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 综艺新流行:观察独居者 -...

1
编辑/于静 美编/巨琳 责校/董一凡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青剧场 C3 《国王:永远的君主》(以下简称《国王》)毫不夸张 地说,配备了韩国当下顶级的“人力资源”,金牌编剧 金恩淑、顶流偶像李敏镐和性格演员金高银,以及冉 冉升起的导演白尚勋。 韩剧某种程度上是编剧中心制。《国王》之所以被 众多韩迷摩拳擦掌地期待,是因为有金牌编剧之称的 金恩淑。拥有《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太阳的后裔》 《继承者们》《秘密花园》《绅士的品格》《巴黎恋人》等 众多大热剧傍身,其作品戏路开阔多元,几乎每一个 作品都具有现象级的影响。在《国王》一剧前,金恩淑 的最新作品是由李秉宪主演的《阳光先生》,这部剧的 大火又为金恩淑的功劳簿新书一笔。 然而《国王》打破了金作家每部剧都大受好评的 历史纪录。 金恩淑几乎不重复自己之前的创作路径,《国王》 是作家首次书写平行世界这样的奇幻题材。电视剧 讲述的是 1994 年大韩帝国皇帝的同父异母哥哥李霖 谋朝篡位,杀死皇帝。皇太子李衮目睹父亲被杀,危 机时刻被不明人所救,获得了万波息笛的一半和一张 名为郑太乙的工作证。25年后,李衮误打误撞,来到 大韩帝国的平行世界—2019年的大韩民国,在那里 他见到了工作证的主人郑太乙,在二人相爱的过程 中,谋求利用时空元素挫败李霖的阴谋和扭转历史的 扭曲。 平行世界的题材,带有极强的玄幻特质,看点是 两个世界之间如何连接、矛盾如何设置。《国王》后期 又加入了时间穿越,导致需要平行和穿越两种“科学 解释”,加大了理解剧情的难度。导致的结果是,一个 玄幻偶像剧,让观众抱怨时空元素的设置看不懂。 俊男美女的偶像剧,加了玄幻的元素,又是皇帝 和平民、权谋与宫斗,观众的期待当然是“穿越时空的 爱恋”,缠绵悱恻而又富丽堂皇。然而事实是二人的爱 情故事寡淡无味,宫斗权谋又毫无新意。年幼的皇子 守着一张来路不明的工作证上的照片, 25 年后与照片 上的人初次见面就爱上了对方,这种剧情操作让人讶 异,同时女主只几次接触就爱上怎么都让人觉得可疑 的男主。男女主人公在编剧的强制之下开始了爱恋。 如果这是部偶像爱情剧,那么“狗粮”显然撒得不 够,男主在没有爱情基础之下突兀地讲出的几句甜言 蜜语,没有让人甜让人喜让人心肝咚咚跳的效果,即 便是李敏镐这张帅脸在那里强撑,也让人尴尬不已。 如果这是部爱情苦情剧,两个平行世界的爱人无法脱 离自己的世界而相爱相守,又少了悲情的渲染和撕心 裂肺的伤痛。如果这是部披着偶像外衣的宫斗权谋 剧,政治和权谋斗争的凶险与残酷程度,又激不起紧 张感。 《国王》是李敏镐退伍复出后的首部电视剧,对于 一个依靠颜值及观众欲望投射的偶像来说,不功不过 实际上就是一种失败。偶像演员人设立不起来,魅力 散不出来,观众爱不起来,其作为演员的生存意义和 存在的“合法性”就岌岌可危了。李敏镐在《国王》中 不动声色的帅气面孔,实在无法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 界和情绪波动。如果说他过去几部电视剧还能因为 剧情和“王子”人设弥补演技上的缺陷,并增添人物特 色的话,《国王》中李敏镐演技的缺点暴露无遗—一 个身负国仇家恨已过而立之年的皇帝,却依然带着王 子的翩翩气质。 但过多苛责李敏镐演技的“轻”载不动王冠的 “重”,并没有多大意义。横向比较韩国一众以颜值安 身立命的男性偶像演员,其演技也算合格。而且,即 便是金高银这样的演技,也没为电视剧增色多少。 金高银在剧中一人分饰两个角色—大韩民国 的警察郑太乙和大韩帝国的小偷露娜。金高银的气 质偏冷而内敛淡漠,和她配戏的男主角如果气场上不 能压制、对等或不是偏热可以平衡的话,CP感就会比 较弱。在她出演的《鬼怪》中,剧中男女主角是孔侑和 金高银,然而大家嗑的却是两个男鬼怪—孔侑和李 栋旭。除了剧情安排原本有这方面的用意外,孔侑和 金高银CP感弱也是原因。但孔侑至少还插科打诨、卖 萌深情,中和了一些金高银的“冷”,二者之间的“矛 盾”还不明显。但在《国王》中,李敏镐的气场不能和 金高银争锋,又一以贯之地以一张冷脸示人,本身爱 情的发生和发展就没有什么基础和可信度,被称为一 对爱人的观感更加削弱了。 最后提提导演,白尚勋近年名声渐起,之前的代表 作有《云画的月光》和《太阳的后裔》等,但都是合作的 第二顺位导演。《国王》是他第一次以第一导演的身份 执导的电视剧,从第一集的剪辑就暴露了驾驭故事的 乏力。于是在播出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请输入关键 词: WWW》的导演郑志贤共同执导,后期有一定的找补, 让故事在剪辑串联及细节处理的合理性上有了一定的 改进,然而终是回天乏力,浪费了顶流的资源配置。 综艺新流行: 观察独居者 张榆泽 编剧说要有爱 于是他俩就开始强行爱 吕鹏 前两年靠“生活在别处”吸引观众的旅行类综艺扎堆出 现,今年各制作方又把镜头集体移向最熟悉的空间—家。 最近,三家主流视频网站分别推出独居观察类综艺节目,爱奇 艺的《我要这样生活》、腾讯的《让生活好看》和优酷的《看我的 生活》几乎在同一时间上线。作为同类型的节目,它们不仅名 字类似,还同样采用了纪实拍摄加观察室解读的模式。 为什么要观察独居生活?与那些选秀、游戏和旅行类节目 给观众带来的娱乐体验相比,这种状态听起来就无聊,我也好 奇怎么能变成一种影像奇观。几档节目依次看下来,有的从不 同年龄群寻求差异碰撞,有的在叙事上打破结构重建秩序,有 的以“独居”为引子试图探讨更鲜活的社会议题…… “孤独”能够被大众娱乐平台重视起来,足以证明这已经 是一种普遍的现代情绪了。社交平台上流行过一张“国际孤 独等级表”,从一个人逛超市到一个人看电影,再到一个人做 手术,似乎每一项需要独自去完成的事情都对应着一种糟糕 的体验。于是,这些独居观察类综艺诞生的背景,必然是创作 者们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上了独居生活。 另一个原因在于,独居生活已经能够走出污名化,好好讨 论了。传统中国人大多聚群而居,不管是福建的土楼,还是北 京的四合院,人们都习惯了以家族为核心的热闹生活,“独居” 似乎游离在主流之外。只是随着城市化和相应的人口流动, 独居变成了一种被迫的但又正当的生活方式。这些观察类综 艺对此情此景的展演,也得以站在一个关切而非猎奇的视角。 正因如此,这些扎堆出现的综艺其实折射的是受众的集 体心境。“30岁应该完成怎样的人生目标”这样的大讨论,实 习、租房、养宠物这些具体的生活情 节,都给看节目的人竖起一面镜子: 我虽然一个人生活,但有这么多人和 我一样。其实在这些综艺之前的很 多观察类节目,已经或多或少展现了 不同人的独居生活,比如去年的《我 家那闺女》中,单身且独居的女儿们 面对父母的催婚,也用自己的生活回 答着“一个人也过得很快乐”。 这些节目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倾 向,否认独居生活等于孤独。节目中 有像许魏洲那样自律的人,整理床 铺、严格健身、控制饮食,每件都不落 下;也有像佘诗曼那样简约但一个人 吃饭从不潦草对付,少食多餐却充满 “一人食”的仪式感……他们的生活 不会因为独居而失去色彩,观众看见 的也都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样貌。梭罗当时在瓦尔登湖住了两 年多,他最后也发现,“一个在进行思考或从事劳动的人总是 孤独的……由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健康有力,我们也能不断获 得相类似的,不过是更加正常、更加自然的陪伴与鼓舞,并进 而懂得我们从不孤独。” 但另一问题在于,最可怕的不是独居生活的孤独,而是精 神上的荒芜。郑爽在《让生活好看》的开头也直接说道,“生活 是很好独立的,精神不是很好独立。”提倡精神上的独立似乎 是这些节目早就埋藏好了的线索。这些节目在呈现生活的潮 流时,和《瓦尔登湖》一样,也都夹杂了几分浪漫的怀想。不管 他们处于什么年龄,何种状态,都似乎在追求一种孤独与陪伴 之间微妙的平衡,由此延伸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由于各种综艺节目的开掘,亲密关系的展示早已呈现严 重透支,从情侣到夫妻,到父子、母女、婆媳等各种代际关系。 这些综艺避免不了不同人之间的观念冲突、矛盾升级,吵吵闹 闹一哭一笑,自然有人愿意看。而把观察对象对准独居生活, 源头上就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戏剧张力和潜在的惊喜。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由于没有外在的感官刺激,独居观察类综艺不 像是真人秀,而像对话节目。 不过,对明星独居生活的展示和想象,真的能让观众找到 代入感吗?影像的娱乐性真的可以抵消现实中独居的焦虑 吗?这些综艺是明星的,也是被建构的,纵使他们褪去华服回 归日常,也都保持着中产以上的华丽姿态。《我要这样生活》观 察嘉宾秦霄贤调侃到,“看完人家的生活,自己就不该活着。” 不管是周笔畅为自己准备的精致早餐,还是马思纯度过的绘 画插花的一天,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可 能都是无法抵达和触摸的。我们咽下 滤镜和落差,只言羡慕和向往。对于 每天背着压力,生活不规律,又缺乏情 感互动和寄托的独居青年来说,这又 何尝不是另一种“生活在别处”呢? 明星艺人的独居生活,相较于七 千万独居群体而言,显然过于片面。 如果非要看更丰富的独居生活样本, 那么出现在新闻和纪录片里的人可能 才是更真实的存在。只是作为一种突 然成为潮流的节目类型,独居生活观 察类综艺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与使 命。疫情中的年轻人被长时间困在家 里,我们期望得到“该如何独居”的正 确答案。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编辑/于静 美编/巨琳 责校/董一凡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青剧场 C3

《国王:永远的君主》(以下简称《国王》)毫不夸张地说,配备了韩国当下顶级的“人力资源”,金牌编剧金恩淑、顶流偶像李敏镐和性格演员金高银,以及冉冉升起的导演白尚勋。

韩剧某种程度上是编剧中心制。《国王》之所以被众多韩迷摩拳擦掌地期待,是因为有金牌编剧之称的金恩淑。拥有《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太阳的后裔》《继承者们》《秘密花园》《绅士的品格》《巴黎恋人》等众多大热剧傍身,其作品戏路开阔多元,几乎每一个作品都具有现象级的影响。在《国王》一剧前,金恩淑的最新作品是由李秉宪主演的《阳光先生》,这部剧的大火又为金恩淑的功劳簿新书一笔。

然而《国王》打破了金作家每部剧都大受好评的历史纪录。

金恩淑几乎不重复自己之前的创作路径,《国王》是作家首次书写平行世界这样的奇幻题材。电视剧讲述的是1994年大韩帝国皇帝的同父异母哥哥李霖谋朝篡位,杀死皇帝。皇太子李衮目睹父亲被杀,危机时刻被不明人所救,获得了万波息笛的一半和一张名为郑太乙的工作证。25年后,李衮误打误撞,来到大韩帝国的平行世界——2019年的大韩民国,在那里他见到了工作证的主人郑太乙,在二人相爱的过程中,谋求利用时空元素挫败李霖的阴谋和扭转历史的扭曲。

平行世界的题材,带有极强的玄幻特质,看点是两个世界之间如何连接、矛盾如何设置。《国王》后期又加入了时间穿越,导致需要平行和穿越两种“科学

解释”,加大了理解剧情的难度。导致的结果是,一个玄幻偶像剧,让观众抱怨时空元素的设置看不懂。

俊男美女的偶像剧,加了玄幻的元素,又是皇帝和平民、权谋与宫斗,观众的期待当然是“穿越时空的爱恋”,缠绵悱恻而又富丽堂皇。然而事实是二人的爱情故事寡淡无味,宫斗权谋又毫无新意。年幼的皇子

守着一张来路不明的工作证上的照片,25年后与照片上的人初次见面就爱上了对方,这种剧情操作让人讶异,同时女主只几次接触就爱上怎么都让人觉得可疑的男主。男女主人公在编剧的强制之下开始了爱恋。

如果这是部偶像爱情剧,那么“狗粮”显然撒得不够,男主在没有爱情基础之下突兀地讲出的几句甜言蜜语,没有让人甜让人喜让人心肝咚咚跳的效果,即便是李敏镐这张帅脸在那里强撑,也让人尴尬不已。如果这是部爱情苦情剧,两个平行世界的爱人无法脱离自己的世界而相爱相守,又少了悲情的渲染和撕心裂肺的伤痛。如果这是部披着偶像外衣的宫斗权谋剧,政治和权谋斗争的凶险与残酷程度,又激不起紧张感。

《国王》是李敏镐退伍复出后的首部电视剧,对于一个依靠颜值及观众欲望投射的偶像来说,不功不过实际上就是一种失败。偶像演员人设立不起来,魅力散不出来,观众爱不起来,其作为演员的生存意义和存在的“合法性”就岌岌可危了。李敏镐在《国王》中不动声色的帅气面孔,实在无法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波动。如果说他过去几部电视剧还能因为剧情和“王子”人设弥补演技上的缺陷,并增添人物特色的话,《国王》中李敏镐演技的缺点暴露无遗——一个身负国仇家恨已过而立之年的皇帝,却依然带着王子的翩翩气质。

但过多苛责李敏镐演技的“轻”载不动王冠的“重”,并没有多大意义。横向比较韩国一众以颜值安身立命的男性偶像演员,其演技也算合格。而且,即

便是金高银这样的演技,也没为电视剧增色多少。金高银在剧中一人分饰两个角色——大韩民国

的警察郑太乙和大韩帝国的小偷露娜。金高银的气质偏冷而内敛淡漠,和她配戏的男主角如果气场上不能压制、对等或不是偏热可以平衡的话,CP感就会比较弱。在她出演的《鬼怪》中,剧中男女主角是孔侑和金高银,然而大家嗑的却是两个男鬼怪——孔侑和李栋旭。除了剧情安排原本有这方面的用意外,孔侑和金高银CP感弱也是原因。但孔侑至少还插科打诨、卖萌深情,中和了一些金高银的“冷”,二者之间的“矛盾”还不明显。但在《国王》中,李敏镐的气场不能和金高银争锋,又一以贯之地以一张冷脸示人,本身爱情的发生和发展就没有什么基础和可信度,被称为一对爱人的观感更加削弱了。

最后提提导演,白尚勋近年名声渐起,之前的代表作有《云画的月光》和《太阳的后裔》等,但都是合作的第二顺位导演。《国王》是他第一次以第一导演的身份执导的电视剧,从第一集的剪辑就暴露了驾驭故事的乏力。于是在播出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请输入关键词:WWW》的导演郑志贤共同执导,后期有一定的找补,让故事在剪辑串联及细节处理的合理性上有了一定的改进,然而终是回天乏力,浪费了顶流的资源配置。

综艺新流行:观察独居者 ◎张榆泽

编剧说要有爱于是他俩就开始强行爱 ◎吕鹏

前两年靠“生活在别处”吸引观众的旅行类综艺扎堆出现,今年各制作方又把镜头集体移向最熟悉的空间——家。最近,三家主流视频网站分别推出独居观察类综艺节目,爱奇艺的《我要这样生活》、腾讯的《让生活好看》和优酷的《看我的生活》几乎在同一时间上线。作为同类型的节目,它们不仅名字类似,还同样采用了纪实拍摄加观察室解读的模式。

为什么要观察独居生活?与那些选秀、游戏和旅行类节目给观众带来的娱乐体验相比,这种状态听起来就无聊,我也好奇怎么能变成一种影像奇观。几档节目依次看下来,有的从不同年龄群寻求差异碰撞,有的在叙事上打破结构重建秩序,有的以“独居”为引子试图探讨更鲜活的社会议题……

“孤独”能够被大众娱乐平台重视起来,足以证明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代情绪了。社交平台上流行过一张“国际孤独等级表”,从一个人逛超市到一个人看电影,再到一个人做手术,似乎每一项需要独自去完成的事情都对应着一种糟糕的体验。于是,这些独居观察类综艺诞生的背景,必然是创作者们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上了独居生活。

另一个原因在于,独居生活已经能够走出污名化,好好讨论了。传统中国人大多聚群而居,不管是福建的土楼,还是北京的四合院,人们都习惯了以家族为核心的热闹生活,“独居”似乎游离在主流之外。只是随着城市化和相应的人口流动,独居变成了一种被迫的但又正当的生活方式。这些观察类综艺对此情此景的展演,也得以站在一个关切而非猎奇的视角。

正因如此,这些扎堆出现的综艺其实折射的是受众的集体心境。“30岁应该完成怎样的人生目标”这样的大讨论,实

习、租房、养宠物这些具体的生活情节,都给看节目的人竖起一面镜子:我虽然一个人生活,但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其实在这些综艺之前的很多观察类节目,已经或多或少展现了不同人的独居生活,比如去年的《我家那闺女》中,单身且独居的女儿们面对父母的催婚,也用自己的生活回答着“一个人也过得很快乐”。

这些节目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倾向,否认独居生活等于孤独。节目中有像许魏洲那样自律的人,整理床铺、严格健身、控制饮食,每件都不落下;也有像佘诗曼那样简约但一个人吃饭从不潦草对付,少食多餐却充满

“一人食”的仪式感……他们的生活不会因为独居而失去色彩,观众看见

的也都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样貌。梭罗当时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多,他最后也发现,“一个在进行思考或从事劳动的人总是孤独的……由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健康有力,我们也能不断获得相类似的,不过是更加正常、更加自然的陪伴与鼓舞,并进而懂得我们从不孤独。”

但另一问题在于,最可怕的不是独居生活的孤独,而是精神上的荒芜。郑爽在《让生活好看》的开头也直接说道,“生活是很好独立的,精神不是很好独立。”提倡精神上的独立似乎是这些节目早就埋藏好了的线索。这些节目在呈现生活的潮流时,和《瓦尔登湖》一样,也都夹杂了几分浪漫的怀想。不管他们处于什么年龄,何种状态,都似乎在追求一种孤独与陪伴之间微妙的平衡,由此延伸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由于各种综艺节目的开掘,亲密关系的展示早已呈现严重透支,从情侣到夫妻,到父子、母女、婆媳等各种代际关系。这些综艺避免不了不同人之间的观念冲突、矛盾升级,吵吵闹闹一哭一笑,自然有人愿意看。而把观察对象对准独居生活,源头上就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戏剧张力和潜在的惊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由于没有外在的感官刺激,独居观察类综艺不像是真人秀,而像对话节目。

不过,对明星独居生活的展示和想象,真的能让观众找到代入感吗?影像的娱乐性真的可以抵消现实中独居的焦虑吗?这些综艺是明星的,也是被建构的,纵使他们褪去华服回归日常,也都保持着中产以上的华丽姿态。《我要这样生活》观察嘉宾秦霄贤调侃到,“看完人家的生活,自己就不该活着。”不管是周笔畅为自己准备的精致早餐,还是马思纯度过的绘画插花的一天,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可能都是无法抵达和触摸的。我们咽下滤镜和落差,只言羡慕和向往。对于每天背着压力,生活不规律,又缺乏情感互动和寄托的独居青年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生活在别处”呢?

明星艺人的独居生活,相较于七千万独居群体而言,显然过于片面。如果非要看更丰富的独居生活样本,那么出现在新闻和纪录片里的人可能才是更真实的存在。只是作为一种突然成为潮流的节目类型,独居生活观察类综艺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与使命。疫情中的年轻人被长时间困在家里,我们期望得到“该如何独居”的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