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捧出“中国读本” - dahe.cnnewpaper.dahe.cn/hnrb/images/2014-09/26/14/... ·...

1
●● ●● 第 1282 期 (本版图文综合新华社、 新华网、人民网等) 制图/单莉伟 责任编辑 胡春娜 2014 9 26 星期五 “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 条重要规律。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 献。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 例。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 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习近平 当今世界,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 争中越来越重要,承载着中华五千年 文化传统的孔子学院,在世界 123 国家和地区内搭起新的平台,为人类 文明图谱贡献了绚丽的华夏元素。 1988 年, 75 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 集会,呼吁全世界: “人类如果要在 21 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 2500 年前,去 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2011 年,罗马尼亚 一所孔子学院的院长奥普利安曾对世 界语言格局进行分析,得出“英语持平, 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下降,中文上升”的 结论,并预言“中文将成为全球性语言。” 2012 年,就有英国、瑞典、爱尔兰、塞 尔维亚等 7 个国家通过颁布政令、法令 等形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梅花香自苦寒来,孔子学院成立 10 年来的每一步前行都是充满着 艰辛和坎坷的,每一天在世界各地都 上演着文化差异与碰撞的故事,每一 位孔院教师都被要求成为一部浓缩的 “中国读本”……为满足全球化“汉语 热”“中国热”的需求,孔子学院已成为 传播中华文化的文明使者,成为“讲清 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 积淀、基本国情不同”的平台。 20102013 年,孔子学院的发展 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以汉语言文化 推广为主的普通孔子学院之外,还创 建了各种各样的特色孔子学院,传播 中国文化,如中医孔子学院、音乐孔子 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饮食文化 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 全国政协委员、孔子学院总部总 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近日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与 加强教育国际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 未来 10 年,孔子学院如同承载着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心灵高铁”,必 将延伸到更多国家和民众中,为世界 多样文明交流对话和人类和谐共生作 出新的贡献。 许琳说,孔子学院借用“孔子”这 个世界文化符号,坚持汉语教学和传 播中华文化并重,被各国民众广泛接 纳,影响力覆盖除中国以外世界上 90%的人口,其中美国已有 100 所,是 开办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 孔子学院坚持采取国内外高校联 合办学的主要模式,入乡随俗,扎根当 地,得到各国知识界、教育界的认同。 “现在很多国外高校,都把办不办 孔子学院看作是否实现教学国际化的 标志。”她说。 孔子学院每年派出中方专职老师 和志愿者约 1 万人,在许琳看来,这就 1 万张“中国文化名片”。孔子学院 还与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 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法语联盟等国 际语言推广机构开展了良好合作。 为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影响 力,中国计划在快速增加的孔子学院 中选择 100 所建设“示范孔子学院”, 在师资培训,汉学研究,中医、书法等 特色教学,以及职业技术培训等方面 发挥带动辐射作用。 对于孔子学院今后发展,许琳说, 国家汉办正在加大招聘汉语教师的力 度,着力提高教材质量和教学方法。 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国内还缺少能用 外国人听得懂的方法讲授中华传统文 化和当代生活的专家学者,这是今后 孔子学院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她说,与创办已有几十年的歌德 学院、塞万提斯学院相比,孔子学院还 很年轻,“要有耐心凝聚精气神,让它 在风雨中成长”。 许琳把孔子学院总部工作团队称 为一支“疯狂的部队”,由于时差原因,大 家经常要工作到深夜。她说,面对全球 “汉语热”,这样的“疯狂”将坚持下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24 日出席 了一场纪念“万世师表”孔子诞辰的高 规格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 28 日,这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 刻影响的老者即将迎来他的第 2565 个生日。一系列纪念活动将在世界各 地陆续举行。 在孔子降生之处,山东曲阜正在 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接这个至为重要的 日子。孔庙大成殿两侧的观礼台早早 搭就,静静等候着 9 28 日祭孔大典 的举行。届时,数以千计的祭祀者将 向这位先贤致以仰慕和追思之情。 据史料记载,祭祀孔子的活动始 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 478 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至东汉 时实行春秋两祭制。随着中华文化的 传播,祭孔典礼也扩展到各地。 在海峡的那一端,台湾各地 40 座孔庙早早准备,将于 28 日循古制举 行祭孔典礼。当天清晨,孔子第 79 嫡长孙孔垂长将担任台北孔庙祭孔典 礼主祭官,举行目前台湾保存最完整 的“三献古礼”,祭祀程序多达 37 道, 附近大龙小学的孩子们还将表演传统 的八佾舞。 本月 21 日,香港举行了首届“孔 圣诞日”庆祝活动。从今年起,每年 9 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都将是孔圣诞日。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 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 24 日在出席 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 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 会开幕会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众多的孔子纪念者相信,孔子提 倡的“仁、义、礼、智、信”已经融入中国 人的血脉之中,值得在世界各地继续 弘扬推广。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拓展,孔子和 他代表的中国文化一起走向了全 球。自 2004 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 在乌兹别克斯坦创办, 10 年来,已有 400 多所孔子学院和 700 多个中小学 孔子课堂在 123 个国家安家落户,注 册学员近百万人。如今,这些数字 仍在不断增加。 在孔子学院的推动下,“汉语热”席卷全 球。据中国文化传媒网数据显示, 2013 年学习 汉语的外国人约达 1.5 亿人。虽然这个数据很 难统计,且是否准确尚待定论,但一个不争的 事实是,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逐年递增。因此, 孔子学院已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 力”的文化品牌。 图①9月23日,由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孔子 学院、中国驻特多大使馆主办的中国传统书画 展在特多国家博物馆开幕,吸引众多市民前来 参观。 ②6月6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孔 子学院,当地学生在王昭君和岳飞的画像前穿 起中国民族服装拍照留念。 ③5月3日,伦敦南岸大学中医孔子学 院在摄政公园举办免费太极拳学习活动。 随着同为金砖国家的中国与南 非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南非人学习中 文的热情也逐年高涨,即使是在西开 普省帕阿尔这样只有十几万人口的 小镇,也有不少居民希望学习中文。 今年二月,位于帕阿尔镇的阿非利卡 语言博物馆的中文班在南非普林斯 顿大学孔子学院的帮助下应运而生, 受到小镇居民的欢迎。 每周一和周三下午五点半到六 点半,南非普林斯顿大学孔子学院的 中文教师汪佩伟都会在藏书丰富的 资料室内为小镇居民上中文课。 卡琳是帕阿尔镇上的一位女警 察,她说,镇上有不少开店的中国人, 但他们不怎么会说英语,所以她希望 学好中文,在他们遇到麻烦的时候用 中文来帮助他们。 哈里克是一位水果进出口贸易 公司的经理,由于他的水果主要出口 中国,学习中文给他的生意带来了不 少便利。他先在斯坦陵布什大学孔 子学院学习了两年中文,现在又在博 物馆的中文班学习,经过近三年的学 习,他说已经可以听懂 40% 的中文 了,有一次在中国开会的时候,他还 给翻译纠正了一个错误,这令中国的 合作伙伴都非常惊讶。 汪佩伟教授的心血没有白费,语言 博物馆的中文课开课才半年,同学们不 仅可以进行简单的中文对话,一些人还 可以用中文进行写作。卡琳女士的中 文作文就写得有模有样。她笑着说, 学习中文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 界的窗户,希望有一天能够去中国。 为世界捧出“中国读本” 加速修建中外“心灵高铁” 南非小镇居民 自发学习中文 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各地举办祭孔典礼 欧洲 149 亚洲 95 非洲 38 大洋洲 17 美洲 144 图说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HENAN DAILY 14 数据来源于国家汉办官网 数据来源于国家汉办官网

Upload: others

Post on 16-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为世界捧出“中国读本” - dahe.cnnewpaper.dahe.cn/hnrb/images/2014-09/26/14/... · 仅2012年,就有英国、瑞典、爱尔兰、塞 尔维亚等7个国家通过颁布政令、法令

●● ●● ●●

第 1282期

(本版图文综合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等)制图/单莉伟

责任编辑 胡春娜 环环 球球2014年 9月 26日 星期五

“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

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习近平

当今世界,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孔子学院,在世界 123 个国家和地区内搭起新的平台,为人类文明图谱贡献了绚丽的华夏元素。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 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2011年,罗马尼亚一所孔子学院的院长奥普利安曾对世界语言格局进行分析,得出“英语持平,

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下降,中文上升”的结论,并预言“中文将成为全球性语言。”仅 2012年,就有英国、瑞典、爱尔兰、塞尔维亚等 7个国家通过颁布政令、法令等形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梅花香自苦寒来,孔子学院成立近 10 年来的每一步前行都是充满着艰辛和坎坷的,每一天在世界各地都上演着文化差异与碰撞的故事,每一位孔院教师都被要求成为一部浓缩的

“中国读本”……为满足全球化“汉语

热”“中国热”的需求,孔子学院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文明使者,成为“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的平台。

2010~2013 年,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以汉语言文化推广为主的普通孔子学院之外,还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特色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如中医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

全国政协委员、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与加强教育国际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未来 10年,孔子学院如同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心灵高铁”,必将延伸到更多国家和民众中,为世界多样文明交流对话和人类和谐共生作出新的贡献。

许琳说,孔子学院借用“孔子”这个世界文化符号,坚持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并重,被各国民众广泛接纳,影响力覆盖除中国以外世界上90%的人口,其中美国已有 100所,是开办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

孔子学院坚持采取国内外高校联

合办学的主要模式,入乡随俗,扎根当地,得到各国知识界、教育界的认同。

“现在很多国外高校,都把办不办孔子学院看作是否实现教学国际化的标志。”她说。

孔子学院每年派出中方专职老师和志愿者约 1万人,在许琳看来,这就是 1万张“中国文化名片”。孔子学院还与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法语联盟等国际语言推广机构开展了良好合作。

为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影响力,中国计划在快速增加的孔子学院中选择 100 所建设“示范孔子学院”,在师资培训,汉学研究,中医、书法等特色教学,以及职业技术培训等方面

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对于孔子学院今后发展,许琳说,

国家汉办正在加大招聘汉语教师的力度,着力提高教材质量和教学方法。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国内还缺少能用外国人听得懂的方法讲授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的专家学者,这是今后孔子学院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她说,与创办已有几十年的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相比,孔子学院还很年轻,“要有耐心凝聚精气神,让它在风雨中成长”。

许琳把孔子学院总部工作团队称为一支“疯狂的部队”,由于时差原因,大家经常要工作到深夜。她说,面对全球

“汉语热”,这样的“疯狂”将坚持下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24 日出席了一场纪念“万世师表”孔子诞辰的高规格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

28 日,这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老者即将迎来他的第 2565个生日。一系列纪念活动将在世界各地陆续举行。

在孔子降生之处,山东曲阜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接这个至为重要的日子。孔庙大成殿两侧的观礼台早早搭就,静静等候着 9 月 28 日祭孔大典的举行。届时,数以千计的祭祀者将向这位先贤致以仰慕和追思之情。

据史料记载,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 478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至东汉

时实行春秋两祭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祭孔典礼也扩展到各地。

在海峡的那一端,台湾各地 40多座孔庙早早准备,将于 28日循古制举行祭孔典礼。当天清晨,孔子第 79代嫡长孙孔垂长将担任台北孔庙祭孔典礼主祭官,举行目前台湾保存最完整的“三献古礼”,祭祀程序多达 37 道,附近大龙小学的孩子们还将表演传统的八佾舞。

本月 21 日,香港举行了首届“孔圣诞日”庆祝活动。从今年起,每年 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都将是孔圣诞日。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 24日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

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众多的孔子纪念者相信,孔子提

倡的“仁、义、礼、智、信”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值得在世界各地继续弘扬推广。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拓展,孔子和他 代 表 的 中 国 文 化 一 起 走 向 了 全球。自 2004 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乌兹别克斯坦创办,10 年来,已有400 多所孔子学院和 700 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在 123 个国家安家落户,注册学员近百万人。如今,这些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在孔子学院的推动下,“汉语热”席卷全球。据中国文化传媒网数据显示,2013年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约达 1.5亿人。虽然这个数据很难统计,且是否准确尚待定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逐年递增。因此,孔子学院已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

图①9 月 23 日,由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孔子学院、中国驻特多大使馆主办的中国传统书画展在特多国家博物馆开幕,吸引众多市民前来

参观。

图②6 月 6 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当地学生在王昭君和岳飞的画像前穿起中国民族服装拍照留念。

图③5 月 3 日,伦敦南岸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在摄政公园举办免费太极拳学习活动。

随着同为金砖国家的中国与南非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南非人学习中文的热情也逐年高涨,即使是在西开普省帕阿尔这样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镇,也有不少居民希望学习中文。今年二月,位于帕阿尔镇的阿非利卡语言博物馆的中文班在南非普林斯顿大学孔子学院的帮助下应运而生,受到小镇居民的欢迎。

每周一和周三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南非普林斯顿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汪佩伟都会在藏书丰富的资料室内为小镇居民上中文课。

卡琳是帕阿尔镇上的一位女警察,她说,镇上有不少开店的中国人,但他们不怎么会说英语,所以她希望学好中文,在他们遇到麻烦的时候用中文来帮助他们。

哈里克是一位水果进出口贸易公司的经理,由于他的水果主要出口中国,学习中文给他的生意带来了不少便利。他先在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了两年中文,现在又在博物馆的中文班学习,经过近三年的学习,他说已经可以听懂 40%的中文了,有一次在中国开会的时候,他还给翻译纠正了一个错误,这令中国的合作伙伴都非常惊讶。

汪佩伟教授的心血没有白费,语言博物馆的中文课开课才半年,同学们不仅可以进行简单的中文对话,一些人还可以用中文进行写作。卡琳女士的中文作文就写得有模有样。她笑着说,学习中文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希望有一天能够去中国。

为世界捧出“中国读本”

加速修建中外“心灵高铁”

活动

对话

故事

南非小镇居民自发学习中文

纪念孔子诞辰

2565年

各地举办祭孔典礼

欧洲

149所

亚洲

95所

非洲

38所

大洋洲

17所

美洲

144所

图说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③③

①①

②②

HENAN DAILY

14

((数据来源于国家汉办官网数据来源于国家汉办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