈编写的多条未发 短信,“妈妈您好,您养我,我感激您,可是 我接受不了这个新家庭,我想妈妈和爸爸 的时光……”“妈妈我真的想你,可是我没 有勇气回去看你,祝你幸福。”等等。其实 我知道他表面上拒绝母亲,他的另一面却 把母亲掩藏在感情最深处,我看了这些未 发的信息时,我的胸口像被撞击了一下,割 不断的是亲情,最难舍的是母爱,此时的夜 渐入喧嚣,烟花把空气搅得火热,新年钟声 敲响了,我把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其乐融 融的拜年贺语不停穿越。 初五早晨天刚蒙蒙亮,噼噼啪啪的鞭炮 响成一片,家家户户吃着破五饺子,我们家 也不例外,腊八蒜,饺子酒,酒过三巡,小波 拿起手机打电话说:“妈妈过年好!妈妈我 在一个最好的哥哥家过年,哥哥家里人对我 很好,就像小时候您对我一样……”我隐隐 约约听见对方的哭泣声,小波流下两行热 泪,这时儿子走过去紧紧地把他抱住,狠狠 地拍打他的肩膀说: “好样的,我们永远是兄 弟。”我控制不住的眼泪也流了下来,我激动 地说: “孩子我给你们洗水果去”。 回家过年不需要理由,回家过年是无 声召唤,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不变的情怀。 回家过年,牵着妈妈的手,给父母一个温情 拥抱,是儿女尽孝的简单方式,回家过年是 中国人的习俗。看重的是情义,尊重的是 感恩。 芦艳丽 贵客 万般不舍,终有一别 蔡梦圆 凌晨四点多的星辰真的很美,泪湿的 双眼模糊了景色。可是脑海中的回忆却那 么清晰,晨起的朝阳,黝黑的土地,温暖的 落日,皎洁的明月,还有我那最可爱亲人们 笑意盈盈的脸庞,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着 我对这故乡有多么多么在意。 无论多少次在一起,一分别总会有无 数情绪在心里徘徊,光阴似箭,在一起的日 子总变得越来越少,小时候的日子早已不 再有,而那份情却从始至终都未曾变过。 曾经咿呀学语的我们已转眼间变成了 独立的大人,开始有了工作有了各自的生 活,一切都变得忙碌起来,我们总会想念家 里的爸妈,想念那爱的最深沉的土地,可是 我们总要开始学会一个人生活,人的一辈 子说长则长,说短也短,不变的定律永远提 醒着我们要更努力还要更好,家的一切都 是那么温暖,永远让我们留恋,可万般不 舍,终有一别。 纵有太多不愿说分离的情绪,也终将 踏上我们人生的旅途,因为我们能回报父 母回报故乡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变得更 好。年年岁岁年年,日子还在一天一天翻 页,珍惜那些所拥有的一切,也别错过所有 感情的表达,语言有时候大概是最有力的 爱的回馈。 别了我的故乡,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 那片天空,无论离家的游子在哪里,都会深 深祈祷我的故乡越来越美好,祝福爱的亲 人身体健康,爱在每时每刻。 花灯 孙国华 北国春雪 北国春雪 钟国 钟国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Jan-2020

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王樵夫 周志华 在岁月中浅吟低唱 贵客 ... - swcf · 青纱 Qingsha 3 版 责任编辑 高则平 2018年3月2日 版式设计 于峰 电子邮箱 cfrbgzp@163.com 第1767期

青纱 Qingsha 3 版责任编辑 高则平

2018年3月2日

版式设计 于峰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第1767期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的

年货都准备差不多了。大人们闲下

来,才有时间同孩子们一起制作春节

的花灯。

那时,生活贫困,物质条件有限,

做不出那些精致的花灯。大人和孩

子们就在有限条件下就地取材,制作

能够做出来的灯笼,把过年的味道烘

托得浓浓烈烈。制作“花灯”,能用的

材料都会拿来使用,废旧的铁丝、丢

弃的木条,修剪下来的树枝,还有一

些植物的秸秆等等。

爷爷是一个手很巧的人,什么东

西到了他的手里,捏吧捏吧、弯吧弯

吧,就能做出很精巧的东西。每年到

了年根,他的身边就会集聚一群孩

子,拿着各式各样的材料,要他做灯

笼。他总是笑吟吟的,给这个做一盏

荷花灯,给那个做一盏鲤鱼灯;用铁

丝弯一个五角星形的灯笼,糊上红

纸,点燃蜡烛,孩子们提着走在街道

上,像一颗颗星星在闪烁;用木条制

作成宫灯,蒙上一层薄薄的纱,悬挂

在房梁上,或者窗子前。蜡烛点燃

了,透出一种朦胧的光。年的味道,

一点点溢出来。

裱 糊 灯 笼 的 纸 张 ,也 是 多 种 多

样。用彩色的纸糊上,点燃蜡烛,会

透出彩色的光,从不同侧面看过去,

会有不同的效果。用白纸糊上,点

亮,透出一片明净之光,提在手里,在

夜空行走,像月亮、像星星,闪闪烁

烁 、绰 绰 约 约 ,幻 出 一 片 迷 人 的 景

致。如果条件好,而又有点绘画基

础,可以买几尺生宣或者熟宣,用一

支狼毫,点点染染、勾勾勒勒,绘出极

简洁的画,蒙在宫灯上,那就是一幅

立体的画。悬挂在屋内,或者门楣两

边。白天,就是一幅中国画,夜晚,还

是一幅画。只不过,那些花鸟虫草,

山水人物,都是举着烛光,从故事里

走出来的。

虽然出自山里人之手,各种各样

的灯笼,还是有模有样的。所以,很

多比较结实的灯笼,过完年,就收藏

起来,留待明年,还有许多未了的愿

望。只不过,那些灯笼和越来越多的

希望,需要重新装裱,修旧如新。

马 上 要 过 年 了 ,孩 子 们 的 灯 笼

都已经做完。夜幕降临,大街小巷

到处是游走的灯火,红的、绿的、白

的、彩色的;有啼叫的公鸡、有跳跃

的鲤鱼、有盛开的荷花、有又圆又大

的西瓜……那是孩子们提着灯笼在

年味越来越浓的山村里,行走。一盏

一盏的灯,点亮一双又一双黑色的眸

子,点亮了沉寂一年的夜空。

大人们开始做“冰灯”了。白天,

从水井里挑回来两桶水,满满的,放

在院子里冻着。第二天早上,水桶里

的水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把那些尚未

结冰的水倒掉,拿到屋子里,放在火

炉上烤。一会儿,薄冰沿着铁皮慢慢

融化,再把水桶拿到院子里,倒扣着,

轻轻把水桶拿下来。地上,一个晶莹

剔透的冰灯,就出现在眼前。一个、

两个、三个、四个,一般家庭都会做四

个冰灯。两个放在屋门口,两个放在

大门外。晚上,在里面点亮红色的蜡

烛,小小的烛火在冰灯里面跳跃着,

透过一层薄薄的冰,散发出一种笼着

红晕、盈着清幽的光来。远远看过

去,一条长街,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

两盏这样的灯火,顺着山势,蜿蜒到

夜空里。你真得怀疑自己的眼睛,是

否真的来到那“天上的街市”了。

长大后,去过很多地方,从未再

见过这样的冰灯。我想,那应该是我

的那个小山村、那个小山村里的人们

独创的吧。

塞外的天气很冷,那个时候,比

现在还要冷。冰灯会在家家户户的

门口点燃很长一段时间,把人们对年

的怀恋,一点点拉长。眼瞅着初五过

了 ,初 十 也 过 了 ,转 眼 就 是 正 月 十

五。那是吃元宵、闹花灯的日子,山

里人的兴趣又转移到“撒灯”上了。

撒灯是我们这里特有的一种庆

祝方式。正月十五那一天,大人、孩

子很早就集聚在一起,有的张罗废柴

油、煤油;有的到处寻找玉米芯,破旧

的毡头、布条。孩子们则跟在大人们

身后,跳着、闹着、起哄。天刚一擦

黑,年轻的小伙们就提着装满柴油、

煤油的桶,挎着装满玉米芯、破毡头、

旧布条的筐子,出发了。

小伙子们摸黑爬上南山山顶,把

那些玉米芯、破旧的毡头、布条蘸上

柴油,点燃,沿着山脊撒下去。三步

一个,五步一个,一会儿,蜿蜒起伏的

山脊,就亮起了点点灯火。一点,两

点,三点……点点灯火串联在一起,

在漆黑的夜空,格外醒目。全村的人

都集聚在村头眺望、欢呼、雀跃。点

点灯火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在起伏

的山脊,宛如一条长龙,在游走、跃

动、飞腾。不一会儿,又一条山脊被

点燃了。又一条龙,闪着光、耀着眼,

向这边游动。瞬间,两条耀眼的巨龙

在那最高的山头聚首了,腾空跳跃,

摇头摆尾,映红了南边的天空。渐渐

的,龙尾的火光暗淡了,龙的身躯似

乎蜷缩在一起。最终,灯火熄灭,两

条巨龙隐入了漫漫夜空中。天空又

恢复了往日的沉静。

有几点灯火,慢慢移动,萤火虫

一般,从山上下来,越来越近了。

村子里的人,也渐渐散去。黑夜

吞没了一切。连绵的山,沉默的树

木,一个个打着瞌睡的院落。只有村

边的小河醒着,被几点灯火照亮了,

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村子有几

扇窗还亮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明天,一个漫长的假期结束了。

年的味道,被收进了仓里,储藏在坛

坛罐罐里,等待下一个年的到来。

在岁月中浅吟低唱

王樵夫

——闪小说集《光阴谣》序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有吟咏节气的诗句。每一个节气,在不同的诗人笔下,风物各异,姿态万千。如诗人徐铉笔下的“春分”,月影在绿野上徘徊,雨脚在柳岸上轻落,春燕在杏花中斜飞;诗人张继笔下的“清明”,春草青青,万顷田亩,几处新烟;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白露”,凉风吹叶,无人解爱,更绕衰丛。徐铉笔下的“小雪”,寂寥闲坐,鬓染斑霜,流年无奈。而今,赤峰市的“闪小说”作家们,出版了国内首部以节气为主题的闪小说集《光阴谣》。

闪小说往往撷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者是抓住生活中某一“闪光点”,材料十分有限,却能在方寸之地,积聚起巨大的爆发力,彰显艺术魅力,显现艺术高度。当中国二十四节气遇到微型、新颖、巧妙、精粹的闪小说,将会发生什么?当国学、民俗,回归、传承,落到实处,她又该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从《光阴谣》的成书中可窥一二。

2016 年夏至时节,“栖息地微刊群”迟占勇、江南雨等人在群中发布

“英雄帖”,招贤纳士,倡导“节气”同题文学创作,采历代百家之长,融农事二十四节气,既传承中华传统,又能赋诗撰文、修身养性。自此,倏忽一载,廿四轮回,节气历尽,天道酬勤,迟占勇、江南雨、谭志刚、吴国丽、蒲公英、素心、高占江、青华、北春、舞语、江桅等高手云集,华章迭出,泱泱成书。江南雨为此书起名曰《光阴谣》。

一曲《光阴谣》,如同廿四个音符,或悠长绵细,或慷慨悲凉,或亦庄亦谐,唱响岁月的沧海桑田;每个人在相同的节气里,却有着不同的故事。每位作者站在岁月的门槛,以不同的心情回望来路,娓娓写尽了人生的苦辣酸甜。“光阴谣,如初见。让过往,盛开成花。”

中国闪小说协会理事、闪小说名家迟占勇将二十四节气与闪小说结合得丝丝入扣。迟占勇深谙闪小说之道,写得风生水起,文笔老到,技艺纯熟,尤其在结尾处,总是出乎意料,

细品又在情理之中。他的《立春》《雨水》《惊蛰》《芒种》等篇什,既有“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般的农村大地的神韵描写,也触及一些当下农村的现实问题。他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描写亲切自然,朴实无华。如《立春》里四个孩子摆腰扭胯,用身体摆出“春天来了”四个大字,展现了农村充满活力的一面,作品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摆脱了一些农村作品中的“凋敝、荒凉”的窠臼。再如《芒种》,接地气,乡土气十足,能让人闻得到“土腥味”,寥寥四五百字,就勾勒出了一个“草长莺飞”的“乡野童话”。还有《大雪》及其他几篇,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无声处有惊雷。迟占勇把这些情节不露声色地融进了500余字里,结尾总是给读者一“闪”,闪出了人们对岁月的缅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让人掩卷沉思。

谭志刚的节气闪小说,从《立春》到《谷雨》,以靠山村为背景,塑造了村长王二宝、合作社技术员王仲田老汉、留守儿童娟子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篇满满的正能量,非常接地气。既与二十四节气紧密衔接,也和农村、农民、农业紧密衔接。他的闪小说各自独立成篇,连在一起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文中触及到了当下农村环保、水资源枯竭、农业产业化方向等一系列关乎“三农”的问题。当然谭志刚最关心的还是农民的苦、农村留守儿童的苦,用深沉隽永的笔触对娟子、吴小雪、香雪等几个留守女孩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读来催人泪下、引人共鸣。三个女孩的结局让每一个读者的心情倍感沉重。谭志刚如果没有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没有浓浓的乡土情结,没有对农村生活切身的体验,是写不出这样好作品的。

江南雨是诗人,诗人的心比较敏感,所以她的节气闪小说切入点都很巧妙。比如《寒露》,江南雨开篇巧妙地抛出了疑问:为什么秋收后,刘老汉却上火牙疼了?是丰收导致了粮食贱卖还是年景歉收?都不是,那刘老汉为什么还上火呢?江南雨只用

一句话点明谜底,却不惜笔墨来写大义灭亲前后的刘老汉的痛苦焦灼,由此,一个怀着深沉父爱的父亲形象就丰满了起来。而在《霜降》这篇作品里,江南雨用看似重复的句子增加了作品的力度。她不自觉地在小说中运用了诗意语言,给小说增添了意境,留下了更深的回味。纵观江南雨的小说,整体体现着善与向上,即使鞭挞讽刺,也保留着对人性的宽容。

吴国丽的闪小说《立春》以看似细微的笔触,通过对失忆人“淑芬”的心理描写,来歌咏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而纵观她的其他节气闪小说,无一不在凸显人情事理处着笔,或正面书写,或反面鞭挞,或正反兼顾,读罢令人深思,催人向善。

周东明的闪小说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的刻画都有自己的风格。他的小说口语化极强,叙述上不枝不蔓,语言精炼。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大雪里的蔡超,小雪里的大山,处暑里的张大爷,寒露里的柱子都写得性格鲜明。尤以小说小雪里的大山刻画得最为成功。比如小说在写到大山因为没钱给父亲治病而一筹莫展的时候,同村的狗子又来讨要工钱时,他义无反顾地把媳妇儿积攒的钱给了狗子,然而他却因为给父亲筹措医疗费,被李大牙撞断了腿,从而使大山可亲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光阴谣》是什么?是岁月的流逝,是节气的更迭,更是物事悲欢。风行天下的闪小说,用她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您尽享传统风俗色调的同时,又能在岁月流逝中体味人间百态。当小说与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节气完美融合,那“闪”更富有了文学新的生命力!

“时光,从春走到冬。走累了,就在每个节气,歇歇脚;在四季的秋千上,荡出一首首,光阴谣……”人生,莫不是如此,一年四季,打马流年而过;悲喜恩怨,在心海中却是百年沧桑。

《光阴谣》——以真诚精致的文字,描摹市井人情、世事变迁,用心阅读,将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上班途经一片空地,面积不是很大,青

石铺砌,缝隙里长满蒿草。倘若夏天,牵牛

花的藤蔓相互缠绕着匍匐在草丛里,缀些

深深浅浅的紫色花朵,倒也不那么荒寒。

蝴蝶常来眷顾,蝈蝈把这当成自己的乐园,

我也时常在晨昏里驻足流连。

一到冬天,这里自是另一番景象了。

西北风横扫着,青石板光溜溜的,只在东南

一隅的拐角处,堆积着厚厚的落叶和断茎

的茅草。曾有人点燃过,在大地本就裸露

的肌肤上留下一些不规则的黑色图案,像

是光头上长了难看的斑块。我试图把这景

象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联系起来,

想着春后芳草葳蕤的景象,才略有几丝心

安。

然鸟雀们不以为意,常来眷顾,时起时

落相互追逐。地上本没有什么,只因多了

它们,寂寥的冬日才平添了几分鲜活。

一日清晨,我又匆匆路过,发现青石板

上竟然多了些黄灿灿的玉米粒。我很好

奇,环顾四周,除了寒风摇晃着枝头,了无

人的踪迹。或许是这玉米粒的缘故吧,鸟

雀比往日多了许多,个个伸出短小的喙,试

图衔住,光滑的玉米粒随着它们头部晃动

在地上滑行着,它们似乎并不想放弃,一次

次飞起落下,尖叫着往返数次。第二天这

些玉米粒依旧一颗不少地占据着这块领

地,由于这条路比较偏僻,来往行人不多,

索性这些散落的玉米粒才不被人捡拾。大

部分滚落到青石板缝间的沙土里,鸟雀们

不 再 光 顾 青 石 板 ,挤 在 缝 隙 里 争 抢 着 啄

食。阵阵寒风卷起尘土击打着它们孱弱而

又瘦小的躯体,或许是久已无处觅食之故

吧,它们似乎忘却了寒冷,久久地在玉米粒

上盘桓着。忽然几个小男孩走过来,拿起

弹弓瞄准,砰的一声鸟雀一哄而散,有几只

像秋天的落叶在空中飘摇。我突然憎恶起

那个撒落玉米的人。但除了憎恶我还能做

些什么?我似乎连这样的施舍也不曾想出

来。

大约过去四五天,来了一位老者,头戴

一顶破帽子,身穿褪旧的蓝色制服,身子佝

偻着,腿脚不十分灵便。他提着一个小布

袋,猫着腰径直来到空地上,瘦而黑的十指

在土里翻捡着,扬起阵阵尘烟。鼻尖红红

的,胡须上挂着晶莹的水珠,看地上不再有

什么,老者拎起布袋向远处走去。风呜呜

刮着,我的心很难平静,这些玉米鸟雀们即

便吃不到,也能从中获得希望,然这希望竟

在瞬间消失了,我就这么满腹怅惘地站在

那里,以至于忘却了寒冷。过了一会儿,老

者提着袋子回来,将袋子里的东西均匀撒

在空地上,我惊呆了,是一些秕谷。老者抖

抖袋子,弓着腰向来时的方向缓慢走去。

鸟雀们叽叽喳喳地叫着,扑到秕谷上,青石

板留下深深浅浅的爪子印,一簇簇像是雪

地上飘落的梅花瓣。我不知谁撒了玉米,

用意何为,竟为这不期而遇的温暖所感动,

几次掏出手机记录这争着啄食的瞬间。此

后老者天天如是,越来越多的鸟雀喜欢在

此聚集,有几只竟然落到老者的肩上,这片

空地任凭鸟雀起落,似乎不再那么丑陋和

单调了。

第十天清晨,我又从此处经过,没有

风,透过薄薄的晨雾,缓缓流动。冬日里的

早晨极少有这般宁静,心忽而轻松起来,脚

步加快。突然空地上一位瘦而高的年轻人

映入眼帘,黄白脸色,嘴里叼着半截香烟,

似乎在取什么东西,我的心不由得抽搐了

一下。及至近前才看清,昨夜不知谁在空

地四周埋下四根木桩,上面挂上一张大网,

今早鸟雀们飞来啄食,大都扑到上面。它

们无力地挣扎着,网轻轻晃动,年轻人似乎

并不着急,极耐心地将鸟雀们摘下来,放到

事先准备好的竹篓里。鸟雀们在里面展

翅,头碰到盖子后跌落到底部,再飞再落,

叫声尖利而凄婉。我呆呆地站着,任凭那

个年轻人背着一篓绝望的叫声渐渐远去。

空地上又撒了玉米,眼前这张网在我

的视野里延伸着,整个天空像多了一层屏

障,灰蒙蒙的,似乎不断有鸟雀欢叫着飞

来。那个老人一路小跑着,气喘吁吁,跌跌

撞撞,抖动的胡须挂着白霜,他疯了似的推

倒木桩,扯断网,愤怒地望着远方。

没有风,远处几根高高竖起的烟囱正

冒着浓烟,鬼魅地向天空的更高处飘散。

群山裸露着瘦瘠,树木稀疏的枝条一例灰

黄,枯草匍匐地上,除了单调还是单调。朔

方没有色彩的冬天,有些人忘了,寂寥的日

子窗外还有鸟雀的歌唱。

冬天,还有麻雀在歌唱

周志华

回家过年,是长久的等待,是压抑在心

里的渴望,家是孩子漂泊后栖息的港湾。

快过年了,儿子说:“要带一位客人回来。”

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酱牛肉、驴肉,煮肘子、

猪 蹄 ,蒸 扣 肉 ,草 原 羊 肉 ,特 色 小 吃 对 夹

等。各种干果、水果、新鲜蔬菜,应有尽有,

我不知道客人口味需求,准备品种繁多。

期待贵客光临寒舍,我猜测,儿子到了谈婚

论嫁的年龄,肯定是隐藏女友。原本我该

乔迁新居,决定年前暂时不搬家,无论是何

等贵客,也给他们留个空间。

儿子说:“妈妈,我腊月二十八早晨到

家。”一天工作很忙,我狐疑贵客的身份,时

间慢腾腾地走,下班了,北方天黑得很早,

冷风不停地往怀里撞,马路上灯火辉煌。

春节前购物的人络绎不绝,我急忙打车回

家,准备做晚餐,更想见到这位神秘贵客。

进家看见儿子和一位比他个子矮一些的男

孩,那个男孩很有礼貌地起身叫我阿姨,我

们相互问候,我系上围裙准备去做饭,儿子

随我一起走过来,我说:“还以为你带女朋

友回来呢,一个男孩还这么神神秘秘。”儿

子主动向我介绍他的身世,“是公司的同

事,他叫小波,我们俩情同手足,他比我小

三岁,他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母亲改

嫁,有了同母异父的弟弟,由于他青春期叛

逆,每年都是在外面过年,”好心的儿子多

次劝他说:“妈妈肯定有难处,你要理解她,

不能记恨妈妈,毕竟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

拉扯大不容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即

便之后他没再说记恨妈妈的事,但过年依

旧不回家。儿子决定带他回家过年,想给

他一个温暖的家,顺便叫我影响一下他。

首先感谢儿子对我的认可,为儿子善良知

恩而欣慰和骄傲。更同情这位儿子视为兄

弟的小波。

大年三十我们一起去小姑家过年,一

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年味十足,共同投入

到聚餐氛围中。这时小波的手机视频响

了,他果断挂掉,继续举杯,铃声又响了,他

索性关机。听儿子说是他妈妈的电话,他

都不接,看见小波的表情我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默默地给他们做喜欢吃的饭菜,想叫

他们体会一个做母亲的真爱,不时讲起儿

子小时候的事,也提示他回忆童年的快乐,

找到母爱的闪光点。通过这几天的相处,

他给我看了几年来为妈妈编写的多条未发

短信,“妈妈您好,您养我,我感激您,可是

我接受不了这个新家庭,我想妈妈和爸爸

的时光……”“妈妈我真的想你,可是我没

有勇气回去看你,祝你幸福。”等等。其实

我知道他表面上拒绝母亲,他的另一面却

把母亲掩藏在感情最深处,我看了这些未

发的信息时,我的胸口像被撞击了一下,割

不断的是亲情,最难舍的是母爱,此时的夜

渐入喧嚣,烟花把空气搅得火热,新年钟声

敲响了,我把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其乐融

融的拜年贺语不停穿越。

初五早晨天刚蒙蒙亮,噼噼啪啪的鞭炮

响成一片,家家户户吃着破五饺子,我们家

也不例外,腊八蒜,饺子酒,酒过三巡,小波

拿起手机打电话说:“妈妈过年好!妈妈我

在一个最好的哥哥家过年,哥哥家里人对我

很好,就像小时候您对我一样……”我隐隐

约约听见对方的哭泣声,小波流下两行热

泪,这时儿子走过去紧紧地把他抱住,狠狠

地拍打他的肩膀说:“好样的,我们永远是兄

弟。”我控制不住的眼泪也流了下来,我激动

地说:“孩子我给你们洗水果去”。

回家过年不需要理由,回家过年是无

声召唤,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不变的情怀。

回家过年,牵着妈妈的手,给父母一个温情

拥抱,是儿女尽孝的简单方式,回家过年是

中国人的习俗。看重的是情义,尊重的是

感恩。

芦艳丽

贵客

万般不舍,终有一别

蔡梦圆

凌晨四点多的星辰真的很美,泪湿的

双眼模糊了景色。可是脑海中的回忆却那

么清晰,晨起的朝阳,黝黑的土地,温暖的

落日,皎洁的明月,还有我那最可爱亲人们

笑意盈盈的脸庞,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着

我对这故乡有多么多么在意。

无论多少次在一起,一分别总会有无

数情绪在心里徘徊,光阴似箭,在一起的日

子总变得越来越少,小时候的日子早已不

再有,而那份情却从始至终都未曾变过。

曾经咿呀学语的我们已转眼间变成了

独立的大人,开始有了工作有了各自的生

活,一切都变得忙碌起来,我们总会想念家

里的爸妈,想念那爱的最深沉的土地,可是

我们总要开始学会一个人生活,人的一辈

子说长则长,说短也短,不变的定律永远提

醒着我们要更努力还要更好,家的一切都

是那么温暖,永远让我们留恋,可万般不

舍,终有一别。

纵有太多不愿说分离的情绪,也终将

踏上我们人生的旅途,因为我们能回报父

母回报故乡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变得更

好。年年岁岁年年,日子还在一天一天翻

页,珍惜那些所拥有的一切,也别错过所有

感情的表达,语言有时候大概是最有力的

爱的回馈。

别了我的故乡,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

那片天空,无论离家的游子在哪里,都会深

深祈祷我的故乡越来越美好,祝福爱的亲

人身体健康,爱在每时每刻。

花灯

孙国华

北国春雪北国春雪 钟国钟国 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