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國思維 - good tv問,我女兒約一個月前發現懷了第...

6
12 好消息 2017 / 5 No.269 神國思維與大師對談 翻譯◎羅綺 整理◎莊恩慈 攝影◎賴竹山 本文由黃國倫牧師訪談 拉維.撒迦利亞博士 (Dr. Ravi Zechariah), 內容包括 Ravi 博士個人的屬靈經歷, 暢談護教學與福音的關係,以及他所創辦的事工。 拉維.撒迦利亞博士(Dr. Ravi Zechariah) 17 歲信主後,投入護教學領域達 31 年之久。 於 1985 年創立 RZIM( 拉維撒迦利亞國際傳 道會 ) 國際事工,致力實踐「我思故我信,我 信故我思」,幫助思考的人相信;相信的人 思考。RZIM 國際事工向來著重四大社群:學 術、企業、政治、藝術,全球有數百位同工、 47 位全職講師及辦公室,遍及美國、加拿大、 祕魯、非洲、英國、西班牙等 15 個國家。事 工內容包含五大元素:福音傳揚、信仰辨惑、 裝備訓練、屬靈事奉與人道救助。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Jun-2020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神國思維 - GOOD TV問,我女兒約一個月前發現懷了第 四胎,但胎兒的心跳減弱,可能保 不住,她很痛苦,3歲的女兒望著 她說:「為什麼這個寶寶直接上天

12 好消息 2017 / 5 No.269

《神國思維》—與大師對談

翻譯◎羅綺 整理◎莊恩慈 攝影◎賴竹山

本文由黃國倫牧師訪談

拉維.撒迦利亞博士 (Dr. Ravi Zechariah),

內容包括 Ravi 博士個人的屬靈經歷,

暢談護教學與福音的關係,以及他所創辦的事工。

拉維.撒迦利亞博士 (Dr. Ravi Zechariah)

17 歲信主後,投入護教學領域達 31 年之久。

於 1985 年創立 RZIM( 拉維撒迦利亞國際傳

道會 ) 國際事工,致力實踐「我思故我信,我

信故我思」,幫助思考的人相信;相信的人

思考。RZIM 國際事工向來著重四大社群:學

術、企業、政治、藝術,全球有數百位同工、

47 位全職講師及辦公室,遍及美國、加拿大、

祕魯、非洲、英國、西班牙等 15 個國家。事

工內容包含五大元素:福音傳揚、信仰辨惑、

裝備訓練、屬靈事奉與人道救助。

Page 2: 神國思維 - GOOD TV問,我女兒約一個月前發現懷了第 四胎,但胎兒的心跳減弱,可能保 不住,她很痛苦,3歲的女兒望著 她說:「為什麼這個寶寶直接上天

道在人間 GOOD MESSAGE

13

請博士分享你個人得救的經歷。

我的出生地是南印的清奈,但

我泰半在新德里長大。我父親為

內政部工作,20 歲父親送我和哥

哥去加拿大多倫多。目前定居在

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與妻子、

3 個子女、4 個孫子住在一起,至

今 35 年。17 歲時我踏上信仰之

旅,旅程的起點完全出乎意料,

當時我以為那是人生的終點,沒

料到反成了轉捩點。

17 歲的我並不快樂,我想往東

走,家父卻希望我往西走,中間

毫無交集,我決定輕生。印度的

文化重視外在表現,與華人一樣。

輕生未遂後躺在醫院,有人送了

一本我從未翻過的聖經。耶穌的

話觸動了我:「因為我活著,你

們也要活著」( 約十四 19)這節經

文讓我明白,生命是神所賜的,

惟有祂能賜下新生,我的心靈與

人生的意義從此不再一樣。

充滿戲劇性,這不是我所能預

料的。這些年來服事 70 餘國,傳

揚耶穌基督的福音。這是我所能

想像最完滿的人生!

為何你會選擇護教學 ?

「護教學」是一門學科,有提

出解答的含意。彼得前書三章 15-

16 節說:「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

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

就要常作準備回答各人。」回答

的希臘原文是 apologia,亦即護教

學的字源。護教學有兩大面向—

為人解答關於神與生命等問題,

且提出清晰的解答,讓真理獲得

釐清。護教學是為人解惑、釐清

真理的學科,心靈的蛻變則仰賴

聖靈的權能。我們無法使心靈新

生,這是神的特權,但聖靈可以

運用理智的論證,這是護教學的

立足點。目標是傳福音,護教學

是我們傳福音的媒介。

為何護教學與傳福音有關?

福音是主菜,護教學是調味料,

目標與手段不能混淆。傳福音的

希臘字源是 euaggelion( 好消息 ),

我們乃是傳揚耶穌基督拯救的好

消息。神的權能使人悔改重生,

在探索的旅程中,我們心中會浮

現各種問題:耶穌為何是得救的

惟一道路?惡與苦難的存在又作

何解釋?神的同在為何有時難以

捉摸?護教學是幫助釐清問題,

目標是讓人聽見耶穌的福音。澳

洲人說砍伐野樹、清除雜草,就

像排除障礙,讓人能定睛於耶穌

的十架救恩,這是護教學的宗旨。

這是一個蠻重要的方式,多數

人心中都有疑問,但也有例外。

在我們這個時代,我想護教學是不

可或缺的,要傳福音,就不能不解

答人們的問題。連小孩子都有疑

問,我女兒約一個月前發現懷了第

四胎,但胎兒的心跳減弱,可能保

不住,她很痛苦,3 歲的女兒望著

她說:「為什麼這個寶寶直接上天

堂,我們沒機會見見他?」

好問題!出自 3 歲兒童的口。

你必須掌握問題的脈絡,對小孩說

話不能像對大人說話。解惑的下個

階段就會釐清你與耶穌的關係,祂

為何自稱是世人的救主?祂為何應

許要進駐你的生命?這過程中荒地

要開墾、障礙要移除。

你巡迴各國證道,哪些問題最常見?

我很欣賞一個英國記者馬爾康

穆格瑞吉,他曾說新聞都是報憂不

報喜。人類的歷史很長,雖然人

物來來去去,但每一代的問題都

一樣。新聞沒有新的事件,只有

新的主角,因為日光之下並無新

事。我可以拿一張紙,寫下 20 個

問題,但這些問題本質相仿,只

是型態不同,痛苦的存在是最常

見的問題……。

我們可以這麼說:好人遭難、惡

人當道,無神論就倡行,因為人們

會認定神不存在,苦難與惡的存在

是很常見的問題。另外還有排他性

Page 3: 神國思維 - GOOD TV問,我女兒約一個月前發現懷了第 四胎,但胎兒的心跳減弱,可能保 不住,她很痛苦,3歲的女兒望著 她說:「為什麼這個寶寶直接上天

14 好消息 2017 / 5 No.269

的問題,例如,為何得救只有一

條道路?印度教的萬神殿有 3 億

3 千萬個神祇,世界觀五花八門,

得救之路怎麼可能只有一種?再

來是關於耶穌與聖經的問題;耶

穌對戰爭和暴力有何看法?如何

確定聖經是神的話?我發現年輕

人最常說的是「我感到空虛,人

生似乎失去了意義,我要如何發

現意義?」人生的意義是很常見

的問題。

亞洲人很有意思。人們以為基

督信仰是西方宗教,其實不然,

它起源於東方,我發現向亞洲人

解釋福音比西方人輕鬆……因為

西方人偏向唯物觀,比如,我可

以獲得什麼?但亞洲人較常問「我

的父親呢?祖先呢?我們的民族

英雄呢?他們若不認識耶穌基督,

將會如何?」亞洲人習慣集體思

考,追溯前代。亞洲人也重視榮

辱,讓家族蒙羞是很嚴重的事,

日本也一樣。亞洲人對生命的集

體面,思考較為深入;西方人傾

向務實的個體主義,如「這對我

有何意義?我如何成功?這對我

的人生有何影響?」

向華人傳耶穌的福音時,遇到的

問題,如:「我怎能背叛家族、

不拜祖先」等等,你如何回應這

樣的議題?

亞洲人敬重祖先、祭拜祖先。

在劍橋的經歷令我難忘,有個從

巴基斯坦來的年輕人,他到歐洲

後找到耶穌基督,即將獲得博士

學位,他的父親在巴基斯坦甚有

名望。就在我遇見他的前幾天,

他的父親逝世,這個年輕人十分

痛苦,要將博士學位證書與父親

同葬,因為對他感到虧欠。

我記得我剛開始讀神學,家父

很生氣,他說:「你在作什麼?

這不能賺錢,也不能讓你成功。」

我必須面對這樣的責難,最要緊

的是明白神是我們的天父,祂瞭

解一切。耶穌在十架上受死前,

曾將母親託付給約翰,這是很東

方的思維。所以真理很重要,但

代價也很高。你必須在生活中實

踐福音的真理,其次是向家人作

見證,不要失去對家人的尊重,

活出愛的榜樣,在過程中不要丟

棄文化,尊重文化的期待。

亞洲人還有一種特質,喜歡講

行善。佛學沒有神,它講的是如

何脫離苦報、放下慾念等等。儘

管行善是好的,聖經卻指出要先

蒙救主救贖,才有良善可言,這

才是真理的次序。一旦明白這一

點,就毋須受到業報、輪迴的迷

惑,以為我要為上輩子還債,或

者要行善,以免來世受苦。你可

以卸下行善的重荷,善行不能讓

你得救,你行善是因為愛,我們

對良善有不同的定義,這是關鍵。

成功德行讓人們以為自己不需要

救主,你認為呢?

沒錯!印度也一樣,伊斯蘭教

也是如此。你若問穆斯林如何進

天堂,他們雖然不講業報,但他

們講善行。他們認為要進天堂,

就必須行善甚於行惡,世上的宗

教都要求善行多過惡行。聖經記

載有人問耶穌:「納稅給該撒可

以不可以?」耶穌要他拿出銀幣,

並沒有說不必納稅,而是說:「該

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

給神。」

我覺得這人當時應該接著追問

「什麼又是屬於神的?」耶穌可

能會反問:「你的身上有誰的形

像?」我們是照神的形像受造,

這有兩層意義,表示我們有自我

決定的自由,因為這是神賦予的

自由。其次,我們有道德思考的

能力,因此才有善惡之分。耶穌

基督降世不是為了讓壞人成為好

人,而是讓死人成為活人。然而,

人總是在想「我該怎麼補償?這

會影響我的來世嗎?」福音解決

了你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

讓你的心靈重生,賦予你新的渴

望。使徒保羅說「我所願意的善,

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

倒去做。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

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當時殺

人犯必須將受害者的屍體揹在身

上,作為刑罰。想像死人的屍體

壓在身上,這就是罪的沉重。救

主耶穌要救你脫離罪,不再是講

業報或善行的世界,而是人犯了

罪,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神的

同在讓我們得以稱義、致力行善,

祂會賜你力量,活得正直。

Page 4: 神國思維 - GOOD TV問,我女兒約一個月前發現懷了第 四胎,但胎兒的心跳減弱,可能保 不住,她很痛苦,3歲的女兒望著 她說:「為什麼這個寶寶直接上天

道在人間 GOOD MESSAGE

1515

GOOD MESSAGE道在人間

為何耶穌是惟一的得救之路,而

不是別的宗教?

世上有數十億人口,上百種世

界觀,但真理必須具有一致性。

不見得每件事都是真的,不見得

每種世界觀都是真的,若所有的

世界觀都是真理,就沒有所謂的

謊言。事實上,釋迦牟尼本來是

印度教徒,他摒棄印度教的兩大

教義,一是印度教的吠陀經,二

是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他相信是

非對錯,沒有什麼宗教認為萬事

皆真,每一種宗教都有其專斷的

宣稱。舉例而言,泛神論相信業

報與輪迴,印度教有各種派別,

佛教也是,但他們都相信業報與

輪迴,他們也有排他性。但耶穌

基督是惟一通過真理檢驗標準:

一致性與符應性。我的宣稱必須

能對應事實,答案必須前後一致。

有些宗教或許說對了一兩件事,

但思想體系不夠一致,前後有所

矛盾,惟有耶穌的宣稱完全通過

符應性與一致性的檢驗。

人生有四大問,你必須回答根

源、意義、道德與命定這四種問

題。「我從哪裡來?我的生命意

義何在?我如何區分善惡?我死

後將如何?」耶穌的降生、生平、

受死與復活,在在證實了祂的宣

稱。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當耶穌啟發你的心,你相信祂,

那將是你一生最關鍵的時刻。祂

將為你受造的新生命賦予意義、

目標、選召。

就護教學的角度而言,我們如何

向佛教徒傳福音?什麼方式最有

功效?

這是很好的問題,我寫了一本

書《生之追尋》,內容是一系列

虛構的對話:耶穌與佛陀、耶穌

與奎師那、耶穌與希特勒等等。

我運用兩邊的思想,交織成雙方

的對話,其實不難,只要你忠實

於兩邊的文本。我在《生之追尋》

這本書上記載一段真實的故事。

當時我在泰國寫作,有天早上看

見新聞報導一位年輕的妓女自焚

而死,她才廿餘歲。她 14,15 歲左

右開始賣身,感染愛滋,最後輕

生。我開始思考,若她在輕生前

跟耶穌談過話,祂會對她說什麼?

若她在輕生前跟釋迦牟尼談話,

他又會對她說什麼?我開始仔細

研究這兩邊的思想。著書期間我

與佛教的出家人談話,走進廟宇、

僧院,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最

後回曼谷落筆成書。

印度產生的宗教,如印度教、

佛教、錫克教,比其他國家多,

如果沒有印巴分治,恐怕會出現

最大的伊斯蘭國家。想想中國的

藝術、哲學、競爭力、商業技巧,

再想想印度的智識發展,我們必須

問幾個嚴肅的問題,這些思想家

說了什麼?釋迦牟尼說了什麼?

基本上,我們的確會受苦,他認

為要滅苦就需要八正道、四聖諦。

關於受苦,他的結論是「我若截

斷慾念,也就無所謂受苦了」;

問題不是受苦,而是我有所求、

有所欲,若停止一切渴望,就解

脫了,這是釋迦牟尼的教導。

但耶穌剛好相反,祂教導我們

要飢渴慕義,耶穌說「飢渴慕義

的人有福了」,祂並未奪走你的

慾望。我曾與泰國一位女僧談過

話,她有兒女,每天送他們上下

學,但我挑戰她說,她既會想孩

子,卻又要出家學習捨棄各種慾

望,這不是自相矛盾?

我又以佛教認為生命是輪迴這

個觀點來問她,若回溯起來,輪

迴次數應該是有限的,也表示每

個人的出生都有第一次,那她的

第一次是還甚麼債?但她卻回我,

她是麥馬斯特大學的博士,是個

思想家,不問這種問題。

人最大的渴望是關係,與神和

好的關係,慾望則為次要,因為

你渴望與祂永遠同在,而且沒有

所謂的前世,你活著只有一次。

聖經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

死,死後且有審判。」從前也有

人思考輪迴的真假,在福音書中,

他們問這人為何瞎眼?是誰犯了

罪?是這人還是父母?耶穌表示

兩者皆非,而是要在他的身上,

顯出神的作為來—恢復視力。

我告訴這位女僧,她的渴望非常

合乎情理,但惟有神能斷絕不當

的慾望,代之以健康的慾望。你

最渴望的關係,是與祂親近的關

係,而這關係決定了其餘的關係。

Page 5: 神國思維 - GOOD TV問,我女兒約一個月前發現懷了第 四胎,但胎兒的心跳減弱,可能保 不住,她很痛苦,3歲的女兒望著 她說:「為什麼這個寶寶直接上天

16 好消息 2017 / 5 No.269

這真的幫助我們瞭解佛教,那麼

祭拜祖先呢?

這些多半基於恐懼與迷信。舉

例來說,在這樣的文化中,若有

人過世,就沒人想買他住過的那

棟房子,人們會疑神疑鬼,認為

有晦氣;或者蓋房子講究風水方

位,這都是以恐懼與迷信為基底。

拜祖先也是,要是不拜會倒楣嗎?

祖先需要的是敬重而不是敬拜。

敬重先祖沒有不對,但他們不是

完美的人。我們只能敬拜神,祂

是惟一配得敬拜的。英文「敬拜」

的字根是「配得」,將神配得的

歸給祂。

你的事工有個使命,就是「我思

故我信,我信故我思」,可否請

你談談?

聖經很重視我們的思考,神的

話說:「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

就是怎樣。」耶穌要我們思考「真

實的、可愛的、有美名的……」

因此,思考先於行動。有句話說: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人生,

一切從思想開始。

心思是仇敵撒但攻擊的戰場,

牠若從理智的前門進來,你可以

用理智擊退牠;但牠若從想像力

的後門進來,就有可能污穢你的心

思。思維必須有紮實的理智根基,

才能獲得引導,發展出高尚的思

維。思考是一種殊榮,我們希望

思考的心靈最終得以信靠耶穌基

督,但我們也希望信從耶穌的人

學習思考—純全、深入、有根

有據的思考。事實上,思考是生

命的特權,它將左右你的人生。

我們要建立發言的團隊,挑戰

人們的思維,進入具有敵意的環

境,如大學校園、商業界、藝術

界、政治論壇,但我們與政治保

持距離。

英國大主教唐納德柯根說過,

讓大腦與心靈接軌是人生最耗時

的工程,還說一旦竣工,就會讓

思維滲入情感,我們的情感應當

由思維激發。對神的敬拜融會這

一切,你得以追求受造的意義,

是為了以心靈與真理敬拜神,因

此理智與情感必須融會,一旦建

立連結兩端的橋樑,就知道如何

以思考與情感敬拜神,這樣的融

會是生命的關鍵。

但這橋樑很難打造!過程中還

會出現爆破。人們常說,男女大

不同,女性傾向情緒,男性傾向

理智,我說不然,差異在於兩性

皆重視思考。兩性的差異在於,

女性較能連結情緒與思考,男性

較傾向躲避情緒。我發現一個家

庭若遭逢悲劇,男方會不想談,

因為牽涉感覺;但女方則想談,

因為對想法有真實的感受。我們

要尊重情緒與思考的連結,這中

間會出現許多岔路,但我想惟有

神能賦予你思維的純全。

耶穌也曾與彼得對話,彼得非

常 腦 側 化 (Brain Lateralization),

當耶穌指示門徒,祂必須受難,

彼得卻說:主啊,萬不可如此!

彼得回應之前不久才承認「你是

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

也表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乃

是天上的父指示彼得。沒多久,

彼得抗拒耶穌受難的想法,當他

明瞭十架的意義,耶穌才能肯定

他。理智與情感必須融會,這是

人生最耗時的工程。

RZIM 的使命為何?

RZIM 就是拉維撒迦利亞國際傳

道會,我從來不想掛自己的名字,

但協助創會的弟兄是個企業家,

他說「要掛上名字,當事工以你

為名,你就有明確的權責」。我

得說,真的很嚇人! RZIM 創立於

1985 年,旨在觸及思辨與懷疑論

者;幫助思考的人相信,幫助相

信的人思考。

我們即將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

設立護教學中心,也是總部所在,

明年正式揭幕。我們已在牛津大

學設有護教學中心,就在威克理

夫學院。我們還有「築夢學者」

的事工,向伊斯蘭的世界傳福音;

另有活泉國際事工,致力於人道

救援。我們期待護教學家可擴增

至百人,在美加有廣播事工,合

作電台約有 3 千個。我們使用社

群媒體,並鼓勵所有的講員寫作,

透過平面與社群媒體,透過教育訓

練與人道救助,RZIM 發揮全球化

Page 6: 神國思維 - GOOD TV問,我女兒約一個月前發現懷了第 四胎,但胎兒的心跳減弱,可能保 不住,她很痛苦,3歲的女兒望著 她說:「為什麼這個寶寶直接上天

道在人間 GOOD MESSAGE

17

的影響力。我們接到的電話可能

來自參議員、總統,也可能來自

於未受正式教育的朋友。我只是

其中一位講員,也培育接棒的下

一代,我的目標是,就算我不在,

事工仍繼續下去。查理衛斯理說,

神安葬祂的工人,卻繼續祂的工

作。

現今要得著年輕人似乎很難,你

對基督徒或教會有何建議?我們

該如何得著下一代?

無神論者尼采於西元 1900 年過

世,他否認神,但認為 20 世紀是

很不同的世代,他說的沒錯,20

世紀成為史上最血腥的世紀,因

戰爭遭殺害的人數,多於前 19 個

世紀的總和。

進入大學,基本的問題是性、

意義、目標、愛與人際關係,但

挑戰則有兩種層次,一個是智識

上的,科學界認為他們有一切的解

答。然而若相信科學獨霸,是惟

一不可或缺的,誰能告訴實驗室的

科學家要忠於真相?我若是進行

研究的科學家,我最後該對研究

忠實嗎?科學不會告訴我應該忠

於真理,哲學卻會如此。哲學可

以因人而異,但屬靈的真理告訴

我,要忠於真相。你若只有科學,

只信奉科學,就等於一生都用單

腳走路。我們有兩隻腳、兩隻手、

兩隻眼睛,因為必須平衡,但平

衡來自於認識真理,惟有真理使

人自由。我問大學生去哪尋找真

理?真理叫我們自由,而真理的

終極體現就是耶穌基督。我們遍

訪全球各大學:哈佛、普林斯頓、

耶魯、劍橋、牛津、德里大學等,

還到過伊斯蘭教大學、印度教大

學、費城科學大學,學生正在改

變這世界,但學生自己需要先改

變,所以我們首重學術界。

你 知 道 輔 導 最 常 面 對 的 是 哪

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如何遏止自

殺?如何面對輕生的念頭?第二

個是如何處理色情的綑綁?他們

沒看出兩者其實有關聯,色情是

貶抑對方,將對方物化;自殺是

貶抑自我,兩者之間有關聯。我

很喜歡到大學校園,大學生是我

最喜歡的聽眾,因為他們問的問

題很誠實。RZIM 旨在觸及思辯的

靈魂,幫助他們有純全的思考,

因此我們引導他們歸向基督。

你想對全球的華人基督徒說些什

麼?

我為 GOOD TV 的異象感謝神,

媒體是現代的通路和語言,擁有

廣大的觀眾。第二點是,要繼續

服事、跟上時代,但務必紮根於

神的道與神的美善。教會的建造

引領著我們的未來,GOOD TV 要

將福音傳至地極,與 RZIM 目標相

同,但領域不同,都是為了讓理

智與心靈融會,為了福音竭力運

用神賦予的不同恩賜,在不同的

領域耕耘。GOOD TV 與我們皆致

力傳揚福音與神的道。這是我的

榮幸,非常感謝!

有關 Ravi 博士的信息,五月份起,

將於5/13 、5/20兩週六《特會精選》

播出。自 5/21 起,每週日 22:30 首

播,每週一 7:30 和週六 9:00 重播。

▲ RZIM 團隊來訪與 GOOD TV 執行長曾國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