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的人向我鞠躬...

1
护士节系列报道·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城事 2020 5 9 日 星期六 责任编辑 | 刘晓平 FUYANG DAILY 8 “哎呀,金霞你还没回去,你老公 都要找到单位来了啊。”面对区二院 护理部主任的催促,何金霞笑笑说: “老公这点支持都没有,还会好的 啊。” 自疫情发生以来,何金霞不仅要 参与隔离病房的筹建与护理工作,还 要统筹管理急诊科护理和协助院外 卡点物资管理。同事们都说,除了几 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就看着她忙进忙 出。疫情之初,何金霞还会回家洗个 澡、换身衣服、看一眼女儿,但几天后 她感觉这样太浪费时间,索性带着一 堆换洗衣服住到了医院。“我老家在 受降,疫情期间家人基本住受降,每 天来回要两个小时,还是住医院方 便。” 这一住,就是20多天。从隔离病 房到急诊室到物资仓库,何金霞像陀 螺一般不停转,彻底忘了日期,最后 也不记得到底在医院住了几天,心里 只有一个概数。高强度的工作量,她 的身体开始抗议—牙痛引起半边 脸肿胀。“痛了有几天了,后来护理部 主任强制我休息了一天。”何金霞这 样拼命不是想评劳模,她只是认为在 护士长的岗位上就该承担更多的责 任,不在科室多转转不安心。 忙着,累着,也幸福着。何金霞 说:“在隔离病房工作期间,有个 1.8 米的人向我鞠躬,我眼泪都快流下来 了。”强烈的成就感在她心中油然而 生。 事情发生在2月初,一位年轻的 爸爸与 8 岁的儿子在区二院隔离病区 进行新冠排查。第二天,何金霞进入 隔离病房,带8岁孩子去做CT复查, 爸爸情绪一下变得激动“为什么要复 查?”何金霞非常理解孩子爸爸的担 忧,“不要太担心,这是常规检查”。 爸爸对何金霞的解释将信将疑。 何金霞再进入病房采样时,8岁 孩子便拉着她悄悄说:“我爸爸昨天 晚上哭了。”何金霞理解他的担忧,只 能尽量开导他们,并将热心市民送来 的零食与水果送给他们。“他们来得 比较突然,身边什么都没带,同事们 都尽量提供东西给他们。” 离开隔离病房时, 1.8 米的爸爸向 何金霞深深地鞠了一躬,嘴里一直说 着:“谢谢、谢谢,感谢护士们这段时 间的照顾。” 一个小小的举动把何金霞感动 了很久很久。 世卫组织将2020年定为“国际护士和助产士年”, 5 月 12 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 战胜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护士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了 重大贡献,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其中,就有我们富阳各大医院的2790名护士。他们的故事,已经传遍富春大 地;他们的名字,已成为我们的骄傲! 为进一步关心爱护护士队伍,营造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本报联合区卫 健局、区医师护士协会特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专栏,让我们走近身边的白衣天使,聆听他们的声音,感受 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区二院急诊科护士长何金霞: 一米八的人向我鞠躬 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记者 周晓露 通讯员 章宇文 当护士 11 年,其中有 10 年待 在急诊科,何金霞从未被投诉过。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记录,也是让何 金霞觉得骄傲的事。保持这样一 个记录,何金霞的秘诀是不要和对 方硬扛,给彼此一点冷静的时间, 再耐心解释事情的原委。 她相信保持善心,终会被理 解、被肯定、被尊重。 何金霞与大家一样,认为护士是 一份高尚的职业,可以治病救人,体现 个人价值。可当护士的酸甜苦辣也只 有自己才能体会。第一次感受到当护 士的煎熬,是从心内科换到急诊科时, 何金霞特别害怕碰见血淋淋的外伤病 人。“半夜不敢睡着,心里就猜着下一 个会是怎样的病人送来。”硬着头皮去 适应的何金霞,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 外伤病人其实比内科病人好处理且治 疗见效快。 但急诊病人又有自身特点,往往 是病情比较紧急,需要立即处理。即 使何金霞觉得自己每个动作都已经在 “快进”,有些家属还是会责备她动作 慢,导致病人的病情不能快速得到控 制。每当这时,何金霞不予分辨,只管 专心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她说,心里 越急,越想证明自己,越会造成扎针不 能一次到位。“有时候想想当护士挺委 屈的,但很多病人家属事后也会向我 们道歉,说他们当时只是太急了,没有 恶意。”一句道歉,何金霞心里的委屈 就消散了,反而多了些感动。 在急诊室,何金霞见惯了生死,但 每次遇到意外事件的抢救,她还是会 难过很久。“自己有孩子之后,只要见 到有送来抢救的孩子,就心痛得不得 了。”何金霞说,夏天溺亡事故几乎每 年都有,家长哭天抢地的痛苦一直回 荡在耳边。“医护人员与病人、病人家 属其实是心连心的,生活中,我们也是 孩子的爸妈、是长辈的子女。” 10年的历练,何金霞于2019年11 月竞聘成为急诊科护士长,完成从“菜 鸟”护士到独当一面的护士长的蜕变。 从“菜鸟”护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护士长 疫情期间,她直接在医院住了20多天 本报讯 (记者 张柳静 通讯员 李文铎 “砰!”一声巨响,正在吃火锅的小朱等人吓 得一哆嗦,转身一看,一面窗户不见了。3 人探出头一看,窗户竟完好无损架在了下 一层楼的空调外机上。如果不处理,窗户 随时会有落地风险,万一砸到人怎么办? 最终, 3 个小姑娘选择了报警。 小朱今年刚刚 20 岁,即将毕业,正在 实习期间,住在公司安排的巨利新村宿舍, 在6楼,3室一厅。和她一起住的还有两个 同事小姐妹。事情发生在4月20日,当时 已经接近凌晨1点,小朱和两个小姐妹在 宿舍的房间里吃火锅。 “当天天气比较闷,我们开着空调,一 个小姐妹觉得火锅气味太重,想去开窗户, 但那个窗户太紧了,怎么也拉不动,稍微一 用力,我们就听到一声巨响,窗户掉下去 了。”小朱回忆。 小朱和小姐妹吓得赶紧起身去看情 况,从 6 楼往下看,只见那扇窗户正好竖直 地架在了5楼的两个空调外机上,底部在 空调外机边缘,上边靠在墙上,窗户的玻璃 看上去没有任何破损。 如果不处理,摇摇欲坠的窗户很可能 砸下去,万一底下正好有人,就糟糕了。思 来想去,3 个小姑娘决定采取行动,想办法 把窗户取下来。“但是掉下去的窗户差不多 有 1.2 米高、0.8 米宽,我们根本想不出办法 来把它弄下来。”小朱说。忙活了半个多小 时后,无计可施的3个小姑娘最终还是打 了 110。 接到指令后,城西派出所的值班民警 盛立波带着夜巡队员等 6 人上了门。查看 情况后,大家本打算直接到5楼把窗户取 上来,但 5 楼的住户家有防盗窗,爬到窗外 取窗户的方法无法实现。想来想去,盛立 波觉得可以尝试采取下托上拉的办法,把 窗户从 6 楼拉上来。 现在每个出租房都配备了紧急逃生 绳,将绳子牢牢绑在窗户上后,楼炳强和一 名同事一起在 5 楼的窗户口隔着防盗窗向 上托,为了用上力,民警们的脸都紧紧挤在 防盗窗的夹缝中。 因为窗户太大太重,而且很容易滑落, 队员们一次又一次改进托、拉的方式,最 终,楼上的队员够着了窗户边缘。经过1 个多小时的努力后,这扇掉落的窗户回归 了6楼。 小朱和小姐妹们在一旁也帮不上什么 忙,但队员们的拼命的样子她们都看在眼 里,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当事情办 好,队员们转身要离开之际,小朱喊住了他 们,激动地询问他们的名字。不过,这群硬 汉却腼腆起来,谁也没说自己的名字,只是 一个劲表示:帮助群众是他们应该做的。 但 3 位细心的姑娘还是记住了其中一人的 警号: 110191。 前几天,小朱等 3 人将一面写着“廉洁 奉公、一心为民”的锦旗送到了城西派出 所,同时还有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他们也 有自己的事,我们一个电话,他们询问了情 况后,就来到了现场,所以很感谢他们。” 3 个小姐妹深夜吹着空调吃火锅 忽然“砰”一声整面窗户掉下去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暖心了…… 本报讯 (记者 周晓露 通讯员 张咔 )5 月 6 日晚上 11 点 50 分,富阳消防分指挥中 心接到报警称,渌渚镇山亚村有一个大棚 起火。 消防员赶到后发现,火势已处于下降 阶段,十几分钟后,火被扑灭。消防员了 解到,这个露天大棚里竟住着祖孙俩,小 女孩发现起火后,立即叫醒了熟睡的奶 奶,一起逃出大棚。消防员说,大棚里放 着冰箱、电磁炉等,火灾导致所有家电及 1000多元现金全部烧毁。火灾原因还需 进一步调查确认。 记者从渌渚镇了解到,这对祖孙俩是 建德人,在此处承包草莓园已有五六年时 间,为方便看管草莓园就住在大棚内。 一草莓大棚起火 里面竟住着祖孙俩 窗户刚好落在了下面的空调外机上 3 个小姑娘送锦旗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Aug-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一米八的人向我鞠躬 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fydaily.fynews.com.cn/resfile/2020-05-09/08/fyrb2020050908.pdf · 个小姐妹觉得火锅气味太重,想去开窗户,

护士节系列报道·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城事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责任编辑 | 刘晓平

FUYANG DAILY

8

“哎呀,金霞你还没回去,你老公都要找到单位来了啊。”面对区二院护理部主任的催促,何金霞笑笑说:

“老公这点支持都没有,还会好的啊。”

自疫情发生以来,何金霞不仅要参与隔离病房的筹建与护理工作,还要统筹管理急诊科护理和协助院外卡点物资管理。同事们都说,除了几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就看着她忙进忙出。疫情之初,何金霞还会回家洗个澡、换身衣服、看一眼女儿,但几天后她感觉这样太浪费时间,索性带着一堆换洗衣服住到了医院。“我老家在受降,疫情期间家人基本住受降,每天来回要两个小时,还是住医院方便。”

这一住,就是20多天。从隔离病

房到急诊室到物资仓库,何金霞像陀螺一般不停转,彻底忘了日期,最后也不记得到底在医院住了几天,心里只有一个概数。高强度的工作量,她的身体开始抗议——牙痛引起半边脸肿胀。“痛了有几天了,后来护理部主任强制我休息了一天。”何金霞这样拼命不是想评劳模,她只是认为在护士长的岗位上就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在科室多转转不安心。

忙着,累着,也幸福着。何金霞说:“在隔离病房工作期间,有个 1.8米的人向我鞠躬,我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强烈的成就感在她心中油然而生。

事情发生在 2 月初,一位年轻的爸爸与8岁的儿子在区二院隔离病区进行新冠排查。第二天,何金霞进入

隔离病房,带8岁孩子去做CT复查,爸爸情绪一下变得激动“为什么要复查?”何金霞非常理解孩子爸爸的担忧,“不要太担心,这是常规检查”。爸爸对何金霞的解释将信将疑。

何金霞再进入病房采样时,8 岁孩子便拉着她悄悄说:“我爸爸昨天晚上哭了。”何金霞理解他的担忧,只能尽量开导他们,并将热心市民送来的零食与水果送给他们。“他们来得比较突然,身边什么都没带,同事们都尽量提供东西给他们。”

离开隔离病房时,1.8米的爸爸向何金霞深深地鞠了一躬,嘴里一直说着:“谢谢、谢谢,感谢护士们这段时间的照顾。”

一个小小的举动把何金霞感动了很久很久。

世卫组织将2020年定为“国际护士和助产士年”,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护士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其中,就有我们富阳各大医院的2790名护士。他们的故事,已经传遍富春大地;他们的名字,已成为我们的骄傲!

为进一步关心爱护护士队伍,营造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本报联合区卫健局、区医师护士协会特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专栏,让我们走近身边的白衣天使,聆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区二院急诊科护士长何金霞:

一米八的人向我鞠躬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记者 周晓露通讯员 章宇文

当护士11年,其中有10年待

在急诊科,何金霞从未被投诉过。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记录,也是让何

金霞觉得骄傲的事。保持这样一

个记录,何金霞的秘诀是不要和对

方硬扛,给彼此一点冷静的时间,

再耐心解释事情的原委。

她相信保持善心,终会被理

解、被肯定、被尊重。

何金霞与大家一样,认为护士是一份高尚的职业,可以治病救人,体现个人价值。可当护士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第一次感受到当护士的煎熬,是从心内科换到急诊科时,何金霞特别害怕碰见血淋淋的外伤病人。“半夜不敢睡着,心里就猜着下一个会是怎样的病人送来。”硬着头皮去适应的何金霞,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外伤病人其实比内科病人好处理且治疗见效快。

但急诊病人又有自身特点,往往

是病情比较紧急,需要立即处理。即使何金霞觉得自己每个动作都已经在

“快进”,有些家属还是会责备她动作慢,导致病人的病情不能快速得到控制。每当这时,何金霞不予分辨,只管专心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她说,心里越急,越想证明自己,越会造成扎针不能一次到位。“有时候想想当护士挺委屈的,但很多病人家属事后也会向我们道歉,说他们当时只是太急了,没有恶意。”一句道歉,何金霞心里的委屈就消散了,反而多了些感动。

在急诊室,何金霞见惯了生死,但每次遇到意外事件的抢救,她还是会难过很久。“自己有孩子之后,只要见到有送来抢救的孩子,就心痛得不得了。”何金霞说,夏天溺亡事故几乎每年都有,家长哭天抢地的痛苦一直回荡在耳边。“医护人员与病人、病人家属其实是心连心的,生活中,我们也是孩子的爸妈、是长辈的子女。”

10年的历练,何金霞于2019年11月竞聘成为急诊科护士长,完成从“菜鸟”护士到独当一面的护士长的蜕变。

从“菜鸟”护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护士长

疫情期间,她直接在医院住了20多天

本报讯(记者 张柳静 通讯员 李文铎)“砰!”一声巨响,正在吃火锅的小朱等人吓得一哆嗦,转身一看,一面窗户不见了。3人探出头一看,窗户竟完好无损架在了下一层楼的空调外机上。如果不处理,窗户随时会有落地风险,万一砸到人怎么办?最终,3个小姑娘选择了报警。

小朱今年刚刚 20 岁,即将毕业,正在实习期间,住在公司安排的巨利新村宿舍,在6楼,3室一厅。和她一起住的还有两个同事小姐妹。事情发生在4月20日,当时已经接近凌晨 1 点,小朱和两个小姐妹在宿舍的房间里吃火锅。

“当天天气比较闷,我们开着空调,一个小姐妹觉得火锅气味太重,想去开窗户,但那个窗户太紧了,怎么也拉不动,稍微一用力,我们就听到一声巨响,窗户掉下去了。”小朱回忆。

小朱和小姐妹吓得赶紧起身去看情况,从6楼往下看,只见那扇窗户正好竖直地架在了 5 楼的两个空调外机上,底部在空调外机边缘,上边靠在墙上,窗户的玻璃看上去没有任何破损。

如果不处理,摇摇欲坠的窗户很可能砸下去,万一底下正好有人,就糟糕了。思来想去,3个小姑娘决定采取行动,想办法把窗户取下来。“但是掉下去的窗户差不多有1.2米高、0.8米宽,我们根本想不出办法来把它弄下来。”小朱说。忙活了半个多小时后,无计可施的 3 个小姑娘最终还是打了110。

接到指令后,城西派出所的值班民警盛立波带着夜巡队员等6人上了门。查看情况后,大家本打算直接到 5 楼把窗户取上来,但5楼的住户家有防盗窗,爬到窗外取窗户的方法无法实现。想来想去,盛立波觉得可以尝试采取下托上拉的办法,把窗户从6楼拉上来。

现在每个出租房都配备了紧急逃生绳,将绳子牢牢绑在窗户上后,楼炳强和一名同事一起在5楼的窗户口隔着防盗窗向上托,为了用上力,民警们的脸都紧紧挤在防盗窗的夹缝中。

因为窗户太大太重,而且很容易滑落,队员们一次又一次改进托、拉的方式,最终,楼上的队员够着了窗户边缘。经过 1个多小时的努力后,这扇掉落的窗户回归了6楼。

小朱和小姐妹们在一旁也帮不上什么

忙,但队员们的拼命的样子她们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当事情办好,队员们转身要离开之际,小朱喊住了他们,激动地询问他们的名字。不过,这群硬汉却腼腆起来,谁也没说自己的名字,只是一个劲表示:帮助群众是他们应该做的。但3位细心的姑娘还是记住了其中一人的警号:110191。

前几天,小朱等3人将一面写着“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锦旗送到了城西派出所,同时还有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他们也有自己的事,我们一个电话,他们询问了情况后,就来到了现场,所以很感谢他们。”

3个小姐妹深夜吹着空调吃火锅忽然“砰”一声整面窗户掉下去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暖心了……

本报讯(记者 周晓露 通讯员 张咔)5月6日晚上11点50分,富阳消防分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渌渚镇山亚村有一个大棚起火。

消防员赶到后发现,火势已处于下降阶段,十几分钟后,火被扑灭。消防员了解到,这个露天大棚里竟住着祖孙俩,小女孩发现起火后,立即叫醒了熟睡的奶

奶,一起逃出大棚。消防员说,大棚里放着冰箱、电磁炉等,火灾导致所有家电及1000 多元现金全部烧毁。火灾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确认。

记者从渌渚镇了解到,这对祖孙俩是建德人,在此处承包草莓园已有五六年时间,为方便看管草莓园就住在大棚内。

一草莓大棚起火里面竟住着祖孙俩

窗户刚好落在了下面的空调外机上

3个小姑娘送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