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 superbookcity.com · 整 理:謝冠東、黎嘉欣 節目日期:2006年5月7日...

17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Mar-2020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iii

編者序

編著者簡介

編者序

中華智慧與管理

《孫子兵法》

禪與管理

《心經》與管理

《易經》與左右圈理論(一)

《易經》與左右圈理論(二)

儒家理論與管理

讀古詩學管理

武道與管理

目 錄Contents

i

v

1

35

65

93

119

145

171

199

231

1

中華智慧與管理

主  持:冼日明、李德偉、李靜宜

嘉  賓:彭泓基(雋道)(中華智慧管理學

會創會會長)、游漢明(香港城市

大學市場營銷學系講座教授)

整  理:謝冠東、黎嘉欣

節目日期:2006年5月7日

中華智慧管理學會的緣起

為何中華管理智慧不廣為人用?

黑白分明與黑中有白

以中華智慧分析九鐵事件

學習中華智慧應如何入手?

好書推介

三分鐘經理:面子的學問

為何中華智慧總是古代的,沒有近代?

中華智慧的最大弱點

聽眾分享中華智慧

金句

【管理金句】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彭泓基先生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游漢明教授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李德偉先生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冼日明教授

以德為貴。

  ──李靜宜小姐

中華智慧與管理

3

中華智慧管理學會的緣起

李:冼教授,你今天帶了一位嘉賓來主持節目。

冼:我帶了Stephen(李德偉)來。Stephen,請你自我介紹。

偉:各位好,我是 Stephen ,是 EMBA 2006 的學生。

李:今天的主題是「中華智慧與管理」。冼教授在之前的節目

中曾經從中國詩詞中發掘管理智慧,還介紹了不少唐詩宋詞。其

實中華智慧博大精深,我們沒法在兩小時內談完,今天先給大家

一堂入門課。現在就請今天的嘉賓出場。

嘉賓介紹彭泓基(雋道)(Lawrence),1973年香港大學理學士,1975年獲香港

中文大學MBA學位,現為中華智慧管理學會創會會長、天策市場及顧問

有限公司和北京天楚博文公關公司董事長。他也是香港市務學會前會

長、院士及顧問、香港城市大學協席教授及市場學系顧問、香港浸會大

學商學院名譽院使,並曾任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組諮詢組員。彭氏曾主管

多家著名企業的市場銷售,涉獵不同行業,成績斐然。上世紀九十年代

獨力拓展中國大陸市場,建立全國網絡,成為香港及國內最成功的企業

家之一。近年專心鑽研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管理學,卓有貢獻。

李:我們首先歡迎第一位嘉賓。 Lawrence ,你好。

彭:大家好。

管 理 新 思 維

4

冼:我最初認識 Lawrence 時,還不知道他原來是香港中文大

學MBA畢業的。今天我聽了這個介紹才知道,原來他是1975年

畢業的大師兄。

彭:當年只有香港中文大學才有 MBA 課程。

冼:對啊。剛才的介紹說 Lawrence 是中華智慧管理學會創會

會長,你可否介紹一下學會的工作和使命呢?

彭:當年我MBA畢業後,在商場上縱橫數十年,覺得自己已經

所向無敵。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開始到中國大陸拓展市場,

當時北京只有三百家外資公司,那時我的感覺像如入無人之境。

但逐漸下來發現自己的 MBA 知識不能完全應用於內地的工作

上。當時我面對許多局限,營商效果不理想。

冼:可否舉個例子?

彭: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例如員工不會立即服

從老闆,也不會按照制度行事。因此回香港後,我立志對 MBA

課程所提供的知識的不足之處作出補救。

偉:是否因為 MBA 課程的內容,都是從西方而來呢?

彭:對,因為中西文化不同,人民的價值觀和思想也有差異。

我回來時香港已經回歸祖國,我和朋友都覺得,我們對中國文化

的認識不夠深入。香港有許多有識之士從事中國文化研究工作,

可是他們沒有把中國文化的智慧凝聚起來,並應用到日常管理

中華智慧與管理

5

上。所謂日常管理,不單指生意或事業,還包括個人修養,以及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冼:即是說,中華智慧不但能夠應用於管理,對我們的人生也

有正面影響。

李:中華智慧雖然看似古老,但與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冼:你們的學會是怎樣推廣中華智慧管理呢?

彭:我們主要凝聚中華文化的精華,並把它應用於生活上各個

方面。例如怎樣自知知人,怎樣處理辦公室政治,怎樣管理健康

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冼:社會人士若希望跟你們一起研究討論,可以怎樣跟你們聯

繫?

彭:我們很歡迎市民大眾參加我們的活動。我們的活動均向外

公開。

冼:你們是非牟利的?

彭:對啊。

冼:市民可以怎樣跟你們聯絡?

管 理 新 思 維

6

彭:他們可以打電話:2777 0208 ,或瀏覽我們的網址:

http://www.chinesewisdoms.com/ 。

冼:謝謝。我們又多了一個跟 Lawrence 學習的機會。接 有

請今天第二位嘉賓出場。

為何中華管理智慧不廣為人用?

嘉賓介紹游漢明,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講座教授。他也是十所大學的顧問

教授或客座教授,與中國大陸、台灣地區、英、美、澳、智利、日本等

院校都有密切的關係。游教授著作甚豐,散見於香港及歐美的著名學術

期刊。他曾任國際企業學會東南亞區主席、《亞太營銷及後勤學報》

(Asia Pacifi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之編輯、香

港市務學會榮譽主席和香港工業專業評審局及中國市場學會顧問;他也

是中華管理學會主席、 ERP 管理學會及亞洲知識管理學會副主席。

冼:今天第二位嘉賓是游教授,同樣是重量級人物。當年我在

香港中文大學唸本科生課程時,游教授是我的老師。除了剛才介

紹所述的,我知道游教授也是香港城市大學華人拓展中心的主

任。其實那中心的主要工作是甚麼呢?

游:它的工作和Lawrence剛才說的有點相近。1993年我從澳

洲回來,那時正值是中國大陸開放最鼎盛的時期,但當時對於中

國管理的研究卻很少。我覺得中國的管理方法將來會成為一個重

要的研究課題,因此我們在1996年成立了研究中心。我們的主

要目的是把中國文化融入管理學,因為我們認為西方的管理思維

中華智慧與管理

7

在實際應用時往往出現問題,這是一個缺點。

冼:這就是我們以中華文化作為討論題目的原因。我們現在的

MBA或 EMBA 課程,通常集中討論西方的管理理論,中國文化

對我們來說好像很遙遠。

偉:今年香港中文大學 EMBA 的第二年課程新增了一科《易

經》,內容博大精深。

冼:可是這一科好像是中文大學獨有的。我想請教兩位專家,

為甚麼現今的管理理論多以西方理論為主,卻較少談及香港或中

國的管理文化?

彭:在過去的百多年 ,西方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不斷膨脹。

只要大家對《易經》有點認識,就會明白「否極泰來」──國運

也會有一個循環。清朝在乾隆以後,國勢日衰。相反,西方自工

業革命後崛起,因此在這一二百年 ,西方的經濟和政治勢力很

強。這個世界是趨炎附勢的,當他們有錢,我們就會稱讚他們的

左起:李靜宜、冼日明、游漢明、彭泓基

管 理 新 思 維

8

思想和產品,又有誰會欣賞沒落王孫的東西呢?然而這不代表中

國的文化和智慧比西方遜色。

冼:在過去一二百年 ,中國多次遭到羞辱,屢次敗於他國的

槍炮和戰艦。於是中國人覺得西方比中國先進,西方才值得我們

學習,中國的東西則沒有價值。游教授,你有甚麼看法?

游:我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 Lawrence 剛才從歷史的角度去

看,但我想重新審視管理學的本質。我們會發現,許多管理學名

詞的命名和定義都是源自西方的,其中管理和營銷的概念也是西

方的。

冼:其實中國以前有沒有管理這個概念?

游:沒有。

冼:他們只會說從商吧。

游:是的。還有一個問題:自周朝起我們已經有「士農工商」

的排列次序,而「商」被排到最後,當中總有一些特別含意吧。

偉:西方傳授智慧的方法,可能是通過講課,但東方人 重師

徒關係,師父會把自己的智慧變成個人財富,不會外傳。

冼:東方人傾向不公開自己的成功秘訣。

中華智慧與管理

9

黑白分明與黑中有白

冼:我們剛才說西方的管理理論,在中國或者華人社會應用時

會有不足之處。到底有甚麼不足之處呢?

游:到了人的層面,經常會出現問題。西方崇尚個人主義,中

國則相反, 重集體主義。單是這一點,中西已經有很大的差

異。

冼:可是也有人說,中國人的團隊精神其實不強。例如,要是

一個中國人跟一個日本人爭鬥,中國人一定勝出的。可是假如三

個中國人跟三個日本人決戰,中國人必會落敗。Lawrence,你

有甚麼看法?

彭:或者我舉一個例子吧。要是你曾在外國居住,如加拿大,

你會發現他們很重視 community watch ,即是社區 的互相照

應,守望相助。鄰居之間有一種默契,或者做事的方式,例如不

能隨便在自己的花園範圍內建屋,也不能隨意斬去花園 的樹

木。居住在同一幢公寓內的所有住客,都要遵守那些規則,即使

那些規則很不合理。在西方文化 ,法治精神很重要,一切都要

黑白分明。

冼:這 提出了兩個重點,就是「黑白分明」和「守法」。游

教授,中國有許多社會問題,是否因為中國人不守法呢?

游:中國人的思維處於一個模糊狀態。中國人不講求太高的精

準度,這有好處也有壞處。以前出現過「差不多先生」,他可以

管 理 新 思 維

10

把「十」和「千」混淆。我們可以在馬來

西亞聽到別人說「千差喇」(即福建語中

的「隨便吧」),可見東亞文化都不講求

準確。

冼:我想起一個相似的名詞。在中國內

地或華人地區,商人不會力求提供盡善盡

美的服務,只要達至一定水平就可以了。

除了「差不多」,許多人也會說「馬馬虎

虎」,有人曾經批評中國的傳統就是「Ma

Ma Fu Fuism」(馬馬虎虎主義)。 Stephen ,你有甚麼看法?

偉:我看了《易經》後,同意Lawrence說西方是「黑白分明」,

西方會把圓形分成一半,一邊黑,一邊白。可是《易經》的符號

是一個s字,「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的,我想這是中華智慧的

一種表現吧。

李:這說明沒有東西是絕對正確,沒有絕對黑白分明的。

偉:這句話我們也說不了,因為「沒有絕對」這句話太「絕對」

了。老子也會說,若有人要求分黑白,他本身也是有不足之處。

彭:其實黑白分明的界線是人為的,因此法治上的規矩有時會

矯枉過正。我想說,中國人不是沒有法制,只是與此同時,中國

人很實際。我舉個例,有一個外國人在台灣,朋友開車載他。他

跟朋友說,為甚麼你不遵守交通規則,在馬路上橫衝直撞?那台

灣朋友說,馬路上的線是人畫的,最重要是看兩輛車之間是否有

《易經》中太極的符號:

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中華智慧與管理

11

空隙,可以穿過去,那才是一條路呢。他說那樣走才最有效率。

冼:講求靈活性。

李: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這個意思。

彭:這是中國文化跟香港文化的最大分別。因此香港商人到內

地發展時,會發現無論公司訂立了多少規矩,第一點需要注意的

就是員工怎樣違法,因為員工會想盡辦法去鑽空子。不像香港,

老闆訂立規矩後,員工便會跟 去做。

游:其實香港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則習慣「情景導

向」,就如在中國的大家庭,如果小孩子想吃一塊糖,媽媽一定

不許,他便轉而尋求祖父或祖母的批准。他懂得鑑貌辨色,知道

父母親無法在祖父母面前發揮威力。中國人在大家庭生活,就會

受到這種鍛鍊。

台灣人駕駛看似沒有秩序,其實是高度靈活。圖為台北市的

仁愛圓環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管 理 新 思 維

12

李:冼教授,不如我們先播一首歌,然後再以九鐵事件這個實

例,看看兩位能否套用中國文化作出分析。我們選了《我的中國

心》這首歌。

冼:我們如要認識中華文化和智慧,第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擁有

一顆中國心。

以中華智慧分析九鐵事件

(一)王權和相權

冼:我們談談九鐵的黎文熹事件, 1 這事件引起社會上極大關

注。從傳統中華智慧的角度出發,游教授會怎樣分析呢?

1 黎文熹,前任九廣鐵路公司署理行政總裁。2006年3月10日早上,

黎文熹以署理行政總裁名義,連同公司全部五名總監及十九名總經

理,去信九鐵管理局,提出九鐵主席田北辰在九鐵內部干預過多、要

求透明度過高及過分要求問責等十大指控,指出由此形成一種「責難

文化」。他們並且在兩日內收集到九鐵約八成員工的逾三千個簽名。

3 月 12 日,田北辰召開記者會,宣佈辭職。

3月14日,九鐵管理局召開特別會議處理事件,田北辰和黎文熹均有出

席。當日下午2時,以九鐵市務總經理黎啟憲為首的二十名九鐵高層突

然集體請假,到特別會議的會議室旁的房間召開記者會,聲援黎文熹,

並表示主席田北辰辭職可能是可行方案。會後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

秀冬宣佈會議取得建設性的進展。

3月15日,行政長官曾蔭權、廖秀冬、田北辰和黎文熹在政府總部召開

記者會,宣佈田北辰將留任九鐵主席,田、黎二人更四手相握以示和

好。曾蔭權並指出九鐵出現嚴重紀律問題,他已下令九鐵管理局處理事

件。

3月16日,九鐵管理局中午召開會議後,黎文熹親自宣佈,管理局將與

黎啟憲解除合約,原因是黎啟憲在聲援黎文熹時帶領十九名九鐵高層人

士集體請假,有擅離職守的問題;而其餘十九名管理層則被發警告信,

如一年內再犯則解僱。同時黎文熹宣佈為九鐵出現嚴重紀律問題問責而

辭去署理行政總裁一職。

中華智慧與管理

13

游:我首先想說,中華智慧其實需要跟西方管理作對比。田北

辰加入九鐵(九廣鐵路)時顯然採用了西方的管理模式。這一方

面當然和他是在哈佛大學畢業的背景有關。他要求所有事情都有

很高的透明度,一切都清清楚楚,這便是黑白分明的管理方式。

此外,或者由於他過分希望解決內部問題,責任心很重,有時候

他甚至超越自己的身份,做基層管治的工作,越俎代庖。

冼:他本身是主席,有些範

圍其實不用主席管理的。不

過,在西方社會職權範圍非常

清晰,相反中國人覺得只要自

己高高在上,就甚麼都可以

管。他有否錯誤使用中國人的

思維方式來落實管理工作呢?

游:當然有中西合璧的部

分,始終他是中國人。可是他

的解決方法太 重個人主義,好像一心想表現自己。這種心態反

映他受到西方文化影響。

偉:中國人有句話叫「欲速則不達」,可應用在這事例上。田

北辰很希望改變公司,但他要知道他的手下每人都各有不同想

法。我記得陳志輝教授說過,問題在於高層與下屬溝通不足。

彭:我覺得「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更為貼切,它出自老子的

《道德經》。以中國的傳統智慧去看,我們必須分清楚甚麼是王

權,甚麼是相權。

李德偉

管 理 新 思 維

14

李:其實以前中國就已經有主席和 CEO 的概念。

彭:在西方的思想 ,持有王權的是主席或股東,至於相權就

歸 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 ,首席營運官)或者 CEO ,

是真正負責落實執行的人。香港的證監會也說,主席跟CEO必

須分開,決不能混為一談。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已經任用賢能

為相,把王權跟相權分開,是非常精明的一 。由於皇帝喜怒無

常,因此在宰相之下再設諫官。諫官的地位雖然低微,但他的工

作很重要,就是留意皇帝的錯處,然後進諫,好像唐朝的魏徵就

是一位很有名的諫官。

因為諫官的地位低微,所以皇帝大可以不理睬他。然而當他不斷

向皇帝進諫,皇帝便會覺得煩厭,進而開始接受諫官的意見。問

題是,宰相不能經常向皇帝直指其非,否則皇帝可能廢除他。

李:那麼你是否認為在九鐵事件 ,應該增設諫官的角色?這

個人的職級沒有 CEO 那麼高,但他能直接向主席提出意見?

彭:沒錯。

偉:此外,《論語》中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

矣。」人總是不喜歡被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

彭:這是人性啊!唐朝沿用了諫官的制度,因此當時十分強

盛。雖然宋朝也使用這個制度,但已有所修改。到了明朝和清

朝,相權的功能完全被廢除,王權過度膨脹,結果走上衰亡之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