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说猴 - cdyee.comcdrb.cdyee.com/images/2016-02/06/a02/cdrb20160206a02.pdf ·...

1
由来 猴入选生肖,有个民间故事,说是 老虎向天王引荐的。那时,老虎早已 经入选生肖,一次老虎误入猎人网,猴 子解救其出来。老虎心存感激,应猴 子要求举荐其为生肖。这个故事当然 远不是对问题的解释,古今学者对猴 能成为生肖之一,可谓众说纷纭。根 据明代郎瑛的观点,十二地支与十二 个动物的性格有关。他在《七修类稿》 中对申猴的解释是“申为三阴,阴性则 黠,以猴配之,猴性黠也”,认为猴子聪 敏、狡猾的性格造就了它成为当值日 落之际、‘三阴”时辰的生肖。尽管对 于申猴的由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 猴子以它的机智、灵动、活泼的形象获 得人类的认同和喜爱。 祈福 汉族传统认为猴是吉祥动物。由 于猴、侯字义相通,并且同音,在许多 图画和摆件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 意思。如一只猴爬在枫树上挂印,就 是“封侯挂印”;又如两只猴子攀松树, 小猴坐在大猴背上,取“辈辈封侯”;再 如一只猴骑在马背上,旁边还有一只 蜜蜂,取“马上封侯”之意。这些都是 民俗画中常见的题材,过去的衙门前 所立的影壁上几乎都有这样的图画, 以祈祷官运亨通。 猴子爱吃桃,而桃子象征长寿,所 以民间剪纸中也常见“猴桃瑞寿”的图 案,取健康长寿之意。倘若是一只猴 子蹲在桃树上,两只手臂弯伸在耳朵 两侧,宛似一对蝠形,“蝠”与“福”同 音,其寓意就更美好,为“福寿双全”。 在山西、陕西等地的农家,常有一 个用青石雕刻的小石猴,母亲将一根 红绳系在石猴腿部的圆孔上,另一头 拦腰拴住六七个月刚学爬行的婴儿。 当地人相信,猴能保佑娃娃平安。云 南纳西族一些地区,每当小孩出生,就 在婴儿帽上缝一条猴尾,据说可以祈 福辟邪。 民俗 在汉代,有专门为宫廷贵族表演 的“百戏”,其中就有猴子的表演。山 东济宁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有驯猴图, 猴欢舞跳跃,非常温驯。南朝陈时百 戏中有“掷倒称猴”节目,唐代猴戏表 演还是皇家百戏节目之一,民间百戏 亦有猴戏,称弄猢狲。唐昭宗竟因喜 爱一只猴子的表演,“踢以排袍,号孙 供奉。弄猴人因献猴戏有功赐绊,孙 供奉驯练的猴子颇能倍尽臣节。 宋朝起,猴戏开始走入民间,成为 老百姓的娱乐对象。《清稗类钞》载凤 阳人韩子尤善耍猴戏,养了大小猴子 十几只,皆不用绳索羁勒,“每演剧,生 旦净丑,鸣征者,击鼓者,奔走往来者, 皆猴也,无不一备,而无一逃者”。从 敲锣打鼓到生旦净末丑都由猴子充 当,井井有条,十分精彩。 过去,在街头巷尾常能见到民间 艺人耍猴。他们一般二人结伴,一人 牵羊或狗,一人背个小木箱,上面蹲坐 着一只穿红布褂的猴子。他们边走边 敲锣招揽看客,找一块街头闲地,钉上 一个大木楔子,便开始表演。猴子能 够翻跟头、拿大顶、戴鬼脸、穿衣服、爬 竿、向人行礼等等。今这种场景已经 少见。 明代以来,北方道教圣地、“龙门 派祖庭”北京白云观中出现石猴的浮 雕造像。于是,“神仙本无踪,只留石 猴在观中”的俚语不胫而走。人们春 节逛庙会时,“摸石猴”便成为幽燕胜 地的一种风俗。所谓石猴,就是观内 三只巴掌般大小的浮雕,据说逐一摸 过就会得福佑顺遂。但石猴刻得又 小,分散三处,想要找齐并非易事,是 谓“三猴不见面”。现今每一个都被摸 得圆润光亮。 河北沧州杜林古桥上的雕猴也被 游客们摸得十分光亮,当地传说,只要 摸猴时紧闭双眼,并且足够虔诚,雕猴 就会降福于人。贵州省荔波、独山一 带的布依族有“猴节”。节前几天,家 家都要上山采割春藤,再到田里摘梅 花菜,挖来几丛石菇,将香藤捣烂浸 泡,过滤后用香藤水泡糯米,与石菇、 梅花菜一起蒸熟,合在一起打成香藤 粑。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带着 节前准备的“香藤粑”,涌上山顶唱歌 狂欢,孩子们像山猴一样满山乱蹄,山 野沸腾起来。妇女们还要晒种、选种, 男人们检修农具,猴节一过就要下地 忙农活,所以猴节又称“动土的日 子”。我国台湾省高山族的一个支系 卑南人有“猴祭”习俗,“猴祭”是男孩 十二三岁时的传统祭祀仪式,通常在 十一月早稻收成后举行。祭祀仪式以 杀猴为主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少年的 胆识。之后还要举行葬猴仪式,目的 是攘灾辟邪。在杀猴和葬猴的过程 中,人们都要唱猴祭歌。在陕西的某 些地区,有一种布扎的玩具,多是“双 猴吃挑”的模型。陕西宝鸡一带,每逢 姑娘出嫁,其嫂都要为她做一个男根 突出的布猴,藏在陪嫁的衣箱中,抬到 婆家,秘不示人。这些玩具显然是求 子的吉祥物,有祈愿多子多孙、人口兴 旺的寓意。 俗语 俗语“猴年马月”,指事情的前景 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 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根据干支纪 年,猴年每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 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 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 12 年。今年的“猴年马月”是 6 月 5 日至 7 月3日。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 无从考据,复旦大学古汉语专家骆玉 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认为,这个 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一种流行 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 月”谐音的变体,而在英语中,“猴年马 月”被认为是“Oneoftheseyears”。 猴年说猴 蔡德东 春节 我们的节日· 2016 2016 2 2 6 6 星期六 星期六 农历乙未年十二月廿八 农历乙未年十二月廿八 责任编辑 蔡德东 视觉总监 崔建湘 美术编辑 张渝婧 2 文化寻踪 文化寻踪 本版由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协办 文史常德 WENSHICHANGDE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咀嚼澧州方言 我的家乡澧州,是一块古老而神奇土地。这里,共有考查证 实的文物点413处。其中,古化石点和旧石器时代遗址16处,新 时期时代遗址 216 处,商周至明清遗址 127 处,古墓群 42 处 3000 多座,古建筑9处,近现代文物3处。特别是考古发现了距今 6300年的城头山古城文化遗址。 生活在这块灵秀的土地上,不仅让我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古 韵,而且让我也感受到了澧州先祖们钟毓山水而后灵动的聪明 智慧。到过澧县的朋友,不少听不懂澧州先人们传下来的一口 方言土话,但是,一旦领略了这些方言土话的精髓之后,又不得 不佩服澧州的先民们浸淫于文化之深厚,语言创造之妙趣,摹事 状物之毕肖,由衷赞叹:也只有澧州的先民们,才有这样的聪明, 才会流传下这神奇的语言。 譬 如 说“zhe’ er”。“zhe’ er”是一个什么东东?又有什么神奇 之处?乍一听,你绝对会云里雾里:什么“这儿”“那儿”的,什么 意思?及至你勉强明白了“zhe’ er”指代什么,你也会现出万分的 纳闷,怎么那个物事,就叫“zhe’ er”呢? “宝宝饿了,要吃zhe’ er了……” 哦,这个时候,你或许终于明白了,“这儿”不是那儿,是指母 乳。澧州先民们不仅很早很早就认识了母乳喂养婴儿的科学、 重要性,也赋予了母乳一个极具内涵、诗意而妙趣的指代名词 “汁儿”,不过是古城头山 6300 年的古风,吹拂得太久太久了,澧 州的后人一代一代的传颂中加重了口音,将“zhi’ er”渐变说成了 “zhe’ er”,无意中加大了澧州之地古今内外的人们,交流沟通一 定的难度。 像“汁儿”这样富有妙趣的词汇,在澧州方言中很多,一时之 间,难以系统搜罗整理殆尽。眼下,再举一例摹事状物惟妙惟肖 的方言词: “扑泅”。 “扑泅”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不给你答案,你一个外地人, 大约是抓破了自己的脑袋,也不一定会想到的。 告诉你, “扑泅”在澧州方言中,就是游泳的意思。 怎么是这?百分之百千真万确确确实实就是这! “扑”,是游泳的状态。特别是蛙泳,手脚并用,不就是扑腾 扑腾着么? 而“泅”,则是游泳的功能,泅渡的功能。 我的先祖就是这样一些富有妙趣值得崇仰的人。我不仅迷 醉其中,且心怀着赤子一般的崇敬和热爱。 妙说“汁儿”和“扑泅” 严清舫 中国的远古时代,也即传说时代,和古 希腊一样,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英雄,有特立独行的行迹,有揉动人心 的情怀,盘瓠,就是黄帝颛顼之后,帝喾时 代的一个英雄。 一不小心,盘瓠的故事和本土的河洑 山扯上一些关联。此话后说。 那时节,中原大地早进入古王国时期, 帝喾高辛氏的四周,实在不太安宁,东夷南 蛮西戎北狄,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冲突战 乱的发生,就如走马灯一般。 这不,犬戎的吴将军,也不知什么原 因,又一次带兵打上门来。 吴将军骁勇善战,高辛氏调兵遣将,并 不能取胜。高辛氏急了,放下狠话:“谁能 打败吴将军,取其首级,我就送他金千斤, 邑万户,还把幺女儿许配给他。”群臣一个 个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应战。 这时,帐前一条五色犬,飞也似的跑出 去了。 不一会儿,大约在高辛氏眼瞪群臣,刚 喝完半觚酒的时间—烟草尚未传入,实 在不好说一袋烟的功夫—那花狗就衔着 一颗血淋淋的人头,飞也似的跑将进来,大家 伙儿一看,傻了,这不就是吴将军的人头么? 好了,下面就看高辛氏该怎样兑现诺言了。 先停一下 —我们得查查这狗的档 案,如此厉害,看看它究竟乃何方神圣。 原来,帝喾高辛氏的王宫里,有一老太 太,得耳疾,痒痒,寻医挑之,挑出一条虫, 大如蚕,就放在葫芦里养着,上面覆以盘 子,不料虫长大了,竟化为一条五彩斑斓的 狗,因盘与“槃”通,葫芦又名“瓠”,就给它 取名“槃瓠”,饲养在宫里。 回头再表—这时的群臣,豪情万丈, 纷纷仗义执言:“盘瓠是狗啊,狗怎么能食 万户,理一方?怎么能娶人妻,为人夫?虽 有功,功狗也。没有法子。” 高辛氏也挠挠头皮:没有法子。 帐下,忽然传来幺女儿的声音:“父王 向天下做出了承诺,盘瓠已取敌首级,为国 除害,这不是一条狗的智能可以办到的,一 定乃天命使然。王道者重诺,霸道者也要守 信,切不可以小女子微不足道的身子,而失 信于天下,真要这么干,就会祸乱国家啊。” 高辛氏想一想,真有些怕了,就依照女 儿的意愿,把她嫁给了盘瓠。 盘瓠欢天喜地,也许怕高辛氏反悔,立 马带走幺女儿,登上渺无人迹的南山。幺 女儿知道今后生活的艰辛,就卸华裳,着粗 衣,随盘瓠爬山越岭,临渊下谷,最后在一 个山洞里安了家,实打实过起了劳动人民 的小日子。 过了一阵子,高辛氏思念女儿了,就派 人去找,却遇狂风暴雨,地震天晦,使者只 得打转回程。 三年后,夫妇二人产六男六女(真能生 啊);后盘瓠死,十二兄妹自相婚配,一代代 繁衍生息。 前述故事取材于东晋干宝的《搜神 记》,其他史料上也多有记载,大同小异。 传说说完了,事情没有完。先说盘瓠 夫妇究竟上的什么山。著名文史学者何光 岳先生著《南蛮源流史》,引南宋郑樵的《通 志》说:“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武室中。”南 山即南武山,又称武山,在湘西泸溪。可河 洑山也古称武山、太和山。南朝黄闵撰《武 陵记》,中述“武山,高可万仞,山半有盘瓠 石室。”宋代《方舆胜览·常德府》明载“常德 府有武山,山半有盘瓠石。”说得再明白不 过了,常德有武山,即河洑山,山腰有盘瓠 住过的山洞。另外,元周致中《异域志》卷 下说:“瓠人负女入南山穴中,于是帝封于 长沙。”盘瓠既受封于长沙,其与泸溪和武 陵,孰远孰近,一目了然。 还想继续求证,但看下面。 范晔的《后汉书》在记叙盘瓠神话后 说:“其后滋蔓,号蛮夷……今长沙武陵蛮 是也。” 干宝的《晋记》写道:“武陵、长沙、庐江 诸郡之部族,盘瓠之后。”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记载:“其 后滋蔓,号曰蛮夷。武陵郡夷即盘瓠之种 落也。”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云:“今朗州、楚 黔中郡……皆盘瓠之后也。” 这些记载,表明盘瓠和武陵有挣不脱 的关系,尤其说武陵郡、朗州地方,都有盘 瓠留下的孽种,在哪里留种,肯定就在哪里 住着,就这么给力;而河洑山(武山)就正在 域内,“万仞”过奖,但呆在沅水北岸确实好 多年了。 盘瓠为推原神话,故事在瑶、苗等民族 中也广为流传,他们都非常尊崇“盘王”,而 “盘古”也实为盘瓠转音而来。正巧,鼎城 区斗姆湖镇南阳村也有一座盘古山,和河 洑山隔江相望。 传说不是信史。争论不存在事件的发 生地,实在有穿凿附会之嫌,我们探讨的, 乃盘瓠究竟归于何处的史料记载之确凿。 亲们啊,别迷恋哥,哥只是一个远古缥 缈的传说。 说来有意思,真实的盘瓠乃春秋时人 物,公元前744年楚与卢戎的战争中,真盘 瓠因英勇杀敌而立功、受封以及喜获公主 欢心,与虚无的传说故事,殊途同归。 追寻盘瓠故事的真伪,实无必要,因为 盘瓠早已活在我们心中。 我们赞赏盘瓠的担当和勇敢,还有幺 女儿的信义与坚贞。 他们都是华夏民族的远古英雄。 盘瓠传说 盘瓠传说 晓海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常德古城商业发展的脉络 谈商业,就不得不追溯其源。我国有 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而商业则是其如影随 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社会解体后,不断改进的劳动工 具增强了人们的生产力,产物渐多衍生了 原始的交换。这些交换先是偶然性,渐渐 变得经常而刻意。据《易经》所载,神农氏 曾在日中设市以“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这可算是最原始的集市,也可谓商业之始。 殷商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 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 间,进行交易。历史学家大多认为“商人”、 “商业”之名的由来就是来自商部落的名 称。人们称到处贩卖的人为“商”,在固定 地方售物的人叫“贾”,即所谓“行商坐贾”, 后来则逐渐统称他们为“商人”。由此引 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专门从事交 换的行业则称为“商业”,成为社会分工的 一大门类流传下来。 商业形成后,交换商品的品种渐渐增 加,为了方便交易,人们发明了货币。商代 最初的货币是海贝,由于数量不敷应用,后 来就以贵重商品铜为原料做成贝币。 早在常德古城始建前的春秋战国时 期,这一带因物产丰盛,便有了集市交易。 据考古发掘,用于商贸交易的货币有商周 时期的贝币、春秋战国时的铜质刀币、蚁鼻 钱(楚国产用)、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通 宝以及宋元明清等方孔钱先后出土,而且 后几朝出土的制钱及银两更多,从这个层 面可以看出,常德商业是随着历史的进程, 从初始的集市交集发展到百业归行的商业 形态的。 另从常德地理位置看,也是经商的有 利口岸。常德这座古城自秦将张若筑土城 始,至今已有2283年了。它纵扼沅水入口, 横踞荆湘要冲,素有“三楚名邦,九川重镇” 之誉。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管理一 方的政治中心,文化发达,经济活跃,商业 繁荣,是百物交易的重要码头。尤其在近 现代史上,商贾云集,“德商”盛名远播。河 街的批发买卖,城内横贯东西的长街的各 种零售商店,鳞次栉比,生意做得红红火 火。这两条以商业营销为主的街道,是常 德古城的主要经济链带,也是全城财税收 入的重要来源。 再从一些文献记载而言,古城因军事 政治争斗的频繁,大量的军需物资在此囤 积,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如地方志书记 说三国时期,刘备驻守公安,派诸葛亮驻临 烝(今衡阳市)征收的零陵,桂阳(今郴州 市)长沙等郡赋税物资运来常德贮藏,以备 军需。又加上住民的不断增加,军需民用 日用物资需求迫切,民间商业活动也被驱 动起来。在唐代,刘禹锡有诗称赞当时的 商贸景象是:“家家竹楼(商铺)临广陌,下 有 连 樯(货 船)多 估 客(商 客)。 携 觞 荐 芰 (推销食物)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商 贸之盛可见一斑。明清时期商业更显繁 荣,《常德府志》记载:“大江啮城,舳舻帆楫 时相上下,商贾所聚,百货辏集。人语欢 声,辙喧午夜……黔、蜀、闽、广、江、浙、陕、 豫之商毕集”。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被打 破,外商的进驻,对外贸易兴起,虽有不平 等竞争之弊,但客观上也扩大了常德商业 经营的门类和规模。 常德商业经营之特色 一是有巨大的商品集散功能。由于具 有扼沅水进出口之地理优势,湘西、鄂西南 及黔、川之大量土特产需经常德中转销往 国内外,长江下游以及南广之日用百货也 需经常德转运分销湘西、云、贵、川等广大 地区,常德城的河街便成了一个“大船小艇 聚城旁,上溯黔阳下武昌”的商品集散大码 头,商号林立,交易繁盛不衰,有的商号经 营额竟有“日进斗金”之巨。 二是常德商业有海纳百川的包容 性。“生意无大小,来的都是客,买卖不成仁 义在”成了常德商人的行为准则。因此,全 国各地商人都乐于来此经商。以老城区为 例,有资料显示,最多时有江西、安徽、广 东、山西、陕西、福建、湖北、河南等省商人 来常经商,各持一业,各显特色,开设的同 业会所会馆有17处,加上本省等地的会馆, 达 25 处之多,这还不包括英、美、日、法、德 等国的 19家洋行。有些资本较小的行商也 来此寻找商机,开设以说合交易从中收取 佣金的各类牙行,最多时达数百家,由行商 变成坐贾了。 三是常德商人具有不惧艰难的创业精 神。有史以来,统治者为争夺天下,视常德 为必争之地,战乱频生,有资料显示,在这 座古城及其周边发生的大小战争多达一千 三百多次,其中重大的毁城之战有七次之 多,不仅生灵惨遭涂炭,商业也损毁惨重, 店毁物失。例如: 明崇祯六年﹙公元 1643﹚李自成部攻陷 澧州进逼常德,明将周晋自度不敌,下令士 兵火毁全城,大火半月不熄,焚毁民房商铺 无以计数。经过不到四年的恢复,又遭南 明残部反清复明战于常德城,败退时驱赶 百姓出城,下令士兵“尽焚庐舍”,掳掠财物 南 窜 而 去 。 康 熙 十 七 年﹙1679﹚吴 三 桂 叛 乱 败退时,又遭“火焚全城,钱货掳掠一空,舟 舰先遁”的不幸时运,常德商人经过十多年 的苦心恢复经营又毁于旦夕。此后至民国 初期,经历约二百年无大战乱时期,自乾隆 初始,常德商业进入繁盛时期,享有“八省 通商、商贾云集之区”的称誉。上世纪二三 十年代,城区商业发展到29业,较大的商店 878 家,牙行 450 多家,资本近 250 万银元, 年营销额900多万银元,其中输入年总值 211多万银元,经常德输往国内外的土特产 物数量巨大,仅桐油一项经常德输出的最 高年份达 40万担。商贸交易的繁荣也带动 了服务业的发展,至抗战前旅栈业由原来 的70家增至百有余家,茶楼酒馆遍布城区, 戏院妓院星星点点,笙歌不绝于耳,人口也 过十万有余,充分展现了常德商人不畏挫 折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可是,1943冬发生在常德的抗日战争, 是常德古城史无前例的一场浩劫,昔日繁 荣的商埠毁于一旦,烧毁民房万栋,毁坏商 店 7000 余家。“商业物资疏散下乡者,大都 丧失殆尽,复业无资者触目皆是”。常德抗 战结束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惨状,常德商人 与广大民众一样莫不愤慨,但并未气馁,而 是化悲愤为力量,重振破碎河山。迁往外 地的商家纷纷回常复业,至1945年年底,市 区有80多个行业1068家商店重建开业。 至 1946 年商店增至 2028 家,购销活动转旺 起来直至 1949年常德解放。离休干部李光 中生前撰写的《旧城区最繁华的街—常清 街》一文中说:即使经历日军侵华的大轰炸 和城区沦陷等劫难,除几度疏散逃难在外, 一俟战局缓和,均能继续开铺营业,多数都 能坚持经营到常德解放。 诚信至上的职业道德 诚信至上,讲究职业道德,是古城商业 繁荣发展之根本。一是有行规制约。各行 各业均建立了同业公会,对经营的商品质 量、价格、服务标准都公议了行规行约,必 须一体遵守。二是公开向顾客承诺:货真 价实,足斤足两,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以 常清街商店为例,大多贴出精致的条幅,并 在经营中切实履行,说到做到。如金号的 饰品成色、重量备有试金石和戥秤让顾客 自验;李公道的刀剪包调回换;沈大同的胡 琴让顾客挑选自拉满意为止;云霞阁的丝 烟让顾客抽几口满意后再成交;刘义茂产 的丝包头和绣花线非苏杭上等丝料而不 用,绣花女来买不厌其烦让你挑选得称心 如意,笑购而去;沙河宰杀的牛肉由阿訇监 督开宰,绝对不准灌水;鸡鹅巷各酒楼的名 菜卤回锅鸭必精选肥瘦适当的纯谷鸭,非 此而不用;老常德饭店后巷内的米粉坊精 选米料,精工细制,产品柔滑适度,颇有弹 性拉力,口感极好,长期独占米粉业鳌头; 高山街口的六味春面馆的小笼汤包不弱天 津的狗不理包子;清真复和楼餐馆精制的 牛鞭、回锅盐炸牛肉二道名菜令食客食了 还想来;下南门绸布店掌尺的店员多有一 手量体卖布的工夫,使顾客买到不多不少 的衣料而成为回头客;老吉春堂药号秉持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行规,以 药品质优为第一,以治病救人为铁则,因而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 省物力。”为信守这一承诺,该号每冬炮制 全鹿丸、虎骨酒和血驴胶,公开展出活动物 原料尔后制药,引得民众空巷来观,信誉大 增,购者不绝于途。该号老板亦具有了一 代“药王”之称,常德解放时该号拥资达 150 万银元之多。三是常德商人仁厚载德,体 恤民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多有水灾,瘟 疫流行,吉春堂药号应急制出“防疫丹”,无 偿分发给灾民,有效地抑制了疫情的蔓 延。常德抗战结束后,不少商家在自身复 业艰难的情况下,仍解囊出资,襄助建立粥 棚多处,施粥救济难民。有的大商家在每 年除夕前还向流落街头的饥困人们散发救 济米票,助其渡过难关。 话说常德古城的商业 傅启芳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Mar-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猴年说猴 - cdyee.comcdrb.cdyee.com/images/2016-02/06/A02/CDRB20160206A02.pdf · 老虎向天王引荐的。那时,老虎早已 经入选生肖,一次老虎误入猎人网,猴

由来

猴入选生肖,有个民间故事,说是老虎向天王引荐的。那时,老虎早已经入选生肖,一次老虎误入猎人网,猴子解救其出来。老虎心存感激,应猴子要求举荐其为生肖。这个故事当然远不是对问题的解释,古今学者对猴能成为生肖之一,可谓众说纷纭。根据明代郎瑛的观点,十二地支与十二个动物的性格有关。他在《七修类稿》中对申猴的解释是“申为三阴,阴性则黠,以猴配之,猴性黠也”,认为猴子聪敏、狡猾的性格造就了它成为当值日落之际、‘三阴”时辰的生肖。尽管对于申猴的由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猴子以它的机智、灵动、活泼的形象获得人类的认同和喜爱。

祈福

汉族传统认为猴是吉祥动物。由于猴、侯字义相通,并且同音,在许多图画和摆件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爬在枫树上挂印,就是“封侯挂印”;又如两只猴子攀松树,小猴坐在大猴背上,取“辈辈封侯”;再如一只猴骑在马背上,旁边还有一只蜜蜂,取“马上封侯”之意。这些都是民俗画中常见的题材,过去的衙门前所立的影壁上几乎都有这样的图画,以祈祷官运亨通。

猴子爱吃桃,而桃子象征长寿,所以民间剪纸中也常见“猴桃瑞寿”的图案,取健康长寿之意。倘若是一只猴子蹲在桃树上,两只手臂弯伸在耳朵两侧,宛似一对蝠形,“蝠”与“福”同音,其寓意就更美好,为“福寿双全”。

在山西、陕西等地的农家,常有一个用青石雕刻的小石猴,母亲将一根红绳系在石猴腿部的圆孔上,另一头拦腰拴住六七个月刚学爬行的婴儿。当地人相信,猴能保佑娃娃平安。云南纳西族一些地区,每当小孩出生,就在婴儿帽上缝一条猴尾,据说可以祈福辟邪。

民俗在汉代,有专门为宫廷贵族表演

的“百戏”,其中就有猴子的表演。山东济宁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有驯猴图,猴欢舞跳跃,非常温驯。南朝陈时百戏中有“掷倒称猴”节目,唐代猴戏表演还是皇家百戏节目之一,民间百戏亦有猴戏,称弄猢狲。唐昭宗竟因喜爱一只猴子的表演,“踢以排袍,号孙供奉。弄猴人因献猴戏有功赐绊,孙供奉驯练的猴子颇能倍尽臣节。

宋朝起,猴戏开始走入民间,成为老百姓的娱乐对象。《清稗类钞》载凤阳人韩子尤善耍猴戏,养了大小猴子十几只,皆不用绳索羁勒,“每演剧,生旦净丑,鸣征者,击鼓者,奔走往来者,皆猴也,无不一备,而无一逃者”。从敲锣打鼓到生旦净末丑都由猴子充当,井井有条,十分精彩。

过去,在街头巷尾常能见到民间艺人耍猴。他们一般二人结伴,一人牵羊或狗,一人背个小木箱,上面蹲坐着一只穿红布褂的猴子。他们边走边敲锣招揽看客,找一块街头闲地,钉上一个大木楔子,便开始表演。猴子能够翻跟头、拿大顶、戴鬼脸、穿衣服、爬竿、向人行礼等等。今这种场景已经少见。

明代以来,北方道教圣地、“龙门派祖庭”北京白云观中出现石猴的浮雕造像。于是,“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的俚语不胫而走。人们春节逛庙会时,“摸石猴”便成为幽燕胜地的一种风俗。所谓石猴,就是观内三只巴掌般大小的浮雕,据说逐一摸过就会得福佑顺遂。但石猴刻得又小,分散三处,想要找齐并非易事,是谓“三猴不见面”。现今每一个都被摸得圆润光亮。

河北沧州杜林古桥上的雕猴也被游客们摸得十分光亮,当地传说,只要摸猴时紧闭双眼,并且足够虔诚,雕猴就会降福于人。贵州省荔波、独山一带的布依族有“猴节”。节前几天,家家都要上山采割春藤,再到田里摘梅花菜,挖来几丛石菇,将香藤捣烂浸泡,过滤后用香藤水泡糯米,与石菇、梅花菜一起蒸熟,合在一起打成香藤粑。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带着节前准备的“香藤粑”,涌上山顶唱歌狂欢,孩子们像山猴一样满山乱蹄,山野沸腾起来。妇女们还要晒种、选种,男人们检修农具,猴节一过就要下地忙 农 活 ,所 以 猴 节 又 称“ 动 土 的 日子”。我国台湾省高山族的一个支系卑南人有“猴祭”习俗,“猴祭”是男孩十二三岁时的传统祭祀仪式,通常在十一月早稻收成后举行。祭祀仪式以杀猴为主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少年的胆识。之后还要举行葬猴仪式,目的是攘灾辟邪。在杀猴和葬猴的过程中,人们都要唱猴祭歌。在陕西的某些地区,有一种布扎的玩具,多是“双猴吃挑”的模型。陕西宝鸡一带,每逢姑娘出嫁,其嫂都要为她做一个男根

突出的布猴,藏在陪嫁的衣箱中,抬到婆家,秘不示人。这些玩具显然是求子的吉祥物,有祈愿多子多孙、人口兴旺的寓意。

俗语俗语“猴年马月”,指事情的前景

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根据干支纪年,猴年每 12 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 12年。今年的“猴年马月”是 6月 5日至 7月 3 日。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大学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认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而在英语中,“猴年马月”被认为是“One of these years”。

猴年说猴□蔡德东

春节我们的节日·

20162016年年 22月月 66日日 星期六星期六 农历乙未年十二月廿八农历乙未年十二月廿八

责任编辑 蔡德东 视觉总监 崔建湘 美术编辑 张渝婧 2

文化寻踪文化寻踪

本版由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协办

文史常德WENSHICHANGDE

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咀嚼澧州方言◆◆我的家乡澧州,是一块古老而神奇土地。这里,共有考查证

实的文物点 413 处。其中,古化石点和旧石器时代遗址 16 处,新时期时代遗址 216 处,商周至明清遗址 127 处,古墓群 42 处 3000多座,古建筑 9 处,近现代文物 3 处。特别是考古发现了距今6300年的城头山古城文化遗址。

生活在这块灵秀的土地上,不仅让我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古韵,而且让我也感受到了澧州先祖们钟毓山水而后灵动的聪明智慧。到过澧县的朋友,不少听不懂澧州先人们传下来的一口方言土话,但是,一旦领略了这些方言土话的精髓之后,又不得不佩服澧州的先民们浸淫于文化之深厚,语言创造之妙趣,摹事状物之毕肖,由衷赞叹:也只有澧州的先民们,才有这样的聪明,才会流传下这神奇的语言。

譬如说“zhe’er”。“zhe’er”是一个什么东东?又有什么神奇之处?乍一听,你绝对会云里雾里:什么“这儿”“那儿”的,什么意思?及至你勉强明白了“zhe’er”指代什么,你也会现出万分的纳闷,怎么那个物事,就叫“zhe’er”呢?

“宝宝饿了,要吃 zhe’er了……”哦,这个时候,你或许终于明白了,“这儿”不是那儿,是指母

乳。澧州先民们不仅很早很早就认识了母乳喂养婴儿的科学、重要性,也赋予了母乳一个极具内涵、诗意而妙趣的指代名词

“汁儿”,不过是古城头山 6300 年的古风,吹拂得太久太久了,澧州的后人一代一代的传颂中加重了口音,将“zhi’er”渐变说成了

“zhe’er”,无意中加大了澧州之地古今内外的人们,交流沟通一定的难度。

像“汁儿”这样富有妙趣的词汇,在澧州方言中很多,一时之间,难以系统搜罗整理殆尽。眼下,再举一例摹事状物惟妙惟肖的方言词:“扑泅”。

“扑泅”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不给你答案,你一个外地人,大约是抓破了自己的脑袋,也不一定会想到的。

告诉你,“扑泅”在澧州方言中,就是游泳的意思。怎么是这?百分之百千真万确确确实实就是这!

“扑”,是游泳的状态。特别是蛙泳,手脚并用,不就是扑腾扑腾着么?

而“泅”,则是游泳的功能,泅渡的功能。我的先祖就是这样一些富有妙趣值得崇仰的人。我不仅迷

醉其中,且心怀着赤子一般的崇敬和热爱。

妙说“汁儿”和“扑泅”□严清舫

中国的远古时代,也即传说时代,和古希腊一样,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英雄,有特立独行的行迹,有揉动人心的情怀,盘瓠,就是黄帝颛顼之后,帝喾时代的一个英雄。

一不小心,盘瓠的故事和本土的河洑山扯上一些关联。此话后说。

那时节,中原大地早进入古王国时期,帝喾高辛氏的四周,实在不太安宁,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冲突战乱的发生,就如走马灯一般。

这不,犬戎的吴将军,也不知什么原因,又一次带兵打上门来。

吴将军骁勇善战,高辛氏调兵遣将,并不能取胜。高辛氏急了,放下狠话:“谁能打败吴将军,取其首级,我就送他金千斤,邑万户,还把幺女儿许配给他。”群臣一个个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应战。

这时,帐前一条五色犬,飞也似的跑出去了。

不一会儿,大约在高辛氏眼瞪群臣,刚喝完半觚酒的时间——烟草尚未传入,实在不好说一袋烟的功夫——那花狗就衔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飞也似的跑将进来,大家伙儿一看,傻了,这不就是吴将军的人头么?好了,下面就看高辛氏该怎样兑现诺言了。

先停一下——我们得查查这狗的档案,如此厉害,看看它究竟乃何方神圣。

原来,帝喾高辛氏的王宫里,有一老太太,得耳疾,痒痒,寻医挑之,挑出一条虫,大如蚕,就放在葫芦里养着,上面覆以盘子,不料虫长大了,竟化为一条五彩斑斓的狗,因盘与“槃”通,葫芦又名“瓠”,就给它取名“槃瓠”,饲养在宫里。

回头再表——这时的群臣,豪情万丈,纷纷仗义执言:“盘瓠是狗啊,狗怎么能食万户,理一方?怎么能娶人妻,为人夫?虽有功,功狗也。没有法子。”

高辛氏也挠挠头皮:没有法子。帐下,忽然传来幺女儿的声音:“父王

向天下做出了承诺,盘瓠已取敌首级,为国除害,这不是一条狗的智能可以办到的,一定乃天命使然。王道者重诺,霸道者也要守信,切不可以小女子微不足道的身子,而失信于天下,真要这么干,就会祸乱国家啊。”

高辛氏想一想,真有些怕了,就依照女儿的意愿,把她嫁给了盘瓠。

盘瓠欢天喜地,也许怕高辛氏反悔,立马带走幺女儿,登上渺无人迹的南山。幺女儿知道今后生活的艰辛,就卸华裳,着粗衣,随盘瓠爬山越岭,临渊下谷,最后在一个山洞里安了家,实打实过起了劳动人民的小日子。

过了一阵子,高辛氏思念女儿了,就派人去找,却遇狂风暴雨,地震天晦,使者只得打转回程。

三年后,夫妇二人产六男六女(真能生啊);后盘瓠死,十二兄妹自相婚配,一代代繁衍生息。

前述故事取材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其他史料上也多有记载,大同小异。

传说说完了,事情没有完。先说盘瓠夫妇究竟上的什么山。著名文史学者何光岳先生著《南蛮源流史》,引南宋郑樵的《通志》说:“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武室中。”南

山即南武山,又称武山,在湘西泸溪。可河洑山也古称武山、太和山。南朝黄闵撰《武陵记》,中述“武山,高可万仞,山半有盘瓠石室。”宋代《方舆胜览·常德府》明载“常德府有武山,山半有盘瓠石。”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常德有武山,即河洑山,山腰有盘瓠住过的山洞。另外,元周致中《异域志》卷下说:“瓠人负女入南山穴中,于是帝封于长沙。”盘瓠既受封于长沙,其与泸溪和武陵,孰远孰近,一目了然。

还想继续求证,但看下面。范晔的《后汉书》在记叙盘瓠神话后

说:“其后滋蔓,号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

干宝的《晋记》写道:“武陵、长沙、庐江诸郡之部族,盘瓠之后。”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记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武陵郡夷即盘瓠之种落也。”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云:“今朗州、楚黔中郡……皆盘瓠之后也。”

这些记载,表明盘瓠和武陵有挣不脱的关系,尤其说武陵郡、朗州地方,都有盘瓠留下的孽种,在哪里留种,肯定就在哪里住着,就这么给力;而河洑山(武山)就正在域内,“万仞”过奖,但呆在沅水北岸确实好多年了。

盘瓠为推原神话,故事在瑶、苗等民族中也广为流传,他们都非常尊崇“盘王”,而

“盘古”也实为盘瓠转音而来。正巧,鼎城区斗姆湖镇南阳村也有一座盘古山,和河洑山隔江相望。

传说不是信史。争论不存在事件的发生地,实在有穿凿附会之嫌,我们探讨的,乃盘瓠究竟归于何处的史料记载之确凿。

亲们啊,别迷恋哥,哥只是一个远古缥缈的传说。

说来有意思,真实的盘瓠乃春秋时人物,公元前 744 年楚与卢戎的战争中,真盘瓠因英勇杀敌而立功、受封以及喜获公主欢心,与虚无的传说故事,殊途同归。

追寻盘瓠故事的真伪,实无必要,因为盘瓠早已活在我们心中。

我们赞赏盘瓠的担当和勇敢,还有幺女儿的信义与坚贞。

他们都是华夏民族的远古英雄。

盘瓠传说盘瓠传说□晓海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常德古城商业发展的脉络

谈商业,就不得不追溯其源。我国有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而商业则是其如影随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社会解体后,不断改进的劳动工具增强了人们的生产力,产物渐多衍生了原始的交换。这些交换先是偶然性,渐渐变得经常而刻意。据《易经》所载,神农氏曾在日中设市以“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这可算是最原始的集市,也可谓商业之始。

殷商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历史学家大多认为“商人”、

“商业”之名的由来就是来自商部落的名称。人们称到处贩卖的人为“商”,在固定地方售物的人叫“贾”,即所谓“行商坐贾”,后来则逐渐统称他们为“商人”。由此引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专门从事交换的行业则称为“商业”,成为社会分工的一大门类流传下来。

商业形成后,交换商品的品种渐渐增加,为了方便交易,人们发明了货币。商代最初的货币是海贝,由于数量不敷应用,后来就以贵重商品铜为原料做成贝币。

早在常德古城始建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因物产丰盛,便有了集市交易。据考古发掘,用于商贸交易的货币有商周时期的贝币、春秋战国时的铜质刀币、蚁鼻钱(楚国产用)、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通宝以及宋元明清等方孔钱先后出土,而且后几朝出土的制钱及银两更多,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常德商业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从初始的集市交集发展到百业归行的商业形态的。

另从常德地理位置看,也是经商的有利口岸。常德这座古城自秦将张若筑土城始,至今已有 2283年了。它纵扼沅水入口,横踞荆湘要冲,素有“三楚名邦,九川重镇”之誉。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管理一方的政治中心,文化发达,经济活跃,商业繁荣,是百物交易的重要码头。尤其在近现代史上,商贾云集,“德商”盛名远播。河街的批发买卖,城内横贯东西的长街的各种零售商店,鳞次栉比,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两条以商业营销为主的街道,是常德古城的主要经济链带,也是全城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再从一些文献记载而言,古城因军事政治争斗的频繁,大量的军需物资在此囤积,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如地方志书记说三国时期,刘备驻守公安,派诸葛亮驻临烝(今衡阳市)征收的零陵,桂阳(今郴州市)长沙等郡赋税物资运来常德贮藏,以备军需。又加上住民的不断增加,军需民用日用物资需求迫切,民间商业活动也被驱动起来。在唐代,刘禹锡有诗称赞当时的商贸景象是:“家家竹楼(商铺)临广陌,下有连樯(货船)多估客(商客)。携觞荐芰

(推销食物)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商贸之盛可见一斑。明清时期商业更显繁荣,《常德府志》记载:“大江啮城,舳舻帆楫时相上下,商贾所聚,百货辏集。人语欢声,辙喧午夜……黔、蜀、闽、广、江、浙、陕、豫之商毕集”。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被打破,外商的进驻,对外贸易兴起,虽有不平等竞争之弊,但客观上也扩大了常德商业经营的门类和规模。

常德商业经营之特色

一是有巨大的商品集散功能。由于具有扼沅水进出口之地理优势,湘西、鄂西南及黔、川之大量土特产需经常德中转销往国内外,长江下游以及南广之日用百货也需经常德转运分销湘西、云、贵、川等广大地区,常德城的河街便成了一个“大船小艇聚城旁,上溯黔阳下武昌”的商品集散大码头,商号林立,交易繁盛不衰,有的商号经营额竟有“日进斗金”之巨。

二 是 常 德 商 业 有 海 纳 百 川 的 包 容性。“生意无大小,来的都是客,买卖不成仁义在”成了常德商人的行为准则。因此,全国各地商人都乐于来此经商。以老城区为例,有资料显示,最多时有江西、安徽、广东、山西、陕西、福建、湖北、河南等省商人来常经商,各持一业,各显特色,开设的同业会所会馆有 17处,加上本省等地的会馆,达 25 处之多,这还不包括英、美、日、法、德等国的 19家洋行。有些资本较小的行商也来此寻找商机,开设以说合交易从中收取佣金的各类牙行,最多时达数百家,由行商变成坐贾了。

三是常德商人具有不惧艰难的创业精神。有史以来,统治者为争夺天下,视常德为必争之地,战乱频生,有资料显示,在这座古城及其周边发生的大小战争多达一千三百多次,其中重大的毁城之战有七次之多,不仅生灵惨遭涂炭,商业也损毁惨重,店毁物失。例如:

明崇祯六年﹙公元 1643﹚李自成部攻陷澧州进逼常德,明将周晋自度不敌,下令士兵火毁全城,大火半月不熄,焚毁民房商铺无以计数。经过不到四年的恢复,又遭南明残部反清复明战于常德城,败退时驱赶百姓出城,下令士兵“尽焚庐舍”,掳掠财物南窜而去。康熙十七年﹙1679﹚吴三桂叛乱败退时,又遭“火焚全城,钱货掳掠一空,舟舰先遁”的不幸时运,常德商人经过十多年的苦心恢复经营又毁于旦夕。此后至民国初期,经历约二百年无大战乱时期,自乾隆初始,常德商业进入繁盛时期,享有“八省通商、商贾云集之区”的称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区商业发展到 29业,较大的商店878 家,牙行 450 多家,资本近 250 万银元,年营销额 900 多万银元,其中输入年总值211多万银元,经常德输往国内外的土特产物数量巨大,仅桐油一项经常德输出的最高年份达 40万担。商贸交易的繁荣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至抗战前旅栈业由原来的 70家增至百有余家,茶楼酒馆遍布城区,戏院妓院星星点点,笙歌不绝于耳,人口也过十万有余,充分展现了常德商人不畏挫折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可是,1943冬发生在常德的抗日战争,是常德古城史无前例的一场浩劫,昔日繁荣的商埠毁于一旦,烧毁民房万栋,毁坏商店 7000 余家。“商业物资疏散下乡者,大都

丧失殆尽,复业无资者触目皆是”。常德抗战结束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惨状,常德商人与广大民众一样莫不愤慨,但并未气馁,而是化悲愤为力量,重振破碎河山。迁往外地的商家纷纷回常复业,至 1945年年底,市区有 80 多个行业 1068 家商店重建开业。至 1946 年商店增至 2028 家,购销活动转旺起来直至 1949年常德解放。离休干部李光中生前撰写的《旧城区最繁华的街—常清街》一文中说:即使经历日军侵华的大轰炸和城区沦陷等劫难,除几度疏散逃难在外,一俟战局缓和,均能继续开铺营业,多数都能坚持经营到常德解放。

诚信至上的职业道德

诚信至上,讲究职业道德,是古城商业繁荣发展之根本。一是有行规制约。各行各业均建立了同业公会,对经营的商品质量、价格、服务标准都公议了行规行约,必须一体遵守。二是公开向顾客承诺:货真价实,足斤足两,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以常清街商店为例,大多贴出精致的条幅,并在经营中切实履行,说到做到。如金号的饰品成色、重量备有试金石和戥秤让顾客自验;李公道的刀剪包调回换;沈大同的胡琴让顾客挑选自拉满意为止;云霞阁的丝烟让顾客抽几口满意后再成交;刘义茂产的丝包头和绣花线非苏杭上等丝料而不用,绣花女来买不厌其烦让你挑选得称心如意,笑购而去;沙河宰杀的牛肉由阿訇监督开宰,绝对不准灌水;鸡鹅巷各酒楼的名菜卤回锅鸭必精选肥瘦适当的纯谷鸭,非此而不用;老常德饭店后巷内的米粉坊精选米料,精工细制,产品柔滑适度,颇有弹性拉力,口感极好,长期独占米粉业鳌头;高山街口的六味春面馆的小笼汤包不弱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清真复和楼餐馆精制的牛鞭、回锅盐炸牛肉二道名菜令食客食了还想来;下南门绸布店掌尺的店员多有一手量体卖布的工夫,使顾客买到不多不少的衣料而成为回头客;老吉春堂药号秉持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行规,以药品质优为第一,以治病救人为铁则,因而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为信守这一承诺,该号每冬炮制全鹿丸、虎骨酒和血驴胶,公开展出活动物原料尔后制药,引得民众空巷来观,信誉大增,购者不绝于途。该号老板亦具有了一代“药王”之称,常德解放时该号拥资达 150万银元之多。三是常德商人仁厚载德,体恤民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多有水灾,瘟疫流行,吉春堂药号应急制出“防疫丹”,无偿分发给灾民,有效地抑制了疫情的蔓延。常德抗战结束后,不少商家在自身复业艰难的情况下,仍解囊出资,襄助建立粥棚多处,施粥救济难民。有的大商家在每年除夕前还向流落街头的饥困人们散发救济米票,助其渡过难关。

话说常德古城的商业□傅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