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有疫苗相伴 -...

1
联系电话: 69088922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大纵湖 2018.05.31 责任编辑 韩志伟/组版 赵京城 3 上世纪90年代,我还是一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 在父母的呵护下幸福地成长。与别的孩子家长不同,父 母对我教育的重心并没有放在学习成绩与考试分数上, 而是在腾出时间让我玩耍游戏的同时,侧重于对我进行 安全、健康方面的教育。很小的时候,我经常缠着父亲给 我讲故事,记得在一个夏夜里,父亲从他的书架上抽出一 本《征服病菌的道路》,向我娓娓道来。从那时起,我懂得 了世界上有很多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细菌和病毒,人 类不断发展的医学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与这些可怕的微 生物进行斗争的历史。有时候,书中的故事也会令我感 到害怕,我不禁忧心忡忡地问父亲:“爸爸,这些细菌病毒 这么可怕,那我们该怎么办啊?”“不用担心”,父亲笑着 说,“现在的医疗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一些从前难以治愈 的疾病,现在已经可防、可治,其中接种疫苗,就是一条行 之有效的预防途径。” 一旁的母亲撸起袖子,指着胳膊上一处豌豆大小的伤 疤说:“看,孩子,这就是妈妈小时候接种牛痘时留下的疤 痕,现在还在呢。”“牛痘是预防天花的吧?”我想了想说, “天花病毒已于六七十年代被消灭了,所以我们这代人就 不接种牛痘了,对吗?”“对呀!”爸爸妈妈开心地笑了。 后来,爸爸妈妈还告诉我,从我出生的那天起,应该 接种的各种疫苗,一种也没有落下过,全都接种上了,其 中还有好几种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正因为有这些疫苗 的保护,体质一般的我才能像万千同龄人那样沐浴阳光 雨露,健康幸福成长。父母的教诲,令我在幼小的心里, 对疫苗充满了感激之情,从小小的疫苗中,我看到了党 和国家对亿万少年儿童的悉心关怀,感受到了生活在这 样一个大家庭里的和谐与温暖。 同样是因为疫苗,平时很少对我生气的父亲居然发了 火。上小学时,一次学校组织服用麻疹糖丸,并向每人收 取3元钱接种费。回到家里,我向父亲说明情况拿了钱后, 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吃糖丸是自愿的,如果自己不吃糖 丸,把这3元钱省下来,就能到电子游戏厅玩个痛快了。那 天在游戏厅“潇洒”后,刚回到家,父亲就严厉地问我:“今 天怎么回家晚了?是不是去游戏厅玩游戏了?你们老师 刚才给我打电话,说你没有吃糖丸,还说自愿不吃。”我见 父亲什么都知道了,只好承认用吃糖丸的钱去游戏厅偷偷 玩了一回,同时也为自己辩解,说麻疹糖丸去年刚刚吃 过。那天,父亲严肃地批评了我,他说:“孩子,在这件事上 你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是不诚实;第二是不重视接种疫苗, 有些疫苗需要在幼年时期不断强化接种,否则就起不到应 有的效果,你如果因为现在漏吃糖丸,将来患上了病,那岂 不是因小失大?”面对父亲的批评,我不住地点头称是,那 天晚上,我很晚才入睡,父亲语重心长的告诫,一直回响在 我耳畔。从那以后,不论是糖丸,还是预防针,我再也没有 漏过一次。 今天,回想起自己点滴的童年往事,我经常会想起那 些曾经接种过的疫苗,这些疫苗不仅在我的身体里留下了 免疫力,伴随我健康快乐地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它们也 是国家、父母对我爱的见证,这种无微不至的爱,将令我为 之感激一生。 童年,有疫苗相伴 赵春 童年是一幅水墨画 老屋和炊烟 勾勒乡情里的温馨 藏在村头古树后面的 是时间与岁月玩起躲猫猫 毽子踢出友谊,铁环滚出幸福 笑声把太阳推下西山 在母亲的唤归声里,亲情 捂热暖暖的期盼 童年是一条记忆的河 河头游泳,河尾捕虾 浅滩湾里老牛背上放纸鸢 碧草丛里听取蛙声一片 午夜梦断 记忆的碎片总被泅渡的情怀触摸 童年是一阙抒情诗 往事平仄着最美的注脚 童年是一首赞美歌 笑也快乐,哭也纯真 童年是一面旗帜 童真里飞扬着拔节的憧憬 童年 胡巨勇 参加完女儿的“六一”文艺汇演,我意犹未尽。 于是提议回父母家,召集全家搞个家庭儿歌“年代 秀”,一起过个儿童节。老婆批准,我忙着通知筹 备。晚饭后,支起圆桌、摆上水果,一家三代齐聚一 堂,其乐融融。 作为策划者,我自告奋勇提纲主持:“每个人都 有难忘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重新唱起曾经挂在 嘴边的儿歌,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我宣布, 老张家‘六一’儿歌年代秀,现在开始。首先,随父 母走进 50 年代。” 曾为文艺青年的父亲,重新操起板胡,给母亲 伴奏,献上一曲铿锵有力的《共产儿童团歌》:“准备 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嘀 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父亲陶醉其中,母亲歌 声嘹亮,虽因牙齿脱落时有漏风,但依旧抑扬顿挫、 情绪激昂。我深受感染,总结:“父母的歌,唱出了 革命的热情、时代的理想,称得上是永恒的经典。 敬礼!下面,随大哥走进 60 年代。” 大哥教过我们不少儿歌,今天听他再次唱起, 心里满是感动:“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 手里边……”大哥将《学习雷锋好榜样》与《一分钱》 串烧唱出,很有创意。我提炼要旨,总结:“雷锋精 神代代传、拾金不昧品行高。大哥的歌,唱出了中 华民族永远不变的传统美德。鼓掌!下面,跟我走 进70年代。” 我选来选去,选了一首《丢手绢》,唱着歌儿回到 了快乐纯真的“游戏”童年:“丢、丢、丢手绢,轻轻地 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一时间, 捉迷藏、丢沙包、抓石子、打元宝等儿时游戏,纷纷跳 跃脑海,如在昨天。见我沉浸回忆中,妻子接过话 茬,总结:“丢手绢,洋溢着童年的天真与快乐。选曲 不错,唱得一般。靠边!下面,请听我的 80 年代。” 专爱卖萌的她,起身扭摆,声调发嗲:“格叽格 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我们爱你……”一张口便发 起了大合唱,最后齐刷刷用手指在头顶打转思考的 招牌动作,和着“一休哥”的延长音结束,逗得大家 哄堂大笑。我夺回主持权,总结:“《聪明的一休》, 俏皮可爱、活泼智慧,教给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 人。演唱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有才!下面,随 侄子进入 90 年代。” 侄子正读高中,眉宇间飞扬着青春的活力。整 天哼唱不停的他,面对大家却显害羞:“我有一个美 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声音不大,表 现扭捏,鲜明的年龄特征引来大家一阵不满。我马 上解围,总结:“《种太阳》,种下的是理想,开启的是 未来。希望90后要大声唱出心中的理想。加油! 最后倾听小公主的00年代。” 女儿抬头挺胸、毫不胆怯飘出清脆稚嫩的童 声:“当在困难来临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左手,左 手代表着方向,他不会向困难低头……”大家鼓完 掌,却不知唱的是什么歌,我也没法点评。看着一 头雾水的我们,女儿很是得意,总结:“这首歌叫《左 手右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低头,要团结,一起 牵手,向前走。Come on!年代秀到此结束!” 不经同意,这丫头就宣布结束了,大家笑作一 团;接着,蓝牙音箱响起了女儿播放的 TFBOYS 的 《大梦想家》。 这正是:六位代表各欢唱,重温童年乐时光;六 一儿歌“年代秀”,和睦家庭幸福长。 家庭儿歌“年代秀” 张金刚 时光荏苒,我已匆匆走过了二十 个年头。童年时光一去不返,儿时印 象渐渐模糊。然而,每当“六一”儿童 节将至,我总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想 起儿时的“六一”。时过境迁,有些事 情却总是让我记忆犹新。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他的 名作《小王子》里写道:“每一个大人 都曾经是个孩子,只是他们忘记 了。”童年的我们,基本都和故事里 的“我”一样有着许多奇特的幻想, 信誓旦旦地对他人述说自己的梦 想。天真、活泼而又可爱,永远是小 孩子的共性,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每 个孩子都是天使。 确实,童年留给我们的是一段美 好的回忆,而一年一度的儿童节便是 回忆的一个缩影。相信每一个在上 小学的孩子,都期待着这一天,因为 这是属于他们的节日。在这天,孩子 们不用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也不 用写繁杂的家庭作业。一大早,大家 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在老师的安排 下开展活动。操场上,三五成群的孩 子们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有老鹰捉 小鸡 、丢手绢 、捉迷藏 、跳绳 、拔河 ……校园里回荡着银铃般的笑声。 老师们还特意准备了许多小零食,有 饼干、面包、棒棒糖、棉花糖…… 最难忘的是我上小学时,学校 为庆祝“六一”,举办了象棋比赛、书 法竞赛、有奖问答等活动。当时的 我积极报名参加,什么都想亲自尝 试一番。结果,象棋比赛第一局就 惨遭淘汰;书法竞赛本以为自己至 少能获二等奖,却只得了优胜奖;有 奖问答虽然回答的不是很好,但老 师还是奖励了我两根棒棒糖和一包 小饼干(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每个参 赛孩子都有的)。 儿时的“六一”是那样的令人难 忘,可那时却从未想过儿童节的来 历,直到长大后的一天,我突然很好 奇,儿童节为什么偏偏定在每年的6 月1日?于是上网一查才知道,是为 了 纪 念 1942 年 6 月 10 日 纳 粹 制 造 的 利迪策惨案中的遇难儿童而设立 的。当所有孩子们沉浸在一片欢乐 中时,又可曾想到几十年前,有一群 同样活泼可爱的孩子,成了战争的牺 牲品,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精彩的世界 呢! “六一”儿童节对于长大后的我 们,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然而,正 是因为有了这些美好的回忆,我们的 人生才不至于索然无味。也只有童 心未泯的人,才会永远年轻活泼、充 满生气。 儿时的“六一” 李腾 平日里,时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上学或放学路 上,小孩优哉游哉地走在前面,父母甚至是爷爷奶 奶拎着书包等一应物品,吭哧吭哧地往前赶。每当 此时,我都为“小皇帝”“小公主”们的“潇洒”而感 慨,并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及同龄人们在这个年 纪,早就成为家长种田、持家的“小帮手”了。 我的童年正值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家家户 户经济都颇为拮据,解决温饱是乡亲们考虑的“头 等大事”。或许因生存压力,或许是实在忙不过来; 或许是孩子多,没有如今这么“金贵”;或许是为了 磨炼孩子,父母干什么事总是尽最大可能把“小讨 债”们利用起来,做些打打下手的活计。穷人的孩 子懂事早,看到父辈为了一家的生计,像老黄牛一 样含辛茹苦地打拼,我们内心常常充满疼惜,因此 对于父母的安排,极少有犯犟的。于是,小小年纪 的我们,不知不觉中已成为烧茶煮饭、洗锅抹碗、除 草择菜、捆把拾麦等方面的“行家里手”。 印象中,我做得最多的事是烧猪食。 我家年年要养四五头猪,每天得烧煮满满一大 铁锅猪食。作为兄妹当中的“老大”,这个重任自然 而然落在了我的肩上,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每天下 午放学一到家,就雷打不动地爬到灶膛口,烟熏火 燎地忙起来。其他季节还好些,特别难熬的是夏 天。厨房里本来就热得像个蒸笼,灶膛口更是如火 焰山般炽热,不到几分钟,浑身就湿透了。最要命 的是,有时穰草受了潮,在灶膛里怎么也点不着,情 急之下将脸凑过去看,偏偏就在这时,火一下子点 着了,只听“呼”的一声,额前的头发已被燎掉一大 片,厨房里顿时弥漫起浓浓的焦糊味。 就这样,约莫近一个小时后,一锅猪食终于烧 好了。而此时的我,浑身湿漉漉的,满脸黑乎乎的, 简直不像个人了。于是,急急地冲出厨房,纵身跳 进河里,痛痛快快洗个凉水澡,来个彻底的放松。 而最富挑战性的活计,往往出现在农忙时节。 彼时,一寸光阴一寸金,父母没日没夜地在田 间地头摸爬滚打,忙得像高速旋转的陀螺,有时连 回家吃饭的工夫也没有。这时,如果正好放假,就 让我在“后方”烧好了饭菜,用竹篮拎着送到田里 去。有一次,父母冒着漫天的风雨在田里插秧。临 近午饭时分,他们托邻居捎来口信,说没空回来吃 饭了。原来,那次秧苗极为紧张,哪怕是一分一秒 的耽搁,都可能导致无秧可插、秋后绝收。所以,我 看来不及煮饭了,连忙紧急做了些面疙瘩。随即, 裹着一块破塑料薄膜,拎着装有面疙瘩的搪瓷缸, 赤足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田里赶去。 到了秧地,只见白茫茫一片,满眼都是在水田 中忙碌的乡亲。走进田里,水一下子漫到大腿根, 脚又陷进烂泥里,每走一步都异常吃力,却还得保 持搪瓷缸的平衡。那短短的几十米,对我来说,不 亚于一次“长征”,足足走了十几分钟。回到田头, 小腿肚上叮了好几只蚂蟥,好不容易才拽下来,腿 上却留下斑斑血迹。看着这样的“惨状”,我浑身都 是鸡皮疙瘩,可想到父母接过搪瓷缸时赞许的微 笑,心头又掠过几丝甜蜜。 整个童年时光,曾无数次为父母当小帮手,但 最令我自豪的是帮母亲卖粉丝。 母亲承包粉坊后,卖粉丝成为我家的主要经济 来源之一。可本地粉坊众多,粉丝市场趋于饱和, 母亲就想将生意做到邻镇去。那几年,每到隆冬时 节,母亲就会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乘船沿蟒蛇河一 路南下,来到葛武镇卖粉丝。刚放寒假的我,作为 母亲的小帮手,跟着她走村串巷,每当粉丝称好,就 帮着算账。兴许是我的数学基本功扎实,眼睛一骨 碌计算结果就出来了,而大人们却还在那里咿咿呀 呀地算着。为此,我一次次赢得顾客们的称赞。每 逢此时,母亲的眼里总会闪过几缕掩饰不住的欣 喜。 几年间,一个个村子几乎被我们跑遍,而酸甜 苦辣也被我们尝遍。因为离家太远,中午母子俩就 吃从家里带来的鏊子饼,渴了就到河边掬几捧水 喝。而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下,更是遭足了罪。可 看到家里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我由衷地感到高 兴。 令人欣慰的是,也正是在一次次担当小帮手的 过程中,我们早早地长大了…… 小帮手 子晓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Sep-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童年,有疫苗相伴 - epaper.file.routeryun.comepaper.file.routeryun.com/ydrb/other/5b0eeca457235.pdf · 上世纪90年代,我还是一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 在父母的呵护下幸福地成长。与别的孩子家长不同,父

联系电话:69088922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大纵湖 2018.05.31 责任编辑 韩志伟/组版 赵京城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

上世纪 90 年代,我还是一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幸福地成长。与别的孩子家长不同,父母对我教育的重心并没有放在学习成绩与考试分数上,而是在腾出时间让我玩耍游戏的同时,侧重于对我进行安全、健康方面的教育。很小的时候,我经常缠着父亲给我讲故事,记得在一个夏夜里,父亲从他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征服病菌的道路》,向我娓娓道来。从那时起,我懂得了世界上有很多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细菌和病毒,人类不断发展的医学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与这些可怕的微生物进行斗争的历史。有时候,书中的故事也会令我感到害怕,我不禁忧心忡忡地问父亲:“爸爸,这些细菌病毒这么可怕,那我们该怎么办啊?”“不用担心”,父亲笑着说,“现在的医疗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一些从前难以治愈的疾病,现在已经可防、可治,其中接种疫苗,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预防途径。”

一旁的母亲撸起袖子,指着胳膊上一处豌豆大小的伤疤说:“看,孩子,这就是妈妈小时候接种牛痘时留下的疤

痕,现在还在呢。”“牛痘是预防天花的吧?”我想了想说,“天花病毒已于六七十年代被消灭了,所以我们这代人就不接种牛痘了,对吗?”“对呀!”爸爸妈妈开心地笑了。

后来,爸爸妈妈还告诉我,从我出生的那天起,应该接种的各种疫苗,一种也没有落下过,全都接种上了,其中还有好几种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正因为有这些疫苗的保护,体质一般的我才能像万千同龄人那样沐浴阳光雨露,健康幸福成长。父母的教诲,令我在幼小的心里,对疫苗充满了感激之情,从小小的疫苗中,我看到了党和国家对亿万少年儿童的悉心关怀,感受到了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的和谐与温暖。

同样是因为疫苗,平时很少对我生气的父亲居然发了火。上小学时,一次学校组织服用麻疹糖丸,并向每人收取3元钱接种费。回到家里,我向父亲说明情况拿了钱后,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吃糖丸是自愿的,如果自己不吃糖丸,把这3元钱省下来,就能到电子游戏厅玩个痛快了。那天在游戏厅“潇洒”后,刚回到家,父亲就严厉地问我:“今

天怎么回家晚了?是不是去游戏厅玩游戏了?你们老师刚才给我打电话,说你没有吃糖丸,还说自愿不吃。”我见父亲什么都知道了,只好承认用吃糖丸的钱去游戏厅偷偷玩了一回,同时也为自己辩解,说麻疹糖丸去年刚刚吃过。那天,父亲严肃地批评了我,他说:“孩子,在这件事上你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是不诚实;第二是不重视接种疫苗,有些疫苗需要在幼年时期不断强化接种,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你如果因为现在漏吃糖丸,将来患上了病,那岂不是因小失大?”面对父亲的批评,我不住地点头称是,那天晚上,我很晚才入睡,父亲语重心长的告诫,一直回响在我耳畔。从那以后,不论是糖丸,还是预防针,我再也没有漏过一次。

今天,回想起自己点滴的童年往事,我经常会想起那些曾经接种过的疫苗,这些疫苗不仅在我的身体里留下了免疫力,伴随我健康快乐地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它们也是国家、父母对我爱的见证,这种无微不至的爱,将令我为之感激一生。

童 年 ,有 疫 苗 相 伴□ 赵 春

童年是一幅水墨画老屋和炊烟

勾勒乡情里的温馨藏在村头古树后面的

是时间与岁月玩起躲猫猫毽子踢出友谊,铁环滚出幸福

笑声把太阳推下西山在母亲的唤归声里,亲情

捂热暖暖的期盼

童年是一条记忆的河河头游泳,河尾捕虾

浅滩湾里老牛背上放纸鸢碧草丛里听取蛙声一片

午夜梦断记忆的碎片总被泅渡的情怀触摸

童年是一阙抒情诗往事平仄着最美的注脚

童年是一首赞美歌笑也快乐,哭也纯真

童年是一面旗帜童真里飞扬着拔节的憧憬

童 年□ 胡巨勇

参加完女儿的“六一”文艺汇演,我意犹未尽。于是提议回父母家,召集全家搞个家庭儿歌“年代秀”,一起过个儿童节。老婆批准,我忙着通知筹备。晚饭后,支起圆桌、摆上水果,一家三代齐聚一堂,其乐融融。

作为策划者,我自告奋勇提纲主持:“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重新唱起曾经挂在嘴边的儿歌,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我宣布,老张家‘六一’儿歌年代秀,现在开始。首先,随父母走进50年代。”

曾为文艺青年的父亲,重新操起板胡,给母亲伴奏,献上一曲铿锵有力的《共产儿童团歌》:“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父亲陶醉其中,母亲歌声嘹亮,虽因牙齿脱落时有漏风,但依旧抑扬顿挫、情绪激昂。我深受感染,总结:“父母的歌,唱出了革命的热情、时代的理想,称得上是永恒的经典。敬礼!下面,随大哥走进60年代。”

大哥教过我们不少儿歌,今天听他再次唱起,心里满是感动:“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大哥将《学习雷锋好榜样》与《一分钱》串烧唱出,很有创意。我提炼要旨,总结:“雷锋精神代代传、拾金不昧品行高。大哥的歌,唱出了中华民族永远不变的传统美德。鼓掌!下面,跟我走进70年代。”

我选来选去,选了一首《丢手绢》,唱着歌儿回到了快乐纯真的“游戏”童年:“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一时间,捉迷藏、丢沙包、抓石子、打元宝等儿时游戏,纷纷跳跃脑海,如在昨天。见我沉浸回忆中,妻子接过话茬,总结:“丢手绢,洋溢着童年的天真与快乐。选曲不错,唱得一般。靠边!下面,请听我的80年代。”

专爱卖萌的她,起身扭摆,声调发嗲:“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我们爱你……”一张口便发起了大合唱,最后齐刷刷用手指在头顶打转思考的招牌动作,和着“一休哥”的延长音结束,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夺回主持权,总结:“《聪明的一休》,俏皮可爱、活泼智慧,教给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演唱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有才!下面,随

侄子进入90年代。”侄子正读高中,眉宇间飞扬着青春的活力。整

天哼唱不停的他,面对大家却显害羞:“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声音不大,表现扭捏,鲜明的年龄特征引来大家一阵不满。我马上解围,总结:“《种太阳》,种下的是理想,开启的是未来。希望 90 后要大声唱出心中的理想。加油!最后倾听小公主的00年代。”

女儿抬头挺胸、毫不胆怯飘出清脆稚嫩的童声:“当在困难来临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左手,左手代表着方向,他不会向困难低头……”大家鼓完掌,却不知唱的是什么歌,我也没法点评。看着一头雾水的我们,女儿很是得意,总结:“这首歌叫《左手右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低头,要团结,一起牵手,向前走。Come on!年代秀到此结束!”

不经同意,这丫头就宣布结束了,大家笑作一团;接着,蓝牙音箱响起了女儿播放的 TFBOYS 的

《大梦想家》。这正是:六位代表各欢唱,重温童年乐时光;六

一儿歌“年代秀”,和睦家庭幸福长。

家庭儿歌“年代秀”□ 张金刚

时光荏苒,我已匆匆走过了二十个年头。童年时光一去不返,儿时印象渐渐模糊。然而,每当“六一”儿童节将至,我总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儿时的“六一”。时过境迁,有些事情却总是让我记忆犹新。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他的名作《小王子》里写道:“每一个大人都 曾 经 是 个 孩 子 ,只 是 他 们 忘 记了。”童年的我们,基本都和故事里的“我”一样有着许多奇特的幻想,信 誓 旦 旦 地 对 他 人 述 说 自 己 的 梦想。天真、活泼而又可爱,永远是小孩子的共性,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确实,童年留给我们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而一年一度的儿童节便是回忆的一个缩影。相信每一个在上小学的孩子,都期待着这一天,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节日。在这天,孩子们不用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也不用写繁杂的家庭作业。一大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在老师的安排下开展活动。操场上,三五成群的孩子们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有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捉迷藏、跳绳、拔河……校园里回荡着银铃般的笑声。老师们还特意准备了许多小零食,有

饼干、面包、棒棒糖、棉花糖……最难忘的是我上小学时,学校

为庆祝“六一”,举办了象棋比赛、书法竞赛、有奖问答等活动。当时的我积极报名参加,什么都想亲自尝试一番。结果,象棋比赛第一局就惨遭淘汰;书法竞赛本以为自己至少能获二等奖,却只得了优胜奖;有奖问答虽然回答的不是很好,但老师还是奖励了我两根棒棒糖和一包小饼干(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每个参赛孩子都有的)。

儿时的“六一”是那样的令人难忘,可那时却从未想过儿童节的来历,直到长大后的一天,我突然很好奇,儿童节为什么偏偏定在每年的 6月 1 日?于是上网一查才知道,是为

了纪念 1942 年 6 月 10 日纳粹制造的利 迪 策 惨 案 中 的 遇 难 儿 童 而 设 立的。当所有孩子们沉浸在一片欢乐中时,又可曾想到几十年前,有一群同样活泼可爱的孩子,成了战争的牺牲品,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精彩的世界呢!

“六一”儿童节对于长大后的我们,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美好的回忆,我们的人生才不至于索然无味。也只有童心未泯的人,才会永远年轻活泼、充满生气。

儿时的“六一”□ 李 腾

平日里,时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上学或放学路上,小孩优哉游哉地走在前面,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拎着书包等一应物品,吭哧吭哧地往前赶。每当此时,我都为“小皇帝”“小公主”们的“潇洒”而感慨,并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及同龄人们在这个年纪,早就成为家长种田、持家的“小帮手”了。

我的童年正值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家家户户经济都颇为拮据,解决温饱是乡亲们考虑的“头等大事”。或许因生存压力,或许是实在忙不过来;或许是孩子多,没有如今这么“金贵”;或许是为了磨炼孩子,父母干什么事总是尽最大可能把“小讨债”们利用起来,做些打打下手的活计。穷人的孩子懂事早,看到父辈为了一家的生计,像老黄牛一样含辛茹苦地打拼,我们内心常常充满疼惜,因此对于父母的安排,极少有犯犟的。于是,小小年纪的我们,不知不觉中已成为烧茶煮饭、洗锅抹碗、除草择菜、捆把拾麦等方面的“行家里手”。

印象中,我做得最多的事是烧猪食。我家年年要养四五头猪,每天得烧煮满满一大

铁锅猪食。作为兄妹当中的“老大”,这个重任自然而然落在了我的肩上,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每天下午放学一到家,就雷打不动地爬到灶膛口,烟熏火燎地忙起来。其他季节还好些,特别难熬的是夏天。厨房里本来就热得像个蒸笼,灶膛口更是如火焰山般炽热,不到几分钟,浑身就湿透了。最要命

的是,有时穰草受了潮,在灶膛里怎么也点不着,情急之下将脸凑过去看,偏偏就在这时,火一下子点着了,只听“呼”的一声,额前的头发已被燎掉一大片,厨房里顿时弥漫起浓浓的焦糊味。

就这样,约莫近一个小时后,一锅猪食终于烧好了。而此时的我,浑身湿漉漉的,满脸黑乎乎的,简直不像个人了。于是,急急地冲出厨房,纵身跳进河里,痛痛快快洗个凉水澡,来个彻底的放松。

而最富挑战性的活计,往往出现在农忙时节。彼时,一寸光阴一寸金,父母没日没夜地在田

间地头摸爬滚打,忙得像高速旋转的陀螺,有时连回家吃饭的工夫也没有。这时,如果正好放假,就让我在“后方”烧好了饭菜,用竹篮拎着送到田里去。有一次,父母冒着漫天的风雨在田里插秧。临近午饭时分,他们托邻居捎来口信,说没空回来吃饭了。原来,那次秧苗极为紧张,哪怕是一分一秒的耽搁,都可能导致无秧可插、秋后绝收。所以,我看来不及煮饭了,连忙紧急做了些面疙瘩。随即,裹着一块破塑料薄膜,拎着装有面疙瘩的搪瓷缸,赤足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田里赶去。

到了秧地,只见白茫茫一片,满眼都是在水田中忙碌的乡亲。走进田里,水一下子漫到大腿根,脚又陷进烂泥里,每走一步都异常吃力,却还得保持搪瓷缸的平衡。那短短的几十米,对我来说,不亚于一次“长征”,足足走了十几分钟。回到田头,

小腿肚上叮了好几只蚂蟥,好不容易才拽下来,腿上却留下斑斑血迹。看着这样的“惨状”,我浑身都是鸡皮疙瘩,可想到父母接过搪瓷缸时赞许的微笑,心头又掠过几丝甜蜜。

整个童年时光,曾无数次为父母当小帮手,但最令我自豪的是帮母亲卖粉丝。

母亲承包粉坊后,卖粉丝成为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可本地粉坊众多,粉丝市场趋于饱和,母亲就想将生意做到邻镇去。那几年,每到隆冬时节,母亲就会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乘船沿蟒蛇河一路南下,来到葛武镇卖粉丝。刚放寒假的我,作为母亲的小帮手,跟着她走村串巷,每当粉丝称好,就帮着算账。兴许是我的数学基本功扎实,眼睛一骨碌计算结果就出来了,而大人们却还在那里咿咿呀呀地算着。为此,我一次次赢得顾客们的称赞。每逢此时,母亲的眼里总会闪过几缕掩饰不住的欣喜。

几年间,一个个村子几乎被我们跑遍,而酸甜苦辣也被我们尝遍。因为离家太远,中午母子俩就吃从家里带来的鏊子饼,渴了就到河边掬几捧水喝。而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下,更是遭足了罪。可看到家里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令人欣慰的是,也正是在一次次担当小帮手的过程中,我们早早地长大了……

小 帮 手□ 子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