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19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Sep-2019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Page 2: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險記,我本來就像許多人一樣,身在

故鄉如他鄉,不論是歐洲的景致,或

是南國的風情,都是我們的夢想,但

對於故鄉總是吝於多給予它一些關

愛的眼神,以至於這個在故鄉會迷

路,乃至於故鄉陌生到足以讓我去探

險,這等荒謬的事便活生生在我身上

發生。

但這份陌生也給了我一雙好奇的

眼睛,這雙眼睛看啥都新奇,看什麼

都好玩,這份好玩與有趣,隨著時間

也會慢慢的沉澱、改變。順著我的一

枝禿筆,我看到了大街小巷中市井小

民最真實的生命;我看到了美麗的老

房子一棟一棟的在城市中頹然倒下,

老鷹在海港上盤旋,小孩在校園中嬉

鬧⋯⋯,我發現,我正生活在一個獨

一無二且一去不回的時代當中,這也

許是個不甚高明的時代,但這絕對

值得好好記錄下來,於是手上的筆便

再也停不下來。

也許,這是我心中很微小的一個

設想,那就是看完了這本書之後的某

一天,你會赫然發現自己其實是住在

一棟近百年的美麗房子裡,或是那總

會去光顧的小攤子已陪伴大家數十

寒暑。兒時念書的小學校,在多次的

翻修後,是不是還留著你撒下滿滿笑

聲的角落?如果你會開始關心,或是

也開始一小段的探險旅程的話,相

信我,這世界就會開始慢慢變得奇妙

又美好。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寫在前頭─

10

Page 3: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這本書第一次上市,是在 2009年

秋天,你手握著的是 2019年夏天的

新版本。第一次推出時,基隆掀起不

小的轟動,5年前,我在太雅部落格

寫過幾篇報導,包括我和王傑在基

隆有名的「黑兔兔」cafe,隔壁桌的

客人很快就認出王傑;基隆第二信用

合作社用王傑的畫作做信用卡,還

把王傑玉照放大貼在面對馬路的大

樓牆面。但是,最動人的迴響,其實

是前面王傑的新版自序,提到本書出

版後,更多基隆人跟他發生的

故事。我相

信任何人讀

到那些真實

情感的流露,

心頭一定跟我

一樣激動,忍

不住會想說:

「台灣人就是

重感情!」

對台灣人來

說,這本書引起

的創作熱、基隆

熱、王傑熱,是

非常有趣的,不

但有相當多的媒體訪問他,王傑本來

在基隆開畫室收了七十多名學生,因

為本書他在台北也開班授課,有些學

生來自很遠的鄉鎮縣市,讓王傑也頗

驚訝。我們原本可以在當年賣更多的

書,但只因為王傑想要增修本書,我

們就不再印刷初版。不料新生兒誕

生,夫妻一陣忙亂,本書竟然絕版 4

年!直到2015年後終於推出全新版,

對很多等候的人有個交代了。王傑除

了增加內容,對於初版的文章中,尚

存但是有異動的人事物做了注解;而

部分已經消失的景物,我們曾討論要

拿掉還是保留?最後認定,這 4年間

在基隆消失的就更應該留在王傑的

書中,所以這類的題材就全歸到後

面,我們開玩笑說,就放到「博物館」

好了,你翻閱 Chapter12「消失的基

隆印象」就是他們了。

今年這本書是第三版了,希望這本

書帶領你去基隆走一趟,台灣有幾

個老地方,繼續在消失一些東西,我

們抓不回潮流帶走的東西,但是我們

可以趁今天就拜訪書裡面的基隆。

基隆很像一本故事書出版人推薦序─

張芳玲

11

Page 4: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Page 5: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初回國時,不,應該說初回到基

隆時,我走在基隆的街道上,

感覺有如大夢初醒,我第一天來到

畫室樓下的仁三路,便馬上被那一

整排巴洛克式立面的建築群給震懾

住,在柏青哥的吵鬧聲中,它矗立著

如一架哥德式教堂中的管風琴,在

側面照來的陽光中威風凜凜的站立

著,我心中狂吼著:「為什麼我要花

了三十幾年才看得見你!」當時的我

並不知道其實對我這個冷漠的市民

來說,基隆將會在未來,展現給我更

多的驚奇,而這幾棟房子,不過是其

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於是我在未來的幾個清閒又沒學

生的日子中挑了兩天,跑到樓下去

畫這幾棟大房子。這舉動引來了一

位柏青哥戰士的注意,他興味盎然

地看著我畫,不時會跟我聊上兩句,

他問我知不知道「摳記雄」(台語發

音 ) ─那棟就位在這片巴洛克立

面後半山上的古厝。當時的我當然是

全然無知的,我連隔壁的街名叫什

麼都不肯定了,更何況是這位姓「摳」

的先生。殊不知,這個我在街上聽來

的馬路資訊,正把我連接到上個世紀

初的一個基隆的傳奇人物─許梓

桑的身上。

畫室成立以及拉皮成功後,無所事事,故將畫室旁的立面畫下,以茲紀念。

圖左的2樓、3樓就是畫室,畫室樓下是大餅的店(已遷移),圖右的7-11則已經停業。

仁三路 | 漫遊大街小巷的新發現 35

Page 6: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許梓桑—愛好文藝的仕紳

講到許梓桑先生這位在上個世紀

初,基隆的第一位市長,一位家財萬

貫、樂善好施,且喜好文藝的地方仕

紳時,就不得不提起一段網路奇緣。

話說離那位柏青哥戰士的路邊一席

話也過了 3年多,這期間許梓桑古厝

也去了,房子也真的是幾乎全塌了。

但有一天,在網路上突然見到了許梓

桑這個熟悉的名字,原來是許先生的

曾孫特地為許市長設了一個部落格,

當我在真實的世界中見到了這位許

市長的後人時,一切的傳奇在我的面

前以一種超現實的方式成真。由許柏

耀 (許梓桑曾孫 )的口中得知,許梓

桑古厝蓋成後,其實住沒多久,便因

太平洋戰事,先被日軍徵收,後由國

軍接收。許梓桑在光復後沒多久,

獨自一人病逝於媽祖廟的禪房後,這

棟位在紅淡山上俯瞰基隆港的美麗

宅院便頹敗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基

隆的一頁仕紳文人傳奇,也隨著許

梓桑離世而離我們遠去。

老市長舊居

我其實不是個有太多時間研究歷

史的人,而許梓桑從來就不是我熟悉

的名字,即使是我在路邊畫圖,好奇

圍觀的路人跟我報過他的名號,我也

仍舊不知他是何方神聖,他的古厝,

就位在我畫室正後方的山坡上,因為

好奇,我跑上去看了兩、三趟,這古

厝,荒涼的可以。

但在 2006年,在網路上的奇遇讓

我認識到了許梓桑的玄孫許柏耀先

生。許先生為我訴說著許梓桑的歷

史,以及大家族在大時代的動亂中,

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與苦痛,訴

說著許梓桑在生前如何造福鄉民,晚

年又如何孤獨的病逝。許先生提供

的老照片中還看得到古厝完好時的

局部模樣,一個沒落家族的黑白色的

身影,藉由許先生的出現,在我的畫

古厝旁,牆角下的石椅已是荒煙蔓草。

36

Page 7: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Page 8: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人在日治時代創業成功的歷史。右邊

這一棟,是用當時蓋總督府 (現在的

總統府 )的同一批磚蓋的,老老闆當

時還在日本以及山東開了分店,第三

代的漁行老闆雲淡風輕的訴說著,

但太平洋戰爭把所有的一切都帶走

了,老闆在開放大陸旅遊之後,還特

地回去崴海衛的分店舊址一遊,九十

幾歲的山東老伙計還守著漁行,抱

著這位老主人的孫子哭著:「都沒了!

都沒了!」小主人感念老伙計的情義,

出了錢蓋了房給伙計一家人安身。

早年漁行聚集點

仔頂

古早的基隆市,是好幾條河流的

入海口,遠古的基隆河是現在

的南榮河,當時的基隆河真的是由

基隆出海,後來遭河川襲奪,南榮河

於是變成了一條小河,和西邊的西

定河在基隆市合流,成了市中心的一

條大河,由基隆港入海。對大多數在

基隆只看過海的人來說,這些敘述

有如一個無稽之談,當然,這只能怪

我們自己,因為基隆市很豪邁的,把

這條河給綁了鋼筋,灌上水泥封了起

來,而原本靠在河邊轉運港內魚貨的

崁仔頂(崁仔,港邊供人上下貨的階

梯),就好似被灌漿定地的小丑,尷

尬的被夾在混凝土的海洋,以及高

架橋中,繼續魚貨的生意。

我筆下的崁仔頂呈現出來的,是目

前僅存的兩棟在 1920年代,「市街

改正計畫」時期蓋起的紅磚漁行,這

條漁行街的古味,在 1996年遭到毀

滅性的「更新」,數間連棟的漁行拆

掉蓋大樓。其實,這條街刻畫著基隆

孝一路上的崁仔頂。

要看到這一幅人聲雜沓的景象,

可是要半夜來才看得到的。

52

Page 9: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大多數在基隆只看過海,對沒看過河的人來說,

根本無法理解崁仔頂在基隆漁港的風光地位。

也許在七、八十年前,曾經有位山

東小伙子坐了好幾天的船,來基隆大

老闆的店裡幫過忙。或者,也許他也

有機會在七、八十年後再舊地重遊,

那他可能真的會死了那條心,因為,

真的都沒了,唯一留下的,可能就是

小老闆溫暖的心。(左邊的紅磚街屋

已經在 2017年拆除改建,崁仔頂的

舊時風貌幾乎消失殆盡。)

崁仔頂 | 漫遊大街小巷的新發現 53

Page 10: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基隆的廟口

濟宮

那是20 0 4年的第一天,我背著

背包走進基隆廟口的奠濟宮

(或者,應該是奠濟宮的廟口)東張

西望。兩個月前,我才剛從西班牙回

來,不久之後,我去了台南繞了一圈,

在那邊我畫了孔廟和一些其他的東

西,回來之後心裡一直有個聲音叫我

要出來看看,看看我住的地方是不是

值得我畫下來,當然,這也就牽涉到

適不適合我留下來。

我走進廟裡,匾額上寫著「開漳聖

王」,我心裡想我媽是台南泉洲人,

嗯!再進去看看,我上了 2樓,古色

古香的樓閣,再上到 3樓,一個相對

樸素許多的空間,走近窗台,拉開窗,

一個坑谷的黃色瓦片在一瞬間映入

58

Page 11: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這本書第一次上市,是在 2009年

秋天,你手握著的是 2019年夏天的

新版本。第一次推出時,基隆掀起不

小的轟動,5年前,我在太雅部落格

寫過幾篇報導,包括我和王傑在基

隆有名的「黑兔兔」cafe,隔壁桌的

客人很快就認出王傑;基隆第二信用

合作社用王傑的畫作做信用卡,還

把王傑玉照放大貼在面對馬路的大

樓牆面。但是,最動人的迴響,其實

是前面王傑的新版自序,提到本書出

版後,更多基隆人跟他發生的

故事。我相

信任何人讀

到那些真實

情感的流露,

心頭一定跟我

一樣激動,忍

不住會想說:

「台灣人就是

重感情!」

對台灣人來

說,這本書引起

的創作熱、基隆

熱、王傑熱,是

非常有趣的,不

但有相當多的媒體訪問他,王傑本來

在基隆開畫室收了七十多名學生,因

為本書他在台北也開班授課,有些學

生來自很遠的鄉鎮縣市,讓王傑也頗

驚訝。我們原本可以在當年賣更多的

書,但只因為王傑想要增修本書,我

們就不再印刷初版。不料新生兒誕

生,夫妻一陣忙亂,本書竟然絕版 4

年!直到2015年後終於推出全新版,

對很多等候的人有個交代了。王傑除

了增加內容,對於初版的文章中,尚

存但是有異動的人事物做了注解;而

部分已經消失的景物,我們曾討論要

拿掉還是保留?最後認定,這 4年間

在基隆消失的就更應該留在王傑的

書中,所以這類的題材就全歸到後

面,我們開玩笑說,就放到「博物館」

好了,你翻閱 Chapter11「消失的基

隆印象」就是他們了。

今年這本書是第三版了,希望這本

書帶領你去基隆走一趟,台灣有幾

個老地方,繼續在消失一些東西,我

們抓不回潮流帶走的東西,但是我們

可以趁今天就拜訪書裡面的基隆。

基隆很像一本故事書出版人推薦序─

張芳玲

11

Page 12: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周遭大杯喝酒、大口吃肉的食客明顯

不同,那就是老基隆人啊!還記得有

位家住野柳的老先生,每回過基隆

就一定要來這兒坐坐。

是的,這家小吃店本來就是開在

火車站旁的一個小店,但沒人帶還

真找不到,本來只是做一般販夫走

卒生意的,可是菜好吃又加上真便

宜,於是乎就養出了一票死忠的食客

了。我第一次來到這兒祭五臟廟時,

可真是非常著實的吃了一驚,我和朋

友說這地方怎麼這麼像西班牙的小

酒館啊!可是大家都覺得我可能太

思念西班牙而「趴呆」了。當然內部

陳設不算,其實我想說的是,食物好

料理中的一個姐妹,她說要把她畫「水」

(美)一點,可是……,這是背面耶!

內行人的小吃店

三姐妹

不要說是基隆人了,連對於外地

人來說都是必來的一個小吃

店,在內行人的眼裡,這是那種:「如

果你沒去那裡,那你就沒去過那

裡」的地方。一家店有沒有口碑,看

它有沒有老主顧就知道。常常可以

在三姐妹的店裡看到幾個老先生,

一瓶啤酒、幾碟小菜的打發時間,和

96

Page 13: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Page 14: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防衛港區安全

基隆的 台

台灣所有的城市,在東亞現代史

當中參與最深的,可能就是基

隆了。從17世紀開始的歐洲殖民活

動,到19世紀的工業帝國殖民浪潮,

以及兩次世界大戰跟隨之而來的大

移民潮,在接連不斷的軍事與政治

衝突的衝擊之下,基隆,總像是他永

遠頂著東北季風,為台灣擋下大部分

的寒風與苦雨的命運一般,站在歷

史衝擊的第一線。最明顯的證明就

是那為數眾多,隱藏在基隆周邊山

頭上的大大小小的古老砲台。最古

老的清朝,最年輕的日治時期,印證

了基隆長期以來作為台灣頭的重要

軍事、交通以及經濟地位,這是一個

總是被列為優先保護的海港,也因

此,這些砲台便成為了基隆獨一無二

的城市特色。

世界上少有像基隆一樣被眾多砲

台圍繞的

城市,而這些

砲台又因為建成的年代各

異,以及各自見證的戰役衝突也不

同,因此本身所代表的人文、歷史、

軍事的意義又各有千秋,可以被視為

歷史的活教材。又因為眾家砲台各據

山頭,各自霸占了一片好山水,居高

臨下俯瞰基隆港市美景的最佳觀景

台莫過於這些砲台,所以來到這個城

市,若是從不曾在這些個山頭上流

連,又何來那忘返的適意?

基隆的砲台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

系統,一個是為了防衛港區以及沿岸

安全而設立的港灣砲台,另一種則是

為了防禦基隆河流域河道安全的內

陸砲台,以前者為大宗,內陸砲台稀

少又多難以到達,書中將針對幾個相

你只要來到這個地方,

就可以親眼見證石材所展現的

那種無法被取代的美感。

126

Page 15: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Page 16: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Page 17: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Page 18: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Page 19: 用畫筆話我的家鄉 - booklook.morningstar.com.tw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205022.pdf · 這本書,我會將它看作是一本探 險記。一個基隆人在故鄉基隆的探

捐地復學,不僅使莘莘學子不致斷

學,更使得上一輩的情誼得以長存。

現在看到的這個小小警衛室,是

陋園唯一留存至今的建築物,一個精

緻迷你的英國風味紅磚警衛室,它可

以說是從頭到尾都沒改變的古董建

物,而我在繪圖的過程中,因緣際會

有幸得以認識藍小姐—一位曾經

在這個警衛室度過美好童年的基隆

人。在她的熱心提供下,我們能夠一

睹老照片中的陋園警衛室,這真是我

們作夢也想不到的美事啊!

學校舊址—今天的消防隊對面的教會。(圖片提供/藍慶祥)

警衛室前的全家福。(圖片提供/藍慶祥)藍慶祥先生。(圖片提供/藍慶祥)

光隆商職 | 迷你森林小學校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