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Page 2: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Page 3: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Page 4: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4 撫浪屏東

1961年以「國雷專案」撤回在滇緬金三角區域的「反共義民」,住所分配在桃園忠貞、

南投仁愛的博望、隘寮及荖濃溪畔的高雄美濃與屏東里港,父祖輩肩起畚箕,河床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東更南的溫暖氣氛,他們因戰爭結識,化離散,料理「鄉味」,這便是一桌子最美

的和平味蕾。

撰文 / 攝影 古佳峻

信國陳家牛肉麵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信國路 26-2 號電話:(08)773-1848、0918-984730營業時間:09:00~13:30( 週一公休 )

異域-南方更南 南國更南的味道,餐桌上的和平味蕾

我來自美斯樂,苦中尋樂

原本是護士的吳芮清,五年前回到信

國社區接手婆婆刀玉安的傣族風味。

婆婆囑託的秘方僅一句話,絕不能偷

工減料。用花椒、蒜、酒、糖醃製肉

條,「以前是有肥肉的,只在臘月做,

我把同樣工序的大片肉乾,改用全瘦

里肌肉,縮小,變成隨身攜帶包的『乾

巴』,有豬有牛,」吳芮清指數架上

醃蕗蕎、炸豬皮、辣醬都是雲南正宗

口味,「婆婆是這裡第一家比較具有

規模的麵店,五十多年了,人來吃了

就走,不如開發幾樣產品可以讓客人

帶回家繼續享用!」吳芮清畢業於泰

國美斯樂興華中學,再到臺中專修護

士,她不是隨軍隊撤退抵臺的一份

子,但是她的美斯樂之苦,鮮少臺灣

人知道。夫婿是父親戰友之子,讓她

成為信國一員,如今陳家牛肉麵在她

勤奮的刀俎上繼續成就「家」的完整

味道。

沐光知南

Page 5: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游移,新力無限 5

沐光知南

高雄美濃區精忠社區有對姐妹花姓「字」,因為老大哥馬有福先生的號召,她們手做瑤族的媽媽味,「原

本我在科技廠工作,去年回到這,只想將最道地的瑤族飲食文化保留下來,你看!這都是我們平常在吃

的!」小珠、小珍與銀珍姊妹端出菜絲與花生交縱的大薄片,將豬頭炭燒炙熟、浸水刮去黑層、再冰鎮切

薄片,菜餚拌入自種香料,循媽媽的手藝完成酥肉湯、草果豆腐丸子湯、包料魚、酸肉茄子,一杓米漿舀

入圓盤中隔水加熱自製米干,或把茴香與豆腐拌入香腸,或是用滇緬豆豉醃製又臭又香又醇的豆腐乳。小

珠姐欣慰母親給予的手藝,更懷念父親要她們遵循「做人不要斤斤計較,要微笑待人!」她們希望帶給大

家歡喜的一桌宴席。如果你誤入社區,馬有福的有機農場有限量酸菜、酒釀、甜菜根醋讓你挖寶,而「瑤

家風味」有說不盡的故事吃不完的拿手菜讓你多來幾回!

瑤族滇緬風味小吃高雄市美濃區精忠新村 29 號電話:0989-500295、0972-248037

瑤家姐妹掌廚,酸香鹹臭

Page 6: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6 撫浪屏東

開業五年的「逸采居」在定遠社區,掌廚的李

媽媽是基隆人,曾在高雄開日本料理,最終還

是回到夫家延續烹飪興趣,「當年義無反顧想

在外創業,結果還是回到這繼續將婆婆的手藝

發展下去,如果時間要重來,當初我一開始就

在這邊的話……」李媽媽說著婆婆拿手菜色,

總有幾些早知如此的遺憾。李媽媽的菜襲自婆

婆,但又是將傳統滇緬菜創新化,幾經通變,

讓菜餚擁有自己味道的米線、涼拌水果、椒麻

雞、荷苞魚的特色,她希望給人的是美好的飲

食經驗,而不只是「傳統」,更有逸采居獨有

的無菜單料理、專屬滋味。李媽媽希望在新舊

之間獲得口感的平衡,希望借重地方居民的手

藝分工,讓步入老齡的社區活化,一起都有活

兒 ( 工作 ) 可做。如今兒子李辰葳也加入廚藝

團隊,人手充足,來這安逸小鎮便可從日到晚

都能品嚐到佳餚美宴的風采。

二月六日甫開幕的「仙姊」賣的是滇緬食材與

漢堡、蛋餅、餛飩的「點食」,他們不與鄰近

的老滋味搶客,而是一種合作關係,「社區須

要重新被認識,希望大家不只是一次性消費,

能停緩腳步,鐵馬社區行,除了道地菜色外,

我們提供點心輕食型態的悠閒環境,喝咖啡,

未來還會結合地方手工藝整合行銷。」父母都

是雲南漢族的溫韋棠與姐姐仙姊在自有地裝潢

藝文空間,展示攝影作品,提供閒適的眷村風

情,溫家姊弟還有不少規劃想帶起小鎮的騎鐵

馬、輕旅行,「以往是意識形態的衝擊,我們

料理著中西、滇緬、臺的味蕾調和,希望以豐

富多元的方式活絡老文化!」

佳餚逸采奪人,新的家常

仙姊創意點食,文化串聯

仙姊點食

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信國路 22 號

電話:0975-893828

逸采居

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定遠 18 號電話:(08)773-3836、0986-110700營業時間:11:00~20:00

沐光知南

駛離臺三線,進入綠茵田野,轉至各個用

生命力展演的村落饗宴,每道菜都是婆婆

媽媽絕對精準的風味。如果有緣,還可吃

到「剁生」佐菜葉的鮮,可吃到以蕉葉包

裹香料與米漿的糖粑粑,當然也絕對可以

在各家桌上,聽一族一家一個時代的戰爭

與和平。

Page 7: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游移,新力無限 7

沐光知南

鄭豐繽 - 為了尋找感動

「開始徒步環島,是為了尋找感動!」鄭豐繽如是說,現為「鄉夏 Life 背包客、旅行志工驛站」負責人

的他,原本在台北從事攝影工作,卻始終嚮往純樸的鄉村生活。五年前環島的契機,純粹只想捕捉感動的

鏡頭,卻意外尋覓到他心靈的歸宿。

環島途中,常受人幫助,使阿繽興起回饋的念頭,當步履來到屏東滿州鄉港仔村,內心湧現為當地孩子課

輔的想望,即使餐風露宿也不以為苦,這份信念逐漸感動許多人,不僅村民支持、孩子信任,也吸引各地

的志工前來,帶領孩子體驗城鄉文化和生活多樣性。

「孩子們要學習凡事靠自己。」阿繽的課輔班,不排課程、不教功課,只有「陪伴」。他鼓勵孩子們學樂器,

成立了「阿鳥喂」樂團,一面表演,一面帶著孩子實現環島甚至出國的夢想。他從張錦桂、張日貴老師處

習得的月琴彈奏,也正努力傳承下去。

阿繽說:「台北是生存,這裡,才是生活。」言談間,我看見他眼神裡的光采,從台灣頭「漂流」到台灣尾,

他找到了真正的感動和快樂。

在這南國的夢土上,有些朋友從外地漂移而來,或陪伴孩子、或從事藝術

創作、或經營餐旅,他們開墾出人生的新頁,也彩繪了屏東的春天

墾漂-逐夢而居 撐長篙,向夢想漫溯 撰文 / 攝影 傅含章、蔡慧崑

鄉夏 Life 背包客、旅行志工驛站屏東縣滿州鄉港仔村港仔路 110-2 號

電話 : 0963-037477、(08)881-0075

游移,新力無限 7

Page 8: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8 撫浪屏東

王金生、張貴珠 - 是牧草吸引我來的

滿州一間店

屏東縣滿州鄉滿州村中山路 28 號

營業時間:早上 11 點-晚上 10 點 ( 週二公休 )

原本擔任油漆工的王金生,五十歲開始專注藝術創

作,和妻子張貴珠從台北一路往南,半年多前由台東

都蘭來到屏東滿州。王金生說:「我就是想創作,跟

著感覺走。」他將路旁廢棄的屋,改造成「滿州一間

店」,有黑豆、咖啡、茶飲和冰淇淋,供有緣人歇腳

嘗鮮。木片拼成圓桌,厚紙板疊成椅子,竹子和漂流

木做為窗櫺,加上灰黑斑駁的牆壁,滄桑中透著創意。

「我愛做燈!」玻璃、彈珠、漂流木、石頭等簡單的、

廢棄的物件,經過王大哥的巧手,變成琳瑯滿目的燈,

點亮了生活。

張貴珠為支持丈夫創作而學畫,畫人,畫自己和老公,

畫那象徵腳踏實地的足跡。她畫一幅畫,老公便做框。

「是牧草吸引我來的!」張大姐說自己很喜歡這鄉間

的恬靜,砧板畫作上還寫著:「而唯有寂寞才能自

由。」

王大哥說:「滿州的年輕人來過這裡,都說:我們好

像也可以怎麼做……」生活美學的種子已然在此萌

芽。得知這位素人藝術家自動自發地做起滿州街景美

化工作,我更領略到一種久經漂泊後的歸屬感。

沐光知南

彈珠鑲成燈飾

王金生、張貴珠夫婦

Page 9: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游移,新力無限 9

林麗君 - 我是恆春人

4 Sisters Villa 姊妹沙灘別墅

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里船帆路 988 號

電話 : (08)885-1520

沐光知南

為了讓更多人品嘗牛肉麵的美味,林麗君和她的姊妹從

台東太麻里到恆春設立「台灣牛」分店;為了讓更多人

徜徉海景天光,她們在墾丁構築「姊妹沙灘別墅」。

「台東是我成長的地方,恆春是我認同和發展的所

在。」從隔閡到信任,恆春人樂觀、從容的性格,讓原

本工作狂的二姊林麗君學會慢下來。她喜歡逛菜市場,

瞭解在地的文化和思維。圍籬外,牛隻正悠閒吃草。別

墅餐廳食材裡有墾丁的洋蔥,室內空間的對流設計則是

為了適應落山風。有別於旅遊、休閒雜誌,書架上擺放

了許多與墾丁生態、恆春人文相關的書籍。我感受到,

二姊努力貼近這塊土地。驀然回首,船帆石便在不遠

處。

迎賓的洛神花茶來自原鄉台東,酸酸甜甜,猶如當年出

門在外的想念;「我是恆春人!」卻堅定地道出林麗君

落地生根後的心聲。

4 Sisters Villa 姊妹沙灘別墅夜晚全景 (4 Sisters Villa 姊妹沙灘別墅提供 )

林麗君與姊妹沙灘別墅合影

Page 10: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10 撫浪屏東

沐光知南

倉咖啡屏東縣內埔鄉壽比路 680 號

營業時間:09:00-18:00

屏東位處台灣最南端,卻仍吸引著許多外來的生力

軍加入,這些來到屏東的「新力」,以他們的理念

與創意,豐富了屏東的人文版圖,也實現了自己的

夢。

新力-幸福發聲 到屏東築夢 撰文 / 攝影 王國安

鮮焙夢想

屏科大商店街的最尾端,從早上九點就開始飄出咖啡香。推開門,一個長相清秀的年輕店員離開咖啡機,

在櫃臺熱情詢問:「需要點什麼嗎?今天的甜點是『草莓果泥生乳酪』……」。

原來,他不僅是店員,也是老闆,21歲,來自台中,目前還是屏東科技大學進修部的學生黃志杰。老闆說,

從高中時就迷上咖啡,自己存錢買了咖啡機後,每天玩咖啡,品嚐自己煮的咖啡味道後就想:「如果能讓

大家來幫我喝咖啡的話不知道有多好?」經過一番規劃以及與家人的溝通,他用認真來圓夢,去年 5 月,

在同學的期待聲中,「倉咖啡」開幕。

「倉咖啡」走專業咖啡店的路線,「我希望能提供便宜好喝的咖啡給大家」,因為久了以後,「如果大家

想喝咖啡的話,會覺得我們是專業的」。在訪談老闆的過程中,我的採訪過程一直中斷,因為想買咖啡的

顧客,從學生到內埔鄉親,或一人獨享,或同學、情侶相偕而來,短短的半小時採訪,想買咖啡的人絡繹

不絕。「倉咖啡」,香醇了內埔的午後。

Page 11: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游移,新力無限 11

沐光知南

小日子地瓜球屏東縣內埔鄉壽比路 655-8 號

營業時間:18:00-22:00

電話:0988-327068

日常幸福

小小的木製攤車,幾張桌椅,老闆熟練地炸

著地瓜球,標榜著「Daily Happiness」的「小

日子地瓜球」,是屏科大學生宵夜時間的小

確幸。從去年 9 月開業至今,「小日子地瓜

球」在學生族群早已累積高人氣。

老闆是屏科大企管系三年級的學生林栢蒼,

來自花蓮。問他為何在學生時期就創業?

他謙虛地說其實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與抱

負,「就是想試試看,自己創業看到的東西

比較多,學到的也比較多」。之後經過半年

的努力,一顆顆表皮金黃酥脆的地瓜球從油

鍋撈起,地瓜的甜味在咀嚼後散發,「小日

子」,是屏科大學生尋常日子裡的小幸福。

向潮州的瓜農購買地瓜,在宿舍備料,又要

兼顧學校課業,老闆在屏科大開業的初衷,

是為了「學生課後能有個休息、聊天的地

方」,把他那「日常的幸福」理念傳達給同

學。老闆也關心流浪貓的問題,他成立的「三

腳貓はなこ」粉絲專頁,提供認養流浪貓的

訊息與諮詢,「小日子」關心的,是更多數

生命的幸福。

Page 12: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12 撫浪屏東

沐光知南

那圖諾屏東縣屏東市信義路 100-2 號

營業時間:11:00-14:30/17:30-20:30(週一公休,週二中午休息)

電話:0979-686570

小城慢食

開在屏東市中正國小旁的義式料理餐廳「那圖諾」,老闆娘是雲林人,負責外

場與經營,老闆來自義大利,是餐廳主廚,而「那圖諾」,正是老闆出生成長

的義大利小鎮。

老闆在義大利已有廚師執照,也希望能一圓經營餐廳的夢想,所以與老闆娘同

來屏東開了「那圖諾」餐廳。為什麼會選擇屏東做為落腳處呢?老闆娘說,「我

覺得這裡很慢,我喜歡這裡很隨性很隨意的感覺」,屏東市雖然沒有台北、高

雄的繁華,但這裡的生活步調卻吸引了老闆娘,「屏東市雖然小,可是生活機

能很足夠」,我點點頭,身為屏東市民,很能了解這種麻雀雖小,卻最尋常的

幸福感。

「那圖諾」在網路上頗具知名度,餐廳風格是義大利鄉村風,用料紮實,從

Pasta 醬到甜點都由主廚手工製成,「因為我希望屏東人也能吃到道地的義大

利家常料理」,這些義大利家常味,驚豔著屏東人的味蕾。

Page 13: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游移,新力無限 13

鄉鎮派對

有鶴才敢大聲撰文 / 攝影 洪麗雯

鄉 鎮 派 對

枋 寮 9 4 0

炙熱的農曆五月天,燃燒著南台灣信眾的熱情,這股風潮

從三月大道公祖生、媽祖婆聖誕後就不曾澆熄,在外打拚

的遊子,莫不在這虔誠信仰的牽引下如鮭魚一般返鄉。

Page 14: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14 撫浪屏東

畫,而其為活動設計出的福袋更是詢問度超高

的人氣紀念品,裡頭不僅有代表枋寮在地特產

的文創商品,還有搭配保生大帝神格所設計出

來的籤詩便條紙,更重要的是其中在地商家折

價券的提供都是店家們不計成本的積極參與,

顯見許多枋寮人為這個活動所付出的心力和團

結,以及對該次活動寄予的厚望。

面對前所未有的盛會,身為地方藝文中心的枋

寮 F3 藝文特區自然也不能缺席,山林學院挑

燈摺出的祈願白鶴列隊迎接每一位到訪的遊

客,火車站前廣場佇立的白鶴也展翅擁抱著來

往的人群,身為藝術村一份子的我則帶著一場

又一場的導覽,穿梭巷弄舊廟間,探索枋寮昔

日的輝煌和今日的餘蘊。當然,枋寮漁港也因

為這次的活動有了新的風貌,著名的情人橋在

兩側橋墩上有了枋寮 F3 藝文特區戴威利、廖

義孝等藝術家的馬賽克作品,海堤的廊道上也

有藝術家蔡梅芳、黃筠晴、洪麗雯等人指導地

方各級學校的彩繪創作,美麗且絢爛的色彩,

讓來到枋寮的遊客增添不少驚豔。

相傳農曆五月初二是保生大帝騎白鶴羽化飛昇

的日子,枋寮北勢寮保安宮每年都會在這個日

子舉辦放白鶴,藉此恭送保生大帝。然而,相

對於農曆三月十五日的大道公祖聖誕,放白鶴

祭典顯得寂寥許多,沒有響徹整夜的煙火鞭

炮,沒有眾多友廟的參與,也沒有廣大信徒們

門前的宴客,直到 2015 年在政府單位的推動

下,放白鶴祭典以其宗教文化上的獨特性和稀

有性受到外界前所未有的矚目,再加上遶境、

花擔、法師調營與糊紙工藝等元素,保安宮放

白鶴祭典終於在同年被列為民俗及有關文物類

的無形文化資產,結合 2006 年被列為縣 ( 市 )

定古蹟的舊保安宮建築,更可勾勒出枋寮地方

文化內涵的深厚。

2015 年枋寮海洋嘉年華會活動舉辦前夕,我

有幸受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邀約,執行嘉年華會

子計畫之「送白鶴文化巡禮活動」,計畫內容

除了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講座外,亦邀請在

地文史工作者陳文安先生進行放白鶴的現場解

說,製作活動導覽手冊時,還跨界商請枋寮 F3

藝文特區的巫詩瑩老師繪製廟宇歷史傳說之插

鄉鎮派對

遶境之花擔

守護枋寮 信仰的力量

Page 15: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游移,新力無限 15

2016 年,放白鶴的日子即將來臨,去年放白

鶴文化儀式因適逢週三,為推廣送白鶴文化祭

典,廟方曾請示保生大帝延至星期假日,但此

一異動卻造成地方部分人士的撻伐,認為傳統

不應為了配合觀光人潮而勉強改變,如此並未

尊重到地方固有的文化。今年放白鶴祭典的時

間依然落在週間,地方文史工作者為推廣在地

文化,特別於放白鶴當日舉辦導覽解說活動,

活動內容除了讓參與民眾了解放白鶴祭典的過

程之外,也帶進了保安宮廟宇的歷史及當地的

風土民情,甚至將民眾拉近枋寮 F3 藝文特區

內,親手體驗放白鶴文創商品的製作。

沒有了政府資金的挹注和大力宣傳,放白鶴祭

典的觀光效益或許無法彰顯,但少了觀光客的

地方文化活動卻也多了一份最純粹的庶民風

貌,也更能原汁原味的訴說傳統的信仰。回想

著去年保安宮廟口前那些指著老照片的老叟,

我想一張張的影像紀錄對他們而言是昔日集體

記憶的呈現,是年輕歲月的緬懷,更是一種對

下一代文化傳承的鐵證。或許沒有震動人心的

鞭炮聲響,或許沒有令人目眩的陣頭表演,但

在七、八十歲耆老口中他們從小就已存在的傳

統祭典,相信早已深刻的烙印在枋寮這一塊土

地上,成為在地文化資產不可或缺的輝煌了。

鄉鎮派對

北勢寮保安宮屏東縣枋寮鄉中寮村保安路 215 號電話:(08)878-2419

溫馨小提醒:

1. 遶境範圍不大,建議以步行、自行車、機車

等方式跟隨隊伍。

2. 祭典期間天氣炎熱,加上放白鶴現場火勢甚

大,應充分防曬,適當補充水分,避免中暑。

3. 白鶴燒化時會產生大量濃煙,建議站在上風

處,避免吸入過多濃煙。

4. 祭典活動進行時宜尊重廟方儀式,不可為拍

照而打擾祭典之進行。

放白鶴儀式 ‧2016 年 6 月 6 日 ( 農曆五月二日 ) 星期一

枋寮 F3 藝文特區藝術家

巫詩瑩為保安宮傳說繪製之插畫

放白鶴祭典現場

有鶴才敢大聲

Page 16: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16 撫浪屏東

職人百貨

親和力十足的劉老師是家中第四代基督徒,信仰已與其生活密不可分,當他開始踏進紙影戲

的世界,便邀集教會青年,大家分工合作,蒐集資料、編寫劇本、製作教材、錄製音效等,

以紙影戲說故事的方式來傳福音。

紙影人生,影影約約才美的民俗藝術撰文 / 攝影 張晉豪

Page 17: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游移,新力無限 17

職人百貨

初春的午後,趁著冷鋒面還未造訪南國之前,沿著台一線南下潮州

劉厝庄拜訪光鹽民俗藝術團的劉道訓老師。這座位於通往心之和烘

焙屋路上的「光鹽民俗生態園區」,入口處有個偌大的逗趣人偶,

以空降俯視姿態擺出歡迎的手勢,邀請來者一同入園玩樂。

這處還陳設有兒童遊樂設施的園地,早期作為光鹽托兒所。三十多

年前剛退伍的劉老師回到父親經營的幼稚園幫忙,一個偶然的午

後,「我很好奇地從窗戶一探,陳處世老師正在用紙影戲偶說演龜

兔三代賽跑的故事,這些孩子聚精會神在聽看故事的畫面,讓我發

覺這教材很有吸引力。」就是這麼好奇地一瞥,開啟了劉老師與影

偶世界的連結,於是開始與陳老師合作設計紙偶教材,推廣行銷,

自己也跟著陳老師學習紙影戲偶的製作與操偶技巧。

親和力十足的劉老師是家中第四代基督徒,信仰已與其生活密不可

分,當他開始踏進紙影戲的世界,便邀集教會青年,大家分工合作,

蒐集資料、編寫劇本、製作教材、錄製音效等,以紙影戲說故事的

方式來傳福音。懷抱著在社會上作光作鹽、寓教於樂的服務精神,

於 1984 年成立「光鹽紙影劇團」,這些教會青年成為了最早一批

的團員,受邀至各地演出。

「處世老師是我的啟蒙老師,我還有一位看不見的老師,就是上

帝」,自踏入這個領域以來,從沒有戲台到有戲台,包括設計影偶、

製作教材等,劉老師都是從禱告開始,「有時候從禱告完,到設計

出一個戲偶,自己會嚇一跳,怎麼自己有辦法製作出那麼漂亮的戲

偶!這是上帝賜給我的智慧。」那在指尖上的溫度,透過信仰與藝

術結合,傳遞著美好。

上帝的一扇窗

Page 18: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18 撫浪屏東

職人百貨

「三尺生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

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握來。」這首宋代《皮

影讚》道出皮影戲借光取影、十指托動的奧妙

之處。

傳統皮影戲以牛皮為雕刻媒材,過程繁瑣、雕

刻不易,且要殺生,信仰佛教的陳處世老師將

其改良為紙影戲,從圖畫紙到以西卡紙塗上金

油增強透光性,最後研發出塑膠護貝,讓紙影

不易遭蟲咬損。「一開始投入這個領域就和傳

統皮影戲不同,是以創作為主,不過創作也要

有所本,所以從傳統中找尋根基,才能從傳統

的面貌中找到自己要的元素加以創新。」像是

皮影戲演出的平面布幕,劉老師研發出有七個

軌道的立體布幕,第一層是影窗,第二到七層

是景,如此換景相當快速。此外,以透光性較

強的雨衣布取代一般布幕作為影窗,這樣在白

天表演也能看得很清楚。

成立劇團後,《聖經》中的故事成為了演出劇

本的題材來源,像第一次在教會中演出的《回

想最早的大毀滅》戲碼,即是改編自「諾亞方

舟」故事;其中最讓劉老師感動的是,取材自

《聖經》中勸人知錯願改的《浪子回頭》,常

常在演出後觸動台下觀眾情緒,引起共鳴。這

些充滿人生省思、教忠教義的故事題材,讓劉

老師的紙影戲有了表演藝術以外的啟發,而每

一次演出後能在觀眾身上看到「善」的力量,

便是最大的鼓勵與回饋。

紙影忠義

劉道訓老師設計的影偶,左為《回想最早的大毀滅》戲碼,

右為《浪子回頭》戲碼。

鄭成功遷台歷史故事中的原住民

屏東恆春思想起陳達戲偶

Page 19: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游移,新力無限 19

職人百貨

光鹽民俗藝術潮州鎮三城路 22-1 號電話:(08)788-2002、0930-039003(劉老師)

光鹽民俗藝術團課程推廣:每週二下午三點 – 潮州森巴鼓隊每週三下午三點 – 吸管藝術 DIY 教學課程每週四晚上八點 – 社區皮影戲班

一齣完整的紙影戲表演通常需要三至五人,考

量到現實生活團員無法藉此謀生,紛紛另謀出

路,也讓劉老師一度想把戲團收掉,然而虔誠

的宗教信仰與傳承技藝的使命感給予他繼續走

下去的力量。「不再執著己念,做好該做的本

分,其他就讓上帝來帶領自己。」心態改變後,

劉老師思考轉變,2008 年將原來的紙影戲團更

名為「光鹽民俗藝術團」,創辦屏東縣鄉土文

化協會,並在社區樂齡學習中心開辦皮影戲、

茶道、吸管藝術等課程,推廣更多的民俗技藝。

「藝術是無止盡的」,喜歡創新的劉老師,近

幾年將嘉年華會的觀念帶入地方,與藝術工作

者合作,從劉厝庄開始逐漸擴大到潮州鎮踩

街,舞台也從立體影窗搬演到街道上,戲偶更

是做到 300 公分那麼大。今年邁入第六年的潮

州嘉年華活動,不僅凝聚社區居民情感,也促

進世界各地文化交流。「透過這種方式鼓勵社

區居民參與,勇於學習新事物。」從紙影戲、

民俗藝術到嘉年華會,不變的是劉老師心中那

份分享美好的初衷,繼續用他的熱情與創意,

演繹歡樂人生。

戲無止盡

劉道訓老師與其設計的森巴辣嬤共舞

社區皮影戲班學員合影

Page 20: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20 撫浪屏東

「用畫的,會發現很多平常沒注意到的小細節,

也可以更認真的觀察一個地方」屏東青年藝術家

鄭開翔一邊調著色,用著讓我們瞠目結舌的速度

替畫作上色,一邊認真的說著。

這天,我們一起蹲坐在屏東市中央市場像迷宮般

的第二商場角落裡,用小開說的方式,細細觀察

攤子上貨物的顏色和光影的變化,這天速寫的目

標是中央市場裡六十幾年的老種籽行,是間騎機

車經過一百次都不會刻意停駐的不起眼小店,但

因為速寫,我們透過眼睛和畫筆,發現了它的美。

「剛剛有個阿伯經過和老闆娘聊天,剛好可以成

為畫作裡的人物和比例尺,但阿伯就只站著十秒,

要趕快記錄他。」小開從容的語氣和鋼筆落筆的

快速形成強烈對比,但這也就是城市速寫的真諦。

城市速寫是一項全球運動,簡單來說,就是在短

時間內利用畫簿記錄城市生態。這個概念源自一

名西雅圖專欄作家加百利 ‧ 坎帕納里奧 (Gabriel

Campanario),他有感於現代人到各地旅遊只會拍

照打卡上傳,開始反思科技的便利和萌生起畫畫

打卡的念頭,更在網路上發起了城市速寫的運動。

城市速寫

古印度有一句諺語:「請走慢一點,等一等靈魂。」

屏東老鄉的城市速寫城市速寫一點都不求快,慢慢地,才能感受這城市的脈動,眼看彩色畫筆下的屏東

在紙上活了起來,欣慰著的感動也藉此永存。

撰文 / 攝影 編輯小組、插畫 鄭開翔

小開因為喜歡畫畫並贊同這種用畫筆代替相機說故

事的理念,也開始了他的城市速寫,短短兩年間,

小開的速寫畫作已經迅速累積到將近千張,足跡也

遠至上海、泰國和大阪,但畫作最多的,還是自己

的故鄉屏東。他最近的創舉便是連續十天用畫筆記

錄屏東市仁愛路大家戲稱「貓洞」的車行箱涵通道

拆除工程。

「屏東獨特的風景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消失,心中有

許多不捨,因此才會想用速寫的方式記錄拆除的

過程,讓屬於屏東人共同回憶的貓洞圓滿走入歷

史。」小開給自己的課題順利達成,不但他自己很

有感觸,屏東子弟如我們更是被畫筆下快速變遷的

世界深深撼動,這個城市有很多故事在眼前發生,

但我們往往都沒有時間或不願意靜下心來看清楚並

充分感受。

果然「世界越快,心,則慢」,城市速寫一點都不

求快,慢慢地,才能感受這城市的脈動,眼看彩色

畫筆下的屏東在紙上活了起來,欣慰著的感動也藉

此永存。

Page 21: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游移,新力無限 21

城市速寫

2

1

3

1. 中央市場種子店速寫

3. 速寫必須面對各式環

境挑戰,大風下的墾丁

龍磐草原「速寫 ing」

2. 折疊椅、調色盤、

鋼筆、水筆、畫冊、水

罐……像變魔術般,小

開的背包裡,隨身帶著

速寫家私

Mimi Black

實景貓洞與手繪本會影

Page 22: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22 撫浪屏東藝文廣告 22

這就是パン - 麵包手作坊 瘋編織小物安與棋甜點杯

這就是パン - 麵包手作坊是

由照片中笑容燦爛、切著麵

包的小楊先生一手創辦的,

創辦這個麵包手作坊背後沒

有感人肺腑地故事,主要就

是因為愛吃麵包,但也因為

這份單純的信念與對麵包的

喜愛才能做出如此美味的麵

包吧!

安與棋甜點杯源自於創辦人

的兩個女兒安安與棋棋,多

年來為了女兒們的過敏傷透

腦筋,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

到使用益生菌製成的優格,

發現它對於腸道有明顯的幫

助,因此在接觸如此美味又

健康的食物,不藏私希望可

以讓更多人嚐到,所以安與

棋甜點杯就此誕生!

本身在印刷廠上班的阿梅,

由於非常喜愛手作、編織、

天然等物品,因此在工作之

餘常自學看書、上網觀看編

織的相關技能,孰能生巧之

下,編織出許多美麗的創作

小物!閒暇之餘喜歡拿隨處

可得的物品廢物再利用,所

以在瘋編織小物常常可以看

到很多異域媒材結合,碰撞

出令人驚艷的文創產品!

安與棋甜點杯 瘋編織小物這就是パン - 麵包手作坊

電話 : 0956-653650 電話 : 0963-717507

屏東六六手創市集

Page 23: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

藝文廣告 23

Page 24:  · 大石被堆成牆籬,以沃土填地造田,看似艱苦辛酸,他們總不抱怨,「我們在戰爭 中都活了過來,再怎樣的苦也都撐過去了。」於是,在高屏的滇緬四村擁有了比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