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83
1 第一章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節炎」或「老年性關節 炎」,是一種退行性的變化,通常發生在中年及老年人的頸部、背部、膝蓋及 髂骨的關節上,俗稱「骨刺」,特別是膝部關節軟骨的老化,患者以中、老年 人居多,又稱「老人膝」或「下半生(身)的疾病」(魏繼東,2005)。退化 性膝關節炎常見膝部酸痛無力,膕窩處僵硬不靈活、膝關節有摩擦聲,蹲下後 不易站起來等症狀,只要氣候有所變化,膝蓋便開始疼痛、膝關節腫脹、僵緊, 變成「氣象膝」,甚至因膝關節囊的退化萎縮產生關節變形、行走困難,變成 一跛一跛的步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1998 年的報導,世界上將近 25%的人口在 西元 2025 年左右,會因關節的問題而導致人類的行動不便,這種老化族群中常 見的疾病,因關節的疼痛,常令患者感到使活動受到限制與無力感,一開始只 能服藥控制,嚴重的則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甚至中年提早退休,影響生活品 質與耗費醫療成本。 本篇研究使用的調製中頻波,屬於經皮神經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onic nerve stimulationTENS)物理治療法,以中國漢醫流傳已久的針灸、 經絡治療理論為基礎,透過簡易、非侵入性的中頻波電刺激正確的經絡穴點, 改善神經肌肉的局部血流,活絡人體俞穴、調和氣血津液與帄衡陰陽五行,使 氣血循環改善,對疼痛、不適有相當程度的減輕作用,以改善膝關節功能受限 的目的,減少患者生理上的不舒服與心理上的負擔,再進一步探討膝關節疼痛 與人體十二經絡的相關成效。 本章共有四個節次,分別為第一節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假設。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Oct-2019

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節炎」或「老年性關節

炎」,是一種退行性的變化,通常發生在中年及老年人的頸部、背部、膝蓋及

髂骨的關節上,俗稱「骨刺」,特別是膝部關節軟骨的老化,患者以中、老年

人居多,又稱「老人膝」或「下半生(身)的疾病」(魏繼東,2005)。退化

性膝關節炎常見膝部酸痛無力,膕窩處僵硬不靈活、膝關節有摩擦聲,蹲下後

不易站起來等症狀,只要氣候有所變化,膝蓋便開始疼痛、膝關節腫脹、僵緊,

變成「氣象膝」,甚至因膝關節囊的退化萎縮產生關節變形、行走困難,變成

一跛一跛的步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1998 年的報導,世界上將近 25%的人口在

西元 2025 年左右,會因關節的問題而導致人類的行動不便,這種老化族群中常

見的疾病,因關節的疼痛,常令患者感到使活動受到限制與無力感,一開始只

能服藥控制,嚴重的則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甚至中年提早退休,影響生活品

質與耗費醫療成本。

本篇研究使用的調製中頻波,屬於經皮神經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onic nerve stimulation;TENS)物理治療法,以中國漢醫流傳已久的針灸、

經絡治療理論為基礎,透過簡易、非侵入性的中頻波電刺激正確的經絡穴點,

改善神經肌肉的局部血流,活絡人體俞穴、調和氣血津液與帄衡陰陽五行,使

氣血循環改善,對疼痛、不適有相當程度的減輕作用,以改善膝關節功能受限

的目的,減少患者生理上的不舒服與心理上的負擔,再進一步探討膝關節疼痛

與人體十二經絡的相關成效。

本章共有四個節次,分別為第一節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假設。

Page 2: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退化性關節炎在全世界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在美國有 30%人口受到影

響,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西元 2000 年起,將 2000~2010 年定為骨與關節

疾病為主題的十年﹐並將每年 10 月 12 日定為「世界關節炎日 WORLD

ARTHRITIS DAY」。目前全球有將近四億人口面臨關節炎的困擾,其中包括退

化、磨損與風濕疾病性,最常發生在中年以上的年紀,五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中

約 80%可以在放射線學檢查發現到關節退化的現象,而其中的 20%已因關節退

化而造成行動上的不便。對關節退化的患者,醫療費用的支出估計佔全美國人

民生產毛額的 1~2.5%,(魏繼東,2005;取自 http://sars.nhri.org.tw/enews/

enews_list_new3. php?volume_indx=104&enews_dt;Anthony & Bruce, 2003)。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先前的研究,全球更會有超過五億七千萬的人口受到侵

犯;世界衛生組織 1998 年的報導指出,預估西元 2025 年時,全世界將有 25 %

的人口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取自 http://whqlibdoc. who.int/bulletin/2003/

Vol81-No9/bulletin_2003_81(9)_ 646-656.pdf),可見這種疾病已經造成龐大的醫

療支出與社會成本,WHO 希望引起全球醫師與科學家的重視,期待能為這個嚴

重的醫療問題找到新的治療方向。而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中,又特別是膝部關

節軟骨的老化最為常見。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於 2005 年統計的台灣老年人口比為 9.7%,男性帄均餘

命已延長為 74.6 歲、女性為 80.8 歲(取自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

http://www.doh.gov.tw/statistic/data/衛生動向),由此可知在邁入老年化的今天、

醫療資源成本增加的趨勢下,若能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提供一個簡便、

非侵入性又能緩解疼痛的方法,不但能減少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負擔與增進生

活品質,更能活得老且活得巧。因此,本研究藉由中頻波神經電刺激經絡的照

護措施,依據所謂「氣血而營陰陽」的理論基礎,營行脈中,衛行脈外,使營

衛之氣密佈周身,藉以達到調補肝腎、調養氣血、搜風祛濕溫陽的目的,使之

Page 3: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

活絡人體五臟六腑之氣血津液的運行,也就是「通者不痛,痛者不通」的概念

理解,使膝關節疼痛、僵緊得以舒緩,關節受限程度獲得改善,然後進一步評

估人體十二經絡值的前後差異。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探討中頻波經絡電刺激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療效評估,包括:VAS 疼

痛視覺類比量表與人體十二經絡檢測值。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探討中頻波電刺激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是否有差

異?

二、 探討中頻波電刺激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十二經絡檢測值是否有差

異?

三、 探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疼痛指標與十二經絡檢測值之改變為何?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一、 接受中頻波電刺激的實驗組,其疼痛分數於前測、後測有差異。

二、 接受中頻波電刺激的實驗組與服用藥物的對照組在疼痛分數的後測值

有差異。

三、 接受中頻波電刺激的實驗組,其十二經絡檢測值於前測、後測有差異。

Page 4: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 OA)的盛行率在四十五歲以前是男性大於女

性,但在五十五歲以後的發生機率則是女性大於男性(Anthony & Bruce, 2003;

Dunn, 2005),從各年齡層看來,女性的罹病率是大於男性的(Anthony & Bruce,

2003)。文獻中對於盛行率與年齡的分布並不盡相同,有的指出五十五歲以上

的人群中,80%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七十歲以上約有 100%這種增生性的改變等

等(魏繼東,2005;蕭福秓,2003),但均一致指出其盛行率乃隨著年齡的增

加而成正相關(陳朝宗,2005;彭劍虹,2002;Anthony & Bruce, 2003)。另外,

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指出,高達七成以上的老年人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Oddis

CV, 1996);盛行率也高達 8.3%( Felson et al., 2000),可見老化是關節炎發

生的原因之一。

以下簡介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因與治療,再論述經絡俞穴、良導絡理論的

相關研究、中頻波神經電刺激相關研究及 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的應用。

Page 5: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5

第一節 退化性膝關節炎簡介

一、常見的病因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容易侵犯手、膝、髖與脊椎等關節,又

稱骨性關節炎,俗稱「骨刺」,其中又以膝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 Knee)發

生率最高(楊淑雅、馬素華、許光宏、吳基銓,2001;盧樹森,2005),即本

篇的研究主題。常見的病因有老化、肥胖、慢性勞損、長期的姿勢不良、負重

用力等,容易侵犯兩側膝關節,但病變程度並不一定。從 X 光上可發現膝部軟

組織損傷、關節狹小移位、關節變形,如果又有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等外

傷,更會加速膝關節的磨損與退化(楊琇惠、王子娟、陳文英,2004;詹益能,

2000;盧樹森,2005;Anthony & Bruce, 2003)。

二、常見的症狀

(一)疼痛:每一位被診斷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患均有或輕或重的疼痛現象

(蕭福秓,2003;Bill & McCarberg, 2001),蹲下去不易站起來;若膝蓋長時

間固定某一體位或突然更換姿勢時便會突然疼痛,行走困難,又以內側疼痛最

常見。

(二)關節腫脹、變形、攣縮:軟組織的變性增生或關節積液引起腫大,關節

腔變小,常見膝內翻的畸形。

(三)關節僵硬、功能障礙(不穩定):關節活動範圍受限、步態不穩,運動

節律異常、有摩擦音。

三、診斷

大部分的研究皆以 Kellgren and Lawrence Scale(K/L 等級)做為診斷退化

性膝關節炎(OA, Knee)的放射線檢查(X-ray)評估工具,重點在於膝關節之

骨贅(osteophytes)的形成,與膝關節疼痛的發生有關。美國風濕科醫學會於

Page 6: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6

1986 年將 K/L 等級之放射線病理變化納入臨床診斷關節炎(OA)的主要條件

之一 (Felson & Zhang, 1998; Hochberg et al., 1995),分級如下:

第一級:骨贅初形成及膝關節間隙出現狹窄。

第二級:骨贅已形成及膝關節間隙已經有狹窄。

第三級:中等程度之骨贅形成及膝關節間隙明顯出現狹窄;軟骨下骨硬化、骨

端有缺損。

第四級:大的骨贅已形成及膝關節間隙嚴重的狹窄;廣泛地軟骨下骨硬化、骨

端明顯缺損。

美國風濕科醫學會於 1986 年以臨床症狀為主,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之診斷

條件如右(徐紅、吳煥淦,2007;盧樹森,2005;Altman, 1991):1.最近一個

月,膝關節大多數時間有疼痛。2.膝關節活動有摩擦音。3.早晨起床膝關節僵硬

小於 30 分鐘。

4.年齡大於 38 歲。5. 觸診膝關節周圍腫脹。

出現上述1~4項或1+2+5或1+4+5等條件,即可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OA,

Knee)。

美國風濕科醫學會 1991 年的診斷標準除了臨床症狀之外,或可配合放射線

檢查、實驗室檢查,再次訂出退化性膝關節炎之診斷條件(徐紅、吳煥淦,2007;

盧樹森,2005;Altman, 1991):1.最近一個月,膝關節大多數時間有疼痛。2.

放射線檢查顯示有骨贅形成。3.關節液檢查外觀清晰、黏性、白血球小於 2000

個/ml。4.年齡大於 40 歲。5.早晨起床膝關節僵硬小於 30 分鐘。6.膝關節活動有

摩擦音。

出現上述 1+2 或 1+3+5+6 或 1+4+5+6 等條件,即可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

(OA, Knee)。本篇研究由骨科醫師藉由 X 光片及臨床症狀,確立診斷為退化性

膝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

Page 7: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7

四、中醫觀點

退化性關節炎屬傳統中醫學所稱「骨痺」、「骨痿」之範疇,詳載於【黃

帝內經】第四十三篇『痺論』與第四十四篇『痿論』。一般可分為腎虛血瘀、

寒虛阻滯、濕熱痺阻與痰濕凝滯等四種證型(姚共和、劉向前、盧敏、楊錦華、

李建彬,2005)。『痺論』:『雜病源流犀燭、諸痹源流』說:「痺者,閉也,

三氣雜至,壅蔽經絡,血氣不行,不能隨時祛散,故久而為痹」。三痺之因風、

寒、濕三氣雜合而為病也,使風、寒、濕、熱之邪趁虛而入。痺症日久,容易

出現三種病理變化,一是氣血運行不暢,瘀血痰濕阻痺經絡,關節周圍腫脹、

屈伸不利;二是氣血殤耗、氣血虧虛;三是痺症日久,復感於邪,由經絡而病

及臟腑(張伯臾,1999)。一般治療著重於袪風通絡、散寒除濕為主。『痿論』

提到「骨枯髓減」為骨痿,肢體經脈遲緩、軟弱無力,日久而肌肉萎縮,多屬

五臟內傷、精血受損、陰虛火旺。又因肝主筋、腎主骨,肝血湧養筋,腎水濡

養骨,年輕時工作勞累,年老時肝血、腎水腎氣逐漸不足,無法充分湧養筋骨,

使關節軟骨磨損,如此日積月累,關節因而產生勞損退化(呂存賢、王維佳,

2003)。又因節氣變化,風寒濕邪易趁虛而入,加重關節酸痛。痿病則兩足痿

軟不痛,痺病通身、肢節疼痛,因此,退化性膝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 Knee)

經絡上的病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臟腑傷病累及經絡,經絡傷病又可內傳臟

腑;二是經絡運行阻滯,影響其循行經過組織器官的功能,便出現了相應部位

的徵候(葉家豪、卓雨青、賴榮年、施至玲、呂庶熙,2005)。

Page 8: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8

第二節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概況

退化性膝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 Knee)的治療目標以止痛、改善關節功

能與促進活動度、穩定步態為主。以下概述近年來西醫處置、中醫治療與另類

輔助療法。

一、 西醫處置

西醫臨床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 Knee)患者常見的治療

方式如下:

(一)藥物治療:

口服水楊酸類(salicylates)與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s)藥物是臨

床最常用來解除關節疼痛的方式,但長期使用仍有肝腎毒性或腸胃不適、潰瘍

等副作用(吳岱穎等人,2005;Bjordal, 2006; Creamer, 2000; James et al., 2007),

雖然如此,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s)藥物仍為目前臨床醫師開立的第

一線用藥,即本研究中對照組受詴者服用的藥物。目前多以選擇性第二代環氧

化脢抑制劑(COX-2 inhibitor)治療疼痛,但有較高的心肌梗塞危險性(Howard,

2002)。

(二)關節腔注射:

注射玻尿酸(Hyaluronic Acid)、類固醇或關節腔內鹽水沖洗(魏繼東,

2005),為侵入性治療(張棋楨,2005),長期可能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破壞(Carl

et al., 2004)。

(三)外科手術:

退化性膝關節炎嚴重者以人工膝關節的置換手術為主,不但是一種侵入性

的治療方法,而且患者常需面臨手術產生併發症的壓力與恐懼感。另外還有關

節鏡清創術、軟骨整型術與高位脛骨截骨矯正術(High Tibial Osteotomy),但

高位脛骨截骨矯正術對早中期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有肯定的療效,優良率為

Page 9: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9

90%,但對於晚期患者所呈現出嚴重的變形與廣泛的關節面磨損,只能以人工

膝關節置換術來治療(林紅、龍作林、程颷、董健,2005;Hongsen, Hsi-Ching &

Ching-Chuan, 2006)。

(四)復健治療

低能量雷射、超音波震動、水療復健、蠟療法、使用護具與肢體運動等(謝

霖芬、陳文珊、莊志誠;2004),多半以增進肢體功能為主。

二、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以辨證論治為主,如調補肝腎、調養氣血、祛濕溫陽、袪風通絡、

散寒除濕、清熱養陰、活血化瘀等,中醫流傳的使用經驗已超過千年(葉家豪、

卓雨青、賴榮年、施至玲、呂庶熙;2005),有中藥內服法、中藥薰蒸(薰洗)、

中藥膏敷貼法、中藥離子導入法、穴道按摩、傷科推拿(盧樹森,2005)、針

刺(陳朝宗,2005;Scharf et al., 2006)、灸法、拔罐、小針刀結合中藥法等,

其中針灸療法已有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肯定其療效(陳朝宗,2005;Lao &

Berman, 2006; Scharf et al., 2006),對於膝關節的腫脹、僵硬或疼痛能緩解,但

仍需要相關研究加以佐證與肯定(林文彬,2003;周光輝,2004;彭劍虹,2002;

扈延齡、王成琪、唐勝建,2005;葉家豪、卓雨青、賴榮年、施至玲、呂庶熙,

2005;詹益能,2000;蕭福秓,2003)。

三、另類與輔助療法

一般有口服葡萄糖胺(Glucosamine)或軟骨膠硫酸鹽(Chondroitin)、關

節熱敷、電毯、遠紅外線敷貼、運動療法、生物磁場(bio-electromagnetic therapy)、

氣功療法、順勢醫療法(homeopathy)、規律的運動訓練、飲食控制、病患健

康指導、溫泉療法、穿戴磁石護套(陳適卿、陳昭蓉、賴建宏、陳蕾詵、姜正

Page 10: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0

風,2002)、減重與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等療法(周光輝,2004)。Towheed

et al.(2001)的報告中指出,葡萄糖胺的使用仍需臨床上長期研究其藥效、毒

性與補充的適當時機(Towheed et al., 2001)。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在全世界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綜觀上述的治療措

施,只有外科手術可帶來長期療效,但有較高的風險(吳岱穎等人,2005)。

根據 James et al.(2007)針對香港 547 位退化性關節炎病人的調查,38.2%患者

至少採用一種以上的輔助治療,其中以針刺占最多數(James et al., 2007)。近

幾年來,採用輔助療法的民眾有增多的趨勢,因此,若能發展更多安全性高且

非侵入性照護等方面的相關研究,將使關節炎患者有更多治療上的新選擇。

Page 11: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1

第三節 經絡與俞穴

在傳統中國醫學理論中,經絡學說是最早產生的(林文建、吳明珠,2004),

其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佈、生理功能與臟腑相互關係的理論,具有「通

陰陽、調虛實、處百病、決死生」的治療功能(王佩、謝啟文,2000),國內

學者張永賢更提出「經脈醫學為二十一世紀的生命科學」的主張(張永賢,

2003)。以下分別概述經絡與俞穴的應用:

一、 經絡與俞穴的概述

人體十二條經絡中,縱走為經、橫走為脈,以肺經為起點,氣循經絡依序

循環於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

→膽經→肝經,再經過督脈和任脈(共十四經脈),再回到肺經是為「正經」(圖

2-1),配合天干地支、陰陽五行、五臟六腑、時辰運行,又可稱為「子午流注」

現象,如同聯結各個穴位的道路(柯尚志,2004,2005a.b,2006;Chih-Shung,

W., Chang-Po, K. & Shan-Chi, K., 2006),若停滯不通,體內臟器的活動無法順

暢,就會出現各種病狀,正所謂「通者不痛,痛者不通」(林文建、吳明珠,

2004;柯尚志,2004,2005 a,2005b,2006;Chih-Shung, W., Chang-Po, K. &

Shan-Chi, K., 2006),亦即「經之所過、氣之所過,所以治其病」。

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與【難經】這兩部中醫的聖典(The holy Bible)

便有「經絡」的記載:《靈樞‧本藏》曰:「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

濡筋骨,利關節者也。」(王人澍、林昭庚、張賢哲、陳榮洲、蘇奕彰,2004;

王佩、謝啟文,2000;陳國鎮,2005;溫金成、陳國鎮,2005;龍伯堅、龍式

昭,2004a)。《靈樞‧海論》曰:「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

(龍伯堅、龍式昭,2004b),王佩與謝啟文(2000)兩位學者認為經絡具有血

管的功能與結構,是為「血脈」,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使人體五臟六腑的

功能得以保持相對的帄衡,聯繫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黃帝內經】除記載

Page 12: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2

十二經脈之外,還有「十二經筋」的論述,經筋始於四肢末端、經聚於關節與

骨骼、終於頭面,從循環方向與部位看來皆具有神經運動的功能,是為「筋脈」

(王佩、謝啟文,2000)。另外,【黃帝內經】記載的針灸醫學乃透過經脈俞

穴得氣原理,就是在俞穴部位得到經氣,把所得到的經氣導引到患病的部位,

即「氣至病所」,藉以達到調整虛實、調和氣血、活絡人體五臟六腑的治病功

能。同時經絡內涵是以肌表穴位為標、以內達臟腑為本、以得氣與否為閾值、

以氣至病所為關鍵、以整體反映於局部為信息、以從局部穴位調節整體為目的

(陳淼和,2001)。以現代醫學角度來說,經絡研究約略可分為以下幾種觀點

(王啟才,1997;林文建、吳明珠,2004;陳淼和,2001;陳國鎮,2005;張

永賢,2003;劉澄中、張永賢,2003),統整如下:

1. 形態學上的:與周圍神經、血管、淋巴管、肌肉、肌腱等關係密切;經絡可

能存在於結締組織中;國外學者則多傾向於經絡與神經系統功能(尤其是自律

神經)相關。

2. 生理學上的:經脈系統像一個遍佈全身的網絡,具有血液循環、氣體交換、

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神經調節、肌肉關節活動等功能,正如《靈樞‧經別》

曰:「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3. 生物學上的:經絡是全身穴位聯接成網的高級訊息結構。經絡循行路徑與臟

腑絡屬有一定的分佈規則,能反映出所屬臟腑的病徵,如頭部兩側的疼痛屬少

陽膽經的頭痛,便依此經絡辨證擬訂治療方針。

4. 物理學上的:利用光、聲、電、磁等物理方法,檢測皮膚電位與臟腑的相關

性。

5. 現象學上的:循經感傳現象的假說是普遍被接受的,與針刺得氣理論相似。

Page 13: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3

(圖 2-1) 十四經脈循行圖

二、經絡與俞穴的應用

俞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亦是穴位的統稱,俞穴分

別歸屬於某一條經脈,而每一條經脈又各隸屬於某一臟腑。俞穴是人體經絡臟

腑氣血聚集、出入體表、施行針刺的特定部位,與經絡、臟腑、氣血的活動有

密切關係(白娟、邵水金、劉紅菊、嚴振國,2005)。由於經絡傳導的感應,

一旦人體內臟有所病變時,俞穴會有自發的痛感(若用手按的痛感,稱為「壓

痛點」;利用藥物或其他傳導方式使俞穴產生反應則稱為「刺激點」),根據

陳錡瑜、許善華、劉德笙、許智傑與翁清松(2003)的實驗指出,刺激時所造

成的循經感傳現象應該只會在經絡上產生,對於非經絡的部分便不會有循經感

傳的現象存在,因此,刺激不同的經絡俞穴將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在中醫

經絡與針灸大成理論中,針刺穴位乃透過酸、麻、漲、痛的「得氣」感覺,在

經絡上產生的刺激作用,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療法,因此,能藉由針灸、按摩、

Page 14: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4

神經電刺激或遠紅外線照射於人體經絡俞穴上的方式來診斷及治療疾病(林昭

庚、鄔良,1995;潘隆森,1998)。國外亦有文獻報告指出,電刺激於經絡治

療(Meridian Therapy)能減緩疼痛,可能與針刺得氣理論及釋放腦內啡

(Beta-endorphin)有關,是一種可行的治療選擇(Sutherland, 2000; Sheng et al.,

2007)。諸多的研究也證實了「針刺 acupuncture」能有效減緩膝關節炎的疼痛

(Berman, Lao & Langenberg, 2004; Lao & Berman, 2006; Linde, Weidenhammwe,

Streng, Hoppe & Melchart, 2006; Scharf et al., 2006)。

膝關節炎患者以膝內側的疼痛最常見(下落於足太陰脾經),根據經絡俞

穴能治療所在部位與鄰近部位的規律,俞穴選取常於病症所在處或鄰近區域為

刺激點,文獻中常以足陽明胃經之犢鼻(ST35)、足陽明胃經之足三里(ST36)、

足少陽膽經之陽陵泉(GB34)、足太陰脾經之陰陵泉(SP9)為治療的有效穴

(徐紅、吳煥淦,2007;陳皆卲等人,2004;陳昱辰、劉旭然、林昭庚,2005;

陳朝宗,2005;Berman, Lao & Langenberg, 2004; Scharf et al., 2006; Ying, Kathryn,

While & Alison, 2007),已被證實有顯著的療效。陽陵泉為治療筋病之要穴(筋

會陽陵泉),具有舒筋、壯筋的作用,而足太陰脾經之陰陵泉(SP9)為膝關節

炎之選取穴,乃玉龍歌訣:「膝蓋紅腫鶴膝風,陽陵二穴亦可攻,陰陵針透尤

收效」之理解,因「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因此,本研究選取足少陽膽經之

陽陵泉(GB34)、足太陰脾經之陰陵泉(SP9)為中頻波電刺激經絡的刺激點,

符合針灸大成配穴法中的雙穴齊用法與內外相透法,主治膝的腫痛,又可避免

電刺激時產生與陳錡瑜、許善華、劉德笙、許智傑與翁清松(2003)實驗時因

刺激相同經絡所發生的交叉干擾。

雖然,針刺部位多半以該關節周圍相關穴位較多見,但葉家豪、卓雨青、

賴榮年、施至玲與呂庶熙依過去的文獻查證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除了心經與

心包經的穴位沒有使用過外,其餘十二經脈的穴位都曾被使用過(葉家豪、卓

雨青、賴榮年、施至玲、呂庶熙,2005),這可能與雖是不同的經脈刺激、但

Page 15: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5

產生的經絡感傳途徑相同有關(陳淼和,2001)。張永賢、黃維三與劉澄中等

學者在經絡論述中,一致提到了只記憶穴道卻忽略經絡,將失去針灸醫學的理

論精髓;忽略經絡的分佈與流向,將無法確知疼痛的根源;臨床針刺的選穴固

然重要,只要所取之經絡正確,仍可達成預期的療效,故有「寧失其穴、勿失

其經」、「離穴不離經」之說(黃維三,1989;劉澄中、張永賢,2003),顯

現選對經絡的重要更勝於單純穴點。

Page 16: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6

第四節 良導絡相關研究

1956 年起中國眾多學者便致力投入經絡的相關研究,採取電、聲、光、核、

磁、氣等多種理化法進行經絡本質的實驗(林文建、吳明珠,2004)與經絡系

統、循經感傳現象(PSM)、人體波不同的共振形式對應著人的各種功能態的

釐清上,證明 90%的低阻點都分布在經脈線上,皮膚低電阻點的循經性、低電

阻點沿經脈的排列與分佈,與 1950 年日本的中谷義雄博士發現的良導點

(Ryodoten)、1953 年德國伏耳醫生(Reinhold Voll)的穴道電篩法相似(林

文建、吳明珠,2004;陳國鎮,2005),藉由經絡和穴位的電性反應,做為診

斷或評估病症的參考指標。

古籍記載:「臟腑有病、皆取其原」,「原」是原穴的意思,是臟腑原氣

經過或停駐的穴位,能反映出五臟六腑的變化,進而影響經絡的改變,倘若臟

腑無病,則經脈氣血通暢無阻(朱全業,2005;陳甦臺、黃建諭,2006)。皇

帝內經【靈樞】內文記載著:「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出予四關,

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十二原」,由此得知,古人醫學經驗已知十二

原穴為調理先天元氣的要穴,其穴多在四關附近(即手腕、腳踝關節處)。

人體的上、下肢與左、右分別各有十二個測定點,大部分是傳統針灸學上

的十二原穴的位置,較周圍組織有較高的電導性,導波速較快,也就是相似於

針灸得氣理論,能符合針灸古籍中所謂的「病則應十二原穴」的說法,測得人

體十二條經絡的電流值變化,相關的反應數值稱為良導點(Ryodoten),這也

就是 1950 年日本生理學教授中谷義雄博士(Dr. Yoshio Nakatani)發現到皮膚

表面排列著定性的電透點,特別容易通過電流,有電阻低與電導大的特色,他

將這些點稱之為「皮膚通電良導點」,簡稱為良導點(Ryodoten)或電透點

(Electro-permeable point),量測的電流單位為微安培(μA)。這些藉由實驗

找到的良導點與人體經絡變動有一致的情形,這就是發表於 1957 年著名的「良

Page 17: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7

導絡理論」(Ryodoraku theory)(賴逢甲,1985),這與溫金成與陳國鎮發表

於 2005 年的報告指出:「經絡具有相對導電性、導波性與優勢方向」相符合。

良導絡理論經過這 50 多年的研究以來,認為它是一種可以「量化」人體穴

位與經絡反應的方法之一,對於氣血循環效果、經絡功能反映(定性的描述)、

麻醉與疼痛的評估均有相關的研究報告(王智濃,2002;王為、江哲銘、張裕

隆、楊明興、劉建志,2006;盧裕文,2004;Schmidt, Sparenberg, Fraunhofer &

Zirngibl, 2002),除了已有電腦化介面的良導絡評估儀器外,同時還能進一步

探究「反應良導點治療法」或「經絡療法」的成效。

在西元 2000 年後,相繼發表許多良導絡檢測的相關文獻,例如:王智濃

(2002)的報告指出,下背痛患者在針灸治療前後比較良導絡檢測值,小腸、

三焦、肝、腎、膀胱、膽等經絡具有統計上的差異(P<0.05)。翁清松、胡威

志、莊朝欽與許善華(2004)利用四種不同的電刺激模式於人體穴位之經絡與

肌電現象的研究結果顯示,四種電刺激模式(2Hz、100Hz、複合式頻率 1~150Hz、

調製中頻波電刺激)都會使人體部分經絡之良導絡值下降,經絡處的肌電振幅

則大於非經絡處,與內經記載的「經絡相貫、如環無端」相應證。朱全業(2005)

的良導絡使用經驗報告指出,測定值的高、低能提供臨床評估參考,依經絡值

的虛實辨症施治。陳甦臺與黃建諭(2006)兩位學者利用「灸」與「遠紅外線」

照射在人體穴位的良導絡比較,發現經絡有顯著的差異或對良導絡的反應明顯

變快。國外的相關報告則有 Schmidt, Sparenberg, Fraunhofer 與 Zirngibl(2002)

利用良導絡檢測系統評估不同的手術方式下,對病患麻醉或疼痛感的減輕效果

並評估交感神經的活動度(Schmidt, Sparenberg, Fraunhofer & Zirngibl, 2002)。

國內碩士論文方面有多篇相關的研究,例如:謝文祥(2003)以良導絡評

估不同電刺激模式於酸痛症之療效,下背痛與五十肩痠痛症患者經神經電刺激

(AL-TENS)治療後,發現實證患者之良導絡值顯著地下降、虛症患者良導絡

值有意義的上升,疼痛指標(VAS)也能有意義的下降;許善華(2003)以調

Page 18: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8

制中頻電刺激器治療網球肘或下背痛等患者後,良導絡檢測值與 VAS 均明顯的

下降;盧裕文(2004)以良導絡儀探討穴位經遠紅外線刺激後之電性反應;林

巧瑩(2005)對背痛患者的療效評估與李麗珊(2007)遠紅外線熱敷對洗腎病

人疲憊成效探討等,均使用良導絡做為研究的評估工具,發現十二經絡能量檢

測值有顯著的變化。由上述文獻可歸納出經脈代表測定點與人體氣血循環、五

臟六腑功能、經絡循經感傳現象、生理狀態具有相關性,因而採用經絡能量檢

測儀作為評估工具。

本研究採用的經絡能量檢測系統(Health Monitor Model No.SD-802P)主要

是依據「表面電阻測定法」(Electro-Dermal Screening Test, EDST)的原理與針

灸得氣理論設計出來的(Tsuei, Lam & Chou, 1996)(圖 2-2),利用微小電流

通過體內時,在人體十二經脈的原穴位置上(左、右側上肢與下肢合計共二十

四個測定點)(表 2-1、表 2-2),擷取受測者的經絡能量參數值(Ryodoraku

values),進一步了解其經絡或臟腑的虛實、弛緊、疲勞或興奮狀態。經絡理論

中有「寧失其穴、勿失其經」、「離穴不離經」之說,因此,每一經脈有一個

良導點(經脈代表測定點),量測出的電流量,彼此各經絡的檢測值都在帄均

值上下的範圍內變動,若是太高或太低,可以得知人體經絡有某些虛證或實證

的生理反應(王智濃,2002;盧裕文,2004)。這種經絡現象也是交感神經運

動於體表的反應,當檢測出的數值過高(電阻值低)時表示交感神經興奮,數

值過低時(電阻值高)表示交感神經抑制。另外,經穴皮膚電阻值與子午流注、

季節或時辰有一定的相關性(王智濃,2002;辛紹祺,2002),白天時候導電

量較高(電阻值較低),晚上則反之(王為、江哲銘、張裕隆、楊明興、劉建

志,2006)。

本研究使用的經絡能量檢測儀的十二經絡整體帄均值為 22~55μA(微安

培),若大於 55μA,相當於中醫所稱的實證或陽亢現象,低於 22μA則意味著

可能氣血能量不足,有虛證的可能。陰陽比值代表臟腑之間的氣血與帄衡狀態

Page 19: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9

(陰屬臟、陽屬腑),正常比值是 0.8~1.2,超過 1.2 代表陰盛陽衰(氣血運作

較低)、低於 0.8 則為陰虛陽亢(陽腑氣血充盈大於陰臟)。上下比值主要評估

上焦、中焦與下焦的功能,正常比值是 0.8~1.2,超過 1.2 稱為上盛下虛(代表

上焦經絡氣血旺盛),當低於 0.8 時則為上虛下盛(代表上焦經絡氣血空虛、活

力低落)。左血右氣主要在評估骨骼肌肉氣血的帄衡狀態,正常比值也是

0.8~1.2,通常左邊經絡值代表著津液的能量、右邊的經絡值代表血液的循環,

過低或過高均有筋骨痠痛不適的情形。

(圖 2-2) 表面電阻測定法量測原理

註:引自 Tsuei, J. J., Lam, F. M. K., & Chou, P. (1996).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EDST.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Biology, 67–75.

Page 20: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0

(表 2-1) 良導絡測定位置(上肢)

十二經絡名稱 測定點 (原穴) 圖 示 (以左側手部為例)

H1 手太陰肺經 太淵

H2 手厥陰心包經 大陵

H3 手少陰心經 神門

H4 手太陽小腸經 陽谷

H5 手少陽三焦經 陽池

H6 手陽明大腸經 陽谿

Page 21: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1

(表 2-2) 良導絡測定位置(下肢)

十二經絡名稱 測定點 (原穴) 圖 示 (以左側足部為例)

F1 足太陰脾經 太白

F2 足厥陰肝經 太衝

F3 足少陰腎經 大鐘

F4 足太陽膀胱經 束骨

F5 足少陽膽經 丘墟

F6 手陽明胃經 衝陽

Page 22: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2

第五節 中頻波神經電刺激的相關研究

根據記載,公元前四世紀的羅馬人與希臘人,利用電鰻治療人們的關節炎

與頭痛,是最早的「電療法」,再進化到如今的經皮神經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常用於促進血液循環、神經、肌肉的止痛

與復健的物理治療上,藉由影響或阻隔神經傳遞痛的感覺,提高對疼痛的耐受

度,即「疼痛門閥控制」理論(Gate Control Theory of pain)(謝霖芬、陳文珊、

莊志誠,2004),使大腦釋放腦內啡(Beta-endorphin)達到止痛的效果(林良

士,2004;張福金、由廣旭;2003)。由於經絡穴位有低電阻、導電大的特性,

是人體的導電門戶與氣血循行路徑,而經皮神經穴位電刺激( Acupuncture-Like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AL-TENS)乃呼應前文的經絡學說,

結合中醫經脈、針灸理論與經皮神經電刺激(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的功能,藉由適當的頻率、強度與時間的刺激,作用在人體

的經絡或穴位上的非侵入性治療法。透過皮膚電透點(良導點)容易通過電流

的特性,使人體氣血運行、五臟六腑的功能與陰陽五行保持相對的帄衡,改善

身體病症。例如,神經電刺激能降低收縮壓(Campbell & Ditto, 2003)。Yu-Cheng

et al.(2007)運用經皮神經穴位電刺激(AL-TENS)探討 100 位產婦分娩活動

期的疼痛緩解成效,達到顯著的效果(P<0.001),可做為分娩時減緩疼痛的輔

助方法。Hahm(2007)的研究指出經皮神經穴位電刺激能改善大鼠足踝水腫。

高低頻率電針足三里穴對人體胃電圖與腸胃道激素皆有顯著的影響(張永賢,

2001)。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作用的位置多半直接在疼痛點上(阿是穴)

或疼痛周圍,但經皮神經穴位電刺激(AL-TENS)則強調作用在與病症相呼應

的經絡或穴點上,為非侵入性的治療,卻可達到有如針刺的效果,使臨床運用

上更確切、安全與方便(林岳軍、楊建傳、譚維溢,2005;翁清松、胡威志、

莊朝欽、許善華,2004)。

Page 23: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3

電刺激的類型依頻率高低可分為低頻波(頻率為每秒 1000 Hz 以下的電

流)、中頻波(頻率為每秒 1000Hz~10000Hz 的電流)與高頻波(頻率為每秒

10000 Hz 以上的電流)(林良士,2004),低頻波對組織的穿透力較差,表皮

易疼痛或灼傷,而中頻波電刺激器能產生一種序列電壓或是電流脈波,它的優

點是 1.為無極性的波型,電流劑量大、波長深、干擾低,人體肌膚對中頻的阻

抗小,可直接深入痛點或病源,痛的閾值提高;2.比低頻電流更容易進入組織

(Linda & Nadine, 2003),穿透皮膚較容易,透入表皮組織之深度約 6~9 公分,

對組織穿透性較佳,在人體不會產生電解,皮膚組織不會受到損傷,常應用在

神經的刺激或肌肉運動與止痛,防止肌肉攣縮;3.可促進組織的癒合,促進血液

循環和淋巴回流、減少腫脹,對於急、慢性的消炎、消腫、止痛效果良好(林

良士,2004;林岳軍、楊建傳、譚維溢,2005;許善華,2004;錢顯毅、屈少

華,2004),而高頻波為一種類微波,熱度較高,常用在止血或燒灼。

幅度恆定的中頻電刺激雖然有以上的優點,但僅單一波型的幅度,神經纖

維對中頻電流的每一次刺激產生的反應,需累積到一定程度才產生動作電位(林

岳軍、楊建傳、譚維溢,2005),容易被人體適應,又因中頻波電刺激的頻率

較高、刺激時間的間距短,相鄰的刺激落在神經的不反應期之內,而無法產生

同步的神經動作電位,為能達到興奮神經肌肉系統的效果,必頇將較高之中頻

電流調制低頻的電流或干擾波或蘇聯波(黃英修、楊政峰,2004),也就是說

中頻波脈波之間的時間差小於神經肌肉的不反應期。單獨的中頻波電刺激,無

法產生肌肉的收縮,需綜合多個週期產生干擾效果,故有所謂的低頻調製中頻

電流的機型,調製用的低頻波差為 1~150Hz,以 2000~5000 Hz 為最常使用的範

圍,這種電流擁有中頻波的優點之外,改善了低頻電刺激電流量低、皮膚阻抗

高、表皮易灼傷的缺點(因為低頻電極容易產生電解),還保留了低頻的效果

(林岳軍、楊建傳、譚維溢,2005)。

Page 24: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4

中頻波電刺激的相關研究有:Kirkeby, Jordt, 與 Hansen(1995)利用電刺

激而協助癱瘓病人的復健治療。楊春敏、張秀榮、毛高帄、張映輝與王建榮(1999)

以中頻電刺激足三里、內關穴,增強胃的電功率。林世德(2000)研製的脈衝

調制中頻電流,將非正弦的脈衝波做為中頻電流的調制波形,治療時的能自動

結合各種輸出波形、中頻或低頻頻率等參數變化,構成一種量化的電刺激按摩

作用。翁清松、胡威志、莊朝欽與許善華(2004)利用四種不同的電刺激模式

於人體穴位之經絡與肌電現象的研究結果顯示,調制中頻波電刺激在肌肉尚未

產生收縮時即進入肌肉收縮電位之不應期,可在不產生肌肉收縮下令人體的導

電度產生差異,而不易引起肌肉疲勞,相較於低頻或複合式頻率電刺激有較佳

的反應。Ching-Sung W. et al.,(2005)分別以 2Hz 與 100Hz 調制中頻電刺激於

網球肘患者,兩者的 VAS 值均有意義的下降(P<0.01),表示這兩種參數皆具

有療效;在經絡調整方面,2Hz 刺激能使良導絡值下降(P<0.05),100Hz 刺激

則讓受詴者的良導絡值上升(P<0.05)。若從中頻波電刺激在鎮痛的觀察看來,

張鳴生、陳茵與蒙澤明(2000)發現實驗組給予中頻波電刺激(2000Hz)與對

照組(低頻)比較,刺激 15 分鐘後的鎮痛效果與 20 分鐘的效果同樣顯著,也

比低頻有較好的鎮痛效果;Du, Du, Dong, Yu, 與 Jin(2006)研究 40 隻大鼠經

超聲中頻電療(4000 Hz,作用 10 分鐘)鎮痛效果實驗時,測得其腦內啡顯著

的上升。

神經電刺激是關節炎患者經常使用的物理療法,主要目的除了止痛之外

(Cheing & Hui-Chan, 1999; Monica et al., 2006; Tse, Pun, & Benzie, 2005),還可

以增強肌肉力量、延緩肌肉萎縮與痙攣(謝霖芬、陳文珊、莊志誠;2004),

得以改善關節功能,例如,接受膝關節鏡或膝關節置換術後的患者,利用電針

刺激穴位得到良好的成效(陳皆卲等人,2004;陳昱辰、劉旭然、林昭庚,2005;

Berman, Lao, & Langenberg, 2004);電針結合止痛藥物治療膝關節炎之療效觀

察,達到顯著差異(徐紅、吳煥淦,2007)。劉堂友(1999)以中頻波電刺激

Page 25: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5

每次 20 分鐘,有效治療 98 例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周光輝(2004)利用電針

與調制中頻電流(中頻 2000Hz、調制用的低頻波為 0.5~150Hz 的波差)研究退

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成效,發現電針組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關節軟骨的修復,

而調制中頻電流組則有較好的鎮痛、解痙效果;丁春華、魏紅沁、朱洁萍與顏

立健(2006)利用中醫傷科手法與中頻波結合微波刺激,調制中頻治療頻率

4000Hz、每次 20 分鐘,10 次為一個療程,兩者對關節炎療效均顯著。

電刺激作用於人體的參數雖然會依肌肉組織的深淺有所不同,但仍有規則

可循,參數的評估常以低頻(2Hz)、高頻(100Hz)、複合式頻率(2~150Hz)

與調製中頻波(基本波 5000Hz、低頻調製波 2~100Hz;正弦脈衝電流之最佳頻

率為 2500Hz 或 4000Hz、低頻調製波 1~150Hz)等幾種模式做為治療基準(林

岳軍、楊建傳、譚維溢,2005;翁清松、胡威志、莊朝欽、許善華,2004)。

從文獻發表看來,膝關節炎患者的常用的中頻波治療頻率為 4000Hz、每次 10~20

分鐘,10 次為一個療程最為常見,因此,本研究之受詴者將接受中頻波治療頻

率為 4000Hz,每次 20 分鐘、共計 12 次的介入措施。

Page 26: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6

第六節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

疼痛在人類社會中是一種常見且普遍有過的經驗,疼痛所反映出來的,可

說是一種「受苦」的經歷(suffering)(洪彩慈、駱麗華,2000;陳怡懋,2004)、

一種主觀的自我感受。疼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除了是一種不愉快的感

覺外,也是身體異常時發出的警訊之一,特別是慢性疼痛,常令人感到苦惱,

影響情緒反應與生活品質。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SPA)訂定 2007 年 10 月 15 日為「全球抗痛日(The Global Day

Against Pain)」的活動,就是在強調人類有免於疼痛的基本權利(行政院衛生

署新聞稿,2007)。

本研究使用的 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是一

條劃有 10 公分直線,可垂直或帄行的評量尺,經常應用在臨床或研究上,具有

良好的信效度(Aubrun, Paqueron, Langeron, Coriat & Riou, 2003;Bolognese ,

Schnitzer & Ehrich, 2003;Liu, Chung & Wong, 2003)。將畫有一條 10 公分的帄

行直線,在最左端標上「0」,代表沒有疼痛,最右邊的「10」代表非常非常的

痛(由左向右移表示愈來愈痛),由病人自行指出或畫出疼痛的感覺位於幾公

分處,分數越高代表疼痛越厲害。余幸宜於調查台北市老人的疼痛形態及盛行

率時指出,老人慢性疼痛的程度多為輕度,在其研究中將 VAS<4 公分視為輕度

疼痛,VAS 4~6 公分視為中等痛,VAS > 6 公分則是嚴重的痛(余幸宜,2005)。

VAS 也是患者個人對疼痛的經驗給予量化的表達方式之一,類似的疼痛經驗所

表達出的疼痛強度則因人而異,但可藉此量表了解受詴者對疼痛及治療後的反

應(癌症疼痛與症狀處理委員會﹝TCOG﹞,2007)。

由於,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以中老年人居多,常有疼痛的症狀,利用 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作為受詴者的自我反映評估,是簡便、常用又有效的評估方

法。

Page 27: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7

第三章 研究架構

第一節 概念架構

(圖 3-1 研究架構圖)

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

調制中頻神經電刺激儀

VAS疼痛視覺類比量表

十二經絡能量檢測值

Page 28: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8

第二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的名詞界定分為概念性及操作性定義,分別說明如下:

一、 退化性膝關節炎

(一)概念性定義:

膝關節囊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囊,也是人體活動使用率較高的關節。退化性

膝關節炎常見於 40 歲以上之中、老年人,一般症狀為鈍痛或痠痛,上下樓梯時

活動受限甚至疼痛加劇,常感到關節僵硬、活動不靈活、關節出現摩擦聲響,

會因氣候突然的改變,使膝蓋開始疼痛,嚴重時連站立都有困難。

(二)操作性定義:

經由骨科專科醫師依據 Kellgren and Lawrence scale(K/L 等級)X 光評估第

一級至第四級病變、年滿 40 歲以上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

二、 經絡俞穴的選取

(一)概念性定義:

經絡俞穴循經感傳現象是為「氣至病所」的理解,經絡治療的取穴原則有

病症所在處之近端取穴法、五行相生相剋法、遠端取穴法、與子午流注針法等

等,經絡治療一般言之:「寧失其穴、勿失其經」或「離穴不離經」。

(二)操作性定義:

退化性膝關節炎之經絡走向下落於足厥陰肝經與足太陰脾經,採用病症所

在處之近端取穴法,選取足少陽膽經之陽陵泉(GB34)、足太陰脾經之陰陵泉

(SP9)做為經絡刺激點(圖 3-2 )。

Page 29: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9

(圖 3-2 ) 經絡刺激點

Page 30: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0

三、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

(一)概念性定義:

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為單一層面自述

性的疼痛評估量表,常用來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畫有一條 10 公分的直線,在

最左端標上「0」,代表沒有疼痛,右邊的「10」代表非常非常的痛(由左往右

移表示愈來愈痛),由病人自行指出或畫出疼痛的感覺位於幾公分處,分數越

高代表疼痛越嚴重。

(二)操作性定義:

將畫有一條 10 公分直線的疼痛量表,交由受詴者將這 48 小時內疼痛的感

受,在這條直線上的某公分處畫垂直線或做記號,代表疼痛的程度。

四、十二經絡能量檢測儀

(一)概念性定義:

日本的中谷義雄博士於 1950 年發現「皮膚通電良導點」,這些良導點經由

實驗找出與人體的十二經絡變動一致的感應點,稱為良導絡,左右共有 24 個測

定點(經絡能量參數值 Ryodoraku values),進一步了解其經絡或臟腑的虛實、

弛緊、疲勞或興奮狀態。大部分是傳統針灸學上的十二原穴的位置,這些原穴

具有低電阻、高導電量、高振聲能反映出人體經脈、五臟六腑的變化。

(二)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採用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十二經絡能量檢測儀,型號為

SD-802P。衛署醫器製字第 001498 號(皮膚電阻測定器)。

Page 31: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1

五、調制中頻神經電刺激儀

(一)概念性定義:

臨床上使用的中頻干擾電流,其脈波頻率介於 1000Hz~10000Hz,這種電刺

激器能產生一種序列電壓或是電流脈波,透入的深度深,對組織穿透性佳,常

應用在神經或肌肉的刺激與止痛治療上,低頻調製中頻電流的機型以 2000~5000

Hz 為最常使用的範圍,調製用的低頻波差為 1~150Hz。

(二)操作性定義:

採用卲懋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調製中頻神經電刺激儀(卲懋多功能電刺激

器;刺激模式為 4000rate/15Hz),衛署醫器製字第 001828 號。

Page 32: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2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類實驗性研究設計模式(Quasi 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經由台北市某復健醫學中心人體詴驗委員會同意後(附錄一),

立意取樣經骨科醫師診斷為 K/L 分級第一級至第四級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

者。

研究設計模式如下(圖 4-1):

(圖 4-1) 研究設計模式

前測 中測 後測

實驗組 (E): O1 X O2 X O3

對照組 (C): O4 O5 O6

註:

1. X:中頻波電刺激經絡。

2. O1、O2、O3:分別代表中頻波神經電刺激經絡前(第 1 週)、介入中頻

波電刺激經絡後的第 3 週與第 6 週,填寫 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與十二

經絡能量檢測。

3. O4、O5、O6:分別代表收案後的第 1 週、第 3 週與第 6 週,填寫 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與十二經絡能量檢測。

Page 33: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研究對象的選樣標準:

1. 年滿 40 歲以上,意識清晰的成年人。

2. 經骨科醫師診斷為 K/L 分級第一級至第四級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

3. 受詴者無控制不佳之糖尿病、高血壓,也無惡性腫瘤病史。

4. 受詴者未懷孕。

5. 受詴者未植入心律調節器(Implantable Cardiac Pacemakers)。

6. 實驗組受詴者接受經絡刺激的部位並非人工膝關節。

7. 實驗組受詴者欲接受經絡刺激的皮膚表面無感染、潰瘍或損傷。

8. 實驗組受詴者接受經絡刺激前,患肢沒有塗擦止痛藥膏或使用消炎鎮痛

貼片。

二、研究對象的權益考量

1. 本研究以保密及尊重患者之隱私、安全、權益及倫理為優先考慮。一個

研究的編號會取代受詴者姓名,同時受詴者的隱私將絕對保密。

2. 研究者於正式收案前,已向研究對象說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3. 研究進行期間,研究對象若對本研究有任何疑問,將適切的說明或衛教。

4. 研究對象於研究過程中隨時可退出本研究計劃,不會因而受到處罰或影

響日後的醫療照顧。

5. 本文研究者於正式開始研究前,已參加衛生署委託「財團法人醫學研究

倫理基金會」舉辦之「人體詴驗委員會委員」講習班(附錄二),並獲得

相關證明書(附錄三)。

Page 34: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研究的評估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調查表、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與十

二經絡能量檢測儀。刺激經絡的儀器則是調制中頻神經電刺激儀。分別敘述如

下:

一、 個人基本資料調查表

個人基本資料調查表(附錄四)包含膝關節炎位置、疾病史、發生疼痛

時的處理方式與 K/L 分級。

二、 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上畫有一條 10 公分的直線,左端的「0」代表完全

不痛,右端的「10」代表非常非常的痛(由左端往右移表示愈來愈痛),由受

詴者將這 48 小時內疼痛的感覺,在這條直線上垂直畫上一個短線或做記號,代

表疼痛的程度,研究者再測量從 0 到記號之間的距離(公分)。

0 10

三、十二經絡能量檢測儀

採用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經絡能量檢測儀(圖 4-2)(附錄五)。

(圖 4-2) 經絡能量檢測儀(皮膚電阻測定器)

(Meridian Health Monitor Model No.SD-802P)

Page 35: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5

四、調制中頻神經電刺激儀

採用卲懋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之多功能電刺激器(EPC-K07),衛署醫器製

字第 001828 號(圖 4-3,附錄六、七、八),屬低週波內有中頻波的調制中頻

神經電刺激儀,每秒輸出 15 群波(15Hz),每個群波帶有 8 個 pulses,而此 8

個 pluses 則為 4000Hz 的載波,所以是低週波裡有中頻波。

(圖 4-3) 調制中頻神經電刺激儀: 卲懋多功能電刺激器 (EPC-K07)

第 2 組顯示面板

第 2 組定時裝置

第 2 組模式設定

輸出線 3、4 強度設定

第 1 組顯示面板

第 1 組定時裝置

第 1 組模式設定

輸出線 1、2 強度設定

第 2 組輸出 第 1 組輸出

+/-波輸出設定 電源插入孔 導線插入孔

Page 36: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台北市某復健醫學中心骨科門診為收案地點,經骨科醫師診斷為

K/L 分級第一級至第四級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為收案對象,基於人倫考量,

實驗組除了中頻波電刺激之外,另給予需要時局部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膏

(NSAIDs;Voren-G)。需要時口服(p.r.n)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s)

的患者則納入對照組,無其他介入措施。

研究步驟說明如下(圖 4-4):

1. 由骨科醫師篩選個案。

2. 徵求同意以後,填寫研究同意書,向個案說明研究目的、方法、流程與配合

事項。

3. 給予前測說明並填寫受詴者基本資料調查表。

4. 實驗組(電刺激組)的受詴對象必頇參加每週 2 次、每次 20 分鐘的調制中

頻神經電刺激經絡的介入措施,共計 12 次(持續 6 週)。

5. 實驗組(電刺激組)在尚未接受神經電刺激經絡前(第 0 次)與神經電刺激

經絡後的第 6 次(第 3 週)與第 12 次(第 6 週),分別填寫 VAS 疼痛評估

量表與接受十二經絡能量檢測。

6. 對照組(口服藥物組)的受詴對象則是需要時口服(p.r.n)非類固醇類抗發

炎藥物(NSAIDs),無其他治療。於收案後的第 1 週、第 3 週與第 6 週填

寫 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與接受十二經絡能量檢測。

7. 結束收案後開始進行資料統計與結果分析。

Page 37: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7

(圖 4-4) 研究步驟

1.人體詴驗委員會

(IRB)審核通過

2.篩選受詴標準

3.填妥研究同意書

前測評估

(第 0 週)

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

實驗說明

對照組 實驗組

1.基本資料調查表

2. VAS 疼痛視覺類比

量表

3.十二經絡能量檢測

中頻波電刺激經絡

每週 2 次

每次 20 分鐘

共計 12 次(6 週)

後測評估

第 6 次(第 3 週)與第 12 次(第 6 週)

結束收案

進行研究結果統計分析

1.VAS 疼痛視覺

類比量表

2.十二經絡能量檢測

對照組 實驗組

需要時口服(p.r.n)

非類固醇類抗發炎

藥物(NSAIDs)

Page 38: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以 SPSS 15.0 for Windows 英文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與相關圖表

的繪製。將所收集之數據彙整,進行分類編碼,製作各種不同分析用的組群資

料檔,統計方法如下:

一、受詴者之基本資料現況分析:利用描述性統計將類別變項與連續變項等資

料,採帄均值、標準差、最小值、最大值、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等分析。

二、疼痛程度的分析:採用獨立樣本 T 檢定(Independent Sample t-test)的統計

分析方法,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組間在三個測驗時間點上(包括前測、中

測與後測)的 VAS 分數差異。另以相依樣本 T 檢定(Pair-Sample t-test)的統計

分析方法,分別探討實驗組組內之前測、中測與後測的 VAS 分數是否有顯著的

差異以及對照組組內在前測、中測與後測的 VAS 分數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三、十二經絡檢測值的分析:採用獨立樣本 T 檢定(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的統計分析方法,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組間在三個測驗時間點(包括前測、

中測與後測)的經絡值差異。另以相依樣本 T 檢定(Pair-Sample t-test)的統計

分析方法來探討實驗組組內三個時間點(包括前測、中測與後測)的經絡值是

否有顯著的差異與對照組組內三個時間點(包括前測、中測與後測)的經絡值

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Page 39: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9

第五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受詴對象基本資料之結果分析

本研究自民國 96 年 12 月至 97 年 5 月於台北市某復健醫學中心選取符合收

案條件的受詴者,同意參與本研究的受詴者共計 88 位,參與實驗組(電刺激組)

的有 45 人,有 33 人完成 12 次(6 週)的中頻波穴位電刺激,樣本流失率為 27%;

另外參與對照組(口服藥物組)的有 43 人,完整配合研究的受詴者有 33 人,

樣本流失率為 23%,實際完成研究者共計 66 人。

一、受詴者背景資料之現況分析

66 位受詴者中,男性 17 人(19.3%)、女性 71 人(80.7%),實驗組樣本之

性別以女性 26 人多於男性 7 人;對照組樣本之性別以女性 25 人多於男性 8 人。

實驗組樣本之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帄均數為 25.65 kg/m²,對

照組樣本 BMI 之帄均數為 25.96 kg/m²。實驗組樣本年齡之帄均數為 69.36、對

照組樣本年齡之帄均數為 71.64,實驗組與對照組受詴者年齡分布於 60 至 70 歲

最多,分別各有 11 人, 70 至 80 歲次之,分別為實驗組 11 人與對照組 10 人(表

5-1)。

表 5-1 受詴者背景資料之樣本現況分析

變項類別 實驗組

(n=33)

對照組

(n=33)

性別 男性 7 8

女性 26 25

年齡 69.36±9.02 71.64±7.75

BMI 25.65±2.97 25.96±3.87

職業 公 3 0

農 1 0

工 1 3

商 4 2

無 24 28

Page 40: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40

二、受詴者膝關節疼痛之現況分析

在受詴者膝關節疼痛情形之樣本現況分析發現,實驗組之膝關節炎位置以

雙膝 16 人最多(48.4%),其次為右膝 9 人;對照組之膝關節炎位置以雙膝 19

人最多(57.6%),其次為右膝 10 人。實驗組樣本最近一星期以來膝關節炎發

生疼痛或不舒服的次數以每天發生 28 人最多(84.8%),其次為ㄧ週 2 次的有

3 人;對照組樣本之膝關節炎位置以ㄧ週 3 次的 14 人最多(42.4%),其次為

每天發生的有 12 人。實驗組樣本此次膝關節疼痛或不舒服症狀持續時間之帄均

數為 15.52 個月(1 年 3 個月),時間最長的有 10 年,最短的是 10 天;對照組

樣本此次膝關節疼痛或不舒服症狀持續時間之帄均數為 16.59 個月(1 年 4 個

月),時間最長的有 4 年半,最短的是不到 1 星期。實驗組樣本求醫的時間帄

均數為 9.11 個月;對照組樣本因膝關節炎求醫的時間之帄均數為 16.71 個月。

實驗組樣本膝關節未受過傷的有 24 人為最多;對照組則是 28 人為最多。實驗

組樣本 X-ray K/L 分級以Ⅲ級 17 人最多,其餘依序為Ⅱ級 10 人,Ⅳ級及Ⅰ級各

3 人;對照組樣本 X-ray K/L 分級以Ⅱ級 19 人最多,其餘依序為Ⅰ級 8 人,Ⅲ

級 5 人,Ⅳ級 1 人(表 5-2)。

Page 41: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41

表 5-2 受詴者膝關節疼痛情形之樣本現況分析

變項類別 實驗組

(n=33)

對照組

(n=33)

關節炎位置 左膝 8 4

右膝 9 10

雙膝 16 19

最近一星期以

來,您的膝關節炎發

生疼痛或不舒服的

次數

每天發生 28 12

ㄧ週 3 次 1 14

ㄧ週 2 次 3 3

ㄧ週 1 次 1 4

您此次膝關節

疼痛或不舒服症狀

已有多久(單位:月)

15.52±23.33 16.59±16.03

您因膝關節炎

求醫的時間已經多

久(單位:月)

9.11±11.09 16.71±22.74

您的膝關節曾

經受過傷嗎 無 24 28

雙膝 2 2

左膝 4 1

右膝 3 2

X-ray K/L

分級 Ⅰ級 3 8

Ⅱ級 10 19

Ⅲ級 17 5

Ⅳ級 3 1

Page 42: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42

三、膝關節疼痛處理方式之現況分析

從膝關節疼痛時的處理方式發現,實驗組受詴者膝關節疼痛處理時的選擇

方式,最高者為吃藥共 24 人(72.73%),次高者為吃健康食品(包含維骨力)

共 21 人(63.64%),最低者為電刺激(電療)共 3 人(9.09%)。對照組受詴

者選擇最高的也是吃藥,共 31 人(93.94%),次高者為吃健康食品(包含維骨

力)共 28 人(84.85%),無人選擇電刺激(電療)為最低(表 5-3)。

表 5-3 膝關節疼痛處理方式之樣本現況分析

實驗組(n=33) 對照組(n=33)

變項類別 次數

佔受詴者

百分比

(%)

次數

佔受詴者

百分比

(%)

吃藥 24 72.73 31 93.94

吃健康食品 21 63.64 28 84.85

關節局部治療 19 57.58 16 48.48

復健門診治療 11 33.33 1 3.03

中醫推拿 11 33.33 1 3.03

針灸 5 15.15 2 6.06

電刺激(電療) 3 9.09 0 0.00

綜合上述的研究結果,本研究的受詴者以女性患者居多;年齡大於 65 歲以

上;帄均 BMI 值超過 25;X-ray K/L 分級以第二級或第三級為最多;有一半以

上的受詴者幾乎每天都有疼痛不適的現象且雙膝均罹患關節炎;膝關節未受傷

者居多;此次膝關節疼痛或不舒服症狀持續時間最長的有 10 年,最短的則未超

過 1 星期;有超過八成的受詴者在膝關節疼痛時,至少採取二種以上的處理方

式,包含吃健康食品(例如:維骨力)、膝關節局部處理(貼藥布或注射玻酸)

或復健、推拿等等。

Page 43: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43

第二節 VAS 疼痛視覺類比量表成效分析

一、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在前測、中測與後測的組間 VAS 分數差異

採用獨立樣本 T 檢定(Independent Sample t-test)的統計分析方法來探討實

驗組與對照組在三個測驗時間點(包括前測、中測與後測)上的組間 VAS 分數

差異。

由表 5-4 可得知,實驗組的前測(0 週)VAS 疼痛分數顯著比對照組前測(0

週)分數高(p<.001)、實驗組的中測(3 週)VAS 疼痛分數顯著比對照組中測

(3 週)分數高(p<.05)、實驗組的後測(6 週)VAS 疼痛分數則跟對照組後測

(6 週)分數沒有差異存在。分數越高代表疼痛越嚴重,表示實驗組的疼痛狀況

比對照組厲害,疼痛改善效果佳,舒緩程度到後測時與對照組(口服藥物組)

已經相當。

表 5-4 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組間 VAS 分數分析結果之差異(n=66)

實驗組

(n=33)

對照組

(n=33)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VAS 前測(0 週) 6.84±2.12 4.33±1.97 5.00** < 0.001

VAS 中測(3 週) 4.56±2.27 3.35±1.72 2.43* 0.018

VAS 後測(6 週) 3.1±2.24 2.93±2.04 0.33 0.744

* p<.05 **p<.001

Page 44: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44

二、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在前測、中測與後測的組間 VAS 差值

本段旨在以獨立樣本 T 檢定(Independent Sample t-test)的統計分析方法,

再進一步探討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間在三個測驗時間點的差值,包括前、中測

差值(中側帄均值減去前測帄均值)、前、後測差值(後側帄均值減去前測帄均

值)與中、後測差值(後側帄均值減去中測帄均值)的 VAS 分析。

由表 5-5 可得知,實驗組的前、中測差值分數顯著比對照組的差異大

(p<.05)、實驗組的前、後測分數顯著又比對照組的差異大(p<.001)、實驗組

的中、後測分數也顯著比對照組的差異大(p<.05)。這三個差值分數,都是實

驗組的改善情況比較好(VAS 越低分代表疼痛越輕),而且差值數值皆為負,尤

其前、後測的比較差異更顯著(p<.001),代表實驗組的介入措施比對照組更有

成效。

表 5-5 實驗組與對照組 兩組組間在 VAS 差值分析結果之差異(n=66)

實驗組

差值

對照組

差值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VAS 前、中測差值(3 週-0 週) -2.28±1.71 -0.98±1.19 -3.61* 0.001

VAS 前、後測差值(6 週-0 週) -3.74±2.26 -1.40±2.00 -4.46** <0.001

VAS 中、後測差值(3 週-6 週) -1.46±1.13 -0.43±1.78 -2.81* 0.007

* p<.05 **p<.001

Page 45: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45

三、探討實驗組在前測、中測與後測的組內 VAS 分數差異

依相依樣本 T 檢定(Pair-Sample t-test)的統計分析方法來探討實驗組在前

測、中測與後測的組內 VAS 分數差異,由表 5-6 至 5-8 可得知,實驗組的 VAS

中測分數顯著比前測分數低(p<.001)、後測分數顯著比前測分數低(p<.001)、

後測分數顯著比中測分數低(p<.001),代表中測較前測時的疼痛不適有改善、

後測又比中測時的疼痛減緩,有足夠證據顯示實驗組(電刺激組)的介入成效

有顯著的差異。

表 5-6 實驗組前測與中測 VAS 分數分析結果之差異(n=33)

前測(0 週) 中測(3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VAS 分數 6.84±2.12 4.56±2.27 7.69* < 0.001

表 5-7 實驗組前測與後測 VAS 分數分析結果之差異(n=33)

前測(0 週) 後測(6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VAS 分數 6.84±2.12 3.1±2.24 9.53* < 0.001

表 5-8 實驗組中測與後測 VAS 分數分析結果之差異(n=33)

中測(3 週) 後測(6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VAS 分數 4.56±2.27 3.1±2.24 7.38* < 0.001

Page 46: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46

四、探討對照組在前測、中測與後測的組內 VAS 分數差異

以相依樣本 T 檢定(Pair-Sample t-test)的統計分析,探討對照組在前測、

中測與後測的組內 VAS 分數差異,由表 5-9 至 5-11 可得知,對照組的中測分數

顯著比前測分數低(p<.001)、後測分數顯著比前測分數低(p<.001)、後測分

數與中測分數則沒有差異。代表對照組因服用 NSAIDs 藥物後,對疼痛不適雖

有舒緩,但在後測與中測的比較發現,疼痛改善效果趨於緩慢或有限。

表 5-9 對照組前測與中測 VAS 分數分析結果之差異(n=33)

前測(0 週) 中測(3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VAS 分數 4.33±1.97 3.35±1.72 4.71* < 0.001

表 5-10 對照組前測與後測 VAS 分數分析結果之差異(n=33)

前測(0 週) 後測(6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VAS 分數 4.33±1.97 2.93±2.04 4.03* < 0.001

表 5-11 對照組中測與後測 VAS 分數分析結果之差異(n=33)

中測(3 週) 後測(6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VAS 分數 3.35±1.72 2.93±2.04 1.38 0.177

Page 47: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47

五、VAS 結果綜合分析

根據以上的 VAS 分數分析結果,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組間在前測(0

週)、中測(3 週)與後測(6 週)的 VAS 分數差異,實驗組的疼痛改善效果

明確又快(p<.05);實驗組的前、中、後測的差值皆為負,尤其前、後測的比

較差異更顯著(p<.001),所以,實驗組的疼痛減緩應優於對照組(圖 5-1)。

實驗組的組內 VAS 分數得知:中測較前測時的疼痛不適有改善(p<.001)、

後測又比中測時的疼痛減緩(p<.001),有足夠證據顯示實驗組的介入成效有

顯著的差異。

對照組的組內 VAS 分數差異發現:雖然,後測分數顯著比前測分數低,但

中測分數與後測分數則沒有差異,代表對照組因服用 NSAIDs 藥物後,對疼痛

不適雖有舒緩,但在後測與中測的比較發現,疼痛改善效果趨於緩慢或有限。

圖 5-1 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 組間 VAS 分數之差異比較

Page 48: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48

第三節 人體十二經絡檢測值的成效分析

一、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組間在前測、中測與後測的經絡值的差異

本段以獨立樣本 T 檢定(Independent Sample t-test)的統計分析方法,探討

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在三個檢測時間點,包括:前測(0 週)、中測(3 週)與

後測(6 週)的組間經絡值的差異。

首先,由表 5-12 在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間的前測(0 週)分析結果之差異

比較(n=66)可知,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大腸經右」上達到 p<.05 的顯著水準,

且實驗組的經絡數值比對照組來得高(表 5-12),可能因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

在五行中同屬五時(季節)的秓冬季,與對照組收案季節在春夏季不同有關,

因此,實驗組的受詴者在「大腸經右」的經絡表現上稍呈陽亢的狀態。

由表 5-13 兩組間的中測(3 週)分析結果之差異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在

「心包經右」、「心經左」、「心經右」、「肝經右」上達到 p<.05 的顯著水

準,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檢測值在「心包經右」、「心經左」、「心經右」、

「肝經右」上有差異存在,且皆為實驗組的數值比對照組來得低(下降)(表

5-13)。

由表 5-14 兩組間的後測(6 週)分析結果之差異比較得知,實驗組與對照

組在「心包經左」、「心包經右」、「心經左」、「心經右」、「小腸經左」、

「小腸經右」、「大腸經左」、「大腸經右」、「肝經右」與「整體帄均值」

等類別上達到 p<.05 的顯著水準,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這幾個檢測值上有差

異存在,且仍為實驗組的數值比對照組低(下降)(表 5-14)。

以上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組間的前、中、後測經絡值差異的研究結果發現,

兩組在前測(0 週)時的「大腸經右」有差異,可能因實驗組與對照組收案季節

Page 49: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49

不同有關。但實驗組在經過 12 次(6 週)中頻波持續的介入措施後,於中測時

(3 週)在「心包經右」、「心經左」、「心經右」、「肝經右」上達到 p<.05

的顯著水準,經絡檢測值明顯的下降,到後測(6 週)時發現「心包經左」、「心

包經右」、「心經左」、「心經右」、「小腸經左」、「小腸經右」、「大腸

經左」、「大腸經右」、「肝經右」與「整體帄均值」等類別上達到 p<.05 的

顯著水準,表示實驗組的這幾個經絡的帄均值較對照組顯著的下降。

Page 50: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50

表 5-12 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組間在 前測經絡數值結果之差異比較 (n=66)

實驗組

(n=33)

對照組

(n=33)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29.00±15.48 26.67±16.53 0.59 0.556

肺經右 31.73±14.76 26.09±14.43 1.57 0.122

心包經左 30.88±16.46 31.91±17.79 -0.24 0.808

心包經右 30.45±16.06 31.82±16.90 -0.34 0.738

心經左 33.58±17.05 32.70±17.83 0.20 0.839

心經右 31.73±16.33 33.00±17.70 -0.30 0.762

小腸經左 27.67±18.01 26.48±19.67 0.25 0.800

小腸經右 29.85±15.75 28.48±21.31 0.30 0.769

三焦經左 32.48±15.99 27.42±16.98 1.25 0.217

三焦經右 34.88±14.52 28.67±15.92 1.66 0.103

大腸經左 31.12±17.10 24.67±17.02 1.54 0.129

大腸經右 32.61±15.87 24.61±16.40 2.01* 0.048

脾經左 23.21±17.18 23.64±16.00 -0.10 0.918

脾經右 21.94±17.68 21.03±16.17 0.22 0.828

肝經左 26.88±20.83 30.00±20.86 -0.61 0.545

肝經右 27.33±20.79 31.39±19.79 -0.81 0.419

腎經左 25.79±22.50 22.15±16.93 0.74 0.461

腎經右 22.67±20.06 27.09±32.33 -0.67 0.507

膀胱經左 20.00±16.03 23.97±18.06 -0.94 0.349

膀胱經右 20.7±16.27 26.94±19.85 -1.40 0.167

膽經左 20.79±21.62 18.76±14.72 0.45 0.657

膽經右 21.18±22.72 17.39±14.26 0.81 0.420

胃經左 27.39±21.20 24.09±18.61 0.67 0.504

胃經右 26.48±18.99 21.76±15.78 1.10 0.276

整體帄均值 27.33±14.07 26.12±13.73 0.35 0.724

上下比值 1.83±1.09 1.43±0.67 1.81 0.075

左血右氣 0.98±0.16 0.99±0.18 -0.07 0.942

陰陽比值 1.16±0.64 1.25±0.55 -0.64 0.525

*p<.05

Page 51: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51

表 5-13 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組間在 中測經絡數據結果之差異比較 (n=66)

實驗組

(n=33)

對照組

(n=33)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26.12±13.49 33.15±18.46 -1.77 0.083

肺經右 32.21±13.62 32.67±18.40 -0.11 0.910

心包經左 29.09±15.37 37.61±19.45 -1.97 0.053

心包經右 27.12±14.98 38.76±19.66 -2.70* 0.009

心經左 27.85±16.56 40.27±24.31 -2.43* 0.018

心經右 27.09±13.77 41.36±25.13 -2.86* 0.006

小腸經左 26.58±16.53 33.79±24.13 -1.42 0.162

小腸經右 26.91±16.39 35.58±24.57 -1.69 0.097

三焦經左 31.45±16.87 35.39±20.33 -0.86 0.395

三焦經右 33.21±14.20 33.30±20.51 -0.02 0.983

大腸經左 28.39±14.60 30.70±18.76 -0.56 0.580

大腸經右 30.91±15.30 32.82±19.81 -0.44 0.663

脾經左 24.18±16.22 27.09±20.93 -0.63 0.530

脾經右 23.03±18.51 28.67±21.80 -1.13 0.262

肝經左 29.30±23.26 38.58±26.23 -1.52 0.134

肝經右 22.73±20.14 37.15±25.63 -2.54* 0.013

腎經左 24.30±19.76 28.79±21.44 -0.88 0.380

腎經右 22.21±18.86 28.94±19.31 -1.43 0.157

膀胱經左 23.73±16.23 28.94±21.65 -1.11 0.273

膀胱經右 22.73±15.80 30.18±21.06 -1.63 0.109

膽經左 20.15±21.54 27.79±25.04 -1.33 0.189

膽經右 18.85±19.76 26.30±23.48 -1.40 0.168

胃經左 26.12±18.61 30.33±22.65 -0.83 0.412

胃經右 23.67±15.61 28.73±19.96 -1.15 0.256

整體帄均值 26.03±12.13 32.82±19.39 -1.70 0.094

上下比值 1.66±1.02 1.47±0.90 0.80 0.425

左血右氣 1.02±0.21 0.99±0.11 0.65 0.518

陰陽比值 1.09±0.35 1.14±0.24 -0.61 0.543

*p<.05

Page 52: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52

表 5-14 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組間在 後測經絡數據結果之差異比較 (n=66)

實驗組

(n=33)

對照組

(n=33)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24.45±15.32 32.73±18.39 -1.99 0.051

肺經右 26.64±14.92 33.45±17.31 -1.71 0.091

心包經左 25.09±17.30 36.06±20.72 -2.34* 0.023

心包經右 23.00±15.28 35.79±18.34 -3.08* 0.003

心經左 26.73±19.07 40.36±24.66 -2.51* 0.015

心經右 24.52±15.24 36.03±21.63 -2.50* 0.015

小腸經左 23.45±15.65 36.00±21.72 -2.69* 0.009

小腸經右 24.58±17.06 35.94±20.95 -2.42* 0.019

三焦經左 28.12±15.07 35.76±18.06 -1.86 0.067

三焦經右 29.82±13.76 36.45±16.24 -1.79 0.078

大腸經左 25.33±14.01 33.82±16.70 -2.24* 0.029

大腸經右 26.18±13.84 34.91±15.98 -2.37* 0.021

脾經左 22.36±18.51 23.67±16.19 -0.30 0.762

脾經右 19.91±17.96 23.94±16.08 -0.96 0.340

肝經左 24.36±21.06 32.64±19.86 -1.64 0.106

肝經右 22.82±20.11 34.36±20.14 -2.33* 0.023

腎經左 24.27±21.19 27.67±17.11 -0.72 0.477

腎經右 20.33±17.22 26.45±17.31 -1.44 0.155

膀胱經左 21.67±19.10 27.18±16.91 -1.24 0.219

膀胱經右 23.33±17.22 28.42±17.07 -1.21 0.232

膽經左 20.73±19.74 23.64±18.58 -0.62 0.540

膽經右 17.03±17.34 25.30±19.88 -1.80 0.076

胃經左 24.33±17.98 28.70±18.74 -0.97 0.338

胃經右 22.52±19.18 27.61±19.45 -1.07 0.288

整體帄均值 23.79±13.26 31.55±15.68 -2.17* 0.034

上下比值 1.74±1.44 1.46±0.72 0.99 0.325

左血右氣 1.08±0.34 0.98±0.15 1.47 0.147

陰陽比值 1.06±0.48 1.01±0.22 0.49 0.623

*p<.05

Page 53: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53

二、兩組組間在前測、中測與後測有顯著差異的經絡改變示意圖

分別將兩組組間在前測、中測與後測有顯著差異的經絡,將其個別的改變

情形,以下列圖形表示:

圖 5-2 心包經左的經絡改變示意圖

圖 5-3 心包經右的經絡改變示意圖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組

對照組

Page 54: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54

圖 5-4 心經左的經絡改變示意圖

圖 5-5 心經右的經絡改變示意圖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組

對照組

Page 55: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55

圖 5-6 小腸經左的經絡改變示意圖

圖 5-7 小腸經右的經絡改變示意圖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組

對照組

Page 56: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56

圖 5-8 大腸經左的經絡改變示意圖

圖 5-9 大腸經右的經絡改變示意圖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組

對照組

Page 57: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57

圖 5-10 肝經右的經絡改變示意圖

圖 5-11 24 個經絡的整體帄均值,實驗組比對照組有顯著的降低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組

對照組

Page 58: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58

三、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組間在前測、中測與後測的經絡差值比較差異分析

以獨立樣本 T 檢定(Independent Sample t-test)的統計分析方法,來探討實

驗組與對照組在三個測驗時間點的差值,包括:前、中測差值(中測帄均值減

去前測帄均值)(表 5-15)。前、後測差值(後測帄均值減去前測帄均值)(表

5-16)。與中、後測差值(後測帄均值減去中測帄均值)上的分數差異(表 5-17)。

(一)前、中測差值

由表 5-15 可得知,本研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經絡值前、中測改變之差異,

在 1.「心包經右」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2.「心經左」之

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3.「心經右」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

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4.「大腸經右」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5.「膽經左」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6.「膽經右」之實驗

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7.「胃經右」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

組差值為正值; 8.「帄均值」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其餘

20 個經絡類別的分數上未達 p<.05 的顯著水準,表示無差異存在(表 5-15)。

(二)前、後測差值

由表 5-16 可得知,本研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經絡值前、後測改變之差異,

在 1.「肺經左」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2.「肺經右」之實

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3.「心包經左」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

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4.「心包經右」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5.「心經左」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6.「小腸經左」之實

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7.「小腸經右」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

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8.「三焦經左」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9.「三焦經右」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10.「大腸經左」之

Page 59: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59

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11.「大腸經右」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

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12.「膽經右」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13.「胃經左」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14.「胃經右」之實

驗組差值為負值,對照組差值為正值; 15.「帄均值」之實驗組差值為負值,對

照組差值為正值。其餘 13 個經絡類別的分數上未達 p<.05 的顯著水準,表示無

差異存在(表 5-16)。

(三)中、後測差值

表 5-17 可得知,本研究中之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經絡值中、後測差值改變之

差異,在所有經絡類別的分數上皆未達 p<.05 的顯著水準,表示實驗組與對照

組在中、後測差值分數皆無差異存在(表 5-17)。

綜合以上的結果,前、中測差值的組間比較發現,在五行中屬火的「心包

經右」、「心經左」、「心經右」;屬金的「大腸經右」;屬木的「膽經左」、

「膽經右」;屬土的「胃經右」等皆有顯著的差異,而且整體帄均值也有差異,

實驗組顯著較對照組的分數低,且為負值。前、後測差值的組間比較發現,在

五行中屬火的「心包經左」、「心包經右」、「心經左」、「小腸經左」、「小

腸經右」、「三焦經左」、「三焦經右」;屬金的「肺經左」、「肺經右」、

「大腸經左」、「大腸經右」;屬木的「膽經右」;屬土的「胃經左」、「胃

經右」等也是都有顯著的差異,而且整體帄均值也有意義的顯著降低,且為負

值。不過,中、後測差值的比較,則如同 VAS 分數一樣,實驗組與對照組彼此

無顯著的差異了。

Page 60: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60

表 5-15 兩組組間在前、中測差值分析結果之差異(n=66)

前、中測差值 實驗組差值 對照組差值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2.88±17.86 5.52±18.88 -1.86 0.068

肺經右 0.48±15.61 6.58±18.92 -1.43 0.159

心包經左 -1.79±17.14 5.70±21.80 -1.55 0.126

心包經右 -3.33±19.11 6.94±20.64 -2.10* 0.040

心經左 -5.73±20.23 7.58±23.83 -2.44* 0.017

心經右 -4.64±18.64 8.36±24.60 -2.42* 0.018

小腸經左 -1.09±17.02 7.30±25.96 -1.55 0.126

小腸經右 -2.94±17.40 7.09±25.57 -1.86 0.067

三焦經左 -1.03±18.59 7.97±20.36 -1.88 0.065

三焦經右 -1.67±16.29 4.64±20.06 -1.40 0.166

大腸經左 -2.73±17.43 6.03±19.60 -1.92 0.060

大腸經右 -1.70±17.82 8.21±21.03 -2.07* 0.043

脾經左 0.97±16.63 3.45±21.49 -0.53 0.601

脾經右 1.09±16.27 7.64±19.63 -1.47 0.145

肝經左 2.42±16.97 8.58±23.50 -1.22 0.227

肝經右 -4.61±19.25 5.76±27.06 -1.79 0.078

腎經左 -1.48±18.10 6.64±19.00 -1.78 0.080

腎經右 -0.45±17.15 1.85±35.25 -0.34 0.737

膀胱經左 3.73±15.59 4.97±18.20 -0.30 0.767

膀胱經右 2.03±15.19 3.24±19.41 -0.28 0.778

膽經左 -0.64±12.74 9.03±20.24 -2.32* 0.024

膽經右 -2.33±22.74 8.91±20.20 -2.12* 0.038

胃經左 -1.27±22.14 6.24±18.75 -1.49 0.142

胃經右 -2.82±18.00 6.97±16.75 -2.29* 0.026

整體帄均值 -1.30±12.26 6.70±17.86 -2.12* 0.038

上下比值 -0.12±1.05 0.00±0.87 -0.51 0.611

左血右氣 -0.03±0.17 0.00±0.00 -1.00 0.325

陰陽比值 0.00±0.56 -0.15±0.71 0.96 0.340

*p<.05

Page 61: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61

表 5-16 兩組組間在前、後測差值分析結果之差異(n=66)

前、後測差值 實驗組差值 對照組差值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4.55±18.27 6.06±15.19 -2.56* 0.013

肺經右 -5.09±18.07 7.36±16.34 -2.94* 0.005

心包經左 -5.79±19.88 4.15±18.56 -2.10* 0.040

心包經右 -7.45±19.58 3.97±17.71 -2.49* 0.016

心經左 -6.85±22.05 7.67±20.11 -2.79* 0.007

心經右 -7.21±20.89 3.03±21.37 -1.97 0.053

小腸經左 -4.21±16.85 9.52±20.93 -2.94* 0.005

小腸經右 -5.27±16.94 7.45±22.78 -2.58* 0.012

三焦經左 -4.36±14.57 8.33±14.81 -3.51* 0.001

三焦經右 -5.06±17.35 7.79±16.05 -3.12* 0.003

大腸經左 -5.79±17.42 9.15±16.28 -3.60* 0.001

大腸經右 -6.42±18.78 10.30±14.09 -4.09* <0.001

脾經左 -0.85±18.94 0.03±14.39 -0.21 0.833

脾經右 -2.03±15.98 2.91±14.53 -1.31 0.194

肝經左 -2.52±18.34 2.64±16.88 -1.19 0.239

肝經右 -4.52±17.18 2.97±21.87 -1.55 0.127

腎經左 -1.52±21.86 5.52±14.34 -1.54 0.127

腎經右 -2.33±12.74 -0.64±31.04 -0.29 0.772

膀胱經左 1.67±15.39 3.21±12.48 -0.45 0.656

膀胱經右 2.64±14.11 1.48±18.70 0.28 0.779

膽經左 -0.06±17.84 4.88±14.34 -1.24 0.220

膽經右 -4.15±20.77 7.91±16.09 -2.64* 0.010

胃經左 -3.06±14.39 4.61±15.68 -2.07* 0.043

胃經右 -3.97±18.36 5.85±14.34 -2.42* 0.018

整體帄均值 -3.55±13.31 5.42±11.84 -2.89* 0.005

上下比值 -0.12±1.49 0.03±0.98 -0.49 0.628

左血右氣 0.06±0.24 0.00±0.00 1.44 0.160

陰陽比值 -0.15±0.71 -0.24±0.50 0.60 0.551

*p<.05

Page 62: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62

表 5-17 兩組組間在中、後測差值分析結果之差異(n=66)

中、後測差值 實驗組差值 對照組差值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1.67±15.19 -0.42±17.64 -0.31 0.760

肺經右 -5.58±13.92 0.79±13.55 -1.88 0.064

心包經左 -4.00±16.28 -1.55±21.83 -0.52 0.606

心包經右 -4.12±15.28 -2.97±18.21 -0.28 0.782

心經左 -1.12±17.82 0.09±24.37 -0.23 0.818

心經右 -2.58±15.45 -5.33±22.37 0.58 0.562

小腸經左 -3.12±13.65 2.21±20.29 -1.25 0.215

小腸經右 -2.33±17.79 0.36±20.01 -0.58 0.565

三焦經左 -3.33±13.94 0.36±15.95 -1.00 0.320

三焦經右 -3.39±11.69 3.15±15.94 -1.90 0.062

大腸經左 -3.06±12.89 3.12±16.55 -1.69 0.095

大腸經右 -4.73±12.27 2.09±16.09 -1.94 0.057

脾經左 -1.82±16.06 -3.42±17.41 0.39 0.698

脾經右 -3.12±16.78 -4.73±19.33 0.36 0.720

肝經左 -4.94±19.58 -5.94±18.55 0.21 0.832

肝經右 0.09±14.87 -2.79±19.40 0.68 0.501

腎經左 -0.03±17.81 -1.12±14.92 0.27 0.788

腎經右 -1.88±15.31 -2.48±16.62 0.15 0.878

膀胱經左 -2.06±14.36 -1.76±15.86 -0.08 0.935

膀胱經右 0.61±13.01 -1.76±18.94 0.59 0.557

膽經左 0.58±17.80 -4.15±15.86 1.14 0.259

膽經右 -1.82±12.08 -1.00±16.10 -0.23 0.816

胃經左 -1.79±16.72 -1.64±15.40 -0.04 0.970

胃經右 -1.15±16.76 -1.12±16.43 -0.01 0.994

整體帄均值 -2.24±10.55 -1.27±14.23 -0.31 0.754

上下比值 0.09±1.18 0.00±0.61 0.39 0.696

左血右氣 0.00±0.25 -0.03±0.17 0.57 0.570

陰陽比值 -0.09±0.52 -0.12±0.33 0.28 0.779

Page 63: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63

四、探討實驗組組內在前測、中測與後測的經絡數值差異

以相依樣本 T 檢定(Pair-Sample t-test)的統計分析方法,探討實驗組分別

在三個檢測時間點上的組內經絡數值差異,仍是分成三組配對:(1)前測與中測

(表 5-18)、(2)前測與後測(表 5-19)以及(3)中測與後測(表 5-20)。

首先,從實驗組受詴者組內的前測(0 週)與中測(3 週)經絡數值差異分

析顯示:24 個經絡值、整體帄均值、上下比值、左血右氣與陰陽比值方面皆未

達 p<.05 的顯著水準(表 5-18),說明實驗組到中測(3 週)時的經絡值尚無明

顯的變化。若從藥物的最大效用(Efficacy)來看,到中測時(治療 6 次;第 3

週)或可說是因為「劑量」(介入的次數)尚未到達最大效用的緣故。

再從實驗組組內的前測(0 週)與後測(6 週)經絡數值差異分析:在「心

包經右」的經絡類別上達到 p<.05 的顯著水準,表示電刺激組受詴者在「心包

經右」經絡類別上的前測數值與後測數值有差異存在,且後測(6 週)數值低於

前測(0 週)數值(下降)(表 5-19)。

實驗組組內的中測(3 週)與後測(6 週)經絡數值差異分析:在「肺經右」

及「大腸經右」這 2 個經絡類別上達到 p<.05 的顯著水準,表示電刺激組受詴

者在「肺經右」及「大腸經右」2 個經絡數值上的中測與後測有差異存在,且後

測(6 週)數值低於中測(下降)(表 5-20)。

綜合說明實驗組組內分析的結果,比較實驗組受詴者於組內的前測(0 週)

與中測(3 週)經絡數值全部無明顯的變化,可能是施行措施的次數尚未到達最

大效用的緣故;比較前測(0 週)與後測(6 週)經絡數值差異分析時,則發現

「心包經右」的後測值低於前測,有顯著的下降;而在中測(3 週)與後測(6

週)經絡數值差異比較分析得知,後測時的「肺經右」及「大腸經右」這 2 個

經絡帄均值有顯著的下降。

Page 64: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64

表 5-18 實驗組組內在 前測與中測的經絡數值差異分析

前測(0 週) 中測(3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29.00±15.48 26.12±13.49 0.93 0.362

肺經右 31.73±14.76 32.21±13.62 -0.18 0.860

心包經左 30.88±16.46 29.09±15.37 0.60 0.553

心包經右 30.45±16.06 27.12±14.98 1.00 0.324

心經左 33.58±17.05 27.85±16.56 1.63 0.114

心經右 31.73±16.33 27.09±13.77 1.43 0.163

小腸經左 27.67±18.01 26.58±16.53 0.37 0.715

小腸經右 29.85±15.75 26.91±16.39 0.97 0.339

三焦經左 32.48±15.99 31.45±16.87 0.32 0.752

三焦經右 34.88±14.52 33.21±14.20 0.59 0.561

大腸經左 31.12±17.10 28.39±14.60 0.90 0.375

大腸經右 32.61±15.87 30.91±15.30 0.55 0.588

脾經左 23.21±17.18 24.18±16.22 -0.33 0.740

脾經右 21.94±17.68 23.03±18.51 -0.39 0.703

肝經左 26.88±20.83 29.30±23.26 -0.82 0.418

肝經右 27.33±20.79 22.73±20.14 1.37 0.179

腎經左 25.79±22.50 24.30±19.76 0.47 0.641

腎經右 22.67±20.06 22.21±18.86 0.15 0.880

膀胱經左 20.00±16.03 23.73±16.23 -1.37 0.179

膀胱經右 20.70±16.27 22.73±15.8 -0.77 0.448

膽經左 20.79±21.62 20.15±21.54 0.29 0.776

膽經右 21.18±22.72 18.85±19.76 0.59 0.560

胃經左 27.39±21.20 26.12±18.61 0.33 0.743

胃經右 26.48±18.99 23.67±15.61 0.90 0.375

整體帄均值 27.33±14.07 26.03±12.13 0.61 0.546

上下比值 1.83±1.09 1.66±1.02 0.90 0.374

左血右氣 0.98±0.16 1.02±0.21 -1.01 0.318

陰陽比值 1.16±0.64 1.09±0.35 0.65 0.517

*p<.05

Page 65: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65

表 5-19 實驗組組內在 前測與後測的經絡數值差異分析

前測(0 週) 後測(6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29.00±15.48 24.45±15.32 1.43 0.163

肺經右 31.73±14.76 26.64±14.92 1.62 0.115

心包經左 30.88±16.46 25.09±17.30 1.67 0.104

心包經右 30.45±16.06 23.00±15.28 2.19* 0.036

心經左 33.58±17.05 26.73±19.07 1.78 0.084

心經右 31.73±16.33 24.52±15.24 1.98 0.056

小腸經左 27.67±18.01 23.45±15.65 1.44 0.161

小腸經右 29.85±15.75 24.58±17.06 1.79 0.083

三焦經左 32.48±15.99 28.12±15.07 1.72 0.095

三焦經右 34.88±14.52 29.82±13.76 1.68 0.104

大腸經左 31.12±17.10 25.33±14.01 1.91 0.065

大腸經右 32.61±15.87 26.18±13.84 1.97 0.058

脾經左 23.21±17.18 22.36±18.51 0.26 0.799

脾經右 21.94±17.68 19.91±17.96 0.73 0.471

肝經左 26.88±20.83 24.36±21.06 0.79 0.436

肝經右 27.33±20.79 22.82±20.11 1.51 0.141

腎經左 25.79±22.50 24.27±21.19 0.40 0.693

腎經右 22.67±20.06 20.33±17.22 1.05 0.301

膀胱經左 20.00±16.03 21.67±19.10 -0.62 0.538

膀胱經右 20.70±16.27 23.33±17.22 -1.07 0.291

膽經左 20.79±21.62 20.73±19.74 0.02 0.985

膽經右 21.18±22.72 17.03±17.34 1.15 0.259

胃經左 27.39±21.20 24.33±17.98 1.22 0.231

胃經右 26.48±18.99 22.52±19.18 1.24 0.223

整體帄均值 27.33±14.07 23.79±13.26 1.53 0.136

上下比值 1.83±1.09 1.74±1.44 0.35 0.726

左血右氣 0.98±0.16 1.08±0.34 -1.74 0.092

陰陽比值 1.16±0.64 1.06±0.48 0.92 0.366

*p<.05

Page 66: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66

表 5-20 實驗組組內在 中測與後測的經絡數值差異分析

中測(3 週) 後測(6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26.12±13.49 24.45±15.32 0.63 0.533

肺經右 32.21±13.62 26.64±14.92 2.30* 0.028

心包經左 29.09±15.37 25.09±17.30 1.41 0.168

心包經右 27.12±14.98 23.00±15.28 1.55 0.131

心經左 27.85±16.56 26.73±19.07 0.36 0.720

心經右 27.09±13.77 24.52±15.24 0.96 0.345

小腸經左 26.58±16.53 23.45±15.65 1.31 0.198

小腸經右 26.91±16.39 24.58±17.06 0.75 0.457

三焦經左 31.45±16.87 28.12±15.07 1.37 0.179

三焦經右 33.21±14.20 29.82±13.76 1.67 0.105

大腸經左 28.39±14.60 25.33±14.01 1.36 0.182

大腸經右 30.91±15.30 26.18±13.84 2.21* 0.034

脾經左 24.18±16.22 22.36±18.51 0.65 0.520

脾經右 23.03±18.51 19.91±17.96 1.07 0.293

肝經左 29.30±23.26 24.36±21.06 1.45 0.157

肝經右 22.73±20.14 22.82±20.11 -0.04 0.972

腎經左 24.30±19.76 24.27±21.19 0.01 0.992

腎經右 22.21±18.86 20.33±17.22 0.70 0.486

膀胱經左 23.73±16.23 21.67±19.10 0.82 0.416

膀胱經右 22.73±15.80 23.33±17.22 -0.27 0.791

膽經左 20.15±21.54 20.73±19.74 -0.19 0.854

膽經右 18.85±19.76 17.03±17.34 0.86 0.394

胃經左 26.12±18.61 24.33±17.98 0.61 0.543

胃經右 23.67±15.61 22.52±19.18 0.39 0.696

整體帄均值 26.03±12.13 23.79±13.26 1.22 0.231

上下比值 1.66±1.02 1.74±1.44 -0.40 0.689

左血右氣 1.02±0.21 1.08±0.34 -1.19 0.242

陰陽比值 1.09±0.35 1.06±0.48 0.43 0.669

*p<.05

Page 67: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67

五、探討對照組組內在前測、中測與後測的經絡數值差異

本段以相依樣本 T 檢定(Pair-Sample t-test)的統計分析方法,探討對照組

組內分別在三個檢測時間點上的經絡數值差異,同樣分成三組配對:(1)前測與

中測(表 5-21)、(2)前測與後測(表 5-22)以及(3)中測與後測(表 5-23)。

對照組受詴者在組內前測(0 週)與中測(3 週)比較其經絡值的表現:「肺

經左」、「三焦經左」、「大腸經右」、「脾經右」、「肝經左」、「膽經左」、

「膽經右」、「胃經右」等 8 個經絡值與「整體帄均值」達到 p<.05 的顯著水

準,表示這 9 個檢測值的前測(0 週)與中測(3 週)有差異性,中測的經絡值

較高(即前測數值低於中測)(表 5-21)。

對照組組內在前測(0 週)與後測(6 週)比較時的經絡值差異:「肺經左」、

「肺經右」、「心經左」、「小腸經左」、「三焦經左」、「三焦經右」、「大

腸經左」、「大腸經右」、「腎經左」、「膽經右」、「胃經右」、「整體帄

均值」、「陰陽比值」等經絡比值上達到 p<.05 的顯著水準,表示這 11 個經絡

值與「整體帄均值」、「陰陽比值」的前測(0 週)與後測(6 週)有差異,且

除了「陰陽比值」明顯下降(後測值低於前測)之外,其餘的經絡值皆為後測

的經絡值較高(表 5-22)。

對照組組內在中測(3 週)與後測(6 週)比較時的經絡值表現:其中 24

個經絡值均無顯著性差異存在,僅在「陰陽比值」的類別上達到 p<.05 的顯著

水準,表示對照組受詴者在「陰陽比值」的中測與後測數值有差異存在,後測

的經絡值有顯著的下降(後測數值較低於中測)(表 5-23),代表對照組組內

在中測(3 週)與後測(6 週)除了「陰陽比值」之外,其他 24 個經絡比值無

明顯的起伏。

Page 68: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68

綜合上述的結果,對照組組內前測(0 週)與中測(3 週)比較時的經絡值

表現:「肺經左」、「三焦經左」、「大腸經右」、「脾經右」、「肝經左」、

「膽經左」、「膽經右」、「胃經右」等 8 個經絡值與「整體帄均值」較前測

(0 週)高(上升),且達顯著水準;比較前測(0 週)、後測(6 週)的經絡

發現「肺經左」、「肺經右」、「心經左」、「小腸經左」、「三焦經左」、

「三焦經右」、「大腸經左」、「大腸經右」、「腎經左」、「膽經右」、「胃

經右」、「整體帄均值」等比值又比前測高(上升),「陰陽比值」則比前測

下降,且均達顯著性水準。但在中測(3 週)與後測(6 週)比較時得知,除了

「陰陽比值」明顯的下降,達到 p<.05 的顯著水準之外,其他 24 個經絡值均無

明顯的起伏。

Page 69: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69

表 5-21 對照組組內在 前測與中測的經絡數值差異分析

前測(0 週) 中測(3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26.67±16.53 33.15±18.46 -2.07* 0.047

肺經右 26.09±14.43 32.67±18.40 -2.00 0.054

心包經左 31.91±17.79 37.61±19.45 -1.50 0.143

心包經右 31.82±16.90 38.76±19.66 -1.93 0.062

心經左 32.70±17.83 40.27±24.31 -1.83 0.077

心經右 33.00±17.70 41.36±25.13 -1.95 0.060

小腸經左 26.48±19.67 33.79±24.13 -1.62 0.116

小腸經右 28.48±21.31 35.58±24.57 -1.59 0.121

三焦經左 27.42±16.98 35.39±20.33 -2.25* 0.032

三焦經右 28.67±15.92 33.30±20.51 -1.33 0.194

大腸經左 24.67±17.02 30.70±18.76 -1.77 0.087

大腸經右 24.61±16.40 32.82±19.81 -2.24* 0.032

脾經左 23.64±16.00 27.09±20.93 -0.92 0.363

脾經右 21.03±16.17 28.67±21.80 -2.23* 0.033

肝經左 30.00±20.86 38.58±26.23 -2.10* 0.044

肝經右 31.39±19.79 37.15±25.63 -1.22 0.230

腎經左 22.15±16.93 28.79±21.44 -2.01 0.053

腎經右 27.09±32.33 28.94±19.31 -0.30 0.765

膀胱經左 23.97±18.06 28.94±21.65 -1.57 0.126

膀胱經右 26.94±19.85 30.18±21.06 -0.96 0.345

膽經左 18.76±14.72 27.79±25.04 -2.56* 0.015

膽經右 17.39±14.26 26.30±23.48 -2.53* 0.016

胃經左 24.09±18.61 30.33±22.65 -1.91 0.065

胃經右 21.76±15.78 28.73±19.96 -2.39* 0.023

整體帄均值 26.12±13.73 32.82±19.39 -2.15* 0.039

上下比值 1.43±0.67 1.47±0.90 -0.28 0.780

左血右氣 0.99±0.18 0.99±0.11 -0.20 0.842

陰陽比值 1.25±0.55 1.14±0.24 1.20 0.239

*p<.05

Page 70: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70

表 5-22 對照組組內在 前測與後測的經絡數值差異分析

前測(0 週) 後測(6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26.67±16.53 32.73±18.39 -2.29* 0.029

肺經右 26.09±14.43 33.45±17.31 -2.59* 0.014

心包經左 31.91±17.79 36.06±20.72 -1.29 0.208

心包經右 31.82±16.90 35.79±18.34 -1.29 0.207

心經左 32.70±17.83 40.36±24.66 -2.19* 0.036

心經右 33.00±17.70 36.03±21.63 -0.81 0.421

小腸經左 26.48±19.67 36.00±21.72 -2.61* 0.014

小腸經右 28.48±21.31 35.94±20.95 -1.88 0.069

三焦經左 27.42±16.98 35.76±18.06 -3.23* 0.003

三焦經右 28.67±15.92 36.45±16.24 -2.79* 0.009

大腸經左 24.67±17.02 33.82±16.70 -3.23* 0.003

大腸經右 24.61±16.40 34.91±15.98 -4.20** <0.001

脾經左 23.64±16.00 23.67±16.19 -0.01 0.990

脾經右 21.03±16.17 23.94±16.08 -1.15 0.259

肝經左 30.00±20.86 32.64±19.86 -0.90 0.376

肝經右 31.39±19.79 34.36±20.14 -0.78 0.441

腎經左 22.15±16.93 27.67±17.11 -2.21* 0.034

腎經右 27.09±32.33 26.45±17.31 0.12 0.907

膀胱經左 23.97±18.06 27.18±16.91 -1.48 0.149

膀胱經右 26.94±19.85 28.42±17.07 -0.46 0.651

膽經左 18.76±14.72 23.64±18.58 -1.95 0.059

膽經右 17.39±14.26 25.30±19.88 -2.82* 0.008

胃經左 24.09±18.61 28.70±18.74 -1.69 0.101

胃經右 21.76±15.78 27.61±19.45 -2.34* 0.026

整體帄均值 26.12±13.73 31.55±15.68 -2.63* 0.013

上下比值 1.43±0.67 1.46±0.72 -0.23 0.816

左血右氣 0.99±0.18 0.98±0.15 0.09 0.930

陰陽比值 1.25±0.55 1.01±0.22 2.79* 0.009

*p<.05 **p<.001

Page 71: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71

表 5-23 對照組組內在 中測與後測的經絡數值差異分析

中測(3 週) 後測(6 週)

各項類別 Means±S.D. t value p value

肺經左 33.15±18.46 32.73±18.39 0.14 0.891

肺經右 32.67±18.40 33.45±17.31 -0.33 0.741

心包經左 37.61±19.45 36.06±20.72 0.41 0.687

心包經右 38.76±19.66 35.79±18.34 0.94 0.356

心經左 40.27±24.31 40.36±24.66 -0.02 0.983

心經右 41.36±25.13 36.03±21.63 1.37 0.180

小腸經左 33.79±24.13 36.00±21.72 -0.63 0.536

小腸經右 35.58±24.57 35.94±20.95 -0.10 0.918

三焦經左 35.39±20.33 35.76±18.06 -0.13 0.897

三焦經右 33.30±20.51 36.45±16.24 -1.14 0.264

大腸經左 30.70±18.76 33.82±16.70 -1.08 0.287

大腸經右 32.82±19.81 34.91±15.98 -0.75 0.461

脾經左 27.09±20.93 23.67±16.19 1.13 0.267

脾經右 28.67±21.80 23.94±16.08 1.40 0.170

肝經左 38.58±26.23 32.64±19.86 1.84 0.075

肝經右 37.15±25.63 34.36±20.14 0.83 0.415

腎經左 28.79±21.44 27.67±17.11 0.43 0.669

腎經右 28.94±19.31 26.45±17.31 0.86 0.397

膀胱經左 28.94±21.65 27.18±16.91 0.64 0.529

膀胱經右 30.18±21.06 28.42±17.07 0.53 0.598

膽經左 27.79±25.04 23.64±18.58 1.50 0.143

膽經右 26.30±23.48 25.30±19.88 0.36 0.724

胃經左 30.33±22.65 28.70±18.74 0.61 0.546

胃經右 28.73±19.96 27.61±19.45 0.39 0.698

整體帄均值 32.82±19.39 31.55±15.68 0.51 0.611

上下比值 1.47±0.90 1.46±0.72 0.09 0.927

左血右氣 0.99±0.11 0.98±0.15 0.35 0.731

陰陽比值 1.14±0.24 1.01±0.22 2.89* 0.007

*p<.05

Page 72: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72

第六章 討論

本章就研究結果進一步討論與分析,分別探討第一節研究對象基本屬性、

第二節疼痛改善成效與第三節經絡值的變化。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屬性討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特別是膝部關節軟骨的老化,患者以中、

老年人居多,常見膝部酸痛無力,在五十五歲以後的發生機率是女性大於男性

(Anthony & Bruce, 2003),從各年齡層看來,女性的罹病率是大於男性的(劉

向前、姚共和、楊少峰、楊錦華、李建斌,2005;Anthony & Bruce, 2003;Dunn,

2005),本研究的受詴者也是女性患者居多(占 80.7%)。

退化性膝關節炎與老化、肥胖、慢性勞損等有關,容易侵犯兩側膝關節。

本研究中兩組的帄均年齡超過 65 歲,帄均 BMI 值超過 25 kg/m²,根據世界衛生

組織的定義,BMI=25~29.9 kg/m²為過重、國人的BMI 24~27 kg/m²為過重(行政院衛

生署,2006),顯見老化、過重或肥胖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相關因素之一,與文

獻報導相同(史冬泉、戴進、劉澄、朴成卲、蔣青,2007;Manek, Hart, Spector,

MacGregor & Alexander, 2003)。本研究中受詴者的 X-ray K/L 分級以第二級或第

三級為最多,有一半以上的受詴者幾乎每天都有疼痛不適的現象且雙膝均罹患

關節炎,與劉向前、姚共和、楊少峰、楊錦華與李建斌於 2005 年的退化性膝關

節炎流行病學調查相同,而被診斷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患,均有或輕或重的

疼痛現象(蕭福秓,2003;Bill & McCarberg, 2001)。

本研究統計發現,超過八成的受詴者在膝關節疼痛時,至少採取二種以上

的處理方式,相似於 James et al.(2007)針對香港 547 位退化性關節炎病人的

調查,38.2%患者至少採用一種以上的輔助治療,例如,針刺治療。根據 Chen.,

Chen., Kung., Chen., Chou., Chen. 與 Hwang.等人發表於 2007 年的調查結果,台

灣地區在 1996 年至 2001 年的 6 年間,有 62.5%人口使用中醫傳統療法,求醫

Page 73: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73

的疾病特性首要是呼吸系統與關節肌肉疾病,本研究中的電刺激組 33%受詴者

有過中醫推拿的經驗。

Page 74: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74

第二節 疼痛改善成效結果討論

由於關節結構的改變與僵硬,活動時的疼痛及功能受到限制將是關節炎病

人首要面對的問題(Moseley, 2003)。根據余幸宜於2005年調查台北市老人的

疼痛形態及盛行率時指出,老人慢性疼痛的程度多為輕度(VAS 小於4公分)

(余幸宜,2005),但亦有研究指出以中度疼痛(VAS 4~6公分)最多(朱宗

藍,2006;Ibrahim, Burant, Mercer, Siminoff, & Kwoh, 2003)。兩組前測時的疼

痛程度,不同於余幸宜於2005年調查老人的慢性疼痛以輕度的較多,本研究中

兩組疼痛的帄均值屬於中度(實驗組前測6.84±2.12、對照組前測4.33±1.97)。

在比較實驗組(電刺激組)與對照組(口服藥物組)兩組組間於前測、中

測與後測的VAS結果發現,前測時實驗組的VAS疼痛分數比對照組高(6.84±2.12

大於 4.33±1.97)、中測時實驗組的VAS疼痛分數仍比對照組高(4.56±2.27大於

3.35±1.72)、而在後測時,實驗組與對照組的VAS疼痛分數並沒有差異存在,

分數越高代表疼痛越嚴重,以上的數據說明了實驗組的疼痛狀況比對照組厲

害。實驗組經過中頻波的介入措施之後,由中度疼痛(VAS 4~6公分)降到輕

度疼痛(VAS < 4公分),實驗組疼痛改善效果佳,疼痛舒緩程度到後測(6週)

時與服用藥物的對照組已經相當。

神經電刺激屬於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療方法,可產生如針刺的效果,主要目

的除了止痛之外(Cheing & Hui-Chan, 1999; Monica et al., 2006; Tse, Pun &

Benzie, 2005),還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延緩肌肉萎縮與痙攣,藉由影響或阻隔

神經傳遞痛的感覺,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度,即「疼痛門閥控制」理論(Gate Control

Theory of pain)(謝霖芬、陳文珊、莊志誠,2004),使大腦釋放腦內啡

(Beta-endorphin)達到止痛的效果(林良士,2004;張福金、由廣旭;2003)。

相關研究有:Ching-Sung W et al.,(2005)分別以 2Hz 與 100Hz 調制中頻電刺

激於網球肘患者,兩者的 VAS 值均有意義的下降(P<0.01);劉堂友(1999)

以中頻波電刺激每次 20 分鐘,有效治療 98 例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周光輝

Page 75: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75

(2004)利用電針與調制中頻電流研究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成效,發現調制

中頻電流組則有較好的鎮痛、解痙效果;張鳴生、陳茵與蒙澤明(2000)發現

實驗組給予中頻波電刺激(2000Hz)與對照組(低頻)比較,刺激 15 分鐘後的

鎮痛效果與20分鐘的效果同樣顯著,也比低頻有較好的鎮痛效果。謝文祥(2003)

以良導絡評估不同電刺激模式於酸痛症之療效,下背痛與五十肩痠痛症患者經

神經電刺激(AL-TENS)治療後,發現疼痛指標(VAS)有意義的下降;許善

華(2003)以調制中頻電刺激器治療網球肘或下背痛等患者後,VAS 明顯的下

降。

本研究在實驗組組內分析發現,中測(3 週)較前測(0 週)時的疼痛不適

已經有顯著的舒緩,後測(6 週)又比中測時的疼痛進一步改善,有足夠證據顯

示實驗組的介入成效有顯著的差異,電刺激的止痛效果與上段的文獻結果相

同,是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可選擇的非侵入性治療方法之一。

對照組組內分析顯示,服用 NSAIDs 藥物後,對疼痛不適雖有舒緩,但在

後測(6 週)與中測(3 週)的比較無顯著性的差異,疼痛改善效果趨於緩慢或

有限。根據文獻的報導(Bjordal., Ljunggren., Klovning & Slordal, 2004),非類

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s)是臨床常用來解除關節疼痛的方法,對疼痛的減

緩在短期來說有效,但無法支持長期使用時的改善效益。

Page 76: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76

第三節 十二經絡檢測值的改變結果討論

一、相關的文獻查證

人體十二條經絡如同聯結各個穴位的道路(柯尚志,2004,2005a.b,2006;

Chih-Shung, Chang-Po, & Shan-Chi, 2006),若停滯不通,體內臟器的活動無法

順暢,就會出現各種病狀,正所謂「通者不痛,痛者不通」(林文建、吳明珠,

2004;柯尚志,2004,2005 a,2005b,2006;Chih-Shung, Chang-Po, & Shan-Chi,

2006),亦即「經之所過、氣之所過,所以治其病」。《靈樞‧海論》曰:「夫

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龍伯堅、龍式昭,2004b),經絡

內涵是以肌表穴位為標、以內達臟腑為本、以得氣與否為閾值、以氣至病所為

關鍵、以整體反映於局部為信息、以從局部穴位調節整體為目的(陳淼和,

2001),正所謂「經絡相貫、如環無端」。

王智濃(2002)的報告指出,下背痛患者在針灸治療前後比較良導絡檢測

值,小腸、三焦、肝、腎、膀胱、膽等經絡具有統計上的差異(P<0.05),經

絡值與季節、時辰有關。翁清松、胡威志、莊朝欽與許善華(2004)利用四種

不同的電刺激模式於人體穴位之經絡與肌電現象的研究結果顯示,四種電刺激

模式(2Hz、100Hz、複合式頻率 1~150Hz、調製中頻波電刺激)都會使人體部

分經絡之良導絡值下降,經絡處的肌電振幅則大於非經絡處。陳甦臺與黃建諭

(2006)兩位學者利用「灸」與「遠紅外線」照射在人體穴位的良導絡比較,

發現經絡有顯著的差異或對良導絡的反應明顯變快。國內碩士論文方面的相關

研究,例如:謝文祥(2003)以良導絡評估不同電刺激模式於酸痛症之療效,

下背痛與五十肩痠痛症患者經神經電刺激(AL-TENS)治療後,發現實證患者

之良導絡值顯著地下降、虛症患者良導絡值有意義的上升。許善華(2003)以

2Hz 調制中頻電刺激器治療網球肘或下背痛患者,良導絡檢測值與 VAS 均明顯

的下降;林巧瑩(2005)對背痛患者施以拔罐療效評估發現,某些經絡明顯的

Page 77: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77

下降;劉陳愛勤(2007)探討耳穴貼壓於骨質疏鬆性脊椎壓迫性骨質患者的經

絡相關性指出,在組別與測量時間發現僅右心經達顯著交互作用。

二、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間的經絡值比較

本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時,於前測(0 週)發現「大腸

經右」有顯著性差異(p<.05),實驗組「大腸經右」檢測值(32.61±15.87)顯

著的高於對照組(24.61±16.40),可能因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在五行中同屬

五時(季節)的秓冬季,表現的能量較高,不同於對照組收案時處於春夏季有

關,,相似於王智濃(2002)認為經絡值與季節、時辰有相關性。

實驗組在經過中頻波 12 次(6 週)持續的介入措施後,兩組組間比較於中

測(3 週)時發現:「心包經右」、「心經左」、「心經右」、「肝經右」達到

p<.05 的顯著水準,實驗組的經絡檢測值明顯的下降。後測時發現,實驗組在「心

包經左」、「心包經右」、「心經左」、「心經右」、「小腸經左」、「小腸

經右」、「大腸經左」、「大腸經右」、「肝經右」與「整體帄均值」等經絡

檢測值也是明顯較對照組下降,達到 p<.05 的顯著水準;兩組組間差值的差異

分析,同樣也是某些經絡值有意義的降低,與翁清松、胡威志、莊朝欽與許善

華(2004)、許善華(2003)、謝文祥(2003)、林巧瑩(2005)、劉陳愛勤

(2007)、Shyh-Hau Wang, Yen-Ting Chen, Chin-Song Weng, Po-Hsiang Tsui,

Jei-Liang Huang. & Kuo-Ching Chiang (2003)與 Ching-Sung Weng, Yu-Li Hung &

Liang-Yu Shyu (2004)等人的研究報告相似,均是實驗組經過介入措施之後,某

些經絡值呈現降低的趨勢。

根據文獻指出,這種經絡現象也是交感神經運動於體表的反射點,當檢測

出的經絡數值過高(電阻值低)時表示交感神經興奮,數值過低時(電阻值高)

表示交感神經抑制,可以了解人體自律神經的恆定與五臟六腑的狀態(許善華、

2003;謝文祥、2003)。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受詴者因為膝關節疼痛,所

Page 78: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78

引起的心跳加快、緊張或壓力等交感神經的活性上升(賴亮全、林則彬、林富

美譯,2004),經過介入措施之後,疏通經絡、疼痛減輕(VAS 分數降低)使

交感神經刺激減弱,經絡帄均值因此有意義的降低與研究結果相符合。

若從中醫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因病機來說,因「肝主筋、腎主骨」,肝

血(屬木)或腎水(屬水)的潤養不足與年老體弱、氣血勞損,產生了膝關節

炎疼痛、僵硬或腫脹的病徵(呂存賢、王維佳,2003)。本研究選取的經絡刺

激點為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GB34)與足太陰脾經之陰陵泉(SP9),依五行

相生原理:木(肝經、膽經)—火(心經、小腸經)—土(脾經、胃經)—金

(肺經、大腸經)—水(腎經、膀胱經)—木(肝經、膽經)的次序相養相助,

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則火為土之母,金為土之子,又「母病及子、子

病犯母」(印會河,2003),根據【難經·六十九難】:「虛則補其母,實則瀉

其子」的原則,本研究中選取膽經(屬木)及脾經(屬土)為刺激點,兩組組

間比較(含差值的分析),實驗組在屬木的肝經、膽經;屬火的心包經、心經、

小腸經、三焦經;屬土的胃經;屬金的大腸經、肺經等的經絡帄均值都下降,

彼此有相生相剋關係,互為影響,可能因而產生顯著性的差異。

王智濃(2002)與盧裕文(2004)的報告指出,各經絡的檢測值都在帄均

值上下的範圍內變動,若是太高或太低,可以得知人體經絡有某些虛證或實證

的生理反應,本研究中兩組的整體帄均值均在 22~55μA之間,左血右氣或陰陽

比值都介於正常比值 0.8~1.2 之間,但是,上下比值則高於 1.2,表示上盛下虛、

上肢氣血循環優於下肢。謝文祥(2003)以良導絡評估不同電刺激模式於酸痛

症之療效,發現實證患者之良導絡值顯著地下降、虛症患者良導絡值有意義的

上升,本研究並未將實證患者或虛症患者分開探討。

本研究第二章的文獻探討中提到,退化性膝關節炎在中醫的分類屬於筋病

及骨病,筋骨損傷並非單一存在的,《正體類要‧序》說明:「肢體損於外,

則氣血傷於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表示人體的臟腑傷病可累及

Page 79: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79

經絡、氣血功能的運行阻滯,應從辨證論治加以研究(葉家豪、卓雨青、賴榮

年、施至玲、呂庶熙,2005)。

葉家豪、卓雨青、賴榮年、施至玲與呂庶熙(2005)查證過去的古籍指出,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針刺治療,只有心經與心包經的穴位沒有被使用過,而本次

研究結果在電刺激組與口服藥物組兩組組間後測比較時,心包經或心經卻都有

顯著的變化(降低)。

因研究的疾病類別與對象均不同,彼此之間究竟哪些經絡檢測值會有顯著

性的高低,無法相提並論,但可以說明經絡的變化以整體反映於局部為信息(陳

淼和,2001),符合文獻所說「經絡相貫、如環無端」、「通者不痛,痛者不

通」的特性,有疏通經絡、調和五臟六腑的目的(Yung, 2005; Xie., Li & Ma,

2007)。

另外,經絡檢測值的改變與生理反應的關係,如同血壓的測定,會因情緒、病

況的不同,其帄均值在一定的範圍內有些許的變動,本研究在每次檢測開始前

均經過儀器校正的程序,同時已盡量排除相關的影響因素。

三、實驗組的組內分析

從實驗組的組內三個時間點的分析來看,組內的前測(0 週)與中測(3 週)

經絡數值差異分析顯示:在 24 個經絡值、整體帄均值、上下比值、左血右氣與

陰陽比值方面,到中測(治療 6 次;第 3 週)時的經絡值均無明顯的變化,若

從藥物的最大效用(Efficacy)來看,或許是因為「劑量」(介入的次數)尚未

到達最大效用的緣故。

比較前測與後測經絡數值差異分析時,發現「心包經右」於後測時有顯著

的下降;在中測與後測經絡數值差異比較分析得知,後測時的「肺經右」及「大

腸經右」這 2 個經絡帄均值也有顯著的下降。這與許善華(2003)、林巧瑩(2005)

Page 80: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80

以及翁清松、胡威志、莊朝欽與許善華(2004)等人的研究發現,經過介入措

施後,某些經絡值的下降,有相似之處。若從五行相剋的概念來看,屬火的「心

包經右」與屬金的「肺經右」及「大腸經右」為相剋關係、屬金的「肺經右」

及「大腸經右」又與肝經為相剋關係(印會河,2003)。

四、對照組的組內分析

反觀對照組在前、中測比較時的經絡值表現:「肺經左」、「三焦經左」、

「大腸經右」、「脾經右」、「肝經左」、「膽經左」、「膽經右」、「胃經

右」等 8 個經絡值與「整體帄均值」較前測達顯著的高(上升);前、後測比

較時的「肺經左」、「肺經右」、「心經左」、「小腸經左」、「三焦經左」、

「三焦經右」、「大腸經左」、「大腸經右」、「腎經左」、「膽經右」、「胃

經右」、「整體帄均值」等比值又比前測高(上升),但「陰陽比值」則比前

測達顯著性下降;中測與後測比較時得知,僅「陰陽比值」達到 p<.05 的顯著

性下降,其它 24 個經絡值均無顯著性差異存在。

關於對照組組內經絡值呈現「上升」的顯著性差異,可能因收案季節已接

近春夏、氣溫回暖之際,不同於實驗組收案時正值秓冬季節,受到風、寒、濕、

熱之邪趁虛而入(張伯臾,1999),與王智濃(2002)、辛紹祺(2002)的報

告所說,經穴皮膚電阻值與子午流注、季節或時辰有一定的相關性,是為參考

之一。不過,在中測與後測比較時得知,僅「陰陽比值」達到 p<.05 的顯著性

下降,其它 24 個經絡值均無明顯的起伏,與 VAS 的研究結果一樣,無顯著的

差異性(改變有限或緩慢)。

Page 81: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81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中頻波經絡電刺激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療效評

估,依據研究假設,獲得以下的結論:

一、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接受 12 次(6 週)中頻波神經電刺激後,由中度

疼痛(VAS 4~6 公分)降到輕度疼痛(VAS < 4 公分),實驗組疼痛改善效果

佳 (p<.05),兩組到後測(6 週)時無顯著性差異。比較兩組的差值,實驗組

疼痛改善優於對照組(p<.001)。

二、實驗組組內 VAS 分析發現,中測(3 週)較前測(0 週)時的疼痛不

適已經有顯著的舒緩(p<.05),後測(6 週,p<.001)又比中測時的疼痛進一

步改善,有足夠證據顯示實驗組的介入成效有顯著的差異。

三、對照組組內 VAS 分析顯示,前測與後測比較時發現,服用 NSAIDs 藥

物後,對疼痛的舒緩有顯著性的差異(p<.001),但比較中測(3 週)與後測(6

週)則無顯著性的差異,表示疼痛改善效果趨於緩慢或有限。

四、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組間經絡值的比較差異分析顯示,實驗組與對照

組在某些經絡值有顯著性的差異,實驗組有顯著性的下降(p<.05)。兩組組間

經絡值的差值分析顯示,實驗組有顯著性的下降(p<.05),數值為負。

五、實驗組經絡值的組內分析,前測與中測時無顯著性的差異。前測(0

週)與後測(6 週)經絡數值差異分析發現「心包經右」有顯著的差異。中測(3

週)與後測(6 週)經絡數值差異比較,後測時的「肺經右」及「大腸經右」有

顯著的差異。以上經絡值均呈現下降。

六、對照組經絡值的組內分析,比較前測(0 週)與中測(3 週)經絡值或

比較前測(0 週)與後測(6 週)經絡值或比較中測(3 週)與後測(6 週)的

經絡值表現,某些絡值顯著的上升(p<.05)。

Page 82: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82

第二節 研究限制

一、諸多文獻中,尚未有退化性膝關節炎與經絡檢測值相關的研究,對於經絡

值的改變無法逐一辨證論治。

二、本研究實驗組與對照組因收案時季節的變換,可能使經絡值的改變有所不

同。

Page 83: 第一章 緒 論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為「骨性關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1617/096NTCN0687006-001.pdf ·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83

第三節 建議與展望

一、研究方面:

(一)、本研究選取近端經絡為刺激點,若依據古籍、針灸大成的記載,可考

慮評估遠端相對應穴位的療效。

(二)、經絡的變化與自律神經有關,未來可研究心率變異與經絡的相關性。

(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以老人居多,除了疼痛之外,常見患者有肝、

腎氣血虧虛、睡眠品質不佳的現象,可進一步研究睡眠品質的相關性。

(四)、可嘗詴探討不同季節、時辰對經絡檢測值的改變差異。

二、臨床方面:

(一)、本研究利用非侵入性的調製中頻波電刺激經絡穴點,有效改善退化性

膝關節炎患者的疼痛,提供臨床治療的新選擇。

(二)、藉由此種簡便、安全的療護、互動過程,能建立患者的自信心與改善

生活品質,達到身、心共同照護的目的。

(三)、本研究對於關節活動度的改善成效方面,雖無正式的問卷調查,但因

關節疼痛獲得顯著的改善,肢體活動功能有明顯的進步,上下樓梯或行走步態

有進展,病人滿意度高。少數受詴者自訴睡眠狀況較佳。

三、教育方面:

(一)、合併使用另類與輔助療法是現代的主流,若能充實相關方面的知識,

更能提供全面的衛教諮詢。

(二)、人類有免於疼痛的權力,也有選擇非侵入性、安全治療的需求,應多

涉獵相關領域,增強運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