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o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9-06-18/12/12.pdf · 反复练习过的技法。常常...

1
最后一期《晓说》节目 里,高晓松说他每年都会给 马云推荐一个书单。最初 推荐1000本,马老板显然没 时间读,最后变成了 4 本,其 中居首的是王小波的长篇 小说《万寿寺》。 “每次读王小波都觉得 心在飘浮,每次读《万寿寺》 都发自内心地充满喜悦。 白话文原来可以营造出这 样的世界和氛围,还有这样 的节奏感。我读其他人的 文字时一边看一边揪心:怎 么突然就绷不住了?怎么 突然落地上了?怎么突然 又控制不住飞到天上去 了?但是王小波的作品始 终让人特别放心。他一定 能保持在离地不高不低的 地方,既不接地气,不会成 为现实主义,但是也不至于 神经兮兮……”高晓松曾在 《鱼羊野史》中如此评价王 小波和他的《万寿寺》。他 认为王小波在白话文作家 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 二名非常远。 与高晓松不同,我周围 一些“俗人”,比如我妻子, 对于王小波作品死活看不 下去,认为不知所云。他们 甚至武断地认为,那些声称 是王小波粉丝的人,都是在 装酷、赶时髦,其实他们也 看不懂。 人家装没装,不好判 断,但确实有许多王小波迷 很“用功”,他们很认真地解 剖着他的作品。比如《万寿 寺》,网上许多分析文章说, 这部小说充满了隐喻和反 讽,书中“老妓女”代表着 学院派,小妓女代表着自由 派……归纳段落大意、中心 思想,这些“解剖”隐约可见 当年语文课上反复反复再 反复练习过的技法。常常 在想,再美的“美人”,“遗 体”经过这么冷静细致的解 剖,最后恐怕也毫无美感可 言了,会变成一块块碎肉, 与一般的猪肉块无异。又 想起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 有道阅读理解,文章结尾是 “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 发出诡异的光”,考题是“诡 异的光指的是什么?”此题 不仅难倒了众多考生,连原 作者巩高峰也解释不了。 “一部小说在影射什 么,作者并不知道。”这是王 小波生前对自己小说隐喻、 象征什么的回答。不过许 多读者不买账,依旧勤于解 剖,可能解剖得越细腻,越 能显示出自己高超的阅读 理解能力。 “写长篇小说当然需要 先画出结构图,明确基本走 向、人物关系和情节起伏路 线……不然怎么写得出那 么多字?”经常听到一些文 学老中青年这么说。然而 并非所有作家都写得这么 辛苦,金庸的一些小说就是 写到哪儿算哪儿,每天在报 上连载。有时出差了,还会 找朋友代写几天,于是便有 了倪匡擅自将《天龙八部》 中“阿紫”写瞎了的“佳 话”……作家写得天马行 空,读者读得也很畅快,这 不挺好吗?何必非要纠结 拧巴,硬要把写书、读书弄 成十分辛苦的事情? 或许因为看过许多烧 脑的西方电影,对于《万寿 寺》这样看似凌乱的小说, 我倒没有死活读不下去的 感觉。各花入各眼,我更习 惯于欣赏刘震云、方方写的 那类现实主义作品,但并不 妨碍我觉得《万寿寺》读来 也很有趣。之所以有趣,是 我没有逼自己非得去总结 出它的中心思想和隐含的 意义。 非要解剖? 他们是先天杀人狂吗? 二战结束时,许多灾难 随之一并结束,但对学术界 来说,许多问题才刚刚开 始,心理学研究就是其中之 一。人们对二战中纳粹最 主要的质疑之一,就是这些 人是否天生恶魔?即他们 是否为具有某种特有生理 形态的人,注定会成为反人 类的人?还是说,任何平庸 的人在特定环境下都会变 为恶的附庸?哲学家如汉 娜·阿伦特等人给出过“平 庸的恶”等解读,心理学家 则试图从科学角度进行精 确的分析。 《天生恶魔?》这本书记 录的就是这类研究的开 端。在纽伦堡审判纳粹战 犯前,心理学家就介入了对 这些战犯的心理分析,一直 持续到审判结束。最主要 的学者有两位:凯利与吉尔 伯特,他们采用的是一种被 称为“罗夏墨迹试验”的方 法,通过解读战犯的思维来 判断他们是否存在精神障 碍和人格缺陷。 两个人得出的结论是 截然相反的。凯利的观点 似乎更近似于阿伦特的结 论,认为他们即便有一定的 精神问题,也不足以成为天 生的恶魔,反而是在纳粹体 系中走向极端的。吉尔伯 特则倾向于将战犯们定为 变态,认为其恶具有一定的 先天性。 并不只是学者存在分 歧,连被测验对象自身都具 有相当的多面性。如果从 “人”的角度去观察,往往会 被这些战犯迷惑。凯利有 时也不得不承认,像戈林那 样的纳粹头子也有“富有魅 力”的一面,这使得他们在 正常人与刽子手之间的界 限变得相当模糊,而这也正 是困扰了心理学家数十年 的核心问题,即便利用今天 已经非常发达的科技手段 进行分析,也很难对其角色 给出清晰的定义,这也是这 本书的名字中带有一个问 号的原因。作者如同凯利 等人一样,其实内心既不愿 意过多赋予战犯“人性化” 色彩以免遭质疑,却也不愿 意轻易承认不同个体之间 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以致 成为先天性的杀人狂。 由是《天生恶魔?》呈现 了奇怪的面貌,它并非是纳 粹的辩护词,却也并不急于 将之定义为“天生的”恶 棍。从对几个典型战犯的 回溯和分析来看,人在体制 环境下的“主动性屈从”与 厘清责任时的推卸式澄清, 其实暗示了环境对于人心 理向善或向恶的影响。心 理学家曾提出过“乌合之 众”、 “集体无意识”等概念, 但多数是在大众层面剖析, 而从众人中脱显出来的典 型个体,其在集体环境下的 心理发展过程究竟如何,则 是这本书的看点所在,尽管 作者将主要的笔墨聚焦于 心理学层面,却也不由自主 地试图梳理出一条“恶棍演 化路径”,笔端甚至总给人 遗憾的感觉—即如果能 将当下的科技手段带回数 十年前,在战犯们生前进行 更多的测试,也许辨析会更 清晰一些。 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哲 学家与心理学家面临的分 歧是一致的,而从辩证的角 度来说,他们得出的结论也 是一致的。也许人的矛盾 性本身就是答案,即当善良 缺位的时候,恶就会自然 产生。它们不是相互排斥 的事物,反倒可能是事物 内部的一个辩证整体。如 是,警惕善的消失,隔绝恶 的出现,就成为需要时时 关切的问题,这也是二战 阴云已消但警醒心不能消 失的理由。 [email protected] WANG HAI CHAO 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第 2397 期 12 副刊 责编:王瑞编辑:范炳菲美编:李玉伟校对:林梅制作:王金刚 精品连载 社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路1814号宝龙城市广场一号楼广电大厦 总编办公室 E-mail:[email protected] 65622926 编辑部:65622960 时政新闻部:65622938 经济新闻部:65622908 综合新闻部:65622903 邮编:300456 广告热线:65622929 门市:65622968 发行热线:65622967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 “七十方定律” 有位餐饮业的老板,告 诉我这一行有个“七十方定 律”,意思是一家餐饮店的 经营面积以70平方米为 佳,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多。 这个定律几乎可以随 处被证明。 70 平方米的面积,除 去一个 10 平方米左右的厨 房,其余的面积可以摆放五 六张方桌,同时容纳近20 人就餐。一家餐饮店在这 个规模,一般店员在3至5 人。这 3 至 5 人应该包括夫 妻两人,外加一位小工,而 且小工一般是老板的亲戚。 如果这样,房租不会太 高,人工工资支出也不会太 多。但如果高于这个规模, 那几乎就是一个小饭店了, 那就需要聘请大厨、更多的 帮手、还要交纳更多的房 租,反而没有小餐馆赚得 多。也就是说,70平方米 的经营面积是最佳的利润 平衡点。 这个定律还可以用到 商品房购买中,70方的实 用面积相当建筑面积为90 平方米的刚需房,刚刚可以 配置上客厅、厨房、卫生间、 卧室、小书房、阳台,满足生 活起居的需要。如果低于 这个面积,客厅或小书房就 会缩水,使用起来捉襟见 肘;如果高于这个面积,可 以增加一个卧室,但按一线 城市的价格,至少得支出几 十万元的代价。 在管理学中,也有一个 “70 人定律”,一个单位保 持在70人左右,管理是最 顺畅的。一般来说,每7人 一个组,共有 10 组,单位一 般可设三个领导,每人管三 位中层干部。 “七十方定律”不是哪 位管理学家提出来的,而 是一种普通流行的草根 智慧。这种智慧穷尽了 一个道理:无论是房子还 是经营,并不是越大越好。 小有小的乐惠,小有小的 妙处。 每滴酒都不一样 葡萄酒文化涉及了太多的领域,似乎难以用定义描述,这本书不 强调葡萄酒专业知识,而是突出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内容以葡萄酒 为媒介,覆盖时尚文化领域,包括旅行、建筑、文学、电影等与葡萄酒 文化话题。作者在 2011 年出版《灯暗酒红》,获得世界美食图书大奖 赛最佳饮品类文学图书奖。 作者:沈爱民 定价:58元 出版时间:2019 年 3 月 百花文艺出版社 澳大利亚的酿酒业比其国家的 历史还长些,有两个世纪了吧,但真 正发展起现代葡萄酒的酿造业,也就 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新西兰发展葡 萄酒的历史更短,算是全球葡萄酒世 界最年轻的小朋友之一,全国70%的 葡萄树的树龄都在 10 年以内。 因为年轻,澳新都喜欢采用现代 酿造方法,减少浸提时间,使用螺旋 酒塞。老世界津津乐道的“年份”,在 这里变得无足轻重。因为澳新气候 稳定,每年的雨啊光照啊都差不多。 喜欢盲品的品酒客,如果意欲对澳新 酒进行年份“垂直”盲品,估计要做好 心理准备,胜算不大。 实际上,澳新的酒,都不适合 陈年。年轻的酒,最适合年轻人在 酒还年轻的时候喝。 虽然年轻,但是发展速度惊人, 在全球各种葡萄酒评比中屡获佳绩, 市场份额不断扩张。更为难得的是, 还形成了各自风格。正如提到勃艮 第就会想到黑比诺(PinotNoir),提 到德国就会想到雷司令(Riesling), 澳大利亚把西拉子(Shiraz)、新西兰 把长相思(SauvignonBlanc)也都做 到了极致。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句话 用在这里很恰当,从欧洲来的这些葡 萄品种,在异国土地上大放异彩,像 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一个地方的葡萄酒,基本就是 那里环境、文化的浓缩和名片。 初到澳新的人,尤其是来到新 西兰,最突出的感受应该是生态环 境。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很养 眼,绿色从来没有断裂,一直铺在 视线所及的任何地方。据说游客 返程上飞机时,眼睛都冒绿光。 路边都是高尔夫球场一样的 草地。实际上高尔夫球场也确实 处处可见,按照这里的说法,随便 在哪儿挖几个洞,就是高尔夫球场 了。因此私人球场不少,高尔夫在 这里是平民运动。 这里农民不知化肥与农药为何 物,因为不准使用。所以,苹果擦擦 就可以吃。水当然没有污染,工业 很少。据说曾有日本人把这里的空 气用易拉罐装了,在氧吧里卖。 这里的人甚至不吃自家院子树 上的水果,要吃水果去超市买,长在 树上的是用来装饰的。大街上几乎 没看到清洁工,也许是风把落叶和尘 土带走了,也许本来就没有多少尘土。 这是一个温柔的国家。有羊、牛 和马,却没有凶猛动物,没有虎狼,甚 至连蛇都没有一条。我去的那年,总 督、总理、议长、最高法官、最高检察 长、惠灵顿市长、警察局长,全都是女 性。当然,女王也是。据说,全新西 兰 60%的市长是女性。这里还是女 权运动最早的国家,因此有这样的说 法,新西兰男人管大事,女人管小事, 至于什么是大事小事,由女人决定。 甚至历史上的殖民化过程,都 与美国、加拿大等英国殖民地不 同,与原住民没有发生血腥冲突。 库克在这里没费一枪一弹,就把毛 利人请出了自己的家园。 新西兰被称为英国以外最英国 化的国家,当初来这里的开拓者,不 像澳洲、美洲那样,是以被流放的人 为主,这里是以有些文化的人为主。 现在新西兰全国军队仍然只 有8000人。有个传说,有一次空军 总司令要求国会增拨款项,买F16 来替代破旧的战机。但议员们讨 论良久,仍没有发现有谁会来攻打 他们。最后做出的决定,不是增拨 空军军费,而是将空军的5个师压 缩为1个。海军也强不到哪去,据 说新西兰海军想驱逐进入领海打 鱼的日本渔船,竟然追不上。 这里的人们很悠闲。人人有养 老金,退休还可以拿退休金。有困难, 可以申请补助。不工作,可以拿救济 金,救济金每周二百多元,每年一万 多,相当于六万人民币,在这里也够温 饱,甚至可以买台二手老爷车。 所以,这里基本没有小偷。按 照向导老钱的话,偷东西翻墙多辛 苦,还不如躺在沙发上领救济金。 他之所以放弃较好工作移民至此, 是妻子当时来旅游时,看到每家门 口的空牛奶盒子里都有当日奶钱, 送奶车经过,把奶留下,把钱拿走, 没有听说过有丢失奶钱的。现在, 没有这种送奶的方式了,但是,路 不拾遗似乎仍然是这里大部分地 区的现实。据说新西兰人家里都 没有空调,因为用不着。也都没有 防盗网,因为也用不着。 另一位当地朋友是广东来的 司徒先生,他大学毕业后到这里捞 世界。他说新西兰实行的几乎算 是奖懒罚勤的政策,贫富悬殊很 小,很勤劳的人会多打几份工,其 实挣的钱比什么都不干的也多不 到哪儿去。他说来这里很久也感 觉不到政府存在。他感受的政府 在 ATM 机里—每个星期送来生 活费或者救济金。即使把这些送 来的钱一夜挥霍或者赌光,生活还 是能过下去—有专门的房子,那 里有床、牛奶和面包,由民间组织 免费提供。 (连载 19)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Jan-2020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最后一期《晓说》节目

里,高晓松说他每年都会给

马云推荐一个书单。最初

推荐1000本,马老板显然没

时间读,最后变成了4本,其

中居首的是王小波的长篇

小说《万寿寺》。

“每次读王小波都觉得

心在飘浮,每次读《万寿寺》

都发自内心地充满喜悦。

白话文原来可以营造出这

样的世界和氛围,还有这样

的节奏感。我读其他人的

文字时一边看一边揪心:怎

么突然就绷不住了?怎么

突然落地上了?怎么突然

又 控 制 不 住 飞 到 天 上 去

了?但是王小波的作品始

终让人特别放心。他一定

能保持在离地不高不低的

地方,既不接地气,不会成

为现实主义,但是也不至于

神经兮兮……”高晓松曾在

《鱼羊野史》中如此评价王

小波和他的《万寿寺》。他

认为王小波在白话文作家

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

二名非常远。

与高晓松不同,我周围

一些“俗人”,比如我妻子,

对于王小波作品死活看不

下去,认为不知所云。他们

甚至武断地认为,那些声称

是王小波粉丝的人,都是在

装酷、赶时髦,其实他们也

看不懂。

人 家 装 没 装 ,不 好 判

断,但确实有许多王小波迷

很“用功”,他们很认真地解

剖着他的作品。比如《万寿

寺》,网上许多分析文章说,

这部小说充满了隐喻和反

讽,书中“老妓女”代表着

学院派,小妓女代表着自由

派……归纳段落大意、中心

思想,这些“解剖”隐约可见

当年语文课上反复反复再

反复练习过的技法。常常

在想,再美的“美人”,“遗

体”经过这么冷静细致的解

剖,最后恐怕也毫无美感可

言了,会变成一块块碎肉,

与一般的猪肉块无异。又

想起 2017 年浙江高考语文

有道阅读理解,文章结尾是

“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

发出诡异的光”,考题是“诡

异的光指的是什么?”此题

不仅难倒了众多考生,连原

作者巩高峰也解释不了。

“ 一 部 小 说 在 影 射 什

么,作者并不知道。”这是王

小波生前对自己小说隐喻、

象征什么的回答。不过许

多读者不买账,依旧勤于解

剖,可能解剖得越细腻,越

能显示出自己高超的阅读

理解能力。

“写长篇小说当然需要

先画出结构图,明确基本走

向、人物关系和情节起伏路

线……不然怎么写得出那

么多字?”经常听到一些文

学老中青年这么说。然而

并非所有作家都写得这么

辛苦,金庸的一些小说就是

写到哪儿算哪儿,每天在报

上连载。有时出差了,还会

找朋友代写几天,于是便有

了倪匡擅自将《天龙八部》

中“ 阿 紫 ”写 瞎 了 的“ 佳

话”……作家写得天马行

空,读者读得也很畅快,这

不挺好吗?何必非要纠结

拧巴,硬要把写书、读书弄

成十分辛苦的事情?

或许因为看过许多烧

脑的西方电影,对于《万寿

寺》这样看似凌乱的小说,

我倒没有死活读不下去的

感觉。各花入各眼,我更习

惯于欣赏刘震云、方方写的

那类现实主义作品,但并不

妨碍我觉得《万寿寺》读来

也很有趣。之所以有趣,是

我没有逼自己非得去总结

出它的中心思想和隐含的

意义。

【朱辉●话不投机

非要解剖?【巴金斯老爷●轻评书

他们是先天杀人狂吗?二战结束时,许多灾难

随之一并结束,但对学术界

来说,许多问题才刚刚开

始,心理学研究就是其中之

一。人们对二战中纳粹最

主要的质疑之一,就是这些

人是否天生恶魔?即他们

是否为具有某种特有生理

形态的人,注定会成为反人

类的人?还是说,任何平庸

的人在特定环境下都会变

为恶的附庸?哲学家如汉

娜·阿伦特等人给出过“平

庸的恶”等解读,心理学家

则试图从科学角度进行精

确的分析。

《天生恶魔?》这本书记

录的就是这类研究的开

端。在纽伦堡审判纳粹战

犯前,心理学家就介入了对

这些战犯的心理分析,一直

持续到审判结束。最主要

的学者有两位:凯利与吉尔

伯特,他们采用的是一种被

称为“罗夏墨迹试验”的方

法,通过解读战犯的思维来

判断他们是否存在精神障

碍和人格缺陷。

两个人得出的结论是

截然相反的。凯利的观点

似乎更近似于阿伦特的结

论,认为他们即便有一定的

精神问题,也不足以成为天

生的恶魔,反而是在纳粹体

系中走向极端的。吉尔伯

特则倾向于将战犯们定为

变态,认为其恶具有一定的

先天性。

并不只是学者存在分

歧,连被测验对象自身都具

有相当的多面性。如果从

“人”的角度去观察,往往会

被这些战犯迷惑。凯利有

时也不得不承认,像戈林那

样的纳粹头子也有“富有魅

力”的一面,这使得他们在

正常人与刽子手之间的界

限变得相当模糊,而这也正

是困扰了心理学家数十年

的核心问题,即便利用今天

已经非常发达的科技手段

进行分析,也很难对其角色

给出清晰的定义,这也是这

本书的名字中带有一个问

号的原因。作者如同凯利

等人一样,其实内心既不愿

意过多赋予战犯“人性化”

色彩以免遭质疑,却也不愿

意轻易承认不同个体之间

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以致

成为先天性的杀人狂。

由是《天生恶魔?》呈现

了奇怪的面貌,它并非是纳

粹的辩护词,却也并不急于

将之定义为“天生的”恶

棍。从对几个典型战犯的

回溯和分析来看,人在体制

环境下的“主动性屈从”与

厘清责任时的推卸式澄清,

其实暗示了环境对于人心

理向善或向恶的影响。心

理学家曾提出过“乌合之

众”、“集体无意识”等概念,

但多数是在大众层面剖析,

而从众人中脱显出来的典

型个体,其在集体环境下的

心理发展过程究竟如何,则

是这本书的看点所在,尽管

作者将主要的笔墨聚焦于

心理学层面,却也不由自主

地试图梳理出一条“恶棍演

化路径”,笔端甚至总给人

遗憾的感觉——即如果能

将当下的科技手段带回数

十年前,在战犯们生前进行

更多的测试,也许辨析会更

清晰一些。

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哲

学家与心理学家面临的分

歧是一致的,而从辩证的角

度来说,他们得出的结论也

是一致的。也许人的矛盾

性本身就是答案,即当善良

缺位的时候,恶就会自然

产生。它们不是相互排斥

的事物,反倒可能是事物

内部的一个辩证整体。如

是,警惕善的消失,隔绝恶

的出现,就成为需要时时

关切的问题,这也是二战

阴云已消但警醒心不能消

失的理由。

[email protected]

WA

NG

HA

IC

HA

O

2019年6月18日星期二

第2397期

12 副刊 责编:王瑞 编辑:范炳菲 美编:李玉伟 校对:林梅 制作:王金刚

精品连载

■社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路1814号宝龙城市广场一号楼广电大厦 ■总编办公室E-mail:[email protected] 65622926 ■编辑部:65622960 ■时政新闻部:65622938 ■经济新闻部:65622908 ■综合新闻部:65622903 ■邮编:300456 ■广告热线:65622929 ■门市:65622968 ■发行热线:65622967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漫画

漫话

图\

田志仁

【流沙●口水哲学

“七十方定律”有位餐饮业的老板,告

诉我这一行有个“七十方定

律”,意思是一家餐饮店的

经营面积以 70 平方米为

佳,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多。

这个定律几乎可以随

处被证明。

70 平方米的面积,除

去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厨

房,其余的面积可以摆放五

六张方桌,同时容纳近 20

人就餐。一家餐饮店在这

个规模,一般店员在 3 至 5

人。这3至5人应该包括夫

妻两人,外加一位小工,而

且小工一般是老板的亲戚。

如果这样,房租不会太

高,人工工资支出也不会太

多。但如果高于这个规模,

那几乎就是一个小饭店了,

那就需要聘请大厨、更多的

帮手、还要交纳更多的房

租,反而没有小餐馆赚得

多。也就是说,70 平方米

的经营面积是最佳的利润

平衡点。

这个定律还可以用到

商品房购买中,70 方的实

用面积相当建筑面积为90

平方米的刚需房,刚刚可以

配置上客厅、厨房、卫生间、

卧室、小书房、阳台,满足生

活起居的需要。如果低于

这个面积,客厅或小书房就

会缩水,使用起来捉襟见

肘;如果高于这个面积,可

以增加一个卧室,但按一线

城市的价格,至少得支出几

十万元的代价。

在管理学中,也有一个

“70 人定律”,一个单位保

持在 70 人左右,管理是最

顺畅的。一般来说,每7人

一个组,共有10组,单位一

般可设三个领导,每人管三

位中层干部。

“七十方定律”不是哪

位管理学家提出来的,而

是一种普通流行的草根

智慧。这种智慧穷尽了

一个道理:无论是房子还

是经营,并不是越大越好。

小有小的乐惠,小有小的

妙处。

每滴酒都不一样葡萄酒文化涉及了太多的领域,似乎难以用定义描述,这本书不

强调葡萄酒专业知识,而是突出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内容以葡萄酒为媒介,覆盖时尚文化领域,包括旅行、建筑、文学、电影等与葡萄酒文化话题。作者在2011年出版《灯暗酒红》,获得世界美食图书大奖赛最佳饮品类文学图书奖。

作者:沈爱民定价:58元出版时间:2019年3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澳大利亚的酿酒业比其国家的

历史还长些,有两个世纪了吧,但真

正发展起现代葡萄酒的酿造业,也就

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新西兰发展葡

萄酒的历史更短,算是全球葡萄酒世

界最年轻的小朋友之一,全国70%的

葡萄树的树龄都在10年以内。

因为年轻,澳新都喜欢采用现代

酿造方法,减少浸提时间,使用螺旋

酒塞。老世界津津乐道的“年份”,在

这里变得无足轻重。因为澳新气候

稳定,每年的雨啊光照啊都差不多。

喜欢盲品的品酒客,如果意欲对澳新

酒进行年份“垂直”盲品,估计要做好

心理准备,胜算不大。

实际上,澳新的酒,都不适合

陈年。年轻的酒,最适合年轻人在

酒还年轻的时候喝。

虽然年轻,但是发展速度惊人,

在全球各种葡萄酒评比中屡获佳绩,

市场份额不断扩张。更为难得的是,

还形成了各自风格。正如提到勃艮

第就会想到黑比诺(Pinot Noir),提

到德国就会想到雷司令(Riesling),

澳大利亚把西拉子(Shiraz)、新西兰

把长相思(Sauvignon Blanc)也都做

到了极致。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句话

用在这里很恰当,从欧洲来的这些葡

萄品种,在异国土地上大放异彩,像

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一个地方的葡萄酒,基本就是

那里环境、文化的浓缩和名片。

初到澳新的人,尤其是来到新

西兰,最突出的感受应该是生态环

境。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很养

眼,绿色从来没有断裂,一直铺在

视线所及的任何地方。据说游客

返程上飞机时,眼睛都冒绿光。

路边都是高尔夫球场一样的

草地。实际上高尔夫球场也确实

处处可见,按照这里的说法,随便

在哪儿挖几个洞,就是高尔夫球场

了。因此私人球场不少,高尔夫在

这里是平民运动。

这里农民不知化肥与农药为何

物,因为不准使用。所以,苹果擦擦

就可以吃。水当然没有污染,工业

很少。据说曾有日本人把这里的空

气用易拉罐装了,在氧吧里卖。

这里的人甚至不吃自家院子树

上的水果,要吃水果去超市买,长在

树上的是用来装饰的。大街上几乎

没看到清洁工,也许是风把落叶和尘

土带走了,也许本来就没有多少尘土。

这是一个温柔的国家。有羊、牛

和马,却没有凶猛动物,没有虎狼,甚

至连蛇都没有一条。我去的那年,总

督、总理、议长、最高法官、最高检察

长、惠灵顿市长、警察局长,全都是女

性。当然,女王也是。据说,全新西

兰60%的市长是女性。这里还是女

权运动最早的国家,因此有这样的说

法,新西兰男人管大事,女人管小事,

至于什么是大事小事,由女人决定。

甚至历史上的殖民化过程,都

与美国、加拿大等英国殖民地不

同,与原住民没有发生血腥冲突。

库克在这里没费一枪一弹,就把毛

利人请出了自己的家园。

新西兰被称为英国以外最英国

化的国家,当初来这里的开拓者,不

像澳洲、美洲那样,是以被流放的人

为主,这里是以有些文化的人为主。

现在新西兰全国军队仍然只

有8000人。有个传说,有一次空军

总司令要求国会增拨款项,买 F16

来替代破旧的战机。但议员们讨

论良久,仍没有发现有谁会来攻打

他们。最后做出的决定,不是增拨

空军军费,而是将空军的5 个师压

缩为1 个。海军也强不到哪去,据

说新西兰海军想驱逐进入领海打

鱼的日本渔船,竟然追不上。

这里的人们很悠闲。人人有养

老金,退休还可以拿退休金。有困难,

可以申请补助。不工作,可以拿救济

金,救济金每周二百多元,每年一万

多,相当于六万人民币,在这里也够温

饱,甚至可以买台二手老爷车。

所以,这里基本没有小偷。按

照向导老钱的话,偷东西翻墙多辛

苦,还不如躺在沙发上领救济金。

他之所以放弃较好工作移民至此,

是妻子当时来旅游时,看到每家门

口的空牛奶盒子里都有当日奶钱,

送奶车经过,把奶留下,把钱拿走,

没有听说过有丢失奶钱的。现在,

没有这种送奶的方式了,但是,路

不拾遗似乎仍然是这里大部分地

区的现实。据说新西兰人家里都

没有空调,因为用不着。也都没有

防盗网,因为也用不着。

另一位当地朋友是广东来的

司徒先生,他大学毕业后到这里捞

世界。他说新西兰实行的几乎算

是奖懒罚勤的政策,贫富悬殊很

小,很勤劳的人会多打几份工,其

实挣的钱比什么都不干的也多不

到哪儿去。他说来这里很久也感

觉不到政府存在。他感受的政府

在ATM机里——每个星期送来生

活费或者救济金。即使把这些送

来的钱一夜挥霍或者赌光,生活还

是能过下去——有专门的房子,那

里有床、牛奶和面包,由民间组织

免费提供。 (连载19)

世上没有合适的两个人,

只有互相迁就的两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