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 national chiao tung...

181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Jan-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張維安、張翰璧編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張維安、張翰璧編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 目 錄

    4 I 張維安序

    6 II 黃成鋒序

    12 一、 張容嘉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導讀

    16 二、曾政忠 全球基督教客家網絡的建造

    24 三、余慶榮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46 四、劉正惠 客家優先的台灣崇真會

    58 五、陳義聖 (Ethan Christofferson) 邁向較深入地 了解台灣客家人對基督教的複雜回應 (英文)

    104 六、曾昌發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客家宣教的省思及展望

    120 七、曾昌發 經典翻譯與客語聖經:從巴別塔的故事看譯經的文化意義

    140 八、陳建中 客家聖樂與客家音樂

    148 九、溫永生 基督教孝道神學的反省與喪禮祭祖儀式的創新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4

    張維安序:客家教會保存客家文化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這本論文集是由台灣客家研究學會、台灣新客

    家文化協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共同主

    辦的研討會論文集。該次會議在座落於新竹客家民俗公園內的國立交通大

    學客家文化學院舉辦。論文邀請、會議程序、經費協助,得到各方面的協

    助與支持,在這裡特別加以致謝,台灣客家研究學會的理事長、國立中央

    大學客家學院院長羅肇錦博士,台灣新客家文化協會理事長黃成鋒,國立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張容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范美華

    小姐、潘映瑄小姐。

    由於經費的關係,我們無法印刷出版紙本的書,電子書的出版、推廣

    則是一項嘗試,通過電子書,跨越地理疆界的流傳會更容易,本書的出版

    非為營利,而是鼓勵有興趣的朋友多加分享,用電子書的方式會容易一些。

    不過電子書的出版仍有許多正常的編輯業務,這方面感謝國立交通大學客

    家文化學院的陳璐誼小姐的義務幫忙。

    「基督教會」與「客家文化」的相遇,在客家研究的領域看似一個新

    的議題,推動客家文化復興、客家語言保存的客家運動者,學院的學者在

    這方面的著墨還不是很多,我們對客家教會與客家文化的關係需要有更多

    的認識。從歷史上來看,客家族群從「自在的客家」到具有客家意識的「自

    為的客家」發展過程中,在客家地區的巴色教會似乎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

    色,在粵東的客家非漢事件之後,主導客家源流探討的羅香林教授,本身

    即是巴色教會的長老,東江流域巴色教會與客家的研究已經有許多研究在

    展開。巴色教會與客家的關係,也延伸到馬來西亞沙巴、砂拉越等地,對

    於客家海外移民的影響,教會對於客家語言的使用等對客家文化的意義,

    目前也有學者在分析。

    此時,我們舉辦基督教與客家文化的研討會並將成果彙集成書並不特

    別,在這個脈絡裡,我們帶有相同的期待,希望多了解客家教會、客家聖經、

  • 5

    客語宣教等等對客家文化的保存,對客家語言活用所具有的意義。這個理

    想,因為台灣新客家文化協會理事長黃成鋒先生的投入,終有具體的成果,

    特此感謝。

    張維安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2013 年 9 月 15 日

    張維安序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6

    黃成鋒序

    台灣有一群愛客家的學者從解嚴開始,本土意識提昇,經過還

    我母語運動之推廣,及多年的努力研究與奔走讓台灣的客家研究近

    乎一門顯學。今天在台灣有行政院客委會的最高層級專責機構、有

    客家電視台、有客家電台、有客語認證考試等,另外三所大學有客

    家學院之設立,得以彙集客家學術研究精英互相切磋暨從事人才培

    育之工作,以上的成就,客家學者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是無庸置疑

    的。

    在台灣,其實還有另外一群愛客家的牧者,多年來本著從基督

    信仰而來,和身為客家人對自身族群的愛與文化傳承之關懷,默默

    的在客庄打拼;他們前仆後繼做了很多關懷連結及族群認同,與客

    家優質文化傳承之努力;其中也有少數外籍牧者,他們來台學習的

    主要語言就是客語。有人投入協助客語聖經翻譯,從年輕時單身來

    台到如今成了祖父輩的漫長時間,客語聖經翻譯之工作才大功告成。

    也有人從社會人類學的角度做了一些客家與基督教之研究,期盼對

    客家宣教有所幫助;當然也有不少直接投入客庄宣教關懷之工作。

    客家的牧者的情況與客家學者的情況有約略相似之處,在台灣基督

    教界,對客家族群的宣教,在主流之宣教團體發展的歷史來說,曾

    是長期處於被忽略的情形。經過這群在台灣的客家宣教先趨牧者克

    服諸般困境,如今也逐漸打開客家宣教之一片天空。1978 年以客家宣教為主的跨教派客家福音協會成立了;以客家優先為設立宗旨的

    台灣崇真會,由一個堂會逐漸發展為一個教派了; 2000 年第一個以培養客家宣教為主的客家宣教神學院成立了;長老會客家區會,客

    家中會相繼成立了;融合了客家文化精神的客家詩歌聖詩一首一首

    被創作出來;曾經中斷了一段時間,再次又籌組起來,如今到處巡

    迴演唱的客家聖樂團,除了在各地教會獻唱也經常在電視台演出;

    去年歷經 26 年翻譯的全球第一本客語聖經終於出版了;許多不同教

  • 7

    派的牧者也了解了過去的疏忽,認同了客家宣教的需求,紛紛參與

    支持客家之宣教。

    這兩股愛客家的特殊力量,在過去甚少有機會彼此面對面的接

    觸。歷史走到 2012 年春,一位優秀的客家研究學者,就是眾所周知的現任交大客家學院院長張維安博士,正在思考著一個不久前他

    在廣東考察客家族群時留下的深刻印象;而這印象的內容就是客家

    歷史中基督教巴色差會在廣東客家地區,對客家文化保存上扮演著

    相當重要程度的角色。也許愛世人也客家的上帝,眷顧張院長對於

    關乎祂的事極思探討的心意,創造了一個東海校友會活動的機會,

    讓本人得有榮幸與母校這位傑出校友張維安博士深談。

    上帝所安排的時機總是那麼其妙,當時本人正在籌劃成立「台

    灣新客家文化協會」,期盼透過這協會連結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來為客家語言的傳承與當代客家新音樂之打造作一點事情。協會成

    立的宗旨得到張維安院長的認同,開始冒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火花,

    不僅張院長同意一起成為協會的發起人,還寫了一篇推薦文章,鼓

    勵客家朋友加入這個社團;同時提議邀幾位我所熟悉推薦的客家牧

    者籌辦一個研討會,探討基督教與客家這項議題。2012 年 6 月 20日中午,在本人安排於新竹新天地美食館的一場餐會中,客家基督

    教界的余慶榮牧師、劉正惠牧師、陳建中牧師等與台灣客家研究學

    會的張維安院長、張翰璧教授、羅烈師教授、彭啟原秘書長,初次

    見面,勾勒出籌辦基督教與客家研討會之輪廓及論文報告之方向。

    研討會之日期原本期待 9 月或 10 月間舉行,因多方考慮延至

    2013 年 2 月 6 日在交大客家學院舉行。主辦單位由原來的台灣客家研究學會改由張維安院長主導的交大客家學院,邀請中央大學客家

    學院、台灣客家研究學會以及台灣新客家文化協會聯合主辦。承蒙

    主編張維安院長邀請為本論文集寫序,本人實不敢擔此殊榮重任,

    急忙推辭,但張院長表示:「因本人是促成此次研討會議的關鍵人

    黃成鋒序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8

    物」,他想來想去請本人來寫序最合適,我只好恭敬不如從命,提

    起勇氣下筆為此論文集寫這篇序文,交代一下籌辦這次研討會之緣

    由。

    在此我個人要表示本人只是個推手,若非幾位我一向所尊敬的

    牧者認同讓學術界人士多方了解客家基督教界所做的事,是一件有

    價值的付出,這個研討會也辦不起來的。因為平常這些牧者回應上

    帝的呼召,獻身在教會牧養外,不計代價的培育客家宣教人才、不

    遺餘力的創作客家聖樂、南奔北走的呼籲眾教會對客家的關懷、積

    極投入客語聖詩的翻譯、推廣客語讀經、客家小組客語崇拜等等,

    每個人忙碌與辛勞的程度,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要在如此忙碌

    中撥出時間寫長篇大論的論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感謝主!

    到 2 月 6 日前他們都完工交卷了!一整天的研討會,至少完整的向學術界及與會關心「基督教與客家文化」人士,呈現多年來至今基

    督教這區塊的客家牧長與信徒相繼在客家宣教與客家文化保存上努

    力之輪廓。我想與會之客家學者們應該會對台灣的客家基督教界透

    過宣教的熱誠,對客家文化保存上的努力與貢獻留下深刻之印象;

    對於參與各項議題提出論文報告的客家牧者來說,這次的研討會提

    供了一次全面整理與反省回顧過去到如今所做過的努力之機會。

    因受時間的限制,會議當中許多議題未能讓主講者充分發揮,

    所以這本論文集的出刊應能滿足極思對會議諸議題能更深了解者的

    期待。我在此特別要感謝從頭到尾主導這次研討會,也是擔任這本

    論文集主編的張維安院長,因他代表著一群客家學者對基督教界在

    客家文化保存上之貢獻感到的興趣,引發了這個研討會籌辦的動機。

    從籌辦到論文審稿編輯,張院長百忙中花了不少時間與心血;我也

    要一一感謝參與研討會報告的本論文集作者們。

    感謝幾乎是一輩子投入客家宣教,埋在客庄、獻身客家的基督

    教客家大老,前客家福音協會主委,現任全球客家福音協會董事曾

  • 9

    政忠牧師報告「全球基督教客家網絡之建造」,也感謝遠在沙巴的

    現任全球客家福音協會秘書長鄔天輝牧師提供部分的資訊,還要感

    謝現任客家福音協會主委余慶榮牧師細數前人努力的腳蹤,完整的

    介紹當前台灣客家基督教現況與將來的願景與方向。感謝長老總會

    客家宣教委員會主委曾昌發牧師,一人包辦兩個重要議題:一是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客家宣教,一是經典翻譯與客語聖經。這兩篇

    論文曾牧師花了很多心血,每篇文章都用心的寫了兩萬多字;感謝

    客家宣教神學院溫永生院長,提出的「基督教孝道神學的反省與喪

    禮祭祖儀式的創新」,這是溫院長的博士論文與其大作「慎終追遠

    迎復興 -- 轉化華人祭祖文化」之重點概念;感謝基督教崇真會會長劉正惠牧師,提出「客家優先的台灣崇真會」,一個強調客家優

    先的獨特台灣基督教宗派,銜接了張院長在廣東看到巴色會對客家

    文化傳承上的貢獻之印象;感謝愛客家,埋在客庄多年,講客語比

    許多客家人還好的美籍宣教師陳義聖牧師,提出他研究台灣客家人

    對基督教看法的博士論文之重點概念:「邁向較深入了解台灣客家

    人對基督教之複雜回應」;感謝陳建中牧師提出「客家聖樂與客家

    音樂」,父親及所有兄弟都是基督徒與音樂家的陳牧師,數十年來

    創作無數客家聖樂詩歌,其作品都極富客家韻味,論文中分享了許

    多聖樂創作的意義背景和客家音樂創作的元素等;還要感謝中央大

    學客家學院院長羅肇錦院長、吳學明教授、東華大學施正鋒教授、

    分別擔任各單元主持人,代表客家學術界與與會客家牧長之對話;

    另外也要感謝從頭到尾代表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持續參與的張翰璧教

    授,清大博士生張容嘉小姐扮演著張院長專案特助的角色,默默整

    理本研討會所有資料之繁重工作就落在她身上;感謝包括台灣客家

    研究學會、交大客家文化學院、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台灣新客家文

    化協會四個單位願共同分擔所有經費,讓這個研討會得以順利進行

    以及論文集得以編輯出刊,相信這本論文集會是現在和將來研究

    「基督教與客家」這議題重要之參考文獻。

    黃成鋒序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10

    最後當然要感謝上帝,因著祂對客家的厚愛,呼召感動巴色會

    宣教士在大陸做客家宣教事工,在台灣也呼召感動愛客家的牧者以

    耶穌基督犧牲奉獻之心獻身在客家,以致今天有這麼多的成果與豐

    富內容可以在研討會中分享。

    基督教是個行動的宗教,客家基督教界是個有生命力的團體,

    就胸懷全球客家的宣教異象來說,目前只算是站穩腳步可以開始大

    步開展的萌芽階段;我們期待這本論文集的內容若以電子書的模式

    出刊時,可以透過論文主講當事人的修訂,年年更新內容,讓客家

    文化的保存與發展,隨著客家宣教拓展的動力,年年都翻開令人振

    奮的新一頁。

    若有榮幸,本協會願協助參與這年年更新修訂版之編輯工作。

    黃 成 鋒 台灣新客家文化協會 理事長

    2013 年 3 月 23 日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12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導讀

    張容嘉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信仰作為文化的一環,不僅是個人宇宙觀與世界圖像對於意義

    賦予的概念,同時更是社會生活的一部份。台灣的宣教,自馬偕、

    巴克禮牧師以來,將近一百年的光陰,教會界對於客家文化的論述、

    客家語言的使用與保存做出了許多貢獻,然而多年來客家研究在客

    家文化與基督教會之間互動方面的研究尚屬初步。很幸運的,本次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研究會會議論文集邀集了台灣長期從事客家族群

    宣教,推動客家事工牧者的重要論文,可以說透過閱讀關鍵牧者們

    的論文,能夠更豐富客家學術研究對於台灣客家教會界與的認識與

    掌握。

    這些論文包含了以下的議題:

    一、基督教客家網絡的建造余慶榮牧師的論文從台灣客家福音協會的成立與意義進行總體

    回顧,並且從文化福音的角度探看台灣客家福音協會的組織架構及

    發揮的功能,最後對於台灣客家基督福音的未來展望,提出未來的

    願景,期許有客家人的教會就能聽得到客語,有客家人的家庭就有

    敬拜的祭壇。劉正惠牧師的論文著重在描述台灣崇真會的歷史,台

    灣崇真會在諸教派中之所以有其獨特歷史定位,在於崇真會是以向

    客家人傳福音為優先目標。從一間教會到組成聯會,共有13間堂會,各堂之間透過不同管道與在地的其他教會連結。為著共同關心客家

  • 13

    人,也與機構或其他教派合作。另一方面,崇真會由於領受國外的

    資源,穩定後陸續關心泰國、印尼與中國的福音工作,並且強調客

    家認同與客語使用,以增強習於隱藏的客家人之客家意識。

    二、教會界對於客家宣教的反思曾昌發牧師的論文將客家宣教視為普世宣教的一環,藉由反思

    宣教史與客家宣教方法,進一步反省宣教神學及客家宣教主體性之

    重要性。由於台灣已有百年宣教歷史,但是客家人信主比例只有

    0.3%,因此曾文主張宣教的情境應隨著現實生活世界有所變化,同樣欲進行客家宣教,在宣教策略上也必須要有適時的調整與應對。

    例如應從基督教轉化文化下手,從客家文化入門理解客家人的文化

    心靈世界,回到人們所生活的歷史脈絡,甚至更進一步,看見母語

    與文化認同、身分認同間的連結,從母語宣教開始,認識、轉化客

    家文化,最後讓客家人能夠在自己的文化裡歸主,才可能突破客家

    宣教的瓶頸。陳義聖牧師的論文則透過深入探討台灣客家人對於基

    督教的回應,提出兩種不同的回應角度,一方面分析客家人的性格

    對於台灣基督教客家事工的影響,另一方面認為客家人對基督教的

    回應是進行認同化的社會過程現象,及其所反映的複雜性。陳牧師

    也指出進行客家宣教必須掌握客家人對於基督教的思維、感覺和行

    動,才能與客家人有較精準的互動。

    三、客家宣教的策略:客語聖經、客語聖樂與祭祖儀式的創新

    當教會界普遍開始對於客家宣教的挫折有所反省,並且對於進

    行客家宣教必須重視客家人的文化有所共識後,接下來進一步探討

    的就是要如何讓客家人在符合其文化脈絡中親近上帝,最後一個章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導讀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14

    節探討的是客家宣教的策略,分別從客語聖經的翻譯以及客家聖樂,

    以及客家人最為重視的慎終追遠的祭祖儀式的反省與創新。

    曾昌發牧師的論文討論經典翻譯與客語聖經,主張語言作為文

    化的載體,從聖經出發討論語言的單一與多元性,認為基督聖經各

    種語言版本的翻譯,甚至擔負了保存、維護、發揚世界各種母語的

    重大功能。從而在這個脈絡下,客語聖經的翻譯更有其重要性與必

    要性,透過客語聖經的出版,能夠讓客家人以母語誦讀聖經,甚至

    也能讓不諳客語的人們能夠透過閱讀客語聖經學習客語。甚至客家

    信徒透過每週聚會裡透過客語聖經的研讀分享,成為延續客語的生

    力軍,也讓客語更能生活化、公共化與文字化,進而成為公共領域

    和學術的語言。

    陳建中牧師則從認為各民族均有用自己的語言與音樂來歌頌讚

    美神的需求,客家音樂又是客家文化裡重要的一環,從而論及客家

    聖樂創作的重要性,並且,客家聖樂的創作,必須從客家傳統出發,

    從中截取其優點與特點與現代結合,透過培養客家聖樂的人才與聖

    樂作品的出版、鼓勵教會使用客語聖歌、組織聖樂團,才能夠多所

    推廣。最後指出唯有讓聖樂的本色化才能讓福音的花種,栽種在自

    己園裡。溫永生的牧師的論文則處理過往基督教與台灣客家族群文

    化最為衝突的部份,對於基督教孝道神學進行反省,面對台灣社會

    重視慎終追遠的文化,提出教會界應該嘗試處境化的應用,以符合

    當地文化與處境,因此溫文主張「取代模式」的重要性,設計「追

    思三禮」及「致敬禮」,以及「敬祖大會」,透過儀式參與,展現

    基督徒對祖先與孝道的重視,也期待基督宗教更能為客家人所接受。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16

    全球基督教客家網路的建造 1

    曾政忠

    牧師

    全球客家福音協會因著一群關心客家宣教的基督徒,於 1978 年10 月邀集籌備第一屆基督教全球客家福音會議時,在各國代表議決下成立。擔負起串聯、推動全球客家宣教福音事工的重要角色。協

    會 35 年來陸續催生客語聖經翻譯委員會、客家福音詩歌團到馬尼拉、沙巴、新加坡等地進行巡迴詩歌演唱與客家事工報導。設立客

    家宣教神學院、客家聖樂團將客家詩歌推廣至南洋客家教會,2011年正式在沙巴亞庇設立協會辦公室,香港、沙巴、台灣並差派短宣

    隊到印尼參與宣教事工。2013 預計在馬來西亞古晉召開第三屆全球客家福音大會,期待客家宣教事工越見完備,帶領世界各地的客家

    人歸主。

    關鍵字:全球客家福音協會、客語聖經翻譯、客家福音詩歌團、沙

    1 說明:本文為曾正忠牧師於基督教與客家文化研討會上宣讀手稿。

  • 17

    1978

    1978 年 2 月。有湖口基督長老教會邱碧祥長老。鑒於台灣的客家人歸信基督的比率十分低(僅 0.25%)。而海外有比較好的客家教會,當時台灣政府,每年 10 月邀請海外華僑參加國家慶典,許多教會領袖也被邀請前來,他提議籌備第一屆

    基督教全球客家福音會議,並於當年 10 月 7 日至 9 日,在台北陽明山浸信會嶺頭山莊舉行,共有十三地區代表前來參與。

    計有:香港、西馬、沙巴、沙勞越、印尼、印度、大溪地、

    澳洲、日本、菲律賓、新加坡、毛里裘斯、台灣 … 約六百餘人參加。當時就議決,成立全球客家福音協會(World Hakka Evanglical Association)。辦公室置於台北市羅斯福路客家教會辦公室內,由邱碧祥老擔任第一、二屆主任委員。羅榮光

    牧師任總幹事(次年 2 月改由彭德郎牧師擔任)。

    1979

    1979 年 6 月。瑞士巴色差會(最早在中國大陸,向客家人宣教的差會)亞洲區主任都謀道牧師與香港崇真會張惠民會長,

    總幹事葉貴廷牧師及馬來西亞巴色會代表徐眷民牧師等訪問

    本協會,建立友好關係。

    1980

    1980 年 9 月 23 日至 26 日。在日本大阪府高槻市舉行第二屆全球客家福音會議,由在日本的羅發松牧師任總聯絡。12 月接納香港播道會郭必鋒牧師加入本協會委員,並在中壢拓展

    新教會。

    1981

    1981 年 6 月。彭德郎總幹事和長老會邱善雄牧師代表本會參

    全球基督教客家網路的建造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18

    加第三屆全球華人會議,並訪問東馬沙巴巴色會。提議今後

    在華福會期間,召開全球客家福音會議,以便聯繫各地客家

    教會代表。

    1982

    1982 年 9 月。美國青年使命團(Youth With A Mission)亞洲區主任 Cala Fee 訪問本協會並安排同工歐曉芬教士、麥素嫻教士(丹麥籍宣教士)等來台,後來在頭份建立教會。

    1983

    1983 年 8 月。本會組團訪問東南亞客家教會及異象傳遞。

    1984

    1984 年年底彭德郎總幹事,由麥素嫻、林庭坤兩位宣教士,安排至歐洲訪問。

    1985

    1985 年 11 月。協助謝杏珍教士回香港推動客家事工,得到香港崇真會、浸信會 … 等教會支持。

    1986

    1986 年 2 月。徵召客家福音詩歌團到馬尼拉、沙巴、新加坡、曼谷、香港 … 等地,巡迴詩歌演唱及客家事工報導。由陳建中牧師擔任指揮。

    1986 年 8 月。在中壢聖德基督學院,召開第三屆全球客家福音會議。計有台灣、香港、印尼、泰國、美國、加拿大、馬

    來西亞、大溪地、印度、新加坡、歐洲 … 等第代表參加。

  • 19

    1987

    1987 年 2 月。在美國南加州橙縣爾灣成立南加州客家基督徒聯誼會,由陳建中牧師擔任總召集人。並於當年 7 月 1 日成立全球客家福音協會美國區會。由蔡永生牧師擔任主委,陳

    威全牧師擔任總幹事。後來向美國政府登記註冊,成為美國

    客家福音協會。(Christian Hakka Evangelical Association)

    1989

    1989 年 3 月。邀請瑞士都謀道牧師成為本會歐洲地區聯絡人。

    1991

    1991年 8月。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第四屆全球客家福音會議。議決參與香港環球廣播公司,客語講台的節目,由香港、台

    灣地區的牧者錄音。由謝杏珍教師在香港製作,在關島播出。

    1993

    1993 年 9 月。成立全職崇正福音隊。由海外基督使團(內地會)黃少娟宣教師擔任輔導,主持訓練及事奉 2 年。

    1994

    1994 年 8 月。第一任全職總幹事彭榮光牧師就任。

    1995

    1995 年 6 月起,和好消息電視台合作錄製客語講台節目至今。有客家新事節目,得以向海外播放。

    1996

    1996 年 8 月。在香港舉行全球華人福音會議之際,在崇真會

    全球基督教客家網路的建造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20

    救恩堂召開第五屆全球客家福音會議。當時,崇真會薛磬基

    會長建議,把長期來由台灣主導的協會改為由港、台、沙巴

    三地共同合作支持的事工。定名為「全球客家福音事工協調

    委員會」。由三地出資支持,兼任總幹事則由彭榮光牧師擔

    任,由曾政忠牧師擔任會長。可惜總幹事次年離職,事工仍

    然沒有突破。

    1999

    1999年 5月。沙巴亞庇堂讚之聲 21名團員及鄔天輝會督來台。於台北、新竹、苗栗地區協助佈道事工及教會訪問。

    2000

    2000 年 5 月。設立客家宣教學院,於竹東厚賜堂四、五樓。由美國信義信友會羅威信宣教師擔任院長。次年由溫永生院

    長接任至今,改名為客家宣教神學院。

    2002

    2002 年起。分別拍攝客語福音寫真 VCD、DVD--「真正的自由」、「茶園中的橄欖樹」、「傳奇家族在南庄」。得到南

    美浸信會何家立牧師的支持,並遠到美國加州拍攝黃美廉姊

    妹的故事,採訪其雙親。

    2004

    2004 年 3 月。提出客家宣教十年倍加運動。(2005-2014)

    2006

    2006 年 10 月。接納曾瑞香傳道夫婦為客福派至印尼加里曼丹的宣教士,可惜一期後終止。

  • 21

    2007

    2007 年 4 月。成立客家聖樂團,由自美返台的陳建中牧師擔任指揮。錄製新創做的客家詩歌。先後到過香港、印尼、馬

    來西亞的沙巴、古晉 … 主持聖樂佈道及演唱會。把客家詩歌推廣至南洋客家教會。特別於 2012 年年底到沙巴山打根盛公會有美好的工作。

    2008

    2008 年 5 月 17 日有在美國留學就業的蔡希晉弟兄,因神的感動,關心故鄉客家人歸信主耶穌事工的不易突破,特成立

    北美客家歸主禱告協會。每月以電郵([email protected])傳遞客家消息,給各地禱告勇士。

    2008 年 8 月。到廣東河源召開客家懇親會。協調委員會會長由香港羅祖澄總牧接任,10 月在沙巴召開「全球客家福音行動大會」籌備會,期待宣教事工能有突破性發展。

    2009

    2009 年 9 月 9 日至 11 日。於印尼椰加達基督徒會堂卡帝尼教會,召開全球客家福音行動會議,正式議定成立「全球客家

    福音協會」。並成立董事會,由羅祖澄牧師擔任董事長,由

    鄔天輝牧師兼任總幹事,並向香港政府辦理註冊事宜。

    2010

    2010 年 7 月。正式向香港政府註冊名為「全球客家福音協會 有 限 公 司 」 (The Global Hakka Evangelism Association Limited)。董事會由 7 人組成,董事長由羅祖澄總牧擔任。全球客家福音協會網址是:http://www.hakkamission.org/

    全球基督教客家網路的建造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22

    協會事工正積極運作之中。

    2011

    2011 年 1 月。協會辦公室正式在沙巴亞庇設立。鄔天輝牧師耶正式就任本協會全職總幹事。鄔天輝牧師的電郵是:

    [email protected]

    12012

    2012年9月16至18日。在印尼加里曼丹甸西加基督教會召開,第二屆全球客家福音大會。出席 250 人,並得當地總督接待晚宴。本協會支持當地扶貧事工。台灣教會並贈送客語聖經

    給大會主席。並由香港、台灣、沙巴 … 等地派短宣隊到印尼參與宣教事工。印尼有 1600 萬華人,半數為客家人。

    2012 年 10 月總幹事和董事長到澳洲、非洲及中國大陸訪問,聯繫和培訓。而台灣教會正式到印尼西加,開設信徒精兵科

    課程,培訓當地教會幹部及將來的傳道同工。

    2013

    預定 2013 年 9 月 19 日至 22 日在馬來西亞古晉舉行第三屆全球客家福音大會,期待世界各地客家鄉親早日歸主,進入在

    主耶穌基督的愛網之中。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24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余慶榮牧師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主委

    本文企圖對台灣客家家福音協會的成立與意義進行總體回顧,

    並且從文化福音的角度探看台灣客家福音協會的組織架構及發揮的

    功能,最後是對於台灣客家基督福音的未來展望,提出未來的願景,

    期許有客家人的教會就能聽得到客語,有客家人的家庭就有敬拜的

    祭壇。

    關鍵字:台灣客家福音協會、文化福音、敬拜祭壇

  • 25

    一、台灣客家家福音協會的成立與意義台灣客家家福音協會的前身為「全球客家福音協會」(World

    Hakka Evangelical Association 簡稱 WHEA)。它於 1978 年 10 月 8日在陽明山舉行的「第一屆全球客家福音大會」中正式成立。當時

    能召聚到來自世界各國 600 位的客家基督徒共襄盛舉,雖說是藉華僑回國參加國慶活動之便舉行,但能圓滿完成且成立全球性的機構

    背後的意義有幾點:

    ( 一 ) 可以看見客家基督徒對客家的凝聚力與認同感

    全球性的客家大會,除了 1971 年成立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外,這次大規模的聚集應是少見的,可見客家基督徒對客家的凝聚力與

    認同感不因信主而減弱,反而因著要與客家本族分享福音好處的心

    志更加提昇。

    福音促使信主的客家人對客家本族有更深的感情,對客家文化

    有更強的認同,這點應分享給更多客家鄉親,與客家公部門及民間

    社團有更多的交流互動,一起為客家復興攜手前行。

    ( 二 ) 可以看見台灣客家基督徒的宏偉志向

    於 1978 年 2 月 28 日初成立的籌備會的成員觀之,都是台灣本地的牧者信徒代表,2 卻願意號召邀請全球各地的客家基督徒一同聚

    集,成立華人教會最早以族群為訴求的全球性組織。

    從中顯示台灣客家基督徒雖然仍是弱小 ( 香港、馬來西亞、印尼的客家基督徒論人力、財力都多得多 ),3 卻主動樂意出面做聯結2 客家福音協會 30 週年紀念特刊 p23。3 筆者自行整理的資料 -- 台灣客家福音的現況,參考一。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26

    合一的善舉,不僅為台灣的需要,更是為全球客家基督徒能遵主教

    導,發揮彼此相愛,互相幫助的美德。

    表一:台灣客家福音的現況

    閩南族群

    客家族群

    外省族群

    原住民

    人口數 2300 萬 1550 萬 400 萬 300 萬 50 萬

    比例 68% 17% 13% 2%

    基督徒人口 (含天主教 5 歲以上共 147 萬 )

    62 萬↑ 2 萬 45 萬↑ 35 萬

    比例 (6.44%) 4%↑ 0.5% 15%↑ 70%

    教會數 4500間

    2000 1957-325

    1501950-20?

    1550 800

    1955-173

    宣教歷史145 年1864 起 4 差會

    30 年 1980 起2 差會

    200 年1807 起數 10 差

    110 年1909 起2 差會

    聖經翻譯1871 新約 1933全本

    1993 新約

    2012 全本

    1919 和合本

    1972 新約 1997全本

    聖詩出版 1900 1990 1900 前 1955

    神學院18766 所

    20001 所

    1950 前多所

    19502 所

  • 27

    ( 三 ) 可以看見客家族群謙讓寬闊的心胸

    如前提及,全球客福的組織於成立前後都是以台灣的牧者信徒

    為代表,全球各地的客家基督徒沒有看輕台灣,認為台灣客家教會

    的條件不足以承擔與代表全球客家,反而樂於成全及支持將此機構

    設於台灣,放手讓台灣去做,況且要能促成全球的事工,各地的客

    家教會的居中協助合作,出錢出力絕對是不可少的,卻不出名,不

    居功,願意成全台灣客家的後生小輩,從中可見客家族群謙讓寬闊

    的心胸。

    從客福的歷史事實看到只要有共同的目標,看見非凡的意義,

    客家人是可以不計名份,放下本位主義,樂於看見美好結果。就從

    客家開始,發揮客家謙讓寬闊的影響力,打破長久以來華人一盤散

    沙的負面印象。

    ( 四 ) 可以看見台灣客家在全球客家的重要地位

    台灣客家教會既有這樣的宏觀與志氣,並不是眼高手低、好高

    鶩遠、徒具虛名、自我安慰,乃是真正以有限的力量在團結聯繫全

    球客家基督徒,在 2008 年全球客家福音協會未真正落實全球代表參與前,30 年間配合世界華人福音會議的召開,在新加坡、日本、台灣、菲律賓、香港、吉隆坡等地總共主辦了 6 次的全球客家福音大會;4 也促成多次各地客家教會的互訪。

    事實上,當時客福只是一個缺錢缺人的小小單位,總幹事是義

    務職,辦公室常年維持一位全職同工而已,然而這些客家先鋒為異

    象使命所點燃的熱情驅使,走出自己所牧養的教會,不故步自封、

    不妄自菲薄,走向上帝所愛的客家國度,將客家堅毅執著的精神發

    揮無遺,涓滴細流終於匯流成河,引領客家走進廣闊大海。

    4 從客家福音協會 30 週年紀念特刊彙整。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28

    這幾年有許多從神眼光來的先知性話語都提到台灣在華人世界

    中的角色,乃要扮演引領大船出海的那條小船的先行者功能,證諸

    台灣客家教會的角色誠然如此,期許台灣客家基督徒繼續懷抱美麗

    願景,為主圖謀大事,成就客家的三大使命。5

    二、台灣客家福音協會的組織架構及發揮的功能

    ( 一 ) 創始階段的成員

    在上帝的感動下,催生客福的第一次籌備會於 1978 年 2 月 28日,於新竹中正長老教會召開,當時即推選出主任委員邱碧祥,副

    主任委員林基信,總幹事羅榮光,書記彭德郎,會計陳鳳嬌。

    接著在 1978 年 6 月 8 日擴大邀請各宗派代表組成常務委員會。成員有邱碧祥、邱善雄、彭德郎、林基信、周慶源、謝偉國、溫兆攝、

    黃煥英、邱碧盛、鄧世傑、徐勝義、羅榮光。

    從中所顯示的意涵與特色有以下幾點:

    (1) 當代客家先鋒

    在福音傳到台灣逾 110年後(從 1865年馬雅各牧師來台宣教起)客家族群信主仍屬少數中的少數,由於有限的宣教資源多用在閩南

    族群中,客家被視為福音硬土的環境下,這些客家牧者願意委身在

    本族本家的福音上,並且為客家的心靈福祉進一步團結起來組成協

    會。正因為這些先鋒前輩在 30 多年前的開創與堅持,始有現在的平台繼續為客家效力,我們不能不為此獻上感謝。

    (2) 跨宗派的合一5 客福 2012 年 10 月執委會接納通過,將提至全球客福董事會討論。

  • 29

    客家教會多屬中小型規模,為著客家福音的需要,合一自是必

    然的選擇,因此,協會的創會成員即涵蓋各宗派的代表,6 計有長

    老會(邱碧祥、邱善雄、羅榮光 陳鳳嬌)、聖潔會(溫兆攝、鄧世傑、徐勝義)、信義會(周慶源、邱碧盛、謝偉國)、神召會(黃

    煥英)、崇真會(彭德郎)、獨立教會(林基信)。

    地區跨宗派的組織在當時並不多見,又能延續到今日且積極運

    作,在台灣教會中並不多見。目前協會 9 位執委中也涵蓋 5 個不同的教派或獨立教會。

    (3) 宣教師的參與

    客福創會之時,在客庄的宣教師不超過 10 位,7 林基信牧師乃美籍華人,是美國國際差傳協會最先差到客庄的宣教師,當時願意

    到客庄的宣教師真好比雪中送炭,對客家教會是很大的鼓勵。協會

    有宣教師的加入,意義自是非凡。

    (4) 平信徒的參與

    協會創設伊始不僅有平信徒的參與,且主委一職請平信徒擔

    任,凸顯客家福音事工需要教會全民總動員,大家一起來。直到 14年後第五屆的主委,始由專職牧師擔任。首任主委邱碧祥,為湖口

    長老會的長老,有見識與熱忱,實至名歸。他是非常看重禱告的神

    僕,客福多年來在禱告上的持守,是有其脈絡,是神聽了他僕人的

    禱告。今特引述主僕在客福 10 週年特刊感言的結語共勉:「以上幾點是我個人對「客福」進入第 10 年的勉勵,當然禱告是全部工作的原動力,我們當求神挑旺禱告的祭壇,因為禱告帶來能力,也

    帶來異象及負擔。「客福」第 10 年的工作應該在此項事工上有所長進。雖居異鄉,每日卻不忘記在主前跪下成為你們的禱告同工,

    在主前惦念你們的工作並你們的勞苦。末了,願主成為我們事奉的

    6 成員所屬宗派部份有筆者電話訪問邱善雄、 溫兆攝、吳進春三位牧師而得,特此致謝。7 客家福音協會 30 週年紀念特刊 p85,感謝溫永生牧師的整理製表。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30

    中心,主在我們當中居首位,使我們今日勞苦所擺上的,將來站在

    主前被稱為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也才不致辜負所託付的。」8

    ( 二 ) 組織架構:會員大會 — 委員會 — 執委會 — 總幹事

    過去行之有年的有會員大會,採會員制,會員有參與每年一度

    的會員大會及繳納(奉獻)會費的義務,有權選舉協會幹部組成執

    委會。最近這 10 年雖仍有客福之友的會員型式,但另有推薦產生的委員會,從委員中選出執委(董事),再由執委選出主委等職務。

    總幹事一職由執委會聘任。過去 30 多年,除了一位專職授薪以外,9

    其它幾位都為義務兼任的總幹事,而在總幹事出缺時,主委就兼任

    總幹事。

    ( 三 ) 從歷屆執委會看客福走過的痕跡

    (1) 第一至三屆執委會(1979-1988)主委:邱碧祥兩屆、邱玉俊一屆 總幹事:彭德郎

    彭德郎牧師可說是半世紀以來,對客家宣教影響最大的牧師。

    客神院長溫永生牧師在彭牧師安息週年的紀念集上,稱許彭牧師為

    「客家福音的巨人」誠不為過。10 彭牧師湖口人,出生敬虔基督徒

    家庭,五兄弟中即有三位牧師。早年在客庄服事,30 歲開拓台北客家教會並籌辦客家福音協會。彭牧師以其愛客家的熱忱、謙卑親和

    的個性、殷勤篤實的精神、善於傳講的口才,為客家福音的需要四

    處奔波,特別是在海外各地的傳遞,足跡遍及 20 個國家以上。

    8 客家福音協會 30 週年紀念特刊 p10。9 客家福音協會 30 週年紀念特刊 p27。10 彭德郎牧師紀念特刊 p17。

  • 31

    因著他及眾同工的辛勤經營,相較於過去百年的 15 個單位,1976 年之後的 30 年有多達 46 單位的海外宣教師在客庄傳道,至今仍有 15 個單位委身在客庄。11 他是上帝所使用呼籲海外宣教師來台灣的最後階段的重要人材。

    此外,他親手創立的崇真堂也從台北開始,近 30 年來到他2001 年安息歸天時,已在北部客家有 10 間分會。此即因著他的異象及牧者風範,讓年輕一輩樂意追隨他,與他一同打拼。筆者即是

    在 20 多年前,在神學院就讀時受其感召而願委身客家。

    就客家文化的影響而言,透過彭牧師與國外客家教會及宣教師

    的互訪,舉辦 3屆的全球客家福音大會,促成北美客家分會的成立,帶動文化的交流,讓海外更多認識台灣的客家,讓許多宣教師在客

    庄帶動雙方文化的互動交流,產生良性作用。此外,在彭牧師任總

    幹事的 9 年期間,客家福音詩歌團及客家兒童詩班成立、出版「客家之光」、「客福簡訊」、「古今勸世」錄音帶、客語聖歌等,裨

    益客家文化良多。

    從彭牧師在客福 10 週年時所寫的客福展望的話語,看見他的先知卓見,今日的客福仍走在這樣的異象中:「到目前為止,已看

    見主恩沛降這片工場,大部分同道也清楚,客家並非硬土,而是投

    資太少。已看見不少國、內外教會願前來關懷客家工作。今後希望

    可更積極推展以上之恩典及工作,更要有深入的栽培,尤其要培育

    下一代之接棒人,能使這異象之火不熄,不然會辜負主恩。求主興

    起接棒的人。再者呼籲關懷客家之工作,非只為本島三百萬客家人,

    而是要藉此擴充到世界各地六千萬人的客家福音工作。」12

    (2) 第四屆執委會(1989-1992)

    11 家福音協會 30 週年紀念特刊 p85。12 客福 30 週年特刊 p11。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32

    主委:邱玉俊 總幹事:曾政忠

    邱玉俊長老為台北崇真堂的會友,得彭德郎牧師栽培與鼓勵,

    繼邱碧祥長老(其亦為彭德郎牧師在湖口牧會時的會友)後,接任

    兩任主委也是末代的信徒主委,為人謙和內斂、忠厚老實,是牧師

    的好搭檔。

    新任總幹事曾政忠牧師,芎林人,與彭德郎牧師同為長老會出

    身,後轉到信義會服事。因其在竹東傳道之故,客福乃在竹東新購

    辦公室,象徵客福的服事從都會區的台北轉到以客庄的服事為重點。

    曾牧師帶著對客家極大的熱情深耕客庄近 40 年,擔任歷任主委與總幹事時間最久,前後長達 16 年多,對客福建樹尤多。促成客家宣教神學院及全球客家福音網絡的成立、推動客家十年倍加運動、

    成立客家聖樂團、崇正福音隊、門徒福音隊、長青福音隊、北美客

    家歸主禱告協會。在聖樂與文字影音方面:長年參與客語聖經翻譯、

    好消息客語講台、出版「敬祖與喪禮手冊」(前後兩本)、「客家

    宣教新浪潮」、「家庭禮拜手冊」數本客語詩歌集及禱告手冊、發

    行福音寫真集:「真正的自由」、「茶園中的橄欖樹」、「傳奇家

    族在南庄」、參與台灣廣播公司客家之光廣播、環球電台客語廣播、

    IC 之音電台「打開客家的天空」節目。

    彭榮光牧師為第一任全職總幹事,以公關及行政企畫見長,前

    後任主委期間,積極任事,俾益良多。

    (3) 第五屆執委會(1992-1995) 主委:曾政忠 總幹事:彭榮光 (1994.08~~1997.08)( 於前一併述及 )

    (4) 第六至七屆執委會 (1995-2001)主委:范秉添

  • 33

    總幹事:彭榮光 (1994.08-1997.08)

    范秉添牧師為竹東人,神學院畢業後即委身在客庄基層長達 32年。特別在峨眉期間,為使福音在客家文化的土壤中生根茁壯,透

    過美籍宣教師柏德行牧師的指導,致力於福音本色化,開啟將客家

    傳統歌謠填上福音歌詞達 20 首,配以二胡等傳統樂器,出版多本歌謠集及錄音帶、CD。

    此外,在轉化祭祖與喪禮文化,使敬拜上帝與追思祖先能兩全

    其美,范牧師可說是最落實地行在基層客庄的先行者,先後出版民

    俗月曆及「我們的根源」家譜、推廣「歷代祖先紀念芳名錄」及追

    思三禮的更新喪禮。此外,還出版推廣具孝道與福音性質的美觀掛

    軸。凡此種種,在客家傳統文化上可謂是注入活水清流,相互輝映。

    范牧師也傳承客福首任主委邱碧祥長老的基因 — 禱告,連結於萬有之源、萬福之本的上帝。在范牧師於 1995 年就任主委的上任感言即以「進入禱告的園子」為題,寫道:「主啊!帶領我進入

    禱告的園子,使我心靈深處與有更親密的交往,明白在我以及神國

    的心意與計劃。另外,就是更加認同學習客家文化,以便研究編寫

    更多福音本土化的教材,幫助弟兄姊妹在信仰上進深。」及最後的

    總結:「惟願主的聖靈常常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好叫我們喜

    歡禱告,愛慕禱告。同工們以及弟兄姊妹們的心靈被更新、挑動與

    興旺,那廣大的客家宣教禾場,也必得著復興與滋潤。」13

    (5) 第八至十屆執委會 (2001-2010)主委兼總幹事:曾政忠

    進入 21 世紀,台灣民主運動蓬勃發展,客家族群也積極起來爭取族群權益,政府為選票考量,開始看重客家,行政院客委會於

    2001 年掛牌運作、2003 年客家電視台成立、各地方政府亦相繼設立客家委員會或客家事務局;在教育單位裡,中央大學、交通大學

    13 客家福音協會 30 週年紀念特刊 p14。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34

    及聯合大學等校皆設有客家學院,國小也設有客語母語教學,客委

    會也每年獎勵客語認證,傳承發揚客語。

    有如 2000 年前羅馬政府為福音傳揚預備道路,今天上帝也透過政府的公權力讓客家人更有族群認同與尊嚴,相信就是要為客家族

    群能聽聞福音開了敞開的門。

    不僅如此,上帝也在預備客家教會及台灣的眾教會,孕釀多年

    的客家宣教神學院及長老會客家宣教區會在 2000 年時不約而同地同時生下,如此的巧合是上帝刻意明顯的以「雙重見證」向台灣眾教

    會宣達一件事實:「21 世紀是我要恩待客家,在客家人中間大施拯救的世紀。」

    接下來,美好的事陸續發生。2001 年時,上帝差派埃及裔的戴冕恩牧師(Rev.David Demian)在推動台灣教會的合一、族群的認同與和好及華人的宣教使命,客家因此聯結在台灣以國語教會為主

    的眾教會。奇妙的是,這樣的運動不是曇花一現,竟然持續了 10 年之久,這在台灣可說是空前的,也因此讓客家的福音呼聲透過這個

    平台不斷地向眾教會發出,呼籲台灣的眾教會積極回應上帝的心意:

    向客家宣教。特別是在推動合一旅程滿 10 年後的 2011 年 11 月於高雄,戴冕恩牧師再次發出先知性的話語:「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

    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 創 44:34) 呼召台灣國台原語系的教會要和信主最早的客家族群同行,將客家帶回到天父的家中始能滿足天

    父的心。

    這 10 年間,在主委曾牧師指導協助下,余牧師與台北眾同工得天時、地利與人和之便,順勢而起,在眾教會的協助支持下,舉辦

    兩次為主贏得客家特會、三次客家聯合敬祖大會、兩次客家福音餐

    會、兩年巡迴台北及台灣的客家復興聯禱會、四期客語班、協辦兩

    次「倍加(發展)退修會」。

  • 35

    台灣的眾教會也開始回應客家的呼聲,這 10 年間更多的資源進入客庄、不少的教會被建立、客家人比以前更多信耶穌、包括台

    灣最大教會台北靈糧堂在內的台北、新竹、台中、桃園等都會區的

    10 間教會先後成立客家小組或崇拜。雖然距離客家群體的歸主盛況仍有極大的落差,然而客家基督徒對族群的認同,對文化的認同

    不斷地增強,台灣教會對客家的認同與關心正方興未艾地孕育中。

    (6) 第十一屆執委會 (2010-2013) 主委:余慶榮 代總幹事:白美月

    現任主委余慶榮牧師,中壢人,求學就業及擔任崇真會牧師期

    間都在台北都會區,逾 35 年。余牧師接任主委後,很奇妙地也傳承客福看重禱告的屬靈 DNA,在第一篇的主委家書「以禱告擁抱客家教會 --- 新主委的願景」中寫道:14「所有的服事以禱告最優先、最重要。禱告不是拖住事工而已,禱告本身就是事工。客神溫院長

    以其在平鎮開拓牧養的經驗,在 5月份的院訊中特別大聲疾呼:「客家 10 年倍加運動最後的 5 年,最需要的是聖靈的工作,….. 聖靈強而有力的工作,來自強而有力的禱告。」

    客庄教會真的需要聖靈完全熱情地掌權運行,客福站在服事眾

    教會的屬靈高度上,自然要先成為看重禱告敬拜,讓聖靈自由運行

    的榜樣。很高興看到辦公室三位全職同工已開始每天 9 點到 10 點一小時的禱告 ........,讓客福的服事是以禱告把客庄教會放在心上的,讓客庄的眾教會也因此成為充滿禱告讚美,充滿聖靈同在的教

    會。我也期待客福的執委會可以禱告會的方式來進行,不是事工的

    討論而已,讓禱告手冊的使用從客福開始。

    感謝主,章啟明長老伉儷所推動的「大衛會幕禱告中心

    (TOD)」,神感動同工之一有客家背景的黃桂英姐妹有負擔成立

    14 2010.07 客福簡訊。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36

    「客家 TOD」,週一至週五每天兩小時的禱告敬拜。我相信有神的感動與印證,要在客家教會的禱告敬拜上給予極大的火力支援。讓

    客福與眾教會同心呼求,改變客庄屬靈空氣,攻破綑綁客家百姓領

    受上帝恩典的堅固營壘,釋放客家百姓一家一家的得以歸主。」

    在上帝的帶領下,2011 年推動全台愛客家運動,包括四大重點:15

    a. 萬人受洗、千人客家。

    b. 客家驚爆 90 於全台 13 縣市舉行禱告會。

    c. 客神建校 1000/1000 按月奉獻 。

    e. 一百一擺愛客家:每月一百愛客福、每日一擺救客家。

    一年多下來,財政赤字改善,各地的禱告祭壇持續進行,10 月10 日舉辦全台客家轉化祭壇,逾 370 位為「天在客家要被打開!」同心呼求神。

    進入 2012「客家宣教年」,客家的力道更強,除了各地的禱告祭壇之火持續點燃外,首先於 2 月 15 日舉辦台灣客家宣教大會,逾550 位與會,4 月 1 日參與主辦台北市眾教會首度舉行的「清明尊神敬祖大典」,400 位與會、6 月逾 150 位客家兄姐參加高雄巨蛋的台灣回家 — 興起發光。此外於全台 10 縣市舉辦請益座談或愛客家之夜,逾 500 人次參加;今年在高雄、新北、宜蘭、基隆等 5 地區新增了客家小組或團契。也因著全本新舊約聖經於今年 4 月復活節推出且熱銷,教會兩大平面媒體「論壇報」及「國度復興報」都將客

    家列為年度十大新聞之一。16

    15 「全台愛客家運動」DM。16 2012.12.29 論壇報 7版;2012.12.30 國度復興報 10 版。

  • 37

    三、未來展望

    ( 一 ) 持守禱告 DNA,仰望聖靈動工

    屬靈的事需靠屬靈的能力智慧方能成就,這是一般人難以明白

    的。這也關乎靈界的運作原則,血氣之人能做的就是禱告,站在上

    帝的一邊,決定戰場的勝敗。此外,當我們屈膝時,上帝的靈能成

    就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明顯例證:2009 年 9 月于金堂牧師是在異夢中被神呼召 :「去向客家人傳福音」,從此客家成了于牧師及其教會的最愛,開始差人差錢到客庄。客家需要更多上帝超自然的介

    入,台灣眾教會需要被聖靈更多的開啟,客家始能更多歸向上帝的

    國度。

    因此,客福需要持守禱告的 DNA,鼓勵眾教會更多開發禱告的資源,建立從個人到族群的全方位祭壇,帶下屬靈的突破,迎接

    大豐收的到來。

    ( 二 ) 台灣客家兩大願景

    1. 有客家人的教會就能聽得到客語 — 客家小組

    基督精神就是道成肉身,更加貼近弱勢團體的心聲與需要。而

    以母語禱告讀經唱詩是每一族群的基本尊嚴,此基本尊嚴是需要被

    尊重與滿足的。作為相對弱勢的客家族群在這方面長久以來是不被

    尊重與滿足的,目前全台灣近 3900 間教會中以客語為首要崇拜語言(包括翻譯)的教會竟不到 20 間,教會中有客語小組團契或崇拜的也不過 40 間,這對客家族群是極其不公平的。

    權益是要自己爭取的,呼聲是要讓眾教會聽見的。為著客家福

    音的廣傳、客家鄉親的信主,客家基督徒在每一間教會必需要被顯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38

    明(IDENTIFIED),客家福音在每一間教會要有它的獨立自主性,如此,每間教會就能呼召差派它自己教會內的客家基督徒到教會所

    在社區,也到客庄去向客家鄉親分享福音。

    因此每一間教會的客家基督徒,要為著自己族群的福音求好處,

    不應客氣、更不應隱藏,要自立自強,主動發聲,積極溝通,爭取

    教會的支持,有 20位以上要有客家崇拜或團契、3人以上要有小組。

    2. 有客家人的村莊就有敬拜的祭壇 — 家庭教會

    客庄的每一村莊有敬拜的祭壇,意謂跳脫傳統會堂建築的教會

    觀念,走向「家庭教會」、「簡單教會」、「有機教會」的概念。

    客家人一向重視家庭,走入家庭也比走入教堂容易,因此要讓客家

    鄉親更容易接受福音,宣教策略應從全鄉只有一間禮拜堂轉變為村

    村都有家庭式的教會,把福音宅配到家庭,把福音自然無形地紮根

    在家庭中。如此,神職人員也要從內向牧養型態改變為外向福音型

    態,是走動式地、巡迴式地牧養,更從中培育成全更多帶職不授薪

    地牧養人才,落實「萬民皆祭司」的聖經理念,實踐「萬民做主門徒」

    的大使命。

    台中慕義堂兩年來支持苗栗公館的家教會,期待在 2020 年在公館的 19 個村都有家教會的策略,值得眾教會學習效法,讓「有客家人的村莊就有敬拜的祭壇」的願景早日實現。

    ( 三 ) 台灣客家三大策略

    感謝主讓客福愈來愈清楚服事的定位,好叫我們有限的人力發

    揮關鍵性的影響:17

    1. 對客家基督徒:客家傳給客家17 2013.01 客福簡訊地 273 期。

  • 39

    呼籲 2 萬的客家基督徒負起向 398 萬客家鄉親傳福音的責任,2 萬若被主興起將是何其巨大的宣教軍隊,客家復興指日可待。

    2. 對台灣眾教會:教會支持客家

    籲請 3000 多間國台語教會呼召自己教會內的客家基督徒向教會周圍的 398 萬客家鄉親傳福音。如此,每間教會都可以直接有力地貢獻於客家宣教,一起為主贏得客家。

    3. 對客庄眾教會:客家走入家庭

    客庄教會力量不大,不必等到有大筆開拓經費及有專職傳道人

    才能在客庄開拓教會。每間教會現在就可以善用家庭的溫馨親和、

    善用帶職兄姐的恩賜、建立遍佈各村里、服務到家、最低成本、最

    大潛能的教會(小組)。台中慕義堂這 2 年來在公館的家教會就是很好的開始,值得眾教會學習。

    ( 四 ) 客家祝福列國,承擔三大使命

    上帝給予個人或族群祝福,其目的絕不是為著自己獨享,乃是

    要成為多人的祝福,如同上帝祝福亞伯拉罕乃是要他及他的後代成

    為萬國萬民的祝福。18 客家素有「東方的猶太人」之美稱,客家在

    華人中是族群意識及中原意識最濃厚的族群,因著戰亂從中原數次

    南遷的歷程中,歷經千年的孕育塑造,一般言客家族群有以下美好

    的特質:刻苦耐勞、剛毅質樸、執著硬性、報本崇始等。這些特質

    曾貢獻於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新加坡的肇建,如今客家更

    要在基督的愛裡拋棄悲情與自卑貧窮的心態,要為創造客家的上帝

    所用,貢獻於永恆上帝國的肇建,像猶太人一樣成為列國列邦的。

    因此,客福願意傳遞客家可貢獻於列國的三大使命(命定):

    18 聖經創世紀 12 章 1-3。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40

    1. 轉化華人祭祖文化

    華人祭祖文化中有很美好的慎終追遠、宏揚孝道、團結家族的

    美德,過去西方的宣教因與信仰衝突而忽畧給予肯定,以致基督教

    被視為不孝悖祖的宗教,使許多客家人在內的華人對基督信仰卻步。

    台灣的客家人對此反應更加強烈,祭祖問題成為進入基督信仰的高

    牆。

    台灣的客家教會透過反省檢討,在不違背獨一神的教義下,發

    展出沒有崇拜祖先意涵的追思三禮及世代傳襲表等,以取代模式代

    替摒棄模式,以敬祖取代祭祖,保留傳統祭祖的孝道倫理部份,以

    對上帝 — 真正的祖先的敬拜取代人格化祖先的敬拜,向客家在內的眾族群具體呈現基督教會的做法,期許能轉化華人祭祖文化。

    客家教會多年的耕耘漸獲眾教會的肯定,2012 年的清明節台北的眾教會首次舉辦「尊神敬祖大典」;今年也將在東馬的古晉與美

    國舉辦敬祖研討會,期許從客家帶出的影響力,能化高牆為橋樑,

    讓華人能真正「飲水思源至根源、慎終追遠到永遠」。

    2. 祝福以實瑪利子孫

    全球許多客家人已定居在穆斯林中間:如印尼有 800 萬、馬來西亞有 150 萬、新加坡有 20萬。透過全球客家福音協會「得到客家、傳到地極」的網絡,成為宣教夥伴,鼓勵這些熟稔穆斯林語言文化

    的客家鄉親積極祝福他們週遭的穆斯林同胞。

    從其它地區要差派出跨文化的宣教師是需要卻是事倍功半,但

    若透過全球客家的網絡,鼓勵支持他們在第一線從事近文化的宣教

    應是自然美好,事半功倍的。

    3. 傳播回天上家福音

  • 41

    「客家」這名稱彷彿是被賦予使命去告訴地上的萬國萬民,世

    人皆為「地上客旅身份」,需要「尋找真正家鄉」。客家族群也已

    分居世界各地,「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在流汗、有月亮的地方

    也有客家人在流淚」,讓客家傳給客家,好叫全世界的客家人成為

    「傳福音、報喜信」的使者,讓客家人所在的眾族群都因客家回到

    天父家中。Hakka..Hug God.. 客家 — 東方神的選民啊!你當先擁抱上帝,好叫萬民因你蒙福。

    四、反思

    ( 一 ) 與客家鄉親的互動

    1. 請客家鄉親鼓勵眾教會尊榮客家 … 有客家人的教會就能聽得到客語, 也願因客家參與其間到因基督委身其間。

    2. 在肯定客家鄉親的努力美德,尊重彼此的信仰傳統下以對話代替對立、 以謙卑取代優越、以對等取代侵略高壓,接納了解傳統的信仰下,把基督福音的殊勝充分分享,尊重等候對方的選擇,從反對

    基督到接納基督為眾神之一到基督是唯一給予時間等候,付上儆醒

    禱告,陪伴代價。

    ( 二 ) 與客家公部門的關係

    教會做為社區營造發展的一份子,積極參與,友好互動,配合

    爭取經費,共創祥和社會。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42

    ( 三 ) 與台灣民主政治的關係

    1. 客家因台灣民主運動而受惠,當心存感恩回饋

    2. 客家較有中原意識,對統一較多認同,因此客家應尊重彼此統獨的立場。但在客家的權益上應包容政治異見,同心為客家。客家超

    越統獨,不因統獨互異讓客家受虧損

    3. 客家應維護民主人權等核心價值,卻在基本道德信念上為所當為、言所當言, 不人云亦云,不妥協於多數決,如一夫一妻、離婚、貞潔、墮胎、同性戀等議題上堅守聖經真理,傳統價值。

    ( 四 ) 與客家語言文化的關係

    1. 因上帝愛客家,所以在福音使命中自然傳承發揚客家美好文化語言。

    2. 以更新敬祖禮儀為客家歸主挪去高牆,建立橋樑。

    3. 發揮客家美德,效力神國大業,成為天國夥伴。客家全族為神揀選,華人的利未支派,成為列國祝福。19

    ( 五 ) 小結:追求客家的三個榮耀

    1. 以生為客家為榮

    2. 以能說客語為榮

    3. 以傳給客家為榮

    19 「利未支派」是舊約聖經以色列民族各支派中,被神指定在聖殿擔任祭司服事上帝的 支派。

  • 43

    客福的過去 …

    感謝先輩遠見 感謝全球客家 感謝客福之友 感謝教會家人

    客福的現在 ..

    持守異象願景 喚醒客家信徒 聯結全台教會 戮力全族歸主

    客福的未來 …

    發揚客家精神 轉化客家社群 成為東方猶太 祝福列國列族

    五、總結

    ( 一 ) 客家宣教是忽略客家族群文化的宣教史

    社會如此 教會也如此 教會應謙卑認錯悔改 請求饒恕

    ( 二 ) 客家宣教是恢復客家認同與尊嚴的運動

    福音本質與認同族群文化密不可分 .... 道成肉身

    不為客家 是為上帝 是為上帝所愛的客家

    福音存 客家存 福音亡 客家亡

    ( 三 ) 客家宣教是豐富與更新客家文化的歷程

    1. 品格道德的維繫:貞潔 離婚 墮胎 同性戀

    2. 宗教信仰的更新

    胸懷全球客家的台灣客家福音協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44

    (1) 一神信仰:鬼神 — 天父

    (2) 認祖歸宗:祭祖 — 敬祖

    (3) 心靈自由:禁忌 — 自由

    ( 四 ) 邀請客家鄉親一起加入

    1. 請原諒教會對客家的忽略

    2. 請來認識認同客家的上帝

    3. 邀請加入復興客家的運動

    面對創造客家人的上帝 面對客家列祖列宗 沒有枉為客家人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46

    客家優先的台灣崇真會

    劉正惠台灣崇真會會長、台北崇真堂牧師

    在台灣的基督教宗派林林總總超過 30 個,常見的如長老會、浸信會、信義會、神召會、靈糧世界佈道會等。基督教台灣崇真會

    在眾宗派中算是相當獨特的,因為她是以向客家人傳福音為優先目

    標;另外特別的是她是先有教會,而後因應情勢發展才成立聯會(宗

    派)。從一間教會到組成聯會,到有 13 間堂會,台灣崇真會已經設立將近 40 年了。從大都市台北到苗栗縣三義的這些崇真堂教會,皆以客家優先為共識,但也各有其不同的成立背景與會友組成分子,

    因此各堂會間有聯合性也有獨特性。各堂也透過不同管道與在地的

    其他教會連結。為著共同關心客家人,也與機構或其他教派合作。

    本會剛開始時曾領受不少外來資源,包括國外資源(金錢與人力),

    當本會逐漸穩定成長時,我們也關心泰國、印尼、中國大陸的福音

    工作,實踐耶穌基督「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吩咐。而且既然是客家

    優先,我們對客家的認同與客語的使用也多所強調,期待習於隱藏

    的客家人能增強客家意識,以身為客家人為榮,並樂意積極關心客

    家鄉親。

    關鍵詞:基督教宗派、台灣崇真會、客家優先、客家宣教。

  • 47

    一、起源

    (一)一個台北都市客家教會的興起

    基督教台灣崇真會(2010年前稱為「基督教台灣崇真堂聯會」,以下簡稱本會)始於台北市的第一間客語教會(那時還沒有本會)。

    建堂的彭德郎牧師曾回憶當初在大都市建立客家教會是要做傳福音

    的工作,要成為培養、支援與聯絡中心。動機「不只是為自己而存

    在,企盼本堂會為許多未得救的客家同胞而奔跑。」20 而教會設立的目標是「成為差傳的教會!能匯集大台北人力、財力、靈力的資

    源,透過裝備訓練來台北讀書或就業的年輕人,進而以具體行動關

    心鄉下的客家教會及福音工作」211973 年 10 月舉行教會開設禮拜時,會堂是租用台灣大學附近的溫州街的一樓公寓,且是將一半的

    空間租給學生,另一半當牧者的住家,禮拜天則在客廳作禮拜。

    1977 年教會定名為「基督教台北客語教會」(以下簡稱台北客家教會)。後又再改稱為「台北崇真堂」。

    (二)唯一以客家優先為宗旨的台灣基督宗派

    台北客家教會成立之初,只是單純的想在大都市建立客家宣教

    的基地,一則關心從鄉下來台北工作的基督徒,再則可以向都市的

    客家鄉親傳福音,此外更積極支援客庄地區的教會與佈道工作。在

    關心客庄福音工作的過程中,接收了在平鎮山仔頂的「山楓福音小

    憩」,並於 1984 年改名為「山仔頂崇真堂」,這純粹是時勢使然,但是彭牧師的信心與勇氣卻是必要的。1987 在中和再成立「雙和崇真堂」。崇真堂既然有了 3 間堂會,遂於 1987 年底成立「崇真堂

    20 彭德郎,1993,<恩典與異象> ,《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設立二十週年感恩紀念特 刊》:2。21 溫永生,1998,<非常異象>。《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 二五週年感恩紀念特刊》: 23。

    客家優先的台灣崇真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48

    聯會」,並以「客家優先 胸懷普世」為聯會的使命。22

    台灣的基督教宗派有長老會、信義會、浸信會與神召會等林林

    總總超過 30 個,23 大都與當初差派宣教士到中國與台灣的國外宣教差會有關。本會是唯一以客家宣教優先為宗旨的宗派。其目的不在

    突顯客家族群或是刻意區分族群,乃在於一個重要事實:台灣住民

    的四大族群(原住民、福老語族群、國語族群、客語族群)中,客

    語族群信耶穌的比例最低。基督教近代在台灣的傳揚過程明顯忽略

    客家族群,誠如另一位客家宣教的先行者曾政忠牧師所言:「大家

    常以為山地是台灣受到忽略的地方,其實受到忽略的不是山地而是

    客庄。」24

    二、發展

    (一)從 1 到 13 間堂會的成長歷史

    從崇真會的發展可知本會是先有教會,而後堂會增加,於是自

    然成立聯會。這在台灣教會與宗派的發展模式中算是另類的。一般

    常見的總是先有宗派,在宗派的規劃與安排中,先後在不同的地方

    陸續增加堂會。

    本會從 1973 年第 1 間客家教會在台北市設立以來,11 年後成立第 2 間教會,再經過 3 年,成立第 2 間教會。接著在 11 年間(1988-1999)陸續開設 9 間教會。並於 2006 年增設第 12 間教會,2009 年開設第 13 間堂會。本會既沒有大型教會,又沒有特定的國外宣教差會為財務與人力後盾,仍能相當快速的增加堂會算是相當

    神奇的。因為熟悉台灣基督教傳福音環境的人士常常說到,在台灣

    22 彭德郎,1998,<我們的家—台北崇真堂走過二十五年>。《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 二五週年感恩紀念特刊 》:14-16。23 基督教資料中心,2010,《2011-2012 台閩地區基督教堂會、宣教機構一覽表 》: 251。24 夏忠堅,1983,《隱藏的一群-台灣客庄和客庄教會》:序文 教會更新研究發展中心。

  • 49

    傳福音有三難:鄉下難、老人難與客家難。客家宣教這塊土壤向來

    有「硬土」之說,可見客家宣教之不易。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缺少

    投資。25 然而不管如何,客家教會竟然設立,而且成立本會,其中

    真有上帝恩典與大能的作為。

    (二)多元的發展模式

    本會從 1間教會到 13 間,其擴充發展的模式有下列數種。

    1. 收養

    有些教會(或是小組、查經班、團契)事實上在加入崇真會前,

    已經以某種組織運作一段時間,之後因為階段性任務完成要轉型,

    另需找理念相合,又願意接手支持的單位,因而加入本會。例如中

    壢堂早在 1987 年經由國際差傳協會(SEND-INTERNATIONAL)在中壢成立客家福音中心,藉英文班、兒童查經班等向社區傳福音,

    並陸續有人受洗。1997 年該教會因為與本會同有向客家鄉親傳福音的異象而加入本會。依此模式進入本會的還有山仔頂堂、新豐堂、

    三義堂等。

    2. 植堂

    因為台北崇真堂聚會人數眾多,又因為其中有些是從中和與永

    和地區來的,為了便於向該地區的客家鄉親傳福音,於是成立「雙

    和崇真堂」,並將會友中在該地區的近 15 個家庭單位,共約 50 位會友,移植到該會堂聚會。

    25 彭德郎,2008,<十載感恩與展望>。《客家!站起來!迎向十年倍加 -三十週年紀 念特刊》:11。 (轉載自全球客福簡訊第十期第一版,1988.3.1)基督教客家福音 協會。

    客家優先的台灣崇真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50

    3. 開拓

    開拓是由無到有的過程,又分為二種,一是由本會獨自開拓,

    例如「楊梅崇真堂」是由本會於 1997 年差派牧師到楊梅埔心來開拓,他們從租屋掛牌開始,使四圍鄰舍看見教會、接觸教會、認識

    教會、進而加入教會。另一種是本會與其他宗派合作開拓。例如「內

    壢崇真堂」是於 1998 年由香港中華福音使命團的宣教士加入本會而開拓。

    採用哪一種發展模式,顯然與主客觀因素有關,但是過程都是

    艱辛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財力,有些情況,時間更是漫長的,

    是信心、耐心與愛心的嚴格考驗,因此未必都是成功的。

    三、現況

    (一)各堂會的過去與現況

    從 1 間教會開始,到現在有 13 間教會,本會 1998 年與 2012 年的聚會人數簡單統計人數如表一。在大台北地區的有 3 間,在桃園地區的有 7 間,在新竹的有 1 間,在苗栗區的有 2 間。

    在 2012 年聚會人數中,會友客家人的比例約 46%,其中台北堂與頭份堂的客家人比例各約 90%,而人數最多的平鎮堂,客家比例約 31%。

  • 51

    表二:台灣基督教崇真會各堂會聚會人數一覽表

    各堂會 / 項目 設立年 1998 聚會人數 2012 聚會人數台北 1973 80 78平鎮 1984 100 304雙和 1987 25 81頭份 1988 -- 49大埔 1989 15 72三義 1993 20 29龍潭 1995 15-20 30新豐 1996 -- 37中壢 1997 20 38楊梅 1997 27 77內壢 1999 -- 65青埔 2006 -- 27六和 2009 -- 18合計 905

    資料來源:1998 年聚會人數引自《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 二五週年感恩紀念特刊》頁 18。其餘根據各堂會調查綜合整理。

    (二)堂會間的聯合性與獨特性

    1. 堂會間的聯合性

    本會各堂會間的聯合性主要透過下列機制進行:

    (1) 每年舉行一次聯合性的聚會,所有堂會都參加。

    (2) 各堂會的牧者每個月輪流到各堂會聚集,彼此關心,議事並聯誼。

    (3) 各附近地區的 2、3 間堂會有地區性的連結或是聯合活動。

    (4) 互相參加特別的聚會如專題講座、研習會、週年慶等。

    客家優先的台灣崇真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52

    (5) 共同組成佈道隊到國內外宣教。

    (6) 金錢上彼此的奉獻或是支援。

    2. 各堂的獨特性

    雖然各堂會同屬崇真會,但是按著上帝奇妙的帶領,根據各堂

    會友的特質,地區的情況(需要)與牧者的負擔及專長,也發展一

    些堂會的獨特活動,例如:關懷原住民並協助戒酒(平鎮堂);關

    心客語與客家宣教(雙和堂、台北堂);年年舉行暑期社區兒童福

    音營,在家長中建立口碑(楊梅堂);以查經團契開始,會友以夫

    婦,青少年及兒童居多(大埔堂);積極推動喪禮與敬祖追思禮儀

    (平鎮堂);長期參與監獄教誨事工(三義堂);持續關心憂鬱症、

    弱勢家庭(龍潭堂);發展都市的家教會(平鎮堂)。

    四、與社區、國內教會或宗派的關係

    (一)與社區的連結

    為實踐基督進入世界、愛鄰舍的教導,各堂會與社區的連結主

    要是經由以下方式達成:

    1. 課後陪讀班,關心國小弱勢家庭學童。

    2. 進入國小,教導生命教育。

    3. 參與國中「得勝者課程」,關心青少年身心。

    4. 暑期兒童營會。

    5. 寒暑假中的各種才學藝班,如書法班、電腦班、桌球班等。

    6. 於清明節前後,與鄉鎮公所合辦「敬祖追思大會」,引介創新喪禮。

  • 53

    (二)與教會、宗派、機構等的連結

    各堂會雖同屬崇真會,但是在基督裏與國內其他的教會或是宗

    派仍多發展連結,以下是常見的方式:

    1. 與同地區的教會合辦重要節慶活動,如聖誕節。

    2. 與同地區的教會有經常例行的連結,如聯合禱告會。

    3. 比較弱小的教會會接受都市教會人力(主要是短宣隊)與金錢的 支持。

    4. 雅歌基金會長期支持本會經濟比較匱乏的堂會,如三義堂、新豐堂。

    五、與香港崇真會等國外教會或宗派的關係本會各堂會不只是與所屬社區、國內教會宗派等建立關係,也

    與國外的基督群體或是宗派常有往來。其中與香港崇真會更有密切

    的關係,雙方教會的牧者常相互訪,有時且一同組隊前往中國大陸,

    關心當地客家地區的教會。

    (一)領受外來資源

    1. 台北崇真堂當初購買會堂時,囿於金錢有限,只能買一戶,瑞士巴色差會(Basal Mission)因為同有向客家人傳福音的使命,無條件為該堂增購一戶的空間作會堂。

    2. 香港崇真會與本會密切往來,除多次為本會的多間堂會購堂作出金錢奉獻,也差派宣教士與短宣隊來本會各堂一同工作。

    客家優先的台灣崇真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54

    3. 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海外宣教差會(Presbyterian Church in America/ Mission to the World)支持宣教士在三義堂工作超過 20 年。

    4. 香港中華福音使命團差派宣教士與本會一起開拓新工作。

    5. 香港播道會、青年使命團(YWAM,Youth With A Mission)等國外機構常有短宣隊到各堂會協助福音工作。

    6. 馬來西亞沙巴教會的團隊來本會開辦心靈醫治課程、夫妻成長課程。

    (二)展開國外宣教

    1. 到中國大陸河源、梅洲等客家地區作短宣與培訓。

    2. 到印尼西加里曼丹(許多客家人僑居此地區)作短宣與培訓。

    3. 到印尼雅加達關心客家孤貧者。

    4. 參與差派宣教士到大陸開辦藏族的孤兒院。

    5. 差派短宣隊到泰北(少數民族)、吉隆坡(客家社區)傳福音。

    6. 差派短宣隊到緬甸北部協助福音戒毒村的工作。

    (三)跨國間的合作

    1. 與香港崇真會合作參與大陸的客家宣教。

    2. 與新加坡衛理公會客家教會合作,關心當地的客家宣教。

    3. 與馬來西亞沙巴教會合作,作當地原住民的福音戒酒工作。

  • 55

    六、對促進台灣族群多元發展的意義

    (一)倡議客家意識的先行者

    40 年前,在台灣的首善之區即成立大台北的第一間客家教會。斯時「客家意識」、「本土訴求」等概念聞所未聞,本會的開創

    者彭德郎先生本著保存客家基督徒信仰並將她傳給客家人的使命,

    揭櫫「客家優先」的召命,似乎在無意間先知先覺地唱議「客家意

    識」,高懸在台北崇真堂 12 樓的 4 個斗大字的招牌 -「客家教會」,除了召喚客家鄉親的珍貴靈魂,不也在默默中傳遞「客家意識」?

    既然成立了客家教會,在主日的聚會中,自然主要採用客語,

    但在證道時,為了顧及一些不通客語的會友,乃採用「客語 - 國語」翻譯的模式。約 40 年後的學者調查研究指出客家人缺乏自我認同的主要原因即在於「不會聽或是說」客語,26 本會的第一間會堂,

    在公開的重要聚會長期重視客語,不也實質地藉著語言尊榮客家?

    此外各堂藉著客家歌曲演唱與發表,客家美食餐會等方式直接或是

    間接的宣揚客家文化。

    (二)與國語族群、福佬族群、原住民的關係

    本會雖以客家優先,但是絕非偏狹的客家至上或是排擠其他族

    群,相反地本會各堂遵從「耶穌基督是萬邦萬民的主」的教義,依

    所處社區社群的實際情況,積極的實踐各族群的融合。例如內壢堂

    因為處在眷村改建的社區中,藉著關心國語族群並他們的一些原住

    民配偶,不同族群奇妙地在基督的愛中彼此連結。另外平鎮堂,因

    為社區中有眾多的原住民朋友,自然關切他們的特別需要。因著成

    功的發展原住民戒酒事工,27 更多的原住民加入該教會。此外台北

    26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100,《99 年到 100 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69。27 現平鎮堂已成立「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戒酒得勝關懷協會」。

    客家優先的台灣崇真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56

    崇真堂雖高掛客家教會招牌,但是仍有無任何客家淵源的福佬會友

    一起聚會,其中甚至有不惜搭車超過 90 分鐘的時間,長期在該堂聚會。在客家教會中他們絲毫無被邊緣化的感受。

    七、瞻望未來:機會與挑戰

    (一)機會:族群尊重與「客家宣教年」

    在後現代的大環境中,「多元發展」與「族群尊重」是正向的

    社會思潮,整個有形的社會環境有利客家發展,如政府部門紛紛設

    立客家部門(中央與各縣市的客家委員會)、客家電視台開播、大

    學設立客家學院、客家桐花圖騰已被公認、客語證照考試挑戰客家

    新生代、客家節慶與飲食文化以輕鬆的方式吸引人、甚至「硬頸」

    精神也成為客家人的標幟之一。

    在基督教界的大環境上,客家宣教也由過去長期的隱藏或是被

    忽略議題,逐漸變成受重視的主流之一,最近幾年更是如此。國語

    教會與原住民教會越發地重視客家宣教。連向來以福佬語為重、會

    友最多的的台灣長老會,都把 2012 年訂「客家宣教年」。基督信仰的最高權威 - 聖經,也由聖經公會在 2012 年出版客語聖經。凡此種種,都把客家與客家宣教議題推上檯面,叫人不得不正視。

    (二)挑戰:自我認同與客語流失

    本會雖然以客家優先,強調客家宣教,但是在這過程中,也真

    實的體會「客家認同」與「客語說聽能力」密切相關,而實際的調

    查顯示「客家人的自我客語能力評分」只有49.7分(60分為及格),28

    因此《客家基本法》務實地定義客家人「指具有客家血緣或客家淵

    源,且自我認同為客家人者」,免得因客語能力受限而失去族群認

    28 客家福音協會 30 週年紀念特刊,78 頁。

  • 57

    同。本會對此也早有體察,也不再把「客家宣教」與「客語能力」

    綁在一起,而把「客家宣教」定位為「呼籲眾教會一起向客家人傳

    基督福音」,29 當然最該優先動員的是客家基督徒。

    雖然客家人或客家宣教未必與客語有直接關係,但是語言作

    為文化的重要載具,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如何提升客語能力

    無疑是深具挑戰的時代議題。為此,本會各堂會有些開設客語教學

    班、客家詩歌教唱,有些增設完全使用客語的崇拜,有些透過在聚

    會中誦讀客語聖經等方式試圖提升會友的客語能力,特別是客家客

    語能力較弱的年輕新世代。

    八、結語本會創辦人彭德郎牧師自述他開設客家教會,是因為他所信仰

    的上帝用一位聖經人物以斯帖30感動他。31以斯帖是猶太人,以色列

    國的一位女子,當她的國家戰敗百姓被擄,她也流亡到波斯帝國,

    後來因緣際會,她成為皇帝的妃嬪、皇后。不久因個人顏面與種族

    仇恨等原因,在帝國得寵的宰相要消滅猶太族群,並已經得皇帝發

    令公告執行。為了拯救自己的骨肉族群,她冒著生命危險,違例晉

    見皇帝,最終猶太人奇蹟似的蒙拯救。以斯帖原是小女子,卻在上

    帝的手中,成為民族救星。二千年後的今日,以色列人每年三月仍

    有正式的節期,紀念並慶祝斯人斯事。

    本會在眾多的基督宗派中算是小的,會友人數算是少的。但是

    「至小的族要加增千倍,微弱的國必成為強盛」,32 並且「一人可

    以追趕千人,二人可以使萬人逃跑。」以 33 斯帖所拜的上帝,也是

    本會所拜的上帝。29 此定位為本會多位牧者的共識,但尚未正式行諸文字。30 此事件請參看基督教聖經以斯帖記。31 彭德郎,2001,<台灣崇真堂聯會> ,《彭德郎牧師紀念特刊》:32。作者按:本 文應為轉載,但紀念特刊並未註明出處。32 出自基督教聖經《以賽亞書》60 章 22 節。33 參看基督教聖經《申命記》32 章 30 節

    客家優先的台灣崇真會

  •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

    58

    TOWAR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Y IN THE RESPONSES OF HAKKAS

    IN TAIWAN TO CHRISTIANITY

    Ethan Christoffers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that Hakka Chinese in Taiwan are responding to Christianity and raises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looking at this response. The first lens sees this response as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 of these Hakkas. The logic of this line of thinking, its influence on Christian ministry to Hakkas in Taiwan, and some of its significant weaknesses are raised and discussed in the first section. A second alternative lens is offered in the second section, that of seeing the way Hakkas are responding to Christianity as a part of the social process of identification. Key aspects of this lens are detailed and the complexities it reveals are discussed. Finally, insights provided by this perspective that can facilitat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 more pertinent engagement of the thoughts, feelings, and actions of Taiwan Hakkas regarding Christianity are outlined.

    Key Words: Hakka Chinese, Christianity, Taiwan, Identification, Missions

  • 59

    邁向較深入地了解台灣客家人對基督教的複雜回應

    陳義聖美國信義會差會牧師

    本文討論台灣客家人對基督教的回應,並提出兩個不同看此回

    應的角度。第一個角度認為這種回應是跟客家人的性格有關。本文

    第一段是朝這條思路的邏輯,就它對台灣基督教客家事工的影響,

    並且它有哪幾方面的顯著之弱點提出來討論。本文第二段提出另外

    一個角度,就是認為客家人對基督教的回應是進行認同化的社會過

    程之一部分現象。筆者擬將這角度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