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一九四八年四平公安机关同敌特的生死较量...2007/12/12  ·...

1
城市记忆 7 2019 12 12 日 星期四 本版编辑: 赵艳红 韩丽丽 魏静 本版校对: 赵健杰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四平工商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 是中国民族资本和爱国力量对日本 的政治、经济侵略抵制和反抗的过 程,促进了四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扩 张速度。由于中国政府于1916年7 月,开始测量四洮铁路,因需要同南 满铁路接轨,在“满铁附属地”置换一 块地方,“满铁”狮子大开口,要求将 附属地西扩至现在的十马路。使“满 铁附属地”达到 500 多万平方米。“附 属地”面积扩大后,“满铁”开始又一 轮设计街道,招商入市。由于建四郑 铁路,设立了北站,四洮铁路局也设 在这里,同时建有发电厂、铁路员工 宿舍、职工医院、子第学校、邮局、商 店等,总共占地12万平方米,横跨 三、四、五马路北端。这是个独立自 成体系的地界,俗称北站卡子门。四 (平)郑(家屯)铁路的开通,使四平这 里的交通更加方便,农产品更易集 中、运出。但经济命脉却掌握在日本 人手里。在附属地内中国商人多受 日本殖民当局的各种欺凌。 日本侵入四平后,“满铁”附属地 主要在道西,即现在的铁西区内。到 1930年涌入四平的日本人达到1000 余户 3700 余人。日商开办粮食加工、 砖瓦、印刷、电器、苏达业共 18 户工 业企业。为了抗拒日本经济操纵,梨 树县在四平道东建立民族工业企业 数十家,但规模都很小,由于日本垄 断了经济影响力最大的粮食经营,又 插手金融市场垄断,加之掌握铁路运 输大权。所以,四平包括工业在内的 经济命脉掌握在日本人的手里。铁 道以东,“满铁”附属地只占有两条半 马路,其余土地均受中国管辖,而且 全部是村庄、田地。日本在“满铁附 属地”的经济侵略,严重影响四平地 区的经济发展和捐税收入,激起了包 括东北地方官员在内的社会各界的 不满与反抗。1920年梨树县知事尹 寿松[ 尹寿松(生卒年不详),字秀 峰,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人)。1915 年至 1919 年任怀德县知事,1920 年至 1924年调任梨树县知事。1921年开 辟四平道东新市场,1922年,又在郭 家店“南满铁路”北侧建成市场一 座。1924年末建成电灯厂。任内还 主持修公路,建苗圃,修桥梁,葺文 庙,使梨树县民族工商业和文化事业 得以振兴,工商户集资修建“尹公德 政碑”一座。]报东北三省巡阅使兼 奉天省长张作霖批准,决定在道东开 辟新市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与日 本“满铁附属地”相抗衡。道东新市 场的开辟,既是四平民族工商业发展 的标志,也是四平人民反日斗争的一 部分。 在县知事尹寿松的主持下,在与 日附属地交界处修一条马路。以马 路中心线分界,以西为日本“满铁附 属地”,以东为中国梨树县管辖,建设 道东新市场。1920年,尹寿松在四平 道东共收买民地 2082 余亩,1921 年建 成街基,共修筑东西大街4条,南北 纬路 10 条,共建店铺和民房 4318 间, 共招大小商户 214 家,超过日本“满铁 附属地”108%,迫使日本人不得不修 改收税章程[ 《梨树县志》,辽宁教育 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100 页。]。 从 1906 年至 1921 年四平城区基 本在道里(道西),道东街市开辟以 后,四平城区扩大至道东。这不是一 般意义上的城市扩大,而是四平各界 为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扩张, 而采取的一项经济上反抗行动。与 此同时,也是一项城市建设的重要举 措,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921 年 5 月 13 日,梨树县政府发 出布告,在道东一马路以东开辟新市 场,拉街基、开地号,3 年内免除一切 杂捐。以千字文编号“天地元黄,宇 宙洪荒”等句按字排列,一字为十二 号,每号约三亩六分地的面积,商民 随意购领,兴通中国人自己的市面。 此令一出,商民争先恐后地领地号, 建房屋。数月之间,以粮油加工业为 主的各行各业又相继兴起了热潮。 当时同和经理李芝园在一、二马路 中间首先领购八号地基,盖了若干房 屋,开粮栈兼油坊,代理客商买卖。 兴业公司在北市场修建了大批的出 租房屋,租给各行各业。从此,所放 出的地号,普遍修建起市房,开设营 业。油粮加工业有太和益等烧锅粮 栈20余户相继而起。其中如南头富 盛成、富盛长等油坊粮栈,北头东亚 长油坊粮栈,天益恒、富盛永设的外 栈等都是当时新兴的大型粮业商和 加工业。 (未完待续) 第一编 四平党组织创建时期 (1921 年 7 月—1931 年 9 月) 1948年,四平市随着收复战的结束 四平宣布解放,从四平解放到辽沈战役 期间,正是东北战场上的战略决战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敌特分子同公安机关展开 生死较量时期。此时公开的敌特组织随 着军事上的失败,已被公安机关基本摧 毁,其活动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为挽救失 败命运,敌特组织完全转入了地下,他们 同公安机关开展了隐蔽斗争和较量。 此时,四平敌特组织主要有国民党军 统兴安站及其四平第一、第二潜伏组、学 运组、工运组和国民党中统局四平工作 站、军统东北督导室、沈阳站四平潜伏 组、国防部绥靖总队二大队、四平潜伏 组、“敌后人民自卫队”等。他们乘军队 进城后秩序混乱未定之机,迅速撤走了公 开人员。如兴安站头子冯贤年、张靖轩 就是此时化装逃往沈阳的。秘密人员改 头换面有的潜伏到城郊半拉山门、黑咀 子、双庙子等地,有的人利用市场卖破烂 来掩护。道里三马路十七号兴华旅社就 是兴安站掩护机关,掩护着少将军统特务 组长赵永禄等10余名特务分子,南市场 92 号庚申服装店也掩护着兴安站的 1 个 潜伏组。他们除积极从公开与秘密各方 面来窃取军事情报外,还实施暗杀、放毒、 放火、造谣、策反、劫掠等罪恶勾当,同时 策动学潮、工潮,妄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 权。 这个阶段,敌特经常针对我们的中心 工作和军队调动进行各种恐吓宣传。他 们公然在墙壁上写反动标语。,还经常造 谣说“八路军在长春被打死好几个纵队” , “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美军已到 沈阳”“葫芦岛 30 万中央军登陆了、中央 军就要来接收四平”。八路军只要有调 动他们就造谣说: “八路军要进关,把东北 让给中央军了” ,八路军回来了,又造谣说 “八路军打败了,败回来了”。在长春敌人 突围时,造谣说“中央军打到公主岭了,初 十前后定来接收四平”。一些群众信谣、 传谣,闹得人心惶惶,严重的破坏了社会 治安。 此外,敌特还千方百计进行破坏,多 次用手榴弹爆炸四平变电所,用枪射击 变压器,几次将电瓶击坏,多次造成断 电。其中一次使四平全市断电半天。 丧心病狂的 3 名三青团分子还登上电线 杆拆卸变压器,结果全部触电身亡。北 门外第 7 个铁塔到第 11 个铁塔的白铁线 和四平到辽源约1000米电话线被敌特 割走。他们还企图将供应军队粮油的 辽北粮食局第一加工厂的油库整个烧 掉。一次敌特下毒,使七纵一个连的战 士全部中毒。兴安站学运组高振亚等 还对八路军政人员还进行了暗杀活动, 天桥下及被炸坏的房屋内几次发现八 路军人员尸体,据不完全统计,仅5、6两 个月八路军政人员被刺案就发生了13 起。特务在独立四团住的屋子内安上 炸药,当晚炸死、炸伤了7名战士。打黑 枪、摸哨兵常常发生。这阶段, “敌后人 民自卫队”和土匪活动猖獗。他们提出 “打八路、杀穷人”的反革命口号。常伪 装成八路军政人员携带枪支以查户口、 抓逃兵等名义,深夜进屋抢劫民财,破坏 军民关系。仅 5 至 8 月就发生 14 起这类 重大案件。十中和辽北学院的国民党、 三青团分子曾企图利用学校开除反动 学生掀起学潮,特务还组织罢工一次。 这个阶段,敌特活动仍以军事战略情报 为主,同时进行破坏活动。此时军统局 东北督导室沈阳站四平潜伏组以跑商 行的身份在四平及四平邻县先后十几 次刺探了解放军行动和解放区的政治、 经济等情报。5次用书面、2次去沈阳秘 密接头处(沈阳市中华路十九号)汇报。 他们刺探的情报有四平七纵在榆树台、 双庙子等处军事演习情况;四平至西安 (现辽源)火车及铁路各线军运情况;长春 难民在四平情况;四平及开源岗哨检查 站位置、工作情况;四平各县驻军人数、 演习、前线阵地位置及四平市长、公安 局长、税务局长姓名、住址情况等。 敌特为盗取、刺探军事、政治、经济 情报,不顾惜血本,常进行连续派遣,兴安 站被摧毁后,沈阳又派来陈铭先,迅速成 立了军统四平站四平小组;派来吴俊杰 成立了军统特工小组。他们备有美制 小型电台,企图大肆搜集政治、军事情 报,挽救国民党军在东北必将灭亡的命 运。为给敌特以严重打击,加强治安,锄 奸反特,支援战争,争取东北战场的全面 胜利,中共四平市委根据东北局对新收 复区的指示,进城前决定了对特务分 子、国民党区分部书记、政府科(区)长、 警察局警长、分所长以上三青团分队长 以上,军事谍报、宪兵土匪、地下军、叛 徒等一律逮捕。进城后,为有效落实这 一方针,自3月29日至4月10日期间开 展了“查户口、查武器、查散兵游勇”的 三查工作。5月作出了《加强治安,支援 战争》的决定,公安保卫机关在市委领 导下,遵照上级公安机关指示,为严厉打 击敌特活动,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先后于 3月15日和4月7日至8日2次逐街逐 户、逐室进行大搜查。经搜查捕捉到国 民党区党书记、七十一军谍报主任等在 面上的敌特 1193 人,收缴各种武器 1000 余支、子弹 72400 发、炸药 11 箱、手榴弹 近1000枚。集中并遣送散兵游勇及国 民党家属 4520人。还查获军统局兴安 站全部档案。在东北公安总处的直接 领导下,经2个月奋战,破获兴安站在四 平的整个组织,逮捕了将校级干探25名 (其中少将 2 名)和一般特务 58 名,缴获电 台11部及发电机、武器等大部。为加强 街政建设,巩固基层政权,于7月废除了 敌伪统治人民的基层政权组织机构保 甲制度,建立了街政筹委会。在新的街 政筹委会建立不久,又加强了户口管理, 实行来往人员一律到区上登记和限制 坏人、给重点人戴牌的办法,发动群众严 密监视敌特活动。为重点打击国民党 派遣的特务,防止敌特窃取情报,在辽北 省委社会部和公安处统一领导下,8 月份 起开展了“重点突击”工作,严格路条发 放,加强对出境人员检查,对重大嫌疑人 实行严格控制,对已查证的敌特一律逮 捕,以防止其活动。这样,陈绍先、徐长 泉、吴俊杰等潜入四平不久,即被捉获。 军统东北督导室沈阳站四平潜伏组上 尉报务员贾景春携电台随组长潜来四 平,因无法隐身,很快丢下电台逃回沈 阳。至此敌特在解放初同四平公安机 关的生死较量宣告彻底失败。 一九四八年四平公安机关同敌特的生死较量 赵志军 满族人把大清国的奠基人 努尔哈赤叫老罕王。老罕王一 生多灾多难,命运大起大落,留下 了很多传奇的故事,至今,不仅在 叶赫、在四平大地也广为流传。 小罕在老虎圈里长大 明朝时候,整个东北都归明 朝管辖,朝廷派了一员大将叫李 成梁,官职是个总兵,驻守在辽 阳。李成梁有个爱好,爱养老 虎,给老虎修一个特别漂亮的老 虎圈,没事时他就站在旁边和老 虎逗着玩。有一天老虎有病了, 吃什么也不香,好几天不吃东 西。老虎一天比一天见瘦,李成 梁心疼的没法。他想,给它弄点 什么东西吃才能好病呢?突然 心生一念,这也不吃那也不吃, 给它弄个小孩,看它吃不吃?于 是他就命令手下去找个小孩。 不到半天工夫,当兵的果真弄个 小孩,不知是花钱买的还是偷来 或是抢来的,反正是个活的。小 孩可能知道大事不好,在当兵的 怀里小腿乱蹬,挣扎着要跑,嘴 里呜哇喊叫,真是可怜。李成梁 可不管你可怜不可怜,命令士兵 赶紧扔虎圈里。小孩一到虎圈, 病病殃殃的老虎立马来了精神, 张开血盆大嘴,只几口就把小孩 吞到肚里,也怪,老虎的病真就 好了。 李成梁乐坏了,心想,看来 这小孩还真能治病呢,从此,只 要看见老虎一打蔫,李成梁就命 令手下人去找小孩。这下,满族 人家就遭殃了,隔三差五就有小 孩被官兵抢去,被抢的人家哭喊 连天,十分悲惨。谁家的父母能 忍心自己的孩子去喂老虎呢? 后来有钱的人家一旦有官兵来 抢自家的小孩,就赶紧拿钱给官 兵,让他们去抢别家的小孩,这 样一来,倒霉的还是穷人家。小 罕子家虽说过去是贵族,但破落 了,没钱给官兵,就被抢走了。 官兵把小罕弄到总兵府,就扔到 老虎圈里。 真是太奇怪了,没想到,老 虎不但没吃他,反而把小罕搂到 怀里,伸出大红舌头给小罕添脸 呢。平日里狠心的李总兵看到 这个情景,感到非常惊讶,突然间 发了善心,心想:这个小孩命可真 大。也许这是天意。既然老虎 都不吃他,就让他活着吧。于是 发话让小罕子待在老虎圈里,老 虎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后来这 只老虎下了虎崽,小罕又跟着虎 崽吃上了老虎奶,所以小罕长得 粗胳膊大腿的,很是强壮。 一晃几年过去,小罕子十岁 了,一天李总兵来到老虎圈观看 老虎,发现小罕长像憨头憨脑 的,但那双大眼睛却是怎么看怎 么机灵。因为吃虎奶长大,十岁 的小孩看上去足有十五六岁一 样大。李总兵顿生喜爱,心想, 让这小子给我当个勤务兵可不 错,于是就把小罕从老虎圈里放 出来。 小罕从虎圈出来时,跟他一 起玩耍一起吃奶长大的小虎崽 子也长大了。恋恋不舍的伸出 虎爪子,拉住了小罕的手,还伸着 脑袋和小罕亲近地贴着脸,眼泪 都流出来了。老虎崽子说,小罕 呀,你不是凡人,将来会成大事 的,可是你一生的风险太大了,今 后可要当心啊。 小罕跟老虎一同生活了好 几年,平日里总跟老虎说话,老虎 的兽语他全都能听懂。小罕也 用老虎的兽语说:“虎兄弟呀,你 也是兽中之王,不能总待在虎圈 里呀,有机会就逃跑吧,大山和森 林才是你的天下呀。”老虎崽子点 点头:“你说的对,我不能总待在 老虎圈里,给李总兵当玩物,我早 晚都要跑的。说不定那一天我 还能帮你呢。” 李总兵在一旁自然是听不 明白小罕和老虎崽的谈话,但也 觉得挺有趣,就说,小罕,看来你 和老虎处出感情来了,那明天你 就来喂老虎吧。小罕高兴地答 应了。 小罕从老虎圈里放出来,李 成梁让他给自己当个贴身的勤 务兵,除了负责喂老虎外,主要是 给他端茶倒水连洗脚,冬天给他 生火盆,夏天给他煽扇子。一天 到晚像个使唤丫头,特别累。但 怎么也比待在老虎圈里强,小罕 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一) 老罕王的传说 刘明 四平市公安局档案室在我市是 成立比较早的一个部门,曾先后获 得全省档案工作标兵单位、全市档 案管理先进单位称号。1945年10 月中旬,根据辽北省工委和四平市 工委决定,在四平市政府成立的同 时,成立了四平市公安局。1948 年 3月四平市公安局重建后入城,接收 敌伪档案,并组建档案室,至今已走 过71年光辉历程。先后有12位档 案员坚守在档案工作管理岗位上。 目前,四平市公安局档案室从最初 几十平方米发展到至今占地面积 495平方米,馆藏公安档案共计5万 余卷,其中包含了一大批珍贵的历 史资料。平均每年市公安局档案室 接受查阅档案和资料约数百人次, 为开展公安业务、撰写公安史和人 物传记、组织爱国主题教育,开展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总结历 史经验教训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资料。 在日常公安工作中,档案在公 安业务中利用效果尤其显著,例如 户籍档案、出入境档案、劳教档案、 行政(治安)处罚档案等,都为办案 民警提供了最原始最直接的信息, 同时这些档案也都能反映出过去每 一阶段公安工作的重心。通过对专 业档案的类型对比,可以折射出部 分社会关注的问题,例如劳教档案 的建立与废除。市公安局劳教档案 自 1958 年开始,于 2013 年截至,原 因是劳动教养制度在如今的社会已 不能适用, 2013 年 12 月 28 日全国人 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 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自此已实施 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市 公安局也不再产生劳教档案;而通 过每年专业档案的数量对比,可以发现在建局初期及新中国成立 初期,由于居民受教育程度有限,居住环境较复杂,所以治安案件 相对较多。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公安各类案件在破案率提 高的前提下,案件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更好说明了我们四平公安 在打击惩治犯罪方面的决心和力度,特别是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 班子组建以来,带领全市公安机关围绕“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打 造公安最优秀警队”,提出了“六个新突破”的工作目标,全面推动 四平公安工作提档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 “中国最安全城市”,在东北和内蒙古,排名第一;四平市公安局被 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在全省公安基本指标综合考评中, 位列第三名,被评为全省优秀公安局;扫黑除恶、命案侦破、交通 安全整治等五项工作被评为全省公安工作成果奖,受到吉林省公 安厅表彰。公安工作受到吉林省公安厅和四平市委、市政府的表 彰,为助推四平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平市公安局党委十分重视历史档案利用工作,曾抽调部 分警力,先后编写印制了《四平市公安史长编》《四平市公安大事 记》《四平地区公安组织史》,在编写过程中查阅利用了大量档案 室历史资料。市公安局主办的《英城公安报》及吉林警察协会办 刊《吉林警察》杂志中,警史回眸版块多次刊发四平警协提供的 历史资料,如四平市公安局调研员赵志军撰写的《建国前,破获 国民党保密局兴安站始未》一文,该篇文章也曾被多家报刊登 载,文中资料就来源于四平市公安局历史档案。诸如此类的文 章书籍还有很多很多,无不将沉闷档案室里的死档案变成了活 资源,带领未亲身经历过的读者去感受峥嵘岁月。 2019 年 9 月,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四平市 公安局建立 74 周年到来之际,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市公安 局政治部组织部分离退休老干部通过回忆及查阅档案的方式撰 写了一部《金盾春秋--四平市公安局老干部回忆录》。该书收 录了四平市公安局自初建开始的各个时期的办公楼旧址照片、 各个阶段的四平公安工作重点、历任公安局长人物传记、四平市 公安局建国前后因公牺牲民警名单、六位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 模英烈的事迹和传记材料、难忘警事等等,为四平公安续写历 史,填补四平公安史的空白,传承了四平公安优良传统作风。 2012年至2019年,根据吉林省公安厅部署,四平市公安局 及所属六县(市)区公安局,先后筹建了警史荣誉馆,在建馆过程 中利用了大量公安史资料,并采用了部分史料原件展出。这种 历史资料与物品的展示方式,全面、真实记录四平公安局创建以 来的发展历史,生动展示公安队伍的荣誉,弘扬四平公安的优良 传统,也是培养警民爱国情怀的一项教育举措。 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奋斗。峥嵘岁月里,英城公安 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恪尽职守,守护一方平安。回顾过去,历 程艰辛;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峥嵘岁月,档案见证,档案,就是 让我们铭记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不论我们走出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 路”的讲话意义,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Dec-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红色印记 一九四八年四平公安机关同敌特的生死较量...2007/12/12  · 兴业公司在北市场修建了大批的出 租房屋,租给各行各业。从此,所放

城市记忆 7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本版编辑:赵艳红 韩丽丽 魏静 本版校对:赵健杰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四平工商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族资本和爱国力量对日本的政治、经济侵略抵制和反抗的过程,促进了四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速度。由于中国政府于 1916 年 7月,开始测量四洮铁路,因需要同南满铁路接轨,在“满铁附属地”置换一块地方,“满铁”狮子大开口,要求将附属地西扩至现在的十马路。使“满铁附属地”达到 500 多万平方米。“附属地”面积扩大后,“满铁”开始又一轮设计街道,招商入市。由于建四郑铁路,设立了北站,四洮铁路局也设在这里,同时建有发电厂、铁路员工宿舍、职工医院、子第学校、邮局、商店等,总共占地 12 万平方米,横跨三、四、五马路北端。这是个独立自成体系的地界,俗称北站卡子门。四(平)郑(家屯)铁路的开通,使四平这里的交通更加方便,农产品更易集中、运出。但经济命脉却掌握在日本人手里。在附属地内中国商人多受日本殖民当局的各种欺凌。

日本侵入四平后,“满铁”附属地主要在道西,即现在的铁西区内。到1930 年涌入四平的日本人达到 1000余户3700余人。日商开办粮食加工、砖瓦、印刷、电器、苏达业共 18 户工业企业。为了抗拒日本经济操纵,梨

树县在四平道东建立民族工业企业数十家,但规模都很小,由于日本垄断了经济影响力最大的粮食经营,又插手金融市场垄断,加之掌握铁路运输大权。所以,四平包括工业在内的经济命脉掌握在日本人的手里。铁道以东,“满铁”附属地只占有两条半马路,其余土地均受中国管辖,而且全部是村庄、田地。日本在“满铁附属地”的经济侵略,严重影响四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捐税收入,激起了包括东北地方官员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不满与反抗。1920 年梨树县知事尹寿松[ 尹寿松(生卒年不详),字秀峰,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人)。1915

年至1919年任怀德县知事,1920年至1924 年调任梨树县知事。1921 年开辟四平道东新市场,1922年,又在郭家店“南满铁路”北侧建成市场一座。1924 年末建成电灯厂。任内还主持修公路,建苗圃,修桥梁,葺文庙,使梨树县民族工商业和文化事业得以振兴,工商户集资修建“尹公德政碑”一座。]报东北三省巡阅使兼奉天省长张作霖批准,决定在道东开辟新市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与日本“满铁附属地”相抗衡。道东新市场的开辟,既是四平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标志,也是四平人民反日斗争的一部分。

在县知事尹寿松的主持下,在与日附属地交界处修一条马路。以马路中心线分界,以西为日本“满铁附属地”,以东为中国梨树县管辖,建设道东新市场。1920年,尹寿松在四平道东共收买民地2082余亩,1921年建成街基,共修筑东西大街 4 条,南北纬路 10 条,共建店铺和民房 4318 间,共招大小商户214家,超过日本“满铁附属地”108%,迫使日本人不得不修改收税章程[ 《梨树县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100页。]。

从 1906 年至 1921 年四平城区基本在道里(道西),道东街市开辟以后,四平城区扩大至道东。这不是一

般意义上的城市扩大,而是四平各界为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扩张,而采取的一项经济上反抗行动。与此同时,也是一项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921 年 5 月 13 日,梨树县政府发出布告,在道东一马路以东开辟新市

场,拉街基、开地号,3 年内免除一切杂捐。以千字文编号“天地元黄,宇宙洪荒”等句按字排列,一字为十二号,每号约三亩六分地的面积,商民随意购领,兴通中国人自己的市面。此令一出,商民争先恐后地领地号,建房屋。数月之间,以粮油加工业为主的各行各业又相继兴起了热潮。当时同甡和经理李芝园在一、二马路中间首先领购八号地基,盖了若干房屋,开粮栈兼油坊,代理客商买卖。兴业公司在北市场修建了大批的出租房屋,租给各行各业。从此,所放出的地号,普遍修建起市房,开设营业。油粮加工业有太和益等烧锅粮栈 20 余户相继而起。其中如南头富盛成、富盛长等油坊粮栈,北头东亚长油坊粮栈,天益恒、富盛永设的外栈等都是当时新兴的大型粮业商和加工业。

(未完待续)

第一编

四平党组织创建时期(1921年7月—1931年9月)

红 色 印 记红 色 印 记红 色 印 记红 色 印 记

1948 年,四平市随着收复战的结束四平宣布解放,从四平解放到辽沈战役期间,正是东北战场上的战略决战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敌特分子同公安机关展开生死较量时期。此时公开的敌特组织随着军事上的失败,已被公安机关基本摧毁,其活动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为挽救失败命运,敌特组织完全转入了地下,他们同公安机关开展了隐蔽斗争和较量。

此时,四平敌特组织主要有国民党军统兴安站及其四平第一、第二潜伏组、学运组、工运组和国民党中统局四平工作站、军统东北督导室、沈阳站四平潜伏组、国防部绥靖总队二大队、四平潜伏组、“敌后人民自卫队”等。他们乘军队进城后秩序混乱未定之机,迅速撤走了公开人员。如兴安站头子冯贤年、张靖轩就是此时化装逃往沈阳的。秘密人员改头换面有的潜伏到城郊半拉山门、黑咀子、双庙子等地,有的人利用市场卖破烂来掩护。道里三马路十七号兴华旅社就是兴安站掩护机关,掩护着少将军统特务组长赵永禄等 10 余名特务分子,南市场92号庚申服装店也掩护着兴安站的1个潜伏组。他们除积极从公开与秘密各方面来窃取军事情报外,还实施暗杀、放毒、放火、造谣、策反、劫掠等罪恶勾当,同时策动学潮、工潮,妄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

这个阶段,敌特经常针对我们的中心工作和军队调动进行各种恐吓宣传。他们公然在墙壁上写反动标语。,还经常造谣说“八路军在长春被打死好几个纵队”,

“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美军已到沈阳”“葫芦岛30万中央军登陆了、中央军就要来接收四平”。八路军只要有调动他们就造谣说:“八路军要进关,把东北让给中央军了”,八路军回来了,又造谣说

“八路军打败了,败回来了”。在长春敌人突围时,造谣说“中央军打到公主岭了,初十前后定来接收四平”。一些群众信谣、传谣,闹得人心惶惶,严重的破坏了社会治安。

此外,敌特还千方百计进行破坏,多次用手榴弹爆炸四平变电所,用枪射击

变压器,几次将电瓶击坏,多次造成断电。其中一次使四平全市断电半天。丧心病狂的3名三青团分子还登上电线杆拆卸变压器,结果全部触电身亡。北门外第7个铁塔到第11个铁塔的白铁线和四平到辽源约 1000 米电话线被敌特割走。他们还企图将供应军队粮油的辽北粮食局第一加工厂的油库整个烧掉。一次敌特下毒,使七纵一个连的战士全部中毒。兴安站学运组高振亚等还对八路军政人员还进行了暗杀活动,天桥下及被炸坏的房屋内几次发现八路军人员尸体,据不完全统计,仅 5、6 两个月八路军政人员被刺案就发生了 13起。特务在独立四团住的屋子内安上炸药,当晚炸死、炸伤了7名战士。打黑枪、摸哨兵常常发生。这阶段,“敌后人民自卫队”和土匪活动猖獗。他们提出

“打八路、杀穷人”的反革命口号。常伪装成八路军政人员携带枪支以查户口、抓逃兵等名义,深夜进屋抢劫民财,破坏军民关系。仅5至8月就发生14起这类重大案件。十中和辽北学院的国民党、

三青团分子曾企图利用学校开除反动学生掀起学潮,特务还组织罢工一次。这个阶段,敌特活动仍以军事战略情报为主,同时进行破坏活动。此时军统局东北督导室沈阳站四平潜伏组以跑商行的身份在四平及四平邻县先后十几次刺探了解放军行动和解放区的政治、经济等情报。5次用书面、2次去沈阳秘密接头处(沈阳市中华路十九号)汇报。他们刺探的情报有四平七纵在榆树台、双庙子等处军事演习情况;四平至西安(现辽源)火车及铁路各线军运情况;长春难民在四平情况;四平及开源岗哨检查站位置、工作情况;四平各县驻军人数、演习、前线阵地位置及四平市长、公安局长、税务局长姓名、住址情况等。

敌特为盗取、刺探军事、政治、经济情报,不顾惜血本,常进行连续派遣,兴安站被摧毁后,沈阳又派来陈铭先,迅速成立了军统四平站四平小组;派来吴俊杰成立了军统特工小组。他们备有美制小型电台,企图大肆搜集政治、军事情报,挽救国民党军在东北必将灭亡的命

运。为给敌特以严重打击,加强治安,锄奸反特,支援战争,争取东北战场的全面胜利,中共四平市委根据东北局对新收复区的指示,进城前决定了对特务分子、国民党区分部书记、政府科(区)长、警察局警长、分所长以上三青团分队长以上,军事谍报、宪兵土匪、地下军、叛徒等一律逮捕。进城后,为有效落实这一方针,自 3 月 29 日至 4 月 10 日期间开展了“查户口、查武器、查散兵游勇”的三查工作。5月作出了《加强治安,支援战争》的决定,公安保卫机关在市委领导下,遵照上级公安机关指示,为严厉打击敌特活动,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先后于3 月 15 日和 4 月 7 日至 8 日 2 次逐街逐户、逐室进行大搜查。经搜查捕捉到国民党区党书记、七十一军谍报主任等在面上的敌特1193人,收缴各种武器1000余支、子弹72400发、炸药11箱、手榴弹近 1000 枚。集中并遣送散兵游勇及国民党家属 4520人。还查获军统局兴安站全部档案。在东北公安总处的直接领导下,经 2 个月奋战,破获兴安站在四平的整个组织,逮捕了将校级干探 25 名(其中少将2名)和一般特务58名,缴获电台11部及发电机、武器等大部。为加强街政建设,巩固基层政权,于 7 月废除了敌伪统治人民的基层政权组织机构保甲制度,建立了街政筹委会。在新的街政筹委会建立不久,又加强了户口管理,实行来往人员一律到区上登记和限制坏人、给重点人戴牌的办法,发动群众严密监视敌特活动。为重点打击国民党派遣的特务,防止敌特窃取情报,在辽北省委社会部和公安处统一领导下,8月份起开展了“重点突击”工作,严格路条发放,加强对出境人员检查,对重大嫌疑人实行严格控制,对已查证的敌特一律逮捕,以防止其活动。这样,陈绍先、徐长泉、吴俊杰等潜入四平不久,即被捉获。军统东北督导室沈阳站四平潜伏组上尉报务员贾景春携电台随组长潜来四平,因无法隐身,很快丢下电台逃回沈阳。至此敌特在解放初同四平公安机关的生死较量宣告彻底失败。

一九四八年四平公安机关同敌特的生死较量赵志军

松 辽 传 奇松 辽 传 奇松 辽 传 奇松 辽 传 奇

满族人把大清国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叫老罕王。老罕王一生多灾多难,命运大起大落,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至今,不仅在叶赫、在四平大地也广为流传。

小罕在老虎圈里长大明朝时候,整个东北都归明

朝管辖,朝廷派了一员大将叫李成梁,官职是个总兵,驻守在辽阳。李成梁有个爱好,爱养老虎,给老虎修一个特别漂亮的老虎圈,没事时他就站在旁边和老虎逗着玩。有一天老虎有病了,吃什么也不香,好几天不吃东西。老虎一天比一天见瘦,李成梁心疼的没法。他想,给它弄点什么东西吃才能好病呢?突然心生一念,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给它弄个小孩,看它吃不吃?于是他就命令手下去找个小孩。不到半天工夫,当兵的果真弄个

小孩,不知是花钱买的还是偷来或是抢来的,反正是个活的。小孩可能知道大事不好,在当兵的怀里小腿乱蹬,挣扎着要跑,嘴里呜哇喊叫,真是可怜。李成梁可不管你可怜不可怜,命令士兵赶紧扔虎圈里。小孩一到虎圈,病病殃殃的老虎立马来了精神,张开血盆大嘴,只几口就把小孩吞到肚里,也怪,老虎的病真就好了。

李成梁乐坏了,心想,看来这小孩还真能治病呢,从此,只要看见老虎一打蔫,李成梁就命令手下人去找小孩。这下,满族人家就遭殃了,隔三差五就有小孩被官兵抢去,被抢的人家哭喊连天,十分悲惨。谁家的父母能忍心自己的孩子去喂老虎呢?后来有钱的人家一旦有官兵来抢自家的小孩,就赶紧拿钱给官

兵,让他们去抢别家的小孩,这样一来,倒霉的还是穷人家。小罕子家虽说过去是贵族,但破落了,没钱给官兵,就被抢走了。官兵把小罕弄到总兵府,就扔到老虎圈里。

真是太奇怪了,没想到,老虎不但没吃他,反而把小罕搂到怀里,伸出大红舌头给小罕添脸呢。平日里狠心的李总兵看到这个情景,感到非常惊讶,突然间发了善心,心想:这个小孩命可真大。也许这是天意。既然老虎都不吃他,就让他活着吧。于是发话让小罕子待在老虎圈里,老虎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后来这只老虎下了虎崽,小罕又跟着虎崽吃上了老虎奶,所以小罕长得粗胳膊大腿的,很是强壮。

一晃几年过去,小罕子十岁了,一天李总兵来到老虎圈观看

老虎,发现小罕长像憨头憨脑的,但那双大眼睛却是怎么看怎么机灵。因为吃虎奶长大,十岁的小孩看上去足有十五六岁一样大。李总兵顿生喜爱,心想,让这小子给我当个勤务兵可不错,于是就把小罕从老虎圈里放出来。

小罕从虎圈出来时,跟他一起玩耍一起吃奶长大的小虎崽子也长大了。恋恋不舍的伸出虎爪子,拉住了小罕的手,还伸着脑袋和小罕亲近地贴着脸,眼泪都流出来了。老虎崽子说,小罕呀,你不是凡人,将来会成大事的,可是你一生的风险太大了,今后可要当心啊。

小罕跟老虎一同生活了好几年,平日里总跟老虎说话,老虎的兽语他全都能听懂。小罕也用老虎的兽语说:“虎兄弟呀,你

也是兽中之王,不能总待在虎圈里呀,有机会就逃跑吧,大山和森林才是你的天下呀。”老虎崽子点点头:“你说的对,我不能总待在老虎圈里,给李总兵当玩物,我早晚都要跑的。说不定那一天我还能帮你呢。”

李总兵在一旁自然是听不明白小罕和老虎崽的谈话,但也觉得挺有趣,就说,小罕,看来你和老虎处出感情来了,那明天你就来喂老虎吧。小罕高兴地答应了。

小罕从老虎圈里放出来,李成梁让他给自己当个贴身的勤务兵,除了负责喂老虎外,主要是给他端茶倒水连洗脚,冬天给他生火盆,夏天给他煽扇子。一天到晚像个使唤丫头,特别累。但怎么也比待在老虎圈里强,小罕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一)

老罕王的传说刘明

四平市公安局档案室在我市是成立比较早的一个部门,曾先后获得全省档案工作标兵单位、全市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称号。1945 年 10月中旬,根据辽北省工委和四平市工委决定,在四平市政府成立的同时,成立了四平市公安局。1948年3月四平市公安局重建后入城,接收敌伪档案,并组建档案室,至今已走过 71 年光辉历程。先后有 12 位档案员坚守在档案工作管理岗位上。目前,四平市公安局档案室从最初几十平方米发展到至今占地面积495平方米,馆藏公安档案共计5万余卷,其中包含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资料。平均每年市公安局档案室接受查阅档案和资料约数百人次,为开展公安业务、撰写公安史和人物传记、组织爱国主题教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日常公安工作中,档案在公安业务中利用效果尤其显著,例如户籍档案、出入境档案、劳教档案、行政(治安)处罚档案等,都为办案民警提供了最原始最直接的信息,同时这些档案也都能反映出过去每一阶段公安工作的重心。通过对专业档案的类型对比,可以折射出部分社会关注的问题,例如劳教档案的建立与废除。市公安局劳教档案自 1958 年开始,于 2013 年截至,原因是劳动教养制度在如今的社会已不能适用,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自此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市公安局也不再产生劳教档案;而通过每年专业档案的数量对比,可以发现在建局初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居民受教育程度有限,居住环境较复杂,所以治安案件相对较多。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公安各类案件在破案率提高的前提下,案件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更好说明了我们四平公安在打击惩治犯罪方面的决心和力度,特别是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以来,带领全市公安机关围绕“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打造公安最优秀警队”,提出了“六个新突破”的工作目标,全面推动四平公安工作提档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

“中国最安全城市”,在东北和内蒙古,排名第一;四平市公安局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在全省公安基本指标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三名,被评为全省优秀公安局;扫黑除恶、命案侦破、交通安全整治等五项工作被评为全省公安工作成果奖,受到吉林省公安厅表彰。公安工作受到吉林省公安厅和四平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为助推四平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平市公安局党委十分重视历史档案利用工作,曾抽调部分警力,先后编写印制了《四平市公安史长编》《四平市公安大事记》《四平地区公安组织史》,在编写过程中查阅利用了大量档案室历史资料。市公安局主办的《英城公安报》及吉林警察协会办刊《吉林警察》杂志中,警史回眸版块多次刊发四平警协提供的历史资料,如四平市公安局调研员赵志军撰写的《建国前,破获国民党保密局兴安站始未》一文,该篇文章也曾被多家报刊登载,文中资料就来源于四平市公安局历史档案。诸如此类的文章书籍还有很多很多,无不将沉闷档案室里的死档案变成了活资源,带领未亲身经历过的读者去感受峥嵘岁月。

2019年9月,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平市公安局建立74周年到来之际,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市公安局政治部组织部分离退休老干部通过回忆及查阅档案的方式撰写了一部《金盾春秋--四平市公安局老干部回忆录》。该书收录了四平市公安局自初建开始的各个时期的办公楼旧址照片、各个阶段的四平公安工作重点、历任公安局长人物传记、四平市公安局建国前后因公牺牲民警名单、六位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模英烈的事迹和传记材料、难忘警事等等,为四平公安续写历史,填补四平公安史的空白,传承了四平公安优良传统作风。

2012年至2019年,根据吉林省公安厅部署,四平市公安局及所属六县(市)区公安局,先后筹建了警史荣誉馆,在建馆过程中利用了大量公安史资料,并采用了部分史料原件展出。这种历史资料与物品的展示方式,全面、真实记录四平公安局创建以来的发展历史,生动展示公安队伍的荣誉,弘扬四平公安的优良传统,也是培养警民爱国情怀的一项教育举措。

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奋斗。峥嵘岁月里,英城公安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恪尽职守,守护一方平安。回顾过去,历程艰辛;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峥嵘岁月,档案见证,档案,就是让我们铭记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不论我们走出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的讲话意义,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档案见证峥嵘岁月

关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