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36
CHINESE LANGUAGE 2018 ESSENTIALS EXAM, PART 3 STUDY GUIDE AND WORKBOOK SGI-USA 2018年1月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第三部分) 學習指南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Dec-2019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CHINESE LANGUAGE 2018 ESSENTIALS EXAM, PART 3STUDY GUIDE AND WORKBOOK

SGI-USA2018年1月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第三部分)

學習指南

Page 2: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Page 3: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戶田先生於戰後開始重建學會的時候說:「幹部之所以於戰時的鎮壓

中退轉,都是因為不懂教學。」

因此,戶田先生為了培育面對任何迫害風暴也不畏怯的弟子,把全力

傾注於教學。

對於覺得不須深究教學的會員,戶田先生說:「那就好像在說,『只

要有保佑就好,教學懂不懂都沒關係』,真是胡扯!教學可以令信心增強;

信心日益強盛,功德也會顯現。

所謂四力是指,隨『信力、行力』的強度,『法力、佛力』也會增加。

要顯現法力、佛力,就要看本身的信力、行力。兩者互相冥合之後,將化

為佛力、法力,顯現出無法用腦筋理解、如奇蹟般的功德。」

信心的力量,能把取之不盡的御本尊的偉大功力,自由自在地掀引出

來。而能更加鞏固此信心力量的就是教學。

教學越深,疑問將化為信服,「原來指的是這件事」,若能如此領悟,

就會更強盛地祈求。

「實在是偉大的佛法」,若能如此感受,祈求中自然會產生感謝。

「不可能不如願的」,若能如此下定決心,祈求將洋溢歡喜。

若因「學」而使「信」增強,就會衍生歡喜與感謝的祈求,進而徹底

顯現御本尊的功德力。(2017 年 7月 21 日《世界聖報》2頁)

池田SGI會長就佛法研習之講話

節錄自池田國際會長講義

「提升民眾境界的學會的『教學』」

Page 4: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4

2018 年 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第三部分)

學習指南資料整理及翻譯:《世界聖報》編輯組

內容

5. 2018 年 1 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6. 何謂基礎教學考試?

佛法概念

7. 人間革命

9. 異體同心

10. 變毒為藥

12. 永遠的生命

13. 九識論

15. 佛教徒的慈悲

池田 SGI 會長講義

17. 《覆日女書其一》(御本尊相貌抄)

20. 《致上野函》(四恩四德御書)

23. 《華果成就書》

佛教歷史

25. 佛教的人本主義系譜

教學考試(第三部分)練習試題

27. 甲.佛法概念

32. 乙.池田 SGI 會長講義

34. 丙.佛教歷史

Page 5: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5

SGI-USA將於2018年1月舉行日蓮大聖人基礎教學考試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分考試。任何已考取初級教學考試合格成績的人士皆可參加今次考試。

這中文版學習指南函蓋2018年佛法基礎教學考試所有學習內容。SGI-USA過往曾刊載當中部分題材,但由於部分內容曾作修改,故請使用這學習指南來為考試作準備。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第三部分)

◆ ◆ ◆

下載《學習指南》

Page 6: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6

佛法研習是維持我們一生貫徹佛法修行及深化信心的一項重要元素。

SGI-USA 的教學計劃,目的在於鼓勵會員們經由研讀御書、各種佛法概

念、日蓮佛法和 SGI 的歷史、池田會長的論述等等來加深對日蓮大聖人

教導的認識。

池田會長說:

人是什麼?生命是什麼?自己本身是怎樣的存在?人生為什麼?

幸福是什麼?生是什麼?死是什麼?佛法是為這所有問題提供根本答

案的生命哲理。

因此,學習佛法,反復鑽研教學,可以說就是深入探究人生的意

義、打開豐饒的精神寶庫之門的作業。

日蓮大聖人教導:「須勤勵行學二道,行學絕則佛法滅。」(《諸法實相抄》御書 1431 頁)

學習教學若不與信仰實踐同時並行,就不能深人理解佛法的本

義,不能真正理解何謂信心。(《新.人間革命》,第二十四卷,131 頁 )

SGI-USA 第一階段的教學計劃稱為初級教學考試。已經通過初級教

學考試的人士,就有資格參加基礎教學考試系列任何一部分: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

應考基礎教學考試系列是沒有順序要求。只要完成這三部分考試,就

可以收到結業證書。

這份學習指南齊備了 2018 年一月舉行的基礎教學考試第三部分的研

讀教材。英語語音檔可以從 sgi-usa.org/essentialstudy 免費下載。

查詢詳情,請與所屬地方組織聯繫。

何 謂 基 礎 教 學 考 試 ?

基礎教學考試第三部分說明

Page 7: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7 佛法概念

創價學會第二任會長戶田城聖用「人間

革命」來形容一個人因修行佛法而

改革自心的過程。這概念提出人性變革的可能

性,特別是達致覺悟生命最高智慧的潛能,亦

即「佛界」,這亦即日蓮佛法的主要目的。從

這點來看,人間革命可以說是「一生成佛」這

法理的現代演繹。

池田 SGI 會長解釋:

「革命也有許多種。有政治革命、經濟革

命、產業革命、科學革命、藝術革命、通信等

形形色色的革命。這些革命都各自具有其意

義,有時的確必須。但是不論改革甚麼,推行

一切的「人」本身仍停頓在缺乏慈悲心、自私

自利的狀態的話,社會不可能有改善。因此,

所謂人間革命是指最根本的革命,對人類來說

是最必要的革命。」(《青春對話》354 頁)

有很多方式去形容人間革命:一個人由只

顧慮一己利益的「小我」,改變成真心關心他

人、活出真正「大我」的人生。或一個原本只

會為他人帶來麻煩不便的人,行為改善變成幫

助他人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我們有無窮無

盡的方法作自我改革。

從十界 *1 的觀點來看,人間革命可說是

改變生命的最基本境界。由一個充斥「四惡

趣」的生命境界─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

修羅界─轉變為彰顯較高的生命境界,特別

是菩薩界和佛界。

人間革命,是一個沒有終點的自我改進的

歷程。它形容不斷追求個人成長的佛教徒生活

方式。關鍵在於我們當下能改進成長多少,多

於我們在過去已經達成了什麼。

師弟之道:人間革命之大道

追求剛強不倒、不為逆境所動搖的生命,

推動了我們的人間革命。

日蓮大聖人在《一生成佛抄》裡說:「但

雖云唱持妙法蓮華經,若思己心之外有法,則

全非妙法,而是粗法矣!」(御書 404 頁 ) 日蓮大聖

人強調,我們要在自己生命中尋找我們問題的

因果。強調當我們開啟潛在心中那大法的力量

時,我們便能改善任何狀況。

當我們尋求可助我們刺激並開啟內在智慧

與本有力量,以及在我們佛道修行上帶來啟發

的作用之時,我們便是進行人間革命。要達至

這目標,我們需要一位致力於正確佛道修行的

傑出師匠,並從他的教導及榜樣學習。池田會

長寫道:「『師弟之道』是嚴峻的。除此之外,

便沒有『人間革命』與『一生成佛』的大道。」(《新.人間革命》第十七卷,13頁)

在日蓮佛法裡,師匠是一生為民眾幸福而

弘揚妙法,以及面對所有障礙及迫害也無畏地

採取行動要達成這承諾。單單模仿師匠言行舉

止或尋求師匠嘉許都不是真正的師弟之道。師

弟之道在於弟子抱持著與師匠要為消滅人間不

幸的相同誓願,努力不懈地行動。在努力貫徹

這共同誓願時,我們得以突破「小我」的規限,

而達成「大我」的境界─那便是視他人幸福

為自己快樂的真我。

一人奮起能改變世界

雖然律己可能讓我們受益良多,但人生最

基本的變革,是將我們生命深處最根本的弱

點,轉變成為根深蒂固的長處。人間革命,需

要我們確認出及挑戰阻礙我們發揮最大潛能和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 佛 法 概 念 】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1. 參看《2013 年佛法初級教學考試學習指南》16至 23 頁

Page 8: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8佛法概念

經」的題目,以及認真致力佛道修行,我們能

開啟無盡的勇氣、智慧及慈悲,並學習到在任

何情況下也能創造價值。

池田會長寫道:「一個人偉大的人間革

命,不但可以改變一國的宿命,進而能改變整

個人類的宿命。」(《人間革命》前言)改變人性的確

是一個偉大的目標。當我們能改變自己行為及

態度,那便成為佛法力量的實證。單單談論抽

象佛學觀念是沒有用的,我們一定要確實表現

出在生活取得進步並活出永不敗退的精神。

池田會長說:「我向你們保證,我們每天

日復日向人間革命的挑戰,是改革我們家庭、

社會、國家的光明大道。自心的改革是最基本

的,同時也是最終唯一能衍生改變萬物的途

徑。」(My Dear Friends in America, third edition, pp. 252–53)

我們 SGI 會員的修行,及達致自心改革

的成果,會成為改變人類命運的動力。

Page 9: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9 佛法概念

團結被視為重要的人生價值,是多數人

參予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哲學和

數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Leibniz)曾說:

「因為所有的事物之間具有關連性,所以唯有

從單一的來源才能找到真相…我從不相信不經

真正彙整團結後的真相。」

佛法將萊布尼茲所謂的「單一來源」稱為

法,或Dharma,即是連結萬物的規律。日蓮

大聖人則稱之為妙法,南無妙法蓮華經。

佛法存在的目的是喚醒個人心中無限力量

的妙法。日蓮佛法教導唯有透過認知和努力湧

現自己和他人的這股力量,我們才能享有真正

的幸福和向世界和平而努力。

日蓮大聖人引用中文裡的「異體同心」,

強調弟子間團結以邁向此理想。大聖人在《異

體同心事》中寫道:「若是異體同心則萬事成,

同體異心則諸事不遂。」(御書 1540 頁)

「異體」指的是每個人的個性、特質、能

力和角色有所不同。

有些人將「團結」與被強迫的「一致」作

聯想,而將其視為負面的。然而,經由強迫和

控制的一致和異體同心的團結完全相反。這樣

的一致可形容為「同體異心」。人們越被強迫,

其心越不願真正的團結。在這種情況下,人們

將假意團結,但事實上卻只在意保護自己。

池田先生說:「我認為日蓮大聖人不用日

文形容一致所常用的『同體同心』而用『異體

同心』,此點具深切重大意義。這意味多樣性

的團結。也就是,不壓抑或否認個人的特質而

擁有同樣的志向和目標。當透過妙法的力量充

分發揮個人獨特的潛能,我們將可加強異體

同心團結的不敗力量。」(The Hope-filled Teachings of

Nichiren Daishonin, pp. 205-206)

唯有相互尊重和珍惜彼此貢獻與能力,和

諧地互補彼此的弱點,才有異體同心的團結。

要創造這樣的團結,每個人必須將小我擱置一

邊,進行內在的改革,我們稱為人間革命。

「同心」則是共同擁有尊貴的目的、願望

以實現一個遠大的目標。在日蓮佛法中即是廣

宣流布,即是為了眾生的幸福而廣布妙法。日

蓮大聖人在《諸法實相抄》中提到此同心:「若

與日蓮同意,當是地涌菩薩。」(御書 1430 頁)又

說「心唯貴耳。」(《覆四條金吾書其十四》御書 1240 頁)

最終來說,這是妙法裡的重要精神。

當懷著和日蓮大聖人一樣心,師弟同心地

對著御本尊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這樣的精神

將被實現。師用其生命實踐廣宣流布的誓願,

並喚醒他人的誓願。而當心中的誓願被喚醒,

我們將開始不只為自己,並為朋友、家人、會

友、甚至為全人類的幸福祈願。從而喚醒我們

心中的佛性。

日蓮大聖人教導我們與他同心地堅持信

心,相互尊重和諧地共同奮鬥,廣宣流布必將

實現。因此我們若要達成世界和平,師弟不二

和異體同心皆是必要。

池田先生說:「師弟不二和異體同心,如

同車子的兩個輪子,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我們

不與師同心或同意地實現廣宣流布,不同會友

之間將不會有相同的心志。同樣地,若我們不

珍惜團體的和諧,並為維持團結而努力,我

們將不配稱為體現師心的弟子。」(The Hope-filled

Teachings of Nichiren Daishonin, p. 203)

這不是死板的道理或教條。這描述了可不

斷深化的妙法,此妙法給予我們力量和智慧向

前邁進。

翻譯:Yolanda Lin

異體同心

Page 10: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10佛法概念

日蓮佛法在許多方面有別於傳統佛教。

正是這些差異彰顯了日蓮佛法的力

量,能使眾生宿命轉換,化苦難為智慧與幸

福。我們把這種力量稱做「變毒為藥」。

雖然佛教堪稱為平等的宗教,但在法華經

以前的諸經中,從未明示每一個人都有成佛的

可能。

日蓮大聖人明確指出,每一個人在每一瞬

間都有成佛的可能。為了清楚說明,大聖人引

用天台大師以法華經為根本而建立的哲學觀,

主要包括「十界互具」*1 及「一念三千」*2,

更由此衍生出許多法理。而這些法理,無論是

從傳統佛教的觀點或對於十三世紀的日本來

說,都無異於一場革命。在大聖人所提出的法

理中,茲舉出以下四點:

1. 二乘作佛:在爾前權教裡,二乘 *3 因為

自滿與傲慢被稱為「焦種」而無法成佛。

但法華經裡說明,即使是二乘也和所有人

一樣,可以藉由修持法華經而成佛。

2. 即身成佛:在法華經以前的爾前權教中,

佛是超越凡夫,遙不可及的存在。此外,

女人也不能成佛。但是法華經揭示,我等

眾生無論男女,皆可不改凡夫之身,以原

本姿態達到佛界。

3. 煩惱即菩提:爾前權教認為欲望、煩惱是

成佛的阻礙。相反的,在一念三千法門中

明示,即使身陷於煩惱欲望中,還是有成

佛的可能性。日蓮大聖人教示,唱奉「南

無妙法蓮華經」,就是「燒煩惱之薪,菩

提之慧火現前。」(《御義口傳上》御書 741 頁)煩

惱欲望可說是佛道修行的燃料,讓我們藉

此產生佛智。

4. 生死即涅槃:早期的佛教教派認為,只有

斷生死輪迴才能得脫煩惱苦海。「涅槃」

原指火的熄滅,比喻最終的寂靜安穩。但

是根據法華經的法理,大聖人教導我們,

生死輪迴是自然的現象,是永遠不可能消

滅的。作為生命本質的佛性,冥伏於在生

死輪迴中,是永恆不朽的。透過佛道修

行,我們可以達到成佛(涅槃)的自然理

想境界,悠遊於生死輪迴中。

苦惱化為幸福

印度的龍樹在《大智度論》說:「譬如大

藥師,能以毒為藥。」(《法華經題目抄》御書 976 頁)

這段文字是《大智度論》就法華經的「妙」字

功德所作的判釋。龍樹以此比喻法華經的妙法

功力,能使向來不能成佛的二乘得以成佛。

日蓮大聖人針對大智度論之文教示:「云

毒者何物?我等煩惱、業、苦之三道也。藥者

何物?法身、般若、解脫也。能以毒為藥者何

物?變三道為三德耳。」(《始聞佛乘義》御書 1020 頁)

當行動是受到煩惱、欲望所驅策,這些行

動會變成惡業而帶來苦難。苦難又會引發更多

的煩惱欲求,這些欲求又會引發下一波造成惡

業的行動,如此循環不已。這個循環就是所謂

的三道。

但是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讓我們即使陷

於煩惱五欲中,仍能達到佛界。我們的行動

(法身),因為注入了佛智(般若),所以能

產生善業,而帶來幸福快樂(解脫)。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遇上多大的苦難,我

們只要貫徹信心、修行妙法,必能宿命轉換,

將苦惱化為幸福。

池田 SGI 會長如此述說:

「如果遵循佛法的「變毒為藥」法理,不

管面臨多麼苦難的現實,都能以樂觀主義精神

悠然地迎接挑戰。《御書》有云:『大惡起則

大善來』(《大惡大善書》御書 1363 頁),可如此達觀地

翻譯:Kitty Chiang

1. 參看《2013 年佛法初級教學考試學習指南》16頁。

2. 參看《2012 年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7至 9頁。

3. 【二乘】:聲聞、緣覺,亦即十界裡所指的聲聞界與緣覺界。

變毒為藥

Page 11: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11 佛法概念

向前進。」(March 18, 2011, World Tribune, p. 5)

變毒為藥就是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多深

的痛苦,我們只要持續唱題,致力於廣宣流

布,不僅可以克服困難,更能超越困難。最後

所達到的幸福歡悅,必定遠遠超過所承受的苦

難。

Page 12: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12佛法概念

清楚認知和正確了解死亡的本質,使我

們人生有明確目的和喜悅,並且可

以完全無懼地生活著。日蓮大聖人認為死亡和

臨終,是我們都必須面對並理解的一個最重要

問題。

他述說:「所念者人之壽命無常,出息不

待入息。風前之露,尚非其譬。賢愚老幼,生

死不定,世之常習。是故,宜思『先習臨終,

後習他事』。」(《覆妙法女居士書其二》御書 1479 頁)

生命是無終止的,這是佛教對生命的看法

─我們的生命已經在進行中,並且會永遠繼續

的存在。池田 SGI 會長解釋:

「即使想要認識何謂悟達,但應知支撐自

己意識的即是『生命』。就如海浪不能捲著

『海』,以『小』無法衡量『大』的道理。唯

有在小我身上湧現永恆生命,才能獲得真正的

悟達。為此,需要全生命從事自我淨化,亦即

佛道修行。」(《法華經的福德》195 頁)

不像當今許多人流於試圖忽略或逃避死亡

的課題,日蓮信徒通過唱誦南無妙法蓮華經,

勤勉地進行佛法修行,致力領會真實、永恆的

生命本質。

死亡與臨終

一個人一生的所做所為,不管是記得的或

遺忘的,將在我們面對死亡時顯現出來。那些

真誠地生活並努力修行化他的人,通常在臨死

時有很深的滿足和成就感。反過來說,那些怠

惰、自我放縱或不尊重不關心他人的人,臨終

時可能抱憾。

臨終和死亡是從一個生存狀態過渡到下一

個的過程。雖然我們活著的時候可能改進我們

生存的狀態,在往生後的過渡時期,生命就不

再處於活動狀態;一個人的生命境界在死的那

一刻,將超越死亡繼續影響一個人重生的狀

態。因此死亡是此生與來世的重要連繫。

佛界中的生與死

那些臨終時處於佛界生命境界的人,能將

佛界帶入死亡,並且能影響他們未來的生命情

勢。日蓮大聖人敘述他的門徒之一說:「生時

是生之佛,今是死之佛,生死俱佛,即身成佛

之大事法門,所云者此也。」(《覆上野遺孀女居士書》御書 1586 頁)

那些有著堅定信念的人,因為妙法的力

量,不管發生什麼情況,在臨終時他們都可以

體驗到佛界的境態。

大聖人對臨終時刻有這述說:「所詮,解

了臨終在即,而致信心,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

之人,佛說:『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

恐怖,不墮惡趣』。悅哉!非一佛二佛,非百

佛二百佛,來迎授手者乃是千佛之事…來迎授

手者乃是千佛之事,歡喜之淚難禁。」(《生死一大事血脈抄》御書 1405-06 頁)

當我們全心修行佛法,把生活中的每一天

每分鐘,當成好像是我們生命最後一刻來渡

過,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會有任何遺憾來迎

接今生的結束。

池田會長宣稱:「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死的

一天,我們可以一直努力為信心和理念而後

死,或者我們也可以不努力而後死。由於在這

兩種情況下死亡的事實是一樣的,我們何不臉

帶燦爛的笑容,以昂揚的精神朝向我們下一個

旅程出發,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已盡力

做最好的,並且興奮地想著『這真是一個有

趣的生命』,是不是更好呢?」(October 24, 1997,

World Tribune, p. 11)

修行日蓮佛法讓我們盡情地享受和欣賞這

樣的生命,同時建立一個超越生死界限永恆的

幸福狀態。

翻譯:Wen-Ling Shaiu

永遠的生命

Page 13: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13 佛法概念

釋迦牟尼佛教示我們煩惱是由被污染的

迷心所引起的。因此,清淨心靈就

成了佛道修行的目標。所謂的九識論或九識是

佛教系統用來闡述生命裡意識和潛意識範圍的

組成架構。除了揭示生命的內在作用之外,佛

法還提供了以佛智脫離迷境,看清事實真相的

方法。

「識」是梵文「vijnana」的譯名,意思

是「識別的機能」或「知覺」。識不單和認知

連結也和引導我們人生的內在能力及能量息息

相關。

前五識與我們的五根(眼根、耳根、鼻根、

舌根和身根)相對應的「眼識」、「耳識」、

「鼻識」、「舌識」和「身識」。

這些感覺器官把外在世界的資訊收集起來

並傳送給第六識─「意識」,由它來統合並

判斷五識所提供的信息,並決定要採取什麼樣

的反應。假設有個人對著你喊叫,透過五種感

官接收到這個訊息,你的第六識整理這些訊息

所得出的結論是,這個人正在生氣,然後考慮

要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第六識的運作。

記憶、想像、作夢也是發生在這個階段,所以

即使五識沒有直接的訊息輸入,意識還是會有

作用。

前面所說的六識,深受更深層次的識所影

響。來自第七、八識所引起的衝動會影響五識

接收訊息的方式,也會影響意識如何整合這些

訊息。情緒、根深蒂固的態度和自我意識都會

改變或歪曲我們的感覺。藉由清淨六識,我們

可以接收到所有事情的真相。這就是為什麼日

蓮大聖人說:「六根清淨」(《御義口傳下》御書796頁)

是修行佛法的重要功德。

不像前六識那樣,第七識的「末那識」不

會直接受到外界的影響。它是生命中內在的、

精神層面的、直覺的範疇,是一種自我意識和

能力,讓我們用來區辨自己和他人,求生存的

必要能力。這種潛意識會分別出自己和他人的

不同。不過,一旦末那識過於強烈就會導致為

傲慢、不安和迷惘。所以當第六識判定你的朋

友是生氣的,第七識就會決定你的感覺和自我

意識是什麼,要如何影響辨識的感覺。如果感

覺是不平衡的,就會讓你用一種讓問題惡化的

方式來對應。第七識也包括了一個人的是非

觀。健全的是非觀可以控制自私或輕率的衝動

反應。

第八識是「阿賴耶識」。「阿賴耶」是「儲

藏」的意思。它是「貯藏業力之處。」阿賴耶

識保存了一個人一直以來,經由身、口、意產

生的所有因果業障。你對那位生氣的朋友的反

應會受到過去的因果所影響。前面七識會因為

死亡而終止,但是第八識則會帶著一個人所有

的業一直跟著生死輪迴不斷。

池田 SGI 會長說:「不過若說是倉庫,

很容易令人以為有別於業力,像是可貯存物體

的地方。但實際上,業力的生命流或可說是第

八識…而且八識的生命流能超越一個人的境

界,與其他生命的業力交流。就八識這生命奧

底的層次來說,業的潛力不但可以與家族、民

族、人類所貯藏的潛力合流,更能與動植物等

其他生命融合。」(《法華經的壽量》236 頁)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的內在轉變,即「人

間革命」,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社會甚至全人

類。

一般爾前佛教的觀點,侷限在如果要轉變

過去所累積的惡業,需要用一件善因去抵消一

件惡因。這種溯及過往的轉換過程將無止無

休,一再出生於世,行善修行,而且還不能種

下任何惡因─在這個充滿污濁的末法世界,

這是不太可能的。

相反地,日蓮大聖人教導我們只要踏進更

深一層的識,今生就可以宿命轉換並且創造至

高的價值及幸福。這就是第九識─「阿摩羅

識」。梵文「阿摩羅」的意思是「清淨」或「無

翻譯:Jean Chen

九識論

Page 14: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14佛法概念

污」。存在於生命奧底的第九識也被稱為「根

本淨識」,是不受所有的業障污染,而且等同

於佛界。

池田會長解釋:「就好像太陽升起,月光

和星光似乎就消失不見了。當我們把生命中

的佛性彰顯出來,就終結了每個人過去牢不

可破的惡因所引起的苦難。」(August 2003 Living

Buddhism, p. 47)

當我們透過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進入阿摩

羅識,肯定會轉換我們的業障並能在每一種情

況下創造價值─即使如同前例,遭到朋友喊

叫。我們不但不發怒,更可以看清楚狀況,甚

至我們會感謝朋友的憤怒,視為關注的表示。

大聖人教示,第九識就是南無妙法蓮華

經,並將之圖顕為御本尊。他說:「心地持九

識,修行於六識。」(《覆上野遺孀女居士書》御書 1588頁)

意思是藉著修行日蓮佛法,於六識作用的日常

行動中,湧現佛界境涯的第九識。

日蓮大聖人又說:「此御本尊全不須求之

於他處,祇在我等眾生持法華經,唱南無妙法

蓮華經之胸中肉團內,此名九識心王真如之

都。」(《覆日女書其一》御書1295頁)以我們本有的佛性,

確信地向御本尊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將可讓

我們達到「九識心王」的境界,引發其他各識,

洋溢著佛性的慈悲、智慧和勇氣。

Page 15: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15 佛法概念

大部分人應都會承認,自己有些時候

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總是

先顧到自己後才考慮他人。當然以自我為主是

人的本性的一部分—我們都要吃要穿,要有

遮風避雨的住所。也須設想好自己未來的福

祉。但是當把自我利益看成是生活最重要的事

時,將會使我們無感於他人的存在,甚至作出

傷害對方的行為。而佛教就特別強調個人的福

祉與其他人其實都是相互關聯的。

相信我們都有過幫助他人後所帶來的充實

感。幫助他人能讓我們跨出自我而產生積極正

面的感受。這就是為何慈悲行是佛教徒修行的

重要部份。

慈悲兩字中「慈」字與梵語maitri 同義,

是「授與快樂」的意思。而第二個字「悲」則

相對梵語 karuna,是「拔苦」的意思。慈悲

兩個字合起來看,就是形容拔苦與樂的功能。

我們修行日蓮佛法就是不僅要追尋自身的

快樂,也為眾生的幸福而努力。同時透過持續

不斷的修行,深發人人皆可成佛的信心。這種

使人們了解自己潛能的做法,就能構建出佛教

徒的真正慈悲。

佛教徒的修行能讓我們超越那種僅僅注意

到他人的痛苦而替對方感到難過的境地。慈悲

不是對受苦的人表達同情或伸出援手而已。從

日蓮佛法的角度看,真正的慈悲是有能力將人

類生命痛苦的根源拔除,並引導人們找到快樂

的本因。但這種慈悲是需要勇氣及力量才能表

現出來的。

大部分人在面對和氣的人,都會和氣回

應。不過在御書中,日蓮激勵弟子們應慈悲地

視一切眾生皆如己親,並教化人人都能做到以

相同態度對待所有人的生命境界。

那麼,應如何召喚出慈悲呢?尤其是在我

們完全沒有感到慈悲的時侯呢?身為 SGI 會

員的我們在修行時,透過祈求及行動,自然就

能喚醒我們真誠的慈悲心。不過通常這樣的修

行是需要勇氣的。

第二任會長戶田城聖曾說:「佛教的本質

就是慈悲。我們當然要有慈悲心,但是身為凡

夫的我們實際上很難做到。勇氣就能代替慈

悲。我講的是救濟眾生脫離苦海的勇氣。以充

滿勇氣的心修行佛法,就能轉化出慈悲。」

(Buddhism Day by Day, p. 57)

這就是為何將佛法介紹給他人,是喚起及

表達出我們真正慈悲最主要而實際的方法。只

有如此做,才能引領人們達到真正不可摧毀的

幸福境界。這樣的行動就是慈悲的具體表現。

當我們積極參與學會活動,將自己如何突

破困難的體驗分享鼓勵其他人,拜訪會友與對

方一起唱題及學習佛法並真心幫助對方,這些

行為就是一種經由勇敢的行動而展現出的慈

悲。這樣做能讓我們突破小我及自我的狹窄境

界而培養出寬大而慷慨的心。自然而然地,我

們就會為了他人幸福而奮鬥,使得社會更美

好,進而保護及廣布此妙法。

人的本性傾向於偏袒個別人而非對所有人

皆一視同仁。有慈悲心並不要求我們對每個人

都一樣喜歡。不過,佛在救助眾生時並無偏愛

心。慈悲乃發自我們本有之佛性,是公平無私

的。當面對御本尊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時,我

們能找到智慧認清所有的人,不論是我們喜歡

或不喜歡的,都具有正面的特質。

要找到別人的弱點是很容易,但要看到並

讚賞他們的優點就較困難了。所以如果我們能

專注對方的優點,就自然會欣賞並接近與尊敬

對方。慈悲包括能夠認清對方擁有我們自己缺

乏的優點及才能,並希望向對方學習的心。最

終我們將發現自己更能多替對方著想,並真心

關心對方的幸福。

池田 SGI 會長指導:「慈悲正是佛法的

精神。將朋友的煩惱看成自己的煩惱、痛苦一

樣去祈求,成為苦惱的人們最有力的支持者,

給他們最溫暖的關懷,不斷鼓勵,直到他們得

翻譯:John Chang

佛教徒的慈悲

Page 16: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16佛法概念

到幸福,這種『人性主義』的行動裡才真正

貫徹著大聖人的佛法。」(My Dear Friends in America,

third edition, pp. 198–99)

我們是為了自己及他人幸福而修行。這是

我們信仰的兩個目標並且是不可分割的。當我

們每日祈求的目標都包含了為他人的幸福,我

們就能超越生命中那種一切只為自我的衝動本

能,從而照亮出我們本有之佛性。

Page 17: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17 池田 SGI 會長講義

本文:於茲,日蓮是何等不思議耶?龍樹、天親

等,天台、妙樂等,猶所未顯之大曼荼羅,末法二百餘年之此際,始揭顯為弘通法華之旌幟。此全非日蓮之自作,乃板拓多寶塔中,大牟尼世尊、分身諸佛之本尊也。(御書1294 頁)

白話:

正逢這個時代,日蓮是多麼不可思議啊!

正法時代的龍樹、天親等人,像法時代的天

台、妙樂等人,都不曾圖顯的大曼荼羅(御本

尊),在進入末法二百多年的時刻,首次做為

弘通法華的旗幟而顯示出來。這決不是日蓮憑

空捏造的,而是將多寶塔中的釋尊、分身的

所有佛陀,一五一十拓印過來的御本尊。(御書

1294 頁)

普照十界一切眾生

接著大聖人提到,此御本尊「全非日蓮之

自作」,斷言絕對不是自己擅自創作出來的。

就是說,把多寶如來的寶塔中的釋尊以及一切

分身諸佛等,和己心成佛之法即妙法蓮華經五

字圖顯,就是這幅御本尊。也就是說,這是把

《法華經》虛空會中所教示的諸法實相 *1、十

界互具 *2、一念三千的意義,原原本本地圖顯

出來的本尊。

從御本尊的相貌可以看到,中央寫著「首

題五字」,即南無妙法蓮華經,然後所有十界

的眾生也列席其中。正如《寶塔品》「接諸大

眾,皆在虛空」此經文所說,以佛菩薩為首的

所有十界眾生,「一人不漏地」都納入御本尊

之中。也就是說,日蓮大聖人所圖顯的御本

尊,是所有十界眾生都受到妙法的光明照耀而

顯現出「本有之尊形」*3、是十界具足的御本

尊。

此外,具備在我們生命中的十界一切作

用,將受到佛界的智慧與慈悲光芒照耀而發揮

至善的力量,不斷創造價值。

這也表示,個性豐富的每一個人都能成為

妙法的當體而散發光芒,不管是誰都能顯現生

命本來的真實尊貴姿態。如戶田先生所說,御

本尊是為了建立一個「人人純真快樂,神清氣

爽,和睦相處的世界」。

因此,無論身處何種境遇,或者正在轉換

宿命,人人都能以「本有之尊形」發揮其本色。

例如,即使是地獄,也能成為具備佛界的

地獄。同樣是苦惱,也絕對不會陷入像無底深

潭般無從翻身的苦惱之中。

同時能產生向艱難現實挑戰的勇氣,發揮

能超越困擾自己與環境的艱困障壁的智慧,源

源湧現能令自己捲土重來的強韌生命力。一切

苦惱將化為成長與變革自身的考驗、飛躍的跳

板。

即使陷於地獄,只要受到妙法的光明照

耀,妙法的至尊生命將會躍動,地獄之苦的含

意也將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牧口先生曾在獄中悠然寫道:「我最近的

工作就是專心信仰。只要能做好這件事,就沒

有任何的不安。」「由於自己心中的一念,在

御本尊的大功力在於「只信心二字」

池 田 S G I 會 長 講 義 【 勝 利 之 經 典 . 御 書 研 習 】 摘 要

第35回《覆日女書 其一》(御本尊相貌抄)

1. 【諸法實相】:意指,一切存在、現象的真實之相。《法華經‧方便品》不但教說,一切眾生原本皆具有成佛的可能,並闡明人人皆可開顯佛性的真實。

2. 【十界互具】:《法華經》所闡釋的萬眾成佛的原理。意思是指,從地獄界至佛界的十界各界,各具十界。由於十界互具,使得九界與佛界之間沒有斷層,讓一切眾生皆有成佛之可能。

3. 【本有之尊形】:生命本已具有的尊貴姿態。

Page 18: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18池田 SGI 會長講義

地獄也能自得其樂。」戶田先生也教導我們,

只要以御本尊為根本,無論在哪裡也能獲得快

樂無比的境界。

總而言之,任何生命都是本有的十界互

具、一念三千的當體。沒有多餘,也沒有不足。

世上沒有無喜怒哀樂的人生,即使再厭惡也無

法逃避生老病死此生命本有的苦惱。

十界具足正是生命的本色,十界的任何一

界都是妙法生命的表現。御本尊和信心就是為

了發揮與確立此根源生命而有的。

就是說,御本尊的相貌基於《法華經》的

諸法實相法理,教導我們凡夫能以凡夫的姿態

開顯出佛的偉大生命。

這御本尊是過去的佛教從未有過的。即使

有莊嚴的佛像、菩薩像,但從沒有出現過能實

現凡夫成佛的、十界互具的曼荼羅。日蓮大聖

人首次圖顯的,就是能照出萬眾「本有之尊

形」的御本尊、即「為了全民眾的御本尊」。

此「未曾有之大曼荼羅」,正顯示了「為人而

有的宗教」的世界觀。

本文:此御本尊全不須求之於他處,祇在我等眾

生持法華經,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胸中肉團內,此名九識心王真如之都。十界具足者,十界之各界,不缺一界,悉

納於一界之內。依此,又稱曼陀羅。曼陀羅乃天竺之名,此譯輪圓具足、或功德聚。此御本尊,祇納於信心二字之內。「以信

得入」者,此也。(御書1295 頁)

白話:

這御本尊決不須到其他地方尋求,就在我

們眾生受持《法華經》(御本尊),唱誦南無

妙法蓮華經的這個肉身中的生命內部,這叫做

「九識心王真如之都」。

所謂「十界具足」,就是十界的各個界,

不缺少任何一界,通通都收納在一界。因此,

稱為曼陀羅。曼陀羅是印度的名稱,這裡翻譯

為輪圓具足、或說是功德聚。

這御本尊也只收納在「信心」的兩個字。

所謂「以信才得進入(以信得入)」,就是這

個意思。(御書1295 頁)

「御本尊就在你心中」

當日女夫人得知大聖人所賜予的御本尊是

末法首次圖顯的御本尊時,想必感激不盡。

沒想到,大聖人更明示出一項令人驚訝的

真理。

那就是,「這御本尊絕對不須到其他地方

尋求,就在我們眾生受持《法華經》、唱唸南

無妙法蓮華經此肉身的生命中。」

大聖人教導,御本尊不是在我們身外,而

是在唱誦題目的自身的胸中。如此,由外轉向

內,向「胸中肉團(此肉身的生命中)」尋求―

這是多麼富戲劇性的轉變!

「現實世界的人是渺小卑微的存在,相對

來說,至高的存在、不朽的價值,則是在己身

之外,遙不可及之處。」―這種想法,與依靠

外在世界超人力量的信仰,可說是同出一轍。

這種想法,不僅當時,到現在仍然根深蒂固。

日蓮佛法卻打破這種固有觀念,發現這生

命的真實:以如今活於此地的凡夫之身,就可

以顯現永遠且至高無上之法。

「佛陀」本意是指「覺醒之人」。覺醒什

麼?是對自身真正應該寄託的,也就是對法、

對真實的自己的覺醒。

佛陀覺醒的就是,被無明 *4 覆蓋而未被

發現的、存在於森羅萬象的普遍之法,以及與

此法同在的自身的偉大。

「此御本尊就在胸中肉團內」―拜讀大聖

人此教導的原意可知,大聖人圖顯的御本尊,

其實是為了要讓我們覺知御本尊就在自身心

中,是為了喚醒己心的御本尊。

當奉拜己身之外的御本尊時,其實自身胸

中也存有完全相同的御本尊。唱誦自行化他的

題目時,御本尊儼然顯現於自己生命之中。

大聖人於翌年寄出的書信《覆日女書其二

(囑累品等大意)》中也說,《寶塔品》就

在「日女夫人胸中耳,八葉之心蓮華中有之

4. 【無明】:生命中的根源性無知,無法相信與理解闡明究極真實之妙法的愚昧。以及因這種無知所引發的莫名衝動。

Page 19: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19 池田 SGI 會長講義

矣,是日蓮所見」(御書 1301 頁)。相信日女夫人

拜讀時會想起大聖人曾在之前的這封信中所說

的「御本尊就在胸中肉團內」。所謂「胸中肉

團」,就是「胸中、八葉之心蓮華」。

此御本尊所在的「胸中肉團」,換句話說,

就是「九識心王真如之都」。九識亦稱為阿摩

羅識、根本淨識等等,立此九識為「心王」。

「真如」是指擺脫虛妄的原本真實、也是心之

「王(君王)」的住處,故稱「胸中肉團」,

所以把我們的肉體叫做「都(都城)」。

法華經行者日蓮大聖人所成就的佛生命,

亦即真如一體的大聖人自身的生命―顯現這

「日蓮之魂」*5 的,就是御本尊。

此外,御本尊是以「曼陀羅」的形式圖顯。

曼陀羅是梵語(古印度文)「mandala」的音

譯,意譯為「輪圓具足」、「功德聚」*6。

「功德聚」是指聚集無量功德的地方,我

們能夠自由自在地,從此處取出功德來享用。

戶田先生曾說:「日蓮大聖人的生命就是

南無妙法蓮華經,所以身為弟子的我們的生命

也一樣是南無妙法蓮華經。」他斷言:「只要

好好信心,我們的生命就會感應及湧現出日蓮

大聖人所有的根本力量,得知自己原本就是永

遠真如的本體。」

4. 就御本尊,《覆經王書》有道:「日蓮之魂,染墨書成者也。信之、信之!」(御書 1169 頁)

5. 「輪圓具足」是一切皆具備而無欠缺的意思。以車輪的形狀比喻諸佛的一切功德圓滿具足而無有缺陷。「功德聚」則是「功德齊聚」的意思。

Page 20: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20池田 SGI 會長講義

本文:次、佛教之四恩者,一報父母恩,二報國

主恩,三報一切眾生恩,四報三寶恩。(中略)三報一切眾生恩者,一切男皆昔之父、女

皆昔之母故,皆是生生世世有恩之眾生,須為祈皆得作佛。(御書1611 頁)

白話:

再談佛教所說的「四恩」,一是「要報答

父母的恩」,二是「要報答國主的恩」,三是

「要報答所有眾生的恩」,四是「要報答三寶

的恩」。(中略)

三「要報答所有眾生的恩」是說,回溯往

昔,所有的男人在過去世都曾經是自己的父

親、女人都曾經是自己的母親。因此,都是生

生世世有恩的人,所以要祈求他們都能作佛。

(御書1611 頁)

挑戰自己的人間革命方為「報恩之道」

這一節是大聖人從佛法觀點闡述「應報四

恩」的道理。

「報恩」是指,知道自己之所以有今天是

受過誰的恩惠,進而透過貫徹佛道修行來報答

此恩。

換句話說,就是從「受惠者」轉為「施惠

者」,如此提升自己的境界,讓己身湧現出能

施惠於他人的力量。

「 報 恩 」 的 梵 語 是「kritajnya」。

「krita」是「他人所做的事」,而「jnya」

是「知道」的意思。知恩、懂得感謝,就會想

到去貢獻世人,這就是「報恩」的原義。

「到底是誰、為自己做了什麼,才有今天

的自己。」若能夠深切思考和感恩,就是對自

己最強力的肯定,能確立自己的存在基礎,成

為能讓自己無限發展的基石。

報恩就是向能讓自己發揮至大潛能的「人

間革命」的挑戰。在此,大聖人舉出了四種報

恩的對象 *1。

第一是,「報父母恩」。能讓自己誕生為

人、一直養育自己的恩情是何等偉大!大聖人

說,父恩比須彌山 *2 還高,母恩比大海還深,

此恩非報不可。若想報答此恩,自己首先要信

奉佛法。父母最大的願望是孩子的成長與幸

福。所以自己作為孩子的信奉佛法、步上幸福

的軌道,就是最高的盡孝道、最大的報恩。

第二是,「報國主恩」。這是要報答為自

己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環境的恩惠。到了主權

在民的現代,這也相當於回饋社會。

大聖人於這一節舉出《法華經》的「現世

安穩、後生善處」*3 經文,教示弟子要透過佛

法祈求社會上每一個人的幸福。

第三是,「報一切眾生恩」。

青年啊!要成為散發

最高哲學之光的人學之王!

第36回《致上野函》(四恩四德御書)

1. 這篇御書提到「父母恩」、「國主恩」、「一切眾生恩」、「三寶恩」。以這篇御書為首,一般所說的四恩都是按《心地觀經》等經典的內容分類,但是大聖人於《報恩抄》則闡述了,父母恩、師恩、三寶恩、國恩。這可能是因為《報恩抄》是大聖人為了追悼先師道善法師而寫的御書,主題是「報謝師恩」。

2. 【須彌山】:古印度世界觀中位居世界中心的大山。

3. 【現世安穩、後生善處】:出自《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穩,後生善處。」意指,信受《法華經》的人,不但現世可獲得安穩的境界,未來世也必能誕生在善處。

池 田 S G I 會 長 講 義 【 勝 利 之 經 典 . 御 書 研 習 】 摘 要

Page 21: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21 池田 SGI 會長講義

生命是三世永恆的,我們是歷經了無數次

生死才誕生於此時此地。那麼過去世,男的可

能曾經是自己的父親,女的可能曾經是自己的

母親。因此,以佛法的眼光來看,所有人都跟

自己有緣,並有恩於自己。

所以大聖人說,要讓一切世人都能夠獲得

幸福。而最高的幸福,就是開啟佛的境界。最

高的報恩就是要把這個成佛大法的佛法告訴世

人。

戶田先生曾說:

「真正了不起的人,不會把幫人做了什麼

記掛心上,卻終生不忘別人為自己做過什麼,

並渴望報答此恩。這樣的人生才會發放佛法之

光,顯現出人格的光輝,以及人的深度、度量

與品味。」

這也是我信仰六十多年的結論。是知恩圖

報的人,還是忘恩之徒―這是我看過的眾生

相。知恩而一心圖報的人,會受到眾人的仰慕

與信賴,度過所願成就的大滿足人生。對照聖

訓可知,這種貫徹報恩之道的生命光輝,必會

化為三世不朽的福德。

本文:四報三寶恩者,尋見最初成道之華嚴經,

(中略)如何不能依此經之力使我母作佛?是以,持法華經之人,是報父母之恩者也。己心雖未思為報,依此經之力報之矣。(御書1611-12 頁)

白話:

四「要報答三寶的恩」,找出釋尊當初悟

道後最早講說的《華嚴經》一看,(中略)怎麼

不能憑這部《法華經》的功力使我的母親作佛

呢?

所以,受持《法華經》的人就是在報答父

母的恩。自己內心雖然不覺得是在報答,憑這

部經的功力就已在報答父母了。(御書1611-12 頁 )

唯《法華經》是報「母恩」的經典

第四,大聖人教導,若想確立至高的人生

之道,最重要是「報三寶恩」。

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這三項信仰

的支柱 *4。這篇御書以此「三寶恩」為前提闡

明,對一切眾生而言,哪一部才是真正對自己

有大恩的經典。

天台大師將釋尊的一代聖教分類,以「五

時」來判定諸經的優劣。大聖人於這篇御書以

這「五時」教判 *5,來論述諸經有否道出作

為「報父母,尤其是報母恩」基礎的「女人成

佛」。「五時」教判並非止於史實的層次,而

是洞察釋尊教義的要旨和方法後所得出的結

晶。由此可見,大聖人是為了時光今後能更深

入學習佛法,而集中焦點,淺白地教導他佛法

的根本思維方式。

接著談論哪一部才是真正能報答四恩的經

典。以「女人是否能成佛」這標準來研判《華

嚴經》以及各種經典,結果發現唯有《法華經》

才道出女人成佛的法理。

母親拚命持家養育幼年喪父的時光,對於

心中印烙著母親此身影的時光而言,相信如何

報答母恩、讓母親幸福,就是他最大的心願。

相信時光也一定認為,若能達成此心願,也等

於是對把妙法傳授自己的父親報恩。

大聖人於本篇御書聚焦於青年時光這最大

心願,教導他佛法的偉大,賢人的為人處世之

道,大大開啟了時光的「心眼」。

從「孝順父母」這外典的教導開始,甚至

論述賢人處世之道的「四德」,若從《法華經》

此至高教導來審視,一切行為都是佛於日常生

活中的言行舉止。例如以笑顏對待母親,讓母

親放心;或者在工作崗位贏取信賴;或者尊敬

朋友、關懷後輩等都是一樣。

對自己有大恩的雙親固不用說,「妙法」

連兄弟姐妹、朋友,甚至一切與自己有關的

人,也能引導他們走向三世永遠的幸福。

妙法功力無窮,即使雙親或朋友現在對自

己的信仰還未理解也好,只要自己率先努力信

4. 此處所謂的僧,是指傳承佛的教導、正確向世人宣弘教導的實踐者。末法的下種三寶,能成為尊信對象的僧寶雖唯有日興上人一人,但是從廣義來看,傳持、弘揚日蓮大聖人佛法的一切僧俗皆可視為「僧寶」。就現代而言,創價學會就等於是廣義的僧寶。

5. 【「五時」教判】:中國的天台大師把釋尊一生的聖教,據內容分成五時(五個時期):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及法華涅槃時。

Page 22: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22池田 SGI 會長講義

心,就會像太陽昇起、普照大地一樣,周遭的

人也一定獲光芒照射而得到幸福。不用擔心,

也不用著急。

此外,或許有些家庭沒有孩子,但是學會

的未來部員就是自己的孩子、廣宣流布的後

繼。要堂堂然確信,我們出自真心的支援,將

成為後繼同志的力量,化為他們心中的瑰寶,

綻放光輝。

Page 23: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23 池田 SGI 會長講義

本文:常云有好弟子者,師徒俱得佛果,得壞弟

子,師徒同墮地獄。師徒相違者,事不可成。委細容另論。(御書934頁)

白話:

有道是,如果擁有好弟子,師和弟子一同

得到佛果;如果培育了壞弟子,師和弟子一同

墮入地獄。師和弟子不同心,任何事也不能成

就!詳情改天再談。(御書934 頁)

弟子勝利才是師匠勝利

如前所述,道善法師雖然受大聖人折伏,

曾對《法華經》動心,在去世時卻無法斬斷對

念佛的執著。但是因為有大聖人這修行正法而

得佛果的弟子,師匠將因這個功德而得救。也

就是說,「如果擁有好弟子,師和弟子一同得

到佛果。」

反觀,沉迷邪道的「壞弟子」則無法成就

成佛的華果。大聖人說,這樣的弟子連自己也

無法得救,結果是師弟皆墮地獄。

大聖人也說過:「弟子與師匠不同心的祈

求,就好像想在水面上點火一樣,不會如願

的。」(御書 1198 頁,白話)師弟一心,雙方的生命

齒輪吻合,就是勝利的鐵則。

但最重要的是,大聖人本身是位一直誓要

救度師匠的「好弟子」,且遵循真正「弟子之

道」。所以說,弟子的勝利等於師匠的勝利,

一切視弟子如何而定。

大聖人於這篇御書不但顯示了自己如何貫

徹真正的「弟子之道」,同時也指導了同樣拜

道善法師為師的師兄淨顯法師與義淨法師,希

望兩人要如大聖人一樣畢生作為「好弟子」,

成為也能讓師匠成佛的弟子!

這嚴格的一節,不但是我從年輕時就以生

命貫徹的一節,也是我創價同志一直刻劃在生

命中的一節。

戶田先生畢生對牧口先生貫徹「弟子之

道」,一提到牧口先生,表情總是非常嚴肅。

常說,「弟子應遵守弟子之道」,教導我們,

重要的是如何把師匠的教導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實踐。此外,戶田先生對試圖破壞佛法上最重

要的「師弟世界」之輩更是嚴格無比。絕不縱

容破壞純真廣布世界之徒─那種執著嚴肅無

比。

要徹底捍衛「師弟世界」,這是戶田先生

的嚴訓。

佛法的根幹在於「師弟」。

唯有在「師弟」這種最深邃、堅強和美好

的生命交流中,年輕的生命才能突破對「小

我」的執著,立足於「大我」的境界。

改變人類境界的「師弟大道」

只要秉持師弟不二,則萬事成就,能戰勝

一切。「師弟之道」就是「絕對勝利大道」。

佛是指成就生命變革的師匠,他的心願就

是要讓一切眾生「如我等無異」*1 地成佛的

大願。弟子為了實現師匠此願望而奮起的大奮

戰,也可說正是《法華經》的主題。廣宣流布

就是一場要把人類提升到與佛同樣境界的,永

不間斷且壯大無比的奮戰。

師弟不二廣布必成

第38回《華果成就書》

1.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有「如我等無異」一段,闡明佛的根本誓願,就是要引導一切眾生到達跟佛自己一樣的境地此誓願。

池 田 S G I 會 長 講 義 【 勝 利 之 經 典 . 御 書 研 習 】 摘 要

Page 24: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24池田 SGI 會長講義

大聖人曾經不止一次地說:「日蓮之一門」

(御書 1430 頁)。秉持這深厚使命前進的,就是廣

宣流布。這場崇高的精神鬥爭主張,透過人性

改革,來拯救被貪瞋癡三毒 *2 毒害,飽嚐各

種戰亂與悲慘蹂躪的人類。這場精神鬥爭終將

改變人類的境界,甚至世界的命運。

2. 【貪瞋癡三毒】:生命最根源的煩惱:貪心、憤怒、愚癡。

Page 25: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25 佛教歷史

佛教是始於釋尊,經由印度的龍樹、天

親(世親)等被尊稱為菩薩的論師,

以及中國的天台大師(智顗)、妙樂大師(湛

然)、日本的傳教大師(最澄),到日蓮大聖

人,一脈相承發展下來。創價學會是信奉此佛

教的教團,傳承自釋尊以來佛教的生命尊嚴、

尊敬萬人此人本主義的正統系譜。

創價學會根據大乘經典中的《法華經》,

遵循日蓮大聖人以身明示的《法華經》根本精

神,於現代展開信仰實踐與活動。

釋尊

創立佛教的釋尊,在古印度出生為王子

[誕生地:藍毘尼(Lumbini),位於尼泊爾]。

年輕時目睹人無可避免的生、老、病、死

痛苦,從而悟到即使現在正值青春活得健康,

也難免須面對生、老、病、死,想要探究解決

此根源苦惱的方法而出家。

釋尊貴為王子,有著人人稱羨的優渥環

境。但他明白到大家所追求的奢華終究是虛無

飄渺後,回想到過去並無真正快樂可言,因而

追求明示生存意義的正確思想、哲學。

覺者──佛陀

釋尊對於當時傳統的教說與改革的教說並

不感到滿足,而藉由瞑想的修行方式,探究種

種苦惱的根本原因所在及解決之道,於是悟覺

貫穿每個人生命與宇宙的永恆普遍之「法」。

釋尊因而被稱為「Buddha」(古印度

語),意思為「覺者」。後來中國以漢字「佛」、

「佛陀」來表示。另外,基於他是「釋迦族出

身之聖者」之意,又稱為「釋迦牟尼」、「釋

尊」。

佛教教義的核心是釋尊所悟覺之「法」。

自覺人性尊嚴的智慧

釋尊道破,人們由於無知,不了解自己本

有的人性尊嚴,以致陷入利己主義,執著於以

自我為中心的眼前欲望,即使致他人於不幸也

要獲得一己的幸福。所以教導悟覺自己生命內

在的永恆普遍之法,從根源無知被解放出來,

回歸自己本有的清淨生命之生存方式,方是作

為人最尊貴、最卓越的生存方式。

可以說,那是藉由發現內在的智慧,重新

找回自身生命中無上的人性尊嚴,促使發揮無

限可能性的「人的價值復甦」。

尊敬萬人的慈悲

釋尊教導,藉由自覺自己的人性尊嚴,從

而得知並尊敬他人的人性尊嚴,這是「慈悲」

的基本精神。

釋尊對某位大王教導說:「對任何一個人

來說,自己是最可愛的了。愛自己的人,絕不

可危害他人。」

佛教所說的「慈悲」,是明白他人與自己

一樣,都是重要的存在而珍惜他人,秉持「雙

向」的態度對待眾人。

大乘佛教之精髓──《法華經》

釋尊的弘教人生長達五十年之久。涅槃

後,他的種種言行由弟子們紀錄彙集成為經

典,主要法理的教導歸納為『經』。其中以慈

悲、智慧為根幹的教導,又編纂為大乘經典。

其精髓即是《法華經》,尊稱為「經王」。

《法華經》闡示了釋尊自身從長遠過去以

來的願望──「欲提升一切眾生達到與自己相

同的境界」,因說出《法華經》而得以達成。

釋尊在《法華經》中進而再三呼籲眾多弟

【 佛 教 歷 史 】

佛教的人本主義系譜

Page 26: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26佛教歷史

子要繼承此永遠願望,並從事實現此願望的慈

悲行動。

法華經行者──日蓮大聖人

日蓮大聖人在混濁的社會中,視民眾的苦

惱為自己的苦惱,探究解決之道。

於是誓願繼承實現人真正幸福與尊嚴的佛

法,一面鑽研前人的探究,一面也開始探索諸

經典內容。然後在闡說眾人無限潛能及如何向

社會展開的《法華經》中找到解答。

大聖人進而深深決意,要確立人真正的幸

福與尊嚴,以及實現社會的安穩。對於人們由

於對佛教的無知和對舊有思想的錯誤執著所產

生的強烈排斥,或來自掌權者的嚴苛彈壓,大

聖人毫不屈服,依照《法華經》的教導,拚命

貫徹鼓舞民眾、令民眾蘇生的實踐。

大聖人確立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唱

題行,並圖顯奉為信仰對象之御本尊。他鑽研

到《法華經》肝要之教法並加以確立,具體地

開示了萬人成佛的途徑。

《立正安國論》闡述:「失國滅家,又將

遁世何處?須知,汝欲求一身安堵,必先禱四

表之靜謐。」(御書30頁)呼籲欲要人人獲得幸福,

就不可欠缺世界和平與繁榮。

大聖人將「立正安國」作為一生實踐的根

幹,也就是以「立正安國」作為支撐社會的根

本原理,建立人性尊嚴的哲學,建設人人能安

穩度日的社會。

這相通於自釋尊以來,為克服侵蝕人類生

命及社會的破壞性利己主義所付出的努力;也

是基於「祈願實現充滿信賴、創造價值與和諧

的自他幸福」這佛法根本精神,來實踐新的人

本主義。

其實踐主軸就是充滿理性與人性的「對

話」。

於現代展開日蓮佛法的創價學會

豁出生命使日蓮大聖人的思想與行動於現

代蘇生的,就是創價的三任會長──牧口先

生、戶田先生與池田先生。

學會員依照他們的指導展開各項活動。

在個人日常活動上,則是一面挑戰自己人

生的各種課題,一面藉由唱題的實踐,深入審

視自己,開發自己內在的希望與挑戰的勇氣,

同時確立充滿人性的價值觀,力求建立起豐富

的人格。

此實踐稱為「人間革命」(人性的自我改

革)。

學會員通過日常對話或聚會等活動,學習

日蓮大聖人的《御書》及池田 SGI 會長的指

導等,彼此分享各自的體驗,互相鼓勵、互相

支持。更與朋友、熟人暢談自己的信仰體驗、

佛法思想,擴展人們對佛法生命法理與創價人

本主義運動的理解與認同,擴大同志的網絡。

佛法西還──世界廣宣流布

日蓮佛法的實踐始終都是以實現自他彼此

之幸福為目標。

每個人作為「好公民」,重視對各自所屬

共同體的貢獻。確實做好各自在家庭、社區、

職場所擔負的任務,並以成為不可或缺之人來

贏得眾人信賴為目標去努力。

創價學會則是積極致力於解決現今世界所

面臨的諸多全球性課題。

透過在世界各國舉辦訴求廢除核武器的展

覽及難民救援活動等,訴說和平的重要性、生

命的尊嚴與人權的尊重等。也透過環保展,啓

發對地球環境保護的意識。

創價學會重新探究從釋尊到日蓮大聖人的

人本主義哲學與實踐系譜,認識並尊重其為佛

教之精髓,同時在現代社會繼承其傳統與精

神,展開傳揚至未來的活動。

為了透過認同與觸發之對話,輩出能在各

自立場實現佛法人本主義的人才而努力不懈。

並把實現人類幸福與世界和平的這項運動

稱為「廣宣流布」。

從印度往東傳到日本的佛教,如今從日本

還歸於西方(佛法西還)。

以佛法為基礎的人本主義運動,已擴展至

全世界一百九十二個國家與地區。(節錄自創價學會教學部《世界廣布新時代教學基礎》研習系列。)

Page 27: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27 練習試題

SGI-USA將於明年一月舉行基礎教學考試第三部分。以下的練習題是為大家應考作準備。

正式的考試將會根據這 40 條練習題來擬定 20 條選擇題。練習題的答案可在此《學習指南》相

關頁數內找到。

2 0 1 8 年 1 月 基 礎 教 學 考 試 ( 第 三 部 分 )

練習試題

甲.佛法概念

人間革命(學習指南,7–8頁)

1. 「人間革命」有多種解釋。從成佛、大我小我相對、以及十界的角度來看,講義是如何解釋

人間革命?

____

____

____

____

2. 師弟之道並非模仿師匠言行舉止或尋求師匠嘉許,甚麼才是激發弟子的動力?

____

____

____

3. 在池田 SGI 會長的小說《人間革命》中,有一句廣為引用的說話是指出一個人的人間革命

對全人類所能帶來的影響,這句話是甚麼?

____

____

____

Page 28: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28練習試題

異體同心(9頁)

4. 日蓮大聖人在御書《異體同心事》中,述說本著異體同心的精神可以成就甚麼?

____

____

____

5. 「異體」指的是甚麼?

____

____

6. 「同心」是甚麼意思?

____

____

7. 池田會長以甚麼比喻來解釋師弟不二和異體同心的精神?還有他對這兩種修行日蓮佛法必需

的關係作甚麼解說?

____

____

____

變毒為藥(10-11 頁)

8. 法華經和爾前諸經就下列法理的解說有何不同?

A.二乘作佛

____

____

Page 29: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29 練習試題

B.即身成佛

____

____

C.煩惱即菩提

____

____

D.生死即湼槃

____

____

9. 甚麼是三道和三德?以這兩個概念和大聖人的教道,變毒為藥是甚麼意思?

____

____

____

____

10.把「變毒為藥」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是甚麼意思?

____

____

永遠的生命(12 頁)

11. 池田會長如何說明「唯一能悟達生命永恆的方法」?

____

____

____

Page 30: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30練習試題

12. 在《覆上野遺孀女居士書》中,大聖人怎麼敘述他已故的門徒?

____

____

____

13.大聖人在《生死一大事血脈抄》中說,唱誦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人臨終時會怎麼?

____

____

____

九識論(13-14 頁)

14. 在第七識會發生甚麼?

____

____

____

15.第八識又稱「阿賴耶識」。「阿賴耶」是「貯藏業力之處」的意思,阿賴耶識保存了一個人

經由身、口、意產生的所有潛在因果業障。有別於爾前佛教的觀點,大聖人教導我們如何做

宿命轉換?

____

____

____

16.在《覆上野遺孀女居士書》中,大聖人教示「心地持九識,修行於六識」,這是甚麼意思?

____

____

____

Page 31: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31 練習試題

佛教徒的慈悲(15-16 頁)

17. 「慈悲」這兩個字是甚麼意思?

____

____

____

18.創價學會第二任會長戶田城聖怎樣解說勇氣和慈悲?

____

____

____

19.對日蓮佛法信徒而言,甚麼是「覺醒和表達真正慈悲的最實際方法」?

____

____

____

20.人的本性傾向於偏袒個別人。但是在救助眾生並引導他們顯現本有的佛性,佛陀是怎麼看所

有的民眾?

____

____

____

Page 32: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32練習試題

乙.池田 SGI 會長講義 研習勝利經典――「御書」

《覆日女書 其一》(御本尊相貌抄)(17-19 頁)

21. 大聖人在《覆日女書其一》中敘述他是末法時代第一個圖顯御本尊的人,即使在他之前的

佛教大師也不曾圖顯。大聖人如何描述這「大曼陀羅」?

____

____

22.池田會長在《覆日女書其一》的講義中,解說御本尊是把《法華經》虛空會的三項法理「原

原本本地圖顯出來」。這三項法理是甚麼?

____

____

23.池田會長在講義中說:「所有十界眾生,『一人不漏地』都納入御本尊之中。…是所有十界

眾生都受到妙法的光明照耀而顯現出『本有之尊形』、是十界具足的御本尊。」(御書 1295 頁)

簡而言之,這是甚麼意思?

____

____

《致上野函》(四德四恩御書)(20-22 頁)

24. 此御書中所說四恩是甚麼?

____

____

25.池田會長怎麼解說「要報答國主的恩」在現今社會的意義?

____

____

Page 33: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33 練習試題

26. 佛法中的「三寶」是甚麼?

____

____

27.根據大聖人的解說,法華經才是真正能夠報答四恩的經典,大聖人是以那一標準來研判得出

這結論?

____

____

《華果成就書》(23-24 頁)

28. 大聖人在說出:「有好弟子者,師徒俱得佛果」(御書 934 頁)之時,他是怎樣形容與師匠道善

法師的關係?

____

____

____

29.師弟之道是日蓮佛法的核心基礎。池田會長在他的講義中如何以「小我」、「大我」的觀點

來說明師弟之道?

____

____

____

30.從與佛同樣的生命境界和成佛大願來說,池田會長如何描述廣宣流布?

____

____

____

Page 34: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34練習試題

丙.佛教歷史

佛教的人本主義系譜(25-26 頁)

31. 現今創價學會所信奉的人本主義佛教,是各宗師論師多年來一脈相承發展下來的甚麼系譜?

____

____

____

32.是甚麼促使釋尊放棄王子的生活並展開宗教探索之旅?他對優渥環境的生活悟出了甚麼?到

底他要追尋甚麼?

____

____

____

33.釋尊在悟覺貫穿每個人生命與宇宙的永恆普遍之「法」後,教導甚麼方是作為人最尊貴、最

卓越的生存方式?

____

____

____

34.大乘佛教各經典中那一部方是精髓?

____

____

35.大聖人確立了甚麼來開示萬人成佛的途徑?

____

____

Page 35: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35 練習試題

36. 作為法華經行者,日蓮大聖人即使生命受到威脅,繼續貫徹《法華經》的教導。他一生致力

實踐甚麼?

____

____

____

37.大聖人在《立正安國論》斷言,欲要人人獲得幸福,就不可欠缺世界和平與繁榮。那文句闡

述了這意思?

____

____

____

38.豁出生命使_於現代蘇生的,就是創價學會的三任會長。請列出三任會

長的名字。

____

____

39.創價學會重新探究從釋尊到日蓮大聖人之佛教精髓。這傳統是甚麼而創價學會怎樣在現代繼

承這傳統?

____

____

____

40.請解釋佛法西還是怎樣一回事。

____

____

____

Page 36: 佛法基礎教學考試 - USA · 最深切人性的弱點,並以表現真正潛能與人道 精神的因去取代。透過唱唸「南華妙法蓮華 翻譯:Jean Tao 人間革命

2018年1月佛法基礎教學考試學習指南

36

大聖人曾說:「行學發自信心。若有力,雖一文一句,可為他人道之。」

(《諸法實相抄》御書 1431 頁)由此可見,「信」會顯現在行學這具體實踐之中。

文中的「若有力」,不是說有沒有力量,而是「要盡一切有限力量」

的意思,即是要竭盡全力。

即使教學不拿手也不用怕,只要訴說自己拜讀《御書》後的感動,或

者把實踐佛法後所感受到的說出來就可以。例如只說一句「信心真好」、

「一定能遂願的信心」等也可以,盡自己力去訴說就行。

戶田先生曾說:

學會的教學要以身、口、意三業來拜讀。誠如《御書》有「聲為佛

事」,自己從佛法學到的儘管說出來,最後就能加深理解,變成自己

的實力。

也說過:「只是出席過御書講義,或讀過《御書》明白了意思,那只

能算是『理』。如何遵照《御書》所說的致力信行,才是重要。」「與其

明白內容,不如變革自身。」

學會的傳統是「師弟直結的教學」,那就是效法大聖人的言行舉止取

出獅子王之心來超越難的「勝利的教學」、「為了加深信心的教學」。

是把學習後所體會的歡喜與感動與更多人分享的「折伏的教學」、「為

了廣布的教學」。

更是為了體會大聖人的精神,確信自身就是妙法當體這種「為了變革

生命的教學」、「人間革命的教學」。

「行學」衍生於「信」,而透過實踐「行學」二道,就能加深「信」。

這就是「人間革命」即「廣宣流布」的相互關係。(2017年7月21日《世界聖報》2-3頁)

再談佛法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