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版 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 - cnepaper.com · 了!”大年初一中午一点多,在高村灯光球场上,第三届 “和谐杯”篮球赛正在紧张进行。 参加篮球赛的共有6支代表队,从初一到初三晚,每

版2 民 生 专 版MINSHENGZHUANBAN

2015年 2月 28日 星期六

编辑/版式:罗秋兰

E-mail:msrx2007@ 163.com

新买的轿车方便了村民,退耕还林生态好,毛鸡住在家门口,文体活动让村民乐起来了。这是记者今年回老家港南区东津镇维新村高村片过年的所见所闻。

新车开回家

“回来啦,回来啦!”大年三十早上 10 点左右,村民洪应国开着新买的小轿车回到了家,等在家门口的奶奶看到久别的孙子高兴地喊了起来。老人围着孙子的新车左看看右看看,满脸欢喜,不停地夸奖“好,好!”

该村文书洪兰佩说,去年该村共有近 20 位村民购买了小轿车。洪兰佩表示,近年来,村里许多村民外出从事建筑、经商、开店等,收入越来越好,纷纷购买私家车,方便出行。目前全村 340 多户家庭约有 80 户购买了小轿车,开小车回家过年已经习以为常。

洪应国说,以前回家过年先从广东坐车到贵港汽车东站,到了东站再乘公交车到汽车南站,然后乘回东津镇的短途班车,再转乘三轮摩托车回到村委,接着走十几分钟的路程才到家里,十分麻烦。如今从广东到家里也就是七八个小时的路程,他不无感慨地说:“有了私家车就是方便。”

生态变好 毛鸡家门住

正月初一凌晨 5 点多,记者正睡得迷迷糊糊,突然被一阵“咕咕”的叫声惊醒。这种叫声是之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心里好生奇怪。起床之后询问父亲才知道,原来有一对野生的毛鸡去年 8 月左右在家门口的竹兜里安了家,每

到天将亮都会鸣叫。父亲开玩笑说,家里大公鸡报晓的“饭碗”都被它们抢去了。

记者问毛鸡是不是野生的?哪里来的?父亲说,上世纪大炼钢铁时,把周边岭上的树木砍光了,毛鸡就绝迹了。这几年逐步退耕还林,树木越长越茂密,为毛鸡提供了庇护场所,绝迹了几十年的毛鸡又回来了。

父亲说,以前全村人都在土里刨食,恨不得把所有的土地都种上庄稼,现在外出务工、经商、开店、跑运输、种植、养殖的人多了,留守的人少了,忙不过来,大家就在岭上种上了经济林。茂密的林木、野草适合各种野生动物生存,各种鸟儿比以前多了,野猫、毛鸡也回来了。据了解,目前全村退耕还林面积达 400亩。

在家的几个晚上,这对毛鸡天天准时鸣叫,雄的叫声雄浑高亢,雌的叫声温柔缠绵,两者一唱一和,汇成了一首悦耳的乐曲。有时它们成双成对飞出竹兜到草地上、稻田里觅食。它们漂亮的羽毛、美丽的身影是送给记者今年春节最好的礼物。

住新房 过新年

“来,来,来,到我家里坐坐!”看到记者从家门口路过,堂哥洪星光热情地招呼记者到他的新家做客。

去年,他得到上级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1.8万元建起了新楼房。新楼房在农历十一月初建好,堂哥立马装修,终于赶在春节前搬了进来。“我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了!”侄儿高兴地说。堂哥带记者参观他的新居,不锈钢铁门、铝合金窗、不锈钢防盗窗、订制的套门,和城里的商品房没有什么两样。

走进屋内,消毒柜、冰箱、电磁炉、煤气灶、电视机等样样齐全。堂哥高兴地说,有了国家的扶持,日子越过越好了。

去年高村片共有 4 户人家得到上级危房改造资金建起了新房。洪兰佩说,目前全村 340 多户仅有五六户没有建起楼房,一些家庭的楼房面积高达四五百平方米,住得十分宽敞。

喜品文体大餐

“加油,加油!”“赶紧传球!”“看紧点啊,他要投篮了!”大年初一中午一点多,在高村灯光球场上,第三届

“和谐杯”篮球赛正在紧张进行。参加篮球赛的共有 6 支代表队,从初一到初三晚,每

天四场,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观看。篮球赛中,最有趣的要数有奖投篮活动,全村按 60 岁以上老人、小学生、中学生、男性青壮年、妇女等为对象,共分 6 个组进行,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参加,只要投中就有奖品,奖品有手机、水桶、铝盘等,奖品发完即止。投篮活动在每场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进行,许多村民纷纷上场一试身手和运气。妇女组投篮的时候最为搞笑,许多妇女平时没怎么接触篮球,各种投篮姿势都有,单手、双手、平推、抛投、乱扔的,有的投出了空气球,有的砸在了篮板一角,有的直直飞了出去,整个球场笑翻一片。村民洪应金自掏腰包 2000 多元,购买了十台老人用的手机作为奖品。他说,重要的是大家都参与,乐在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全村累计有 5400 多人次群众观看了篮球赛。

本报记者 洪星桦

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回乡过年记

2 月 19 日 (大年初一) 晚,虽然下着毛毛细雨,但平南县马练瑶族乡的民族文化广场上举行的春节联欢晚会如期举行。掌声、欢呼声、优美动听的歌声响彻街头巷尾,把平日沉寂的瑶乡唤醒了。

“今晚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举行联欢晚会,我们吃完饭就赶过来了,热热闹闹的,这才像过年嘛。”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娘笑得合不拢嘴。据悉,总投资 260 多万元、占地 8000 多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建在金平 (金秀—平南) 二级公路旁,于去年 10 月建成,内设休闲凉亭、小品间、舞台、候演室、歌廊等,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

“前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新华初中、乡政府、旧车站举办,由于场地有限,观众把进场道路挤得水泄不通,且车辆停放困难、寸步难移。现在有了规划整齐的停车位,非常方便,把车停在路边就可以看晚会了”。家在九槐村的陆经忠感叹道。

民族文化广场的建成既为该乡的春节联欢晚会提供了新场地,同时也改变了群众的休闲娱乐方式。“去广场溜达溜达!”已成为群众日常见面时的口头语。家住广场旁边的黎昀坤深有感触:“广场建成以前,我们空余时间就是和邻居打牌,现在除了打牌外,还可以到广场跑步,有亲戚朋友来作客还可以带客人到广场上走一走。”

此外,民族文化广场舞台的建成,为学生、群众文艺活动的排练提供了好场所,不到半年时间,该乡群众已经自发成立了两支较为活跃的舞蹈队。

本报记者 张庆杰

瑶乡新广场,带来新变化

“村里有个‘银行’,真是太方便了!领养老金再也不用跑到镇上去了。”今年春节,记者回老家港南区东津镇维新村高村片过年,村中 92 岁的阿婆甘伟莲说起村里的变化,对银行卡助农服务点赞不绝口。

服务点就设在村中心的小卖部里,店主人是村文书 洪 兰 佩 。“ 银 行 ” 的 设 备 也 很 简 单 , 一 条 电 话 宽带、一台 POS 机,就可以在上面完成取款、存款、转账等业务。洪兰佩说,这些业务是经过邮政、农业、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家银行授权核准的,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让群众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现代化、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

服务点让村民真正体会到了信息时代的便利。洪兰佩说,在服务点可以办理存款、缴纳新农保、新农合资金等,也可以交电费,给孩子充伙食费,领取汇款、养老金、新农合补贴、农业补贴、学生伙食补助等,涉及村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金融业务都可以在服务点办理。80 岁的村民杨木忠患有高血压,腿脚不便,平时拄着拐杖走路。他说,孩子在外地务工,每个月都要寄伙食费回来,以前领取要到镇上,如今方便多了,想要取钱,从家里走几分钟,到服务点告诉洪兰佩取多少即可,不到两分钟钱就到手了。村民洪应初的小儿子在武汉大学念书,以前给儿子充伙食费都要跑到镇上或城区,有了服务点后,他都是在服务点直接把钱打进儿子的卡内。他说:“在服务点办理,不仅省下了来回的路费,而且快捷,几分钟就能搞掂,节约了时间,同时消除了路上丢失钱财的风险。”

洪兰佩说,自从去年 6 月服务点正式成立后,到2015 春 节 ,已 累 计 有 1200 多 人 次 来 服 务 点 办 理 相 关金融业务,发生金额累计 20 多万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高村银行卡助农服务点小记

村中有“银行”,真方便!

本报记者 洪星桦

本报讯 (记者 黄摩登)“来了,来了,爷爷,快放鞭炮!”2 月 19 日大年初一,覃塘区樟木乡黄道村岭黄屯村民黄福容的孙女边向家跑去边叫着,锣鼓声也随即传到,黄福容赶紧点燃一截短鞭炮扔出去。在鞭炮和锣鼓声的震天响中,一只闪动着“大眼睛”的“狮子”漫步而来。“狮子”时而翘首望天,时而低头摆尾,现场笑声一片,热闹非凡。这是该屯 8年来,重新开展的舞狮入户送福贺新春活动。

“舞狮入户贺新春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每年大年初一都举行。但从 2007 年起,由于村里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大部分都不回来过节,加上村民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舞狮缺人手和资金,所以活动就搞不起来了。”该活动的组织者黄远强告诉记者,这几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赚了钱,个个在家盖起了新楼房,有些在外学了手艺回家创业或直接在家乡工作,生活变好了,人齐了,大家就想热闹一下,于是重新恢复了一年一度的大年初一舞狮拜年活动。

在时而激昂、时而低沉的锣鼓声中,“狮子”在门前向左右各一拜,后鞠躬,再以漫步神游的形态入户到神户前,翘首低头,完成三鞠躬朝拜后,狮头左右摇摆,

“眼睛”一眨一眨地观察着放在桌子上的红包,后低下头,整个狮身震动起来,狮尾也左右摇摆着,慢慢张开嘴巴,把红包“吃”进肚子里。

黄远强介绍,这是舞狮 “采青”的演变,原本用的是青菜和青蒜,取其谐音“生财”和“会算”之意。主人家把生菜、青蒜和红包悬挂起来,“狮子”在青菜前舞动几个回合,然后一跃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称为采青,最后把咬碎的青菜吐向大家致意,称为遍地生财。但村里现在把这个形式演变成了“吃红包”,主人家只需准备一个红包放在神户桌子上即可,舞狮时的套路和采青一样,只是不用跳跃起来,但需要舞狮者的精心表演,“吃红包”时需要把“狮子”愉悦的神情表现出来,活灵活现再现“狮子”的风貌。

此外,为了增添喜庆气氛,狮队还给舞狮增加了一个狮眉,让一个头戴孙悟空面具的小孩给“狮子”引路,同时与“狮子”互动表演,其滑稽神态和动作也博得现场观众的一片喝彩。

“今年的舞狮活动大家很高兴,村里家家户户都准备了红包和鞭炮,欢迎‘狮子’来家里闹一闹,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为家人驱邪送福。”黄福容高兴地说,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洋楼,原来坑坑洼洼的泥路也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村民的生活好起来了,舞狮活动把大家聚在一起,也提升了大家的凝聚力,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工作。

乡村舞狮入户送 福 贺 新 春

“清洁水源”、“水源净化”等惠农措施是当前农村水利的民生之重。让农村居民像城里人一样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供水公共服务,这在港南区桥圩镇不再是一种期盼。

桥圩镇徐 村 新 村 屯 坐 落 在 乡 镇附 近 的 一 个 小 岭 坡 上 , 三 十 多 户 村民 环 村 而 住 , 生 活 废 水 、 家 禽 排 泄等 日 常 污 水 自 岭 上 往 村 尾 排 放 ,四 、 五 条 污 水 沟 纵 横 交 错 形 成 一 张排 污 网 , 而 一 些 排 污 地 段 淤 泥 堆积 、 杂 草 丛 生 , 导 致 污 水 排 放 不通 、 水 源 被 渗 透 污 染 , 用 水 壶 煮 开的 水 底 会 结 有 一 层 厚 厚 的 水 垢 , 严

重 影 响 了 村 民 的 日 常 用 水 质 量 和 饮水 安 全 。 以 往 , 村 民 们 常 去 村 口 的露 天 水 井 泵 水 挑 回 家 使 用 , 但 大 水井 地 处 通 村 公 路 边 , 又 挨 近 农 田 、池 塘 , 井 水 日 益 受 到 尘 埃 、 肥 料 、农 药 等 污 染 , 水 质 已 不 符 合 要 求 。近 两 三 年 , 村 民 们 很 多 时 候 是 在 洗澡 、 洗 衣 服 、 洗 碗 筷 等 不 直 接 饮 用时 , 才 会 使 用 村 里 的 井 水 , 时 常 需要 到 别 的 村 屯 或 圩 上 用 水 罐 运 干 净的 水 回 家 饮 用 , 给 村 民 生 活 造 成 了极大的不便。去年 11 月,新村屯借助 桥 圩 镇 推 进 人 饮 工 程 的 扶 持 力度 , 通 过 召 开 户 主 会 共 同 商 议 , 利用 政 府 扶 持 资 金 以 及 自 筹 的 部 分 资

金 , 加 快 推 进 通 村 自 来 水 总 管 道 的安 装 , 让 “ 活 力 水 ” 尽 快 到 达 村里 。 到 今 年 1 月 初 , 自 来 水 支 管 道实 现 了 “ 户 户 通 ”, 村 里 人 在 管 道试 水 成 功 后 , 立 即 安 装 水 管 、 接 上水 龙 头 , 在 春 节 到 来 前 用 上 了 干 净的自来水。

自来水接通了,污水排放处理问题也跟着提上了议程。新村屯村民每年除夕夜,都会不约而同聚集在村头的大榕树旁,召开新一年的户主会。今年除夕夜,各家各户的代表们畅所欲言,在排污处理、减少水沟积水等方面积极献计献策,共同谋划,让村里环境更加干净、更加舒适。

本报记者 徐智坚 梁海莉

新年村里通了“活力水”

覃塘区樟木乡黄道村岭黄屯的“狮子”由“采青”演变成“吃红包”的过程。(记者黄摩登摄)

正月初一至初五,桂平市南木镇金龙村举办了拔河、篮球比赛及猜谜等春节系列文体活动,进一步活跃了群众文化。图为大年初一该村篮球比赛场景。 (芳芳 摄)

春节期间,地处平南县北部山区大同江畔的同和镇同朝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了“大同杯”篮球赛、乒乓球、打扑克、猜谜语等以及文艺表演。图为文艺晚会现场。(黄光业 吴小兰摄影报道)

MINSHENGZHUANBAN

买个气球“喜羊羊”。(记者陆小洁 梁海莉摄)

2 月 25 日正月初七晚,平南县 2015 年“文化进万家共筑中国梦”文艺演出走进仙芦社区,为社区群众送上丰富的文化大餐。 (杨光华 摄)

Top Related