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C8扬子教育扬子教育2019年5月1日星期三经济时报 编辑:龚大中 版面:李维华 校对:陆强

新闻热线:0512-69351713 E-mail:[email protected]

花很少的时间在学习上,孩子成绩却名列前茅;老师课堂教得少,孩子却能学得全面;没有排名、评比的推动,孩子学习自主性却很高,并连续两届在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测试中名列榜首……2018年,全球幸福度排名芬兰位居榜首,这跟芬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不无关系。

论坛主办方邀请了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小学的特级教师/教学校长 Saara KO-SKELAINEN女士,以及芬兰科技与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朱绮华老师,就文化差异、教育与生活、幸福与成功等话题,与苏州教育行业的教育工作者展开对话。

芬兰特级教师围绕“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主题作了深度详细的解读。她介绍了芬兰0岁至成年人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重点讲述了现代芬兰教育体系的典型原则,“教育公平”最为重要。芬兰教育注重学习过程而非以测试为目的,杜绝排名,“芬兰教学大纲也有框架式的教学目标,比如数学、语文、科学要达到什么目标,但不是说一定、必须达到才算合格。”

Saara表示,芬兰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独特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保证每个学生差异化的学习方式和体验。学校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在课堂让每位学生都学到各种知识和技能,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多的兴趣,老师也会给予相应的指导。

她说,在芬兰,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是一种共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理念背后是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尤其是

“跨学科教学、现象教学法”的实施方案,为教育公平提供保障。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师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到教学方法、课堂氛围都是为了保证让孩子们拥有公平、自主的教育。

她指出,芬兰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更独立。芬兰教育强调信任与责任,教师品质和教师行业的社会价值非常高,学校和教师享有广泛的自主权,政府鼓励学校持续维护、强力协助学生教育与学习的相关体系,提供多维度的人才培养通道,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往幸福的教育——中芬对话”公益教育论坛在苏州举行

扬子晚报独家直播吸引50万网友围观4月14日下午,“通往幸福的教育——中芬对话”公益教育论坛在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来自芬兰

赫尔辛基小学的特级教师、苏州市民办教育协会成员、苏州市部分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以及学生家长代表等300多人,就中芬文化差异、教育与生活、幸福与成功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扬子晚报现场独家直播,吸引了50.2万网友观看。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顾秋萍

本次论坛由苏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主办,芬兰Beap教育中心/北欧艺术与教育协会协办,苏州市吴江区滨之湖实验学校(筹)承办。论坛围绕“什么是幸福的教育”、“什么是好的评价方式”、“什么是有意义的教育”、“芬兰教育的现象教学法”、“如何兼顾通才教育和个性化定制教育”五个问题展开。

苏州罗格教育董事长、苏州市吴江区滨之湖实验学校总校长许霞就“通往幸福的教育”作了专题讲座。她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没有设限的马拉松,更没有既定的终点线。“每个孩子的起跑线是不一样的。起点再低,我们也要出发;跑得再慢,也不能把脚步停下。”

2018年10月,苏州罗格教育与芬兰坦佩雷政府签订教育合作协议。中芬罗格滨之湖实验学校将于今年5月建成,计划于9月开学投用。幼儿园可开设15个班级,容纳450人;小学可开设36个班级,容纳学生约1300人。据悉,这也是江苏省首个中芬合作办学的新教育学校。

许霞总校长对全人教育、身心发展、全

能教育等方面做了深入阐述。“我们办学的出发点只是简单的始于平等、公正的理念和一个不能掉队的原则——着眼于每一个孩子,激发每一个个体身上的潜能。”

许霞总校长认为,知识不是只能在学校里才能获得,学习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发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滨之湖实验学校将进行“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通过自己的校本课程建设,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她介绍,滨之湖实验学校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孩子的7种能力,包括:身体活动能力、感官接受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社会能力、专注能力、伦理道德的价值能力。

“我们不考学生,考老师,为人师者需要因材施教和严于律己。我们老师除了拥有专业师范院校本科以上学历外,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面试、性格测试等,确保老师有教学天赋、教学热情以及良好的秉性。”许霞说道。

学校地处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横扇社区,位于太湖南畔,南邻浙江湖州。学校占地面积299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是一所由吴江区政府、吴江太湖新城管委会、吴江区教育局、吴江区太湖新城社会事业局等行政部门批准筹设的全日制民办学校。

许霞总校长介绍,作为江苏省首家与芬兰合作办学的学校,滨之湖实验学校将采用国内传统课程和芬兰课程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全力打造具有“中芬”特色的长三角一流教育。

滨之湖实验学校将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与认知能力,尊重儿童个体与个性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度、促进有意义学习、快乐学习;强调智力挑战,鼓励学生探究传统学科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技能的发展与跨文化学科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强调和促进“横贯能力”向传统学科教学的渗入。

“应该保护好孩子自我探索、学习的求知欲和热情,这种原生态自带内驱力,会激发孩子的‘小宇宙’和兴趣。”许霞表示中芬罗格滨之湖实验学校将为每个孩子制订适合他们发展和成长轨迹的教学方案,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时刻观察孩子,保护和引领孩子内在的这份可贵的力量。

学校聘请资深民办教育和国际

教育办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带领一支由具备高素质教学技能的优秀中方教师,和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国际化教育背景的外籍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将学校建成学园、家园、花园、乐园,四园一体的多元化、国际化标准学校。

学校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公民”为办学方向,实施实践性教育、个性化教育、英语教育以及小班化教育的“思维教育”模式,倡导“发现教育”、“柔性教育”、“生活教育”、“现象教育”、“不放弃一个孩子”以及“环境育人”六种教育之道,开阔孩子内外兼具的视野,全方位、生态式、个性化促进孩子多维成长。

比如“柔性教育”,就是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天性,以儿童发展的规律为原则设计课程,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潜能,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社会道德责任感和实践力的人。

芬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这与学校开设的烹饪、编织、木工等必修课有关。“我们不能一味追求考试成绩高低,导致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的缺失,这不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而是要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滨之湖实验学校李艳霞校长介绍,学校将每周开设烹饪、编织、木工课等必修课程和社团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幼儿园招生计划:小班5个班(每班25人以内)中班1个班(25人内),大班1个班(25人内)小学部招生计划:中芬实验班:一年级4个班,

插班生(2—4年级)各1个班,每班36人);滨之湖班:1个(25人);春之谷班1个(25人),插班生(2—6年级)各1个班,每班25人。

学校地址: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横扇街道跃进路

联系电话:0512—65838853招生电话:17714430797,18962163183

芬兰知名小学特级教师: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公平最重要

滨之湖实验学校总校长:教育着眼于每个孩子,一个也不能掉队

滨之湖实验学校:全力打造具有中芬特色的新教育

扫码可回看精彩直播。

“通往幸福的教育——中芬对话”公益教育论坛现场。

招生连线

学校二维码扫码关注学校

芬兰小学特级教师主题发言。

滨之湖实验学校总校长许霞主题发言滨之湖实验学校总校长许霞主题发言。。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