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2362 classical source texts

6
CHIN 2362: Chinese – English Translation “Workshop” Source Texts for First English Translation 孟子: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 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 臣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 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 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 右皆 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 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 後察 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 聞弒君也。」 孟子見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 能勝其任也。匠人斵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 之。 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彫 琢之。至於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彫琢玉哉?」

Upload: gordon-ching

Post on 18-Jan-2016

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Chinese Classical

TRANSCRIPT

Page 1: CHIN 2362 Classical Source Texts

CHIN 2362: Chinese – English Translation “Workshop” Source Texts for First English Translation

孟子: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

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

臣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

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

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

右皆 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

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

後察 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

聞弒君也。」

孟子見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

能勝其任也。匠人斵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

之。 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彫

琢之。至於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彫琢玉哉?」

Page 2: CHIN 2362 Classical Source Texts

墨子:

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

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句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

國之賢君。三子之能達名成功於天下也,皆於其國抑而大醜也。太上無敗,其次敗

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

吾聞之曰:「非無安居也,我無安心也。非無足財也,我無足心也。」是故君

子自難而易彼,眾人自易而難彼,君子進不敗其志,內究其情,雖雜庸民,終無怨

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為其所難者,必得其所欲焉,未聞為其所欲,而免其所惡

者也。是故偪臣傷君,諂下傷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分議者延延,

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長生保國。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則喑,遠臣則唫,怨結於民心,諂諛在側,善議障

塞,則國危矣。桀紂不以其無天下之士邪?殺其身而喪天下。故曰:「歸國寶,不

若獻賢而進士。」

今有五錐,此其銛,銛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錯,錯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

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 1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

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長,故曰:

「太盛難守也。」

Page 3: CHIN 2362 Classical Source Texts

韓非子:

臣聞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而不當亦當死。雖然,

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

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韓而成從,將西面以與秦強為難,臣竊笑之。

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謂乎!臣聞之曰:「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

以逆攻順者亡。」今天下之府庫不盈,囷倉空虛,悉其士民,張軍數十百萬。其頓

首戴羽為將軍,斷死於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鑕在後,而卻走不

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賞則不與,言罰則不行,賞罰不信,

故士民不死也。

今秦出號令而行賞罰,有功無功相事也。出其父母懷衽之中,生未嘗見寇耳。

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鑪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夫斷死與斷生者不同,而

民為 之者,是貴奮死也。夫一人奮死可以對十,十可以對百,百可以對千,千可

以對萬,萬可以剋天下矣。今秦地折長補短,方數千里,名師數十百萬。秦之號令

賞罰、 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與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故秦戰未嘗

不剋,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開地數千里,此其大功也。然而兵甲頓,士民

病,蓄積 索,田疇荒,囷倉虛,四鄰諸侯不服,霸王之名不成,此無異故,其謀

臣皆不盡其忠也。

Page 4: CHIN 2362 Classical Source Texts

列子:

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无識者。國君卿大夫眎之,猶眾庶也。國不足,將嫁

於衛。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謁;先生將何以教?先生不聞壺丘子

林之 言乎?」子列子笑曰:「壺子何言哉?雖然,夫子嘗語伯昏瞀人,吾側聞之,

試以告女。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

能不 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時不生,无時不化。陰陽

爾,四時爾,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復。往復,其際不可終;疑獨,其道不可窮。

《黃帝 書》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

自息。謂 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无形,則天地安從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

太 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

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

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

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

生。」

Page 5: CHIN 2362 Classical Source Texts

莊子 :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

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

冥 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

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

舟 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

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

槍榆、 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湌而

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

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

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

歲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

知其脩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

而上 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

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

也?」 此小大之辯也。

Page 6: CHIN 2362 Classical Source Texts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

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

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

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

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

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

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

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

其意。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

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

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

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

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