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21
2 目錄 1.1 前言 ................................................. 3 1.2 定義 ................................................. 4 2.市場區隔 .............................................. 5 3.產業結構 .............................................. 7 3.1 產業結構分析 ..................................... 7 3.2 價值鏈 ........................................... 9 3.3 魚骨圖 .......................................... 11 3.4 產品應用層面 .................................... 11 4 背光模組產業特性 ...................................... 12 4.1 產業技術特性..................................... 12 4.2 整合發展特性 .................................... 13 4.3 背光模組技術進入障礙 ............................. 14 4.4 關鍵成功因素:................................... 17 5.產業結構與競爭情勢.................................... 17 5.1 五力分析 ........................................ 17 5.2 SWOT 分析........................................ 20 6.結論 ................................................. 21 7.參考文獻 ............................................. 21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Feb-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2

    目錄

    1.1 前言.................................................3

    1.2 定義.................................................4

    2.市場區隔 ..............................................5

    3.產業結構 ..............................................7

    3.1 產業結構分析 .....................................7

    3.2 價值鏈 ...........................................9

    3.3 魚骨圖 ..........................................11

    3.4 產品應用層面 ....................................11

    4 背光模組產業特性 ......................................12

    4.1 產業技術特性.....................................12

    4.2 整合發展特性 ....................................13

    4.3 背光模組技術進入障礙.............................14

    4.4 關鍵成功因素:...................................17

    5.產業結構與競爭情勢....................................17

    5.1 五力分析 ........................................17

    5.2 SWOT 分析........................................20

    6.結論 .................................................21

    7.參考文獻 .............................................21

  • 3

    1產業定義

    1.1前言

    背光模組(Back light module)為液晶顯示器面板(LCD panel)的關鍵零組件

    之一,由於液晶本身不發光,背光模組之功能即在於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佈均勻

    的光源, 使其能正常顯示影像。

    LCD面板現已廣泛應用於監視器、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及投影機等具成長

    潛力之電子產品,因此帶動背光模組及其相關零組件的需求持續成長,在面板低

    價化的刺激下,又以筆記型電腦及LCD監視器等大尺寸用面板需求最大,為背光

    模組需求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

    全球大型LCD背光模組產值將較2002年成長23%,達26.19億美元,且逐年增

    加,到2006年產值將達到37.26億美元。在國內LCD面板廠商積極擴產下,國內市

    場持續擴大,由於國內廠商生產的背光模組已與國際大廠的製造水準相當,加上

    在量產規模及就地供應上之優勢,國內背光模組自給率將可再往上提升。

    LCD面板主要係由彩色濾光片、背光模組、驅動I C、補償膜及偏光板、玻璃

    基板、I T O膜、配向膜、控制電路等零組件所組成,由於液晶面板本身不具發

    光特性,必須藉助背光模組來達到顯示的功能,LCD面板製造商在產生玻璃面板

    之後,須先結合彩色濾光片,兩者封合後灌入液晶,再與背光模組、驅動I C、

    控制電路板等組件,組合成LCD模組出售給下游的筆記型電腦或LCD監視器製造

    商。

    由於背光模組為僅次於彩色濾光片之LCD面板第二大關鍵零組件, 為因應國

    內面板廠商對關鍵零組件的大量需求及尋求降低成本要求下,有瑞儀、中強、輔

    祥、科穚等廠商紛紛投入, 致在LCD上、下游產業之中, 背光模組現已成為本

    土化速度最快的一項零組件。

  • 4

    1.2定義

    由於LCD 為非發光性的顯示裝置,必須藉住外部光源達到顯示效果。光源可

    分為前光源和背光源,而一般的LCD 幾乎採用背光模組。背光模組是由光源

    (Light source)、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擴散膜(Diffuser)、稜

    鏡片(Prism sheet)、反射板(reflector)等。

    根據光源在模組內的擺設位置可分為直下式(direct type)模組及邊光式

    (side-edge)模組,圖一、二所示,直下式背光模組之光源(冷陰極燈管:CCFL)

    置於液晶面板下方,光線直接進入或間接反射到上方光學膜上,提升較高的亮

    度,此模組適用於大型面板,如LCDTV、LCD monitor 等;邊光式之光源(CCFL、

    LED)放置在背光模組側邊,光從側面進入導光板後,經由反射板的反射將光線

    打入光學膜上,適用於小型、輕薄的面板,如筆記型電腦、手機、數位個人助理、

    車載面板等。

    光源主要以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及發光二

    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為主,均具備高亮度及壽命長等特色。

    導光板的作用在於引導光的散射方向,用來提高面板的輝度,並確保面板亮

    度的均勻性。導光板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將PMMA壓製成表面光滑的板塊,然後

    用具有高反射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導光板的底面用網版印刷的方式印上擴散點,

    冷陰極螢光燈位於導光板側邊的厚端,冷陰極管所發出的光利用反射往薄的一端

    傳導,當光碰到擴散點時,反射光會往各個角度擴散,然後破壞全反射條件由導

    光板正面射出,利用各種疏密、大小不一的擴散點,可使導光板均勻發光。

    反射板的用途在於將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導光板中,用來提昇光的使用效

    率。擴散板及的主要用途,在於提昇正面的亮度,擴散板的作用在於讓光的分布

    更加均勻使從正面看不到反射點的影子。然由於光自擴散板射出後,然而光的指

    向性非常差,必須藉由稜鏡片來修正光的方向,達到聚光的效果及提高正面的亮

    度。

  • 5

    2.市場區隔

    液晶顯示器(LCD)本身不具發光特性,必須依賴背光源來達到顯示的功能。

    背光源的亮度、效率、壽命長短、演色性高低,直接影響到 LCD 特性表現。

    目前幾乎所有的 LCD 都採用 CCFL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為背

    光源。但 CCFL 存有演色性偏低及含汞問題,因此相關廠商積極地尋求 CCFL 的

    替代解決方案, 例如 FFL(Flat Fluorescent Lamp) 、EL(Electro Luminescent

    Lamp) 、LED(light Emitting Diode)、EEFL(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等等。

    美商 Lumileds 於 2003 年 SID 展中推出使用 LED 作為背光源的液晶電視

    (LCD TV)展示品,開啟 LED 於 LCD-TV 背光源應用可能性。其後包括 Philips、

    SONY、三菱等廠商都在展覽場上展示出相關產品,但在驅動、背光機構、散熱、

    高耗電等技術瓶頸考量下,使得 LED 背光技術可行性一直受到質疑。2004 年

    底,SONY 銷售使用 LED 作為背光源的 LCD TV「Qualia」,LED 於大尺寸面板背

    光源的應用達到商品化,也加速台、韓業者對於 LED 背光之 LCD TV 的研發腳步。

    讓 LED 在 CCFL 替代技術競爭中,取得明顯領先地位。

    因此在市場區隔中大致可分為舊型態之 CCFL 及在未來將大量運用的

    LED 光源作為一個簡單分隔。

    CCFL 與 LED 基本發光原理

    CCFL

  • 6

    冷陰極螢光燈管內含適量的水銀及惰性氣體封入管內,燈管內壁塗螢光粉,

    燈管兩端分別有電極。其發光原理為,當高壓電由電極端輸入後,管內少數電子分

    子高速撞擊電極,此時產生二次電子發射,開始放電時,電子與水銀原子發生碰撞,

    水銀原子受激發輻射出 253.7nm 之紫外光,紫外光激發塗於管壁上之螢光粉而產

    生相對色溫之可見光.(可見光之顏色則依據所選用之螢光粉材質而定)。

    LED

    以白光LED 來看,因為單一LED 晶片的發光頻譜很窄,因此本身無法發出白

    光,需要藉由一些技巧,來達到白光的目的,目前在技術方面有分三種:第一種

    是使用紅光、綠光及藍光LED 來混合成白光,此方法稱為Multi-Chip LED

    Approach。第二種則是以單顆LED 晶片搭配螢光粉將其激發後混合成白光,此一

    方法還細分為兩類,其一為利用藍光以及由螢光粉激發出來的黃光來達成混成白

    光目的,其二為利用UV 的LED 去激發RGB 螢光粉使其混合成白光,下圖為一般

    LED 製作方法示意圖,第三種較為特殊,為日商Sumitomo所研發之ZnSe基板搭配

    藍光LED,無須使用螢光粉便可以直接發出白光,白光LED 分別為藍光激發螢光

    粉,以及利用ZnSe 的兩種方法來達到白光目的示意圖。

  • 7

    3.產業結構

    3.1 產業結構分析

    全球 TFT 面板出貨量預估(背光模組需求量預估)

    由於1個面板就必須搭配1組背光模組,所以背光模組的需求量可由TFT LCD

    面板產量推估,以上圖的市場需求來看,未來幾年背光模組的需求仍然有高度成

    長,依據PIDA預估全球TFT-LCD2004年出貨量約為1.3億片,2005年受惠於NB出貨

  • 8

    量攀高及CRT換TFT-LCD的風潮,年出貨量約為1.86億片,年出貨成長率估計約為

    43.08%,而2006年則由於大尺寸的面板出貨比重攀升,預估全年出貨量可達為

    2.40億片。

    目前國內的背光模組廠商眾多,較具規模的有瑞儀、中強光電、科橋、輔祥、

    和立、福華、大億、奈普等,國內自給率將近100%。由於背光模組產業是屬於組

    裝性質,技術性較低,進入障礙也較低,預期當面板產能大量開出,造成價格下

    滑的壓力時,背光模組的價格支撐力較弱,目前大部分廠商的毛利率僅約1成左

    右,未來除了掌握上游原料以及導光板的技術外,產能達規模經濟之廠商將較具

    成本優勢,大者恆大的趨勢明顯。

    就下表國內主要背光模組廠商比較,瑞儀為國內最大的專業背光模組廠,

    2003年國內產值市佔率約29%,且其產品大尺寸以NB為主、導光板技術領先,下

    游客戶廣泛,故其毛利率及營利率明顯優於同業。不過,由於TV用面板出貨比重

    較低,2006年成長力道不若其他同業,在此不做推薦。

    同業比較

    瑞儀光電(6176)中強光電

    (5371)輔祥實業(6120)

    科橋電子

    (6156)

    資本額 29.76億 52.02億 20.24億 14.44億

    營業比重

    (2005年)

    背 光 模 組 及 導 光 板

    100%

    LCD 背 光 板

    26%,

    LCD 投 影 機

    39%,

    LCD 監 視 器

    31%。

    背光模組79%,電

    子 飛 鏢 靶

    0.33%,電動跑步

    機20.5%。

    背 光 模 組

    92%,印刷電路

    板8%。

    背光板產品

    範圍

    大尺寸 :NB、LCD顯示

    器、液晶電視。

    中小尺寸:彩色手機通訊

    影音攜帶產品。

    大尺寸:NB、

    LCD顯示器。

    大尺寸:NB、LCD

    顯示器。

    大尺寸 :NB 、

    LCD顯示器。

  • 9

    背光板單月

    產能

    大尺寸200萬片

    中小尺寸400萬片

    TV用10萬片

    大尺寸645萬

    片大尺寸250萬片

    大尺寸 220 萬

    導光板技術

    水準

    逾8成射出成型

    少數採印刷式。

    主要印刷式

    產品,4成採

    射出成型。

    主 要 印 刷 式 產

    品,少數採射出成

    型。

    主要印刷式,少

    數採射出成型。

    2005/3Q毛

    利率10.51% 10.02% 9.44% 6.30%

    2005/3Q營

    利率7.55% 4.53% 5.16% 0.86%

    主要客戶

    奇美、華映、友達、彩

    晶 、 廣 輝 、 松 下 、

    Toshiba、泰山/三星、

    元佑/樂金、Philips等

    友達、奇美、

    彩晶廣輝、華映、友達 華映、廣輝

    資料來源:瑞儀、TEJ、復華證券整理。

    3.2 價值鏈

    背光模組產業上中下游關聯性

  • 10

    主要原料供應狀況

    原料名稱 供應商名稱

    CCFL Harison、松下、瀚宇彩晶

    膜片 台灣明尼蘇達、台灣拓亞、Tsujiden、丸紅、華宏、惠和

    壓克力板 三菱、住友、華立

    塑膠粒 吉友化成、泉瑞

    LED 台灣日亞

    背光模組之材料成本佔總生產成本比重達近8成,主要原材料包括光學膜(稜

    鏡片) 佔材料成本40%、導光板15%、燈管(CCFL) 5~10%、擴散板及反射板3~5%

    等;光學膜目前以3M專利"BEF"最受歡迎,僅有3M一家供應,故價格居高不下;

    導光板為光源的傳播媒介,可控制光的方向、提高輝度以及使面板輝度均一化,

    製作上乃在壓克力板上施予網點(Pattern),可採印刷式或非印刷式(射出一體成

    形)之壓克力板,是背光模組廠商較能自製掌握的部分,其中採射出式生產可較

    印刷式生產節省一道印刷的製程,故成本較低,然在17吋以上產品技術障礙較

    高;燈管目前以CCFL為主,中小尺寸背光源已逐漸由LED取代,2004年全球CCFL

    主要供應商分別為Harison(東芝)24%、Sanken 15%、West(松下)17%、Stanly 9%、

    NEC12%、威力盟10%、Kumho Electric7%、Woori4%及Hitachi2%等;擴散板則是

    將來自導光光圈之光源加以擴散,並使分佈更加均勻,採用PET或PC樹脂(南亞可

    生產但品質尚不符使用);反射罩及反射板乃防止冷陰極燈光源外漏之遮蔽材,

    提高光的使用效率,採用PC樹脂、鋁板、發泡PET膜。

    下游客戶概況

    由於背光模組須與面板廠在開發新款面板時即design-in,故列入供應商後

    短期並不易轉單(惟面板廠在開發新款面板時多同時找2~3家背光模組供應商);

    此外,由於不同面板廠商及機種間設計不同,故在模具(一套須耗費數百萬元)

    開發上也不盡相同,因此,在產品多樣化及經濟規模的考量下,面板廠商目前多

    數向外採購背光模組,不過,多數面板廠均會保有自有產線,用以箝制背光模組

  • 11

    廠,由於面板廠的in-house產能擁有成本及效率優勢,背光模組廠將在議價上持

    續受制。

    3.3 魚骨圖

    LCD 及背光模組結構圖

    3.4 產品應用層面

    背光模組應用三種形式的產品

    (一)小型 LCD 螢幕

    如常見的行動電話、數位相機、數位隨身聽、家庭音響指示器等。需求方面

    是以輕薄短小為主,目前更以精細做考量,由於隨身資訊的增加,因此在小型面

    版上不僅要能夠觀看,而且還力求清晰可辨。

    (二)中型 LCD 螢幕

    大多運用在個人電腦、機器顯示器,ATM 提款機等。使用上可以清晰的瀏覽

    頁面資訊為主,且可視範圍必須在工作上減少換頁的次序,也就是說,在同一個

    畫面下可以看到至少二個以上的對話視窗。

    (三)大型 LCD 螢幕

  • 12

    在一般新聞雜誌上通稱的大尺寸面版,常用於電視及廣告看板,力求越大越

    好,且可遠距離觀看。

    4 背光模組產業特性

    4.1產業技術特性

    一體化

    LCD 的大幅降價對背光模組的價格亦造成相當大的衝擊,製造商莫不想盡辦

    法降低背光模組的成本。對背光模組製造商而言,降低成本的方法不外乎是將模

    組構造簡化,採所謂一體化導光板的設計,將擴散點、稜鏡片等的功能整合到導

    光板之中,提高正面亮度。這些導光板設計,不但能減少需要外購的昂貴零件(如

    稜鏡片),而且可縮短組裝時間,同時達到高亮度化及降低成本的目的。另一種

    一體化的導光板設計是在導光板射出成型時,在丙烯材料中加入少量不同折射率

    的顆粒狀材質,此種導光板是靠光與顆粒間的散射作用,讓光自導光板表面射

    出;利用由疏到密的散射點設計,可讓導光板表面均勻發光,稜鏡片則是用來補

    正螢光管照光的非對稱性。

    偏光轉換技術

    冷陰極管所產生的非偏極化光在通過第一片偏光板時,有一半以上的光會被

    吸收掉,使得光的使用效率非常差。偏光轉換技術的發展便是為了解決這個問

    題,以提高背光的使用率,降低LCD 的耗電量。

    偏光轉換背光技術是利用反射偏光板將可通過與不可通過LCD 偏光板的光

    分離,然後利用反射板將反射回來的光轉換成可用的偏光,達到亮度提高的目

    的。利用偏光轉換的技術來提高LCD 的亮度,跟使用稜鏡片的方法比起來,除了

    正面亮度得到提升之外,大視角方向的亮度亦得到提升,此為偏光轉換技術的另

    一優點。

  • 13

    背光模組是液晶顯示器中不可或缺的組件之一,而組成模組之光學組件更是

    左右整體光源使用效率高低之重要因素,所以如何獲得最佳化結構設計,是所有

    相關人員努力的方向。背光模組中材料成本佔了90%以上,而幾項關鍵組件之技

    術更是由少數廠商所壟斷,所以如何擺脫專利等因素的牽絆,亦是國內背光模組

    廠商急需解決得問題。

    4.2 整合發展特性

    以下針對未來 LED 背光模組發展說明。

    將 LED 垂直整合進供應鏈中

    LED 晶粒佔LED 成本比重達50%以上。LED 又佔LED 背光模組成本比重達45

    %左右。且LED 晶粒特性直接影響到LED 光學特性及熱性能,並間接影響到LED

    背光模組特性表現。因此,將LED 晶粒價值活動予以整合,具有確保晶粒供給、

    降低採購成本、增強背光模組差異化能力等整合效益。

    LED 背光模組對於LED 晶粒色度及亮度均勻性及一致性要求相當高,再加上

    目前LED 晶粒製程符合規格良率普遍偏低,背光模組廠等價值鏈中其他價值活

    動,若要將LED 晶粒整合至本身價值活動中,必須考量內部採購量與規模經濟間

    的平衡,以及非規格品銷售問題。雖然投資設立LED 晶粒廠資金需求不高,但上

    述良率與銷售通路問題,使得整合障礙相當高。

    因此,價值鏈上其他價值活動,不易向前整合投入LED 晶粒生產。比較可能

    是,投資入股(但不擁有)現有LED 晶粒廠,以確保LED 供應。至於LED 晶粒廠商

    向後整合,受到預期客戶報復強度高制約,投入LED 封裝生產可能性低。LCM 資

    金需求龐大,LED 晶粒廠投入生產可能性也不高。比較有可能,是以LED 晶粒關

    鍵零組件角色,跨入背光模組生產。但為了規避早期市場風險,比較有可能跨入

    時間點在2008 年以後。

  • 14

    LED 及 LED 背光模組-價值活動

    相對於CCFL 光源,LED 為非標準化產品,產品特性有極大差異,背光模組

    廠商若能將LED 予以內製化,有利於產品開發。再加上LED 佔LED 背光模組成本

    比重達三分之一左右。若能將LED 與LED 背光模組製造兩個價值活動予以整合,

    將創出降低成本、確保供需、抵銷供應商議價能力與投入成本扭曲等經濟效益。

    及增強產品差異化能力、降低技術外溢效果等技術優勢,垂直整合效益高。過去

    背光模組廠商之所以未向上垂直整合CCFL 價值活動,主要原因在於CCFL 製造具

    有高資金需求,及採購量不易達到生產規模經濟障礙。

    但對LED 製造而言,其設備資金需求低,僅需數千萬元,便足以設立一條生

    產線,不會有規模經濟問題,垂直整合進入障礙低。在高整合效益,低整合障礙

    吸引下,目前已有部分廠商進行垂直整合佈局,如中強光電向前整合,設立LED 封

    裝產線等。預期隨著LED 背光模組市場逐漸成形,未來兩個價值活動間的整合將

    更密切。至於是LED 廠商向後整合,還是背光模組廠向前整合,端視誰對技術與

    應用市場需求掌握程度較高而定。

    4.3背光模組技術進入障礙

    如何因應面板變大時,背光源使用效率:

    目前已經進入大尺寸面版的時代,由於 LCD 為非發光性的顯示裝置,必須

    藉住外部光源達到顯示效果,因此在背光的控制上有著更深層的技術要去克服,

    因為面版尺寸變大而導致光源要以持續均勻的難度會增高。

    降低溫度上升問題:

    當LCD尺寸變大時所需的光源就必須隨之增加,因此背光模組熱度也就跟著

    上升,而目前背光源有趨向以LED為主的技術,但LED 對於操作環境中的”熱”

    相當的敏感,且LED 在發光過程中,自體的溫度達100℃,若散熱問題為妥善處

  • 15

    理,會造成LED 波長的飄移及LED 壽命的大幅縮短。

    由於, LED的熱效應會影響輝度與色度,再加上電路基板和其他相關組件佔

    去了模組的絕大空間,所以,散熱問題與佈局的設計也就成了相當重要的一個課

    題。 雖然利用風扇可以達到均勻的散熱效果,但是,因為隨著面板尺寸的擴大,

    所使用的風扇數量也將隨之增加,如此一來,數量龐大風扇所產生的噪音,將又

    會引發出現另外一個噪音。

    高導熱材料設計、高效能折射稜鏡:

    僅靠改變模組機構的設計期望能一舉解決熱效應的問題,仍舊是不夠的,還

    需要 LED 業者加入一起努力,包括晶粒與 PCB 材料都必須進行改善,達到低溫且

    高亮度的 LED。

    當然,目前已有一些解決方案來達到散熱的效果,例如,SONY 是並用風扇、

    導熱管與散熱片(heat sink),把導熱管做橫向排列,並且將大型散熱片放在

    模組背面兩側, 利用這樣的設計,可以將導熱管傳送出來的熱,分散到兩側裝

    有風扇的散熱片進行散熱。

    但是,另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是 LCD TV 的尺寸不斷擴大,目前主流尺寸

    約在 32 吋左右,預計到年底,主流尺寸將增加到 37~40 吋,或者 2007 年開始挑

    戰更高的 47 吋甚至 50 多吋,那麼,要解決數量如此龐大的 LED 所散發出來的熱,

    是否能有效率且不影響 TV 外觀的散熱系統,就將成為設計者令一個頭痛的問題。

    稜鏡片主要是將光源散射的光線向正面集中,並將視角外未被利用的光,利

    用折射原理,再循環利用,背光模組通常使用 X軸與 Y軸兩片稜鏡片。依據 IEK

    的資料,2005 年稜鏡片的產值為 30.6 億美元,相較 2005 年背光模組產值 87.2

    億美元,比重達到 35.9%,因此吸引各背光模組廠及面板廠跨入,但由於製作不

    易,再加上專利權的限制,使得宣誓介入者眾,但實際量產者少。

  • 16

    LED、冷陰極燈管(CCFL)光源使用:

    通常CCFL 有較佳的輝度分佈性質,雖然CCFL的發光效率佳,但由於CCFL所

    佔的空間較大,重量較重,相對其耗電功率也較高, 且需要有變流器(Inverter)

    的裝置,在影響兩者在產品應用的因素上包含了產品輕薄化的需求,而LED 光源

    較能滿足此一要求,除此之外, CCFL 的發光過程中需利用汞蒸氣作為放電介

    質,汞蒸氣有溫度依存性,不利於低溫下啟動。

    在環保議題下,汞對人體產生危害,不利於CCFL於家庭之中,以後此類的產

    品勢必會是一個問題。但由於目前大尺寸面版多以CCFL居多,因此也間接造成新

    近入者技術上難以克服的一大因素。

    導光板技術:

    由於 LED 是點發光源,所以,在導光板上也是必須再做設計,傳統的 CCFL

    為線光源,在三維的觀念中,由線演變成面,會比由點形成線,在匯聚成面來的

    容易,所以在克服 LED 散熱的問題之後,如何能讓 LED 的點發光源形成均勻的面

    化光,在導光板上又是另一項的課題。否則,雖然獲得了高色域的 LCD 面板,卻

    出現光源不均勻的現象。

    在 LED 導光設計中,如何將 LED 點光源的面化放大成像,並透過 LED 排列設

    計與擴散微結構而達到亮度高、均勻性高的 LED 光源,需要進行光學微透鏡設計

    與製程、平面 LED 封裝技術、混光均勻化技術等等的技術形成一個高效率的發光

    面積。

    另外關於 LED 導光板的厚度觀念,LED 是一個點光源的現象,必須在導光板

    內重複的反射,並且行進方向與入射的光線相反,在 LED 光源反射的時候,會有

    一些光線會從凸狀網點擴散,再從表面射出成為 LCD 的光源,所以,必須將導光

    板做的愈薄,才能得到更強的光線獲得更高輝度,所以目前,LED 的導光板約在

  • 17

    0.8mm 左右,期望能設計出更薄、反射效率更加的導光板,以今天的加工技術而

    言,仍是廠商一個有待克服的障礙。

    4.4 關鍵成功因素:

    具體而言背光模組之關鍵成功因素有高階執行者的支持、成熟之技術、關鍵

    材料來源掌握程度、低成本之產品與有效之上中下游聯盟,以構成一連續性之作

    業程序與流程,並能夠研發更佳之技術與產品,為企業之永續發展與生存佈局。

    在重要決策的實行與貫通必須經由高階執行者的支持,才能使的每一次的計

    畫與方案能夠真正落實到產品上。

    由於被光模組在研發與生產時都需要技術純熟的研發團隊與先進的機械設

    備,有助於企業創新研發的墊腳石。

    原料的取得是背光模組的一大重要因素,因為在生產模組的零組件時,需要

    利用到一些關鍵原料,但是這些原料取得不易,因此要有良好的原料供應商才能

    讓生產得以順利。

    低成本是為每一個製造業共同的關鍵成功要素,成本低獲利就可提高。良好

    的上下游關係是企業永續發展的一大優勢,從原物料的供給一直到下游的顧客,

    能有效率的形成一個供應鏈網路使得風險、時間與成本上能有效的降低。

    5.產業結構與競爭情勢

    5.1 五力分析

    應用 Porter(1980)的五力分析架構來整理及分析我國背光模組產業結構,

    以便進一步了解我國背光模組整體產業之競爭優勢。

  • 18

  • 19

    (一) 潛在競爭者的威脅

    韓國正全力發展 TFT-LCD,上下游相關零組件也越來越完整,冷陰極管廠錦

    湖電機、Clean Creative 及 Wooree Lighting 等公司也不斷的增資、擴廠,加

    上新進入廠商不斷地增加,因此未來影響市場的能力將會越來越大。

    在大陸方面,由於許多 TFT-LCD 知名大廠前往投資,形成產業聚落的現象,

    因此各個上游關鍵零組件廠,包括 LED 廠也相繼加入此市場,使得運送時間減

    少、成本減少,更增加了廠商的市場占有率。

    (二)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日本在背光材料上,都有生產,且品質維持水準相當的高。國內在這一方面欠

    缺經驗、技術,所以我國並沒有廠商投入這塊市場。材料品質的好壞會影響到背光

    模組的品質。

    (三) 客戶的議價能力

    由於面版價格大幅下滑因而導致面板場對於成本上必須有所改變,因此對於上

    游的背光源會有議價空間上的調整

    (四) 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

    被視為下一代平面顯示技術的 OLED 因不需要背光源,未來將可能取代部分

    CRT 甚至 TFT-LCD 的市場,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亦形成另一股平面顯示器的投

    資熱潮,由於 OLED 可用來製作各種解析度及各種尺寸的全彩顯示器,並且擁有

    自發光、高畫質、高對比、重量輕、厚度薄、低耗電及快速回應等特性等優點,

    適合的目標產品為手持裝顯示器應用產品、手機面板、遊戲機、家電顯示器應用

    產品,面對 OLED 技術日漸成熟所帶來的衝擊日益漸增。

  • 20

    (五) 既有廠商的競爭程度

    LED 與導光板為背光板的主要零組件,其中韓國目前全力發展 TFT LCD 下,

    投入 LED 產業的廠商很多,未來將對背光模組產業影響非常的大,日本廠商方

    面,是技術上的擁有國家,且不斷在技術上研發,並且有擴大產能的趨勢。

    5.2 SWOT分析

    本次SWOT分析針對台灣背光模組產業與其他亞洲各國供應商之比較

    優勢(S) 劣勢(W)

    產品品質佳、深獲大廠肯定。

    營運競爭能力強。

    藉由豐富的技術經驗以降低產品成本。

    客戶來源分散且多為國內、外知名廠商,相

    對營運風險較低。

    國內勞工意識高漲,勞動力不足相對增加生

    產成本。

    零件自給率不足。

    產品市場價格有下降之趨勢。

    機會(O) 威脅(T)

    LCD相關產業(LCD TV)持續成長。

    WINDOWS VISTA新作業系統帶動換機潮

    NCC決議降價3G手機通信費率,帶動手機換機

    熱潮,小型LCD螢幕出貨單增加,連帶背光模

    組出貨量增加

    歐洲全面禁用CRT監視器。

    市場競爭激烈,加上日本廠商削價競爭,進

    而影響該市場佔有率。

    產品市場價格有下降之趨勢。

    面對韓國、大陸未來的威脅。

  • 21

    6.結論

    由於背光模組屬於組裝產業,產業競爭較為激烈,尤其背光模組生產耗工耗

    時,亟需廉價人力成本,此外,由於未來 LCD 產品組合朝向大尺寸發展,背光模

    組的面積與重量都會增加,運輸成本也會隨之上升,在成本及就近客戶等因素考

    量下,台灣主要背光模組廠紛紛將產能移往大陸廠,根據台灣工研院 IEK-IT

    IS 的研究顯示,目前台灣背光模組廠在大陸廠的產能比重已達到 55%,超越台

    灣廠產能,未來在大陸設廠或擴廠的比例亦將持續提升。

    整體來看,台灣主要背光模組廠在大陸的佈局型態,初期主要以成本及就近

    客戶等因素考慮,但因本產業在進入時的資金及技術沒有其他產業來的困難,因

    此對於大陸同業的新競爭著的進入將無法有立即方法可以有效阻止新競爭者的

    瓜分,不過在產能及成本優勢領先的情況下,如逐漸獲得南韓面板廠及大陸面板

    廠的訂單,預期在新增產能效益逐漸顯現以及客戶規模不斷擴大下,台灣背光模

    組廠競爭優勢可望更進一步提升。

    7.參考文獻

    [1] 林育正 工研院 背光模組技術與產業現況

    [2] 林志明 LED 在背光模組的應用

    [3] 『平顯時代網』台灣背光模組業者的大陸佈局

    [4] 蔡福來 LCD 背光模組技術與產業現況

    [5] 吳宛芳 背光模組產業漸趨競爭

    [6] 田世璋 冷陰極管的競爭優勢

  • 22

    背光模組

    產業技術分析

    老師:蔡 璞

    學生:高 同 學

    班級:碩工一甲

    學號:1956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